《开国大典》说课稿

时间:2024-08-29 09:17:40 王娟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开国大典》说课稿(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国大典》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国大典》说课稿(精选15篇)

  《开国大典》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是本课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开国大典距今年代已远,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说学法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七、说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激趣的启发式谈话:播放课件歌曲《绣红旗》,然后讲解歌曲中革命先辈们在狱中绣红旗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情景,最后过渡到新中国成立和开国大典这一事件。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最后让他们带着心中的疑问,结合自学的生字新词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待学生初读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这样几个问题:(课件)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讲了几部分内容?并完成填空。

  这一环节我采用启发式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件让学生亲近文本;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理清了课文的顺序,并锻炼了孩子的'概括能力,真实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成过程。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优化整体阅读,以此达到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

  2.精读课文想象场面体会情感

  “通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教学中我没有引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而是从把握孩子的认知起点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场面,想象场面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揣摩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首先,从情感入手: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件)课文描写了一些什么场景,你对哪些场景的印象最深,从这些场景中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边读边批注)也就是从谈话、朗读、思考、体会这四个学生的认知点入手,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重点谈一谈什么场景的印象深,读一读描写场景的段落,想一想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这场景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然后,抓重点分析:引读5-7自然段课件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与词句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指名朗读,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课件出示的问题。

  体会场面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随后:让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阅兵”和“游行”两个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我通过谈——读——想——体让学生亲近了文本,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使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以默读、指名读、引读等多种方式的读,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

  3.整体回顾,揣摩写法。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布置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八、结语

  这节课我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只不过担任了引导者的角色而已。我觉得一堂课下来,自己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立志在教学的道路上,做一个思想者,遇到问题多动脑筋,为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努力。

  《开国大典》说课稿 2

各位老师、尊敬的评委:

  你们好!

  时光荏苒,祖国xx岁华诞已经向我们款款走来,能有幸在这里和各位一同回顾xx年前《开国大典》时的盛况,我深感荣幸,下面就开始我今天的说课!

  《开国大典》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展示伟人风采、展现普通战士勇于、善于斗争的精神风貌”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国大典》《顽强的战士》《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

  其中,《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更是一份最应该在国庆之时对孩子们的一次心灵震撼!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中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即:“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预设中,努力把握孩子的认知起点,把学生的情知世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特制定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捋清文章的记叙顺序,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认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开国大典距今六十年,对小学生来说,当时的情景是陌生的,而语言文字毕竟是抽象的。故让生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

  【说教法】

  本课时主要设计了二个板块的内容,在第一个板块中,着重强调梳理文章结构,强化整体感知,把理清开国大典的进行程序作为训练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明了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板块,从语文的'本真目标出发,从语言学角度强化文字理解,促进情感感悟,抓住主席的动作及人民群众的反应来实现阅读理解。努力寻求语言训练与感悟的结合点,形成“情知交融、情语相谐”的语文课堂。

  【说学法】

  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读──找──想—─观—─读──写”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即“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想象场面──观看课件──激情诵读──读写迁移,以写宣泄情感”。

  过程:

  一、课前交流、渲染庄严气氛

  以国歌为媒介,师生沟通,以歌词引玉,出示课题。(“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迎来了伟大的历史时刻这就是——)

  设计意图:全体起立,借庄严肃穆的国歌渲染气氛,借铿锵有力的歌词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第一段,分析课题:理解“典”的意思,以扩句形式把时间、地点添加到课题中。

  2、学生默读,分析典礼过程,找出描写顺序的重点词,老师随即出示词卡。学生以进展顺序排列词卡。

  3、快速浏览,概括“典礼”前后,提炼重点词,并串成本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我在教学中努力真实地体现生成过程,以此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优化整体阅读。其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突出了整体感知,另一方面,强化了第一课时的重点,突出第一课时的特点。

  三、以问导读、以词洗礼心灵

  1、交代本节只针对“大会盛况”中的“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这几个小场面,进行分析。

  2、以问带读:哪一个场面深深打动了你的心?哪些语句拨动了你的情弦?以重点词语统领、借课件进行视觉冲击,从而情感升华。

  a:分析7段

  2次出现“一起”,说明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指名读。对“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的场面。展开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仿佛看到了——”再齐读!设计意图:让孩子亲近文本,以各种方式的读,体现自读自悟的个性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让孩子感受意象,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并生发形象。

  b:追本溯源:此时此刻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

  (放映那暗无天日,民不聊生,的人间地狱!)师介绍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资料:引出,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生再读主席的话!一鼓作气:请同学们谈旧中国的苦难!教育学生要勿忘国耻!

  c:分析8段

  “瞻仰”说明中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旗,热爱自己的祖国。回顾从前我们受过的屈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不想说些什么?

  把你心中的话写出来!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表明——!学生书写。配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教师巡视。)

  学生激情汇报。再读课文第八段!

  师总结,让我们永远记住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那敬请迸发的宣言!

  (放当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录音)

  设计意图:努力让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语言文字中群众的情与教师情、学生情,在语言教学的生成过程中,形成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情感场,让孩子的情感在文字上舞蹈,我始终认为情感是文字的旋律,文字是情感的体操。教学中时时突现情感的魅力,师生撞击、音像刺激、气氛感染,以情促悟。

  《开国大典》说课稿 3

  我所讲授的是小学教科版语文无年级第八课的《开国大典》的写字教学部分。

  课标对本学段写字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依据要求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指导学生写好本课12个生字,要求写得正确、匀称、美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4、引导学生懂得礼让,与同学和谐相处。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针对以上目标我这样设计本节写字课。

  一、转变教学理念夯实写字基础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在学写新字前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在田字格的位置等内容使学生在观察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对写字方法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

  二、书写指导要到位、训练落到实处。

  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强但学生实际动手写字的能力还是有待教师继续培养,特别是一些班级中不爱写字的学生。所以教师的示范指导尤为重要。所以我在教学中对写字进行了充分的指导。我边演示书写的同时边介绍字的结构、每一笔在田字格哪一个位置落笔、每一笔的名称是什么、运笔的顺序是什么、结构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详细地指导。

  本课的十二个字有四种结构。对于同类的字我就重点讲其中的一个两个,把其他的字留给学生写这样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使学生充分地投入学习,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让学生自主写字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熟练写字技能。

  三、重视学生的`评价,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

  对高年级学生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应该通过发展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自信心。借助激励性评价语言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在对自己写字的评价与对他人的写字评价中知道写字不仅要求写的对还要求写得好。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之中实现了真正的教学民主,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初步设想。

  《开国大典》说课稿 4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而要体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这学期也曾听了几节,但是感受的确平平。甚至我对这节课有了一种异议,如此感动人心的时刻,为何总达不到教师预设的效果呢?而就在留仙最优秀的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我也是被那种沉闷的课堂气氛压得有些气短,虽然表面上评课时,大家往好处说,但是问题太多,这是大家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因而我的心是沉甸甸的。看看坐在身边的先生,只和学生见了几分钟的面,就和我一起听课,真是不知道那样的一个班,上课的结果会怎样?

  我可以想象挑战者和被挑战者的压力,应该都不小,的确都想精彩!对于第一节课,我不做评述。就把聆听特级先生的课做个点评,纯属于个人学习的感悟。

  一、【特殊引题】

  课前谈话:今天是什么日子?(12月13日)在学生提到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时候,开始播放视频。教师这样导入:今天,天气阴沉沉的,或许是为悼念那些死难的同胞……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学习特殊的文章,有着特殊的含义。

  这三句“特殊”,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也为下文的场面描写,埋下了伏笔。

  二、【以生为本】

  这是一个实力绝对薄弱的群体,对于这些孩子,任何人上课都会觉得有心理压力。但是,在这节课里,却丝毫感觉不到孩子平时的问题。因为他们被老师那慈父般的胸怀所感染了,教师时刻给与学生一种亲近温和的感觉,不急不躁的巧妙点拨,全然把学生放在了心理。在和谐的学习氛围里,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主动学习的精神,让我感动,我是边听边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做到心中装着学生了么?整节课都是如此,尤其是后进生,在积极的课堂表现里,教师对于孩子的微笑、爱抚,始终走近孩子的柔和之举,让我心生敬佩,那绝对不是做给别人看的,那是特级教师稳重踏实、自然的大气、与众不同的教学风采。

  从始至终,让我们感受到孩子是在老师的关爱里学习成长的,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也在这节课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个性阅读】

  文本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这节课里,学生的个性体悟得到了具体的呈现。

  张老师这样启发学生:“读书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读到心里去,这样才会有自己的感受……”在老师适度的引领下,孩子们读书的热情很高,读书很快进入情境。自然看到了孩子们进行思考和交流的场景。

  而在亲临的课堂里,看到这样的场面,自然不免暗自赞叹。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老师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没有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往往总是以教师自身的理解取代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我是边观边思索,也正是老师的静心潜入的引导方式,才让我对自己的课堂,反思再反思。

  四、【教学结构】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关系密切,只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适合于学习新知的观念时,有效的认识活动才能产生。体验的生成也是如此。

  在这节课里,我看到了老师的课堂上,是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结构。给与学生巧妙的时间限制,和精妙的问题要求,让学生归位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展示结果,而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出现问题,又如何通过朗读感悟解决问题的。在这堂课中,以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沟通、补充,实现了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探究。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和谐、民主的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关系,扩大、充实了探究学习的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做到长文短教,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五、【巧妙生成】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没有静止、固定的'状态。我们把比较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还给学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认识的差异变化无疑会很大,并且在认知中的问题流向也不尽相同,这种生成的可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做出必要的“现场处理”。

  因此,诚如“没有问题正是问题”一样,如果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一切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没有“节外生枝”,没有“现场处理”的课,绝对不是一堂好课。当然,现场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处理不好,也绝不是一堂好课。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尤其是好奇心、独立性、自信感是生成性的前提。这种生成性的发展,可能会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但恰恰是开放性设计的一种体现。

  在这一节课,针对问题生成的处理,就显得恰到好处。渗透学习的策略,传递人文的关怀。在教师处理梳理开国大典的典礼程序时,采取随机的给出答案,在这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思考,而是这样问:“如果你的答案和老师的不一致,就自己找找原因,看问题出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一下子呈现了良好的生成局面,小组的研讨反思的如此热烈。让我忍不住再次为之叫好。

  六、【情境创设】

  课程标准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而是这种理念如何通过正确的策略实施转变为我们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才能对我们的学生产生更为有效的教育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开国大典》对于有着特定历史意义的文本,自然有着特殊的情境创设。而老师恰恰就针对当时的12月13日,进行课前的热身活动。在以往的课例中,很多老师即使运用也纯粹就是一个形式而已。而这个环节就巧妙的和当时的真实情况作了相辅相成的映衬,让学生感悟到这支部队,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历尽战争的磨难,开辟了新中国,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屹立于神州大地上。

  在进行五十年的阅兵式庆典时,自然和前面的两个情境,作了一个明显的对比。这个对比恰恰就让文本自然的升华了。

  在品读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传到……”时,教师的逐步引导,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自然的融合,从孩子们一遍遍有目的性的朗读里,看到教学重点的至高点,不禁再次为先生叫好!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这堂课中,老师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到浓郁的语文味。

  七、【赏识评价】

  “评价,应该是一束赏识学生的灵光,充满关爱和呵护,真诚地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真诚地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通过评价,明确前进的方向,评价,应该是一腔感悟学习的情怀。”这是对于课堂评价的最好定位。

  在一个有问题差异的孩子,一定是老师和同学们感染了,所以,他总是激动的语无伦次,而老师总是不紧不慢的温和鼓励:“孩子,不急,慢慢说,你有了自己思考,老师和同学们都认真的听着呢……”虽然是普通的语言评价,但是教师走到他的身边,抚摸着他的头发,真像一个慈爱的父亲,我竟然被莫名的感动了。

  毕竟这个孩子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关怀和赏识。果然,他在整节课里表现的很积极,以至于后来把建国时间一激动就说成是“10月11日”,不等老师点评,自己立即订正:“1949年10月1日”。如此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感染?又怎么会不大受激励?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如此形成了。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评价,总感觉是干涩的,空乏的。只有老师的评价,不流于空洞,而是适当、具体、切实的用语言激励学生,学生才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

  八、【反思自我】

  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自己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教学艺术还不够练达,教学智慧还不够睿智,教学语言还太单一,因而就给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定位。

  诚然,教学,应该源于生活的真实。真实,是教学的生命所在。作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探究之中,在不断的探索改进之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实施课程改革,实践新课程标准。

  《开国大典》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进行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盏、栏”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了解较少,因此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抓住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作者用场面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应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词语品读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悟写,读中表情,读写结合。同时借助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创设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2.说学法。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情感的能力,所以本课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读—找—换—想—读—写”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即“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情感——想象场面——表情诵读升华感情——回读体会写法特点——读写迁移,学写场面。”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珍贵视频,让学生从画面中感受当时的盛况以及人民激动的心情。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能联想到看到的画面,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二)检查生字,预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生字,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我视情况补充,学生随指导练习,我随堂指导。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尝试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第一部分(1—4):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5—10):写开国大典举行时的盛况。

  第三部分(11—13):阅兵式盛况。

  第四部分(14):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五部分(15):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三)层层解读,理解文章。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在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概括是哪三件事?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四)研读感悟,学习写法。

  1.学生研读文中描写阅兵式的部分,理解“战士们挺着……像钢铁巨人一样。”“群众看见了……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等语句。

  2.在研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结合具体语句或段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课文很多词语用得都很生动、准确,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我进行了拓展练习,让学生把一些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换的词语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如“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六)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描述了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赞颂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反映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对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以及当家做主人的兴奋心情。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文按照大典之前、典礼开始、阅兵式盛况、群众游行、大典结束等五部分进行了叙述,所以我的板书也是按照这五个部分展开,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开国大典》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开国大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专题。《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会场布置、典礼盛况、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全文层次清晰,场面描写宏伟壮观,语言生动准确,是学生学习场面描写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但是,由于开国大典距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较少,这可能会给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资源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擎、钮、瞻”等5个生字,会写“典、副、委”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场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默读、批注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图片等资料,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感受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袖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场面。

  2、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袖风采。

  (2)理解“开国大典”的重大历史意义。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2、情境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开国大典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4、读写结合法

  引导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国庆节是为了庆祝什么而设立的节日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课文——《开国大典》。(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3、精读课文,感受盛况

  (1)学习“会场布置”部分

  ①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开国大典的会场在哪里?会场的布置是怎样的?

  ②交流汇报。(开国大典的会场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会场布置得庄严隆重,广场成了“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城楼。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③引导学生体会会场布置的庄严隆重,感受人们对开国大典的重视。

  (2)学习“典礼盛况”部分

  ①默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思考:开国大典的典礼程序是怎样的?

  ②交流汇报。(典礼程序是:宣布开始——奏国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③重点学习“升国旗”部分。(出示“升国旗”的图片和文字,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在升国旗时的激动心情,感受国旗的庄严和神圣。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典礼的'庄严、隆重和人们的激动、自豪之情。

  (3)学习“阅兵式”部分

  ①默读课文第五至第七自然段,思考:阅兵式的场面是怎样的?

  ②交流汇报。(阅兵式的场面非常壮观。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队伍整齐,武器精良,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风采。)

  ③重点学习第七自然段。(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场面描写的方法,如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

  ④指导学生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4)学习“群众游行”部分

  ①默读课文第八至第十自然段,思考:群众游行的场面是怎样的?

  ②交流汇报。(群众游行的场面非常热烈。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等口号,经过天安门城楼时,不断地欢呼,不断地拍手,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③引导学生体会群众游行的热烈气氛,感受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拥护之情。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总结课文内容。(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会场布置、典礼盛况、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2)升华情感。(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让我们一起为伟大的祖国而骄傲,为伟大的人民而自豪!)

  5、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场面,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

  七、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会场布置:庄严隆重

  典礼盛况:宣布开始——奏国歌——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阅兵式:壮观威武

  群众游行:热烈欢腾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开国大典》说课稿 7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或相应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属于记叙文范畴。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再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和热烈气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精神风貌。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小学高年级(或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可能相对薄弱,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加以引导和深化。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开国大典的过程及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体会人民群众的激动心情。

  难点:如何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开国大典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开国大典的重要性,每组选代表分享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角色扮演:选取课文中的关键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开国大典的.短片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教师板书关键词,梳理文章结构。

  深入研读,理解内涵:

  分段讲解,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开国大典的庄严与热烈。

  小组讨论:开国大典为什么重要?它标志着什么?

  情感体验,升华主题:

  角色扮演:选取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如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部分,进行角色扮演。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开国大典”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表达个人感受。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总结本课所学,强调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作业:搜集更多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分享。

  七、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天安门

  过程:宣布成立、升旗、阅兵、群众游行

  意义:新中国的诞生,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八、教学反思

  本课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国家的热爱。在未来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更有效地结合历史与现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开国大典》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开国大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擎、钮、瞻”等5个生字,会写“典、副、委”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默读、批注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

  2、情境教学法

  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读写结合法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出课题《开国大典》。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

  3、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典礼前”部分

  ①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典礼前的会场是怎样的?人们的心情如何?

  ②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会场的庄严、隆重和人们的激动、兴奋之情。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2)学习“典礼中”部分

  ①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思考:典礼的主体部分有哪些环节?毛泽东的表现如何?人们的反应怎样?

  ②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人们的激动、自豪之情。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重点朗读第七自然段,体会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的庄严和伟大。

  ④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3)学习“阅兵式”部分

  ①默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思考:阅兵式的场面是怎样的?人民解放军的表现如何?

  ②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和人民解放军的威武。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4)学习“群众游行”部分

  ①默读课文第14、15自然段,思考:群众游行的场面是怎样的?人们的心情如何?

  ②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群众游行的热烈和人们的喜悦之情。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提问: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它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5、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

  ①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开国大典的书籍和文章,如《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毛泽东传》等,加深对开国大典的了解。

  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布置作业

  ①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③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场面描写的片段,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时,还不够深入;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还不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开国大典》说课稿 9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说课稿 10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属于记叙文范畴。课文按开国大典的进行顺序,记叙了典礼的过程,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朗读与讨论相结合

  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吗?你有什么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场面描写,如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特别是重点语句的理解。

  小组讨论: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拓展延伸:

  想象作文: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收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其他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4、总结归纳: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课文的写作特点。

  强调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

  预习下一课内容。

  《开国大典》说课稿 1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同学分工协作,以各种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作品清楚地,有特色、有感情地介绍给大家。

  2、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同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谈谈自己的独立见解。

  3、通过讲讲研究专题的目的、过程、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师:学习了《开国大典》后,同学们颇有感触,为此,我们进行了拓展阅读,制定了《共和国诞生》这样一个主题学习。在主题学习中,同学们广泛阅读,认真思考,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演示文稿。老师从网上看了你们的作品,觉得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评论家。今天,我们不妨成立一个文学沙龙,畅谈一下你的想法。

  二、展示作品

  师:在前面三个过程的学习中,老师了解到有许多同学对国旗非常喜欢,现在哪一组能把自己研究的有关共和国诞生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呢?

  1、请小组展示作品:

  师:哪个小组研究的主题与他们不一样?谈谈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

  请小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研究这个主题?谈完后再进行展示。(4~5个)

  师:刚才同学们的展示,使大家受益匪浅。从大家的展示中学到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老师相信在大家研究的过程中,看到网上那么多的文章,一定有所感想,哪个小组能谈谈你们的想法?

  2、请小组谈谈研究的感触:

  师:从同学们的作品、研究后的感触,老师可以感觉到大家对共和国的诞生有种特殊的情感,你能不能用一段话来表达一下此时的心情呢?

  三、反思学习过程

  师: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在各方面有所收获,也有所想法,现在小组先讨论一下,等一会儿请同学谈谈。

  四、小组评价

  五、集中评价

  讨论整个活动的收获与不足。

  《开国大典》说课稿 1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骑、嗓、党、聂”,能正确读写“嗓子、共产党”等词语。

  2、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

  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教学难点:

  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多媒体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群众游行部分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②招聘解说员。

  ②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开国大典》说课稿 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课文写排比句。

  2、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祖国母亲的生日,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简单说出在国庆节到处张灯结彩,天安门阅兵仪式、各地的文艺庆祝等活动)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回到1949年的10月1日,看看第一个国庆日,天安门广场上的场景。

  (教师板书。)

  2、读题、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二、自学课文,完成任务

  1、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⑵、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⑶、解决疑难,发现疑难,不懂的'地方打上“?”

  2、学生自学课文,完成教师所给任务。

  3、检查反馈:

  ⑴生字、词语的检查:

  “协”,查什么部?(十部。)

  “瞻”,点拔第11笔:长点。落实“瞻仰”的意思。(恭敬地看)

  “擎”,共几笔?(16笔)

  “诞”,注意读音(dàn,不要误读为“yán”)

  飘拂(招展、飘扬)、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⑵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

  ⑶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从此句看出“新中国成立了”,“成立”换个词,也可以说新中国诞生了)

  ⑷解决部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试着给课文分段。

  2、分段练习: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4个)这几个场面是怎么连接的?(时间)

  给课文分段。试说根据什么分的。综合板书:

  123456789101112131415

  会场典礼阅兵游行

  四、完成练习,抄写字词

  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泽()设()渠()瞻()

  译()投()距()檐()

  2、抄写并确定带点字的部首和笔划数,填在括号里:

  协商()典礼()诞生()融成()

  瞻仰()胸膛()爆发()率领()

  3、抄写课文生字、词语各四遍。

  4、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将文章读熟。

  《开国大典》说课稿 14

  教学目标:

  借助汉语拼音会认5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瞻仰、欢呼”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激发对毛主席的热爱,敬仰之情及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无比激动,喜悦之情。

  在阅读过程,初步体会场面描写、反复等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场面描写的表达方式是教学重点,体会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敬仰之情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释题,初识大典

  1、释题

  “典”是什么意思?“大典”又是什么意思?(隆重、重大的仪式)“开国”又是什么意思?(建立新的国家)连起来说一说“开国大典”的意思?

  2、齐读题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大典带给我们的喜悦。

  (设计意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释题初识大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营造阅读期待的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典。

  自由地朗读课文,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擎看红旗、电钮、瞻仰、聂荣臻、共产党”等。

  快速默读课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提示:画出文中有明确时间的词语,理解课文层次。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是进入课文的门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三、精读品悟,感受大典。

  这节课,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文章主要部分典礼仪式。

  1、轻声读5--10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哪些场面?提示:找出“接着”一词,理清这几个场面。(板书:典礼开始,宣告成立,开国旗,宣读公告)

  2、默读5--10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加以批注。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

  预设一:(出示课件)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1、自由读,你发现这段话什么特点?

  (两个“这庄严……声音”,两个“一起”,两个“传到”)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呢?指名读毛主席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两个“一起”说明什么?(万众一心,不约而同,表达人民无比激动,高兴的心情)“欢呼”看得见,通过你的朗读表现此时人民的心情。“欢跃”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为什么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出示资料)

  4、“两个传到”说明什么?借助祖国版图,引读,想象,还会传到什么地方?

  5、出示课件: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段作者采取反复的表现再现了当时情景。

  背诵这一段(第七自然段)

  小结:作者抓住毛主席宣布公告及人民反应的句子进行描写,再现昔日的场景,这就是场面描写。

  预设二:(出示课件)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起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瞻仰”什么意思?三十万人瞻仰的是什么?

  2、两个“一起”又说明了什么?“站”又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写话: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______,表明______。

  5、感情朗读,升华小结。

  预设三:(出示课件)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起投向主席台。

  1、“一起”说明什么?(对毛主席的敬爱)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习得语言,抓住关键词体会感情,使学生“言意兼得”。)

  四、总结升华,铭记大典。

  作者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再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场面,这就是场面描写的好处。

  五、作业设计。

  1、背诵第七自然段,抄写第七自然。(必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课下交流。

  (设计意图:心理学认为训练是形成能力的必要手段,紧扣课文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并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开国大典》说课稿 15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瞻仰、欢呼、排山倒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等词。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3、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典礼主体部分中描写群众反应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3、小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读了题目,我们就能把握住文章的大概。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正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三、抓住“一起”,品读“典礼”

  1、品读“三十万人的目光一起投向主席台。”

  指名读,指导朗读。

  让学生说说从“一起”中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第五自然段。

  2、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①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③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区别表达效果。

  理解“宣告”与“声音”指什么。

  出示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④看画面,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⑤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3、品读“三十万人一起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①指名读

  引导学生用“一起…一起”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

  理解“瞻仰”一词。

  ②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读“站”

  4、对比感悟描写群众掌声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观礼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②比较句子的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

  2、布置作业:抄写、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开国大典》说课稿】相关文章:

《开国大典》说课稿11-20

《开国大典》优秀说课稿05-22

语文《开国大典》说课稿(通用6篇)03-23

开国大典作文09-20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07-01

开国大典教学课件03-19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03-15

《开国大典》教案优秀03-03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