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时间:2022-07-16 15:10: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二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①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②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

  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前的组织热身活动非常关键,积极的热身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的兴奋状态转入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实践证明,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开端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练习实践。在学新课之前,我通过复习前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走入西湖美景,优美的西湖十景图片把学生带入了美的享受,然后借助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的新古诗的学习上来,学生兴味盎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充分体现这一崭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我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积极参与,相互尊重。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有师生共同解决。

  三、精读课文 ,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与给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 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都有了变化,教师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手、动脑,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发展。

  在解决难点的时候,我适当的出示教学课件,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了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这是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由直观到抽象的规律的;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教学目标一步步实现。

  四、总结

  教师用简单精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增强了教学效果。最后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抄写古诗和积累描写夏季古诗这两项课外作业,这样既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全课秉承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情感,既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也强调学生美好感情的培养。师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和享受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的一首古诗。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荷塘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

  二、说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词语

  ——理解关键词语意思

  2、想画面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3、悟情感

  ——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

  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诵古诗。

  四、说教法:

  1.创设情景法

  2.自读自悟法

  3.情感诵读法

  4.想象理解法

  五、说学法

  1.自读自悟

  2.合作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

  1.激兴趣,导新课

  2.知诗人、解诗题

  3.读诗句、识新词

  4.抓字眼,明诗意

  5.想画面、入诗境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

  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

  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

  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

  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都有了变化,教师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本环节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2、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4、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5、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6、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7、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

  1.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1-2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说课稿11-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3-28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2-2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09-27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范文03-2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范文03-1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08-27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