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06-27 11:32: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能"变化"的蔬果》,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能"变化"的蔬果》是江西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瓜果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食物。我们可根据蔬菜瓜果的形状,颜色和肌理,利用其特点,稍作加工,就会具有天然有趣的造型,正如教材中所展示的:

  (1)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整合,即变成一只可爱的"香蕉犬"。

  (2)用半个菠萝和一只水晶梨经过巧妙的构思,组合在一起,即变成一只威风凛凛的"菠萝鸟"。

  (3)利用土豆和葱跟的外形特征组合成以为纯朴慈祥的"土豆爷爷"等。

  教材中把常见的蔬菜瓜果都变成了诱人的模样,变成了既可爱有具个性的果蔬作品。使学生感受造型表现的乐趣,并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将奇妙的构思,创新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体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向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进行了整堂课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技能性目标: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切、挖、连接、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果蔬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性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果蔬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并能用多种制作方法来创作造型新颖,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难点:用蔬果创造出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四、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场景、实物展示台、蔬果、刀、菜板、牙签、照相机、盘子。

  学生:蔬果、手工材料。

  五、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观察分析法、直观教学法、操作实践法

  六、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实践创造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着,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七、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让学生参观蔬果作品展示图,讲解示图内容中的基本做法即体现出的效果,可以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整合利用,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二)示范--新授蔬果造型,采用当堂讲授,现场示范的方法,突出在造型上,实践上的重难点。

  1、提问讲解--示范过程中,到关键时刻就采取提问方式,让学生深入感知,巧妙联想。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2、创作--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自己所构想的作品,充分展示自己动手能力,和联想能力。(同时并提醒和观察学生的安全问题)

  3、展评--然后逐个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上讲台来展示,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做出评价。(教师可设计一个评价方案:说一说谁的作品有想象力?谁的作品把蔬果的形状、颜色、花纹等结合得最巧妙?)

  4、拍照留念--把学生的作品逐个用相机拍照后,张贴在班级的板报上供给大家欣赏和借鉴,同时也给大家留个纪念。

  5、卫生--最后督促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师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6、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把这节刻所学的蔬果雕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为家庭聚会时设计制作一个果蔬拼盘等。

  小结:体会创造的乐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美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小学生在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小学生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小学生的绘画兴趣。

  小学生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小学生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开展线描画教学,能引导小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一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针对本学期美术特色活动的要求,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2、鼓励小学生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小学生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小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白纸,黑色水彩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小学生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小学生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小学生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小学生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小学生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小学生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小学生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小学生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小学生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小学生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小学生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小学生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小学生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小学生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小学生绘画作品,请小学生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小学生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小学生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小学生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小学生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小学生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小学生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小学生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小学生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小学生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小学生观察、想象、总结鱼的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鱼。我认为小学生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象丰富构图大胆。小学生画出了变形鱼、潜艇鱼、花朵鱼等各种形态的鱼,每个孩子的想象都是不同的;孩子们在鱼身上设计的图案同样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有植物、海洋生物、小动物、有的孩子甚至用上了数字进行装饰。

  二、专注性。在孩子们绘画的15-20分钟里,全班孩子注意力集中,大家都在安静的环境里低头画着自己的画。有个孩子在鱼身上划出了格子,在格子里进行装饰,20几个格子,她就那样一个一个的画着,即使是周围的小朋友画完了,她依然认真的画着,直至全部画完,体现了孩子们对绘画的喜爱。

  三、自信心。在最后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孩子们在全班选出一幅"最漂亮的鱼",结果孩子们都说自己画的鱼最漂亮,并且能说出漂亮在那里:我的鱼形状最漂亮;我的图案最漂亮,看我画了这么多的图案它们都不一样。我用数字来装饰鱼,你们有吗?我还用到了植物呢,有樱桃……唯恐自己的被拉下,体现了孩子们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当然,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小学生分享交流的时间少,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分享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和水平。从组织小学生评价绘画作品中发现小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 教师应在关注他人、欣赏他人作品方面对小学生实施影响。

  美术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经过美术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本事。我研究到小班幼儿年龄小的问题,它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喜欢动手学着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他们垫背的毛巾很感兴趣,同时也对毛巾上的花纹和图案充满着好奇,幼儿有异常喜欢在学中玩,玩中学,为此,我设计了“大毛巾”这一装饰活动。(二)、活动资料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艺术教育的资料是来源于生活,活动资料的选择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为基础,本活动贴近生活,取材来源于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易于理解的。能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和体验,并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自由自在地把自我在日常生活中对毛巾的感知表此刻自我装饰的作品中,有利于艺术目标的实现

  (三)、活动目标《纲要》对于艺术教育目标的要求是:能大胆地表现自我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要求,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为本活动制定了三个目标:

  1、初步感受线条画中的线条组合产生的艺术美,萌发用线条装饰毛巾画的兴趣。

  2、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画线条,学习用线条在长方形的四边对称装饰毛巾;初步感受对

  3、3、在画毛巾和送毛巾活动中,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四)、活动重点与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用线条在长方形的四边对称装饰毛巾。

  (五)、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用大班幼儿的线条画、不一样图案的毛巾布置欣赏角;

  2、知识准备:为了让幼儿更生动、简练的勾画出各种线条,事先丰富幼儿的有关知识。带幼儿欣赏线条画,让幼儿想想怎样的线条组合与颜色搭配会美。观察了解自我周围有些什么好看的毛巾,他们的花纹是怎样的,初步学会找对称点。

  3、物质准备:根据资料及目标的需要,为了让幼儿装饰出更漂亮的毛巾,我为此活动准备了以下材料:范例、画有毛巾形状的白纸、纹样范例、水彩笔等。、

  二、说教法学法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了到达预定的教学效果及研究幼儿的年龄特征,本活动运用了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忙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资料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对对称的认识和理解,并大胆设计出自我喜欢的毛巾。

  1、示范与范例法:教师直接操作给孩子看,学习一些关键的技能,如:怎样画对称的线条,色彩的搭配等。出示范例是为了丰富孩子的创作资料,扩大孩子的视野,以到达逐步提高的审美本事。

  2、观察分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经过各种感官感知毛巾的对称、色彩搭配等,思考各种观察过的图案,进行比较,从而积累内在图式,深化表象。观察毛巾,并分析毛巾的特点,激发幼儿的设计及表现欲望。

  3、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装饰毛巾,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到达高水平的学习。所以,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装饰技能。

  三、活动程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出示各种不一样图案的毛巾,引发幼儿的兴趣;其次是出示范例,再次是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之后让幼儿操作,自由发挥,把自我的想法表现出来;最终在欣赏作品中,交流、分享装饰的乐趣。

  下头对每一个环节做一个具体说明:出示实物毛巾,引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出示漂亮的毛巾是为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条漂亮的毛巾”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

  1、幼儿欣赏范例:经过欣赏范例能够让幼儿直观的理解线条的对称,也让幼儿在欣赏不一样范例的基础上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为下头的装饰活动垫下基础。教师师范讲解:教师示范讲解的方法,直观且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研究到小班幼儿第一次接触画线条,所以我才采取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对整个装饰有个整体的了解,进一步为装饰做好准备。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幼儿操作时,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做是为了树立幼儿的信心和发挥想象。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注意颜色的搭配。这时,应当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把毛巾装饰得更漂亮,这样能够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应进行个别指导,让幼儿在不一样水平上得到发展。提醒幼儿在装饰时讲究卫生,坚持桌面干净。这个环节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作中,让幼儿经过多种形式表现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实践中促进手指的灵活性,也增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可是由于小班幼儿自制力差,所以在活动中要提醒其讲究卫生,实现各领域互相渗透的精神。

  3、欣赏作品,分享乐趣,互赠毛巾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齐欣赏作品的乐趣,以到达放松情绪的目的。

  4、活动在互赠毛巾中结束。在简便自在的情景下结束活动

  效果预测: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孩子技法上的帮忙,又给予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异常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根据对本次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教学程序的设计,估计活动的重难点将会得到突破。可是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在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本事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美术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课。儿童对于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观察眼睛的特点,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各种各样的眼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眼睛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人类的眼睛,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眼睛。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美术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 桌面整理" 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 花瓶与人头" 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 人" 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c)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 桌面" 上即整洁、

  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5分钟)

  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美术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一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美术鉴赏课,本课作为初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学习本课知识使学生学习欣赏、评述古代经典艺术品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艺术与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方面,追求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来进行发明与创造,是人类从古至今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科学家以及民间的能工巧匠,创造了无数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相结合的工艺品、科学仪器、建筑等,充分反应出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智慧。为以后学习、欣赏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和造型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科学观测仪器,桥梁建筑等范例,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古代经典文物的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观察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1.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2.理解古代经典的文物既是工艺品,同时也是科技产品,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课本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来 组织课堂教学。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1.首先课件出示打火机一支向学生提问,现代是用打火机取火,那么古代呢?学生谈古人取火的方式。 (以提问导入课题。)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有谁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例子吗?(设问形式制造悬念。)

  (二)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

  1. 教师讲解,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欣赏与探索:从出土的无数珍贵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古老的文物既是规范性的工艺品,同时也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你们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吗?

  2.出示大量的中国古代与科技有关的艺术品的图文资料,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讨论曾侯乙编钟、四羊方尊、长信宫灯、浑天仪、赵州桥、唐三彩等古代艺术品的艺术结晶与科技的某些联系。

  3.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各范例,然后老师逐个讲解分析各范例实用功能、美观特征和科技含量。 长信宫灯

  实用功能:灯具,灯盘可以转动,灯罩还可以开合,更能够巧妙的将烟尘收纳到宫灯体内。 美观特征:造型及装饰风格舒展自如、轻巧华丽。

  科技含量: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

  4.在讲解各范例的时候,同时结合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对于作品的造型特点、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更加深入详细给学生讲解。

  5.教师讲解完一个范例之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其他几个范例的艺术性和科技性结合的启示。然后师生再共同讨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欣赏可分为:描述其外形与特征、分析其美学价值与科技含量、判断其视觉美感与科技功能。

  (三)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1、完成课本上的思考与评价练习,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范例进行填表分析。

  2、其后可另加一些课外的图片,尝试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围绕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四)总结

  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提问方式来完成本课的总结部分,目的是通过学生来回顾本课内容,尊重个人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的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美术说课稿 篇7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

  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

  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

  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

  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

  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

  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美术说课稿 篇8

  课程名称:《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个大问题层层递进。而引言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以下四个问题做了铺垫。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并由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全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地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具体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通过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

  第五部分是学生思考与讨论和学习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并自我评价,为学生留下一片知识拓展的自由天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智育目标。

  (3)情感目标:结合“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德育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针对重点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短片、flash、并提出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突出重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和传统文人画造型、传统西化造型有什么区别”。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概念分节,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放在一起作比较,得出难点。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

  二、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图片的形式很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第一感官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

  (2)分组讨论法:同学们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加深理解,并和老师沟通,也可加深师生感情。

  (3)活动探究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马斯洛心理学提出的:平等对话,创设探究氛围是非常符合当今教学理念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学习方法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就得吸引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学习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四、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分以下几个过程来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课题。

  通过播放过年回家的动画视频及春节广告等以剪纸和皮影方式呈现的艺术形式,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2)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同学感受到视频音画气息,产生兴趣。并播放图片幻灯片,并激发学习热情,完成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教师作详细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另外,简直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福捧寿》。剪纸中有一雷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_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鸟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绣: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接下来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妇女的刺绣作品。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刺绣给与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教师说明: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要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学习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宝库。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教师阐述: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3)并播放多媒体板书,板书采用提纲式,简单明了,让同学清晰易懂。

  (4)自主探究,合作探讨

  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请同学翻开第92页认真欣赏92—97页相关民间美术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然后进行抢答。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资料和阅读相关文字说明,然后按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与交流准备抢答问题,学生先自主探究后讨论,为体现小组的智慧奠定良好的基础。合作探讨是新课程标准特别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她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所以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欣赏图片开始,鼓励他们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欣赏民间美术,并大但提出想法,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有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在造型上,特别概括和质朴、大方;在色彩上,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如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寓意性、象征性)学生回答。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加深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密切关系。在交流讨论中,能体现出合作的意识,对能力弱的组合,教师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5)影像展示。老师播放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影像资料。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民间美术的三种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如:剪纸、刺绣、年画。学生认真欣赏影像资料,并听取老师的讲解。让课堂的知识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五、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后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学习:

  1、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2、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

  3、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

  4、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加深理解民间美术的与民俗的依存关系。

  布置作业:理解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的前提下解决课后拓展问题,面对民间美术的逐渐消失的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开阔视野,自主学习,探索与发现生活中的美,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反思:我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有增有减,与时俱进。通过精心讲解,合作探究等进行创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但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时间把握不是很准。由于学生差异性大,短时间内很难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这点还需要改进,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美术说课稿 篇9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四册中的第15课《画夜景》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画夜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的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颜色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操作目标: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 教学难点是:颜色深浅对比在画面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法运用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教学:

  1、情境激励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欣赏、交谈、想象”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把学生带入艺术的空间里,引导学生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规地、自由大胆的进行遐想,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力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2、德育渗透法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学时通过欣赏家乡夜景对学生渗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学法分析

  本课以“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本课难点——认识颜色明暗对比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对比的多种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夜景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夜景的兴趣。

  3、 引出本课课题——《画夜景》。

  (二)、创设情境,认识明暗

  1、 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景。请数位穿同色系衣服的同学上台模仿服装展示,其他同学讨论比较衣服颜色,找出哪些是亮色哪些是暗色,然后请一两位同学上台将模特按衣服颜色深浅顺序排队。通过直观、深动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亮色与暗色的差别。

  2、引发思考 质疑:颜色的深浅是绝对的吗?教师随机找两位模特请学生比较衣服颜色深浅,再用浅色与另一位模特衣服比较深浅。启发学生思考:颜色的深浅是相对而言的,是利用颜色对比产生的。一个颜色只有和其他颜色相比较时才能分辨深浅。在美术中,把他们叫做颜色的明暗。

  3、语言表述 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利用各种颜色的小花为奖励品,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现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质疑讨论,自主探究

  1、欣赏,感受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着用一种兴奋的语气告诉学生:你们想不想看看夜景呢?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夜景与白天景色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家乡美景。

  2、质疑,引发思考白天和夜晚,同一景物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意见。(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深浅颜色对比会使画面产生强烈效果。

  3、德育教育,引入绘画方法 引出问题:咱们兰州的夜色是这样美丽,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那么咱们能用什么方法描绘出夜景呢?

  4、 学生分组讨论绘画方法,发挥想象力,找出描绘夜景的好办法。

  5、 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后,教师介绍并演示不同的绘画方法。

  (1) 用油画棒直接在深色卡纸上绘画。

  (2) 先用浅色油画棒绘画景物,再用深色水彩涂抹背景。

  (四)、欣赏评述,提高审美

  1、欣赏作品 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播发课件,目的是: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借鉴大师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并在欣赏中获得新方法、新思路。

  2、布置实践任务现在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兰州美丽的夜景吧!

  (五)、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解决诸如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突破。

  (六)、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仪上展示,说说自己的画面内容,觉得自己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2、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并请学生把作品贴于“小画家”展示栏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求学生回去后把画给家人看看,并把自己变成巨人后的故事说给他们听听,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情沟通的情感意识。

  五、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奖励区和展示区。

  美术说课稿 篇10

  一、说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小班幼儿处于小肌肉动作发展的敏感时期,而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们总局限于以绘画、添画、涂色这些形式上,其实泥工活动更有助于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也非常喜欢泥工活动。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取向设计了《有趣的饼干》这个活动,让幼儿在搓、揉、按、压等过程中,感受到泥工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再通过品尝自制饼干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活动目标

  兴趣使幼儿最好的老师。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首先要激发他们对于泥工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从内心里喜欢泥工活动,只有兴趣才能带动他们进行技能的练习,因此我从情感,认知和技能三个维度确立以下下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泥工活动的快乐。

  2、技能目标:能运用捏、搓等技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认知目标:学习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各种形状的饼干。

  三、说活动准备

  根据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设计了一个符合儿童的年龄阶段特点的厨房场景和相对宽松的环境。

  2、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一次性手套、食用面团(不同颜色)、印花工具。

  4、厨师帽子若干、音乐。

  四、说教法学法

  1、小班幼儿年龄在3、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基于这点,我创设了情境教学法,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角色游戏。

  2、操作法是指提供给孩子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孩子在自己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为此,我准备了一些辅助材料供孩子自己操作。

  3、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的特点,在让幼儿操作前,我先示范捏、搓橡皮泥的动作,让小朋友模仿学习。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是情景表演导入活动。

  请另外一个老师扮演大厨师,小朋友扮演小厨师。

  小厨师们纷纷来到厨房向大厨师学习,他们边吃边学饼干的制作方法。在吃饼干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饼干上有什么?饼干好不好吃?激发幼儿要学习做饼干的兴趣,同时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在活动中也得到了锻炼。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幼儿了解在向别人请教学习时要有礼貌,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其次是大厨师(老师)示范如何使用工具制作饼干,小厨师(幼儿)观察并模仿做动作。

  首先我介绍了做饼干的材料。接着老师示范了如何制作饼干并让孩子们跟我一起边说边做捏、搓的动作。接着引导幼儿观察,通过一系列的提问:用什么将面团压平?怎么使用辅佐材料做出各种各样印有花纹的饼干?又是用什么东西给饼干印上花纹的?在这个环节里,我重点讲解了如何使用模具做出不同的饼干,小朋友在用手捏、搓等过程中,锻炼了小肌肉群的灵活性。

  最后是小厨师自己学做饼干,大厨师指导。(放音乐)

  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小厨师还可以做各种颜色的饼干,印花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注意桌面卫生。小厨师帮大厨师收拾好做饼干用的材料。在做完饼干后可以让厨房的阿姨把饼干烤熟,享受自己的成果。在这一环节既是对上一环节所学技能的巩固,同时又能让孩子在活动过程后尝到自己努力的结果,极大提高了幼儿以后参与泥工活动兴趣。教师组织洗手,活动结束。

  六、说设计亮点

  首先我觉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导入活动是非常成功的,这种角色游戏让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活动了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非常感兴趣。另外,我精心准备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让他们乐在泥工活动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饼干,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在活动结束后尝到自己努力劳动的结果。

  美术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幼儿在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开展线描画教学,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一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针对本学期美术特色活动的要求,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白纸,黑色水彩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幼儿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幼儿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幼儿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幼儿绘画作品,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幼儿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幼儿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幼儿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观察、想象、总结鱼的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鱼。我认为幼儿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象丰富构图大胆。幼儿画出了变形鱼、潜艇鱼、花朵鱼等各种形态的鱼,每个孩子的想象都是不同的;孩子们在鱼身上设计的图案同样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有植物、海洋生物、小动物、有的孩子甚至用上了数字进行装饰。

  二、专注性。在孩子们绘画的15-20分钟里,全班孩子注意力集中,大家都在安静的环境里低头画着自己的画。有个孩子在鱼身上划出了格子,在格子里进行装饰,20几个格子,她就那样一个一个的画着,即使是周围的小朋友画完了,她依然认真的画着,直至全部画完,体现了孩子们对绘画的喜爱。

  三、自信心。在最后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孩子们在全班选出一幅"最漂亮的鱼",结果孩子们都说自己画的鱼最漂亮,并且能说出漂亮在那里:我的鱼形状最漂亮;我的图案最漂亮,看我画了这么多的图案它们都不一样。我用数字来装饰鱼,你们有吗?我还用到了植物呢,有樱桃……唯恐自己的被拉下,体现了孩子们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当然,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幼儿分享交流的时间少,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通过分享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和水平。从组织幼儿评价绘画作品中发现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 教师应在关注他人、欣赏他人作品方面对幼儿实施影响。

  美术说课稿 篇12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鲜艳的色彩特别感兴趣 ,且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添画、粘贴技能,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我选择设计了粘贴、添画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团色彩鲜艳的皱纹纸,添画简单的叶、茎、草等,来培养幼儿耐心做事的好习惯,发展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趣味教学”活动模式,即通过选择有趣味的活动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树立活动的自信心。通过师生之间的趣味体验活动,运用开放点评作品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趣味教学法的实践过程:生活激趣——活动引趣——点评唤趣

  三、活动目标:

  1、学习团圆、粘贴等纸工制作方法。

  2、掌握运用直线、斜线进行简单添画的技能。

  3、发展手的协调能力,培养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四、活动准备:

  多种彩色方形皱纹纸、胶水、抹布、粗头彩笔、范画。提前带幼儿参观小花园。

  五、活动组织:

  1、观察感知,激发兴趣 。教师直接出示范画,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欣赏、观察、启发幼儿思考:花园里的小花是用什么制作的?

  2、实践感受,活动引趣。教师示范皱纹纸团花、粘贴以及用彩笔添画的制作方法。重点帮幼儿掌握团圆、添画的技能。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帮助。鼓励、指示。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将难点直接提出来(如:这些皱纹纸软软的,不太好团,只要小朋友能把纸捏紧,就一定能做出好看的花。)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提示粘贴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纸团的上半部,将底部在胶水中蘸一下,然后按在图画纸上,稍按一会儿,使它粘得更牢固一些,能集中地粘在纸的中部。 注意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纸团而松开了,说明团得不够紧,应再重新团一下。

  4、善待评价,点评唤趣。 引导幼儿讨论:谁的花园里的花最多?谁的花最美?谁添画的最好看?谁的画面最整洁?

  美术说课稿 篇13

  说教材/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的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京剧脸谱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美术材料。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目标为: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根据这目标、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纲要》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习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来设计京剧脸谱。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是色彩丰富、图案夸张、结构对称的。

  活动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利用材料设计出自己的京剧脸谱。

  我会将幼儿的活动材料有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相对应不同的难度系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材料。下面在活动准备的时候,会再提到。另外,我也会提供一些纹样图案以及已经做好了的脸谱供幼儿参考。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多媒体。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本节活动的难度,是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侯,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在本活动中将采用感知欣赏法,观察、比较法,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演示操作法。

  1.观察、比较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将直观的京剧脸谱实物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力。

  3.启发提问法:活动中我充当引导者,在启发性提问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演示操作法:通过教师操作示范材料,让幼儿完整地了解脸谱制作的过程。

  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引导幼儿用观察法、自主探索法、操作法感知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的夸张,体验设计和创作京剧脸谱的快乐。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的妆非常夸张和特别,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反思:

  这个活动是在认识京剧的基础上进行的。运用对称、夸张的方法绘画出脸谱上的五官。由于孩子有一定的感知的经验,本次活动通过回忆、再次的感知等形式激起了孩子绘画的兴趣。

  美术说课稿 篇14

  教材分析: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小结: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美术07-08

美术的说课稿03-16

美术说课稿12-16

美术说课稿12-01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说课稿07-10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11-03

美术说课稿课件04-28

美术洗澡说课稿04-11

小班美术说课稿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