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家乡说课稿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家乡说课稿 1
《我的家乡风光好》。它选自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亮点,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爱国主义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开始。本课是让学生知道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方有着不同风光,通过了解、展示家乡美丽的风光从而增强学生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1、说说家乡的山和水;2、我做家乡的小导游;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家乡的美景。再介绍美景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这样安排符合学生年齡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心理。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在生活化、活动化理念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展示家乡的风光,体会家乡的可爱。
2.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喜欢家乡风光,热爱家乡的情感。
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
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家乡感情、体验不够,所在我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喜欢家乡风光,萌发对家乡的热爱并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建设献计献策。来做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设计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中有趣的活动情境,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让学生体会家乡的可爱。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五个环节进行:
(一)欣赏美景 激发热情
欣赏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宁夏六盘山、云南石林、甘肃嘉峪关、无锡蠡园这6幅祖国名山大川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生活 了解家乡
1.我用谈话导入:由不同地方不同风光导入课题:《我的家乡风光好》。
2.课件播放陕西的自然风光和旅游景区,让学生在音像动画中感受风光的美丽。引导学生观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谈欣赏家乡风光后的感受,“说说家乡的山和水”活动——把家乡自然风光美的迷人之处来说一说,或把自己亲自去过的景点或值得一游的景区介绍给游客,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
3.(活动)是我们和儿童构建一座走向社会的桥梁。让学生参与到“我当家乡的小画家”活动中。
我先引导学生去回想家乡的周围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景,然后拿出自己的彩笔去画一画家乡美丽的一角。学生通过动手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喜欢家乡风光,愿意去装扮家乡、美化家乡。
(三)展示美景 宣传家乡
让学生把自己调查收集的景点图片、资料或绘画作品贴在展板
上,通过这样的活动宣传我们的家乡,让学生更加喜爱家乡的风光,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也让更多的中外游客来了解、走近我们可爱的家乡,来我们的家乡观光、旅游、投资。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老师重视指导学生活动,让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创设旅游团假期到我家乡旅游的情景。“我做家乡的小导游,把自己收集的家乡的景点、材料、图片或绘画作品整理一下,为游人安排好三日游的行程。并小组合作按照教材第10页的导游情景图来编好导游词,小组汇报,然后推选出三位导游上台演示。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提高了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表现对家乡未来的憧憬,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提升认识 建设家乡
教师举例在旅游过程中有些人乱涂、乱画、乱摘,不注意保护环境的事例,让学生评价这种行为美不美。然后启发学生做一个文明游客。然后启发学生愿意从实际行动中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并从现在开始更加努力的学习,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结束语:家乡的美丽风光让我们自豪,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骄傲。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
(五)布置作业 赞美家乡
让学生用独特的方式:讲故事、编童谣、创编诗歌、写一段话
等不同形式来赞美我们可爱的家乡。
四、说教学方法
1.媒体激情,情感共鸣——多媒体课件音像并茂,操作性强,很符合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规律,非常适合于进行情感熏陶。
2.课前调查,合作探究——课前调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是模糊的,为了让学生理性的、全方位的了解家乡,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调查的内容,收集资料,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空间得到拓展,“家乡”这个词在他们脑海已经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鲜活生动的。同学们通过自己搜集资料,也体现了对学习的自主性。
3.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让学生“用眼看家乡”、“用心体会家乡”通过课堂参与交流汇报,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家乡是如此的美好,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家乡的一员是多么幸福!
4.在课后作业中,用不同的形式,真情赞美家乡——畅谈交流后在评价中升华对家乡的感情。
五、说课堂生成的亮点
1.说说家乡的的山和水,做家乡的小画家,家乡美景展和我做家乡小导游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家乡的风光美,从而激起热爱家乡的兴趣。
2.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用切身的体会感悟家乡。是学生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单明了概括性强。能突出我们家乡的风光特点,自然风光好,名胜古迹多。又根据这两个特点来组织这节课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萌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我的家乡说课稿 2
一、说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贯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辅助和引导的作用;积极创设情境—协作—交流—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尝试—探究—实践—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建构的方法,形成信息技术素养。
二、说资源
由于农远资源中没有相关的资源,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输入“设置文字格式”也没有查到同类型的素材,因此本课资源均选自重庆电教网信息技术教参中下载了word《素材》和“设置文章的格式”课件两个资源
三、说教材
《我的家乡》是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Word,并掌握建立文档、输入编辑文字、保存文档等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字符进行格式设置以美化文档,主要包括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和文字的动态效果等字符修饰操作。这些操作在Word应用中非常基础而且重要,掌握这些操作对后续Word和其它软件中文本处理的学习是很好的铺垫作用。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杂讲解操作方法时十分详细,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其操作步骤操作,完成学习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四、说学生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四年级学生,该段学生由于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老化,学生上机的时间有限,上课以鼠标的操作居多,本课的文字设置教学主要以鼠标操作为主,相信学生操作应该没有难度。因此,本课我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上。
五、说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本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文字的动态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自主从教材中获取相关知识,完成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和加粗设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word的魅力,能够恰当地理解美(合适是美、简洁也是美)
重难点:选中设置的内容。
六、说教法和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量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根据这一思想,本课主要应用
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
本课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要求、操作要领,明白操作方法。让学生尝试操作,完成知识技能的初步学习;然后总结学习收获,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归纳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最后用加粗强调“重庆”巩固学习效果。
学法:自主尝试、自我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究,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探究规律,发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精神。
七、说教学准备
本课时教学需要在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中进行,凡教师展示、讲解部分均采用屏幕广播(或投影)。课前需要为学生准备好Word文档《素材》放置于学生机的桌面上,方便学生调用。(另外我还准备了“设置文章的格式”课件,这一课件用简洁直观的方式对本节的主要操作进行了讲解,可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帮助。)根据需要使用
八、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部分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老师准备办一份“我的家乡”的电子小报,但是时间紧,没有来得及对文字的格式进行设置,今天请同学帮忙设置文字格式。同学们愿意帮助我完成之这个任务吗?
(二)任务驱动,学习新知
1、为了同学们能尽快帮老师完成任务,我们一起看信息技术书第3页,了解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即本课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任务:设置文字的格式,具体是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和动态效果。
2、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部分的名称。重点介绍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为了后边的拓展作准备,要强调加粗是用字母B表示的。
3、详细阅读设置要求。以标题为例,设置内容:标题:“家乡介绍”,设置要求:“字体:华文新魏,字号:二号字,颜色:红色”。
小帖士强调:设置格式的前提是选定目标内容。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4、(根据需要使用课件)由于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详细,学生组成3人小组,边看书,边合作探究完成标题部分的设置,并告诉同伴操作的方法。
5、学生展示学习效果。推荐2名同学演示自己对标题的设置,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方法。表扬学生的大胆展示和对学习的兴趣。
6、巩固学习效果。运用同学演示的方法和自己学习掌握的方法完成本课其它文字段落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格式设置。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主动帮助周围的同学。
(三)小组探究,归纳方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文字动态效果设置,同时进一步巩固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小帖士(友情提示)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不要太多。
2、先完成的同学帮助自己周边的同学完成本部分的操作。
3、反馈、表扬热心帮忙的同学。
(四)共同探讨,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规律和方法:阅读教材(明确任务和掌握操作要求)、实践、置疑、巩固练习(转化为能力)、总结积累(上升为经验、方法)鼓励学习养成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的习惯,并运用于今后的学习中。
(五)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在提供的素材中,“重庆”多次出现,要求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对“重庆”两字的文字格式设置为“加粗”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
我的家乡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的第一课。本单元由四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来做个小导游》、《家乡特产知多少》、《了不起,家乡人》。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与可喜,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我的家乡在哪里》作为第二单元的开篇, 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孩子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以此给孩子建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家乡地理观。它渗透着想念家乡、热爱家乡等多层面的教育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于: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家乡在哪里,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识看地图的能力,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行为与习惯目标:能为家乡做点事,培养孩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地图的认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对家乡的感性认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县市。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探寻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初看地图的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新课程倡导孩子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本节课我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寻找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切入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的情景展示给孩子,指导他们沿着观察-实践-感知的思路,在开放式活动中认知家乡、感悟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从学科特点和孩子的认知现状出发,拟定了以下教学框架:
一、歌曲导入,激发动机。
兴趣是开发潜能的钥匙,上课开始,我播放《金华有座江南城》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后我问学生:"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后我引导:"金华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今天我们要了解、认识我们自己的家乡。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引出我们的家乡是浙江金华。
"儿童是以声音、形象、色彩来思维的。"这个环节力求以优美动听的歌曲开始新课,满足孩子们的听觉需求,唤起孩子们对家乡的关注,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使课堂教学能很快进入佳境。
二、识看地图,寻找家乡
我又紧接着提出问题:"想知道金华在哪儿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去看看吧!随之展示中国地图,自然而然引出课题"我的家乡在哪里?"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把这一环节分为三个板块展开:
1、识看地图
展示给学生一张中国地图,提问:"你从地图上知道了什么?"引导孩子们从整体感知祖国版图的形状犹如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雄赳赳气昂昂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接着引导认知方向图标,引导他们正确感知各个方位。再查看地图,尝试找一找祖国的东西南北分别是哪里?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来寻找自己的家乡。我再补充讲解:中国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 2个行政特区组成。
这一板块的预设,通过孩子们自己找金华的过程让孩子们感知金华所在的行政区和地图的认知过程,拓宽孩子们对各省级行政区的认识,培养初看地图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认知地图的基础上转入第二环节:寻找家乡。
2、寻找家乡
在孩子对祖国各省级行政区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再启发引导:我们祖国有23个省,我们的家乡在哪个省呢?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吗?请学生找找浙江省在哪,并请一名学生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他是怎么找的。通过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让大家都知道要找到金华市,得先找到浙江省。此时,我打开浙江省地图让孩子们找到金华。通过感知浙江地图,相信孩子们可以很快找到家乡。
我接着引导: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出示讨论提纲:金华在中国的什么位置?在浙江省的什么位置?形状像什么?他的邻居都有谁?他们分别在金华市的哪个方位?围绕这几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以对答、抢答等方式,从不同的方位交流家乡金华的地理位置。
3、剪一剪
找到了家乡,让我们把它从地图上剪下来,贴到书本第29页吧!
这一环节力求由远及近,层层递近,充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演示,让孩子清晰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争取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并且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更加直观、多感官的参与,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飞进"两会",赞美家乡。
1、找一找
金华是我们的家乡,你觉得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可敬可爱的之处呢?学生一定有话要说。我接着引导:金华有丰富的物产,优美的风景,出色的名人。我们的家乡还上了中央七台的两会特别节目呢!大家一起去看看吧!播放两会特别节目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片中所提及的金华物产、景色和名人。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我再补充了一些物产、名人的'图片,美景的视频做介绍:金华是个茶花之乡,盛产酥饼、火腿,浦江是个水晶城,兰溪是个兰花之乡,永康是个五金城,东阳有个木雕城,磐安是个药材基地,武义的茶叶也很有名,义乌的国际商贸城还与世界接轨了呢。这一板块是本环节的重点,通过"两会"特别节目导入这一环节,让孩子仔细看一看两会的特别节目、认真新赏了金华丰富的物产、优美的景色,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金华的了解,树立他们的自豪感。
2、贴一贴
让孩子进一步了解了家乡之后,我有引导孩子:我们的家乡有这么丰富的物产,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能给他们对号入座吗?出示县市名称、各种称号、名人的名字,让学生进行对号入座贴一贴。通过操作,更深刻的了解家乡。在充分学习之后,我想学生一定能出色完成的。为此,我鼓励他们:我们的家乡很棒,咱们的同学们也很棒!
四、课后延伸,热爱家乡。
临近结尾,当孩子们为拥有这样的家乡感到自豪时,我又布置了一个倡议活动--以"我为家乡建设出力"为主题,让孩子把自己能为家乡做的事情写在心愿卡上。把孩子们写的心愿用许愿树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保留在教室里,让大家时刻提醒自己。以此激发起孩子创造的愿望和乐趣,让孩子继续在生活中与家乡共成长,体验热爱家乡之情。为此,留给学生两个课后拓展:1、对心愿卡上的心愿经常进行反馈;2、继续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这一板块,力求孩子能够为家乡着想,由教师发起倡议,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节课预设的活动基本结束,经过歌曲导入,引出课题;识看地图,寻找家乡;飞进两会,赞美家乡;课后延伸,热爱家乡。经历知、情、意、行四个过程,运用了听一听、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剪一剪、贴一贴、写一写,让学生多感官参与,使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说板书
我的家乡在哪里
县市
称号
名人
左边板书让学生归类,理清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助于巩固新知;右边板书是一个延伸,展示学生写的心愿卡,谈谈"我为家乡建设出点力"。
板书简单明了,很普通,但它突出了本课的教学主绳,引申了本课的教学意义,这正是品德课所要求的,为今后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一个正确的铺垫。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我的感受是每上一节课,就会有新的问题,新的启示。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如何用好教材同样重要,我想,我会不断的探索,与新课程同行!
我的说课就到这儿,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我的家乡说课稿 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家乡的山和水》。它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主题。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爱国主义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本课的学习内容正是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三个主题活动:1、说说我的家乡。2、画画我的家乡。3、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起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在生活化、活动化理念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鉴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较差,对家乡感情、体验不够,我把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像及相关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组织学生课前搜集与家乡有关的资料。
三、说教学方法
1、媒体激情,情感共鸣——多媒体课件音像并茂,操作性强,很符合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规律,非常适合于进行情感熏陶。
2、课前调查,合作探究——课前调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是模糊的,为了让学生理性的、全方位的了解家乡,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调查的内容,自己与人合作,收集资料,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空间得到拓展,已经不局限于课本里提到的知识。“家乡”这个词在他们脑海已经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鲜活生动的。同学们通过自己搜集资料,体现了对学习的自主性。
3、课内展示,各出奇招——了解自己的收获,互相交流,再广度上充实自己。有实物、有图片、有歌舞、有故事等,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同学们的介绍多姿多彩,这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同学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汇报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家乡是如此的美好,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家乡的一员是多么幸福!
4、互动评价,真情赞美——畅谈交流后的收获,在评价中升华对家乡的感情。
四、说教学设计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生活中有趣的活动情况,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山和水。
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
1、看一看。
我首先指导学生看课文第2、3页插图、识图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是很普遍、很多见的。静止的画面往往反映的是某一个点,某一个面或某一时刻记录。如何让静止的画面鲜活起来呢?使学生在生动感人的情境中,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进而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感悟家乡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我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继而提出让学生说说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心情如何?他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引导学生观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渐创生的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书中的小诗,由此引出下一个话题。
2、说一说。
我对同学们说:图中的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那么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家乡美吗?老师很想到你们的家乡去游览观光,你们欢迎吗?当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热烈邀请时,我提出了要求:这么多同学邀请我,我很高兴也很为难,苦于分身无术啊!怎么办呢?你来说说你的家乡有多好、有多美,谁说得最具体,最能吸引人,我们就到他的家乡去,好吗?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就可以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或展示家乡迷人的风光或讲出家乡动人故事或出示家乡丰富特产等进行整理、交流。进一步达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以家乡自豪的目的。
活动二:画画我的家乡
1、画一画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老师重视指导学生活动,让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让学生充分谈论家乡,对家乡的生活再次回味、体验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把记忆中的家乡画下来。为了激发同学的兴趣,教师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反映本地区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街景、建筑、田野、树林、草地等录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并提问:大家喜欢图中的美景吗?能说出这是哪里吗?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行吗?孩子们经过此前的情感酝酿,早已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了。此时他们认真仔细描绘着家乡。也许他的家乡不够多彩,但在他笔下家乡是那么绚烂;也许家乡的小河不够清澈,但在他的笔下小河潺潺地歌唱;也许家乡的树林不够茂密,但在他们笔下是那样的郁郁葱葱。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融进了自己热爱家乡、装扮家乡、美化家乡的细腻情感,同时也表现对家乡未来的憧憬。
2、评一评。
我指导学生看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以诗激情。然后由小组评出优秀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
家乡的歌、家乡的美不仅构建在了解家乡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更要进一步挖掘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唯有如此,才能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讲一讲,唱一唱
1、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除了有美丽的景色外,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特有的歌舞剧种等。
2、老师讲一个关于自己家乡的故事,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的来历,以引发学生探索家乡人文景观的兴趣。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花鼓戏,并介绍花鼓戏的由来。
4、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家乡的人文景观方面的资料,或以歌舞、或讲故事等形式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对家乡的热爱。
随着活动的深入,家乡的风土人情从古到今,由远及近,渐渐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此时此刻,讲台属于孩子,交流属于孩子,收获当然也属于孩子……
在这一设计中我用了“说、演、画、讲、唱”的活动方式,简便易操作,学生很喜欢,参与性高,而且效果好。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采用口头介绍的一种方法,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印象不深。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中教材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如何避免空洞、枯燥的概念,条条框框的限制,用生动的形象来吸引学生,应是一名思品老师必须高度重视的。这堂课中我用的是简笔画板书,它直观性强,富有启发性,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更要我们勇于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升自己教学理念。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感谢你们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自我、互动交流的平台。我期待着能在赛后聆听你们的教导和帮助。
谢谢大家!
我的家乡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带“*”的阅读课文,主要描写我的家乡的小河以及两岸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整篇课文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是非常清晰的,整篇课文是以总分总结构来叙述了家乡小河以及两岸的美丽景色,而每一小节都是以“景色加人物的活动”为结构将内容讲述具体的。而阅读课文就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基于以上这两点,因而这篇课文就可以在教师“扶”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一年四季家乡的小河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们的愉悦之情。
(2) 了解本篇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进一步掌握围绕总起部分将内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能结合生活和日常积累的语句展开想象来说话。
重点:
(1)、让学生了解一年四季家乡的小河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从课文的第7小节中并结合课文内容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扶”的基础上自学课文的4、5、6小节。
(2)、在创设的情景中,展开想象将课文内容说具体。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领略小河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积极投入到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语言的训练,说话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训练。阅读训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而书面语言的训练又离不开字、词、句与篇,所以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把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内容为一体的语言综合训练。其中说是写的基础,因而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说话练习:第一个是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爱小河的原因,这个句式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而这里再次的出现既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本篇课文情感目标的梳理,让学生一目了然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二个说话练习贯穿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课文内容说具体,这个说话练习让学生将以往积累的描写景色的句子学以致用,同时又联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这样以借想象说话、仿照句式说话是说话训练的最基本的内容,使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能提高学生说话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熟练表达能力。分页标题#e#
二、学习方法的迁移
“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教学发展的趋势。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对学生学习各门学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品质,使学生终身受益。而我在这篇课文逻辑条理结构清晰的基础上,就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学习,避免了教师过多的讲解,因为教师的灌输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学生只有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说话中学会说话。与其教师千辛万苦地费力讲解,不如教会学生读书,夯实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时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自主、创造性的读书。教师则在关键处指导读书方法,提高自读能力。
三、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的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小学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好的想象思维材料,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最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就是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活动,因而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他们日常积累的有关好词佳句,设计了说话练习,让他们展开想象将课文的内容说具体。这一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又不偏离学生的生活,又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的再迁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所想通过画笔画出来,这样的“增扩想象”和“画图想象”就更好启发了学生的想象,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明确分工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讲读好“春”这一小节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并且要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在组长的安排和分工下学习,作为教师,我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而这样做就可以使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学会学习,形成学习,发展个性,从而将语文课堂便成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
我的家乡说课稿 6
一、说教材分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而品德与社会正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我的家乡在哪里》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并激发他们想了解家乡的兴趣,明白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画一画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初步知道和了解祖国的五种主要地形及基本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意图、课程标准,结合中年级学生实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能力目标: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地位、特点,本课的重点是: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难点是: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四、说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尺子、笔;
五、说教法
课标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法选择上有:直观教学法、合作交流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技巧的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的学法有:角色扮演法、想象探究法、动手测算法、作品展示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诱趣入题
音频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从小喝着家乡的水长大,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我们都是那样的亲切,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课堂,走进本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二)看图学文
1、(出示)中国政区图;
2、学习地图上的语言,(这一部分可联系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看平面图”的内容);
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明白只有确定方向,才能确定地图上某一点的方位;知道比例尺,才能计算出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了解图例,才能读懂地图上表示的内容。
3、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自己的家乡——福建,及家乡周边的邻省等;
设计意图:品社课学文明理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领悟的情感过程,学生通过从中国地图上获得了解家乡的有关信息,明白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三)、课堂教学延伸
1、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地区的小朋友,然后让大家在地图上找找这些小朋友家乡的位置;
2、学生测量一下从自己家乡到不同地区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设计意图:大纲指出品社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注重教学的延伸,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四)、画家乡,深化导行
1、出示家乡的地图,让学生认识和熟悉家乡地图的轮廓,知道家乡省会城市;
2、生先想象一下它象什么?如果涂颜色,我会选择什么颜色?
3、画作展示,评选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学生通过动脑想家乡,动手画家乡,从而将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有效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2、家乡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家乡在每个人的心里一定有许多想要表述的言语,课后请大家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家乡;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本课的系统概括、深化,还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
八、说板书设计
1、我的家乡在哪里
方向、图例、比例尺
↓
画家乡
↓
爱家乡
5
我的家乡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我是来自黄松峪学区的郝月华,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记叙文《我爱家乡的柿子》。
一、教材背景分析
《我爱家乡的柿子》这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作者通过对柿子树开花、坐果、丰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柿子的喜爱之情,文章看似在赞美大柿子,实则是作者借对柿子的爱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爱。本单元第一课是严肃的词《故乡是北京》,学生已经产生了热爱故乡北京的情感,本篇课文在使学生感受到山区孩子在收获季节采摘乐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到热爱家乡的情感。继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孩子通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初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能够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感悟文本。
我所教的学生地处山区,大柿子也是我们这儿的特产之一,学生对大柿子并不陌生,他们对柿子开花、坐果、成熟的过程比较了解,更有摘柿子的亲身体验,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理解文本的内容比较容易,但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就是这样平凡的柿子,平常的摘柿子事件,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却变得这么充满生机,充满乐趣呢?对于平时不善于观察,写作基础薄弱的我们班的学生来说,体会到这一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由爱柿子上升到爱家乡也有一定的困难。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将主要以读为主线,通过教师范读、抓重点词句读、创设情境读、结合实际感受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美、体会乐、领悟情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本单元训练的重点,针对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描写。
2.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3.初步感受作者从几方面表达自己喜爱家乡的大柿子的写作方法。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学习概括总分段式段意的方法
4.读写结合,落实四年级写话训练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产生爱首都、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把“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中年级段教材中,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很多文章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构段方式,还涉及到了仿写内容,作为本册中初次接触,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分析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回忆,导入新课
字词是文本的最小单位,是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本课虽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也决不能忽视词语的教学。齐读课题入课后,我先从检查“熟”字的读音:“熟(shóu)透的柿子”、“柿子成熟(shú)”入手,让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针对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引导,把课文内容说全面。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回顾,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出示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
2.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下感受。
让学生在读、画、想、批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养成不懂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第二环节:品读重点,体验情感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是新课标中本学段的阅读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图画,展开想像,结合生活等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进而使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本篇课文中,从柿子开花、坐果、丰收及摘柿子、吃柿子的情形中都能感受到作者对柿子的喜爱之情,在学生品词品句的过程中,针对段落特点进行不同的训练。
感受美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体会情感,用朗读表达情感,所以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从比喻句入手,从形(皇冠)、色(金灿灿)上感受柿子花的小巧精致。第一步: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第二步:你们见过皇冠吗?在哪里见过?师出示皇冠图与柿子花的图进行对比,(柿子花、皇冠幻灯)用形象的图片,让孩子了解比喻就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第三步:有感情朗读,读出花的美丽、神奇。
第三自然段写了小柿子的可爱,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主要采用两句话的对比读来体会柿子长势之快,作者对小柿子的喜爱之情。
出示幻灯:
碧绿的树叶间一下子冒出许许多多青里透亮的小生命。
碧绿的树叶间一下子长出许许多多青里透亮的小柿子。
比较读,你觉得哪句话好?为什么?
通过对比读,让学生体会到“小生命”写出了作者对柿子的喜爱、珍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小生命。“冒”体会到小柿子长势之快。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后让学生把体会到的读出来。
“柿子的美”还表现在成熟柿子的美,请生找出从哪些词句能感受到柿子的美,引导生抓住“闪闪发亮”“垂涎欲滴”结合图片来体会。
体会乐
第五自然段是一个总分段式,先概括地说出“摘柿子便成了我们小孩子最快乐的事情”,再具体地写出孩子们怎样摘。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孩子们的快活。在学习这个自然段时,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入手,感受孩子摘柿子时的欢喜。本段的学习,主要通过再现当时情景,感受摘柿子的快乐展开教学。先出示枝头挂满柿子的图片,把学生带到柿子树下,带入摘柿子的情境,再以填空形式再现小伙伴报告“侦察”结果的情景。“在柿子树下,小伙伴们 地报告着着“侦察”结果:“ !”“ !” (预设:学生可能填小伙伴们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兴高彩烈、兴奋等词来汇报“侦察”结果,“侦察”的结果可能填“快摘这个,这个熟透了。”“摘这个,摘这个,这个容易摘。”“先摘我发现的这个。”“不,先摘我的。”)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并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尽情地体验着报告“侦察”结果的乐趣,然后再通过朗读来展现当时的热闹的场面。
本段中还包含两处动作描写,“爬树”、“摘柿子”。对于这两处描写,我除了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外,为了让他们体会到描写的准确性,我设计按原文填空的练习,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让孩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观察的仔细、描写的细腻。
为了突出重点,在教学时,我出示“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请你用——画出描写爬树和摘柿子的动词,想一想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然后交流。随机指导用“他( )地做( ),从中体会到( )”这样的句式表达:
他( )地( )树。
他( )地( )柿子兜。
他( )地往回一( ),柿子便乖乖地落到柿子兜里面。
在感悟爬树高手的所作所为基础上,体会摘柿子时的欢乐。
设计以填空形式再现小伙伴报告“侦察”结果的情景及按句式表达的这两个环节,我是将课后习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分步细化,这样适合本班学生不善表达的实际情形。
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制定的本课教学的难点,我想以读、悟、展的方式来解决。在体会摘柿子的快乐之后,设计师生接读,初步感悟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了解段式的特点后,我又安排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本段的构段特点,我将提供一些方式供学生参考。(幻灯表格、大括号)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样的段落,第一句是概括地说,后面几句是具体地说。概括句就是这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六自然段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体会到熟透柿子的特点“皮薄、汁甜、好吃”,(随机板书:品尝)先出示图片,(幻灯:成熟柿子图)用图片激发学生情感,回忆自己吃柿子时的情景,指导学生把吃柿子的快乐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三环节:读写结合 升华情感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因此在学完之后带着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什么作者能把《我爱家乡的大柿子》写得这样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呢?教师引导、归纳: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柿子花、果的特点,从颜色、味道、样子、摘、吃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在描写过程中注入了个人情感,赋予小柿子生命,才能把平凡的柿子,平常的摘柿子事件,写得这么充满生机,充满乐趣。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柿子的喜爱之情。之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家乡特产(或蔬菜)。介绍完后,请生读自己的作品,及时点评。对写得好的同学以采访形式激发情感“你写得可真是太好了,我真想尝尝,这么好的水果产在咱们的家乡,我真为自己生活在这里而自豪。”
第四环节:总结提升,课外延伸
最后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作者喜爱家乡的大柿子,不仅爱它的花,爱它的果,更爱它给孩子带来的快乐。从字里行间不仅感受到的是对大柿子的爱,更感受到了对家乡的热爱。
课标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因此,我设计了“搜集柿子的不同吃法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的课下作业,体会柿子给我们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令家乡的面貌大有改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柿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因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所以,我将板书设计为:
【我的家乡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班社会《我的家乡》说课稿(通用6篇)12-26
家乡美说课稿11-02
我的家乡家乡作文12-22
口语交际夸家乡说课稿11-02
我的家乡作文05-05
我的家乡—沂南12-18
《我的老师》说课稿12-17
我的故事说课稿12-06
我的太阳说课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