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音符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流动的音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内容
我执教的是湘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第一课时。本单元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素材创造音乐,它不同于专业作曲学习,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创作、体验,培养他们一定的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3个相互关联、逐层深化的部分:
1.展现音乐创造的基本材料和曲调生成最初始的方式:七个基本音级的随意组合(即教材中“七个小矮人的游戏”)。
2.认识和体验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往往潜存于朴素的民歌之中(即从民歌中探索游戏规则)。
3.通过遵循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2-4小节的曲调创作(即游戏从模仿开始)。我选取了前两部分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我设计以下3个教学目标,涵盖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
1.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创编的乐趣,明白音符是流动的;
2.欣赏、学唱中国民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1―2首民歌曲调;
3.在对比讨论中,发现曲调组合的一般规律,初步了解“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体验“音符是流动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参与“流动的音符”活动而激发学生动手创作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在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创造,主要是创造性地进行歌曲、乐曲的艺术表现,多是即兴性的活动。而本节课的音乐创造,主要是运用音乐素材创造音乐,逐步引导学生进入“非即兴性”的创作练习(按要求编写、创作曲谱)。这种创作不同于专业作曲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创作的“过程”而不是创作的“成果”,教学中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发,使他们感到创造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符合教学内容、符合教师与学生实际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一直以来被教育者视为能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的课堂才会有滋味,有趣味,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使课堂焕发出旺盛的活力。引课环节,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把学生带入音乐殿堂,在听歌曲《Do Re Mi》的同时,感受音符的流动,体验音乐的美。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激趣情境、问题情境及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积极进行音乐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2.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在分析《我的家乡日喀则》、《小白菜》、《信天游》、《康定情歌》四首民歌时,教师经过暗示与引导,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曲调组合的一般规律,并初步了解“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合作教学法:音乐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移植”的过程,而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环境、师生与社会共同合作共同进步的过程,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功。教学中,我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主要评价内容,以肯定、鼓励的评价为主,体验他们创作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感悟“流动的音符”
1.播放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创设音乐情境,把学生带入音乐殿堂,感受音符的流动,体验音乐的美。
2.引出音乐大家庭里的七个成员,1、2、3、4、5、6、7
(二)新课教学
1.以课本上的乐谱为例,让学生感受音符的组合。
2.四个音乐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节奏进行随意的组合,也就是“七个小矮人”的游戏。
3.学生哼唱自己的曲谱,老师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作,稍提些建议,为小组打分。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创设激趣情境,符合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随意”的创作活动中,体验乐趣。
4.四首民歌的分析
(1)《我的家乡日喀则》(西藏民歌),引导学生寻找歌曲的逗号句号,用音乐记号好标记。
(2)《小白菜》(河北民歌),引导学生学生寻找:5在这里面起了核心的作用,还有其他四个音:1、2、3、6这就是我国民歌常用的五个音。
(3)《信天游》(陕北民歌),引导学生观察旋律线的'特点,划分出音乐的“句逗”,发现“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4)《康定情歌》(四川民歌),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同头换尾创作手法在民歌中应用。
这四首民歌的分析与学唱,我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巧妙地设计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所学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经历问题-深思-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容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实践教学
1.“尾闸中学”杯少年歌手大奖赛,小组长抽签决定四个小组分别演唱哪首民歌。老师将舞台交给同学们。
2.听老师弹奏乐曲,辨析该曲的创作是否运用了“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视听A、《小白船》B、《两只老虎》C、《长城谣》D、《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3.进行“同头换尾”的创作联系
4.对各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
这一环节,通过创设“少年歌手大奖赛”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民歌演唱,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保证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体会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在知识的巩固与检查过程中,继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1.师:同学们,《流动的音符》这节课到这就结束了,但“音乐”却是永无止境的。请记住:“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应该去发现她,大胆的去创作你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原来你的生活是如此的精彩!
2.在颁奖中结束课。
【流动的音符说课稿】相关文章:
流动的音符说课11-1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11-1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11-07
生命的音符作文12-18
和谐的音符作文(8篇)12-24
生命的音符作文5篇12-18
音符中考满分作文07-29
和谐的音符作文(集锦8篇)12-24
和谐的音符作文通用8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