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穷人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穷人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主题是“传递人性正能量,感受语言文字美”。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穷人》。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这一课进行阐述:
一、以本为本——说教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穷人》是落实本单元“生活处处有真情”这一主题的重点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基于单元主题和本课训练重点,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体会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二、教学相长——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直接、整体的触摸语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蕴含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从文本读进去,想开去,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用“心理视线”的方法读书,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智力受到启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诠释高效——说教学过程
依据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惜时、增量、提效的指导思想,我坚持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原则,优化教学环节,设计有效活动。具体预设四个主要环节:
(一)承前启后,走进“穷人”故事
(二)预习检测,感知“穷人”生活
(三)自主合作,融入“穷人”境界
(四)读写结合,深化“穷人”品质
(一)承前启后,走进“穷人”故事
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上一个单元我们感受到了赤子们殷殷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要学习人间真情。”这样承前启后,创设单元主题学习情境,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反馈作者资料及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拉近学习课文的时空距离。
(二)预习检测,感知“穷人”生活
学生在初步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长课文的概括方法。并课件出示四个描写穷人生活状况贫苦的句子让学生朗读。这样做既能检测学生课文的朗读情况,又能让学生通过具体语句感知穷人生活的贫穷。
(三)自主合作,融入“穷人”境界
1.确定议题,感受美德
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一再告诫语文老师,问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穿透力、挑战性。当教学到达矛盾处时,把问题呈现出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才会被调动起来。预习检测时,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穷人生活的贫苦,这时,我问孩子们:作者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学生会谈到穷人生活贫穷,也可能会谈到穷人帮助他人,精神高尚,这一矛盾会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作者为什么以“穷人”为题?也成为统领整篇课文学习的.议题。
出示
作者为什么以“穷人”为题?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用“ — ”划出穷人生活贫穷的语句,用“~~”划出体现穷人精神高尚的语句,并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在语言文字学习中初步感受穷人的美德。
2.巧抓矛盾,品味美德
在孩子们充分走进文本,走近人物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在突显学生为主体的交流过程中,我会在矛盾处顺学而点。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了桑娜在生活艰辛和收养孤儿之间的艰难抉择,也彰显了桑娜善良的人性之美。我估计学生难以体会其矛盾背后的高尚,因此在教学中我打算顺势点拨,让学生通过想象补充省略号背后的内容,体会省略号的妙用,“还语文以画面、以旋律、以意象。”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品味,突破这一矛盾点的理解。渔夫“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是渔夫甘愿自己受尽苦难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的折射,我估计学生可能理解不透,因此我打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家庭重担都在渔夫身上,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狂风暴雨之夜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打鱼,再加两个孩子,渔夫可能会怎样?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再一次体会“熬”字的背后是渔夫无尽的艰辛和困苦,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渔夫毅然决定收留孤儿的举动越显得高尚,最后用朗读表达敬意。如果朗读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将通过范读感染学生,自然地引导他们对这一内容加以品味、体验。
3.总结提升,诵读美德
在充分交流展示之后,我引导孩子们梳理整篇课文,孩子们会发现《穷人》作者只字未提一个“穷”字,可处处能让人读到可以流泪的贫穷,只字没有提一个“美”字,可处处能让人读到感动得同样可以流泪的人性之美。这样的发现既是对前面学习的小结,又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探究,从而总结出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等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此时让学生回到课题,作者以桑娜、渔夫为代表,展现沙皇俄国时期穷人高尚的品德、人性的光芒这一意图在学生的头脑中会更加清晰、深入。
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文本的阅读者,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一遍遍阅读课文时,字里行间穷人善良的举动,高尚的人格无时无刻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因此,我深情地告诉孩子们:“穷人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但是他们的心灵深处却永远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在合作朗读中感受他们熠熠生辉的人性之美吧!”师生合作朗读文章的高潮部分(12-27自然段),使穷人的勤勉、朴素、善良、博爱等高尚的品质跃然纸上,跃上心头。
(四)读写结合,深化“穷人”品质
当穷人带给我们的温馨感染着每个人的心时,我出示:衣衫褴褛的老人将积攒的钱捐给灾区孩子,问:她穷吗?新疆买羊肉串的小贩阿里木将挣得的钱捐赠给失学儿童,他穷吗?贫困的四川农民工杜勇德为寻找丢失数十万元的失主不停奔波,他穷吗?让孩子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感悟什么是真正的贫穷与富有,并动笔书写心声。最后,孩子们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奠定正确的人生观。
四、浓缩精华——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以人物品质为主要内容,以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为副板书,使板书凸显穷人形象,体现作者写作特点,简明扼要,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板书:
9、穷人
桑娜渔夫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
结束语:
总之,本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我本着一个让学生在一个大框架中自己探究的原则,以大容量的朗读指导,来提升学生对文章情脉的把握,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动人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得到人文启迪。同时,教师在引领学生感受人物品质的心灵成长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表达方法,力求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最后,愿我们在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中,撑一支长篙,引领孩子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领略语文天地中的无限风光。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穷人说课稿】相关文章:
人教版上册:《观潮》说课稿12-17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说课稿12-17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课稿 吆喝说课稿11-03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11-1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2-28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识字11-13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颐和园说课稿11-03
人教版小学语文《桥》说课稿12-23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自己去吧》说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