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主题图及第57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页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3题。
2、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景——花卉展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三个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二、说教法
1、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带学生去看花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动手摆一摆,请学生喝饮料,吃苹果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说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教材看花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四、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在研究教材时,我以去花园赏花———参观苗圃基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动手摆一摆——奖励喝饮料和吃苹果等环节来展开教学,环环紧扣。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春天来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吸引了许多人们去观看,大家想不想去凑凑热闹?(出示花园们赏花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叔叔阿姨,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接着由“这么美丽的鲜花是花农爷爷从苗圃基地里运来的,现在咱们就去苗圃基地看看吧!”这一过渡语引出例1,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获得信息,提出问题。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
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要求“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盆?”该怎样列式呢?
计算1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随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提升算法,进行优化:如果没有图或小棒,看着算式你会怎么想?请学生同桌说一说。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这样既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又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运用同桌讨论、交流的方法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接着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为下面的减法算式提供优化后的算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摆一摆,算一算。
师:通过刚才的表现,我发现大家不仅听得认真,说得更棒,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的动手能力,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以充分赞扬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注意力集中,激发他们好胜的心理。)
2、看一看,填一填。
低年级的孩子还不会有序地观察图,所以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然后生再独立完成。我在设计教案时将墨水改成了饮料,既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3、算一算,比一比。
教材呈现的是六道算式,我在设计教案时给算式穿上了“外衣”,加了大苹果当背景,目的也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串连教学。让学生在独立算后汇报是如何算的,然后进行比较,抓每个大苹果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算法。在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实际上只算整十数上的几加几或几减几就行了。
4、填一填,算一算。
对于这道题的处理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在学生做的时候老师下来巡视,肯定会发现某一个或某些同学的错误,进而让学生汇报自己填的结果,对于错误进行剖析,重点说明3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符合《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
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在亲切的师生交流氛围中慢慢陈述自己本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最后教师再讲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的阐述。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统计》。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用数杠进行统计,100以内数的数数和写数的一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此,我设定了:
1、认知目标:
(1) 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 能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 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
2、情感目标:
(1) 通过信息的整理、分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3、思维拓展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统计的优点,会对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进行统计。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认识非常的浅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来是用学生的生日作范例,进行统计认识的教学。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书本第55页的小调查作为新授的切入口。从学生喜爱的水果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出发,作为一项游戏来完成信息的整理、分类与统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总体设计:
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1、详细对学生喜爱的水果进行统计。
第一个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我来重点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开始时,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实物的出示。用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状态中。通过对个别学生最喜爱的水果的调查,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并请回答的学生尝一尝水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通过要分这些水果给学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爱的水果,再进行分配。从此开始新授内容的探究。又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运用举手表决或排队分组等形式进行,完成了对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统计表的填写。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把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第三步骤是请学生根据统计表来绘制统计图。通过教师绘制一条到学生小组完成一条到最后每人在书上绘制一条。通过统计图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与少。突出了统计图的优点。
2、学生自己对生日进行统计。
这一环节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估计学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按照第一环节的步骤,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为巩固练习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统计》节课的说课。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为加减法及其应用、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说学法
1、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四、说教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模型、计数器模型
2、学具:小棒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六、说教学设计
1、进入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开课时以谈话导入新课“小朋友们知道早上喝什么最有益健康吗?”这样导入可以使学生能够想到牛奶,进而再进一步创设情境,教师接着说:“老师也很喜欢喝牛奶,而且老师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教师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情境图后,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观察情境图,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减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在这里,习惯培养点体现的是搜集信息习惯的培养。接着教师让学生质疑,“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又有前面学习的基础,能够提出“一共有几瓶牛奶?”这样的加法问题。这时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为了能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后进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设计了简单的复习环节,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求‘一共’就是求什么?”,学生回答“求‘一共’就是求总数。”,进而教师提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的要求,学生在10以内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的学习的基础上列数学算式“9+5=”。为了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教师追问“还可以怎样解决?”,学生列式“5+9=”。在这里,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只列数学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算法探究,但是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直接口算得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9+5=14,这时教师就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但是并不需要学生在这时给出答案,而是组织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等会我们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教师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这里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手中的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到黑板用小棒模型进行演示,边讲边摆小棒,“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这样可以让其他学生清楚地看到计算的过程,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这样的汇报只要一个,两个就可以了,不用演示,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但要及时的止住学生类似的想法,以免浪费时间。教师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班级中会有少数学生想到用“凑十法”计算,学生汇报时同样到黑板演示,“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我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1加9等于10,再加上4根小棒就是14根小棒,所以9+5=14。”学生汇报后,教师要进行质疑“你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给9?”学生会回答,“因为9根小棒加上1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这时学生可能用语言解释不明白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帮助,告诉学生凑成10之后,剩下几根小棒再和10相加就是十几,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凑十法”,并理解“凑十法”的简便之处。然后讲解“这种先将一个加数凑成十再进行计算的计算方法叫做‘凑十法’。”同时板书。然后教师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
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
9+3=;7+9=。
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回到解决问题中,针对算式9+5=,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然后教师介绍第三种方法:拨计数器。教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计数器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可以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在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反馈,说算法。
练习第二题是解决问题“一共有几条鱼”。此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审题,说清楚图的意思,求什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讲解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4、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展示本课学生解决的数学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能够从算式中找到相同点“这些算式都是9加几的算式。”此时教师板书副标题,《9加几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总结计算方法。
最后,“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40页的内容。《比多少》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的比较打下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广泛用铺路。
二、教法学法。
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的知识,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感知100以内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4、情感目标:激活学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观需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过程。
分四层次:导入、新课、练习、总结。
1、导入部分:
猜班级人数:我班级的人数比40多、比45少,谁能猜一猜。
我班有多少人?通过猜数,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部分:
现在科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的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针对这样的认识以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本环节我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实践等方法探索新知,具体设计如下:
课件出示鱼缸图(花金鱼15条、黑金鱼10条)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二者之间的数量的'多少关系。
再出示红金鱼48条的鱼缸图,学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尝试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三者间数量的多少关系,在描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力。
3、练习部分:
基于一年级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易疲劳的特点,我特将此环节设计为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同时也使学生能力主动参与,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4、总结部分:
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并将课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寻找数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意思,锻炼动手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最高层次。
三、说学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方位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位置也有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我借助本节课中学习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知道如何*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做好组织、引导与合作者上。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试验本第24-25页:数龙—百的数列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让孩子们通过用100以内的数和基本图形来描述、探索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片断,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概念与方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并解决之,逐步形成“数学化” 的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20的数列,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找20以内相邻数的方法.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找一个数的相邻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在掌握找相邻数的基础上,会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从而进行推算练习,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等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坚实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1,-1得到邻数,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
难点: 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百的数列。
2、能找出相邻数,并知道邻数的由来。(+1,-1)
3、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的练习。
4、培养学生推算、归纳的能力。
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力求体现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意识”这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本演示,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并做到“有所争议、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构建活动化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同时亲身体验成功和愉悦。
二、说学法指导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数龙上的各个数,找一个数的的相邻数,从而得出一个数的相邻数可以用+1和-1的方法得到.
2、推理的方法:从小袋鼠怎么样跳回到40与怎么样进到50,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普遍,总结出一个数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一个整数规律.,从而进行推算练习.
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找出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然后再通过小袋鼠与小青蛙演示,来验证自己的结果,最后总结出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下一个整十数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乐学、爱学。
本课按运动会的开幕→比赛→发奖→回家四个环节,用主持人“机灵狗”串成活动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出“看开幕表演发现图形”、“看比赛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赛结束制作奖杯”、“运动员回家估算乘车问题”等四大环节,让学生自始自终置身于运动会情境中,积极而又自然的参与每个环节的学习,真正的感受生活,体验数学。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与竞争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既能为学生提供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与平台,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生生互评”,让学生在解决了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互相评价;第二次是“利用图形制作奖杯”,根据各种图形,团队先设计构思出奖杯,然后分工贴奖杯。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面大,考虑问题策略多样化,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参与学习。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生活“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本课教学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渗透着生活问题数学化。如运动会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用它来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如“乘车问题”,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他不仅会觉得有趣,而且会有成功感。这些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在引导学生观看小动物的比赛时,通过情境的再次创设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解决,在汇报交流时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充分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
本节课借助了多媒体的声、色、光、动画等视听媒体优势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培养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欣赏美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最喜欢的水果》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观察他人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的活动,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境是学生学习统计的载体,教材通过设置这一活动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体会调查的必要性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根据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借助为联欢会购买的水果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统计调查的必要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
2、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在解决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3、初步学会与同伴的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体会统计与调查的必要性,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是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设计思路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统计活动会有一些接触,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知识,但对于本课的学习他们不会感到陌生,所以设计了一个庆元旦联欢会的情境,让学生帮老师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在他们调查、记录数据的过程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调查活动,记录数据。
3、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统计调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学生回顾,教师小结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以庆元旦举行联欢会为契机,老师要给同学们买一些水果,可是老师该怎么买呢?哪种水果买多些?哪种水果买少些呢?
让学生帮老师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从而引出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让同学们从事先准备好的四种水果图片中选出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图片。选好后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将各自所选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再请同学们观察这样贴能不能一眼看出第一组的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水果,如果这样摆不好,你觉得怎样摆比较清楚明了。并上黑板摆放图片,并说明这样摆的理由
然后教师小结:像这样就是我们第一组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的统计图,通过这个统计图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多,喜欢什么水果的少,那老师要想知道我们全班小朋友喜欢水果的情况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制作一个统计图呢?随即教师课件出示最喜欢的水果统计图,由学生汇报,教师将全班学生喜欢的水果图片填入统计图中。再根据统计图师生一起填写统计表。
然后学生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三个环节是: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由于我班的同学都在学校吃早餐,可食堂的工人师傅们并不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样的早餐,所以有时侯做了同学们都不喜欢吃的饭菜时,就会剩下很多,造成很大的浪费。怎样来解决这个浪费的问题呢?由此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刚才学到的统计知识统计出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
2、教师给每小组发一张早餐统计图,让学生在喜欢的早餐上画三角符号,由小组组长将本组的统计结果贴在黑板上,然后集体填写全班学生喜欢的早餐统计图和统计表。看着这张统计图和统计表请学生说说你想对食堂的管理人员提点什么建议?希望他们怎么做?
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回顾,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学了这节课你们知道要比较东西的多少的时候,画什么图比较好啊?(统计图)那在画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呀?(先把东西分一分,再摆一摆,摆的时候注意要把东西摆放整齐)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轻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20和21页的知识,它是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教材内容选取了学生身边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笑,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学生都已经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为此,我制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并认识测量物体轻重工具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不够完善,注意力也比较容易分散,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比较物体轻重的全过程,体验物体
的轻重关系并会用语言描述。而教学难点是体会轻重的相对性,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确定多个物体的轻重关系。
(五)说教具学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天平称若干、苹果、雪梨等水果若干、盒子2个是我这节课所要准备的教具与学具。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讲述讨论法三种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学生运用观察法、实物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试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孩子的天性都特别爱玩,所以新课开始,我这样导入:今天,游乐园里来了许多小动物,你看!它们玩得多开心呀!顽皮的小猴被高高地翘了起来,小熊这边却沉下去了,这是为什么呀?孩子们根据自己玩跷跷板的经历肯定会说:因为
小猴轻所以翘得高,而小熊重,所以就压得低。哦!也就是说跷跷板的哪边高哪边就轻,哪边低哪边就重。那你们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小熊和小猴,——比——重,——比——轻吗?谁还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之间的轻重关系?
(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1)、掂一掂
此时孩子们判断轻重大都来自于自己的眼睛,他们眼中的轻重几乎就等于大小,所以紧接着我就出示了这样两个盒子问他们: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重?孩子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一样重,这时我特意追问:一样的盒子就一定一样重吗?此刻,孩子们的思维一定在飞速的旋转,可能就会有学生想到:如果哪个盒子是空的,哪个肯定就轻。在学生特别想知道答案的时候,我请一名学生来用手掂一掂,再揭开谜底。然后请全班同学都参与“掂一掂”活动当中来,比比数学书和文具盒谁重谁轻,与同桌进行交流。
(2)、称一称
学生们兴致勃勃,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待学生交流完后我出示了苹果和雪梨比轻重的图片,学生们议论纷纷,说出三种不同的比较结果:有人觉得苹果重一点,有人觉得雪梨重一点,还有人认为一样重。由于这两种水果轻重差不多,所以学生猜测的结果也就不同,再次引发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借助测量工具的必要性。此时,引入天平的认识已经水到渠成了。
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实物天平的出示让他们很惊喜,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操作,他们肯定很想自己试一试,于是我便顺水推舟让他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和同桌的比一比,先猜一猜,再用小组的天平验证一下。然后后,我又利用自己准备的三种水果,(苹果、香蕉和桔子)引导学生发现:一根香
蕉比一个桔子重,而一个苹果又比一根香蕉重,所以苹果最重,桔子最轻。最后请学生从教室找一找谁比自己重,谁比自己轻。从而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简单的推理。至此,充实的活动给了学生丰富的体验与感受,学生对轻重的理解已有了一个新的进展,有效地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一年级的小学生注意稳定性差,容易疲劳,所以我在练习之前先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表情歌》,适当地放松一下。然后引导学生逐一完成课本21页上的四个练习。在做练习时让学生先明确要求,再仔细看图,做出判断,然后再说明自己的答案和想法。
说教学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最后我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表现和收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及时总结知识,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己。整节课中,我都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们兴致盎然,在玩中学,学中玩,气氛非常热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媒介,整节课中,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线索清晰,布局合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在有效地实践活动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0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的整节课设计,要体现以下设计意图: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合作交流。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交流。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这样,既创设了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人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让学生的思维开阔和活跃起来。在探究新知环节5+7=教学后,我进行了算法统计和优化,明确:在计算时,只要计算准确,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在学习完例4后,我引导学生想: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并适时地给出两个提示,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准确地想出来,比起老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3.尊重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在课堂上时常会冒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我们应给予保护,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在出示5+7=后,学生想出很多种方法,我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变得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相关文章:
精选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10-09
关于数学生活日记模板汇编十篇01-01
精选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十篇10-13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10-07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10-16
一年级下数学《找规律》的说课稿模板12-26
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
关于数学周记模板十篇01-08
关于数学周记汇编十篇12-31
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