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有趣的算式》,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一)》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率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使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4~6学段数与代数中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 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奇妙,养成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定为: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 教学中,我将通过谈话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 观察分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3、 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创设有趣的情境——挖掘宝藏。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有趣的闯关游戏活动,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获得探索规律的体验,懂得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通过四次闯关,在每一关中经历“计算、观察、思考、交流、归纳”这一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探索规律。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在每个同学都想一想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议一议、全班交流、老师板书等启发引导。
第二关:奇怪的142857。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进行讨论总结出规律。
第三关:神奇的9。通过设置“9999999×9999999=?”的难题,经历解决问题的挫折,激发寻找新办法的探索欲望。
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通过“卖关子计算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
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的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环节:联系生活,深化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从山脚到山顶有2222222层,每一层有5555555级台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达山顶?解决22222222×5555555=?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认数》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数”86页至87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的认识。同时这一节的内容为学生继续学习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以及亿以上数的认识作了铺垫。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第二段,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第三段,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
二、说教学目标:
1、凭借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使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的数,认识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掌握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三、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整万数相对较大,不便以具体形象的实物进行操作,加上学生已经较多的认数经验,所以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借助于直观教具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并且结合多媒体,展示生活中这样的大数目,让学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在课前我安排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大数。让学生对大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新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新课导入时,用课件出示同学们的家乡——明光市的有关数据,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有意义的数据,既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在学生感受了这些大数后,通过这样的提问:“二千三百三十五、六十三万、十九亿、三千二百七十,这些数中哪些是你学过的,哪些你没有学过。那么你没有学过的这些数是多少呢?怎么写呢?”
学起于思,通过这样设疑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便来引入第二环节的教学“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学生对于相邻数位间的进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计数器一万一万地数,从一万数到十万,理解10个一万是十万;十万十万地数,从十万数到一百万,理解10个十万是一百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理解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探讨,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一个逐步形成过程,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了解整万数的含义,学习写数、读数。
在拨数的基础上,我再趁胜追击,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例题中的三个数,并让学生充分地说说你能很快拨出这些数的方法是什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多少万就是多少个万,因此需要在万级上拨出多少。再让学生拨好后对照计数器写一写,读一读,并交流读、写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悟到,写数时只要在万级上写上多少,而个级上全部是用0补足。
接着再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通过计数器上的数与所写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巩固写法、读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学生已经有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的经验,可以让学生直接结合计数器,自己探索写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老师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们习惯采用四位一级的分级方法,让学生说说: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此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此时再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请学生读一读,然后将每组中的两个数进行比较,感悟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类似,只要在万级数的后面读出“万”字。
三、联系生活、深化新知
数学教学要善于走出“书本数学”,回归“生活数学”之中。整万数究竟有多大,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也较难理解,通过读写生活中的大数目,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数的读法和写法,也初步体会到了整万数究竟有多大。
在“想想做做”第4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熟悉的教室或校园的占地面积,从而去感受天安门广场和颐和园实际占地面积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再次出示课前收集有关大数目的信息,请学生来读一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交流情况作出及时评价。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整万数,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的目的也是为生活服务的。
四、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说说你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由于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不足,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页例2。
教材分析:《垂线的画法》位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是画规则平面图形的起源。它将直接影响到对规则平面图形的画图和计算。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数学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也将影响到学生对平面几何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掌握垂线的画法,能灵活运用绘图方法能力。
2、认识垂线的性质。
3、注重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学用三角尺一套,题单。
2、学具:学生用三角尺一套。
教学宗旨:突出重点,深化难点,拓纲务本,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解法、提问法、演示法、问卷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总体上安排有:
1、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2、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3、强化新知、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4、畅谈收获与感受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创设情景、导入新知部分。
首先复习旧知组织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来;接着用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你们会画垂线吗?从而激励学生去尝试画垂线。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通过“自己尝试画垂线——比较画法——演示”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总结画垂线的方法。那就是:
① 手握斜边,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② 两手配合,沿直线平移三角尺,使另一条直角边靠近指定点。
③ 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学生掌握了垂线的画法后,再次让学生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线,巩固正确作图方法。同时老师重点强调“重合、平移靠点、画线”这画法三步曲
二、难点的处理:
也就是探究垂线的性质。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此处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而后发现:点到直线的线段有无数条,有一条最短的。这时老师演示且揭示垂线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
通过质疑“你是怎样画出这条垂线段的?”抽象概括与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是一致的。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强化新知、提高能力。
先独立完成分层练习题,写在题单上,及时反馈垂线的画法。
后运用垂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二人小组讨论完成教材第69页5、6题,并说说理由。
5、最后谈收获与感受,总结本课。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有何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由“学习享受”转变为“享受学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二单元《平移与平行》,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平移与平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知识后,来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线的认识上。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容易,有利于学生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给学生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活动,所以本课平行线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判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组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探究过程,认识平行线,学会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从直观上进行定义的描述,侧重放在学生能够意会,能够认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材处理
1、主题图、练一练1处理,课本在主题图下抽象平行线,学生已有线的认识,已有一些实际生活例子。这节课安排在课件2铅笔平移后,结合练一练1,进行学生操作活动。这样组织,给学生提供了上下平移和斜的平移训练,丰富学生的感知,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正确建立起两条直线的内在关系,又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
2、对练一练2处理,主要是整个图形的平移,关键是找斜的一组平行线。这个练习还是强调平移得到平行,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样的认识,因此删除了这个练习。
3、对学生实践活动处理:找立体图形中找平行线,从立体图形上寻找平行线比在平面上找平行线要困难得多,这里有从面上找的,比较容易,也有隐藏在面的对角线上的平行线,学生找这样的平行线就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可以安排在数学实践活动课进行探究比较合适。因此本节课不利用这个实践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1、认识“平行线”
2、判断平行线
3、折一折创造平行线
4、找平行线、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
5、画平行线
设计意图: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在教学达成
1、精心预设,关注数学问题的动态发展
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认知的关键处)
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问题的难点处)
2、驾驭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
活动1:学生小棒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
活动2:折一折创造平行线,拓宽、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不管是窄窄的,还是宽宽的,不管是斜的,还是正的。只要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活动3: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找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提升一个新高度,关注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3、感受数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渗透。
移平行线、折平行线、画平行线、检验平行线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教师进行引导渗透,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思想,努力做到学生有体验,有启发,有发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内容简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本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起始课,这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有关线段、角,在第一学段已经学过了,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的认识,本课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本节课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既让学生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上,关键是要让学生弄清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角,则着重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含义,至于角的表示法,它是一种规定,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射线、直线的特性。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联系、角的形成。
4.突破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来认识射线、直线、线段和角,通过比较,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对图形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去,本课教学设计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伴以小组合作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合作,以达到开拓思路,取长补短的功效。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去探究发现、分析比较地构建和获取,与人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我主要从构建主义理论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来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 1、猜想发现法2、分析比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三、说学生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掌握比较容易。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观的感性体验,再在小组交流中形成知识技能。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实施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毛线,引出线的三兄弟
2. 复习线段的特点(两个端点,直的)
3.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量法
4.画线段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线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放手让学生用线表示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的简单特征。根据学生画出的各种线,按直的、曲的分成两类,巧妙的引入了本节学习的内容是认识直的一类线。
(二)认知射线,从生活中引入
1.观察激光笔
教师打开激光灯,光线射向教室对面的墙壁上。
提问:在墙上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光点)这个光点是从哪里发出的?
再问:如果把激光灯的发射点和墙上的光点看作两个端点,那么中间的一条光线可以看作什么?
提问:如果把激光灯射出的红色光线射向天空,你还能找到光线尽头的那个光点吗?(不能)这条光线会怎样?(这条光线会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
追问:这条光线还能用线段表示吗?为什么?
讲解:对!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光线看作是射线。(板书:射线)
提问:这幅美丽的夜景图中,那五光十色的灯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线吗?为什么?
2.学生动手画射线
谈话:但图上只能看到这些光线的一部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清楚地画出这些射线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
反馈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较,明确: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射线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揭示了线段的概念后,通过光线射向天空,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让学生初步感受无限。同时,让学生在尝试画射线的活动中理解和体会无限延长的含义,感受并理解射线的特点。]
(三)认识直线在操作中体会
1.谈话:想象一下,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会得到怎样的一条线呢?你会画一画吗?
2.学生动手画
3.师生共同评价,并通过讨论明确: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4.讲解:(指学生画出的直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直线)
5.讨论:那你会把一条射线变成一条直线吗?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把射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
6.小结:直线有哪些特点?
7.创造三兄弟的肢体语言
【设计意图】:在对射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画直线,使学生对直线的认识建立在实际操作和想象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学生将射线变成直线,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射线与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四)形成概念在比较中整理
1谈话:我们在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6
简析教材 :
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将亿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读写大数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本册教材在调整教材编排的同时,提供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一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最重要的一点,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本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是本单元第2课时,是对万以内数读法的扩展,是学习亿以内写法的前提,更是将数的读、写知识扩充到亿级的基础。本课时的知识将为后面学习提供直接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方法将为后面学习提供迁移类推的思路。
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迁移类推掌握万级数的读法,再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过程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注意万以内数中0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当播音员播报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数据,从中感受数太大,不易读出、读准,设置悬念。
2、学习读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此环节分两层进行教学。
(1)学习读整万数。教授时在数位顺序表下将数1925、407、460变成19250000、4070000、4600000,试读后让学生说一说与原来的数相比①现在的数有何变化?②在读法上有何不同? 通过对比观察从而沟通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突破万级数该如何读这一教学关键。再提出:怎样读者几个数又快又准。让学生自然地想到先分级再读数比较方便,并巩固练习了读整万数,为下一层次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习读含有两级的数。①先试读不含零的数, 学生独立或在同伴互助的情况下读出这一组数,使学生再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②再让学生试读85003000、85000300,读后思考:①数位上出现 0又该怎么读?通过学生结合读书的体会,探讨这个问题,掌握0在什么位置上要读,在什么位置上不读。
在教学这两个环节时,对教材中所给的数据进行了适当补充,并分层教学目的就是要突破两点① 万级数如何读②分清大数中的0 哪些该读,哪些不读。学生掌握了这两点,也就学会了读亿以内的数。万级数如何读,通过读整万数、沟通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来实现,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万级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接着通过让学生试读两级数、争辩。划一划、思考并回答问题等一系列自主活动,使学生探究得出在读大数时,每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上的0要读,并且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0。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探索新旧知识联系,找到知识生长点,运用知识正迁移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探究、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3、反馈巩固:第5页 做一做 :先观察数的特点再读。
三、思维拓展
用8、5、3、0、0、0、0、0按要求组数,通过组数将本节课推向**,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数位上有0该如何读?
四、全堂总结
运用歌谣帮助理解记忆。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已能对角进行分类。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各种角的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怎样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二、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 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把下列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
2、量出下列各角。
3、思考:我们已经学过画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在旧知的复习中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65°的角。
2、利用活动角,渗透角的画法。
引导学生活动:
教学角的画法。
(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65°的角。
(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
(3)请摆得比较准确的同学介绍摆角的方法。
(4)尝试摆不同的角。
3、引导学生学习角的画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画一个65°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导学生活动:
⑴尝试并体验画一个65°的角。
⑵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⑶请学生介绍自己画角的技巧。
【动手操作,参与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4、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5、讨论画角的步骤。(重合、找点、连线)
(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2、让学生质疑问难。师:大家有什么需要请教或者提醒别人注意的问题吗?
㈣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
集体订正。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的角吗?(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现有工具——三角板) soft/
2、让学生画60°的角,由学生代表展示这两种方法。
3、提问: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两个,每个角的度数如下:
下面我们来画一画。
⑴动手尝试:分别用一块三角板画角。
⑵使用两个三角板用加或减的方法画角。
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样的画法还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直观,有趣。在小组的共同活动中,学生也体会到合作的愉悦。】
4、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较与三角板的画法,发现问题:
用三角板那不容易画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准确地画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画角时应该根据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画。
5、提问: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画法吗?
【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
五、发挥想象,培养创新。
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
45°135°75°
演示并指导学生折角。
2、利用手中的学具画135°的角,看谁的画法最多?
90°+45°,180°-45°,60°+30°+45°,用半圆仪、三角板)
【学会灵活运用特殊角画角,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画 角
1、用量角器画角:
重合、找点、连线。
直接画 30、45、60、90度
2、用三角板画角: 加一加 75、105、120、135、150度
减一减 15度等
合理选择画角方法。
如果您觉得好的话,请告诉您身边的朋友,您的支持才是我们的动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8
教案设计流程:
A。知识流程 B。思维编程。 C。学生可接受性D。与时俱进的课堂
课堂知识点:
(一)线段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是这两点间的距离。距离是指的长度,而不是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称为端点。
(2)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直直的线,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数线段。
一条直线的N个点线段的端点,数以每两个点为端点有几条线段?n(n-1)2
(二)直线
(1)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限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直线无法测量长度,直线无法度量长度。直线是无限长的,量不出长度。只画了这么长的一条线,来代表在这个位置上,在宇宙空间里无限穿梭的那条线。
(2)判断:6cm的直线比8cm的直线短2cm。( )一条直线长6cm。( )以直线上相隔6M的两点为端点可以得到一条6M的线段。直线与射线都是无限长的,它们一样长。( )
(3)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过两点必然得到一条直线,但只能得到一条直线。过两点,有几条线段呢?有几条射线呢?
(4)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射线、线段。(5)N个点,过其中两点,最多几条直线?n(n-1)2
(三)射线
(1)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画射线。确定端点。(虚线、省略号表示无限延长。)
(3)射线是(2)生活中可以看成线段,射线的事物。(光线、子弹的路径、直绳、物体的边、物体的棱、红外线瞄准器)
(四)总结
分辨直线、线段、射线。(关键看弯曲与否、端点。)
边算边画。画一条比14厘米少9厘米的线段。
射线延长成直线。过A点画射线,再延长直线。
数几条射线,几个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10-11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锦集8篇10-0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观察物体11-11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小数乘整数12-04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总9篇10-06
PEP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My Schoolbag说课稿11-08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10-1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12-07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总十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