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29 08:35: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且语言也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 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接着,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学生叫后,我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指,说说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学生说后,我再导出课题:“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也把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手指》。”(板书:手指)这样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以下的学习。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课件出示以下自读要求:

  1、边读边划出带拼音的生词,读正确。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于这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明确学习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自学完后,再检查自学情况,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及容易读错的词让学生读一读,重点指导:“搔”、“憎”、“窈窕”的读音 。读后完成以下填空: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五个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填空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自学课文的第三个要求的检查。学生在说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我就用:“如果这个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会用哪一句呢,赶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句,知道五个手指有强弱、美丑之分,过渡到第三步的教学。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这一步我又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先指名学生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大拇指特点的句子。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这几个词来重点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除了课文中写的,还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这里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拇指的优点,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加深刻。接着,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换成“我”再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拇指的优缺点。最后,引导他们总结出大拇指有所长,也有所短的。(板书:所长 所短)

  接着,我用:“大拇指有自己的优点,又有自己的缺点,那其他几个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样呢?”这句话过渡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自学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最肯吃苦

  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叫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划出来,说说剩下四个手指的优点及缺点,在说的过程中,结合理解: “窈窕”、“堂皇”、“养尊处优”、“附庸”的意思,并指导感情朗读,引导他们总结出每个手指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板书:各有 各有) 再引导他们联系到我们人是不是也各自有优缺点,谈谈假如自己就是这五个手指中的一个,你觉得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手指呢?这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不仅是对所学知识、道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是文本中的道理与实践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接着再分角色读一读2—5自然段,体会各个手指的不同特点。

  第三环节,找出总起句,读一读,我先说:“同学们,其实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写出了五个手指的特点,赶快找到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读后再引导他们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第四环节,理解中心句。“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为了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书上的内容,而且还能积累到课外的知识,丰富、深化他们的理性认识,我又出示两句课外的关于团结的名言以及一篇写文具争功的童话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阅读《文具争功》这篇文章也是为学生完成作业题中的第三题作铺垫的。

  第六环节,课外作业布置(课件出示以下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关于团结的名言警句。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

  并演一演。

  一二两题作业是学生积累课内外词句的练习。语文新课标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积累,提到有“厚积”才能“薄发”。确实,语文学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步,多阅读,多积累。而第三题则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说板书设计

  手指 人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

  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 人人有用 人人力量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既体现文章的重点内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我这样将手指和人对比起来设计板书,力求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及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看一看板书就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简洁又富有意义。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教诲俱学弗若曰矣。(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采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五、板书说明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成功

  三心二意——失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们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三、【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新年文化。

  2.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3.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最喜欢的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4.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5.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华儿女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熬腊八粥

  腊 八 泡腊八蒜

  从人们活动的角度 详略得当

  北京的春节 除 夕

  (真热闹)从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 深刻印象

  元宵节: 观灯(总—分—总)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参与区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让我也尝试了新教材略读课文的教法。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⑵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⑶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

  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导读的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前两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也同时得到升华。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安排了写,主要意图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最后,以读代讲,体验感悟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时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备课时,抓住备”读“。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来自由读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以读代讲,讲得少,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以上这些是我的教学意图,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简单谈谈课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一起探讨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讲话,”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和各位老师一起共勉。谢谢!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一首古诗《石灰吟》。现在我来和大家说说我备课的一些想法。

  我选择这个教学内容,出于这样几个原因:1.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教学内容的体裁丰富多彩,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适应各种体裁的教学;2.平时,我也观摩过不少执教古诗的课,很是羡慕大师们的挥洒自如。而自己在公开课的教学中,也从未尝试过古诗的教学。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尝试。

  《石灰吟》这首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对于文本的分析,我就不多说了。我主要和大家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对于这堂课,我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理解,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系诗人的生平,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基于这样的目标预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整体通读

  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是学习古诗的前提。对于本首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学生进行朗读,相机指导学生把生字“焚”读准、读懂。“焚”这个字是前鼻音,以往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很容易读成后鼻音。在我看来,词语教学在高年级段依然要扎扎实实。同时,对于“粉骨碎身”这个词,和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不大一样,学生感到不明白,这很正常,因为我读这首诗时,对为什么是“粉骨碎身”也很疑惑,我通过查资料整合了其中的原因,所以提出来强调,一是提醒学生读正确这个词。二是通过直接告诉的方法,让学生能消除心中的疑惑,以加深对这个词的了解。

  第二步,理解诗意

  学习一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含义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司空见惯的石灰,不要说学生,就是我自己,如果不看相关的资料,对于采制石灰的过程也不是很清楚的。如果能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当然能有助于诗歌的理解。试教时,我用“石灰的自述”介绍了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读了一下。课后,我发现如此的做法不仅是蜻蜓点水,而且冲淡了语文课的味道。那如何让学生用语文的学习方式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呢?于是,我反复读教材,读着读着,惊喜地发现“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正是石头锻造成石灰的三个步骤。我就紧扣这三个词语,通过指导学生把词语所蕴含的意思给读出来。在进行简单的小结后,指导学生理解并读好“若等闲”和“全不怕”,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采制石灰的过程,同时对诗歌的前三句也就能准确地理解了。让学生交流对石灰是否有新的认识,学生通过反思,就能很自然地对习以为常的石灰有了深入的认识,知道作者吟诵石灰,就是要吟诵石灰高洁的品格。

  第三步,了解诗人

  生活在当代的孩子,要真正读懂时隔甚远的古代诗歌,当然必须结合诗人的生平来理解。对于于谦,学生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一生把于谦的相关事迹进行介绍。对于这份介绍材料,我是自己根据教参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加工,使于谦的生平介绍变得充实,同时,介绍的语言直白、生动,使学生易于接受。介绍之后,让学生交流对于谦的认识,在相互的交流中,同学们对于谦这个人就有了深入、全面地了解。

  第四步,指导朗读

  朗读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我看来,对于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处理不该是老师直接的告诉,不能仅停留在技巧的层面,而应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深入到情感的内核,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读才能情动而辞发。在学生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结合先前于谦的生平介绍,按照于谦年少时——步入仕途——走上刑场这样的经历让学生想象于谦的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看得出来,因为走入了于谦的内心,学生的朗读深情并茂,我想: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一点立志和做人的情感熏陶。

  第五步,课堂总结

  体会、理解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课堂中,我两次让学生反思是否有新的认识,其实就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与表达学习所得,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此时,出示托物言志这个写作方法,学生可以自然地接受。这时,再把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时,学生的朗读完全是一种自然、真切情感的流露。因为背诵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课上,让学生互相背,指名背,齐背,就给了每一个学生均等的机会,从效果看,还是比较好的。

  第六步,书写古诗

  在平时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很少让学生在课上书写诗。因为对于一首诗,让学生会读会背这是我们老师很注重的,对于书写一般放在课后。今天,我之所以要放在课上,出于这样几个原因:1.写字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学生的书法要考级;考试时,试卷上有卷面分。2.从我平时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堂上书写一定会比课后认真得多,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习惯成自然。而且在课上书写,也便于老师进行指导。3.平时,让学生抄写古诗,学生都把它看作是一种作业,兴致不是很高。现在,我提供了这两种书法样式,让他们完成一幅作品,学生感觉很新鲜,同时配上舒缓的音乐,更让他们觉得这样的书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4、我提供的范字就是我们班的学生写的,因为我觉得写得字要比电脑直接打印的更有一种书法的味道,虽然学生写得还比较幼稚。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传承,才意味着真正的立人,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非常神圣而又十分艰巨的使命。今天,我就尝试着让孩子们在读读写写中受到文化的浸润,期待能将文化的种子自然地植入学生的心田。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的想法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今天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竹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说教学目标

  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是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节课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三、说教法和学法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能理解古诗的意思,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意,但要从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蕴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1.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首先让自学、朗读、感悟、想象等方法,再让学生走进古诗,感悟作品的内在蕴涵,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学法。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反复吟诵,来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结合作者的生平,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样设计了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让学生背诵《石灰吟》,再交流学古诗的方法。

  (二)学生根据方法自学古诗。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书上仅有两个注释,就是任:任凭,尔:你的意思,原以为学生都知道,没有做过多的强调,结果在测评时,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然后让学生抓住一个“咬”字: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理解竹子的刚毅性格。任:任凭。让小组合作练习说话,体会任凭这个词语。然后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诵读古诗,体验情感。

  这首诗通过竹子的品格来写人,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想象竹子生长的环境,总结竹子的品格,再由竹子到人,结合作者的生平资料,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和熏陶。

  (四)达标测评背诵、默写《竹石》。

  (五)说板书设计

  竹石

  咬定不放松

  立根破岩中

  千磨还坚韧

  任尔南北风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自主搜集有关的发明故事,通过阅读与交流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1、(教师播放奥运录像片段)师:同学们,这个场面你看到过吗?谁能说说开幕式上的这些画面给世界展示的是什么主题?(四大发明)

  2、师:奥运会开幕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儿童一些小发明说起。(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课件出示中心话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与儿童发明有关的发明?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读文,交流感受。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烈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发明与儿童的小故事,在小组讲一讲,并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师小结:课文为我们列举了五个事例说明许多发明的奇迹都源自儿童的需要、奇想与发现,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发现、你也能成为小发明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

  《两小儿辩日》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案《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我教授本课时训练重点确定为: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疑难字词,能根椐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熟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言论)。

  3.思考课后练习题。

  三、说教法

  本堂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接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从而解决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五、说过程

  (一)引导释题,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说“辩”字导入课题,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学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指导学法

  由于学生学古文,较难理解,在此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初学古文的感受,从而总结出古文不好读,不好懂,明确了学习古文的方向和目标,紧接着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学生通过倾听总结读法。学生自由练读,并由此解决了古文不好读这一难点,就是让我们多读,反复读,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牵出古文不好懂的这一难点,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老师再一次强调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依照学法逐步解文

  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质疑:这篇文章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概述的过程中,交流孔子这一人物,为后面学习文章,揭示人文内涵,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概述故事内容的同时,又紧接着质疑:孔子在什么情况下遇见两小儿的?无形中对文章第一节内容就在老师质疑,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并在此强调“斗”的含义,过渡到第二节的学习,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观点,通过分析“也”字,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由此以“辩”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三四节的学习,通过抓重点字词、分析句式、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斗时各持的理由是那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以理解促读,读出味道,读懂意思,老师在这则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把握住了文本的内容,体现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最后,我重点抓住孔子“不能决”,让学生体会人文内涵,让学生交流孔子的言论并结合搜集孔子的资料,明白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两小儿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精神,并将两小儿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解决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五)总结拓展,延伸课外

  学古文不能只学不积累,积累什么?积累的就是我们的学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让学生感受古文与现代文不同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对学生今后学习古文打下基础,这样从开始学生讨论学法,到教师最后总结学法,无时不体现出我们的主动不仅在学内容,还在学方法。也正体现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最后布置学生回去讲故事,排课本剧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整堂课最终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读,以读明理的办法,一步步扎扎实实学好古文。

  六、说板书

  从字数上看板书有些繁琐,但我认为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我从题眼“辩”字为主线到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理由最后结果,让学生观其则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内容。

  我的这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据课堂反馈定论),但是,我最终能较好地体

  现了我此次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学生要学的有收获,而我教的要扎实,也希望各位老师能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

  【说教材】

  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夫人,了解他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象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说学情】

  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学生可以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结合收集的有关居里夫人的事迹加以理解。

  【说目标】

  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2、课件。

  【说重点、难点】

  1、重点:

  ⑴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难点:

  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说教法】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小学语文新课标中高年级的阅读要求,我主要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和感情朗读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问、划、读、议等方法,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课件示:居里夫人照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美丽端庄的女士是谁吗?学生答,教师简介居里夫人。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居里夫人?学生交流。

  3、听了大家的介绍,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质疑问难,了解居里夫人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质疑: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深入探究,领悟居里夫人的伟大精神

  设计意图: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抓住文中两处巨大反差的内容,进而让学生更清楚的感受“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1、研读“执著追求,勇于献身”部分。(课文3~4自然段)

  ⑴ 从哪些具体描写中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

  学生交流。(投:玛丽居里穿着──看透未来。)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夫人的美丽。

  ⑵ 课文中还有一处对居里容貌的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① 学生交流(投;她美丽的容貌──浑身乏力。)

  ② 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容貌的前后巨大反差。

  ⑶ 同样是写居里的容貌,为什么前后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请默读课文3、4自然段,把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师生交流,指导朗读,重点理解并读好四个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

  ① 就向是在海滩上──别人摘叶她问根。(善于发现问题)

  ②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点点烧痕。(条件艰苦、实验危险辛苦,但有远大目标……)

  ③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0.1克镭。(坚持不懈,对科学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这种精神是美丽的。板书:执著追求。)

  引导学生读好三个数字和“终于”。

  ④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浑身乏力。(居里用健康和美丽换来了实验的巨大成功和对人类的贡献。)

  ⑤ 这种美丽比外面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

  师根据生答投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里程碑。

  师生接读,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夫人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板书:勇于献身)

  ⑥ 通过师范读、生练读、指名读这两部分内容中深受感动的句子,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重点句段的朗读品味,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了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魅力。

  2、研读“淡泊名利”部分。(课文5、6自然段):

  居里夫人这种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无疑是美丽的,这种美丽在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体现出来?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 师生交流,感受美丽,练习朗读。

  ⑵ 重点理解:(投示)

  ①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设计意图:抓住居里

  夫人取得的巨大成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儿童与发明》,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儿童与发明》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发明都与儿童有关。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讲述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琴、听诊器等等的诞生都与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告诉我们:“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制定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屏幕3)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项与儿童有关的发明。

  ★体会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法:

  《儿童与发明》是一篇略读文章,略读文章与精读文章的处理上有所不同,略读文章要求学习浏览,抓大放小。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

  学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质疑激趣直入课题。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发明是与儿童有关的,你们一定想知道对不对?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儿童与发明》聚精会神看老师《儿童与发明》,写课题,板书)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简单(板书)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明了,通过课题质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们的读书欲望。此环节大约1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师:请学生们带着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这篇课文在学生汇报交流时。

  (预设:可能会说到文章介绍了几种与儿童有关的发明。)

  教师这时就要来个顺势引导:关注这篇课文的题目“儿童与发明”,让学生体会到,课文2的题目其实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时题目的精妙之处。此环节大约2分钟。

  三、精读课文,自学感悟精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下面让我们自学指导下深入钻研自学指导下深入钻研文本,看看自己能自学到什么?

  自学提示:文本,看看自己能自学到什么?

  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印象很深的句子,并在书中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印象很深的句子,空白处,写下闪烁着你智慧的文字,还不要忘了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空白处,写下闪烁着你智慧的文字,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在自学指号。

  特别提醒:“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

  导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自学大约需要8分钟。分钟。

  此环节遵循的设计理念是:此环节遵循的设计理念是:课标中提到,略读教学要开放,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做到主线贯穿,让学生在略读中生成略读能力,

  四、合作交流、引导点拨合作交流。

  同学们,你们学的可真认真,老师从你们渴望探求新知的眼神中观察出你们都是有好奇心,有很强自学能力的孩子。一番鼓励后,开始汇报交流,首先是在小组长有效地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此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俯下身巡视,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自行解决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疑惑,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学生不理解的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此环节预设:学生在概括几种和“儿童”有关的“发明”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体现“发明”和“儿童”的关系,把每件事情表达清楚。对于学困生,我引导学生制作一张简单的表格加以概括。

  (附件:学困生学习用纸发明家布什曼雷内克兰德3获得灵感的渠道儿童发明口琴听诊器一次性成像问题毕寇比斯特两轮转动”的脚踏车隐形眼镜最终让学生自己概括提炼发明创造与儿童的关系:儿童的(奇想需儿童的(儿童的发现)是发明创造的(无价的珍宝、创造的源泉)要创造发现)是发明创造的(无价的珍宝、创造的源泉)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到本课的写作方法:我会向学生做适当的点拨指导。屏幕15)

  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指出。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灵感”,并进一步指出孩子的想法对发明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与之相类似的结尾段和开头彼此呼应,再次说明很多发明都源于儿童的创造、奇想与发现,并号召学生善于(板书:首尾呼应)观察,勇于发现,敢于创造。板书:首尾呼应)为了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则是具体地介绍了一些和儿童有关的发明。课文对各项发明的介绍是并列的关系,但是,它们所占的篇幅却是不相同的。从整个布局谋篇,不难看出文章结构是(板书)总分总。

  此环节大约10分钟。板书:总分总。

  五、适度拓展,小结提升适度拓展。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这篇课文给你烈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全班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与儿童有关的发明资料以及发明格言?

  此环节的设计理念是:略读文章要开放到上下连接,上连本单元主题与方法,下接课外拓展。因此这一环节,设计了让学生说说这篇让学生自主交流感受,交流资料,再次感受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写文章主旨,文章主旨作意图。

  最后以读促写,我设计了小练笔的环作意图。(让学生带着满腔热情用心观察生活,并及时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记录下来,做到学以致用。(大约8分钟)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另外,“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产生了一咏三叹的效果。强化了作者表达的情感,并深化了主题。

  教学目的

  1、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密切联系。

  2、是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3、是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优美,感悟语言蕴含的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采取了三个步骤:

  1、设计一个填空:“平时大家怎样形容土地?”尔后,围绕课题质疑: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这片土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解决生字。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学生明确了全文可分三大部分──先告诉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接着告诉人们要善待土地,保护好河水、空气、动植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要保护好她。

  3、品读课文前三自然段。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向他们介绍写作背景,然后,让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感悟哪些内容让你感到神圣?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提到,所有的一切在他们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神圣的。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帮助大家再显那耕地纵横交错,植物绿如海洋;山脉连绵起伏,群山环绕,河水清澈见底的画面。让大家通过优美的语言想象美丽的画卷,然后通过诵读,把自己感受到的温馨、美丽、富饶、和谐的情怀表达出来。

  这一部分不仅仅文字优美,适合引领学生想象,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作文水平。在我的启发下,有的同学想象到田地肥沃、植物茂盛;有的想象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有的能够想象出一幅天空蔚蓝,远处群山连绵,近处炊烟袅袅的完整画面。而且,只有充分体会到这片土地的神圣,激发起学生的神圣感,才有助于后面内容的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到印第安人视土地上的一切为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深刻含义。所以,这一节课,我不惜花大气力,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方式,来激发孩子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珍惜之情,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做好了铺垫。

  这节课,不足的是:对学生地启发还做得不够,讲课的语言也缺乏足够的激情。板书也需要调整一下。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词。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代表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的鸥鹭都吓飞了,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藕”这个生字,初步了解词的相关知识,理解、感悟词意。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地吟诵词,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品读词句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感悟词人快乐的心情以及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只有入境,才能悟神”,我把想象意境,诵读感悟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这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 边读、边想、边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

  著名古诗词评论家张中行先生曾说过: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透过语句及意义而唤起诗情,走入诗境。鉴于这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情趣

  感受词与诗的不同之处就是我这堂课开始的目标,课前我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并同时出示歌词,也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让学生去感受词的特点并相机交流,学生可能会说:词可以当成歌词唱、词的句式有长有短、有的词分上阕和下阕、词有词牌名等,此时教师出示词的知识,全班齐读。教师揭示课题以及作者,并加以解释。

  在“大语文”环境下,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课前播放《月满西楼》并出示歌词,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词的特别之处,渲染优美的文学意境,唤起学生阅读的期待,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和热情。

  二、初读体会,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只有静下心来读进去读上心、才能有所感悟,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充分的层层深入的读,才能达到感悟词意、词境、词情的目的。

  在初读前,我会范读词,接着,我提出自学要求:学习古诗词,就要利用全身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倾听,用大脑想象,用心感悟,用嘴巴吟诵。然后,我就让学生自由练读,并指名展示朗读。在这里我故意将检查自学说成展示朗读,虽然只是字眼的差别,但这样说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接着,我出示字词的注释,让学生按四人小组分组学习,尽量用自己的话讲词的大意说一说。

  中国的古诗词凝练,含蓄,你能找出这首词都是围绕哪个字来说的吗?学生会找到可能会找到“兴”、“醉”、“记”这几个字,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哪个更合适,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醉字既表示景色美,更表示诗人内心陶醉,所以最合适。此时追问:李清照为什么而醉,引导学生再读词,找出词中描绘的画面。交流的同时,相机板书:西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三)、品读赏析,感悟醉意。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因此,想象意境,领会诗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李清照的《如梦令》向我们展现了“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一幅幅流动的画。

  1、溪亭日暮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在潺潺的小溪边,作者眼前全是美景,嘴里还品尝着美酒,甜甜的,一直流到心里。耳畔似乎听到了 _______________,还可以闻到___________________。这可真是全身心的感受啊!在这样的地方欣赏落日美景一定更加诗情画意,瞧:此时教师边出示落日精美图片,边带领学生配乐诵读《三亚落日》中的段落:活跃了一天的太阳……在描述画面的过程当中,情不自禁的吟出经典的诗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景色让李清照醉了,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醉意。

  2、藕花深处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品尝这美酒,李清照不知不觉就醉了,直到兴致满足了才回去,一不小心就进入了藕花深处。读到这个词语,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放眼望去,荷叶___________________,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有的___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到这儿,我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朗读把想象到的画面展示出来,表现作者内心陶醉。

  3、一滩鸥鹭

  如果说前两个画面都是描绘了静态的迷人风光,那么这个湖面这是动态的画卷。我会这样导入:钻进了这么美丽的荷花丛中,李清照又怎么分得清哪里才是回家的路呀!于是她——(引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读到这句,你又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可能会想象到能看到李清照在奋力划桨,听到哗哗的水声和李清照爽朗的笑声。最后,学生依据脑海中的画面感,自由读全词,读出美感以及李清照快乐的心情。

  这一部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想象放飞了孩子的心灵,唤醒了孩子所有的感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还注意融入一些旧知,比如《三亚落日》片段和诗句的积累,使学生旧知与新知产生联系。

  三、联系背景,升华感情。

  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学完词,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提出李清照为什么会这么快乐,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李清照生活背景。学生通过阅读会发现,李清照早期生活环境优越、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使她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满快乐。所以她才会牢牢记得这样一次快乐郊游的经历,所以在文章一开始,就写下了“常记”。融入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词,读出快乐、自在、幸福的感觉。

  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随着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的不断提升,朗读的要求也是由浅而深的。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个性化的题目,既然词可以唱,那么这首词就是什么样的曲调,你能用你的理解来唱一唱吗?老师也想来唱一唱,你们想听吗?

  总之,“熟读、想象、描述、体会、品味”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以古曲、古韵、古风、国画使学生充分享受古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凝炼美,将学生带入中华民族传统的、博大精神的璀璨文化之中。

  四、作业设计

  【必做题】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如梦令》。

  【选做题】

  1、搜集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读一读或唱一唱。

  2、选择词中三幅画面中的任何一幅,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溪亭日暮

  醉

  藕花深处 乐

  一滩鸥鹭

  好的板书应该做到紧扣中心,简洁明了,所以我这样设计围绕醉字,紧抓三个画面展开想象,表现作者内心的快乐,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地印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

  一、 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 说教学过程

  (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

  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单元导言所说,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2、引导全班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①五个手指各有什么特点,②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表格。

  1、检查读书情况,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首先 接着最后”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总起句。

  4、本文章表达方法上与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完成表格。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集体反馈,深入探究,体会写法

  1、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师适当引导。

  2、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表现手法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丽,样子可爱“等词语体会文中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观察表格,体会出文中的对比手法

  (长处——短处,五指之间的不同特点对比着来写)

  3、作者说:“却无爱憎在其中”,真的没有爱憎倾向吗?谈谈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员,你愿意做哪一个手指,为什么?以此来发散生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

  (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理解,随机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的意思。)

  4、教师导读:是呀,正如作者所说——(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美丑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创设情境:一天,五指发生了矛盾,他们为什么会发生矛盾?结果又怎样呢?请你也仿照本文拟人的手法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人从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这既是对全文写法的练习,也是让生从写作中加强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这也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总结课文:引读阅读链接,是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起来力量就会更强,就是丰子恺先生从手指上得到启示。有位诗人又是这么赞美手的!齐读阅读链接。丰富对手的理解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②师小结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出色的老师》是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公平规则”,单元重点是了解公平规则,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及规则意识。为此,本课设计了4个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其中目标1、2为重点,目标3、4为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导入法,三个板块教学法,启发设疑,循序渐进,扶放结合法。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五步教学程序开展教学: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规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好。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

  (2)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3)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3.小结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2.引导质疑: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变化的原因。

  (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2.学生分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深入品析、理解课文。

  例句(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丢了魂魄”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理解这块表对我的重要和我丢表后的伤心。

  ②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③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时候遵守规则都是一种素养,它比所有的财富都要宝贵。读了《出色的老师》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拓展阅读《美丽的规则》,继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1---3。

  总之,本节课由于准备仓促,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里的一则文言文。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课文写得有趣生动,学生喜读易学。

  二、说教法

  对于本文学习,我主要采用了学生多读理解、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教学时,由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重视熟读能诵,读出古文的韵味,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古文的兴趣。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求知,快乐地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用经典,导入新课。

  1、温故旧知识,了解孔子。

  2、读孔子名言。

  3、释题。用辩组词,弄清楚辩论者是谁,辩论的话题是什么?从课题明白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听课文朗读,注意听清句子的停顿,朗读的节奏。

  2、自由朗读,读通,读出韵味。

  3、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

  4、老师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2、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3、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的什么问题。

  4、两个小孩的理由各是什么?

  5、让学生上台辩论,读出辩论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

  7、评价课文中的人物。

  8、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9、读孔子名言。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我设计了少而精的板书语言,使古文内容更为清晰。

  25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儿 近大 远小 善于观察

  一儿 远凉 近热

  孔子 不能决 实事求是

  辩论太阳

  远

  近

  理由

  小儿甲

  中午

  早上

  远小近大(大小)

  善于观察

  小儿乙

  早上

  中午

  远冷近热(温度)

  孔

  子

  不能决

  实事求是

  (一样)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期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教学方法独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的学习就是要学生学习课文中独特的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因此,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的已有经验是一种“冲突”:首先从视觉上看,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从心理认同上看,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糊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些疑惑;从思维方式上理解,小学时期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本文对他们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定势思维方式是一种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强调、教训、驳倒”等11个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体会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体会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我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的线索进行教学。读找重点词句,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体会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学方法。认识到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能力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充分地将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讨、情景模拟等方式展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谈谈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导入新课到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

  二、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

  1、读读记记词语。

  2、简单叙述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对比感受最好的老师。

  (一)学习1——4自然段感受坏老师形象。

  1、快速浏览1——4段,勾画出中心句。怀特森是怎样一位老师。

  2、再细读1——4段,找找出人意料的举动,体会一下怀特森是怎样的老师。

  学生在朗读、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怀特森出人意料的举动和坏老师形象。

  学生交流。

  (二)学习5——8自然段,通过对比,感受怀特森先生的好老师形象。

  1、出示阅读提示,喜欢的方式读,勾画依据,然后出声读一读。

  2、师生辩论方式体会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感受最好老师的形象。

  师:毛猬兽是他编出来,竟然用胡编乱造的信息个学生上课,这就是一个骗子老师。

  生: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师:怀特森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他就是一个冷血的老师。

  生: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师:明明是他编造出来的错误信息害我们得了零分,还要将这个零分记入成绩报告单。他太过分了。

  生:他是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④师:科学课对我们来说成了一种冒险,让学生每天上课都胆战心惊,这算哪门子老师?

  生: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⑤还有一位朋友和我的观点一致,他说:“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生: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

  3、教师引领学生再读课文“最好老师”依据的句段。

  4、补充聂利推翻小学教材常识的资料,帮学生理解独立思考、具有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

  1、独立思考,写写对怀特森先生的评价。

  (小练笔,让学生静下心来理解怀特森出人意料的举动和良苦用心,同时也尝试独立思考,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2、交流评价。

  3、课堂小结。

  这一课在写法有一个特点,一事一议。比如:《学弈》《两小儿辩日》《顶碗少年》等。在写作中可以借鉴。

  说板书:

  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

  独立思考

  怀疑的能力

  一事一议

  说反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说课稿12-17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说课稿12-17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 匆匆说课稿11-04

六年级下册《藏戏》说课稿12-17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2-17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12-17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说课稿12-2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乡愁》说课稿12-17

六年级下册《藏戏》说课稿3篇12-17

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说课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