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13 16:58: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

  1.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1)从编者的编排意图上看,九册第六组导读中明确指出,训练的重点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且强调要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2)从前后知识的贯通上看,初中第三册编排了《白杨礼赞》,训练重点为“初步理解托物言志,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可见,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具备合理的认知基础,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学习。

  (3)从课文内容和结构上看,文章既写了孩子的天真,又写了父亲的深情;既写了高大挺秀的戈壁卫士白杨,又写了无私奉献的边疆卫士建设者。学生难于理解作者对爸爸神情的多处描写和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的深刻含义,以及当年建设大军开发荒原的情形。

  2.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对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奉献一切的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二、教学设计的特色

  1.课时划分。

  共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第二课时:读写生字词。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课时整个教学过程结束,虽然没有进行中心思想的概括,但因为有大量、有效的训练,已是水到渠成。

  2.教学方法。

  为突破重难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把北方特有的树种——白杨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又再现当年军垦战士垦荒的情形和他们的光辉形象。最后还采用今日新疆繁荣、美丽的景象的画面。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全程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准备丰富的辅助材料,在课前提供给学生,使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有所收获。

  对文章主旨的挖掘则是采用层层剥笋法。先直奔到与文章的重点段有密切关系的第14自然段,然后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逻辑引导,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既和学生一起深入挖掘课文的深层主题,又不是以得到这个主题为目的,而是全力去展现这种挖掘过程,教给学生分析文章、归纳主题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略读课文,让学生先从文章中抓取基本材料——爸爸的三句话,然后对它们作粗略分析,形成初步印象,获得有关主旨的初步认识——介绍白杨,教会学生抓取重要材料的方法。

  第二步,精读三句话,作精细分析,然后以点带面,联系前文,抓重点词、关联词,分析、讨论、修正关于中心的认识——赞美白杨,教会学生抓重点词品味,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第三步,抓住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反溯前文,深入挖掘作者欲说还休又无不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潜在主题——赞美建设者,从而第二次修正主题,真正把握中心。教会学生抓重点句理解、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四步,对重点段(第16自然段)展开讨论。先自己提出问题,继而根据画面、背景材料展示出的生动内容回答。在语言训练中深化对中心的认识。教会学生多方面摄取信息,尤其利用背景材料解析文章的方法。

  3.训练设计。

  在本课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训练机会、时间,多样的形式,充分确立其主体地位。

  (l)字的学习。出示“疆”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写“疆”字要注意什么?在充分肯定他们的想法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

  (2)词的学习。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白杨的特点是“直和坚强”,教师请学生从文中再找一个词把两方面的特点都说上,并且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品味理解。又设计填词和关联词的练习,请学生动手独立完成。

  (3)句的学习。关键性的句子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体会。

  (4)段的学习。重点段要学生质疑,梳理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并引导学生开展同桌伙伴学习、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等方式进行说的训练。还教给背诵方法,限时记忆。

  (5)篇的学习。学生读书时本着从整体—部分—整体的训练原则,在经过逐段的学习后,围绕爸爸的情感线:沉思—严肃—沉思—微笑,提纲契领再次回归整体。

  总之,能使学生轻松、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从中学到一些知识,掌握一些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是进行本课教学设计的宗旨。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4课,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文章之所以被安排在第八单元里,因为它体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的教学理念。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三、说目标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又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小组交流,结合平常的识字方法,会认本课二类生字,会写“有、在、什、么”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3、抓主线“找”,在找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变化。同时告诉学生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及分角色朗读,让小朋友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四、重难点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八个字,会写两个字,有感情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告诉学生遇事主动探究。

  五、说教法: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意境。2.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六、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演”。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演,是创设情景进入角色。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知识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对青蛙进一步产生了解。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青蛙捕食大量田间害虫,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不单单是害虫的天敌,丰收的卫士,那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其实就如同是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美妙音乐,是一首恬静而又和谐的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声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

  青蛙的本领

  1、捉虫能手。2、歌唱家。3、运动健将4、伪装高手

  七、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和课堂改革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环节:

  【自主学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设计意图:因为小学一年级最重视字词的教学,所以在上第二课时前先对一类字进行巩固、联系。

  Shén me tiáo jiàn lāmiàn biàn dng

  ( ) ( ) ( ) ( )

  二、我是记忆小能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有了回顾。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的身子,甩着()的尾巴,()的游来游去。

  三、我是一本小字典。(给汉字注拼音)

  设计意图:依据大纲的要求,小学一年级把字词放为重点,所以我设计此题:

  蝌()蚪()游()什()么()

  青()蛙()鲤()鱼()变()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要求、及重难点的编排,我在合作探究方面设计3个问题。

  1、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请在课本里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正好和学习目标相结合。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2、通过个人读、老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这一点是个重点。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合作探究的1、2小题的学习,充分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方面,是对本课的一个升华,所以我设计一个口语交际:自己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把他的生长过程描述出来。(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也可以查资料)

  【教师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同时我们又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遇到事情自己多观察、多发现。

  【课堂检测】

  1、简单写一下小蝌蚪变青蛙是我过程。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长出(),又过了几天(),最后()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的道理。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内容

  《鲸》一课是语文第九册第22课的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科普知识的介绍性文章,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课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 学习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疑难,学习文章内容。

  四 教学程序

  1 导入新课

  通过看图揭示课题,并初步感知鲸的体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2 初读课文

  在朗读课文时,识记生字,集体讨论补充这一课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3 分析说明方法

  (1) 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对其中一个自然段说明方法的分析,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在班内交流。

  (2) 比较:哺乳动物、鲸和鱼类的异同点。

  4 画一画:鲸的样子

  (画得好的送一个介绍蓝鲸的知识信)

  5 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义教”第十册教材第六组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学习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基本功,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复习巩固,为进入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选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说讲授目的

  第一课时重要处置处罚内容,因此确定以下目的:

  1、了解良好的爱国工程师詹天助的古迹,引发学生热爱故国,发愤为故国作孝敬的头脑情感。

  2、捉住重点文句明白寄义深刻的句子,领会头脑情感。

  3、学习生字新词。

  4、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三、说讲授重点、难点

  1、了解詹天助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通过详细的事例领会詹天助是一位“良好的爱国工程师”。

  2、弄懂詹天助能乐成地修筑京张铁路的缘故原由。

  四、说编者意图

  1、运用曩昔学过的要领,继承造就学生的听说读写本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踏实的底子。

  2、对学生举行学科学、爱科学和爱国主义教诲。

  3、通过学习“开凿隧道”和计划“人”字形线路,领会詹天助的良好才气,造就学生的创新精力。

  五、说教法

  《大纲》提出:“在阅读讲授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笔墨准确明白课文的重要内容,领会头脑情感,进步了解,受到头脑教诲。”因此老师应凭据课本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进步讲堂讲授服从。

  1、从团体入手,弄清课文讲了什么,然后围绕中央(良好、爱国)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详细环境和事例中自悟得意。

  2、处置处罚“詹天助在什么环境下担当使命”这一内容时,接纳以读代讲法;处置处罚“勘察线路”这一内容时接纳抓重点文句,明白内容,领会头脑情感的要领;处置处罚开凿隧道“计划‘人’字形线路”的内容时,接纳学生自学、讨论的要领。

  六、说学法

  1、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创造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种多样的“读”,培养朗读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出示詹天佑肖像的投影。

  2、简介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有关詹天佑的哪些内容。

  2、读边画出受感动的地方。

  3、检查。

  (三)讲研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讲了什么。

  2、分别说一说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3、出示幻灯:“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这句话和“这是一条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比较有什么不同?

  (2)从“第一条”、“完全”、“我国”等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学习“当时”的情况部分。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1)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为什么受到帝国义阻挠和要挟?(2)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

  2、教师引读,初步理解内容。

  3、出示幻灯:“消息一传出,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1)带点的词说明了什么?(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读一读。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一个笑话,为什么?出示幻灯:“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京张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再读课文,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

  学习“勘测线路”这部分内容。

  1、默读本段内容,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2、同位交流看法,说说句子的意思。

  3、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4、检查。(1)交流。(2)投影:a.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出身工程人员之口。”b.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失掉信心。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两个句子的认识。

  5、朗读。

  6、总结学法。

  自学5、6自然段,思索以下题目:1、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詹天助接纳了哪两种差另外要领?2、詹天助是怎样办理火车爬陡坡的题目标?3、学生自学,讨论,画表示图。4、查抄。读末了一个自然段,思索:1、京张铁路提前峻工的缘故原由是什么?2、外宾看到这项巨大工程时会怎样惊叹?3、再读,领会。

  (四)说说自己的感触。

  (五)作业:归纳综合中央头脑,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详细事例表达的。

  八、说板书

  围绕中央,捉住重点,突破难点,办事学生。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推敲》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首先看课题,推和敲是两个不同的动作,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别做做这两个动作,这两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连在一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推敲的含义:人们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呢?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推敲的故事。故事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贾岛和韩愈,还有一个未出面的李凝。

  引导学生构建一个阅读话题:文章中哪些语句看出贾岛的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阅读课文。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关于贾岛韩愈的资料,“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此处还可以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题李凝幽居》的创作过程,最能说明贾岛极为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故事的开端,写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郊外”说明李凝的家离长安城较远、“拜访”是访问的意思,但包含了对被访问者的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此处的“拜访”可以看出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和“访问”做比较。“找了好久”可以看出找了很长时间,“摸到李凝的家”中的“摸”字不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还能看出他不熟悉这条山路,李凝住的地方比较偏僻。由此贾岛对友人的尊重以及执著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摸”可不可以换成“找”,为什么?“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丽景色使贾岛触景生情,写下《题李凝幽居》。同时,这句话写出了李凝居住的地方非常幽静,和诗题中的幽居呼应,这句话也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所描绘的情境,可以结合课文50页的插图来理解。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将银辉洒向大地,一切都是那样的柔美、和谐。穿着僧衣悄悄地敲门的正是贾岛。门前有颗树,树上栖居着正在沉睡着的小鸟,山上万籁俱寂。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小鸟警惕地睁开了眼睛。从贾岛的动作神态均可以看出贾岛很尊重朋友。

  故事的发展部分。第三自然段写贾岛在途中斟酌诗句。“即兴”可以结合上文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的过程来理解,它是指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此处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妥帖”可以换成“合适、恰当”联系“不够妥帖”和“更恰当些”可以感受贾岛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追求准确、传神、完美的创作态度。“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这句话是课文49页插图的内容,“吟哦”是吟咏的意思,也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演示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动作”的情景,感受贾岛为了斟酌字句已经完全沉浸到诗的意境中,简直如痴如醉,因而进了长安城都“不知不觉”。后面一句话些行人的反映,更衬托出贾岛的一丝不苟。教学时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贾岛的行为好笑吗?为什么?”由此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

  贾岛闯入了韩愈的仪仗队。这段写到了韩愈,对韩愈做简介: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仪仗队,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场面,很壮观,人也很多,通过“簇拥”这个词可以看出来。而这时韩愈在京城做大官,他出行时仪仗队是何等微风,何等声势,通过“行人车辆纷纷避让”可以看出来。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

  误入仪仗队的贾岛请求宽恕,韩愈和她一起斟酌诗句。五六自然段是贾岛和韩愈的对话。第五自然段韩愈的问话含有责怪之意,第六自然段是贾岛的回答,“无意间”说明他并不是有意冲撞,“大驾、您”可以看出贾岛对韩愈非常尊敬,“求您宽恕”可以看出贾岛的态度非常诚恳。第七自然段写韩愈和贾岛一起思考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因为“韩愈是很有名的诗人”,所以会“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后面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最后让学生交流感悟通过学习你认为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加深理解。

  作业布置:

  让学生修改自己近期写的一篇文章,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踏实的学习方法。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题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作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语文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人类美德为主题展开,《范仲淹的故事》是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叙述范仲淹的几个故事歌颂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点描写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考虑学生的阅读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理解范仲淹勤奋好学的故事

  3、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4、学习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范仲淹勤奋好学的故事,体会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学法和教法,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构成一个一个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的`环节的不同要求,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读书法。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我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时而朗读,时而默读,时而诵读,时而略读。

  2、质疑法。在精读课文时,我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开动学生的大脑,启迪他们的思维。

  3、讨论法。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的心灵发生碰撞,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4、提问法。我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

  5、点拨法。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或思路收到阻碍时,我及时点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让他们豁然开朗,进入更高层次去思考。这些学法和教法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了自主高效的课堂。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四条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了如下步骤:第一个步骤:故事导入,温故知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开始,我放映“闻鸡起舞”的动画短片然后顺势引入课文。点名朗读课文后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课文讲了哪几个故事?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让学生加深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为下面精读课文做铺垫。第二个步骤:研读课文,质疑解惑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要求学生为这几个故事取个简短的小标题。(①只身求学②划粥割齑③谢肴④闭门不出)再安排三个环节逐一研读:

  环节一:学习第二段。在学习这个故事时我会要求学生找出该段中能体现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的句子,发挥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说说范仲淹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体会范仲淹求学之艰。这一环节既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谓一石二鸟。

  环节二:学习第三段。在学习此段前,我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划粥割齑”的意思,并让学生用两个成语分别概括短尾最后两句话。这既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然后我顺势追问范仲淹对待这种清苦生活的态度,体会范仲淹的求学之勤。

  环节三:学些第四至五段。

  学生轻声读四至五段,小组合作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范仲淹仅仅是因为担心以后咽不下粗茶淡饭而不吃美味佳肴的么?

  2、当听完范仲淹的回答后,猜想他的朋友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皇上出游轰动全城,为什么唯独范仲淹不为所动?学生回答后我稍加点拨,归纳总结。然后我扮演学生,学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读第五段的对话。目的在于还原情境,加深理解。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已经理解这四个故事都是讲述范仲淹的勤奋好学。第三个步骤:体验情感,突破难点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六至七段,边读边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刻苦求学的?设置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其次,评价范仲淹,并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从而突破难点。最后,讲解后人赞颂范仲淹的诗句。第四个步骤;拓展延伸,深化主题这个步骤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读后感,说说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动你。然后我以“少年强则国强”为结语,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最后饱含感情齐读课文。

  五、说板书设计

  这是本课的板书设计(展示),我的板书设计力求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科学合理,一目了然。总之,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扣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描写,让学生读中理解内容,读中体会情感,读中领悟写法,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三课。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二、说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通过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学习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学习这种读书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读书中的方法产生思考。

  五、说课前准备

  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七、说板书设计: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我喜欢》说课稿11-08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1-19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10-1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19

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01-12

人教版小学语文《桥》说课稿12-23

苏教版小学语文《绝句》说课稿11-30

小学语文热门课程说课稿11-03

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11-03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七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