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说课稿(精选1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的周长》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的周长》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五、教学准备
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
六、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把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在创设情境时,我把城市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蓝色星球”介绍给学生,顺其自然地提出本节课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近似的看做一个圆,那么对于这个巨大的圆,你怎样求出它的.周长呢?
【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个别同学会想到以前学习周长的一些知识,以小见大,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们可以找一些较小的圆,来求他们的周长。这时,我会及时地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你的想法为同学们打开了智慧之门,老师真为你高兴!”如果没有同学想到这一层,我会帮助他们回想以前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不正是把长方形的操场联想长方形的纸片,从而启发学生用小圆代替大圆来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让学生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因为有以前的知识做铺垫,因此让学生自己先指一指圆的周长,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此时,我及时巡视,调查学情,如果有的学生没有想出办法,我会在这个环节渗透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那就是有困难向书本请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无形中渗透了自学的方法——向书本请教。】
2、合作交流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或者讨论有疑问的地方。这时,我会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到他们的交流中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
3、汇报展示
(1)有的学生用一根绳子把圆片绕一圈,然后捏住两端,把绳子撑直,用直尺量出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2)还有的学生在圆上的任意一个点做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然后把原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直到这个点又和直尺重合,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教师点评:你们的方法都很巧妙,都是在用直尺直接测量周长不方便的情况下,化曲为直,转化成一条线段,再测量出这条线段长度的同时也得出了圆的周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此时,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显然不能。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验证
(1)观察多媒体课件:分别以五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作为直径,画出了五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下列表格中。然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提倡学生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猜想,然后再根据猜想进行验证。】
②学习“圆周率”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3)渗透数学文化
教师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然后请学生谈谈想法。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公式
学生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教师追问如果已知半径呢,学生会想到C=2πr。(板书公式:C=πd,C=2πr)这时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圆周率的探索,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体,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较为抽象,所以我把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的师生交往。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着活力。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准确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正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带着这些对新课程的认识,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采用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具体如下:
1、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再用语言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验证猜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感知数学的严谨性。
2、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教师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验、计算等活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3、观察讨论、交流合作法: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时效性。
【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建立圆周长概念
1.出示一块钟表,钟表上的小秒针顶端一分钟走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那么小秒针顶端一小时走多少路程?引出课题(圆的周长)
2.让学生拿出圆形学具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自己体验、领会圆的周长的含义。(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感悟测量方法
1.提出疑问:圆的周长是曲线,该怎么来测量圆的周长?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找出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3.学生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绕绳法、滚动法)
4.这些圆比较小,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还能用绕绳法、滚动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如果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呢?
(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评价,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
第三环节:提出合理猜想,并验证猜想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某条线段有关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学具,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周长直径1号圆
2号圆
3号圆
3.学生观察比较后,可以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发生怎样的变化,
圆的周长和其直径的比值大概都是三倍多一些。
4.教师介绍圆周率。Π≈3.14
5.学生阅读圆周率有关资料,教师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6.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由于
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很容易得出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C=πdC=2πr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例1(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打下很好的伏笔)
2.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圆的周长》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的。这节课既是“圆的认识”的深化,又是“圆的面积”的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做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圆周长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是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课件2)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数学思考: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转化思想。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通过圆周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课件3)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
重点是:推导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4、学情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的学习内容,高年级学生已经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迁移类推来探索新的知识,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并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对圆的周长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探究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基于以上目标,结合六年级学生特点,我特做了以下教学准备:(课件4)
教具:圆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片四个大小不同的圆形实物直尺线绳计算器实验记录表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课件5)
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猜想验证和动手操作的过程;
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课件6)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认识圆的周长(课件7)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小熊小狗跑步图(课件8),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小熊所跑的路程,实际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顺水推舟问:如果要求小狗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呢?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设计说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鉴于此,我在本节课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感知,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圆的周长定义之前,我让学生动手把学具圆片,摸一摸,指一指,让学生充分感知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圆周长的定义。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圆的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同时也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了学习新知的环节。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发现规律(课件9)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内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直观的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滚动法、绳测法”两种主要测量方法(课件10)。渗透了化曲为直(板书)的转化思想,紧接着让学生求风车转动的周长(课件11),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
在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内容中,探究和理解圆周率是个难点,因此我通过学生猜想和媒体演示(课件12),使学生观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那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先测量手中几个不同圆的周长与直径,再填写实验记录表,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课件13)
这两次活动,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机会。通过测量和计算,重点解决了“周长与什么有关”和“周长与直径有何关系”两个问题,最后由学生得出: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它表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也就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周率最杰出的贡献者祖冲之是数学课堂上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因此,我在此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课件14),介绍祖冲之和圆周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解决好了圆周率的问题,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就可以水到渠成。根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圆周长的公式C=πd,C=2πr(板书)。
[设计说明]《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反馈练习,解释应用(课件15)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想,主要设计了判断题和应用题(课件16-18)。练习完以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四)自主总结,和谐整合(课件19)
最后师生对本节共同总结,结合板书巩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课件20)并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和收获,促使学生知识、情感、技能和方法的和谐整合。
四、教学随想(课件21)
多年的从教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搭设自主探究的舞台,尊重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大胆尝试的机会,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空间,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圆的周长》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它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性概念,但是所学习的图形周长的计算,都是一些直线图形,而这一次所要进行研究探讨的,是曲线图形的周长的计算,对于孩子们来讲,转变思维的方式是一个重点。因此这一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应该让孩子们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想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并验证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意义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通过让孩子们参与测量、计算、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动手操作等能力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阅读《你知道吗?》,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绳子。
学具准备:大小不同的三个圆、直尺、绳子、带有圆形的物品等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加强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
在教学中,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①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②能用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
③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
④渗透孩子们将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处理事情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认识周长。
1、篮球运动的起源:
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巧妙的导入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环节处理当中,我边口述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力争实现图文并茂。我设想:这样的引入一定会让孩子们顿时感到耳目一新--咦!今天的数学课怎么讲这些呀?究竟上的是啥课?接下来孩子们一定会做到全神贯注的去参与。另外,这样设计我还想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打破学科界限,努力实现学科的兼容性;
2、提升我的.人格魅力,(数学老师不仅懂数学,还懂别的,了不起!)让学生因爱我而更爱数学;
3、以身示范,感染孩子们主动去博学多才!
2、切入正题:
①、大家可别小看这个“铁圈”,圈太小--一个球也进不去;圈太大--进球率太高,不能真正反映球技水平,因此它是有尺寸规定的。工人叔叔在制作“铁圈”时,如果连接处忽略不计,所用钢筋的长度就是求--(孩子们齐说圆的周长)
②、在生活中找到了圆,你能借用一些实物或工具,画出一个圆,并给同桌指出圆的周长在哪吗?(在活动期间,我要及时参与进去,了解孩子们的情况)
③、理解了圆的周长的含义,那么圆的周长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测量周长。
1、小组合作、研究方法:
在这一环节,出示合作步骤和要求:
①、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与其他组员商量一下;
②、达成共识后,动手测量圆的周长并做好记录;
③、汇报交流。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这时要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巡视时如果发现活动有困难的小组,则适时点拨;如果发现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时表扬,同时邀请他们在汇报时上台展示、讲解。
预设:孩子们可能会从滚动法、绕绳法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两种方法的处理都采用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播放课件的形式进行。也可能还有孩子会在透明胶或双面胶上做上记号,把胶带拉开一周,用直尺直接测量;还有可能将纸条向这样围固体胶一周后,做上标记用直尺进行测量等等。
方法的多少取决于课堂的生成,无论有几种方法,我一定要在及时点评之后,进行总结:不同的方法却体现了用一种转化的思想,那便是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自由地去探究,去发现,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2、教师点拨、总结方法:
①、杜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圆,请你测量出它的周长。
我展示在运动中产生的圆,孩子们会发现以上方法存在着
局限性,需要寻找一个一般方法。
思考:长方形的周长跟谁有关?正方形的周长呢?
②、大胆猜测:圆的周长可能跟谁有关呢?
接下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具中的3个圆进行
测量、填表、计算、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的活动
并得出结论:
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cm)圆的直径(cm)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
③、我们今天的发现,其实早在2000年前,就有人发现了,他是谁呢?请大家自己默读63页下面的《你知道吗?》
阅读完毕请孩子谈谈从中有哪些收获及感受,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渴望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课堂中学生以积极愉悦的状态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主动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迸出创新的火花,使学习真正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和张扬的过程。同时这样处理环节也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3、水到渠成、导出公式: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取3.14
C=πd
C=2πr
圆周率就是古代著作《周髀算经》中说的“周三径一”,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它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现在计算机计算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达到上亿位,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在小学阶段,如果没有特殊要求,π一般取3.14。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请用刚学到的公式计算一下你所画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2、已知篮球板上铁圈的半径为20厘米,求其周长。
3、如下图,要给一块台布镶上花边,所镶花边的长度是多少?
4、随机练习四分之一圆的周长求法。
【设计意图:从基础练到拓展练,把数学放到了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在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祖冲之所创造的伟大学术成就能够在国际上遥遥领先1000多年,我们虽不见得有他那样的天赋与智慧,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因与他同一个国籍而骄傲、而自豪!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奋勇拼搏、为国争光!
《圆的周长》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圆的周长第一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把学生分成每组4—6人的学习小组若干组,每组配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三、教学所需材料:
圆纸片、直尺、绳(系有小球的绳)、数据统计表、多媒体电脑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发探究。
1、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观看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片段,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秘密?(课件显示:运动员分别绕篮球场以及圆形大花坛跑步的情景)
2、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让他们思考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要求运动员绕篮球场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要求运动员绕圆形大花坛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人人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圆周长的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根据电脑屏幕上的动态演示,叙述出圆周长的含义。
最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首先让学生商讨: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
然后,指导他们合作测量,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其次,用课件演示学生通常用的绳测法和滚动法。
最后,设疑激趣:绕动一条系有重物的绳子形成一个虚圆,引出矛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进入新课所要解决问题的发展区,为后继教学埋下伏笔。
活动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将数据填入下表。
周长(分米)直径(分米)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学生看书自学后,交流汇报圆周率的含义。
5、引导学生读、写“π”并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和趣闻。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三: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1、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该怎样求周长?
2、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
C=πdC=2πr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说出这两题用哪个公式比较好?
设计意图:解答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层次:基础题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练习使学生明白虽然数据相同,但计算出的答案不同,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第二层次:判断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第三层次:发展题
(1)求黑板上画的圆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这组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要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也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
1、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
2、你是怎么学到的?(指出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3、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圆的周长》说课稿 6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能根据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半径或直径。
教学重点:
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把学习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一下,并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练习指导
基本练习(口答)
⑴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 ),所有的直径( ),直径是半径的( ),半径是直径的( )。
⑵(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⑶什么是半径?什么是圆的直径?
⑷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倍,它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用字母( )表示。
练习指导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2米 d=1.5厘米 r=6分米
2、求下面各圆的'直径
C=28.26厘米 C=50.24米
3、求下面各圆的半径
C=12.56米 C=314厘米
以上几题均由学生板演,其余齐练
全班讲评,订正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一根绳子长6.28米,在一根圆木上,正好绕了5圈,这根圆木的直径是多少?
2、一面钟的分针长14厘米,经过一小时,分钟针尖可划过多少厘米?
3、小明的自行车轮胎的直径是0.6米,小明骑一分钟车轮转动了100圈。
①他一分钟可行驶多少米?
②他要通过2180米长的大桥,大约需要几分钟?
四、课终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圆的周长》说课稿 7
设计说明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圆,了解半径和直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鉴于本课时的教学属于计算公式的教学,在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循序渐进,逐层展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动手实验,突破关键。
理解和认识圆周率是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关键。教学时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和认识圆周率,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计算、交流中发现和认识圆周率,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圆形硬纸板、圆规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认识圆的周长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辆车,车轮的大小不一样。
师:明明和刚刚分别骑着自行车和踏板车,如果轮子只滚动一圈,哪个滚得远?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车轮越大,滚一圈就越远。
2.引入:在课前,我们通过学情检测卡的内容,已经了解了车轮滚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说课稿 8
教学内容:
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圆的周长》说课稿 9
教学目标:
1.生经历探索已知一个圆的周长 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已知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教学例6。
⑴ 课件出示例6的场景图,全班交流:怎样能准确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又不会损伤到花坛里的花草呢?(先测量出花坛的周长,再算出花坛的直径。)
⑵ 课件出示测量的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小组交流:知道了这个花坛的周长,怎样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呢?
①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 展示自己是怎么解答的。
⑶ 全班展示、交流。
① 根据圆周长公式C=πd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
x=251.2÷3.14
x=80
② 直接用除法计算。
251.2÷3.14=80(米)
⑷ 总结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列方程是顺着题意思考,用除法计算是直接利用周长公式中各部分之间
的关系计算。
2.习“试一试”。
二、巩固拓展
1.成“练一练”。
提醒学生估算时,可将圆周率看作3,并使学生意识到3比圆周率实际值小了一些,所以周长也应该适当估小一点。
2.成练习十四第5题。
3.成练习十四第6题
4.成练习十四第7题。
5.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6.成练习十四第9、10题。
三、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圆的周长》说课稿 10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的过程,理解圆周率。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就感。
2、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感受圆周率的探索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探究数学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圆周率,能计算圆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
四、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计算器、多媒体课件、20厘米长的绳子、直尺、硬币、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
五、教学策略: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点拨与练习
六、教学程序:
(一)激活目标
出示主题图花坛,花坛的周长指什么?出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指什么?出示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这个圆的周长指什么?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二)活动建构
1、测量大小不同的四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填表并计算。探究与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借助计算器)
2、介绍圆周率的由来。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周长÷直径,即π=c÷d。“π”的由来: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是希腊文圆周率的第一个字母,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谈感受。
3、推导出:c=πd或c=2πr
4、计算花坛的周长,解决相关问题。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三)解释应用
一种铲车的前轮半径0.4米,后轮直径1.6米。行驶时,后轮转一周,前轮转几周?
(四)反馈测评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绕着它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2、小蚂蚁从A点沿着这条曲线爬到B点,大约要爬多远的距离?
3、公园内有一个圆形人工湖,绕湖一周要走1570米,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从湖边到小岛架一座桥,桥长大约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有什么遗憾?我有什么疑问?
希望同学们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经历成长,创造成功!同学们,再见。
《圆的周长》说课稿 1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二)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①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始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次指向这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②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③用软尺测量。明确: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
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5.(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生: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么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圆周率。
1.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2.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学生说结果,教师在课件上完善)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课件出示)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课件播放资料,学生自学)
6.学生说说从资料的介绍中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7.师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杰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四)推导公式
1.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么计算?(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谈话:如果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谈话:还可已知什么条件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还可怎么变换?
4.齐读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
2.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英寸?(课件出示3个车轮)通过计算,比一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3.(课件出示一个喷水池)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投影仪展示答案)
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收获,课后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研究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全班交流)
2.谈话:现在如果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同学们可怎么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没有其它方法?(学生可通过计算解决,也可直接观察两个图比较)
3.师:种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谁走的路程长,所以当喜羊羊得知这一结果后,直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它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赛跑路线:问: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这样的路线赛跑,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呢?(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一、“情境”与“知识”两条主线相互交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抓住“情境”与“知识”这两条主线。在教学情境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学习的背景,作为学习圆周长的切入点,使“情境主线”与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开放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目的、有思考、有选择、有创造,使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增长智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厚实的文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认识,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有关认识。这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的“算筹”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使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
《圆的周长》说课稿 12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的。从生活实际入手,利用学生掌握的有关圆的知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本单元第一部分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前期的学习和认识都为学生学习研究“圆的周长”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方法基础和铺垫。“圆的周长”教学部分,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熊大和光头强跑步比赛,请同学判断比赛的公平性并说明原因。
师: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看一场比赛,每个同学都是裁判,有没有兴趣?比赛开始!
(2)、师:看到这儿,你对这个比赛有什么看法?
学生判断比赛的公平性并说明原因。
学生发表看法,可能的回答如下
生1:不公平,因为光头强沿着正方形跑,熊大沿着圆形跑。
生2:不公平,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比圆形的周长要长。
……
(3)、教师小结,引出本节课题。
师:看来,这个比赛与跑道的周长有关系。上节课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熊大和光头强比赛的情景创设,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研究的主动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通过两种图形路程的不同,引出新课。
2、认识圆的周长 。
(1)、师: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
(2)、教师出示圆形纸片。师: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个长度是这个圆形纸片的周长。
(3)、教师在大屏幕上用flash动画出示圆环框架并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指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知识范围,做好心理铺垫;老师展示的目的是为下面“化曲为直”的方法打基础。
3、讨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1)师:要想测量这个圆的周长,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吗?为什么呢?
(2)、师:你们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生1:不能,因为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而直尺是直的!
生2:把圆片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在圆上取一点作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线,然后把圆沿着直尺滚动,直到这一点又对准另一刻度线,这时圆正好滚动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滚动法)
生3:用一条长线把圆绕一周,捏紧这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的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绕线法)
(3)、教师跟随小组代表发言,用边演示边总结测量方法。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不论是用绕线法也好,滚动法也罢,都是非常巧妙地将曲线转化成了直直的一条线段再来测量,也就是一种化曲为直的方法,你们真是太棒了!
师:(出示一个很大的圆形摩天轮)你能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
看来,这两种测量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性的动手测量,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二)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猜测。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请你大胆猜想,圆的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播放)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呢?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测量3个大小不同的圆片的周长与直径,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报告单,各组组长要 分工明确。(出示操作要求并播放轻音乐)
圆的名称
直径
周长
周长÷直径的商
我们的结论: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训练了学生的思考习惯,也为下面学习找准方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环节重在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分工、条理思考、大胆推理与清楚表达的指导,旨在为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与条件,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参与、思考与经历中获得经验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习惯和数学思考能力。
3、 共同发现 。
师:同学们,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好吗?仔细观察实验报告单上的计算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每个小组汇报完后,把实验报告单粘贴在黑板上)
4、 介绍圆周率。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刚才,同学们测量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圆,但却有着相同的发现,那就是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其实,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它叫做圆周率(板书)。(介绍误差)用字母π来表示。读法与写法。
师:其实,有关圆周率的知识还有很多,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兔博士网站了解一下圆周率的由来。(播放)
师:看完这些资料,你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有关祖冲之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感触,及时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5、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
师:在计算时为了方便,我们只取它的近似值,π≈3.14,你能根据我们的结论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吗?
生:因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 的π倍。所以圆的周长=直径X圆周率。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2πr
C=πd或C=2πr(板书)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图形题。
师:你这样列式分别应用了哪个公式?
(2)我是小法官。
1、π=3.14 (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 )
(3)走进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1、一面圆镜的镜面直径是25厘米,在它的边缘镶嵌着一根金属条。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
2、车轮转动一周,哪号车走得远?为什么?
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和什么有关系?
(4)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课开始的跑步比赛的公平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为了检验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题的设计为了照应开头;拓展延伸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应用能力和灵活变通能力,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愿望和热情,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希望你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相信你们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智慧,收获更多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1—3题。
2、在数学日记中叙述一下你对圆周率的理解。
【《圆的周长》说课稿】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说课稿03-20
圆的周长说课稿07-22
圆的周长说课稿03-08
圆的周长说课稿范文07-19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12-23
圆的周长说课稿范文03-08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12-10
圆的周长说课稿15篇11-16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6篇12-10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6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