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精选1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64~65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学生在掌握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教材在编排意图上秉承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机递进,体现层次性,彰现渐进性,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做了有效的预设和安排。
3、教学目标
a、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b、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从而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c、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二、说教材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2、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沿理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理、有效地采用多媒体图、文、声三维动态呈现的优势,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三、说教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以境激请、导入新知
多媒体呈现猴王分桃的情境,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叙述:花果山猴王给4只小猴分桃,猴王把一只桃分给4只小猴,但是分的大小各异,4只小猴不接受,没法,猴王只好重新分的一样多,小猴们才欣然接受。承接着故事,教师提问:小猴们为什么不接受第一次分桃的结果呢?(重点揭示“平均分”)第二次平均每只小猴分得这只桃的几分之几?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变换多媒体呈现情境,以叹息的口吻叙述新情境:猴王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分桃不均的场面,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将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呢?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学生们都情趣高涨,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并没急于求“案”,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一分(用学具来分,用画图来分,用折纸的方法分等等)。接着,让小组讨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是其中的几分之几?怎样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让学生各抒己见。因为学生是在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的基础上获得认识的,都说的头头是道。教师在点头嘉许的情况下,适时小结: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师马上安排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两个填空,用分数表示,并能说说表示的含义。
在基本练习之后,继续深入,来学习“每份是几个物体”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具有直观体验,教师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体虚拟情境,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物(9个小正方体,4个苹果,8枝铅笔),让学生来平均分一分。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并思考:你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探究,你分我摆,你数我记。当然,我们不排除学生仍然把这些物体以一个一份的形式来分,我们教师就要发挥巡视指导的作用,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一定时间之后,全班交流,学生上实物展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此之间,教师可以作出合理的筛选,既选一、二个分得比较合理的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形成公识,达成一致,又选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成功的例子,让学生进行个人自诊和全班会诊,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去伪存真,和全体同学共同发现: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联系和区别。继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余两空。
(三)综合练习、有效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2(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和想想做做3(每个图里填上它上面的分数),并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请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这题是新知识的有效运用,先让学生说一说,所要拿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根据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来具体分一分,拿一拿,并说一说,分别是几根。之后,可对这题进行提升,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并比较拿的这几个不同的分数,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具体收获,从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到所获得的知识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接着,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能用学到的知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分数吗?(学生可以把我们的课桌,作业本,以及我们的同学等等看最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P98-100页。
2、教材分析
本单元《认识分数》这一教材是学生第一接触的内容,在认识上比较生疏,与以往学习的整数相比,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对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本单元采取情景教学并结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能够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同时本课时是学习分数的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说出相应分数的实际含义,是本课时的核心内容,学好本课时可以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创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间接的引导,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思考、探究、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并且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最终可以实现数学化的过程,真正达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分析了教材的结构特点,认真审视了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目标,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情景教学与直观地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同时能够让学生准确地读、写分数,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并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合作交流来系统认识分数,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能够通过折纸、涂色等手段理解和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教学的难点: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是能够让学生根据实践案例说出相应分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的关键:本课时教学的关键在于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重视学生智力水平的开发,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对教学目标如期达到标准产生影响,更加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并结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通过探究、假设、试验、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时的导入至关重要,在以往的“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分蛋糕、分苹果、分水等情景教学,而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为了充分体现 “平均分”这一概念,我创新地采用整数简单的带余除法运算进行导入,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我将九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位同学,并要求列出算式。再此,利用整数简单的带余除法可以直接引出“平均分”这一概念,同时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在理解层次上容易接受。进而,我将九块蛋糕分给两位同学,此时会得到一个余数“1”,学生会产生困惑,剩余的一块蛋糕该如何分才公平呢?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自己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
(二)、实践操作,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第一步教学中产生的疑惑转入到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作为蛋糕,并将其折出一半,从直观的视觉角度理解“一半”这一概念,接着引出一半在数学上用二分之一这一分数表示。随之介绍分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并结合分蛋糕这一案例解说二分之一的实际含义。同时利用实现准备好的各种图形纸片折出不同的二分之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直接发现同样是二分之一,它们表示图形的大小可能不一样,形状可能不一样。在这一阶段,我会反复强调分数的实际含义与“平均分”这一概念。
(三)、采用类比教学,进行知识拓展。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可以利用第二阶段已建立的知识基础,进行类比教学,进行知识的拓展。同样在这一阶段我可以充分利用折纸、涂色等活动折出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巩固练习,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在这一阶段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预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目标,为课后的教学反思做好前期准备。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1/2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我设计了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变成四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问学生应该怎样分?,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接着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主要是对平均分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还有铅丝,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这时再追问学生:用的东西不一样,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状更是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4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4。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接着是利用课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1/2和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二)在感受几分之一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书本第99页第三题,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书本上是没有的,加入这一内容第一为比较分数的大小作准备,第二是为估计1/3做铺垫)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100页第5题,通过涂出指定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2个练习:①想想做做第6题,《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广告中的动态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幅图又是两人分蛋糕,每人半个,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数。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分数》,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等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第一次在数学课本上接触到分数的认识,对于他们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质的飞跃。本节课是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写适合于三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认知规律。力图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所以,学好本节课知识对后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
3、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启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2、学法:
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学研讨法”等。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通过独立思考,课堂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分数起源于分,为此我创设了分苹果的情境。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在这里关键强调平均分的概念。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人,每人分得多少?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让学生跟同桌或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示课题:认识分数。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体会1/2的含义
结合分苹果的例子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而后全班交流,同时用课件演示,使学生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涂一涂”,了解1/2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的一半。
在已经认识1/2之后,引导学生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教材P53页“涂一涂”中各图的1/2。师有选择性的投影出学生的作品。接着由学生来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从而达到引出许多物体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进一步加深对1/2意义的理解。
3、认识1/4
每个人先用自己喜欢的折法折出正方形纸的1/4,再与小组各成员交流不同的折法,并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表示这张纸的1/4。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4、认识其他的四分之几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折出1/4的基础上,引导每个小组在已经折出1/4的几张纸上分别表示出2/4、3/4、4/4。然后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同时板书1/4、2/4、3/4、4/4。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的能力,突破教学的难点。
5。自学课本,获得知识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出:像1/4、2/4、3/4、4/4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分数的读写和各部分的名称,以3/4为例进一步巩固分数的读写方法,并渗透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意义。在此过程中,适时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
第一关:说一说他们是如何表示几分之几的?
第二关: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综合练习:
第三关:判断下面的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
3、拓展练习:
第四关:用一根绳子,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设计多层次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把刚刚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接着,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事物。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的精神。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有关分数的的教学,教材分成两个学段进行,本册学习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而在五年级教材学习中将系统地认识分数,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的阶段性,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因此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表象。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平均分,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时已有过接触;对于分数,大多数学生有所了解,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很清楚,对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认识不清。
三、教学目标:
参照新课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情感与态度: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六、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第一环节:玩中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用鼓掌的次数来表示分的结果,学生在拍完2下、1下后,立刻会产生困惑,半个蛋糕该怎么表示呢?这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自己思考“怎么表示心中的半个”,然后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释,教师在肯定学生创造的基础上,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试试: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涂出长方形纸的1/2。教师在示范两次分数的书写后,让学生说一说分数的书写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教师在明确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时向学生渗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对1/2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智慧和创造力的展示提供了舞台。
本节课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做中得。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拓展知识。以游戏和讨论的方式完成。
(二)、探究交流、发展思维。
1、认识1/4
在学生认识了1/2后,我会让学生进行折一折,画一画的游戏: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自己折出1/4,并涂上颜色,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对比。提问学生:大家看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4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4也相同;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4也不同。
2、认识其他分数
学生了解了1/4后,我接着提问:同学们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手中的材料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可以表示出来几分之一,也可能表示出几分之几。
这部分内容我将采用自主创造的方式学习。学生利用学具折叠、涂色等方式,表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然后师生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深化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把表示分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并写出相对应的分数。
3、练一练:这里设计了两个练习,主要考察学会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课件出示练习内容)
(三)实践理解、深化提高
接着我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国王给他的三个儿子分田地,涂色部分表示三个儿子分得的田地,先不画出等分线,让学生猜是几分之一,猜对后再画出等分线,并比较三块田地的大小。这个游戏练习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同时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3、1/6、1/8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打下伏笔。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总结延伸,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体会到了什么?
3、我还有哪些问题想与老师或同学交流?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地方还存在分数,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既做到了梳理新知、反馈评价,有能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特色: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学能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能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能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能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能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
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喜羊羊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2)有2个草莓,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1个月饼,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学生会说每只羊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
(1)电脑演示,初步认识:
多媒体
课件
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1)猜想: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板书:1/3 、1/4 、1/5 ……)
(2)探究: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几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比较分数的大小
通过把同样长的绳子反复对折,再比较其中的一份。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
(1)说出红色小正方形在下图中分别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数来表示?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正确吗?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2、提高练习:设计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己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们教师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让我们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下面我简要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第92——93页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第10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数学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五)、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特别是低年级概念知识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针对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议一议,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多做、多想、多说,同时努力使整堂课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进行调整。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根椐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郊游是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发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探究,自主构建
1、强化认识,完整叙述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平均分一个蛋糕的过程,两个一半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接着问:想一想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的?经过回忆,让3、4个学生补充完成: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样既强化了对二分之一的认识,又为后面学生的语言表述作了科学的示范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让学生小组活动,拿出各种形状的纸片,通过折一折的方法,分别得出这几种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展示汇报进行比较交流并说一说折的方法及所表示的意思,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二分之一的形状,让学生体会到:虽然纸的形状不同、折法不同,但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两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教师最后总结说:不管什么形状的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紧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为什么?又一次突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说一说、辨一辨的办法,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这样充分理解了二分之一,为后面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顺势引路,巧妙迁移
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随之各种几分之一就出现了。顺势教师要求:你能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拿出学具袋中的材料,每人选择一样试一试。经过折涂,学生之间的交流介绍,让学生展示并解说成果,并强调:把一个什么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总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那平均分成5份、8份、100份呢?看来,把一个物品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认识了这么多分数,接着介绍分数的书写、各部分组成及其意义。并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4、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课件前后出示四条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估计其涂色部分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先让学生交流估计方法后通过演示比较确定表示数,分别为1、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接着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涂色部分,发现了什么?勿容置疑,“涂色部分越来越少”这样的回答肯定随之产生,那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少的情况呢?(通过直观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同样长的长方形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这时接着追问学生:纸条有这样的规律,那其他东西是否是这样的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要求:从学具袋中找出完全一样的纸片,分别折出纸片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比一比它们的大小。通过同学们的实验,交流展示总结,让学生充分理解出:把一样物品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份数就越小。看来合理的猜想和实验的验证确实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种好方法。接着巩固学生所学,通过直观图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如让学生折自己喜欢的分数,让学生涂自己喜欢的颜色,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结果等。】
(三)分层练习,寓学于乐
对于每个环节的练习巩固,在每个环节后面我都有所涉及,而本环节,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很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率,把练习设计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找分数,练习设计如下:(出示窗,让学生说想到的分数,并且说明是怎么想的?这里主要是加深巩固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和理解;第2题出示法国国旗,其中一格用三分之一表示。第3题的设计是让学生观察一个五角星、巧克力说一说想到了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里的拓展更高层次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把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高兴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让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达到板书的引领功能。】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
2.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下学生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 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步入青春前期了,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开始学着要独立思考问题了。要让孩子主动发现、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本节课既要复习三年级已有的分数知识,也要为接下来的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打下基础,是一节过度课,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和血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
2.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
三、 说教学方法
1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学生
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 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 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多媒体呈现春游情境,以故事形式叙述 小明和丫丫去春游,她们带了一些食物,老师来给她们分一分,你看这样合不合适。(老师不平均分配,引导学生进行平均分)学生平均分后提问“小明和丫丫分别分得了这些事物的几分之几”学生会回答二分之一,从而引出课题——认识分数
通过这个情境复习前面知识,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分数的兴趣,为更好的展开本课打下基础。
2.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出示36页的例1,让学生完成填空。回顾旧知,为学习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回答后提问:你认为这些图中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月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引导比较,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引出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通过师生问答带领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领悟单位“1”的概念。
(2).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说一说能否看成单位“1”,如八颗棋子、两块糖、十粒豆子、一张熊猫图等。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他们发现的生活中的单位“1”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与适当表扬,“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单位1,现在老师让大家再来看一看这四幅图,并且跟同桌说一说这四幅图是把分别是把单位1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自学36页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自学后完成试一试(老师可先带大家一起说一下第一个分数,给学生做一次示范,再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个说分数,一个说意义) 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引导示范,帮助那些学习能力稍微薄弱的学生及时跟上课堂进度。
(4).给学生一些材料如八颗棋子、两块糖、十粒豆子、一张熊猫图等,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些人把这些材料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另一些人说一说得出的分数的分数单位和表示的意义。然后在互换一下,让大家都有分一分和说一说的机会。 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实践应用,学用结合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 是怎样得到答案的。之后,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分数单位?
这一环节,我会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达到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本课所学的内容。
5.反馈总结,不知延伸
让学生自己先来说一说,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总结过后,老师进行最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
总结本课,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下节课,为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打下基础。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9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认识分数》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分数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李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同桌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李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以及执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走向未知领域。李老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十分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两人郊游分食物,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引出并理解平均分。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第二个层次: 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引出新的数学数字用分数1/2来表示,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李老师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理念。李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第一次操作教师首先组织学生用圆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观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让学生直观感知1/2产生的过程 ;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第二次操作折一张长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1/2的,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李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明白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凸显数学教学最本真追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几分之一概念的建构。第三次操作是全课教学的亮点,教师将教材进行调整利用同一种图形,同桌合作折出1/4和1/8,张贴学生的涂色纸片( 1/2 、 1/4 、 1/8 )分别进行比较1/2 与1/4 ,1/4 与1/8 ,1/2 与 1/8的大小,同桌讨论交流这三组分数,谁大谁小?从中发现了什么?结合平均分的份数来理解体会到:把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这样的规律,从而得出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体会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这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从而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整节课可以感受到李老师设计中力求体现形式的多样性,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用语言表达,用手操作,用心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交流活动中,多次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平均分,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 从而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精心设计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
在新课结束后李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道拓展题,把一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说出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图中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不同的形状,根据图中的提供的信息,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分别说出不同的分数,红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4 ,黄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8,浅蓝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8,蓝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16,学生根据平均分得份数不同,说出不同的分数。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环节的安排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深化本节课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
1、我个人认为有个别学生虽然能直观体悟什么是分数,但是真正说的时候,仍有学生回答的不准确和不够完整,建议老师让学生多说,加深理解。
2、建议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注能再多一些就更好了,特别是不敢举手的学生给他一些表达的机会。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2、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3、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4、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读、写分数。
四、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五、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六、说学法
1、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 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七、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 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 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 :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 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 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八、教学程序设计
1、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分苹果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2、教学几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础上再揭示分数,目的:传授程度减少,让学生自主探究)
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
(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 )平均分成( )??
(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
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生说不出师自己说)认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
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 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
练习:(判断题)
3、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把学生作品用1/2表示的图往下拉)我们来看这几个作品,都用分数1/2表示,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相同的分数1/2表示呢?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 )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4、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拿出1/2和1/32的两个同样图形)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用1/2表示,那个涂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这一块,(可以剪下比一比)哪个大?为什么呀?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5、拓展练习。
6、总结评价。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64~65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学生在掌握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教材在编排意图上秉承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机递进,体现层次性,彰现渐进性,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做了有效的预设和安排。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从而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二、说教材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2、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沿理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理、有效地采用多媒体图、文、声三维动态呈现的优势,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三、说教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以境激请、导入新知
多媒体呈现猴王分桃的情境,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叙述:花果山猴王给4只小猴分桃,猴王把一只桃分给4只小猴,但是分的大小各异,4只小猴不接受,没法,猴王只好重新分的一样多,小猴们才欣然接受。承接着故事,教师提问:小猴们为什么不接受第一次分桃的结果呢?(重点揭示“平均分”)第二次平均每只小猴分得这只桃的几分之几?
[通过猴王分桃的情境,复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有效回馈,旨在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寻找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点。强调“平均分”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凸现和强化,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变换多媒体呈现情境,以叹息的口吻叙述新情境:猴王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分桃不均的场面,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将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呢?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学生们都情趣高涨,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并没急于求“案”,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一分(用学具来分,用画图来分,用折纸的方法分等等)。接着,让小组讨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是其中的几分之几?怎样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让学生各抒己见。因为学生是在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的基础上获得认识的,都说的头头是道。教师在点头嘉许的情况下,适时小结: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师马上安排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两个填空,用分数表示,并能说说表示的含义。
[这部分其实是“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后,每份是一个物体”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提炼出具体的表示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开辟了更宽广的空间。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以调控下限的学习。]
在基本练习之后,继续深入,来学习“每份是几个物体”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具有直观体验,教师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体虚拟情境,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物(9个小正方体,4个苹果,8枝铅笔),让学生来平均分一分。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并思考:你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探究,你分我摆,你数我记。当然,我们不排除学生仍然把这些物体以一个一份的形式来分,我们教师就要发挥巡视指导的作用,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一定时间之后,全班交流,学生上实物展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此之间,教师可以作出合理的筛选,既选一、二个分得比较合理的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形成公识,达成一致,又选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成功的例子,让学生进行个人自诊和全班会诊,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去伪存真,和全体同学共同发现: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联系和区别。继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余两空。
[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分数的意义: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分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每份是几个物体),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互动交流,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感悟,从操作中获得认识,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有效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2(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和想想做做3(每个图里填上它上面的分数),并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此练习是为了对学生学习的新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巩固强化,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针对2、3两个练习,教师要做好排查,能发现情况,事实点拨,有效补救。]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请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这题是新知识的有效运用,先让学生说一说,所要拿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根据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来具体分一分,拿一拿,并说一说,分别是几根。之后,可对这题进行提升,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并比较拿的这几个不同的分数,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开放的练习,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和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具体收获,从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到所获得的知识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接着,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能用学到的知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分数吗?(学生可以把我们的课桌,作业本,以及我们的同学等等看最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必要的总结,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方面都有收获的体验,同时,让学生自己造分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显示的生活世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用结合。]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12
【教材分析】
《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认识的第一节学习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物和除法,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等直观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分数表示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做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分数,对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分数具体表示什么意义,认识还比较模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表示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感受、经历抽象出分数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感受分数在现实生活中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感受、经历抽象出分数的过程,知道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感受分数在现实生活中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中秋节这天,猴妈妈带回来3个桃子,猴兄弟俩可高兴了,(PPT出示分桃子的场景)同学们,3个桃子,要分给两只猴子,你们觉得怎样分才公平呢?学生很快就知道,每只猴子各先分1个,剩下的1个一只猴子分一半。师:分一半是怎样表示的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表示一半吗?请大家先想一想,尝试着用画图、数字等方式来表示“一半”。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来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方法,有的同学可能画了一个桃子,从中间分开,表示一半;有的同学可能画了一个圆或长方形,但分得不平均,教师要让其他学生指出并帮助他加以改正,让学生感受到一半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开,其中的一部分是一半。
可能有的学生写了1/2,先让学生自己解释一下这个分数的意义,请其他同学结合情境帮助补充说说对1/2的理解,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理解1/2表示1个桃子的一半,既平均分成两份中的1份。教师带学生读一读1/2,并示范写1/2。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先让学生用图形来表示’“一半”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抽象出1/2这个分数。引出今天的课题“认识分数”。
(二)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1.涂一涂,写一写
对1/2有了一点感觉了吗?请你涂出下列图形的1/2,有没有信心?学生独立完成时,教师巡视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以“你为什么想这样涂呢?”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生对1/2的理解。
全班交流时,教师有意识的先展示不是平均分的作品,让其他同学帮助改正,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再展示同一个图形,表示1/2的不同的分法,“他们的分法不同,都可以表示这个图形的1/2吗?”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交流中明确:只要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1份就是1/2。
2.折一折,涂一涂。
现在,知道1/2表示什么意义了吗?你还想知道什么分数呢?请几个同学快速说一说。如3/5、1/4等。把你想知道的分数先写在练习本上,信封袋中有不同形状的白纸,你可以从中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先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知道的这个分数,等会,我们选一些表示不同分数的同学上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这个分数的。让学生根据想到的分数,自己画图来表示,借助画图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全班展示时,先让1个学生上来说说自己表示的分数,重点让学生把怎样表示这个分数的过程说一说。
“还有谁也想到这个分数了,你又是怎样画图表示的呢?”让表示同一个分数,但表示的图形不一样的同学上来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可以用不同的图形表示。
再出示一个同学的作品,“他表示的是哪个分数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在学生说清楚图形表示的意义后,再快速出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说分数,反过来让学生学会看图用分数表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认一认,读一读
对于分数的定义,教材并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本节课只是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说一说的活动中,能借助具体情境说一说对分数的理解。而对于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样读、写分数这些了解性的知识,我采取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自学的方式,然后让学生读一读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并指定一个分数让学生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你能再想出一个分数,并画图表示它的意思吗?这一开放性的活动,目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个分数意义。通过学生展示互动交流,让全体学生认识不同的分数以及不同的表示方法,拓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四)总结本课
在总结本课环节,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活动经验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如“3/4表示什么意思?” “你可以怎样表示3/4?”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活动经验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纵观整节课,我致力于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借助图形,抽象出分数。在动手涂一涂、折一折等活动中体验、感受分数的意义,通过“说一说”的互动交流活动感受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从而增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13
说教材
“分数乘分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第三单元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1/2的1/2、1/2的3/4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说教法
教学过程中,先复习口算,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新课的展开关于课的一开始是否要创设情境,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原型,要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并不容易。于是我采用刷墙的情境对例4进行改变,让学生的思考能有个基础,在探究中更好的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和算理,从中也使我们体会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涂色部分是整个图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是涂色部分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又是整个图的几分之几?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说学法
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然后完成“试一试”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课堂总结时,必要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己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己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分数乘分数》是在学习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14
一、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本册书的重点知识之一,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充分掌握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它包括了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但不论哪一种情况,计算时都要把“除以分数”转化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例2、例3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再通过例4得出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转化成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来计算的,进而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于是我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②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③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合作乐趣。
教学重点:
①、通过验证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②、由前面的4道例题概括出分数除法的一般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除以一个分数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和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论精髓,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预设的教学策略如下。
1、巧设情境,温习旧知。
2、读讲探究,合作交流。
3、初试验证,巩固新知。
4、分层精练,拓展延伸。
5、概括总结,深化感悟。
三、学习方法:
1、分一分、画一画等直观手段去理解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了算法
3、利用比较、类推,迁移的方法来尝试解决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
4、通过直观的图示验证。
5、亲历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
1、温习旧知,巩固铺垫
出示几组口算题,每组个一种类型,指生说说计算方法,教师相机板书。
概括:一个数÷分数=这个数×除数的倒数
2、教授新知,合作探究
①、出示例4、引导读题,列式
(1)为什么这样列?(因为要求能倒满几杯果汁就是求9/10里面包含着几个3/10,这就是除法意义中的包含除。这样就沟通了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再一次理解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师引导:前面我们学习的例1到例3的分数除法都是把除法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那么分数除以分数你会计算吗?
2、初试验证,巩固新知。
(1)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2)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利用58页的示意图上分一分,验证自己刚才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通过验证结果是正确的,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用倒数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总结:由此验证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是乘除数的倒数。
(3)做58页“练一练”(课件出示两张)
3、分层精练,拓展延伸。
①巩固各种类型的分数除法:集体校对时可以找学生再说一说方法以得到巩固。
②13、14应用题: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③思维训练: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体现练习的梯度)
④□/11÷3=7/□□/5×3/□=6/355/9÷□/4=□/27
4、概括总结,深化感悟。
概括分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1)根据板书引导:我们学过的分数除法都有哪几种情况?
(2)这几种情况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方法?
(3)如果把被除数叫做甲数,除数叫做乙数,(乙数不等于0),你能概括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计算法则吗?
(4)板书: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思考题: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否适用于整数除法(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得出结论,9/10÷3/10=9/10×10/3,让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整数除法中也好用。
帮学生把前后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这样的对话不仅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了解,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构建。
概述:
整节课我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努力实践新的课程理念。通过以上几个环节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提升。在师生互尊,生生互爱,共享学习,共享智慧中展现数学课堂的无限魅力。
板书设计:
(略)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15
一、说教材: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3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老教材,新思路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首先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一阶段所熟悉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而且这些分数表示的都是一个数量中的一部分和这个数量的关系。本节课上,学生需要熟悉分子与分母相等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以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
难点: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五、说设计理念:
(一)自主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分数的初步熟悉,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力求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概括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操作实践,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本节课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做分数、观察、分类、合作交流等实际活动中,熟悉、理解了新知,使学生能具体的感受真分数、假分数。
六、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七、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到我们班,我希望我们班的全体学生向在座的所有老师们问好!
全班学生:老师,你们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全体学生起立轻松的唱歌曲《小鸟 小鸟》
三、导入
1 .复习:2/3、6/7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 .说出 5/6、3/4、7/8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教学实施
师:出示分数1/4,问:如何用涂色在圆片中表示出来,说说把什么作为单位“1”,它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 教学例1
① 出示题目:(课件)
分别用涂色表示下面各分数,说说把什么作为单位“1”,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小组动手合作)
1/3、3/4、5/6
② 集体订正,课件出示:
2、 教学例2
师:出示分数5/4,问:如何用涂色在圆片中表示出来,说说把什么作为单位“1”,它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① 出示题目:(课件)
分别用涂色表示下面各分数,说说把什么作为单位“1”,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小组动手合作)
4/4、7/4、11/5
②集体订正,课件出示:
3、比较例1和例2两组分数,把这些分数按分子和分母的大小进行分类,你们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小组合作 共同探究)
4、揭示真分数与假分数概念
①.提问:比较1/3、3/4、5/6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 大还是比1 小?并说明理由。
②.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 份,这样的3 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 ,而阴影部分只有1 份,所以比l 小。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③.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 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④.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师问:像1/3、3/4、5/6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
板书:
第一类:
1/3 3/4 5/6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
⑤老师再出示例2 中图形的教具。
⑥.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⑦.比较4/4、7/4、11/5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 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 ; 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 大。
⑧.老师指出:像4/4、7/4、11/5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
第二类:
4/4 7/4 11/5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5、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五、练习巩固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 题,然后订正。
(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 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六、思维训练
(一)、1、在分数 a/9 中,当a小于( )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 )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 a/8 (a>0)中,当a小于或等于( )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 )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 1/10 的最小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
(三)、判断:
1、假分数都比1大。( )
2、 1/3 、2/3 、3/3 这三个分数都是真分数。( )
3、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
4、假分数的分子不小于分母。( )
(四)1、写出所有分母是8的真分数:
2、写出所有分子是8的假分数:
3、写出4个分母是8的假分数: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1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第二课时的第53页《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所以教材为了加强教学的探究性,很多地方都只是展示了知识生成和教学活动的过程,对基本知识和概念都不直接出示。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动进行体验。《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3页,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借助直观,提出问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建立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教材充分提供的直观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这些直观材料是用图形的等份,揭示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大小。这些直观材料都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这些材料有利于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的意义。
而教材注重以分数单位为生长点,安排了操作和比较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首先,通过涂色,有序地表示一些真分数和假分数,感受真分数到假分数的分数大小变化。然后,加深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画图是对分数大小的直观感受,通过画图,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分数所含有的分数单位。最后,及时比较,对例题中的分数进行分类。学生根据分子与分母的关系大多分成三类,在此基础上,揭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掌握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的特征,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分数知识充满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教学难点:
明确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说学情:
《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再次认识分数,学生在三年级已有了初步认识分数的经验基础,但那时主要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来学习的,认识分数都是真分数,而现在,引入了假分数,这就需要学生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又因真分数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而假分数表示什么?在单位“1”不够取的时候怎样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数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学生并不明白。因此,建构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是个关键,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概念的建立,结论是探索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对分数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并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师示出这个假分数,让学生说说这个假分数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
1、教学真、假分数。
(一)、分别涂色表示下面各分数;先让学生涂色,然后展示,接着集体订正。思考:这些分数都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的呢?分数单位分别是什么?你在涂这个分数时是怎么涂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分析意义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圆的,里面有4个,所以要涂这样的4份。(意图:循序渐渐,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利用分数单位的累加引出假分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假分数有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研究假分数做了孕伏。)
接着再涂色表示,图文结合:让学生说说涂色过程中的想法。如: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个圆的,里面有11个,所以要涂这样的11份。
(二)、观察、比较给 这些分数分类。先让学生自己分类,接着同桌交流想法,最后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分子比分母小)
(2)(分子等于分母)
(3)(分子大于分母)
(三)、揭示真、假分数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意图:图文结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顺势而为,重点突破对真假分数意义的理解。)
同桌合作例举一组真分数、一组假分数(了解了真假分数意义后再通过举例加深对真假分数的区别进一步的理解。)
(四)、观察、比较给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
小结真、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2、教学带分数。
(1)、让学生自学课本53页有关带分数的段落,汇报自学收获。(如:让学生例举带分数,带分数的读法,带分数的概念。)
( 2)、小结: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有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实际上是整数;有些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样的假分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3)、例举带分数。
(三)、随堂练习:
1、判断真、假分数。
2、根据图意填分数。(意图:对假分数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如:、)
3、用直线上的点把 、、、、、、这些分数表示出来。(意图:借助直线让学生直观对真假分数有更为系统和整体的认知。)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六)、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 篇17
说教材: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第二段的教学内容。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在三年级初步熟悉分数的基础上,先是教学分数的意义、熟悉分数单位;然后以对分数单位的熟悉为基础,熟悉真分数和假分数,拓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定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熟悉的理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把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定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难点: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说学情:
学生在前一阶段所熟悉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而且这些分数表示的都是一个数量中的一部分和这个数量的关系。本节课上,学生需要熟悉分子与分母相等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以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我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导入,为本节课的教学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数找出来。
[学生都爱听故事,这样能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2、教学例2。
(二)教学例2:
1、怎么在圆中涂色来表示它们?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4。
5、分母是4的分数还有吗?
6、我们应该怎样涂色表示5/4?
(1)只用一个圆(单位“1”)表示,够不够?
(2)一个单位“1”不够,那怎么办?
(3)5/4怎么理解?5/4里有几个1/4?
[你们能把5/4表示出来吗?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教学例3:
(1)电脑依次出示例3的图形和分数。
(2)让学生说说怎么涂色,看谁说得好。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5?
(5)表示10个1/5用了几个圆?表示13个1/5用了几个圆?
[用比赛的形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指导分类,揭示概念:
(1)观察、比较大屏幕上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①同桌讨论分类方法。
②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汇报分类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学生互评。
(3)揭示概念:
①把它们分为哪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指名概括、全班齐读。
③如何判定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4)练习:师生操练。
[安排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让学生概括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内容安排合理,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
5、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1)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真分数和图,看看真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2)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3)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假分数和图,看看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通过数形结合可以让学生很明了的发现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师问: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写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再写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在小组里交流。
3、在( )里填上“>”“<”或“=”
3/8( )11/8 12/12( )1
5/7( )4/7 12/13( )10/13
①学生填写。
②师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说一句话?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课外作业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认识分数》的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认识分数》优秀说课稿01-16
《分数的再认识》优秀说课稿01-16
认识分数的说课稿03-11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04-15
《认识分数》的说课稿04-15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04-13
《认识分数》说课稿06-29
认识分数的说课稿01-31
认识分数的说课稿范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