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的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我将从教材分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大方面说明。
一、 教材分析和处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介绍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三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及大致功能,第四章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教材的特点,确定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体会生命的物质性,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3.重难点
重点就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其中两种被动运输方式,学生已有扩散和渗透的知识基础,较易理解。难点是主动运输。
4.教材处理
学生学过呼吸运动中肺换气、肺部气体交换,已有对物质交换的了解。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学生对跨膜运输方式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层次。本节依次讲解被动运输方式、主动运输方式及意义。
二、 教法、学法、教学手段
1. 教法:
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 提出问题→ 解释原理 →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主动运输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物质出入方式的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来掌握.
3.教学手段:
课件显示运输方式动画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利用“问题探讨”用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
设立问题情景,创设物质跨膜运输的思维平台,为学生的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二)几种物质运输方式
1.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
(1)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原因和方式,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自由扩散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自由扩散的特点.该部分内容简单,通过多媒体展示,使抽象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此时比较扩散和渗透两概念的异同。
(2)进一步提出问题: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但对于细胞来说,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让学生尝试作出解释,再指出载体蛋白的作用,总结出协助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协助扩散的过程,学生有了自由扩散知识的基础,很容易得出协助扩散的特点,此时引导学生自主列表对比两者异同,并回答问题:①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 ②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③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为什么被称为被动运输 ?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
(3)更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只有被动运输能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吗
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呢?
师就讨论结果矫正,精讲点拨。主动运输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主动运输的过程,引导学生得出主动运输的特点。并组织学生分析三种运输方式异同。继续完成填表。
提出问题: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各是什么?画出细胞对某物质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随细胞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图展示各组成果。
本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是对课本知识扩展和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只有理解了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才能完成本环节教学任务,既突显书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制作图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运输
引导学生回忆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得出胞吐现象,提出问题:白细胞是如何吞噬病菌的。 显示有关图片. 比较其与跨膜运输方式的不同。
提出问题: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3.与社会的联系
简单描述囊性纤维病的机理以及病毒感染中,药物比较难杀灭病毒的
原因
4.技能训练
指导学生就《技能训练》部分进行讨论
(三)、反馈练习
1.画出三种运输方式随细胞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图。
2.当堂检测题
针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不同而设计,让学生思考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部分内容本身并不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轻松,但是如果不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在解题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在分组讨论中,虽然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还是从多角度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由于学生讨论和交流比较花费时间,容易出现前紧后松或是前松后紧的情况,因此在时间上应当注意控制。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没有目标的工作,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没有航向的船,它不可能成功抵达彼岸。思想品德课教学同样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我先说课标要求。
第一部分:课标要求
本课程总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个目标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和整体性的要求。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基础明确、经纬交织、设计科学。
七下教材共分4个单元,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本单元体现了课标中:“认识自我”中“成长中的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知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自尊自强”部分:知耻、自尊,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我与集体和他人”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尊重、帮助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与人为善。
第二部分:体例意图
与过去思想政治教材由课、节、框、目等几个层次组成有所不同,新的《思想品德》教材分为单元、课、框、目这样几个层次。
从每一单元的内部结构来看,单元下面都有一个“主题探究”。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的提示,又是以一种崭新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题探究”之后是课题。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课题之后并不立即接正文,而是一段引文。这样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引文之后接框题,框题之后接目题,目题之后用活动导入。活动导入之后接正文。
正文内容使用二种字体:宋体字内容是教学的结论和正确导向,要求学生懂、信、用。楷体字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二种字体搭配杂而不乱,形散神聚,相得益彰。
在正文相应位置辅设小栏目。如相关链接、名言等。
为了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材呆板、单一、文字过多的毛病,本教材增加了带有一定漫画色彩的插图,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思辨性,做到图文并茂。关于篇幅,每框20xx字左右,大约一课时。
第三部分:内容结构
整个初中阶段,与本单元可以整合的同类知识有:第一课我从“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进行整合:与“自尊”相关的有:珍爱自己的生命;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自强表现:自尊自爱,不卑不亢;意志坚强,不灰心气馁。诚信做人;男女交往,自重自爱。对自己负责。与“他尊”相关的知识有:孝敬父母,赞赏宽容父母;交友原则中:尊重差异,加强沟通;礼貌待师等。行使权利时尊重他人权利;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尊重他人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第二课与自信相关的知识有:相信自己,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碰到挫折失败时不灰心不气馁等;竞争中,客观评价自己,增强信心;对待考试要有信心,增强自身实力以及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等。
从横向上看,单元知识内在逻辑关系是: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和课标所确定的本课程三个基本理念,鉴于七年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确定统整七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自尊、自强,教育主题是做生活的主人,教育目标是不断完善人格,逐步实现社会化,进一步增强调适能力。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八课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要有自尊,必须要自立自强;要实现自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而要有自尊自信并实现自立自强,则必须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依据课标,本单元设立“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主题探究活动和“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两课。主题探究活动是一个通过“快乐人生三句话”来帮助学生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实践活动。 “快乐人生三句话”正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本单元的要旨:自尊、乐观、自信、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由引言和三框内容组成。引言由一段优美的文字导入,用知耻是最美的服装的比喻,说明了自尊无价,尊人优雅,引入新课。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通过对香x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让学生体会自尊带给人的快乐感受,引出自尊的含义。同时,介绍了自尊与知耻、自尊与虚荣的关系。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通过活动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重要他人”,进而分析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说明尊重他人的重要意义。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通过事例反思、分析了自尊的人具备的重要素质,即看重自己的人格和豁达,然后对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作出更深刻、更丰富的挖掘。这三框以学生生活为依托,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编写安排之中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由引言和三框内容组成。引言通过一首自信的诗歌,说明了自信是什么,自信的重要性和自信的作用,引入新课。第一框“我能行!”。教材通过事例分析和活动,表达出“自信”这种心理品质中最核心的含义:肯定自我,相信自我。引导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正确区别自负、自卑和自信。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主要分析了只有自信才有助于成功,即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成功离不开自信,而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第三框“唱响自信之歌”,主要讲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鼓励学生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这三框同样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做” 的编排顺序。
第四部分:教学建议
根据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关注生活 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课标提出:“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讲解“虚荣与自尊”时,我通过视频《无知的青春 虚荣的代价》启发学生思考:看到画片中浓妆艳抹的陪唱女郎,我的心情非常的沉重,她们大部分是80后,甚至是90后,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她们走上了这条路呢?让学生去感悟:用青春和尊严去换取短暂的物质财富,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虚荣的危害,远离虚荣,做一个真实的我。同时,我运用网络论坛上的热点:一名收破烂的老人不小心划破了一年轻女子的牛仔裤,因拿不出对方要求的50元赔偿,老人下跪十次,一个被50元践踏自尊的女人!让学生去体验自尊无价,尊人优雅。
2.精取素材 迁移深化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扬起自信的风帆》时,我选取了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千手观音”节目,告诉学生聋哑人的精彩表演获得了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一等奖,这说明了聋哑人的自信;同时我还播放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男子110米栏冠军的精彩镜头,引用了刘翔 “中国有我,世界有我” 的名言。由于选取的话题学生比较关注,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认识到自信有助于成功,也认识到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实力,唱响属于自己的自信之歌。
3.自主学习 善于反思
新课程下,学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学习的主人。一方面,我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等方面的素材。讲解“看到进步与长处”这一目时,我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内每人都说别人的优点,被说到的同学在卡纸上记下同学所说的自己的优点,然后交流分享感受。并引导学生联想:你还想具有哪些方面的优点或长处呢?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最后请学生保存好自己的卡纸,在以后的日子里在上面继续加上自己的新优点。另一方面,我采用我校教学案模式:预习导学、感知生成训练、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目标测评以及小结与作业,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4.创设情境 体验情感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教学“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时,我与学生学跳手语舞蹈《我真的很不错》,帮助学生,尤其是自卑的学生重塑自信。结束后让学生再阅读教材第22页上的相关链接──《也许你想成为》,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的的确确地得到情感上的陶冶,在活动中成长。同时,在学完“我能行”这一框后,我采用“写给爸爸妈妈一封信”的形式,让学生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待。
第五部分:评价方式
课标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往往选取了“考试”一种,只注重了理论的考查,忽视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考查与评价,因此评价应做到多元化,特别是实践化。《课标》中提到了“观察、描述性评语”等六种评价方式,从考试评价来看,对于七年级知识考查的题型为单选或简答,对应课标中“了解”、“理解”、“体验养成”的内容要求。教学中,我抓住作业这一环节,采用描述性评语,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积极进取的力量。此外,我还采用演讲的方式,如教学“做自信的中国人”时,我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目前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并设想自己就是某一行业的杰出代表。根据大家的选择,按行业分组,每组推选一名参加“中华未来英才大聚会”的演讲。演讲结束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了成为未来的佼佼者,现在我应该怎么做?”帮助学生将思考的结果和自己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最后鼓励学生把演讲的感受以黑板报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它评价方式中的“谈话、成长记录”等几项内容,我认为只要我们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帮助班主任把每学期都要搞的这些工作制度化、量化,并加入到思想品德课的学生评价中去,就可以对每位学生有一个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了。
第六部分:课程资源
除了教材之外,本课程可利用的资源有学校图书馆和多媒体等,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身上的资源,善于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等。如讲授“我能行”一框时,我运用《星光大道》无臂男孩李金凯的事迹:在20xx年年赛上,金凯口叼毛笔写下了“幸福”二个字,送给《星光大道》。让学生去感受一个阳光男孩儿,一个失去双臂,但内心充满自信,乐观和坚强的男孩儿。又如在讲授“维护人格最重要”这一目时,在学生懂得维护人格对自己所代表的国家、集体的意义的基础上,我围绕我校校训──礼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和点评让学生明确:“尚礼”就是崇尚礼节,遵守道德规范;“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创造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能为学校的发展做些什么,有哪些好的建议等。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具备一双慧眼,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
这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通过准备这次比赛活动,使我感悟到,要想做好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一方面要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另一方面要深入地挖掘教材。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我们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我们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学习者,并且要向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文讲述了一个偏远农村因缺水给村民们带来的种种不便,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一个二类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把“渴”说成“饿”的苦涩心情。
三、说教学流程:
1、初读课文
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正确、读通顺(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为下面的精读感悟作好准备。
2、质疑问难,以读促讲
(1)看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水为什么成为村子里最为珍贵的东西?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让学生边读边画边做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抓住:十公里之外,很小的泉眼,一个小时……体会缺水的的无奈。
(2)体会以乐写苦的写法
下雨时的快乐的场面
母亲给我们兄弟四个用一勺子水洗澡的快乐
(3)感悟母亲把渴说成“饿”的苦涩之情。
3、总结全文
(1)水是生命之源,学了本文之后,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水呢?请大家写一句或几句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
(2)说一说,你在日常生活中将怎样爱惜水呢?
四、说板书设计:
水
水成了村子里最为珍贵的东西
说课稿 篇4
《蔬菜好吃有营养》是我园围绕《新世纪主体探究活动》开展的综合主题教育蔬菜营养好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众所周知,蔬菜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蔬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如:常见的番茄、土豆、黄瓜、白菜、辣椒等。虽然他们知道的不少,但对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营养对人身体的好处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观察.讨论.猜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特性的同时,知道蔬菜的营养价值使幼儿对蔬菜有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蔬菜的喜爱,激发幼儿爱吃蔬菜的情感,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我觉得选择本次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必要性。又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活动重点:通过猜谜、多媒体课件、游戏体验及品尝蔬菜沙拉,让幼儿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明确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在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幼儿猜谜、动手操作、分类、制作等活动,在看一看、摆一摆、玩一玩、尝一尝等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3、活动准备:《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1)学具准备:、胡萝卜、黄瓜、白菜、土豆、花菜等实物若干、蔬菜宝宝图片数量与幼儿相等
(2)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3)教具准备:展示各种蔬菜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的方式,并共同学习与成长。采用的教法有: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扣“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同学们,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生命在那里遭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等怪物的严峻挑战,绿色更是难以寻觅。
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的课件。
然而,一位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了一座座青青的山。
出示绿树覆盖的青山图。
看了这2幅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从漫漫黄沙到林海如涛,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奇迹啊!在这片林海后面,凝聚着一位可敬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青山不老,走进这片绿洲,认识这位创造奇迹的81岁老人吧。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忆江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演示)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中的诗词课,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从春天的声音、美丽的景色、春天的快乐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春天,欣赏春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词能够感知江南春天的美,并且初步具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为以后学习古诗词,鉴赏诗词的意境美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也尚浅,不能够从字理行间中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如果光凭教师的一味讲解,形式比较枯燥,不能焕起学生对江南美的向往,针对这一点,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图片、视频、音乐把学生带进江南美丽的情境当中,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感悟词的词句美、韵律美、意境美,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生字“曾”,我也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淡化识字难点。并以此字进行知识扩展,使学生了解当时写作背景,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好铺垫。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分别从以下三方面拟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忆江南》一诗,认识“谙”、“景”“胜”三个字,识记“忆”字,指导书写“曾”字。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感悟诗意。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感悟诗意,体会诗词的词句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通过3 个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初步感知江南的美
我先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欣赏江南的风景图片,因为生活在北方的孩子没有去过江南,不了解那里的景色,所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江南之中,从小桥流水人家、江边绿树红花,感受江南水乡独有的特点,为感悟江南的美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并初步感知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二)巧学生字,感悟词的词句美
在学生对诗词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通过读诗句,学生字,感悟诗句意境等形式进行逐句教学,对于本课字形较难记的“曾”字,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在字形的记忆上,我设计了识字小儿歌,先让学生掌握了字的结构,再通过课件演示字的笔顺,使学生对这个字的书写顺序记忆非常深刻,另外,学生理解了它在诗句中的意思是“曾经”之后,我播放了白居易曾经在江南修筑白堤的录像片,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了解到当时白居易当时在那里做官时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并与那里的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白居易写这首词不仅是想念那里的景,更想念那里的人,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后,能学生更好地感悟词的意境。
接着学习文中的重点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这句的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促讲,图文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打出图片,看图读,再通过两组对比图片对比读,通过对比鲜明的图片不仅从颜色上给人强烈视觉冲击,还从中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再引导学生在诗句中找到“红”、“绿”两个字恰当地写出了江南春天独特的美,感受诗人用词持准确性,而学生也在理解的逐步深入,朗读水平也逐渐提高。教师要做出适当的评价,我对于朗读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朗读一般的学生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四)听音品析,感悟词的意境美
二年级的学生对读词的节奏掌握不够准确,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配乐朗读,培养学生的韵律美。之后,我播放了歌曲《忆江南》,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词的一个特点就是当词可以吟唱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设计打破了课堂中原有的那种只凭借教师的一味讲解,而学生却听的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使学生从优美的旋律和美丽的画面,再次感受江南那如痴如醉的美景,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也想亲自去畅游一番,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讲完本首词之后,我出示了几张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先出示自己的感受,根据感受自己试着写诗句,虽然学生写出来的诗句很稚嫩,有的甚至也谈不上是诗句,但是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浓了,为今后学习古诗词和鉴赏诗词的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尝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词的意境美,而且当看到图片时有自己的感受。
2、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恰当,课堂上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具性。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它的辅助下高质高效地完成语文任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一单元《租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分草莓》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原课本教材是以《租船》为例来解决剩余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在注意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及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受教材的限制,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感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的设计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3)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解决有关“有余数除法问题”的简单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余数的“取”与“舍”的问题,即对于商的“进1法”和“去尾法”。
【教法学法】
教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知识的引路人,在教学设计中,正确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点,进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参与探索的欲望。 学法:1、指导“探索实践”。让学生在探索、研究活动中感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于商的“进1法”和“去尾法”。
2、引导“思”鼓励“问”。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思考,大胆质疑,不断创新。
3、组织小组学习,重视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流程】 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一开始,我创设了“投篮比赛”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课件给出人数相同时男女生队的比赛结果,引导学生观看课件,了解情况。接着,我提出 “谁胜谁负”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同时要求学生做小裁判,同桌合作观察思考该怎样比。再集体交流订正,得出“当参赛人数相同的时候我们直接比较投篮的总个数就能比较出胜负”这一结论,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接着创设新的情境——两队的人数不一样。让学生比一比,哪队能被评为优胜队呢?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其中的隐蔽条件,深刻体会到两组人数不一样,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投篮总个数或以投篮个数最多在哪一组来评选优胜队都是不合理的,用每队平均每人投篮的个数比,比较合理,体会到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从而引入新知探究。
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方法,但是数目小的可以用移多补少,数目大了,移多补少就很麻烦了,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让学生同桌讨论,集体反馈交流,课件演示,引导比较。以男生队为例,分析列式各部分名称,“4+7+5+4+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呢?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环节设计通过小组操作、讨论,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求平均数的内涵就是“移多补少”,从而揭示平均数的含义。当学生的思维刚刚获得平衡时,又巧妙设置认知冲突,“这平均数除了通过移动得到,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迫使学生打破已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获得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先合并再平均分),为此再次组织同学进行小组探究,从讨论、反馈中,得出如何来求平均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索。在这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紧接着,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
1、为参加 “新苗杯”校园小歌手比赛选手统计成绩
2、了解生活中的平均数
设计这些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渗透统计与平均的思想,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这节课的重
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以数学故事《危险吗?》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以提升“数学交流”的能力。也让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某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比如说:“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2厘米,并不是说游泳池的每一处都是132厘米,同时渗透不私自到水边游泳的思想教育,为本课的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纵观这堂课的设计,我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主动的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得三位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说课稿 篇8
《地形概况》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的地形》,适用于初中二年级。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本节说课共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地位及前后联系
中国地理教材分为“中国地理总论”、“中国区域地理”和“中国在世界中”三个部分。《中国的地形》属于“中国地理总论”部分,是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之后对中国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地形概况》是《中国的地形》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中国的地形》的基础,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所以学习本节教材意义十分重大。
(二)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共需一课时。内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材这样设计,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教学目标
依据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相统一的教育原则,根据大纲知识、能力及思想 教育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立本节教材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点。 (2)了解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我国地形条件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讲授,加强国情教育,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目标的确定为本节教学指明了方向。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结合知识目标、教材内容,确定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它是本节课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和关键,理解和掌握了它,其它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 2、难点: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是 教学难点。由于初中学生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理论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对三级地势阶梯的空间分布不易理解,因而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学我准确运用了讲授法、指导读图法、比较、归纳等教法。其优点是,运用讲授法能在短时间里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运用指导读图法引导学生看、读地图,观察地理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图、识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绘图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心中有图,这也是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尽量直观,变抽象为具体。本节教学我准备运用挂图、投影仪体现知识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运用投影仪还有助于教学容量的增加。
三、学法指导
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教学主要渗透读图法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析图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模仿讲授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这样设计,使“读”、“讲”、“练”有机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程序 本节教学属于讲授知识、培养技能的综合课。在教学中我将运用讲授、读图、绘图,分析、比较、归纳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教材、掌握知识。
(一)导入新课采用开门见山、切入主题 运用此方法可直接提出学习的课题。这样设计,清晰、简明,使学生一目了然,既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又为下一步引入新课指明了思考的方向,避免了盲目性。
(二)以图导学,读练讲析 运用此方法可认识掌握我国的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布。 1、针对教学内容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思考练习题,学生对照练习边读地形图边完成 练习题,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在学生读图练习的基础上,我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这样设计,目的在于联系学生已有的在地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运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读图,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明确三级地势阶梯的宏观分布。我指 图讲解三级地势阶梯分布概况,要求学生填写“三级地势阶梯概况表”,掌握三级地势阶梯的分界线、海拔和地形类型。在讲解的同时,我板书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简图,直观展示我国地势阶梯的空间分布。要求学生画地势阶梯分布简图,讲解地势阶梯的分布、分界线、海拔和地形类型,认识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空间分布。这样设计,使学生对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做到了各个击破,为学生认识上设置了一些台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化难为易。
(三)由上而下,因势利导 运用此方法可分析得出我国地形的又一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这一结论可以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得出。进而联系实际分析评价多种多样的地形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这样设计,便于学生认识我国的地理、国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总结新课 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将比较零散的知识归纳、概括成系统的知识,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明晰的印象。这样可使学生简化储存知识,提高思维和概括能力。
(五)巩固练习 练习题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设计,检查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巩固教学重、难点。这样设计,是为了全面发展学生,因材施教。
(六)作业布置 目的是通过一定数量的复习和练习,进一步强化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培 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本节教学板书属纲要式和板图的结合。共分两大块,课题居中,左为内容纲要,右 为板图。这样设计,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突出重难点,简单,精练,美观,给学生以美的视觉感受。
(八)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只是我的主观愿望。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本身、学生及其它因素的影 响,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为了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程序,因此,我设计了“教学后记”,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说课稿 篇9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望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使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很多,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有自己的审美情趣,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及合作伙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像蜜蜂一样自由自在的采集“花蜜”。只有在这样一个自主、宽松的氛围里,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然后交流收获体会,再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读出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五、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四步:
(一)谈话导入生质疑
课始,教师揭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生可能会提:为什么望月,望月时想了什么,望月时说了些什么……此时,师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果让你来写望月,你会写什么?生可能会说:月夜的美,月的传说,想念亲人,借月抒怀,月亮的知识……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分4步完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交流读书收获,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肯定会说是小外甥那么老师可以再问,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问:学生基本上能答出是个爱积累、爱幻想。
3、从哪此地方可看出他爱积累?哪些地方写他爱幻想?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并读出来。
4、交流。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也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教师也可以相机板书,真是一举多得。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质疑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有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开动脑筋提出来的具有很高的研讨价值,往往是理解整篇课文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他们自读、自悟、自得。
(2)接着教师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总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选择学习目标、合作伙伴并说说打算怎样完成这一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展示
前面是小组自选目标自学的,那么,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选择的教学目标来细细品析写目的句子和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句子:月亮叫醒我,月亮是天空的眼睛,月亮围了……让学生谈体会,并把这种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表现出来。另外,课文写月的诗句很多。有“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让学生充分朗读,并补充。
在这一个大环节设计中,我们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再朗读,再领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和汇报展示,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尊重,提高了个体学习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又发挥了群体的功能,达到了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四)总结作业
1、当堂训练——找童心。
在这一课里,学生能充分领悟到“小外甥”的童真童趣,自己的那份童真童趣也呼之欲出,所以可设计“寻找童心”的作业。让学生由以下事物发挥想象。
例:萝卜 ——太粗心,捉迷藏时忘了把小辫子藏起来了。
太阳——
闪电——
老师——
树叶——
2、课外作业——赛诗会
因为这一课涉及到的诗句很多,所以这一节课可以让学生收集描写山水星月、春夏秋冬、花草树木等诗句,比比谁积累的多,这一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外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主动积累的习惯。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办古诗专题的手抄报。
六、说板书设计
这一节课主要写小外甥的爱积累、爱幻想的特点,而“爱积累”是通过背诗反映出来的,而爱幻想是通过对月亮的想象反映出来的,所以,我的板书这样设计的:
背诗——爱积累
叫醒
眼睛 爱幻想
困了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设想,主观上力求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这一精神,客观上由于我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限,可能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恳请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10
一、说目标
幼儿天生对富有动感的对象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对象极易进入他们的视线。在4月底的一次游玩野生动物园的过程中,班中就有幼儿对快慢现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说:"兔子跑得快,乌龟跑得慢";有的说:"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动物";有的说"奶奶走的慢,我走的快",还有的小朋友对司机叔叔说"开的快一点,我们要得第一名!"
回到幼儿园,我们追随幼儿的热点,依据《指南》中幼儿的基本经验:"用各种感观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及中班幼儿阶段目标:"结合日常生活,初步理解距离、时间等概念,学习比较等方法。"我们预设了整个主题的目标:""。
"五一"长假后,我们由"动物王国中的快慢"为切入口,生成了一系列活动。以为幼儿会十分感兴趣。但由于资源的缺乏,如找到的只是一些动物的静态图片,难以让幼儿有一种直接的、动态的感知。根据在头脑风暴中,幼儿对车辆速度的快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我们又生成了小主题:"汽车王国比快慢"。在马路上的参观活动后,幼儿对车辆本身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来了许多有关各种车辆的图片、资料。如何将幼儿对车辆本身本领的兴趣诱导到"快快慢慢"中去呢?我们设计了一块墙面:"汽车王国比快慢"。将幼儿寻找到的车辆图片放在标有起点和终点的公路上比快慢。在探索的初期,幼儿纷纷要求老师将赛车放在第一个,因为他们觉得赛车应该在这些车中跑的最快。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探索,他们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觉得警车是抓坏人的,一定也要跑的快,所以警车应该和赛车一样快。在进一步的讨论中,他们还发现了其实还有许多特殊车辆在执行任务时都要开的快一点,如抢救病人的救护车、救火的消防车等等。于是,墙面上看似平静的比赛其实竞争异常激烈,不断在幼儿新的发现、新的"理论"下调整着次序与结果......
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也创设了一块空间,专门给幼儿进行"赛车"小实验,并提供表格供幼儿记录实验的结果。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幼儿逐渐发现,快慢现象的存在与当时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比如车子在上坡时就慢,下坡时就快;比如车子开始时是快的,要停下来时就慢下来了等等。随着幼儿发现的高潮迭起,我觉得有必要开展一次集体的活动为幼儿的探索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分享的舞台;并以此激起幼儿继续拓展主题的兴趣,引导幼儿从生活的其他方面感受、寻找到更多的快慢现象。
我园现正对主题背景下艺术活动的挖掘、开展进行研究。快慢现象在音乐王国中,同样值得探究。所以,我预想以感受音乐中的快慢为切入口,让幼儿运用已有对各种车辆特征、行驶速度的经验,用肢体动作交流表现快慢,从中体验到快动作与慢动作的不同乐趣,以继续激发幼儿对身边快慢现象的兴趣,扩展主题的范围。本次活动是主题背景下的一次以音乐为载体的集体活动。是二级主题"汽车王国比快慢"结束时期的一次分享、交流活动。它也可以看作是两个小主题的交叉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根据阶段目标、主题目标及幼儿探索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1、体验快动作与慢动作的不同乐趣,继续激发对身边快慢现象的兴趣。2、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初步用肢体动作交流、表现车辆运动快慢的不同。"其重点在于体验快动作与慢动作的不同乐趣,继续激发对身边快慢现象的兴趣。难点在于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初步用肢体动作交流、表现车辆运动快慢的不同。
综上所述,本次活动目标的是符合本班幼儿实际经验的,是为阶段目标和主题目标服务的,它们之间有着层层积累、层层递进的适应关系。
二、说内容
根据目标,我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筛选。最后将目光放到了巴赫的大调小步舞曲身上。因为我本人很喜欢这首曲子,它也是孩子们在生活中能经常听到的古典名曲。这样的曲目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也为幼儿感受名曲,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做了铺垫。
在确定了曲子后,我对它进行了分析、改编。想尽量使它符合幼儿的需要,符合我们这次活动的需要。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曲子中的快慢差异。我将此曲中最基本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段旋律进行了快慢不同的三次录音。为了让曲子更贴近我们的主题内容,我请专家在开始中间和结尾加上了汽车启动、喇叭、远去的声响效果。而三拍子的旋律正巧可以将车喇叭的声音巧妙地地结合进去,既增添了童趣而又不觉得生硬。这样,教材就产生了。由于是自己改编的教材,所以它与幼儿的年龄适宜性、与目标的一致性都是适应的。
三、说教法
本活动主要运用的教法是情景法,学法是角色扮演法。由于中班幼儿的思维还是处于具体形象,逼真的情景的创设及有利于他们主动投入地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情景法的创设中,我主要是将物质环境的情景创设与心理环境的情景相结合。物质情景的创设基于教室环境的整体布局,进入教室就可以感觉到来到了一个快快慢慢的王国。四周留下了小朋友探索的痕迹;心理情景的创设主要是用音乐和语言营造了一个音乐王国。让幼儿在感受中,体验音乐的快慢变化并大胆想象,相应地作出快慢动作。在角色扮演法中,我们的孩子变成了他们喜欢的汽车人。以这样的方式表现特殊车辆的不同特征,有助于幼儿将积累的经验内化、迁移。因为我是汽车人,所以我要用动作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什么车。这样的方法比单一的"把汽车的样子表演出来"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并且,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将平时观察、收集到的有关快慢的信息用语言表述其快慢的原因,再用肢体动作表现这样的快慢现象,有助于幼儿经验的分享交流,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说过程
首先,我以语言节奏引出了活动主题。在经验的回顾中,幼儿做了一个小小的热身。各种车辆特殊本领的叙述也是为幼儿等下表现汽车的不同特征打下伏笔。接着,是对音乐内容的感受体验。在这里,我先运用了笼统体验的方法,让幼儿说说各自不同的感觉:可以是对音乐速度的,也可以是对音乐形象的。再在幼儿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提炼:什么地方快?什么地方慢?请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快慢的理解。可以做开车的动作,也可以做其他的动作。只要是符合音乐的快慢速度的即可。第二次的提炼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请幼儿更进以步想象:什么车在快快的音乐中与慢慢音乐中的不同表现。这时是请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有了以上的对音乐整体的感受、体验、理解,于是我进入了下一环节:表现交流。我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请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汽车人,并提醒幼儿:"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什么车子。"也就是要表现出车辆的特征。在幼儿单纯的用肢体动作表现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进行了观察,将形象、动作与音乐相符合的幼儿作为示范,老师对其动作进行提升后,以幼儿间相互学习、互动的方式,达到交流分享的目的。也可以将有困难的幼儿问题抛给幼儿,大家来帮助解决。最后,在高潮部分,我请幼儿穿戴好道具,再次进行表现。目的是为了引发兴趣,也让幼儿的制作用到实处,使幼儿的表现更为丰富,也体现了主题发展的痕迹。从而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所以最后的延伸我趁热打铁,向幼儿布置了新的任务: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快慢,体验发现的乐趣。
五、反思:
(一)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二)幼儿参与活动的分析
(三)今后活动的思路
【【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相关文章:
【精华】学期学习计划模板汇编十篇02-05
【精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10-08
【精华】劳动仲裁申请书模板汇编十篇12-25
【精华】个人授权委托书模板汇编十篇02-09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精华】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十篇10-15
【精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十篇01-30
【精华】担保合同模板汇总十篇10-19
【精华】担保合同模板集锦十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