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5-13 17:03: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守恒包括数的守恒、长度守恒、液量守恒、物质守恒、面积守恒、质量守恒、容积守恒等。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一定的形状、一定的大小和长度等特征。守恒概念在数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影响着其他相关概念的学习。守恒概念的发展,有助于儿童运用逻辑思考来进行数学与自然科学。为使幼儿能对数量守恒进一步的感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大班幼儿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益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仍显表面化、肤浅化。

  本节活动中数量守恒是以10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摆一摆中理解数的守恒,使幼儿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数的守恒是指物体数目不因物体外部特征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数目与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疏密没有关系。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 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 会用目测、点数、群数等方法判断两组及以上物体。

  3. 知道遇事不急于下结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难点是会用目测、点数、群数等方法判断两组及以上物体。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下:

  1. 紫色、蓝色彩纸各5张

  2. 两组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的花各7个

  3. 两组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手工雪花各9个

  4. 幼儿人手操作盒一份,共16份 (10以内数卡4套及圆形圈、积木、雪花片等材料颜色大小不一各一份)

  五、说教学策略:

  1、教法:在本节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我运用了发现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发现法。皮亚杰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心智的发展。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具有一定知识经验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在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中进行探索,从而正确感知10以内数的守恒,体验发现的乐趣。操作法。在感知物体不受颜色、大小、排列形式等影响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了操作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知识,而且每次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有目的的探索中发现和巩固。

  2、学法:我根据活动设计:运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观察物体的不同过程中,幼儿通过目测、点数、群数的方法,幼儿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态度。 分享式学习的方法。小组操作的过程中,同伴作用的激励,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六、说活动过程:

  《纲要》中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通过点数,体验数的守恒

  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法,幼儿采用的学法是动手操作法、比较法。(通过出示两种不同颜色彩纸)让幼儿数一数、比一比、彩纸颜色不同,但是数量是一样的。

  环节二:通过目测,体验数的守恒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采用直观教学法,幼儿采用的学法是观察法、比较法。(通过出示两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手工花)让幼儿在目测、点数的过程中感知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的。

  环节三:通过目测、点数,体验数的守恒

  这个环节里主要是采用直观教学法,幼儿学法是观察法、比较法。(通过两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排列顺序的手工雪花)引导幼儿在点数、目测、比较的过程中感知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排列形式不同,但是他们的数量也是一样的。

  环节四:通过幼儿操作,再次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的守恒

  最后,孩子们在操作游戏中比比、玩玩,结束了本节活动。

  七、说教学评价:

  本节活动中注重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这个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形成性评价,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整个活动以手工纸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对颜色、大小、摆放方式、外形特征等几方面的比较和理解,理解数量守恒。在每一个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形成了阶段性评价,在每一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活动,形成了总结性评价。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地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调动了幼儿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标。活动时材料准备充分,人手一份,保证了人人都能操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生涩的概念生动地进入了幼儿的大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设计理念: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来自于生活。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操作性大,在平日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的活动中,幼儿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我选择等分教学,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和实物进行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

  二、说教材,教材处理:

  学习二等分、四等分,主要是通过等分几何形体,先启发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去探索发现,然后反复比较,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

  三、目标定位:

  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二等分、四等分,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图形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原来的图形大于等分出来的任何一部分,等分出来的部分小于原图形?等分后的每一部分一样大;等分的次数越多部分越小。

  五、活动准备:

  幼儿常见的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与教学相关的PPT、魔术袋一个。

  六、教学方法的运用:

  1、主要运用故事引入法和引导启发式教学。利用幼儿最感兴趣的“羊村长过生日分蛋糕”的故事引入课题,并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并启发他们向教学目标思维。

  2、幼儿主要运用尝试操作法、比较观察法、探究认知法。

  (1)利用尝试操作法引导幼儿理解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意义。

  (2)利用比较观察法突破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利用探究认知法掌握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方法。

  七、教学流程:

  1、讲述故事,利用故事引入、随故事内容出示PPT。

  讲完故事设计问题:羊村长和喜羊羊分蛋糕,两个人一样多,怎么分?

  2、指名让4-5名幼儿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3、请全体幼儿参与进行二等分。

  (1)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每组选一个代表到口袋里摸图形,摸到什么图形,那组就对什么图形进行二等分。

  (2)幼儿尝试进行二等分。

  (3)每组选代表说说怎么分?如何验证?

  4、比较、理解二等分的意义.

  选出上述幼儿二等分的作品为范例,引导幼儿比较理解二等分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小的两部分就叫二等分。

  5、在二等分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

  (1)PPT上出现美羊羊和懒洋洋,请幼儿思考:这时有四个人,应该怎样分蛋糕?

  (2)提问:什么叫四等分?

  (3)小组讨论:怎么在原来二等分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每组至少讨论两种方法?

  (4)幼儿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操作。

  (5)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6)提问:你是怎样进行四等分的?请幼儿在图形上画一画。

  6、活动延伸:

  出示不规则橡皮泥:这个可以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吗?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3

  大班数学活动排序说课稿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说教学法,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排序教案吧。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习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习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重难点

  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为了解决重难点,我以布置新家为切入点,准备了各种形象、有趣的教具。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让幼儿学习排序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大班的幼儿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操作,在活动中借助一些启发性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幼儿自主探索排序的方法,从中找到排序的规律。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物质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五、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直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第二环节: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⑴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⑵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⑶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⑷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在这一个环节中,可以让幼儿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这也便于教师的分层指导及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3、第三环节:教师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在这一个环节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训练了幼儿进行初步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4、第四环节: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5、活动延伸: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六、说教法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

  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观察法:

  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图,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士制作过程。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发展能力为基础,又要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要求,即“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两个教育理论的支撑使我强烈地感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班幼儿对空间方位感知经验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针对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我将从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拟订了以下三个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我确立为: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难点为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次活动我有场地准备和实物准备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实物准备:红绿带子43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属于空间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引导法、激趣法、赏识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方法的运用本节课将使用如下学法让幼儿达到学习目的:

  1、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因此,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如在活动中我就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

  3、多通道参与法: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分清左右。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把此次活动分为教学三部曲。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引导幼儿说出谜底:手。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谜引出主题,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部分。(分四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分四步:第一步找出左右手 ;第二步说出左右手能干的事;第三步师幼互动游戏我说你做;第四步幼幼互动将动物进行左右摆放。

  【我从左右手入手,引导孩子知道左右手并说出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容易,以此实现活动目标一,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身体其他左右部位。

  环节三、感知空间方位的左边和右边 。

  (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都为我的教学重点体现给予了极大的保障。)

  环节四: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1、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2、相对站立,观察幼儿同时伸出左右手时出现的现象。

  【设计意图: 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于生活。以此来实现我的目标二同时突破本次教学难点。】

  (三)结束部分。

  请男孩子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女孩子站到老师的左手边。跟随音乐走出教室。【结束部分其实也是一个检测部分,检测幼儿对本节课的认知水平。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5

  [说课内容]

  量的守恒教育应在认识了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中,大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长度守恒、容量守恒的观念”,其内容要求明确指出“提供长度的、容量的各种变式材料,让幼儿观察、判断并验证其长度是否相等或容积是否相等;在户外活动时,引导他们对等长的距离进行判断和验证,在玩沙玩水活动中有意识地提供各种容器让幼儿去思考容量守恒的问题。”大班量的守恒教学中,长度守恒是幼儿最先接触的守恒问题,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正是有关长度守恒的大班数学活动:小兔子回家。

  [活动目标的设立及其依据]

  在新《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了以下的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获得长度守恒的感性经验,在多种变式和干扰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认识到量的不变性。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长度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并学习应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设计构想]

  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使我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而数学学习更是应该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来产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长度守恒的内容如何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并激发幼儿动手探究问题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呢?我设计了“小兔子回家”这样一个游戏活动。首先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历险森林魔幻城堡》来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身临其境,活跃思维;然后带领幼儿置身游戏场景,应用各种感官探究解决问题;最后组织幼儿表达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建立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在这个活动构思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魔幻城堡”的设计以及为幼儿提供动手探究的材料准备,本活动的重点、难点就溶入其中。教幼儿学习量的守恒有几种方法:

  1、可以运用各种量的多种变式,添入干扰因素,使幼儿做到不受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而认识到量的不变性。因此在游戏中我应用了绳子长度变式、纸板长度变式、火柴棍长度变式。

  2、用同等量的两份物体作守恒判断。如在第一关的难题中,先出现平行放置的两根等长小棍,在幼儿比较确认它们是一样长后再将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错开,提出问题:“现在这两根小棍是一样长吗?”

  3、用数量表示量的守恒。如在最后一关思考哪条路更长更短的问题时,有的幼儿就会数数两条路各是由几条正方形的边组成。

  4、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思想。如在第三关的难题中,5个小正方形纸板的长度连起来是和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长度等量的。

  因此在幼儿作守恒判断时,让幼儿讨论并强调指出这一关系,既学了量的守恒,同时渗透了集合与子集关系的思想,为幼儿理解数的组成和加减法中三个数群之间的关系准备了感性条件。

  在为幼儿准备的材料中,我提供了能用的材料和不能用的材料,主要是训练幼儿排除干扰因素的能力;提供了测量工具如卷尺、皮尺、直尺和非测量工具如绳子、纸条、毛线、别针、火柴棍等,并提示幼儿还可应用目测、身体的某一部分如手掌、脚等,目的在于扩大幼儿的思维广度,培养发散性思维,鼓励幼儿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测量水平。(由于不是测量活动,一次没有准备纪录表)

  [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1、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2、游戏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 3、讨论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形成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第一环节: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活动一开始,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淘气的小兔子到森林里玩,不小心迷了路,闯进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背景音乐危机四伏)。只有聪明勇敢的人才能顺利闯关,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在幼儿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时,介绍每一道关卡的难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允许幼儿小声议论、讨论,但不急于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答案。

  第二环节:游戏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

  教师用一句话引出第二环节:“到底谁的答案才是对的呢?要到魔幻城堡里试一试才知道。你们想当那只勇敢聪明的小兔子,到森林中的魔幻城堡里来闯关吗?”这句话激起幼儿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带着幼儿(都戴上小兔头饰)进入布置好的游戏场地。每一道关分成四组同时进行。

  第一关:先出现平行放置的两根等长小棍,在幼儿比较确认它们是一样长后再将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错开,提出问题:“现在这两根小棍是一样长吗?”在幼儿充分议论后,引导幼儿将变式量与原形量作比较,已正是它们的量是一样的。

  第二关:在地上画一条直线和一条长度相等的弧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判断谁长谁短。提醒幼儿还可用身体的某部分作标准。

  第三关:判断5个分开的小正方形纸板长还是一个5个连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纸板长。引导幼儿利用等长的一条长方形纸板作为中介。

  第四关:排成一条直线的10根火柴棍和排成折线形状的10根火柴棍谁长。

  第五关:在格子图上,到小兔家的两条路哪条更长哪条更短。

  顺利闯关的幼儿回到小兔的家,拿到一面小红旗。

  第三环节:讨论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形成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

  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形成想法,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探究的过程。在闯关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讨论和交流一下自己操作的过程,用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等等,教师在需要时适当归纳总结,来使幼儿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对探究过程的表达和交流,幼儿会逐渐懂得学习语言的意义和重要性。解释怎样和为什么、与人讨论和争辩都需要语言。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幼儿都乐于表达和交流;通过观点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构建数学知识与经验,形成准确的表达。

  [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动手操作及讨论交流,绝大部分幼儿应该形成初步的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幼儿能流利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幼儿

  我班幼儿的平均年龄在5周岁左右,平时喜欢探究问题,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特别是对玩具有着浓厚的兴趣,玩具的名称、款式、玩法、价格等等是小朋友经常谈论的话题,小朋友也经常把家里的玩具带来和同伴一起玩。陈鹤琴曾说:“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的确,玩具给孩子的童年增添了色彩和情趣,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数学教育活动《我们的玩具超市》。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的重要和有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根据《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等实际,我将本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感知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游戏和生活遇到的问题。

  3、体验活动的乐趣。

  三、说内容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让幼儿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本活动的重要内容。例如:我通过组织幼儿参观百货超市的玩具,让幼儿用所带的钱数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购买中,发现有的孩子拿的玩具的价钱多于自己所带的钱时,就会寻找不同方法解决,有的先选择买最喜欢的玩具,有的选择价格适宜又喜欢的玩具,有的会主动向老师求助等。例如:锟锋小朋友在付钱时,发现自己少了1毛钱,站在收银台前东张张西望望,不知该怎么办?想了一会儿,他跑过来向我借了1毛钱,才开心地拿走自己喜欢的玩具。小朋友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发动小朋友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玩具,并根据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引导幼儿按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意愿给玩具标出高的价格或低的价格,通过布置一个漂亮的玩具超市,把玩具按种类、功能、质量等特性分类归放在货架上,例如:先把车类、棋类、动物等进行分类,再按高矮、大小、形状排在货架上。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取到钱后逛逛自己的玩具超市。幼儿在游戏中购买玩具,更有灵活性,表现更自由,弹性也大。因此,依据本活动的目标,我将以上有数学内容的多少、大小、形状、高矮、棋类、分类、排序等可能出现的教育内容,蕴含在《我们的玩具超市》中,让孩子们在生活和游戏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挑战,让他们从中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这个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感受其中的乐趣。

  四、说活动准备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活动成功的开始。通过环境创设,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从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水平方面,考虑到如何提供充分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探索,做了以下相关的准备:

  1、与百货超市取得参观前的联系

  2、与幼儿一起收集玩具超市的材料:玩具、钱、钱包、货架、万能插塑、收银台、铅笔、标签……

  3、与幼儿一起起把万能插塑按颜色的规律拼插,并按高矮的规律建构成玩具超市的大门。把玩具分类、归放在货架上,将货架按一定的间距有序地排在场地上。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改变过去传授性的教,到提供主动的建构,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切合改革的方向上,建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努力构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学习方式下,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观察法

  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百货超市里的玩具,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玩具货架整齐有序地摆放,到各种玩具的分类、归放,和玩具的不同标价进行有顺序地观察,通过提问启发幼儿:你看到了什么玩具?你最喜欢什么玩具,怎么玩?你是怎么知道玩具的价格?等等,引导幼儿相互交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

  2、操作法

  《纲要》提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铅笔、标签、钱、钱包、玩具、货架、万能插塑等材料,引导幼儿对其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通过看玩具、买玩具、收玩具、标玩具、分玩具、摆玩具、选玩具、玩玩具的过程来建构数概念。如:“你想怎样给玩具标价呢”、“怎样把我们的玩具超市布置得更漂亮”、“你需要取多少钱呢”?等等。小朋友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同是一种玩具不同小朋友就标出不同的价格;有的大玩具标出低的价格,而有的小玩具却标出高的价格;同样是取10元,有的拿两张,有的拿4张,有的只需拿1张,;把玩具分类归放看起来整齐、舒服、美观;买玩具时,需要经过多次挑选,才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现象。操作中,孩子们不但享受成功的乐趣,且从中发展了求异思维能力。

  3、游戏法

  “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雨昕和君妍两个小朋友刚好都是买青蛙玩具,就一起玩青蛙的游戏,一会儿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一会儿编应用题: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又游来了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等等。通过轻松的气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

  六、说活动过程的组织

  我根据预定目标与设计的内容,进行了以下系列活动。

  (一)参观玩具超市

  第一次参观:

  1、谈话引入:今天的散游小朋友想去哪里玩呢?

  经过讨论幼儿一致建议去百货超市。

  2、组织幼儿参观百货超市,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超市里的玩具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朋友站在玩具架前久久地讨论着玩具的名称、款式、玩法、价格等等。

  3、启发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什么玩具,它需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让你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应该如何买?(小朋友们不但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还发现玩具的价格写在玩具的标签上。)

  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和购买的欲望,引导幼儿尝试带钱到百货超市购买玩具的实际经验,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再次组织幼儿到百货超市的想法。

  第二次参观

  1、参观前与幼儿讨论如何购买玩具及购买时的注意事项

  ①购买玩具时要注意看清玩具上的标价,看钱包里的钱是否够买。

  ②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具。

  ③选择玩具时,有不清楚的可以请问服务员。

  2、幼儿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如:在选择玩具时,伟楠小朋友因为没看清一盒动物拼图的价格是4元,而说是 3.5元,正和章晟小朋友争论着。发现后,我引导他们先看清标签上的价格再说,这时,伟楠小朋友看清了才低声的说是4元。

  3、向同伴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小朋友买到玩具后,有的开心地告诉同伴,自己买了什么玩具,付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有的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同伴的玩具比较着。)

  (二)开办一个玩具超市。

  1、为玩具标价

  ①出示玩具,提问:我们有这么多的玩具,有的小朋友建议说,我们也可以开一家玩具超市,你们觉得这个建议好吗?可是你们懂得给玩具标价吗?

  ②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为玩具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小朋友给玩具标价都有自己的理由,有的根据玩具的大小而标价的,有的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标高的价格,不喜欢的玩具就标低的价格。有个小朋友给一只小海豚标10元的高价,是因为自己到厦门亲眼看见海豚的精彩表演。小朋友对自己给玩具标的价格都感到很满意。

  2、布置一个玩具超市。

  ①提问:玩具标好了价,那怎样将玩具超市布置得更漂亮呢?(小朋友马上就想到用菜市场里的架子当货架,把万能插塑拼成超市的大门。)

  ②引导运用已有的分类、排序等经验布置超市。

  小朋友开始动手布置超市,有的按颜色的规律拼插塑,有的把拼好的插塑按高矮的规律排成大门;有的根据玩具的种类、功能、质量等特性进行分类,有的将分类好的玩具按大小、形状、高矮、厚薄有序地排在货架上;有的把货架按一定的间距排在场地上。

  ③与幼儿一起参观自己的玩具超市,感受成功的喜悦。

  小朋友看到自己布置的玩具超市,情不自禁地边跳边拍手,高兴极了。

  (三)逛逛我们的玩具超市。

  1、以谈话引入:我们要去逛逛玩具超市,老师这边准备了一些钱,小朋友需要多少钱自己来取。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需要取钱。)

  2、幼儿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认真观察游戏情况,并给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1)重点指导买卖双方的收、付款行为,提供一些方法帮助计算有困难的或遇到计算量较大的幼儿进行正确计算。

  (2)与幼儿进行交谈或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你买了什么玩具?用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3、和同伴一起玩玩具。

  4、延伸活动:邀请别班的小朋友进行游戏。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7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30入园,4: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