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07 17:32: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并体会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我准备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在理解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整首诗句的意思。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地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

  板书:

  墨梅元王冕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洗砚池、乾坤。

  (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这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重点检查对“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朗读古诗。

  (三)品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怀

  1.学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梳理学生的质疑。

  3.提问:诗人赞美了墨梅怎样的品格?他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4.出示《墨梅》,重点学习

  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

  (1)看了图画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与“颜色好”的意思了吗?

  (2)再读读诗,看看画,你闻到了墨梅的气息了吗?

  (3)对“清气”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气”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

  6.三首古诗,三位诗人,你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了吗?

  7.你最为欣赏的是什么?再用诵读的方式来表达表达。

  (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请同学来背诵。

  2.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六、说板书

  墨梅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鄙视流俗贞洁自守

说课稿 篇2

  【说明】

  这篇文章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来的故事。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在论辩中,墨子引用了丰富的材料、通俗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劝说巧妙,言辞犀利,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逻辑性。

  教学时应以点拨为主,诵读要贯穿始终,疏通着眼于理解重点词句,强调整体感知。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械 郢 荆国 敝舆 麋鹿 犀兕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后明确:

  全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此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

  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

  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至于郢,见公输盘

  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

  4、思考: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

  5、学生自由朗读全段两至三遍,然后背诵全段。

  八、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

  1、教师范读这一节内容。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学生自读一遍,要求声音要洪亮,读出其中之味。

  3、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节内容。如果有难点,标记出来。

  ⑴ 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夫子何命焉为 愿借子杀之 吾义固不杀人 来何罪之有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于王 胡不见我于王

  ⑵ 请学生翻译“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可谓知类。”

  学生翻译时,教师注意引导:翻译后要及时评价鼓励。

  ⑶ 学生自己相互口译一遍,然后就剩下的疑难主帅生互相提问共同解决。

  4、思考: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

  明确: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观点,然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之无言以对。

  5、学生自由地诵读几遍,然后指名学生朗诵。

  6、师生齐读这一节内容。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所学的内容。

  2、翻译第三部分第一层。

说课稿 篇3

  《老王》说 课 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中几篇课文讲诉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从文体上来说,本单元的文章全是记叙性的散文。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为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品析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会概括事例和从字里行间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新课标对于欣赏文学作品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老王》是本单元的第4篇课文,前三篇文章都是写人的散文,学生对于记叙类散文的特点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应该是掌握的比较好,所以在学习《老王》这一课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方法的运用上。前三篇是《背影》《藤野先生》《台阶》,这三篇的人物是与自己关系亲密的父亲和老师,学生容易产生共鸣。而老王这一课则是身边的弱者,学生在情感的感悟上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在品味表现力词语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老王的“苦”和“善”。2.体会作者“愧怍”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关爱弱者。

  教学重点:从字里行间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领会爱的博大。

  二、说教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合作探究法、质疑法、指导朗读法、点拨法、表演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1.预习。要求:熟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资料。

  2.阅读法。采用默读的方式,与人物对话,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3.质疑法。认真思考,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

  4.圈点勾画,品味语言法。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感情。

  5.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程序

  1.对学,导学案上的预习卷。解决生字词和作者资料。结合事例,说说对老王的初步印象(预设:辛苦、悲惨、贫穷、善良)。(对学加检查8分钟)

  2.读导语,导入新课。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读一读这篇课文,也许你会有不少感触。(2分钟)

  3.识老王。

  读懂一个人,无非是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也就是看他的行为,听他的话语,看他的表情。听朗读,圈点勾画描写老王行、言、色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圈点3处,组长至少5处) 在预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老王的整体印象。但较笼统。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词语的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深入了解老王。

  实施方法:把文章分为三部分,三同学示范朗读。其他同学圈点勾画关键词,并作简单批注。(15分钟)

  4.感愧怍。

  作者在文章最后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对老王不好吗?她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前一个环节是与人物对话,设置这个环节则是与作者对话。从包含感情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老王的感情,从而培养自己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的意识。

  实施方法:默读课文,找到作者对待老王的句子。

  细读8-22段,结合词句,体会作者的愧怍。(10分钟)

  5.完成和整理导学案。(10分钟)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说课稿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课以水平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依据。在课的设计过程,以多维的评价形式,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用主题和背景音乐体现散打运动的特点,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轻松的环境中体验锻炼的乐趣,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并从中学到散打的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武术散手俗称散打,是武术的一种,武术散手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是一种斗志、斗勇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培养学生顽强、果断、坚毅的意志品质,能达到防身自卫的功效,是高中体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学情分析

  散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和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出拳最后的力度。

  难点:整体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散打技术冲拳原理及其在散打技术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使大部分学生掌握散打冲拳技术,并能较好的结合步伐进行练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和障碍,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六、教法学法

  1、 教法:

  讲解示范、完整与分解法、口令提示法

  2、学法:

  模仿练习法、自我评价法、互相评价法

  七、教学流程

  1、引情入境阶段

  ①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处理见习生)

  ②宣布课的内容及目标(提问:你们知道跳远有哪几种方式吗?)

  2、激发兴趣阶段

  ①热身:绕篮球场慢跑2圈。

  ②10m单脚跳接力赛(将学生分成2组进行单脚跳接力赛)

  ③做操(两人一组,“背靠背”后相互背起体会挺身、展髋动作;原地单脚支撑腾空步动作后收腹举腿落地,帮助回忆初中学过的蹲踞式跳远的动作,原地单脚支撑腾空步动作后向后摆腿展髋练习)为下面的挺身式动作奠定基础。

  )

  3、实践学习探究阶段

  (1)复习基本格斗式

  (2)学习左右冲拳

  蹬地:

  转髋:

  转肩:

  送肘:

  旋臂:

  握拳:

  (3)学习前滑步左右冲拳技术动作

  (4)学习后滑步左右冲拳技术动作

  (5)学生自我展示阶段(教师在旁指导)

  (6)素质练习:学生在垫子上做俯卧撑推手练习,俯卧两头起练习,蛙跳练习。

  4、身心调整阶段

  播放舒缓的音乐,师生共同进行放松活动,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最后,引导学生谈收获与心理感受,收器材,师生再见。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课题是《抵抗弯曲》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节课的内容。

  根据这一章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结合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梁”和“柱”,同时了解梁比柱更容易弯曲。

  2、经历和体验两个实验,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继续加强学会识别和控制变量和不变量的对比试验法。

  4、发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培养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我确立了本课时的重难点:

  重点: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难点:识别变量和不变量,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铁垫圈;尺子

  二、说教法

  根据《抵抗弯曲》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达到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对比实验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三、说学法

  分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科学兴趣、素养。

  四、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均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个环节

  1、谈话导入,明确研究主题

  谈对面工地想引出房子,从黄河跨过,想引出桥梁,然后观察房子和桥梁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到要研究的主题,房子和桥梁都由竖放的材料和横放的材料支撑。

  2、实验前探究。

  认识柱子和横梁、讨论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因素,通过引导,基本和上说出了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因素。

  3、直观演示法,用对比实验探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的关系

  预测、实测、记录、分析、结论

  4、放手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实验,培养他们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5、把科学知识运用于科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布置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的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这样设计,看起来有点乱,但还是能看出本节课探究的内容,也可了解下节课要探究的东西,相对直观点。

  六、说反思。

  1、时间是不是安排的不够合理,没突出重点和难点。

  2、处理变量的问题上有的啰嗦、有的没处理,比如出现不同组不同的.数据,应该讲给学生这儿由于操作难免有误差。

  3、演示实验叫学生上台合作完成效果可能会更好。

  4、最后归纳本节内容,可一借学生的口说出来才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简单认识,不妥之处敬请老师们多多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爱,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在家爱父母,在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关爱别人。因为有爱,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这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5岁的萨沙一家人夏日外出郊游,在大雨突然来临时互相传递雨衣的感人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雨衣成了传递爱的一个有效载体,使文章处处洋溢着融融的爱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叉的对宣传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指挥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二年级儿童认知水平的了解,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认知目标: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目标:有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二、我在教学设计中的理念

  文章中语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内含的,在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领悟文本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史学史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力求凸显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体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三、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课文的特点,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本课教学采用图文结合、以读生情、以情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体验。

  四、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1、激情导入,揭题质疑:

  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节课奠定基调。在设计中,首先出示课题,“谁来度课题?”,“你重读了‘我’这个字,读出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滋味,谁再来读?”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有的突出“不是”读出“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气;有的突出“最”读出“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气……通过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意在尊重学生初读课文的独特体验。其次,在文:“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 “谁是最弱小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生发探究问题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初读释疑,整体感知:

  本环节通过自读,感知课文大意;通过检查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通过释疑“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故事内容。

  3、咬文嚼字,品味感悟:

  本篇课文通俗易懂,但学生虽然很容易读懂课文内容,却不能让自己感动,不能有所体验。在教学诗,变一种当时,让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体验感动,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⑴ 图文结合,学习二、八段,感受野蔷薇的“美”与“弱”:

  “簇拥”一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在教学诗,让学生从图入手,“你能从图中找到野蔷薇和铃兰花吗?”学生虽然从未见过野蔷薇和铃兰花,但却能根据文中的描写感觉出大片盛开的是铃兰花,而被这大片铃兰花所包围的正是野蔷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了“簇”一词表达的“聚集与包围”的含义。

  第八段中,当学生通过“无力、垂头”等词体会到野蔷薇的美丽与弱小后,让学生回过头来再读第二段,问:“再读,你有没有读出和刚才不同的感觉?”学生回顺其自然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萨沙,生发出“这么美的花,多么可怜。”、“多么需要帮助呀!”的情怀,这种设计,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体验中还原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意向、画面,为学生体会文字意象背后的“意旨”打开一扇走向无限的窗口,是阅读具有参差性。

  ⑵ 分角色朗读,学习3~7段,体验情感移植:

  通过二、八段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萨沙保护野蔷薇是因为他的美丽与弱小后,引导学生自度3~7段,问:“萨沙这么做,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学生通过读,不难得出“他这么做,是受了家人的影响。”这一结论。此时,出示萨沙的三个问句,直到朗读,感悟萨沙的情感变化。

  第一句:“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抓住“不解”一词,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呢”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作风的心理。

  第二句:“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通过与上句的对比“如果刚才是因为不理解妈妈的做法而提问,现在又问,表达了萨沙的什么想法呢?”引导学生体会萨沙不相信、不甘心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在处理上个问句是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去读,读出不同语气,使萨沙与家人的情感在学生的读中发生共振,然后移植于萨沙心中,使萨沙对野蔷薇的保护成为自然中的和谐。

  ⑶ 变换句式,回归主题:

  首先,出示萨沙的第三个问句:“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先指名读,问:“这时萨沙还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吗?”学生答“他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然后师生分别扮演妈妈和萨沙,让萨沙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妈妈:“妈妈,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通过句式的变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萨沙在保护弱小者后的自豪与喜悦。最后,江本环节回归本课的课题中,“通过对这篇课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聘用合同模板锦集七篇08-07

实用的连续观察日记模板锦集七篇11-09

实用的学期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七篇11-28

实用的个人委托书模板锦集七篇01-22

实用的委托书合同模板锦集七篇01-28

【实用】学生的保证书模板锦集七篇12-09

实用的仲裁申请书模板锦集七篇01-21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实用】专业求职信模板锦集七篇02-03

实用的给员工的慰问信模板锦集七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