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30 14:11: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圆的周长第一课时。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把学生分成每组4—6人的学习小组若干组,每组配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三、教学所需材料:圆纸片、直尺、绳(系有小球的绳)、数据统计表、多媒体电脑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发探究。

  1、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观看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片段,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秘密?(课件显示:运动员分别绕篮球场以及圆形大花坛跑步的情景)

  2、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让他们思考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要求运动员绕篮球场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要求运动员绕圆形大花坛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人人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圆周长的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根据电脑屏幕上的动态演示,叙述出圆周长的含义。

  最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首先让学生商讨: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

  然后,指导他们合作测量,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其次,用课件演示学生通常用的绳测法和滚动法。

  最后,设疑激趣:绕动一条系有重物的绳子形成一个虚圆,引出矛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进入新课所要解决问题的发展区,为后继教学埋下伏笔。

  活动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将数据填入下表。

  周长(分米)直径(分米)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学生看书自学后,交流汇报圆周率的含义。

  5、引导学生读、写“π”并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和趣闻。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三: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1、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该怎样求周长?

  2、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

  C=πdC=2πr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说出这两题用哪个公式比较好?

  设计意图:解答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层次:基础题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练习使学生明白虽然数据相同,但计算出的答案不同,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第二层次:判断题

  (1)π=3.14。()(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第三层次:发展题

  (1)求黑板上画的圆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这组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要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也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

  1、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

  2、你是怎么学到的?(指出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3、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π

  圆周长公式:C=πdC=2πr

  板书目的:能反映出全课内容的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说课稿 篇2

  黄土坎小学 高铮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第9课 《ai ei ui》。

  一、设计理念: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普通话的重要工具,但学习起来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本课我设计了游戏、竞赛活动贯串整个课堂,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乐学氛围,从而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孩子们在会心的笑声中动手动脑,自主探究。

  二、教材分析:

  《aieiui》是一年级上册拼音部分第9课,是复韵母教学的起始课。教材包含四部分内容:复韵母ai ei ui 的读音和它们的四声读法。ai ei ui 的形体和书写规则。ai ei ui与声母的拼读练习。本课配有情境图,营造一个有教育意义的语境,逐层剥离出ai ei ui这三个复韵母来进行认读,并让学生接受绿化祖国、爱护树木的思想熏陶。根据本组拼音练习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学前有一定的基础这一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复韵母ai ei 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多种形式地读,引导学生正确拼读声母与“ai ei ui ”组成的音节。重点指导二声、三声的发音读清、读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题目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感受学习拼音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拼音。 教学重、难点:学会复韵母的读音,把握ai ei ui的发音方法,能够自主地用发音方法学习它们的四声,达到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做到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在自然、流畅的教学过程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 教法、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记得快、忘得快,学生的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留意力时间短的特点,我综合了情境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游戏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感受学习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中,渗透了观察法、迁移法、自学尝试的学法,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初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温习导进法,新旧链接循序渐进

  在新授前,我安排了温习旧知——单韵母的发音,这样在教学新知——复韵母时,学生很快在头脑中形成新旧知识的链条,解决了复韵母发音难、轻易混淆的题目,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开课我采用了以旧引新的导进方式。

  (1)同学们,我们这拼音王国李熟悉了哪几个单韵母朋友?

  (2)温习单韵母的发音及口型

  赋予了单韵母生命,让本来枯燥的温习也变得趣味盎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爱好。

  2、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复韵母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准音、记清形、正确标调、读调这三方面来学习复韵母“ai”,接着再按照同样的步骤学习复韵母“ei ui”,这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利用情境激活儿童的参与热情,如:教学ai时,同桌动作表演认清ai的形。

  3、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在教学复韵母发音上我先范读,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口型、发音通过听和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随后,我再对学生的话进行回纳,指明复韵母发音时要先发A音声音响亮再迅速滑向I音一气呵成。

  学生试读。

  接着教师再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纠正学生的读音,与学生对读。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师生互动情境中悟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同样,教学标调时,师:现在老师要给ai戴四顶小帽子,应该戴在谁的头上呢?

  当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猜想时,教师并不急于给出正确的答案,而学生却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时教师再出示标调歌,生借助童谣标调到黑板上练习并说明标调的原因。就会事半功倍,标调歌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一改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口,主动参与学习。

  4、童谣诵读法。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喜欢童谣,由于童谣富有童趣、琅琅上口、便于记忆,通过诵读童谣,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固地把握知识。 挨着挨着,ai.ai.ai。拔萝卜呀——(生:ei、ei、ei),用点劲呀——,齐心协力——,加油干哪——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知识自编童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记忆。不仅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复韵母的发音,还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调动起眼、耳、口、手、脑往完成活动中的各种要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一举多得。

  5、指导书写

  在指导书写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观察老师书写”(感知三个复韵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由几笔写成,明确要写得紧凑、匀称。)错误发现——“指导书空”——“模仿书写”——“展示互评”这四个步骤,在反复地看与写中巩固三个复韵母的书写。

  四、学导结合,学以致用。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让学生学得快,把握得牢,就要变无趣为有趣。大家都知道爱好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整堂课我设计以游戏来带大家学习,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极大地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空洞说教”和“概念灌输”的局面,我想只要我们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地创设学习环境,就一定能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享受到语文学习的欢快。音的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11-20的认识(排队中的学问)

  2、教材所处的地位: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先让同学回顾10以内的加减;第二,出示情景图,先让同学认真观察,找到数学信息,然后通过分发数字学具,让同学们自己先理解什么是“之间”,怎么算“之间”人数,第三,让同学到讲台上来实际演示课本情景图,巩固所学新知识。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活动,学生了解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体会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方法去理解“之间”意思。

  2、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数一数数学卡片,小组合作方式,自己讨论。

  3、创设游戏情景,学生通过上台演示情景图里面场景,用探讨反方式去巩固所学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字?请按照要求数一数

  12--19;20--14 (全班齐声回答)

  引导发现这些数字全部是由2位数组成的。

  2、开火车(出示口算题目)

  一组同学起来开小火车回答口算

  3、四小组比赛做题目,看那个小组最棒

  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20里面有( )个十,20里面有( )个1

  比14多1的数是( ),比14少1的数是( )

  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那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好不好?

  1、出示课件图片(同学们去动物园看大熊猫)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同学们发现有效的数学信息)

  2、小丽说我排第10,小宇说我排第15

  要解决的问题是.......

  如图: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请同学想一想。、

  3、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小组合作讨论,集体汇报

  小丽是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

  4、小组合作通过摆卡片的形式从11到15,从而发现中间有几人。

  师提问什么是“之间”(生讨论汇报)

  之间就是不算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中间的那些人。

  5、生上台扮演图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加明确“之间”意思

  6、除了数一数,我们还可以怎么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

  还可以画一画,可以用圆圈表示,去掉前面的和后面的圆圈,剩余中间的就是他们之间人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东东(我排第8);玲玲(我排第4该我滑了)

  2.练习十八;第五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习到哪些新的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53页

  六、板书设计

  排队中的学问

  方法一;数数法

  10 11 12 13 14 15

  小丽 小宇

  方法二;画图法

  Ο Ο Ο Ο Ο Ο

  第10 第15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从一个小狗活动的实例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圆的面积。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弧长等有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有关计算,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

  二、目标分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也要强化应用意识,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预备年级的学生只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备,所以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⑵帮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难点: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无限平均分割,“弧长”无限的接近“线段”的理解以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的理解。

  四.教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针对刚迈入初中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2、学法指导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1、复习(1)长方形面积公式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求法是通过割补转化为长方形面积来解决。

  2、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一只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1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狗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

  问题:1、小狗能够活动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

  2、如何求圆的面积呢?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引导:

  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圆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来解决呢?

  (2)实验操作: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分给各小组(前后四人为一组)。请同学们试试看,是否可以将圆转化成为长方形。

  (3)动画展示:略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肺和呼吸》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肺和呼吸》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知道肺的重要作用,会简单的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此外,《肺和呼吸》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气、消化系统、对身体器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课外书知道人需要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3、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情感目标:

  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5、教材处理及重难点突破

  对于教材我先从常见的呼吸现象入手,引出课题。从问题入手,设计实验;对于简单的概念、名词放手让学生自学,最后总结学习所得,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知道吸烟对人的危害,制作戒烟小报。

  重点:通过演示试验呼出气体使燃烧的火柴熄灭,分组实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道呼入呼出气体的不同,从而突出重点。

  难点: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劲,肺活量大小是表明身体健康的一个指标。通过使用软尺测量气球最宽处长度的小游戏突破难点。

  二、 说教法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呼吸器官及作用。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那我们呼出与呼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这就是探索式教学法。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三、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我们的呼吸器官有肺、气管、支气管,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四、说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集气瓶2个,长吸管,有水水槽,玻璃片、火柴、木条、镊子

  分组实验:透明塑料袋、吸管、澄清石灰水、气球若干、软尺

  上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发现呼吸现象,提出问题

  课前请同学们闭眼闭嘴,把手指放在鼻孔下面,感受人的呼吸现象。进而让学生用手堵住鼻孔,谈感受。 进一步出示问题为什么会难受?进而提出呼吸对人的意义。

  (二) 设计实验,解决提出问题,探究科学概念

  要想知道人为什么要呼吸,应该先研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知道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为了准确地得到结果只能做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讨论完善中得到两个实验1、用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的长短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2、用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塑料袋,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由于实验1用到火,具有安全隐患,我设计成了教师演示实验。实验2为分组实验。通过实验都可以得出: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吸进的主要是氧气。这样的结论。由此推想人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教师解释呼吸对人体的意义。

  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工作,要工作就要有能量,人们消化吸收的养料必须与充足的氧气发生反应才能不断地产生能量,在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废气,也就是二氧化碳。现在你知道人为什么要不断地呼吸了吧。

  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方法

  我们的发现

  说明了什么

  用注射器注入吸进的气体

  (三) 大胆放手,自主学习

  进而学习人的呼吸器官。先让孩画一画呼吸器官,这样教师将从中发现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以及对呼吸系统的了解。出示图片来认识呼吸器官。并且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人呼吸的过程,加深孩子的理解认识。

  肺的呼吸机能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出肺活量。肺活量也是我们健康查体的必测项目。测定肺活量一般用肺活量计,这节课我们用气球、软尺来简单的度量自己的肺活量。

  要求:吸一口气,然后尽你所能吹大一个气球,气球的末端用线绑好,不要漏气。

  请一位同学测量气球最宽处的周长。

  做好记录。

  (四)学以致用,进行呼吸卫生教育

  学习了呼吸器官,知道了呼吸器官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呼吸器官,顺势提出讨论题目“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小组交流,组长汇报总结。

  为了达到教育孩子保护呼吸器官以及识记这部分知识的目的,我利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快板把各种保护呼吸器官的做法汇总在一起。加深孩子们的印象。

  (五)、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科学课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我把课堂小结设置为“冬天来了,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知识可以用到呢?”

  (六)、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如下作业:收集吸烟危害身体的资料,发挥你的特长可以画画、可以写倡议、可以编七字歌、可以编童谣、可以制作戒烟的小报,来告诫人们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同时,我利用变换板书的字体、颜色来吸引孩子的无意注意。

  七、说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我采用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及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学情进行分析后,注重学生的发展,也就是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了哪些新的处理问题的技巧,学习了这些科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指导意义。

  以上是我对《 肺和呼吸》这节课的说课。

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

  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

  2、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篮球、铁钳、核桃

  2、学生准备:橡皮泥(面团)、弹簧、直尺、细木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使讲桌移动吗?

  指名学生说出方法并让学生上来演示。

  2、刚才大家想的办法都使讲桌移动了,尽管方法各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共同之处都对讲桌施加了一个什么?(先让学生说,学生很快说出“力”后,板书:力)

  二、自主探究:

  (一)、感受力的存在。

  1、出示一个篮球,你有没有办法让移动中的篮球停下来?上来试一试。(师生互掷篮球)。

  2、你看到力了吗?力是什么样子的?(为难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力是无形的,我们只能感受到力的存在。)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

  (1)、(双手轻轻拿住一根粉笔),感受到力了吗?

  (2)、(用力掰断粉笔),感受到力了吗?

  当 时,我感受到了力。你能用简单的箭头表示核桃受力的情况吗?

  4、学生用树枝感受力的存在,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

  5、打开书40页,看书上的四幅图,小组讨论,感受力的存在。(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活动:试着利用身边的物体感受力的存在,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只要有成果,可以自由上来写。

  7、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可以安排讨论)

  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力无处不在。

  9、提问:我站在这儿,有力存在吗?晚上睡觉时有力存在吗?(为难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进一步巩固力无处不在。)

  (二)、力对物体的影响

  1、通过前面几个我们感受力的活动,你发现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2、力除了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对物体的其他方面还有影响吗?

  3、(出示橡皮泥)拿这块橡皮泥,用力捏一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注意即时性评价和他评)

  (三)、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

  1、扳手腕活动

  (1)、教师提问:边玩边思考:获胜主要靠什么?为什么扳手腕特别费劲呢?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4)、要精确测量力的大小,就必须使用弹簧秤,下节课我们要详细的研究用弹簧秤测力的方法。

  2、开关门活动

  (1)、让两个学生上来,一个开门,一个关门。

  (2)、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总结得出:力有大小;力有方向。

  三、总结、评价

  1、你感觉你这节课表现怎么样?为什么?

  2、小游戏

  双方各伸出一只脚,顶在一起;都伸出一只手,也拉在一起,用力将对方拉向自己。

【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相关文章:

《离骚》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03-16

《木兰诗》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12-06

老舍《猫》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07-07

《冰花》说课稿范文01-15

《离骚》说课稿范文12-09

精选高二英语说课稿范文5篇02-18

《题西林壁》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12-08

《琵琶行》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07-15

《赠汪伦》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10-03

《雨巷》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