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看鱼非常专心的聋哑青年,并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年的优秀品质。
技能目标:
(1) 、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表达感受——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说话,是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课理解。”我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法: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划一划,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划”划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自己的感受,“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写”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写小练笔,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动笔,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呢?可以分作五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
(一)、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配乐出示一组鱼儿在水中游的图片。师:我们都知道鱼儿喜欢在水里游泳,但是我们昨天所见到鱼却在纸上游动。想弄清怎么回事吗?引出课题。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三四年级阅读教学,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在开始新课之前,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让学生有意识地回忆起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品“画鱼”,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1、快速地通读全文,画出青年画鱼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看图识义。先简单解释工笔和速写,再出示两幅分别用工笔和速写作的小鸟图让学生进行分辨,明白工笔和速写的这两个词汇的区别,受到了美的熏陶,也为感知青年精湛的画技作铺垫。
3、谈感受。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青年画鱼时的认真和画技的高超。在教学过和程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一丝不苟”的意思,并用造句加深词语理解。抓住“一丝不苟”“细致”“很快地”“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等关键词句感受青年画鱼认真细致,技艺高超,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4、补白想象。一是想象青年画的鱼会有哪些动态,二是通过引导想象当时周围人的会如何赞叹青年的画。主要引导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去想。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感受青年高超的画技,同时也体会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也为后面的小练笔作铺垫。)
5、感情朗读。采用男女分读,配乐读、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让女生用缓慢的语速读工笔细描部分,体会青年的一丝不苟;让男生用稍快的语速读挥笔速写部分,感受青年画技的娴熟。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读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三)、悟“看鱼”感受“鱼游到了心里”
聋哑青年之所以能够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正是因为他能做到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静静地看”。这一部分教学,采用了划、悟、读三步教学策略:
1划。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聋哑青年看鱼到了“忘我”境界的语句。
2悟。紧扣文本语言,体会聋哑青年那份专注、认真,感受青年已经完全沉浸在“忘我”的境界里,可以让学生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每个星期天”、“常常”等词眼中进行感悟。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学中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既让学生感受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读。可安排两种形式的朗读:一是感悟后的朗读:在学生感悟文本语言之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对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这一品质的理解表达出来;二是创设情境读:如果按一年365天算,那么他观察了五十来天!这五十来天不管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教师引读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回环句势的引读,让学生体会到聋哑青年爱鱼如痴,观鱼似醉,使学生增进了感悟,深化了情感,又更好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了。)
(四)、理解“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的关系。
1、通过前面悟“看鱼”和品“画鱼”,学生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从而理解了青年的话“鱼先游到了心里”,并借助“胸有成竹”的故事加深理解。
2、用一组关联词把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连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填关联词,辅导学生对课文难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把鱼形记得牢,所以能把鱼画得活。)
3、引导学生谈体会。
(五)、拓展延伸。
1、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这样的精神?师相机播放千手观音录相,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这不仅让他们体会到残疾人身上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让人敬佩,更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只要瞄准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2、谈启发,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课堂小练笔。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与写的结合不可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为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我们把课后的小练笔引入到教学中来,利用课文插图,这样随文练笔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体现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
27、 鱼游到了纸上
板书(略)
(设计意图:以一条鱼的形式来板书,一是为了美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主要的是为了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明白只有专注地看,才能让鱼游到心里,只有认真地画,才能让鱼游到纸上,也只有先游到心里,才能再游到纸上。)
说课稿 篇2
一、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语感,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四篇散文均为写人记事的佳作。它们大体上分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表哀悼、悲愤或怀念之情;一是写伟人名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金岳霖先生》这一篇文章属于后一种,并且是一篇自读课,文中主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展示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对于自读课文,我个人认为应着重抓其一点深入探究。因此我让学生经过充分预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找出并体会细节描写对于表现金岳霖先生个性的作用,从而领悟到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无穷魅力。但我认为光体会还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以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为对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课改基础,思维较为活跃,在教师的引导和调动下,善于观察和思考,已经初步具备鉴赏能力,但多数学生在鉴赏过程,仅停留于表层,非常浮泛。所以本课在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养成咀嚼涵咏的习惯,尤其是要沉潜到作品的深处感悟细节之美,迅速的领会并运用于实际写作。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说明
教学目标:1.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2.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3.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解决本文重点。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语言的体会,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进行写作。
3、运用现代化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增加课堂容量。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猜谜) 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请看屏幕:
“尖嘴瘦腮,金睛火眼,手举金棒,声响如钟,金棒身毛随心应变,刀枪斧剑无法伤身。” 这是谁,根据是什么?
(设计说明: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导入语:以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为何如此深入人心为出发点,引入著名作家汪曾祺写的名篇《金岳霖先生》。(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也为下文介绍人物个性奠定基础。)
2、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通过同学们充分的预习,文中有哪一处或几处文字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让你够目不忘。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3、从上面这些材料中可看出金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同学们对金岳霖先生已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也对他做了较中肯的评价,其实汪曾祺已经在文章中给我们做了一定的概括。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岳霖先生特点的话?
(设计说明:在整体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概括金岳霖先生特点。进一步深入文本,寻找文本依据,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5、可以说,金岳霖先生的形象刻画的如此成功,让我们一看就能记住他,就忘不了他,这得力于作者的细致刻画,或许你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让你们记忆如此深刻的文字,就是文学上所谓的细节描写。那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6、经典回眸
a.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背影》
b.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
(设计说明:学生上台演示,深入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
7、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设计说明:问题5、6、7是一个整体,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思维拓展,知识扩充,由课内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细节描写的作用。)
8、今天,我们通过对《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习,体会到了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无穷魅力。但是光体会还是不够的,现在我们就进行实战演练。请大家以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为对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个性特征。
(设计说明:指名两三个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所写,和大家交流,其他学生点评,师点拨。“学以致用”,本环节把学习文本和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突破教学难点。师生互动,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9、总结细节写作的注意点。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76页“写人要凸显个性”的指导,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从练习二或练习三中任选一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设计说明:打破教材的框架,实现以教材为本而非单纯的教教材,不过分依赖教材。设计弹性选择作业,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有限范围内自由选择,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必然会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说课稿。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我为这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很多学生已经听过,理解内容并不难,但对思想感情的理解缺乏深度。 从内心和作者产生共鸣,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的确,使学生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从长远看,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学生的`一生更重要。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包括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和探索创造精神的培养。因此,我在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教学思想:
1、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
四、设计思路
1、把握一条情感脉络 教学中应紧扣“由怜生爱 , 由爱生悲 , 由悲生愤”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2、培养三种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 可怜”“幸福”体现在哪里?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2)、想象和表达能力。 如果你看到小女孩冻死街头会怎么说。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通过虚拟情境,一方面深化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朗读能力。课文感情充沛,适合训练朗读,因此要运用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说教法
我据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感兴趣读的特点,主要采取“自学研讨法”教学。学生自己感悟领会,小组交流合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六、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思想感情,工作汇报《《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说课稿》。教师以读代讲,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七、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听后让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创设情境
大年夜幸福的人家是怎样的情景?可怜的小女孩在干什么?提出这两个问题后,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以“可怜的小女孩!”为主线,小组内交流从第一段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她的可怜。通过创设这一情境,勾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 ,对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一个初步感知。
3、小女孩的命运究竟如何?
学生带着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看到小女孩冻死街头你会怎么说?学生自由想象、充分表达。接着让学生对这一段质疑。小女孩明明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带着疑问学习第二段。
4、展开研读
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作以下安排:
(1)自学自研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批注。教师在座间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获得反馈信息。
(2)全班交流 学生思考体会后,让学生找出第一次幻想时小女孩感到幸福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火光的奇异,读出她面对火炉时的喜悦,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想象她面对温暖的火炉会说些什么?讨论: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见火炉?
总结学习方法,先找出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体会,再想象她面对烤鹅、圣诞树、奶奶时会说些什么,最后讨论为什么会幻想到烤鹅、圣诞树、奶奶?学生再以同样的方法自学二、三、四次幻想。然后在小组内 交流讨论。
组长汇报学习成果。 如果这一切不是幻想, 它们真实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吗?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哪一次幻想最让你感动?指导朗读第十段。读出小女孩看到奶奶时的惊喜。
在擦燃一根火柴后,为什么又擦燃了“一大把”火柴?教师相机范读第十一段。学生思考“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存在吗?
出示小女孩在天堂和冻死街头的对比画面,通过运用对比,可以使学生对小孩的悲惨命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自然理解了两个“幸福”的意思。
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残酷现实的不满体会深入了,再读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会更深。
5、拓展创新
这是引导学生深化阅读,运用创新的环节。这时让学生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充分表达,在小组内交流。
6、指导朗读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鼓励学生自由评议,以达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目的。
7、总结、课后作业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令人同情,残酷的社会现实令人不满。卖火柴的小女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故事还在被一代代人传诵着,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珍惜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
举办“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的征文比赛,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召开讲故事比赛。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端午节》。我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主题背景的确立
端午节是咱们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过端午节也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习惯。
然而,许多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逐渐淡漠。为了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我设计了《走进端午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对端午节文化的认同感。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
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要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以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此,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传说、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相关诗词歌谣;
2、在包粽子等实践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3、在展示交流与总结评价过程中发展思考与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学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2、通过动手实践,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通过各种民俗活动体会实践带来的幸福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针对以上三维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特色饮食文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本次活动的难点为: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端午文化的认同感。
三、活动理念的诠释
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端午节的节日文化为核心,以研究性学习、技能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学习包粽子为主要载体。在自主活动与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与感悟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对端午文化的认同感。
四、学生情况的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实践能力,有很强的探究欲望,通过小组分工,有制定活动方案的初步经验,在交流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评价水平。
五、活动条件的保障
我们学校配备了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室、图书室、电脑室,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活动室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学校的家长义工制,使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得到有力支持。另外,我们学校位于丰泽小区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活动范围。这些有利的资源,充分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六、指导活动的方法
本次活动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多元评价法。力求促进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和谐发展。
七、活动时间的安排
本活动分四个阶段,用时五周: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用时一周。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用时两周。
第三阶段:展示交流阶段,用时一周。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阶段,用时一周。
活动过程体现渐进性、实践性、体验性、发展性。(课件)
八、活动流程的设计
共三个环节: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三展示交流阶段。先说说准备阶段。
(一)准备阶段
通过确定各小组活动主题——成立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这三个环节,为实施阶段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过程中,侧重于探究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确立端午节由来、端午节习俗、端午节食俗、端午节相关诗歌这四个小主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为活动的实施做好必要准备。
(二)实施阶段
依据制定的活动主题和方案,关注各小组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有效地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准备展示与交流。
在研究活动中,包粽子这一端午节习俗学生们很感兴趣。学会包粽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操作技能,也能让学生从中了解与端午节相关的文化。于是我便开设了一节“学包粽子”的技能学习课。下面重点向大家汇报下这节课的活动流程。(课件五个流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通过课前欣赏各式各样的端午粽子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包粽子的兴趣,主动进入实践氛围。
二、 合作探究,掌握方法(分为以下两个步骤、课件)
步骤一:动手试包,摸索方法
首先,进行彩泥模具试包,孩子们初步感知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感觉挺容易的;
接着,初次真材实料试包,尝试中发现了包粽子成形难、容易漏、捆扎松等一系列难题,深刻意识到包粽子的不易;
最后,带着发现的问题,再次真材实料试包,学生们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索中,寻找包粽子有形、防漏、扎紧的有效办法。
经过三次实践,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试包活动,孩子们对包粽子的方法和步骤初具轮廓,而对于每一步骤的具体包法以及动作连贯性还不是很清晰。
步骤二:播放微课,明确方法
此时播放音画同步、效果直观的微课。
在微课学习后,引导同学交流补充,提炼包粽子步骤和技巧,明确了包粽子的具体步骤与注意事项。
三、 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仪,各小组将自己的粽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学生在交流中互
相欣赏,在欣赏中发出由衷的感叹,从而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四、 品尝成果,畅谈感受
实践课后,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将包好的粽子进行蒸煮,与同学一起品尝,分享劳动成果,畅谈实践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感受。
五、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除了今天包的四角粽外,由于各地包粽子的选材差异、饮食习惯不同,粽子馅和粽子形状也各具特色。鼓励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索、动手实践,包出形态各异,富有地方特色有文化味的粽子。
(三)展示交流阶段
经过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收集了大量资料后。此时,展示交流阶段已水到渠成(课件),学生可以根据活动方案,利用身边资源,发挥自身特长,确定展示形式,将活动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如,演讲阐述端午节的由来;朗诵、歌曲表演展示端午节的诗词歌谣;学习手工制作展示端午节习俗;制作访谈视频介绍端午节的食俗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落实了活动目标。
(四)拓展延伸阶段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并没有到此结束,在端午节前夕,我们学校举办了包粽子比赛,将这一实践活动拓展到全校,同学们参与热情极高,活动也吸引到了学生家长们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同时,我们还将“包粽子比赛”等实践活动延伸到
社区,开拓了活动领域,将端午文化有效渗透到社会中。
九、实践活动的总结
(一)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在这个阶段,让学生畅谈本次活动带来的收获及感受,填写评价表。利用多标准、多角度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活动中“一学多得”的好处。与此同时,抓住学生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启发学生继续研究。
(二)活动的效果与反思
1、《走进端午节》这一活动的设计,立足传统,源于生活,实践性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各项才艺得到了充分展示,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收获了实践带来的成就感。
2、本次活动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学校实践活动延伸至社区,使学校与社区的有效合作形成了教育合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3、加强对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有关的实践活动,对于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将继续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用心倾听,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绘声绘色的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
学情分析:
课前调查学生都没有去过雅鲁藏布大峡谷,只是从资料中略知道一些,可以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块神秘的境地。因此学习起来学生会是兴致勃勃。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很强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并能够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朗诵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学习本文时,抓住学生这一能力,注重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运用电教手段,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风景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起他们对自然之景的赞美之情,使他们与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课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我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制定以下总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接触简单的提纲,并根据提纲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4、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壮丽。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西藏,并播放西藏美景的课件,激发学生对西藏的向往和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列提纲,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交流,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美景的无限自豪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抓关键的词语,再整体感知课文,提升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美景的赞叹,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
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学会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美,感受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运用电教手段,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景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起他们对自然之景的赞美之情,使他们与作者在感情上达成共鸣。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说起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你们想不想目睹它们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吧,一睹它们的风采。(教师随机播放西藏风景的图片,并简单解说。最后一幅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2、由上面的图片解说,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采吧!
【设计意图】: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在的地理位置,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好奇心等。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询问学生读文情况。
2、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等)
3、你觉得文中那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快速读读课文,找出这个词。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神奇壮丽)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指导学生列提纲
导语:那么,作者从那几方面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神奇的呢?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写提纲。(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提纲)
① 可以只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例如本文可以只写第2——5自然段的提纲。
② 提纲应简洁、明确,比如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请同学们再默读2——5自然段,勾画内容,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⑴顶端景象⑵传说⑶特点(长度、宽度和相对高度)⑷自然博物馆
形成,行不行,为什么?(引用传说增添了很多的神秘色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更能体现出人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课前已读了好几遍课文,对传说一定记忆犹新,因而,直接让学生讲一下传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为学文节省了时间。
学习第4自然段
导入: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1、叫一生读此段。
2、有什么特点呢?(长、深、窄)
3、你从那句话体会到的?出示这句话,和去掉数字的句子,让学生比较着读。体会数字更真实准确,有说服力。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叫列数字。
4、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这段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通过举例,你发现了什么?全班齐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秘境”。【】
【设计意图】:说明文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说明方法(写作方法),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这方法有什么好处呢?得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于是便设计“比较句子”这一环节。
学习第5自然段
导入:这块秘境的神奇还表现在哪里呢?
1、学生默读。
2、你觉得神奇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有关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4、看了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太美了、真壮丽等)
5、你喜欢吗?请同学们带着喜悦之情把你喜欢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这段主要写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垂直的自然博物馆,描写生动,语句优美,没有难词难句,学生一读就能了解,因此,让学生读自己认为神奇的语句,与大家分享,既体现了语文课堂注重培养学生读文的能力,又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的能力。课件的播放,加深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向往之情。
四、品读最后一段
作者又是怎样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的呢?
1、齐读这段。
2、出示句子
⊙在这里,我见到了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这段有几个“最”?从这几个“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它换成“非常”行不行?(“最”即极限,没有可超越的。说明程度深。换成“非常”不合适,虽也表示程度深,但不是极限,课文通过连用7个:“最”,反复强调极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景观的神奇之处。体会到了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无比喜爱和骄傲、自豪之情)
3、指导朗读。“最”字读得重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体会7个“最”,来感受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无比喜爱和骄傲、自豪之情。
五、总结全文,提升感情
1、其实,作者在文章中好几处都流露了惊叹与赞美之情,请同学们再浏览
一下课文,找出有关的词语。
2、学生说,教师课件出示。(惊叹不已 不可思议 鬼斧神工 无与伦比 令人向往)
3、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用“我读到??感到——”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设计意图】:打破了传统的总结全文的方法,让学生读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来表达自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赞美之情,既交给了学生练习说话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语感,又起到了提升学生感情,达到与作者感情共鸣的目的。
七、布置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假如你是导游,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写一篇解说词。
【设计意图】: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下一节主要让学生汇报解说词,体验导游的经历,增强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说板书设计:
该板书遵循简单明了、突出重难点、体现课文主要内容的原则。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幼儿对动物总是情有独钟,乐意画可爱的他们,更愿意想象出不同的他们,深海里的怪鱼,特别能激起幼儿想象的冲动,因为无人到达的深海神秘莫测,令孩子向往好奇而怪鱼能使孩子突破常规思维,充分的想象。学习过程中让孩子根据想象变化鱼的外形,为创造性地表现创造了条件;最后让孩子在模拟“海”的环境中与同伴、老师、环境相互作用,大胆表现,则会让孩子们体会到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活动设计中,我一方面充分利用和调动孩子已有的美术学习经验和水平,用大胆的图案和线条表现鱼儿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另一方面,结合大班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力比较强的特点将,我创造、想象作为活动的一个延展点,激发孩子们的创作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实际情况,确定本次目标为:
1、用线描画的方法表现怪鱼的形状和特征。
2、大胆设计图案进行装饰,丰富画面背景。
三、说经验准备 深海鱼图片,线描画“深海里的怪鱼”范例
四、说过程: 一、导入
今天柯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条奇怪的鱼,你们看看它奇怪在什么地方?
幼:没有颜色,花纹
师:对了这是一条深海里的怪鱼,它不敢出来找它朋友玩,因为它觉得它身上没有任何花纹,不漂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线条,什么图案来装饰它身上的花纹呢?
幼:+
(这一环节我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怪鱼的特征,知道怪鱼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
二、教师示范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柯老师用图案,线条来装饰的怪鱼,你们觉得柯老师画的这些怪鱼都长的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如果请你们来设计,你会用什么样的线条,图案来装饰这条怪鱼呢?
幼:自由发挥
接下来也请小朋友用线条图案来装饰这条怪鱼,你学会用什么线条,图案装饰就用什么线条,图案来装饰。(你们在画怪鱼的轮廓要画的大,不要画的太小)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幼儿观察老师画的图片里面图案不一样,然后让幼儿大胆的创作自己的画)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点评
五、活动延伸:可将材料放回美工区,让幼儿观察创作。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12.2二次根式的乘除(1)》。通过对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将从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提高、总结检测六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检查预习
1. 在上课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引导学习预习。上课最初5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自己预习”,因此要求学生课前通过教材自主预习掌握新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上课以自检,小组互检和课堂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在检查预习部分我设计了两个自学内容,自学一重点是特殊的二次根式相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学二是一般的二次根式相乘,学生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积减去其他三角形的面积求出矩形的面积,而矩形的面积还等于长乘以宽,进而得到 × =4,同样得到规律,进而总结出二次根式乘法公式。
2. 检查预习的过程中已经进入了新课,这样避免了情景导入后因检查预习造成的情感脱节。
3.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上课才有了学习的方向,也 便于学生课后自我评价。
(二)自主学习:
学讲开放课堂也是在培养学生学会自学,因此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打开教材,自主学习,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设计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推选出代表发言,然后用小黑板展示各组成果。老师最后归纳总结,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对学生积极发言,勇于回答问题提出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分值,在这一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同时还督促了学生整洁、规范的书写。
知者加速环节是考虑到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各小组完成速度的不同,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有事可干,在学案中设计这一环节,也便于更好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三)小组合作
这一环节教师提出任务,让每一组成员相互讨论,筛选、补充、概括等四个学习活动,从而形成新的学习成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了新的知识点,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四)展示质疑
这个环节我设计一个抢答环节,让每一个小组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环节中来,采用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展示的方式。并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谈一谈,让学生再一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品尝合作的快乐和集体智慧的甘甜。既体现了教材的主旨,又在发展数学表达能力的同时,发散了思维。
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总结:进入拓展延伸部分
(五)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设置的目是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把课堂和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好的理解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特点,所以每个人都要学好数学,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六)课堂检测
通过检测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便于课后巩固,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下面的备课。
在这里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学生自己谈收获。既反思了本节课的学习,锻炼了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主要是从巩固性和发展性考虑的,布置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题目,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我设计的“学讲计划”模式下的说课稿,有些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大家指正、批评。
说课稿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了解乐曲结构,掌握X、 XX节奏音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课件-采蘑菇的小姑娘MP3及歌词下载
2、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
3、图片-园地和孩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高兴吗?
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去干什么呢?
(启发幼儿想象。)
二、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
(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三、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节奏音型。
(1)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2)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
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3)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四、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五、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
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3《祖国迈开新步伐》中的内容。在《春天的故事》和《金色的海岸》两个二级主题学习中,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本节课《西部晨曲》的学习,了解西部的能源资源及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启发学生认识西部大开发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西部景色的熏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西部的大致范围、地理人文特色、经济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认识西部大开发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支援西部建设发展的热潮,培养爱国情感。
二、说教法
1 讨论式教学 :针对学生对西部城市的模糊认识,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典型城市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大胆交流自己去过西部城市旅游的感受。
3 情境式教学 :对于了解西部资源这个问题,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法,播放一些有关西部资源的图片以及视频。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三、说学法
新课程提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怎样在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情感的激发。依据这一要求,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又在表演中发现新知、得出结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学习内容,提高道德认识,强化品德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引发对西部城市的向往
创设情景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上课伊始,老师播放一段音乐,接着提问“我们欣赏的歌曲描绘的是祖国的什么地方?”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判断发言之后,老师归纳揭题:西部晨曲
(二)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多角度了解西部
品德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通过四项学生探究活动突破本课重难点。
1、“体验园”——感受西部城市的魅力
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评价,感知西部景色的美丽,让学生以小组派代表发言的方式交流所得,从而鼓励学生对疑问采取多种渠道探究的精神,并使学生对西部产生初步兴趣。
2、小组交流——探究、交流西部变化,理解开发目的
这一环节设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观看视频,让孩子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现实中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进而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意识。
3、走进“资料卡”——知道有关西部的资料
课程是要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中突破重难点的关键环节。教师让学生获得与之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规定,通过阅读,理解开发西部的意义。
4、现场模拟——促进评价的教育作用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评价,促进正面评价对人的导向作用。因而,我通过学生观看视频作为评价和检验的活动形式,加深学生对西部开发的理解,感受祖国的美丽风景。
5、巩固与分享——情感升华,畅想西部未来
畅想未来:这只是西部山区里的一个变化,十年后,你们会把西部建成什么样?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来描绘西部的未来。大家要分好工,有画画的同学,也有为西部人民写祝福语的同学,祝福语先写在心愿卡上,再贴在画好的画上。
品德教育是一个自我内化的过程,它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又感觉不到有人在教育他”的这种如春雨无声润万物的意境。在本节课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深化者,学生在活动探究中愉悦地领悟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05-23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05-07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03-22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
《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