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2 09:31: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说课稿模板8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享受心安理得》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虽语言平实,但读来令人感动。课文采用分总的结构,先具体叙述了三件“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事情,再从中总结出道理,告诉人们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课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文章叙述的三件事情也是有内在联系的,从作者“耳闻目睹”到”亲身感受”再到“身体力行”层层推进,读者的思想随着作者的心理变化逐渐深入。课文以作者在欧洲所见到、感受到的三件事诠释了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念,教育学生懂得只有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二、说学情

  学生已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识字能力比较强,不需要在课堂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但对于容易写错的,读错的字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中作些指导。对于词语意思的理解,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不过对于一些重点词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依托文本,在语境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在阅读方面,学生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但大多数同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也很欠缺,因此对于课文的理解常常浮于表面,品析词句更是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话训练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领悟文章的中心。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因此,创造性复述课文难度较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还应重视对两头的兼顾,充分进行个别化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提高。

  三、说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的制定除理解与积累词语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常规目标外,目标2重在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结构,把握课文脉络,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服务。目标3结合品词品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通过本课学习,需要学生明白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说话训练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课文,领悟文章的中心。目标4选择最感动的一件事发挥想象尝试创造性地复述。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功,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说话训练被忽视了。本单元是创造性复述单元。教师应该肯花时间、舍得放时间,让学生进行复述。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抓住课题为线索,展开教学。

  本文的课题《享受心安理得》直接表明了作者写作的意图,浓缩了课文的精华,揭示了课文的主旨。因而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抓住课题进行学习,这是分析课文的要诀,也是理解课文的捷径。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心安理得”一词展开,先让学生理解文章结尾处一句中心句“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在这三件事中,人们享受了什么?并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概括这三件事,理清课文脉络。然后重点研读三件事,体会“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含义。这样本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重点也较为突出,教学内容就不会零散,而变得更为集中。

  (二)抓住重点句子品读,理解主旨。

  阅读教学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品读,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整篇课文教学以文章结尾处一句中心句“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为主线将三件事一一串连。在课文教学中,突出一句话,抓住一个词,围绕这句话,这个词,分析课文,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加深理解,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通过本课学习,需要学生明白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抓关键词、重点句、联系上下文、说话训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加深理解,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边读边悟,领悟文章的中心。

  (三)先扶后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文三件事情都是写人们怎样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享受心安理得的,所以在指导学完第一件事后,我让学生四人小组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合作学习,再进行大组交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及自主探究的精神。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老师要肯花时间,放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阅读,这样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使其转化为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由会读书逐渐养成了喜读书、好读书的习惯,养成了一种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一堂语文课应该能将阅读与表达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力求将阅读训练与表达训练能合理展开,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选择最感动的一件事发挥想象尝试创造性地复述。于是在学第三件事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你就是那个登山忘了带雨具的人,在暴风雨中突然发现作者留下的雨具,心情怎样?你会怎样想?你又会怎样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理念传下去呢?展开想象复述第三件事。这一方面将文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说课稿 篇2

  这节课是苏教版第五册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单元围绕生物怎样繁殖后代这个话题展开的。本节课是在同学学习了植物、动物的繁殖之后进一步学习人是怎样进行繁殖的,从而认识繁殖是生命的一起特征。作为五年级的同学对人的繁殖这个话题既熟悉又陌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有一个惯例,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次课是同学通览教材、自由交流、质疑的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我基本上能掌握同学的思维动态。我就发现同学在这节内容上停留的时间长,而且窃窃私语,当发现我注视他们的时候还不好意思,欲言又止。加之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享受家长的爱远远多于对家长的汇报,根据这种情况,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交流的方法,获取需要的信息。

  2、整理信息,会运用自身擅长的方法表述收集到的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身后代的。

  2、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生命的珍贵。

  2、体会与家长的亲情,体验家长养育的辛苦。

  二、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繁殖是生命的一起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收集对自身研究的问题有用的资料。

  三、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使同学有所获,教师必需合理布置教学程序,这是教学胜利最关键的一环。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程序作了如下设计。

  (一)课前准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由此可见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课前准备分两局部,都在一星期前进行。

  第一局部:安排同学就关于我是访谈使同学认识到访谈可以让自身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作为教师应指导同学围绕主题设计问题,使访谈有目的,从而学会访谈的方法。这样做能突破教学难点,同学学会收集对自身研究的问题有用的资料。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个别家长的不配合,局部同学不能按计划进行访谈。我准备采取通过教育一线通事先告知家长我的教学意图,以便家长能有的放矢地配合我的教学,提高访谈效益。中间对同学的访谈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褒扬,还可以将其访谈结果进行展示,对没有完成的同学了解情况,督促、鼓励。

  第二局部:进行“负重”体验。教材布置此活动在课上进行。我考虑课上时间紧,体验效果不会明显,决定将其布置在课前。具体要求是同学利用双休日,将书包挂在胸前,(书包一般有十几斤重)后背用带子卡住,像妈妈一样做3件家务事:扫地、抹地、倒垃圾。最后将自身的体验记录下来。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尝试当一回妈妈,体验一下妈妈怀孕时负担和行动的不便,体会家长养儿育女的不易,进而升华珍爱生命、孝敬家长感情,有效地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书P82活动记录单可以使用)

  (二)组织同学进行集体交流

  交流是这节课课上的重头戏,用时25分钟左右,为了使同学交流有序、高效,这一程序分成两步进行。

  1、四人小组生生交流。组长整理出交流提纲,教师要进行巡视,重点进入某个小组倾听交流,指导记录。

  2、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通过交流,可以让同学分享快乐,达到生生、师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达成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做到1、对同学的进行学会倾听的养成教育。2、对同学的交流情况要有反馈,和时肯定或指正。3、通过启发、引导性谈话,深化拓展同学交流的内容。4、对同学谈到的敏感话题,教师的态度要自然、大方。

  (三)出示资料,讲解胎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播放录像资料,内容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用时约6分钟。通过观看录像使同学对人的繁殖过程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神秘感;同时教师提炼出板书内容,能突出教学重点,协助同学理清思路。

  (四)组织同学讨论怎样珍爱生命,孝敬家长

  教师给出话题后,给同学考虑分钟时间,然后指名汇报,用时7分钟左右。教师引导同学谈谈自身具体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再次使小朋友理解家长养儿育女的艰辛,激发小朋友对家长的孝敬之情,对小朋友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水到渠成。

  板书:

  第3课我是怎样出生的

  精子受精280天左右

  受精卵胎儿

  卵细胞

  四、对本节课的预评估

  整节课的设计能以同学做为学习的主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极大的调动,教师的适时介入,对同学的交流进行启发、指导,充沛体现了“四边”精神,预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顺利达成。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及接受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本课在教材中居于第五单元的位置,在前几单元中,已多次涉及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环境”,教学要求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明确: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

  《治水必躬亲》一文既涉及“人与自然、环境”这个大主题,同时又是一篇议论性的古文。文章论述了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文章由治水要防止的现象说起,继而说明要躬亲的原因,之后提出中心论点;紧接着运用例证法,举海瑞治水的例子,论证中心,同时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一实一虚,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通观全文,观点鲜明,结构严密,论据确凿,令人信服。

  谈学生

  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具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而且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大胆地去质疑;但议论文知识学生还不曾具体涉及,因此议论文知识的学习就成为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讲教法

  本节课按五个板块进行:激情导入、读文解意、读文品味、思路延伸、课后探究。每个板块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知识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质疑和探究。首先以诵读的形式初步理解课文,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进一步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品味分析重点句段,理清文章思路。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由治水联想到做事,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应做到事必躬亲,注重实践的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学生由“入书”到“出书”,既牢固地掌握了文言文必学知识,又扩大了教学容量,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述过程

  【学习目标】

  1 、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2 、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3、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水,做任何事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所讲述的的道理。

  难点:论证方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

  导入: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治服。被后世传为佳话。

  你还知道哪些治水的人或事?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污吏,被称为“海青天”。可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阅读“资料链接”了解作者与海瑞。)

  自学导引:

  1、朗读课文,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障碍。

  注意:下列句子句读“……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参考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词句可查找工具书。

  3、理解课文:

  (1)、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先说明治水要防止的现象,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然后用“盖”领起下文,论述 的原因,并用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治水必须 、 、 的重要性;然后得出结论:“ ”。第二段举海瑞治水为例来证明论点。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 ,而且 ;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来说明。

  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用 论证,说明治水不但要 、而且要 。

  (3)、本文论述了 的道理,说明只有 、 才能治好水。

  合作探究:

  1、学生小组交流本文应注意的一些生字及其读音,然后小组内互读纠误,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语调,安排展示形式。

  2、小组内尝试翻译课文,互相指出翻译不准确的地方并纠错,推选翻译展示代表。

  3、、理解课文:

  (1)、交流自学内容。

  (2)、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在我们今天有没有这样的人?

  (3)、课文中举海瑞治水为例来证明论点,请举出其它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4)、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治水才要躬亲吗,结合现今社会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各一,阐明躬亲、清廉的重要性。

  交流展示:

  1、学生展示课文朗读,然后齐读课文。

  2、学生展示课文翻译,师生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可相互质疑,加深理解。)

  3、交流课文内容理解,小结:课文论述 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 的方法深刻地指出治水 与 之间的关系。

  巩固提升:

  1、解释下列加框的词语。

  (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

  (3)不可执一(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3、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4、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古代像海瑞一样清廉的官吏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概括叙述这个人的主要事迹。

说课稿 篇4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 “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索、小组合作、效果反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加实际问题的直观性,我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关于学法: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学习方法,我想这样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共6课时,重点是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教学,下面我重点说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整体的教学程序包括: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归纳结论;知识运用、加深理解;变式练习、形成能力;回顾与反思、纳入知识系统;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七部分。

  四、几点思考:

  1、关于评价:本节课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多表扬学生的表现,并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思考回答。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关于课本的处理:本节课中我直接利用课本的实例来引入,主要是这样的例子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用图片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基于初一学生学习的特点,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课本上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法则我留到下节课来探究。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说学生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特点

  《敬畏自然》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八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也还没有进行过对宇宙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要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又兼有学理性的,转化成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的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三)教 学 重 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 学 难 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

  (一)本课以引导、分析、启发、探究、比较阅读为主要教法,辅以多媒体,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主要观点,在一定情景下进行读、写、听、说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辩论等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图片、画面、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2、讨论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辩论法。以小组方式展开辩驳,加深对的理解,树立环保意识。

  5、句子赏析法。

  6、仿写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些表现自然智慧,哪些表现人类智慧,并思考问题: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学生保留观点,一起看作者严春友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导入新课。

  2、整体阅读,感悟两种智慧,在文中让学生画出哪些句子是自然智慧,哪些句子是人类智慧,并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感情倾向,用四个字来概括,概括出标题——敬畏自然。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想应该有质疑的精神,所以,我给学生安排了一场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讨论赛,讨论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所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交流,并课堂展示。让学生得出结论:这个讨论的问题其实是不成立的。并且否定我前面导入提出的哪个问题,让学生重新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得出结论: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的。并在文中找出作者有没有相关的表述。学生找出,齐读作者的观点。

  4、让学生在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大声读出来,而且要阐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让学生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上进行句子分析。在此,给学生重温部分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5、作者能用这五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那么学生能不能用至少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锻炼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6、学生大多都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情感后,我接着问: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这节课的观点: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谐相处。

  7、最后回顾整节课收获,不仅学习了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还学习到了与自然应该是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承上启下的地位,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总体设计和说明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知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游乐场为情境图(实物投影:书本第37页的情境图),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知识——角。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亲切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再复习旧知,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角的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分了两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个步骤是画角、分类,产生锐角和钝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四张小纸片上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再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些角合在一起进行分类,让学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并给角分成几类。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分法:直角一类(板书),不是直角的一类(板书)。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分法时,我会引导学生把不是直角的一类再分细一点: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板书)。同时,通过让学生说说怎样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学生明确判断锐角、钝角的方法和判断直角的方法一样:都是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板书上的任一个角),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提供了依据。再告诉学生,他们的分类方法与数学家想得完全一样,让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最后,我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给这两类角分别取名。这样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本课题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也顺理成章地揭示了(板书)。

  第二个步骤是建立三种角的关系。

  为了理清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我先让学生运用活动角(演示活动角)先摆锐角、直角,再摆钝角、直角,让学生得出三种角开口大小的关系是:锐角<直角<钝角(板书),这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种角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在画角、分类、交流、摆角、想特征几个环节中,每个活动都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说、动”的机会。特别在做角、分类环节中,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利用已有经验进行 “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念概括——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第三层:巩固练习,丰富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项练习: 找出生活中的角、用三角板判断角、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角以及创作画。

  这样的练习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到了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同时也让学生学有困难,学有疑问,学有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创作画这种综合实践的练习,通过学生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外,也让他们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说说在这课堂里进一步研究了角,有什么新的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五、说板书

  本堂课板书比较精简,首先板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再板示课题,最后板示锐角、直角、钝角三种角大小的关系。这样板书不但便于学生辨别,也突出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起始课。在教学中,为了使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我运用了课件演示与实物感知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景中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说课稿 篇8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例1、例2是教学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教材联系了百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突出“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或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化成小数”这一转化规律和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小数、百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二、以人为本,说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三、以探为主,说流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在故事中设计了帮助主人公比较2/5、42%、0.45的问题,然后引出课题。

  (二)大胆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1)准备题。

  ①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0.2 1.5 0.375 1.25

  ②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

  2/25 21/100 7/8 3/5

  ③把下面各数写成百分数.

  71/100 120/100 250/100 12.5/100

  通过以上的练习,为学生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打下了基础。

  (2)学习小数化成百分数,教学例1。

  活动一:

  ①出示尝试练习后先让学生说说0.24.1.4.0.123的意义是什么?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为突出转化过程进行铺垫。

  ②学生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联系以前的知识,可以先把小数怎么办?之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做不出来的学生可先看教材例1)汇报结果时突出每道题的转化过程。

  活动二:完成P80的做一做(1),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活动三、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简便方法。(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并注意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右移两位与添百分号的关系。

  学生有了小数、分数互化的基础,采用“先练后讲”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归纳,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落实。

  (2)学习百分数化成小数。

  活动一:学生学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出示例2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之后每组先选代表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集体讲评。

  活动二:完成P80(2)做一做,并思考如何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对于巩固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设计。先出现小数与百分数之间互化的题目,再出现比较有分数、百分数、小数混合的题目。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课堂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精选说课稿模板8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优秀说课稿模板03-16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口语交际:劝告》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6篇)12-28

优秀说课稿模板【10篇】03-16

《蜘蛛开店》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变色花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

《美丽的彩虹》说课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