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说课稿
一、 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持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日本学者佐藤学“学习的三位一体”理论为支持,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书中,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把“学习”重新界定为“意义与关联(关系)的建构”——“所谓‘学习’,就是同情境的对话(建构世界),同他者的对话(结交伙伴),同自身的对话(探求自我),形成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构建者。教学需要通过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学习过程,主动获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培育他们的理性精神。
本课的教学,正是基于“学习者”的立场和视角进行设计的。
二、备课过程的一般问题
1、教材分析
(1)本目内容在教材的地位与意义
从微观上看,本目是《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二目内容,这一目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目专门提出了“系统优化的方法”,与第一目的“整体与部分的方法论意义”共同构成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内容;
从宏观上说,教材第三单元构成了整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我们一般考察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起点是“普遍联系”,教材的基本逻辑结构是: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创新),所以本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唯物辩证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目题上看,“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即“如何掌握”,为此,需要重点关注“掌握”的三个要求——着眼整体性,注意有序性,注重优化趋向。
难点:从目题上看,“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难点是“系统”,因为从前一目的“整体”(与部分对应)转向第二目的“系统”(与要素对应),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些困难,这里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里的“一定意义”是什么意思?破解“系统”的内涵是掌握“优化方法”的前提。
(3)教材处理:
在深入理解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应做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坚持生活逻辑为主,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我遵循的是生活经验--学科理论--生活反思(审视)的理路,当然从学科教学的要求上来说,要注意指导学生理清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关系。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七课第一框和第二框第一目学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要求;另外,相关学科的学习也提供了一定的知识铺垫,比如生物学科中的生态系统,比如《经济生活》学习中的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经济全球化等等。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老师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具备了一定的关于系统的认识经验,比如,大多数学生一般都会下象棋,下棋的经验可以嫁接到本目的学习内容中来。
3、教学目标
按照课标与我省的《教学指导意见》,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目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②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心。
4、教法学法
(1)教法:
本目教学采用主题情境式探究,即师生双方围绕一个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教学对话与合作探究,达成三维目标。
(2)学习方法指导:
①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共历学习的过程,分享学习的乐趣和经验。
② 运用归纳、比较、批判(反思)等学习方法。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的主要过程:
操作程序
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
策略分析
主题情境创设1:引出学习的主题
“棋中论道”
引导“下象棋” 这一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作为学习情境
(图片或视频)
以生活经验为学习的起点、思考“下好一盘棋需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起点,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发现学习的意义。
主题情境创设2:
复习回顾
1、 PPT 呈现问题1: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来分析一盘棋的基本结构;2、 PPT 呈现问题2:请解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蕴含的哲学思想。
1、 联系旧知进行思考探究、讨论交流。
2、 学生交流谈论,教师指导。
通过复习旧知接入学生学习新知的逻辑起点。
主题情境创设3:
难点突破
1、 PPT 呈现问题2:“系统”一词如何理解?(可课堂查阅《现代汉语词典》)2、 PPT 呈现表格: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两对概念比较(列表格);理解系统的三个特征。3、 适时引导、点拨,引导:系统一词的侧重点在于“如何使得不同的部分,要素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并引出“优化”。
1、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习;
2、 在文本阅读基础上学会比较不同的哲学概念。
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进行比较, 以深化理解三个特征,体会学科的意义。
主题情境创设4:
重点把握
PPT 呈现问题3:下好一盘棋,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 ?
(1)着眼于整体性;
(2)遵循有序性;
(3)注重优化趋向。
请班里的象棋高手谈谈经验;再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参与指导。
将问题生活化;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主题情境创设5:
主题提炼
PPT 呈现问题4:有人说,“人生如棋,世事如棋”,这种感慨,如果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是指我们面对世界,面向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需要有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进行交流,理解“综合的思维方式”。
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从哲学思维的高度反思生活,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实践。
课堂小结
PPT 呈现本课的逻辑结构。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
简化内容,重温知识,强调重点。
拓展与延伸
推荐阅读:《中国象棋的智慧》。
课后完成:体现“系统优化”的中国成语典故(如运筹帷幄;进退自如;丢车保帅...)
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智慧,将哲学的学习与树立文化自觉、自信结合起来。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我对佐藤学学习理论的理解,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三个维度。
1、重视与情境对话:学习情境要扎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基础上
在本课教学是,学习情境不是特意创设的,而是直接还原了学生的生活,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所以我在教学中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嫁接在学生的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不仅是考虑教学有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或者突破口,而且也是希望能够换一种角度,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上,对“下棋”这一日常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从中体会和发现哲学学习的意义。
2、倡导同他者对话: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
我们传统的课堂上,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本课的教学中,我想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让师生之间的对话有话可说,因为下棋这件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不少同学也多少知道一些其中的道道(内行看门道),所以学生的发言也很积极,整堂课的氛围是热烈的,当然学生的回答往往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化的、感性的表述,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把学科的东西注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
3、学会同自身的对话:学习目标要嵌置于生命个体的成长过程中
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一个考虑的重要目标就是希望我们的哲学课不仅对考试有用,学习当然要考试,这个不能回避,我更希望能够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有意义,比如像这一课的教学,如果学生真正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哲理,或者智慧,懂得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优化”很重要,对于他们今后的帮助是很大的,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很多学生走出高中阶段以后,对于政治课的回忆,是否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哲学还是有点意思的,我以为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很好了。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说课稿】相关文章: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相关说课稿09-24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说课稿 系统的优化06-22
系统优化与系统设计的教学07-08
系统的优化教案06-22
关于系统优化的总结06-08
流程的优化说课稿11-02
液压系统优化设计论文09-03
空调系统优化设计的论文09-03
掌握正确学习方法01-16
掌握说明文的方法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