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家庭消费的内容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家庭消费的内容》。
首先,结合指导思想,说教材、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有关家庭消费的内容是经济常识中的重要内容,与生产、交换、分配的有关内容一起,共同构成经济常识的基本结构。有关生活消费的知识和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对于提高青少年作为消费者的基本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本框教材的结构
首先指出了家庭消费的含义后,分析了家庭消费的内容,指出家庭消费的分类。最后分析了影响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家庭消费的含义和内容。使学生理解懂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消费的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创新性的思考,能提出不同的见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比、讨论、谈话、举例、质疑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使学生认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启发式教育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情感与价值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家庭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从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角度认识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树立正确人口观念。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特确立以下内容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对家庭消费内容进行准确划分和归类。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教学是艺术,是科学,它的本质在于创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法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本教材内容,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
我主要采用质疑探究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上述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引探教学法。“引探教学法”是“引导——探究教学法”的简称,其创立者是美国的兰本达教授,倡导此教学法是为了促进思维的发展,结合本框题教学内容特点,对陈述性知识的教学采取设置情境引发求知动机环境下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理解性知识的教学采取质疑研究法和讨论法。即教师通过提供背景材料设疑、质疑、启发诱导、补充完善,协调督促,使学生完成思考问题、生成思路,完成论点的过程。
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法的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理念,我在教学中必须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三)说学法
1、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或生活体验,运用联系的方法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
2通过引导探究教学,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其次、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激趣设疑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导入时应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激疑则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最佳选择,所以上课前一周,我请学生按课文两种分类方法,对自己家庭的一周消费情况进行列表记帐,上课时选出其中典型的几份帐单表格(含填写类型正确与不正确的,消费结构科学与不科学的),在投影上展示,让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评一评:
1、按消费的内容和消费的目的两种分类,该同学的家庭消费表填写正确吗?为什么?
想一想:
2、每个家庭一周消费开支有多有少,消费水平不一样,有哪些因素影响家庭消费水平?
议一议:
3、如何来提高家庭消费的水平?
课前完成填表任务,促使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三个问题的设计,揭示出本课时的知识要点,出于对学生调查资料的好奇,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附表: 同学家庭一周消费调查表(单位:元,占 %)
(二)新课设计
【突出重点设计】:自主探究
一、家庭消费的内容
1、含义
同桌同学互相观看对方家庭消费清单。让学生从家庭消费的目的、途径、消费的对象、消费的结果等方面分析同桌同学的家庭消费情况,探讨之后,学生的思维得到启示,可以比较轻松地概括出家庭消费的含义,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内容(分类)
首先,根据“同学家庭一周消费调查表”,可以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从具体实例分析到综合,符合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了解了该家庭的消费内容后,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消费的目的所在,进而概括出从家庭消费的内容看,有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从消费的目的看,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这时进入探究问题一:生存资料消费就是物质资料消费吗?引导学生得出他们是交错关系。在此基础上,展示部分学生归类错误的课外调查表,让学生分析错误所在,强化知识,深化认识。
其次,请学生列举温州人生活中的消费实例和多媒体展示相关家庭消费实例的图片,层层剖析归纳,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的“含义、内容、地位、作用”。这时进入探究问题二:家庭生活中的享受性消费,是否等同于铺张浪费?引导学生明确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度的健康的享受是正确的、有益的。意在让学生在分清两种不同的分类的同时,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内容作准备。
最后多媒体出示小结图表由学生填充巩固。
(三)【突破难点设计】:比较反思
难点突破关健在于引导是否得法,能否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深化认识。在这里,我主要是采用比较法与归纳法。使学生懂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消费的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
首先展示“收入水平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表
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以下问题:
首先,从表中可以看出2004年与1985年比较,我国人均收入与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消费的水平”和“收入水平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从而教育学
生切记“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党的基本路线正确指导的结果,增强学生坚定党在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心。
其次,看东西部居民消费表,比较东部发达省市居民消费情况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消费情况。引导学生得出:收入水平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
第三,以温州车展为切入口,让学生思考:近年来温州私家车数量的猛增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
最后,让学生思考收入相近,但家庭成员数量不同的家庭消费情况,得出人口数量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论:第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这是根本的因素;第二,收入水平,这是直接因素;第三,物价水平;第四,人口数量以及消费观念的异同。
此时教育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家庭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从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角度认识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树立正确人口观念。
最后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根据影响家庭消费的四个因素,找到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途径。
总之,突破难点这个过程是培养能力、训练思维的过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比较的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觉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过程。
在完成新课的基础上,必须要设置一些练习题用以巩固学过的知识。
(四)【课堂巩固】:小结练习
根据新课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的运行作出水到渠成。
1、小结:引导学生提纲挈领的归纳总结中板书中的要点,教师强调学生要养成结合生活思考问题有好习惯。
2、巩固: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设置综合性课堂练习,材料选择体现全面性和代表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3课外作业:请运用所学的“家庭消费的内容”有关知识,对本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同学的消费行为进行抽样调查,预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内容后,分析评价调查表中的消费观。
(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际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将复习与预习融为一体)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一个设计,最后我再谈谈本课板书的设计。
最后、说板书
遵循板书设计的实用性、直观性、灵活性、艺术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设计板书时做到在体系中表现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把握和理解知识点。
1、含义 物质生活消费
按内容分: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劳务消费
家庭消费的内容 2、分类 生存资料消费
按目的分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性消费
3、影响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2)收入水平
(3)物价水平
(4)人口数量
4、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途径:(1)(2)(3)(4)
【高一政治家庭消费的内容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一政治《家庭消费的内容》说课稿08-11
《家庭消费的内容》说课稿12-28
家庭消费的内容说课稿04-19
《家庭消费的内容》说课稿范文01-18
《消费及其类型》高一政治说课稿02-10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07-06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09-05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10-03
《家庭消费》的说课稿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