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简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入册掌握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平行四边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二说教法
整个教学由复习引入、探究体验、实践应用几个环节组成。在复习引入阶段,使学生感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内在的联系,并复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后面的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探究与体验阶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数方格。让学生体验光靠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必须寻求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更简便的方法。由“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面积却相等?”找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等于什么?第二个层次,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布置了两项任务:
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填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目的更明确一些。然后,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巡视学生的操作,方法,并加以引导,把典型的方法几下来,我提前考虑到有这么几种情况,接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多注意学生的语言的准确性强调“平移”。最后,有老师的一个问题:“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结合报告单得出:面积没变,形状变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很顺畅的得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x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样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亲身经历了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三个层次是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应用阶段,分为基础联系和拓展练习。在基础练习里,首先完成了例1,直接利用公式计算面积,然后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动手测量,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计算面积所必须的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去求面积。最后把平行四边形变换姿势,让学生准确的找到底和高,并计算出面积,完成做一做1、2题。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在拓展练习里,首先安排了判断题,选择题。通过辨析、选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底和高两个因素有关,求面积用面积单位,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是一组对应的底和高等知识。接着出现了一道开放性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他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如果不限制小数呢?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最后出现了一道思考题”长方形框架,长15厘米,高10厘米,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会怎样?通过这一部分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
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97—98页中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行四边形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图形与空间”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法中采用观察、操作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和思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习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长方形活动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白纸、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行四边形,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
(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
老师提问: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变魔术,拉一拉:
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木框的变化。老师向学生演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再到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总结明白:长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易变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铁拉门,伸缩衣架等。
(2)、画一画,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老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
老师问:画的平行四边形和学生们画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一样的?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检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这种四边形的对边的特征。(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告诉学生,两组对边互相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然后,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怎么样来画平行四边形
在方格纸上画,在白纸上画。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设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的长短又怎样呢?它的四个内角又有什么特征呢?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边的长短、内角进行测量。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大小关系。进行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性。
(1)不稳定性,易变形
(2)对边互相平行的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4)两组对角也分别相等
(5)四个内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发现老师一一板书
最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等。
(出示课件)
练习: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从本质方面去描述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课件演示
小结,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这条底到对边的距离就是高。高与上下两条对边是相互垂直的。
还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判断这条折痕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老师问:你还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折出另一条不同的高吗?
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1-04
倍的认识说课稿11-05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11-02
圆的认识说课稿11-01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线段11-02
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1-11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位置11-02
中班数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09-23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