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拟行路难》说课稿

时间:2021-06-12 10:13: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下册《拟行路难》说课稿

  过程与方法:

高二语文下册《拟行路难》说课稿

  (1) 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度展开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从“以意逆志”角度分析诗人内心的愁闷通过外在的动作表现出来;

  (3) 从“知人论世”角度分析诗人悲愤苦闷的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

  (1) 把握诗歌情感,体会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2) 激发学生对诗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其才华横溢的敬仰。

  其中,教学重点为:(1)把握诗歌主旨,掌握诗歌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分析“愁”的动作表现和社会根源;(3)诗人形象分析。教学难点为:(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2)比兴手法的理解。

  教法学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环节,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问题法。问题的科学设计不仅能突出教师的引导性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和好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它既强调教师给予足够的课堂空间给学生,又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它既是一种教法,又是一种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诗歌,弄清诗歌大意,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诗歌朗诵过程中,先由学生代表尝试读,再由学生点评朗读效果,教师引导点评角度,最后由教师总结阅读技巧,整个过程强调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在探究诗人“愁”的根源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社会背景和诗人生平深入探讨诗人“怀才不遇”的具体性和社会根源。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倡导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路人,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杜甫和李白对鲍照的赞美导入,从感性上给学生树立鲍照的高大形象,让学生敬仰、钦佩诗人,为后面分析诗人的不幸遭遇作铺垫,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加深学生对诗人内心愁闷的理解和对其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

  (二)诗题解读与预习答疑:乐府诗。“行叹复坐愁”互文;“歌”,歌咏,吟咏。

  (三)诵读诗歌(重点)

  学生集体自由读—教师提要求:情感,语速,语调。

  学生代表尝试读—学生点评,教师引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完成情感、语速、语调的教学目标。

  教师配乐示范读—教师示范,带领学生逐句模仿读。

  学生代表示范读—检查模仿效果,学生示范。

  学生集体齐读—进步把握情感,揣摩语速语调。

  (四)分析情感:

  1. 承接朗读的情感,提问学生:诗歌中那个词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苦闷?从而引出诗眼“愁”?

  2. 接着提问:诗人是怎样表现这种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归纳出通过外部的动作行为来表现内心的愁闷的写法,引导学生找出《拟行路难》表现诗人内心的动词。

  3. 学生分四个小组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些动词所在的诗句,师生合作,通过比较辨别,得出最好的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诗人“愁”的层次感。

  以上问题,既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诗歌语言的能力,强调师生的合作学习,注意从“以意逆志”角度鉴赏诗歌。

  4. 提问:诗人“愁”的原因是什么? 引出从“知人论世”角度鉴赏诗歌。

  5. 提问:诗人对造成自己不幸人生的根源有没有清醒的认识?有。

  6.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学生容易答出“命”,很难答到第一二句。教师引导:“命”是直接道出,第一二句直接道出。先分析一二句,再分析“命”。

  7. 提问:第一二句明明是写的水呀?怎么会是愁的根源呢?该怎样理解?教师引导:此处用的是一种表现手法。学生容易答出“比喻”,教师补充“起兴”,综合起来即“比兴”。

  8.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对“命”的态度:知命认命 抗命 认命

  这个问题的设计,注重文本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挖掘出文本的深度。

  9. 教师小结: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泻水兴愁”含蓄地道出了“愁”的根源,“行坐叹愁”“酌酒消愁”“悲歌断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愁绪在不断流动,不断加深,当诗人情不能自已时,他发出了生命中的最强有力的呐喊:“心非木石岂无感?”可最终,也只能吞声踯躅,不敢言愁。在“愁”的背后是诗人对不公平的命运的抗争,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学完诗歌,我想,在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鲍照。

  10. 诗人形象分析:让大家在纸上写,教师引导学生从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来展开。教师朗读习作,然后点评。本环节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完成了分析诗人形象的教学目标。

  11. 背诵诗歌:个人背—分组背—集体背

  12. 作业:搜集“愁”的诗句。

  七、教学板书

  板书分为正板和副板。正板的设计围绕两个字:“愁”“命”。“愁”分为:泻水兴愁 行叹坐愁 酌酒消愁 悲歌断愁 吞声咽愁。“命”分为:知命 认命 抗命 认命。

  副板的设计强调本诗歌的关键词语:白也诗无敌 俊逸鲍参军 九品中正制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比兴

【高二语文下册《拟行路难》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拟行路难》说课稿02-13

高二语文说课稿《拟行路难》01-05

高二语文《拟行路难》说课稿范文01-07

《拟行路难》高二语文说课稿07-14

高二语文《拟行路难》说课稿范文12-01

《拟行路难》的说课稿04-01

《拟行路难》说课稿01-26

《拟行路难(其四)》说课稿(人教版高二选修)12-06

高中选修《拟行路难》说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