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的说课稿

时间:2021-06-11 17:56: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口技的说课稿

  说课流程:

关于口技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目标分析

  三.教法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分析

  五.评价与反思

  说课内容:

  (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口技》选自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

  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文化生活”,5篇课文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代生活的一些侧面,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古代生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重点要求通过朗读,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体验,领会作家对“文化艺术”的感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文言文字词的落实积累,特别积累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 领会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艺。

  教学难点:本文表现手法的探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

  三.学情分析

  这是七年级下的一篇课文。这一时期,同学们已经学过了十多篇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

  初一的学生求知欲强,所以课堂的气氛比较好调动,如抛给他们问题,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再启发他们自主地寻找答案。

  另外,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

  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优势条件。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课制定如下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如:模拟声音的词语,表时间的词,古今异义,多义词等。

  2.培养领会文言文课文内容的能力。

  3.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中辨析,辨析中朗读;领会中积累,积累中背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情。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法

  1、 辨析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用分点或者拉网的方式将同类词语进行归纳、辨析。在反复操练中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 朗读法:在辨析、归纳的基础上以各种方式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可以这样说,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 勾画圈点法:引导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4、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二.教法

  1.以朗读带辨析,以辨析促积累,由浅入深,实现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的结合。新课标中要求中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所以教学重点设为读,背,大量积累。

  2.用词语辨析带动全篇的教学,每一组词既提示了一个知识点,又形成一个积累板块,可谓思路清晰,步骤明快。让学生对课文逐步形成完整而有规律的认识。

  学法与教法的设计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语文教学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设计了辨读法,以文言文为训练材料,以引导学生朗读为主要手段,通过不同角度 辨析朗读,以达到辨析字词、积累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 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请1-2名学生表演一段口技, 再鼓励其他同学予以评点。进而出示课题 。

  之后,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口技漫谈》,了解口技的渊源典故 。让学生说口技表演含义 ,教师作相应的补充介绍

  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入则是第一槌, 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了口技的魅力,而且训练了他们的丰富想象能力,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简介作者与作品

  在这一环节,我将告诉学生:作者林嗣环是清朝福建晋江人。其作品《口技》屡屡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为家乡泉州争得荣誉。

  这样的介绍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三.四辨四读

  ⑴辨声音,知情节: 引导学生辨析描摹声音的词语,并且感知故事情节,

  1.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口技表演者模拟了哪两段时间的故事情节?请列举每段情节中表示声音的词语?

  学生思考后复述情节并列举表示声音的词语,教师出示幻灯片明确。

  第一段情节: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

  犬吠 欠伸 呓语 大啼 含乳啼 拍而呜之 絮絮 初醒声 叱大儿声 齁声 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 咳嗽

  第二段情节:深夜,失火到救火:

  大呼 齐哭 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 力拉崩倒之声 火爆声

  呼呼风声 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 泼水声

  2.当堂积累

  让学生结合注释,掌握“犬吠、欠伸、呓语、拍而呜之、絮絮、齁声 、作作索索、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曳屋许许声” 这些描摹声音词语的的意义 。

  3.教师指导朗读:

  采取教师范读与学生仿读相结合。辅以教师评价与朗读技巧的点拨 。力求再现口技模拟的声响场景。

  ⑵.辨时间,明变化:引导学生辨析表时间的词语。

  1.要求:跳读全文,标出表时间的词语 ,根据注释加以分类。

  学生查找并发言。

  教师出示幻灯片明确:

  ① 表突然发生:忽

  ②表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

  ③表两件事相继发生:既而

  ④表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是时

  ⑤表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未几、俄而

  2. 指导朗读:朗读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变化。为了避免朗读形式的单调,根据男女声音特点,女生齐读第2段,注意用舒缓的节奏表现深夜的宁静;男生齐读第4段,要用急骤的节奏表现出火警高潮时的紧张。

  ⑶. 辨反应,品精妙:辨析表现听众反应的词语来领悟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

  1.思考:面对逼真的口技表演,听众的反应如何?

  指导学生朗读2、3、4段。一名学生朗读模拟声音的部分,其他学生齐读表现宾客反应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表示听众反应的词语。

  教师出示幻灯片明确表示听众三次反应的词语。

  第一次反应(由睡到醒):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既表现听众的陶醉入神之态,又有心领神会之状。

  第二次反应(由醒到睡):意少舒 稍稍正坐

  表现听众的入情入神。

  第三次反应(失火救火):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既有神态动作展示又有情感心理的暴露,表现了听众身临其境。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与工具书掌握和积累这些词语。

  3.在掌握的基础上思考:听众的反应属于哪一个角度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侧面描写。表现了口技人的高超表演深深吸引与感染了听众。从侧面烘托了表演的戏剧效果。

  ⑷.辨道具,悟高超:通过辨析显示道具简陋的`词语来领悟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以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1.思考:模拟如此千奇百怪的声音惊险万状的场面,口技人是通过哪些道具表演的?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标示相关词语。

  学生朗读后回答。

  教师出示幻灯片明确: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抚尺

  2.思考:道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明确:如此简单的道具开头交代,结尾强调,结构上首尾呼应。 技巧上以道具的简单反衬声响的繁杂,用4个“一”呼应5个“百千”,以一当百,烘托出口技人表演的不凡,应证了口技人的“善口技”。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单向对学生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也成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记。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

  以往教授文言文时常见的模式是老师译学生记,这对学生来说是被动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就是一个装水的容器,被动地等待老师把知识注进去,这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自身发展都是不利的。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辨析法,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系统知识,而且掌握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正确、流利,有情感的朗读,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以及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 全面把握文章思想也有积极的作用。我在四辨中辅之以四读,引导学生在归纳辨析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吟咏融入情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由此,我认为“四辨四读”较好地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三辨积累。通过归纳辨析同义词语,辨析一词多义的词语,辨析古今异义的词语来完成本文重点文言文词语的积累。

  ⑴.归纳辨析同义词语。

  ①群响毕绝——众妙毕备:各种

  ②妇抚儿乳——妇拍而呜之:轻轻拍打

  ③变色离席——满坐寂然:坐席

  ④大啼——百千儿哭:啼哭

  ⑤一时齐发——百千齐作:发出

  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夹百千求救声:夹杂

  ⑵.辨析一词多义的词语。

  ①妙     ②指

  ③绝       ④坐

  ⑤乳

  ⑶.辨析古今异义的词语。

  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宾客意少舒   ④虽人有百手

  ⑤两股战战 ⑥几欲先走

  ⑦当是时   ⑧以为妙绝

  ⑨不能名其一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对文言文的理解要求是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并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重点掌握常见的 文言实词 和虚词。根据新课标精神,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除了归纳出本文要求重点掌握的关于声音、时间、观众的反应的词语。还从同义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三个角度归纳辨析重点的字词。

  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同类词语,最终教师出示幻灯片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或学生自主学习,默而志之;或小组检测,合作探究;或教师抽查,学生抢答。切实达到领会与积累的目的。

  四.朗读巩固:在以上辨析积累的基础上回顾全文,全体抑扬顿挫的诵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情,我布置了这道作业:观察并思考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民间艺术家的表演、手艺人的技艺和口技艺人一样值得我们钦佩?我们学习林嗣环,把这些民间艺术记下来,写一小段类似《口技》的文章。

  (五)评价与反思

  《口技》一课,我尝试运用辨读式教学方法,它是以引导学生朗读为主要手段,通过从不同角度辨析朗读,以达到辨析字词,理解内容,积累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得好,能使课堂模式富于变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在实际教学中, 改变了学生原有文言文学习的单一被动的方式,取得了成效,收获了创新的喜悦。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完文章后,长长地吁了口气,有紧张,有激动,更有无限的赞叹。

  课后,我反思这堂课的教学行为, 我认为采用辨读式教学,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要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做好读书卡片,上课时才能收放自如,资源共享,既不费时又能环环相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深层次的思考,辨读式教学在系统复习中,也许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可以进行分点式或拉网式训练,如让学生进行同义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方面的归纳、辨析。这样,每一个知识点,形成一个积累板块,思路清晰,步骤鲜明,学生学起来系统而有条理,记得牢固而又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