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说课稿解读

时间:2021-06-10 12:03: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常熟说课稿五篇解读

  篇一:《生活中的快乐》说课稿

常熟说课稿五篇解读

  《生活中的快乐》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背景:五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初期阶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较为安逸的物质生活,不但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感动“欲求不满”,总是不断地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与兴奋。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投入,忽视了对真实生活、普通生活中快乐的感受和体验。而这种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因而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价值有个清醒、客观的认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心理调节。本节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第一课“生活中的快乐”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并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可见,这课时是本单元学习的起点和支撑点,学生只有真正地感悟到快乐的真谛,他们才有可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才有可能学会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才会让挫折与失败成为他们人生的财富与进步的阶梯。这样,才有可能让本单元的主题——“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得以凸显和突破。因此本课题无论是在第一个单元还是在全册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及当代学生及本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2、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并懂得珍惜生活。

  3、能领悟到“快乐他人也快乐了自己”的快乐真谛。

  教学重点:懂得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快乐是最珍贵、最持久的。

  教具准备:快乐树、快乐调查表、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1)本课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自主学习形式。(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学法引导:(1)“情感体验法”;(2)小组合作法。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流程图:

  课前互动—体验快乐 导入新课—寻找快乐 凸显重点—创造快乐 突破难点—感悟快乐 走向生活

  2、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这个课前互动,主要是让孩子们说一句话“今天,我 (心情怎样?),因为 ……”如: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站在这儿,跟同学们渡过愉快的四十分钟!以这样的两三句样句,让孩子们对自己今天的心情做个“定位”,为这节课的成效检验打下基础。

  【活动一】:体验快乐,感受快乐生活。

  活动要求: “快乐”地欣赏《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题曲。听听这首歌的旋律,再想想以往那些妙趣横生的画面,你感受到“谁”是快乐的呢?它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活动说明:快乐是因人而异的,各地各人的快乐感受都不一样,为此通过这部举国上下都喜闻乐见的卡通片,来唤醒孩子们内心的快乐情愫。)

  (互动说明: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对一些“快乐价值”进行导向,让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对小羊们和大灰狼们的快乐有一个更概念性的认识。)

  小结:它们太快乐了!因为快乐,所以它们健康;因为快乐,所以它们自信、聪明;因为快乐??快乐的好处太多了!所以,生活中,我们需要快乐!(板书:生活中的。提醒学生“活字怎么写?”)(通过这样的板书,让孩子们很形象地感受到:生活就要“活得”这样“快乐”!)

  【活动二】:寻找快乐,珍惜现有生活。

  活动要求:在小组内交流课前完成的“快乐调查表”。

  (活动说明:本堂课的“快乐大寻找”,主要是通过“快乐调查表”来完成,分“自己”“家人”“其他人”三类人调查完成,从最熟悉的自己到身边的家人再到熟悉或不熟悉的他人进行,使得孩子对不同类别人的快乐有一个较为广泛的认识。这里主要是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完成“快乐是什么”的初步认识。)

  (互动说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个人快乐时,教师要引导孩子领悟到各种各样的快乐,如:“君子之乐”“成功之乐”“集体之乐”……)

  小结:通过刚才的“快乐大寻找”活动,我们发现,快乐在哪儿呢?

  市级思品展示课说课稿

  ——《我们的民风民俗》说课稿

  常熟市颜港小学 陈惠红

  各位领导、思品教学的专家和老师:

  大家好!

  今天有幸在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思品教学,内心非常高兴。首先,我要感谢市教研室金老师、程主任和世茂实小的领导和师生们,给我这样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特别是能得到程主任的亲临指导,非常感动。说实话,作为市思品学科带头人,我觉得有些惭愧,分管着学校的思品教学,担任着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平时对这门课的研究我倾注的精力不是很多。今天这堂课,与其说是展示,不如说是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讨和切磋。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主旨是:源于儿童的社会生活、贴近儿童的社会生活、引导儿童的社会生活、回归儿童的社会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力求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其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受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生活。基于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课堂的理解,今天我执教的这堂课努力把自己作为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课前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采风家”进行网络搜索、查找和整理资料、采访等,对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有初步的认识,课堂上通过交流、共享、创新构想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共鸣,致力于让学生充实地过好这一次的教育生活。

  今天我执教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思品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有三部分内容:传统的节日、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传统的文娱活动。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比较广,需要两课时完成。今天我执教的这一课时就安排了“传统节日”并适当穿插“传统的文娱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风筝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春节、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感受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围绕以上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我以谈话送粽子的形式引出马上到来的端午节,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引出课题和传统节日。接着让各小组竟说知道的传统节日和具体在哪天,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使接下来的教学紧密围绕“走进中国节” 这一主线讨论几个节日的民风民俗。

  二、活动:走进中国节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重头戏,我设计成两大块,先以春节引路,安排了“漫画春节”引领学生走进“风俗园”交流春节中我们这里的各种风俗,然后走进“心语轩”倾听外地的人们回家过年渴望团聚的心声,并鼓励学生设计自己心中的过年方式。通过这些教学,从总体上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习俗和文化,寄托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在这些教学环节中一方面在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拓展,另一方面又在设计过年新方式时将传统和现代巧妙结合起来,体会到传统节日中传递的浓浓亲情及传承的千百年的传统文化。

  对于其他佳节的了解,我安排了第二个板块——“佳节絮语”。 教材上只列举了春节和端午节两大传统节日,课前根据大量的资料搜集,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列举了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我们这里较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为了使活动形式多样话,我安排了看图猜节日、小组共享搜集的资料、集体交流信息、“民风民俗小测验”这几个教学环节。这几个环节安排注重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全员互动,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比如今天在课上学生从传统节日的传说、风俗、童谣、古诗等方面进行了横向的交流,较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整个环节中,内容上我没有照本宣科,对春节的来历,年的有关传说、除夕夜怎么过等都没讲。直接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我们这里的春节和年是两个概念,不像北方从腊月到元宵。而且,作为老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更是开发者,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实施建议: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座位安排上,我改变了一般学科的课堂排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就坐便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也体现思品教学具有的亲和力和人文关怀。在激励机制上,我鼓励学生有类似小组形式的比赛,也有针对个人的发“红包”、“中国结”等富有节日风俗的奖品,意在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愿学、乐学。

  三、总结延伸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及民风民俗有很多,不是一两堂课就能讲完的。因此,我选取了最贴近我们学生的汉民族的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风俗入手。即使是主要的节日也有侧重,春节最隆重,放在首位,花时较多,其次是学生喜欢的中秋、端午,其他节日则相对略讲。为了弥补学生课堂上掌握内容的局限性,我设计了“实践探索”,提供学生几个网站,让他们课后继续学习、了解,既是本课内容的延伸,也为教学下堂课内容做好准备。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一点设想和尝试,当然,在课堂操作中留下了不少遗憾,比如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还不够多,教学语言、教学机智等方面有所

  篇二:说课稿

  《八音刀》说课稿

  龙口一中C区 韩志兵

  一、文本与学情

  《八音刀》是80后作家邵孤城的小说,邵孤城,男,1980年生。2004年开始小小说创作,作品散见于《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百花园》《芒种》《北方文学》等刊物。现居古城常熟。

  现代社会需要现代精神,更需要对社会人生的辨别思考能力,这些需要都可以围绕文本和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实践。因此,抓住这一契机,运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字词,识记作家作品,了解邵孤城小说的特点,了解与“八音刀”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些是打好基础,扩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2、能力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赏析小说的特点及写作用意。这是本文的重点目标,目的是让学生读文本,通文意,品文情,为提高语文素养服务。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剃头张父子的形象,启示学生如何做人。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老师的点拨是必要的。这节课施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诵读法、小组讨论法,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总体思路:本课的教学安排是利用课下自读文本,解决字词,通过学案提供材料了解有关背景,用一课时训练思维和表达,陶冶情操,启迪思想。

  第一个环节 ,导入: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这场战争中,许许多多的热血志士怀揣英雄使命重上抗日战场,用血与火之歌,谱写生命的辉煌。同时,也有许多的小人物,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如最近热播的《火线三兄弟》《上阵父子兵》等影视剧中的小人物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小说《八音刀》,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第二个环节,解读文本:

  活动一:整体感知

  1、读文本,在学习小组内检查字词、梳理小说情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意。

  活动二:问题探究(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点突出作者的80后背景,可与郭敬明等青年作家作比较。

  现代的社会很浮躁,现代的青年作家多描写校园爱情、魔幻等题材,抒发忧伤、叛逆、颓废等情绪,表面上看,作品个人化色彩浓厚,实际上这是一种伪自我,在卖弄个人的同时,背后都有种挥之不去的铜臭味。像邵孤城这样的能以思考的状态平静地写传统写历史的作者已经很少见了。

  二、这篇小说的主题探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

  1.传统技艺的精妙绝伦。2、传统精神的重塑与回归。3、小人物在困境中的取舍与挣扎。4、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三、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主题?

  我们这个时代,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过分突出个人,年轻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迷失当中,精神空虚,有必要选择这样一个主题来引起人们的思考。

  四、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个主题的?

  1、通过塑造剃头张父子这样的人物形象来展现

  2、通过巧妙的情节来展现。(题目的作用,伏笔的运用,结尾的去留)

  五、作业

  利用假期观看《火线三兄弟》,写出影评,从人物形象及剧情着手。

  六、板书设计

  八音刀

  人物形象分析 剃头张(父与子)

  情节安排

  板书设计展示出文章的脉络结构,反映出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力求简洁、直观。

  篇三:《嘀哩嘀哩》说课稿

  《嘀哩嘀哩》说课稿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以小学音乐第六册选学教材《嘀哩嘀哩》一课与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教学理念

  艺术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是在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基础上构建的一门新课程,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本课是从音乐切入的艺术课,让学生在欣赏、节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让孩子们在歌唱描述春天的歌曲中体验春天的美丽景色;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艺术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反映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寻找春天的足迹、迎接春天的到来。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嘀哩嘀哩》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有的学生已经会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也有一定的能力。针对这首歌曲,最主要的就是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的演唱歌曲“嘀哩哩 嘀哩 嘀哩 哩”有难度的乐句。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和灵活清晰的咬字吐字,表达春天来临时欢欣喜悦的心情。

  技巧目标: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主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经过调查,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在幼儿园、校园广播、以及一些VCD光盘上经常能欣赏到这首歌曲。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曲,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对,因此我的设计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以轻快的声音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难点是:引导学生以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X X X X X ∣ X X X X O ∣X X X X X ∣X X X X X—‖这一乐句。 嘀哩哩 嘀哩 嘀哩 哩 嘀哩哩 嘀哩 嘀哩嘀哩 哩

  三、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关注学生行为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真情投入和创新参与。教学一开始和学生一起欣赏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春天的气息,然后再进行歌曲教学等教学活动,最后,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来创作表现春天。使学生对歌曲、对春天有新的认识,真正体会春天的音乐,春天的快乐。

  四、说教法学法

  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新课标规定把态度、情感、体验放在首位,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此次执教的是唱歌课,所以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法:

  1.教学方法:

  (1)情境设置法:设置春天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画法:把美术课融入到音乐中去,符合艺术课程的标准,通过作画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讨论法:分小组讨论创编歌词、舞蹈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4)听唱法:在学习歌曲中用听唱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学会歌曲。

  2.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法:分小组讨论歌词和舞蹈的创编,让每个学生都互动脑筋,团结、协作的进行创编。

  (2)自主学习法:利用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即喜欢跳舞的跳舞,喜欢美术的画画

  (3)模仿法:用模仿小黄鹂的叫声,让学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4)创造法:自己创编舞蹈、歌词等,不仅让学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直接问: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回答:春天。

  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发生了哪些的变化,你能用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吗?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 生1:树木长出新的嫩叶,大地绿了,花儿开了。

  生2:天气暖和了,不用再穿上厚厚的衣服。

  生3:冬眠的动物醒了,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嘎嘎叫。……

  瞧!美丽的春姑娘已经飞进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吧。

  出示课件:春的景色图片展示,背景音乐《嘀哩嘀哩》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并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和头。

  [设计意图]:让学生沉醉在欢乐的气氛中,一副副美丽的画面,成为连接学生与歌曲情感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能通过画面感受到歌曲的艺术美,从而引导学生情随意走,层层深入,步步升华,达到审美教育的教学育人、寓教于乐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益。

  2.奏练习(解决难点)

  看到那么美丽的春天,你想不想用歌声来表达你的心情呢?(学生:想)可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困难,不知你们能否帮助老师来解决。

  出示:

  X X X X X ∣ X X X O ∣X X X X X ∣ X — ‖

  (1)学生先自己试一试。(教师指出八分休止符)

  (2)指名打击。

  (3)教师示范。

  (4)全班齐打。

  (5)出示小黄鹂:模仿小黄鹂叫:嘀哩哩 嘀哩 嘀哩 哩 0 嘀哩哩 嘀哩哩

  [设计意图]:艺术课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本环节的教学用“小黄鹂” 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唱节奏”和打节奏,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

  3.学习歌曲

  小朋友真聪明,帮老师解决了难题。为了表示感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名字叫《嘀哩嘀哩》。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还有什么景色,播放《嘀哩嘀哩》的MTV,

  (2)看了以后问学生,春天在哪里呢?(学生回答)刚才我们在欣赏的时候,老师就发现一些同学忍不住唱了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随音乐唱歌曲吧。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没有按照一句一句的教唱,因为大多数学生对这首歌曲较为熟悉,加之在欣赏MTV时很多学生已经忍不住唱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想唱歌想展示自己的的欲望非常强烈,教师强行压制这种欲望也就是压制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这里干脆让孩子们唱起来,一则顺应他们的心

  理,二则便于教师从孩子们的演唱中找出不足,便于教师下一步的教学。

  师:刚才唱了《嘀哩嘀哩》,你认为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认为应该用 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引导学生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唱,就像小黄鹂的歌声一样。师范唱后,学生演唱。

  [设计意图]:在第一遍演唱的时候,依然有几个学生把前十六分音符唱成了后十六分音符。所以在这里教师再进一步的范唱提示,同时也通过此句范唱来引导学生如何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展示春天

  (1)小朋友喜欢春天吗?那么你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春天呢?

  (分组创作:画画、舞蹈、编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反馈

  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自己组的作品。

  画画的介绍自己画了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来“春天”来。

  舞蹈的可以表演给大家看。

  编词的,根据自己创编的歌词唱一唱,再鼓励大家一起唱一唱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这首歌曲中三段歌词类比性的写法,便于学生对歌词的创编,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教师更是把精心搜集到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声、画并茂,强烈的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综合能力。

  5.总结

  小朋友们真棒!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还有许多,小朋友可以通过上网、书籍、搜集学习,

  开阔自己的视野。春天里处处有美景,春天带给了我们喜悦、快乐。让我们更加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吧!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音乐与活动是沟通的,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自由。画画、舞蹈、创编歌词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因而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这种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当然,这节课中还有不足之处,教师是否能在教学的难点部分再做深入的讲解,或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容易忘掉,

  而学习的积极性也将更高。教师对一些重要内容处理的还不够好,在此,还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篇四:大班数学活动: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大班数学活动: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常熟市浒浦学校幼儿园 马晓文

  一、说教材。

  有一次幼儿在活动时把大小、颜色、式样不同的鞋子都分类摆放,还分别数出数量,比较多少。由于没有记录,很快孩子们把数了的数量就忘记了。有的幼儿就想出了用数字记录,还有的想出排小棒、画圆圈等方法来比较多少,但由于没有标记,东西一多孩子们就显得无序了。于是我就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条形统计图》,组织孩子们来商量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最简单又一目了然。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材的内容,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愿与同伴合作,学协商、学分工。

  根据目标,我将“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作为活动的重点,而把难点确定为“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

  1、白板课件、绘图工具下使用的条形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2、白纸人手一张、纸质条形统计图每组一张、记录用的笔每组一支。

  3、旅游目的地图片、出行方式图片、星星卡片若干。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有:多媒体课件法,情境教学法,我将整个活动用现在比较热门的旅游作为活动的一个背景,把需要统计的小动物图片分散在白板上,通过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利用绘图工具涂色方面的便利,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有效地帮助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还运用了提问法、示范法、操作法等教法。 学法有:多渠道参与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记录法等。

  四、说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老师以导游的角色开始活动,出示小动物们杂乱地出现在白板上的画面,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第二部分: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老师提问:这些小动物分别有几只?引起幼儿思考:需要将小动物分类排整齐才能准确地点数出动物们的数量。在这里,我示范将一种小动物排列整齐,然后充分利用白板的交互特性,请个别幼儿利用白板笔到白板上来将其他小动物分类排列整齐,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在给动物排好队以后,迁移幼儿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小动物的数量进行记录,将记录结果记录在白纸上,幼儿的想法肯定有很多种,挑选几种比较典型的方法,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请幼儿猜测其记录结果,再由幼儿自己讲述,了解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明了。

  3、老师提问:怎样能够不用数数就能看出哪个动物最多?哪个动物最少呢?引出本次活动的重点——条形统计图。

  第三部分:仔细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首先,我出示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请幼儿来说一说:在图上有什么?与之前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在哪里见过这种统计图?引起幼儿的注意,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使用了隐藏起来的突出显示器,让幼儿能够更加明确地理解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意思。

  接着要向大家介绍条形统计图的记录方法,点击出原来隐藏好的动物标记,让幼儿清楚在进行记录的时候标记是放在什么位置的。另外,我还使用了绘图工具来进行记录。之前我也想在白板上面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然后用填色功能进行记录,但是以我的能力来说,在白板里面制作这张表格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做出来的效果不一定好,于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绘图工具的填色功能,两种软件同时使用,左边展示白板,可以让幼儿随时点数动物的数量,右边展示绘图工具,点数好动物数量以后直接用填色功能填出相应的数量。比如说,我要统计小狗的数量,我会在横坐标上做好小狗的标记,数到小狗有5只,然后在小狗上面的坐标上填上五格颜色,请幼儿跟我一起边数边填。

  老师示范的记录方法比较直观,幼儿看了以后应该已经会使用了,剩下来的两种动物可以请个别幼儿来尝试进行记录,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我可以及时利用工具将颜色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与幼儿一起重新记录一次。

  最后通过观察记录结果,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通过条形统计图上条形的高矮,一下子就能清楚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

  第四部分:小组合作,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请幼儿回忆条形统计图的记录方法:记录标记——在标记上方的条形中记录相应的数量。在个别幼儿操作的过程中,不一定每个幼儿都能记住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操作之前,必须再跟大家一起重申一下整个记录的过程,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接下来的操作活动。

  2、分组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与本次活动的主线——旅行相关,准备好相应的图卡,第一组记录旅游目的地,第二组记录出行的交通工具,第三组记录住宿旅馆的星级。以分组形式来进行记录,可以锻炼幼儿的团体合作意识,激发幼儿与同伴共同探究、互相交流的意愿,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怎样合理分工。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提醒幼儿记录的步骤。

  3、交流分享。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一共分成六组,有两组统计的是同样的内容,这个有利于检查统计结果的正确性,如果统计结果有不同,那肯定是有一组统计错误了,这样老师就可以抓住不同的地方,与幼儿一起检验结果,通过条形统计图的统计结果,幼儿能够很好地感知出数量的多少。

  五、结束活动,首尾情境呼应。

  活动结尾处,以小动物们要回家准备旅行中的东西为由,结束本次活动。

  篇五:月光启蒙 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月光启蒙 》

  一、整体分析说教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讲故事、唱童谣和猜谜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这是一篇语言训练、思想熏陶的好教材。

  二、三位整合说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从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的情景中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生难忘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三、提炼优化说教法学法

  坚持“教为学服务”,坚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紧密结合课文的特点,运用以下几种教法学法:感情朗读法、情景渲染法、圈划批注法、合作交流法等。

  四、联系实际说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作者资料和常熟本地童谣,读通全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版块推进说流程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

  开课之前我播放常熟本地童谣,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第二板块: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回顾月下的情景,说说从月下的情景中得到的感受,为后面感悟母亲的形象做铺垫。我这样设计是因为直观的画面对学生造成直接的视觉冲击,清晰明朗的画面,学生能够充分感受。

  第三板块:学习唱歌谣部分

  (1)为了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体会感情,在朗读时,自己充分利用多媒体画面,指导学生朗读。再如我教课件出示歌谣并播放,从歌声中直接感受母亲的歌声美,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母亲吟唱声音的美妙的?这里以直观

  丰富的资源为依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设计的高效性。

  (2)指名答,相机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让学自由读一读,重点抓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甜甜”“ 深情”“轻轻”““芳香的音韵” 来体会母亲的歌声特别动听。学生说到哪个,教师相机点红,这样直观的呈现学生就非常清楚哪些是关键的词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3)把这句话改成一首小诗来赞美母亲,出示小诗,指名朗读,教师及时评价。

  (4)想一想这两首歌谣写了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5)知道母亲是在一天的劳动后给我们唱歌谣,相机出示: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抓住“忙” “洗”“换” “搂”“唱”体会母亲勤劳、慈爱的形象,学生说时教师相机点红,告诉学生这些红字都是动词,通过人物动作来体会人物形象。

  (6)了解黄河孕育的歌谣文化,知道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开始由“混沌”到“豁然开朗”,这两个词显红,明确重点。

  (7)配乐齐读,出示歌谣播放音乐,利用多媒体中的音乐,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课文内容不同,运用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同。在写景、写情的文章中,配上一段美妙的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板块:学习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部分

  这三个部分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读完后选择最感兴趣的进行交流,这样实现了新课标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指名答,教师相机选择进入相应内容:

  1、学习讲故事

  让学生知道母亲通过一个个故事启迪着我的想象,理解母亲的形象美,出示句子,抓住 “玉石雕像”一词体会母亲的美并相机点红。为何会像呢?

  当学生说出原因后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意境美,母亲的形象美,为理解这样比喻的作用打下基础。

  2、唱童谣

  出示三首歌谣,让学选择最喜欢的一首童谣读一读,同学互评,在互评中知道歌谣欢快活泼的节奏,教师引导全班拍手读。

  3、猜谜语

  出示母亲给我猜谜的情景,让学生同桌互读,“你真笨”“笑着说”体会母亲对我浓浓的爱,并相机点红,告诉学生这里是通过抓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感悟人物形象的。

  第五板块: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结合板书)母亲用歌谣、故事、童谣、谜语把幽默风趣、充满智慧的想象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得到了启蒙。课文最后我满怀深情地写道: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出示最后一节)让学生自己深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再联系全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的内涵。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2.链接课外资料:母亲因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失去了记忆,(出示母亲图片和作者书写片段),并用音乐渲染情景,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件出示“母亲,——(我想读你说)”,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体悟,将他人的问题转化为自己的新思考,从而活用了教材,收获着创新的快乐,所以课件的呈现使之成为了可能。

  3.作业布置直接课件呈现,方便学生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

  感激母亲 怀念母亲

  课题下面书写四个课文内容的小标题,最后点出课文中心思想,不但梳理了文叙,而且突出了重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七、多媒体设计思路

  《月光启蒙》兼具音韵美和绘画美,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民谣童谣生辉,为课堂增色,能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为实现这种教学设想,我制作了21张幻灯片,整个课件母版为课文插图,这样的背景板能够让学生时刻进入课文情景。具体内容及使用情况如下:

  1、运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再现情景,调动丰富学生的想象,体味优美意境。

  2、运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置身情境,缘景明情。

  3、运用多媒体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清晰的把握重点词句。

  借此机会我也谈谈对这节整合课的反思与收获:

  通过这节课与信息技术整合这节课的设计与实施,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带来的诸多好处。同时提升了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再觉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了自己教学手段,尤其在突破重难点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坚定的使用更多更好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课堂形式。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常熟说课稿解读】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常熟美食》 说课稿11-03

老常熟、小常熟同看新常熟_650字01-21

美丽的家乡——常熟02-09

描写常熟的散文11-02

解读美术课的说课稿07-01

常熟叫化鸡随笔06-12

常熟积分入学条件03-18

常熟初中入学流程01-30

我的家乡常熟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