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美术的说课稿(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中美术的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以校园风景画写生为主题,让学生运用掌握的铅笔淡彩画的技法,系身体会、接触大自然,展开想象和观察能力用心描绘给我们还不熟悉的美丽校园。在绘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校的发展史,写生完后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和成功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热爱生活的道德美育。
2.教学目标:
A.让学生学会风景画的选景构图方法。
B.定稿后铺一层素描大体明暗
C.熟练的把握好水分上好淡彩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淡彩的水 ,以及色彩的感觉度,要求学生在给画过程中,上色彩要大胆自然、明块,体现出水彩特有的透明感,选景上要求发自内心的。技法表现要求学生有朝气蓬勃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教学难点是怎样结合素描关系上好淡彩。
二、说学法
美术课的教学和其他课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动心,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感悟,结合技法描绘写生。
三、说教法
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合作,教与学是互相联系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搜集材料作品的示范形式来进行教学,以学校的发展历史介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里倾向,从而热情的参与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的东西,我们生活在其中也没有完全感觉得到。那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开始接触新鲜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只要我们善诱的引导和启发他们接受是很快的。因而我对本节课进行以下设计。
A.谈话法引入
先介绍学校的发展史,以学校的景象质度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B.教师示范、引发学生兴趣、信心
从选景、构图、定稿、上明暗、详细分解介绍技法。
C.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D.总结
师生互评。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想说:"一切色彩皆情感。"《向日葵》这一课就是最好的印证。这一课需要2课时来完成,这里只介绍第一课时的安排情况。在教学中为了突显并运用这一主题,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眼中有课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脑中有目标,彰显色彩情感魅力;心中有方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一、眼中有课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向日葵》是湘教版的第三课。本课是以"色彩与情感"为主要取向的课程,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熟悉的景物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了解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并运用色彩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色彩情感魅力
本节课注重色彩、情感和意境的渲染,以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意境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所以我把该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给人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笔触的表现力进行大胆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获得艺术创作的快乐,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需要,教学重点确定为:
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笔触的表现力进行大胆表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难点确定为:
让学生理解艺术家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和学生的个性化的创作。
三、心中有方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他们已初步接触并尝试过运用一些色彩进行搭配,以满足自己的视觉需要和个人兴趣,但对于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方面还比较陌生。在教法和学法上要选择能使每个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方法,力争在学生心中种下一个火种,点燃学生头脑中的智慧和创作、生活的热情。
因此,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主要采用情境渲染法、观察法、讨论法、示范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互动,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更多地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情境导入-探究新课-创作体验-展示评比-深化主题为线索逐步展开。
(一) 情境导课入美境,灿烂葵花向阳开
1、伴着《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欢快的节奏,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向日葵的图片,并让学生随着音乐与向日葵一起舞蹈,感受向日葵亮丽的色彩和顽强的生命力。
2、出示课题《向日葵》和本节课教学目标。
设计说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习生动直观丰富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对向日葵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探究新课寻美源,大家一起去闯关
向日葵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我们,也征服了一位世界著名画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艺术家,学习他运用色彩表现向日葵、表达情感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展示凡高自画像,进入闯关1:
你知道这位爱画向日葵画家是谁吗?请作以简单介绍。
学生回答,老师简要小结。
凡高是荷兰人,世界著名画家。他一生沧桑坎坷,在生活上经历了很多苦难,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却非常执著,在他短暂的37年的生命里,创作了很多幅《向日葵》用来装饰房间,还把整个房子都涂成了跟《向日葵》一样的金黄色。
运用多媒体展示凡高的向日葵作品进入闯关2:
1、凡高的《向日葵》在颜色和用笔上有什么特点?
2、作品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作重点强调: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出示图片,进入闯关3:小游戏(你来选,我来猜)
出示一组不同色彩的图片,欣赏比较,请同学们各自选择一个喜欢的图片,其他组同学猜猜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色彩的图片,看谁猜得对!
(由于色彩的不同,我们对图片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也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人们赋予不同色彩以不同的象征意义。)
然后与引导学生明确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及给人的不同感受。
设计说明:《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这一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画面呈现出来,又通过闯关欣赏、讨论、分析、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智慧的闸门,了解艺术家经历和作画的背景,以此来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让学生学会从作品的色彩中感受画家的情感,明确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进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老师示范我创作,色彩助我显身手
1、老师示范创作能表达自己心情的向日葵。在创作过程中边讲故事边画画,画出特定情境中的向日葵。(注意:此环节不能以展示老师自己的绘画能力为目的,要尽量简单而又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感到画画其实挺容易的。)
2、学生练习:
〈1〉改画凡高的《向日葵》,画面造型构图不变,只改变画面色彩关系。
〈2〉任意确定画面造型构图,画自己心中的向日葵。
〈3〉明确要求:
a、个人独立完成或与其他组员合作完成均可;
b、先拟定一个主题(如:热情的向日葵、忧郁的向日葵、向日葵在沉思……),再尝试用色彩来大胆地创作,力争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
c、能够给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3、播放音乐,请学生跟着旋律轻松自由地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
设计说明: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个人独创和组员间合作两种方式让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受之以渔,让学生有所得,得之有法。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良好途径。要注意的是:现今的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大胆地用手中的笔在纸上涂抹,就应该鼓励。
(四)互赏互评展风采, 多彩花儿放光芒
1、各小组选出优秀作品参与全班展示。
2、全班互赏互评,选出你心中的优胜作品。
注意:从色彩、笔触、构图、想象力、个性特点等多方面欣赏和评价作品。
设计说明:《美术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通过互相欣赏、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这一环节应对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神奇力量,从多角度欣赏作品,寻找闪光点,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五)、认识向日葵女孩,学习向日葵精神
展示"向日葵女孩"何平照顾弟弟的图片,简介何平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向日葵女孩"的生活态度:要像向日葵一样迎着太阳生活!
设计说明: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这也符合《美术新课标》中提出的力求在美术课中体现素质教育,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的要求。
板书设计:
向日葵
色彩和笔触可以表达情感
教师示范画
设计说明:这样板书,简洁明了,形象直观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对学生领会知识和自由创作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也是我对堂课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以上是我对《向日葵》一课的设想,请老师们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一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美术鉴赏课,本课作为初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学习本课知识使学生学习欣赏、评述古代经典艺术品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艺术与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方面,追求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来进行发明与创造,是人类从古至今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科学家以及民间的能工巧匠,创造了无数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相结合的工艺品、科学仪器、建筑等,充分反应出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智慧。为以后学习、欣赏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和造型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科学观测仪器,桥梁建筑等范例,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古代经典文物的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观察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1.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2.理解古代经典的文物既是工艺品,同时也是科技产品,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课本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来 组织课堂教学。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1.首先课件出示打火机一支向学生提问,现代是用打火机取火,那么古代呢?学生谈古人取火的方式。 (以提问导入课题。)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有谁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例子吗?(设问形式制造悬念。)
(二)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
1. 教师讲解,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欣赏与探索:从出土的无数珍贵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古老的文物既是规范性的工艺品,同时也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你们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吗?
2.出示大量的中国古代与科技有关的艺术品的图文资料,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讨论曾侯乙编钟、四羊方尊、长信宫灯、浑天仪、赵州桥、唐三彩等古代艺术品的艺术结晶与科技的某些联系。
3.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各范例,然后老师逐个讲解分析各范例实用功能、美观特征和科技含量。 长信宫灯
实用功能:灯具,灯盘可以转动,灯罩还可以开合,更能够巧妙的将烟尘收纳到宫灯体内。 美观特征:造型及装饰风格舒展自如、轻巧华丽。
科技含量: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
4.在讲解各范例的时候,同时结合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对于作品的造型特点、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更加深入详细给学生讲解。
5.教师讲解完一个范例之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其他几个范例的艺术性和科技性结合的启示。然后师生再共同讨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欣赏可分为:描述其外形与特征、分析其美学价值与科技含量、判断其视觉美感与科技功能。
(三)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1、完成课本上的思考与评价练习,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范例进行填表分析。
2、其后可另加一些课外的图片,尝试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围绕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四)总结
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提问方式来完成本课的总结部分,目的是通过学生来回顾本课内容,尊重个人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的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十四册中的第7课。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突出特点是把对色彩的教学综合化,在巩固已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重在强调对色彩的搭配练习。
二、说学情
中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基于学生已掌握基本信息手段,因此有必要在美术课中引导他们利用网络等手段查找相关信息主动探究。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并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表现民间艺术;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说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
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教学难点】
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分析
在教法中,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启发诱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等教具,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二)学法分析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因此在本节课当中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如此能够更大程度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东北秧歌,使学生对生动绚烂的民间艺术有个强烈的感知印象,学生针对着衣者的色彩搭配谈感受,引起他们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关注。
事实表明:在学生欣赏视频的时候,色彩能够吸引学生很大的注意力产生学习动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环节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说一说民间美术的在种类
设疑: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尝试说一说民间美术种类有哪些?
学生翻阅教材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了解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在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目的:通过设疑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美术学科强调视觉感受,以疑惑带动兴趣的新教学理念,并产生愉悦的学习心理,为深入地探究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形式手法、文化内涵,打下了认知上的基础。
环节三: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信息(民间艺术)的调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解决本课的难点。
目的:利用网络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教师明确具体步骤
1.学生登陆指定网址收集和处理资料,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做以汇报。
2.代表性民间艺术作品赏析:组织学生以色彩为导向,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特点。
3.总结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纯度较高的颜色、采用强对比的手法、地域性强。
4.回顾色彩知识: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
5.通过再次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进一步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回顾提高的过程。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讨论、小组探究、分析发现等学习方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且对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做以小结,这样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且通过教师总结,使知识得以正确全面的呈现。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进而又一次地突破教学难点,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环节四:放飞想象,实践创新
根据学生自己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特点的理解,利用画图软件来完成民间玩具涂色练习,以此来解决学生在绘画方面的不足之处。
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独立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力求做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发学生主动尝试应用的乐趣,再一次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并感受到民间艺术来源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特征。
环节五: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作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评价作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和教师一起拥有讲台,拥有说话的权利,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体现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同时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这为今后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心理铺垫。
环节六:总结提高,情感升华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加强民族自豪感,并把发扬传播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后学生之间可进行彼此间的交流。进行后续的学习。
目的: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主张个性表现,强化民间文化的传承意识,培养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五、说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美术的种类
二、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三、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规律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造型 表现"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人物肖像速写,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线造型,抓住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形象而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特征。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能在写生练习注入一定的理性思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为下一课全身动态速写作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人物肖像画只有感性的思维,缺乏理性的观察力及表现力。新课标要求美术课中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所以,在人物结构比例关系的讲解的环节中,我删除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选取最重要的部分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人物五官的基本特征。
②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及绘画步骤。
2、情感目标
通过徒手肖像画的练习,培养学生理性的观察力及造型表现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五官的特征,掌握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对人物肖像进行写生。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旁边新开了家超市(欧尚),开业那天你去了吗?人多吗?
(学生)去了,人特别的多。
(教师)开业那天很多人都去了,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女儿也去了,由于人特别的多,就出现了一点意外?这时,该怎么办?
(学生)她们走丢了。到服务台广播女儿的长相以寻求大家帮助。
(教师)由于这位母亲当时很着急,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于是,工作人员出示了几张画像:
你能帮这位母亲认出她的女儿吗?
(学生)不能,我们不知道女儿的长相。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人群中找到一个人,首先要知道她的长相,也就是她的特征(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说明:以身边熟悉的超市开业,让学生处理常见的突发事件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授
1、理论新授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女儿的特征:椭圆型的脸,大眼睛,双眼皮,塌鼻子,小嘴巴,有刘海,扎了两个马尾辫。找一找,这几张画像中有没有走失的孩子:(具体分析画像,教学生认识人脸部的几种特征)
(说明:紧紧围绕"寻找走失的孩子"这条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掌握脸部五官的几种特征。)
2、技法分解
这几张画像与这个走失的孩子不符合,那怎么办呢?我们现场画一张,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然后回答几个问题:
1)绘画的顺序是什么?
脸型轮廓、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头发
2)其中辅助线的作用?
" "是中轴线,把脸平分为左右两边。
" "比例线。眼珠把人的脸平分上下两半,鼻子在下半边的一半偏上一点的位置,嘴巴在剩下一半偏上一点的位置。
注:这是一般人正常的比例结构,当然也有些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说明: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地方,在这个环节的讲解中,我选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使之简单化并结合演示的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
3、回顾熟悉的人的特征
1)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大家都熟悉的明星的特征。如:刘德华 周杰伦 … … (可以展示一些大家熟悉明星的图片)
2)说一说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的特征… …
(能说出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的特征的同学很少,几乎没有。)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明星观察的很仔细,而忽略了身边的、最亲近的人。
4、作业布置
写生你的同桌
要求: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抓住他(她)的特征,用线造型。注意人物头像的比例结构。
反思:这在没有任何现代教学设备的前提下上的一节公开课,刚拿到课题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一般的"造型 表现"单元的课上起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还没有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我思考的重点,我将本课新课的内容贯穿在一个故事中,以学校旁边的超市开业,帮助寻找走失的小女孩并为她画像为线索,在如何画像的环节中,教师遵循美术课上"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要求,减轻技法的难度,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对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有了理性的分析能力。本课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造型 表现"中的乐趣。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
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
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
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
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
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
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初中教材第十八册第四课《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出示板书)本课是“造型61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确定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可以了解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所表现出的对形体的概括与表现力,学习它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所表现出作者的构思,感受黑白装饰画艺术的魅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知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创作过程。使学生掌握对黑白装饰画分析、理解、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比较,共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图片中的形象,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绘画方法,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各种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发展潜在的艺术个性,大胆传递主观思想和感情。提高对黑白装饰画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根据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欣赏图片,让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分析比较。
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完成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设计。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合作教学法、鼓励教学法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我先采用引导教学,用幻灯片放映一些不同特征的黑白装饰画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进入课文。接着放映不同艺术特色的装饰画并作出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让学生学会看作品,在看的过程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感悟出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并运用到生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并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课前准备—激趣导课—欣赏讨论—实践操作—教师总结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黑白装饰画图片,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
2、激趣导课
首先,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个黑白效果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神秘中接触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感受黑白美感。接着我会出示熊猫图片,提问:“熊猫一生当中的两大愿望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答案:第一是熊猫想照一张彩色照片;第二个是想去掉黑眼圈。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黑白画的独特魅力。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今天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教室的墙上贴满了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好地体会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黑白装饰画的色彩要素是有黑白灰三种要素构成的。
最后,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使得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提出问题:同样是表现人物的黑白装饰画,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分析这几幅图片,会发现有的比较厚重,有的比较简练,让学生在思考中对本节课产生好奇,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由于点线面的构成不同,以及黑白灰所占的面积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这样我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欣赏讨论
我们看到的水墨画它体现出了黑白灰的层次美;那么在平淡的年代里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多彩的年代人们又返朴归真想回归自然,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美。例如怀旧照片和黑白的摄影等对于情感的表达是色彩很难达到的。而黑白装饰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用黑白来纪实,而是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关系,对客观物象进行重新塑造,进行主观归纳,画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基本要素组成的层次,形成一种单纯的美。
首先,我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多种风格、多种材料的黑白装饰画作品。并提出问题:你对教材中“黑白装饰是一种颜色通过与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观看作品,并分组讨论。分析黑白装饰画的内容与风格、交流对黑白装饰画的个人看法,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大量的欣赏,引起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风格。
接着,我继续拿出几组黑白画和彩色画进行对比。寻找黑白画中存在的吸引力。同样的画面(房子、鞋、餐具、风景、人物),但彩色的照片和黑白装饰画却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找学生用幻灯片演示从色彩照片到黑白装饰画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的美感。并总结:彩色照片给人视觉上有很大的冲击力,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而黑白装饰画就会给人一种概况,想像的空间,人为创作的东西也会越多,表现出的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从黑白装饰画到彩色照片转变的过程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各有各的美,各得其美,各美其美。
接着我用一年四季做比喻,秋天给人带来繁荣、丰富的感觉;而我却喜欢冬天,它把丰富、繁荣变得简约、概括,给人一种纯洁,平静的感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交换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
最后,请同学说说作品的独特之处。归纳总结:
黑白画装饰画的表现形式除了点、线、面以外,(出示板书)还有:明度、线条、错觉、转换、仿影、对比、象征和变形等给我们一种单纯的美、简洁的'美、淡雅的美。
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比较,自己体验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美感的同时,感受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把整个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4、实践操作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喜爱的一种风格。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照片,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安排好画面的整体黑白关系,使黑与白互相交替、互相穿插,富有节奏,是构成一幅好的黑白装饰画作品的先决因素。
首先我以花卉的照片为例,介绍黑白装饰画的三种处理方法:
第1种,用记号笔勾轮廓。可以在背景上用点点烘托花朵。
第2种,背景涂黑。可以把背景沿轮廓涂满黑色。
第3种,把花瓣涂黑,背景处理成灰色。
鼓励创新意识,学生自由组合,按小组创作。培养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感受的能力,提倡分组交流的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练习中,根据学生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设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及时展示一些创意好的草图。有共性问题统一讲解,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展示表扬。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这样给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帮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创作乐趣,提高创作能力。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互相谈对作品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提高。
5、教师总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对作品的分析、讨论,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感知黑白灰以及他们的关系,引导学生欣赏、认知黑白灰给人带来的美感,尝试用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如何对物体进行概括,如何运用黑与白表现出绘画的装饰效果,如何用语言交流自己对黑白装饰画的感受和认识。
让我们认识到黑白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选择不同风格不断地创新,就能够设计出很好的画面来表达我们的美好生活。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遵循 “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归纳、总结几个方面深入学习。让大部分学生达到能够自主、正确的掌握黑白装饰画的基本要素,了解黑白装饰画和彩色照片给人的不同感受;让个别领悟性较好的学生达到除了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外,还能够独立、创新、发挥自己的个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师生共同讨论,达到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
最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美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追求。
五、板书设计
下面请大家看我的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我以大纲契领的板书达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体现了整个教学的过程,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这样看起来简单明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板书设计:
黑白装饰画的美感
一、基本要素:点线面
二、基本方法:节奏韵律 对比调和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8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 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学习建议—思考与讨论—学生作业等组成。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共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和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习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习。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 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 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
表达方式和方法;
(3) 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 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
(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等等。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为主的课目。
面对我们即将到来的一个汽车时代,现代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比我们想像大得多的兴趣,他们积极关注各种新式汽车的造型、性能,他们经常在自己文化作业本上反复勾画着自己心目中未来城市的终极时尚赛车、海底来去自如的深水潜艇、太空世界超越光速的巨型飞船。如何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资源,这是美术教学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材列举了交通事业中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观念和设想,启发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畅想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从陆地、海洋到太空,结合功能、造型和制造,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等方面,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憧憬人类未来的生活图景。同时教材通过设置的学习活动围绕对交通工具的调查了解、设计想像和模型设计的制作,培养学生面向现实、展望未来的设计意识。
㈠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科技水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未来科学的畅想,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
①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②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㈡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 难点:鼓励学生对未来科学的畅想。
二、教学构思与计划
本课进行的是对未来科学的畅想,计划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为欣赏、畅想及设计图稿阶段,第二课时为模型制作阶段。
本课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师以引导、鼓励为主,为学生提供大胆畅想的平台,使每个学生的创意都得以展现,成为全班的共享资源。
三、教学用具
(一)、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绘图片
(二)、学生:彩色铅笔、橡皮、绘图纸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导课:问好。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同学们观察画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纤夫拉纤),想一想当时的船只是以什么为动力的?(风力、人力),速度如何?(慢)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交通工具的话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学生发言
新课教学:
(一)、分水、陆、空三条主线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
1.水:独木舟、筏(竹、木、皮)→木板船→帆船→轮船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发现,人骑在一根圆木上,就可以顺水漂流,利用手或树枝划水,就可以前进。如果把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服地坐在里面,也可以盛放一些物品,这就是最早的船 ----独木舟)
2.陆:人力车→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告诉学生,世界上的第一辆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朝时发明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空:木鸟(春秋战国)→带人风筝(西汉)→热气球(18世纪)→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讨论:现有交通工具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师:中国有着灿烂的古文化,各时代的交通工具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只是到了近代才发展缓慢,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重新创造辉煌。现在。让我们一起做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师。
(二)、分组活动: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
1、欣赏卡通短片及图片。
① 播放卡通短篇之前,提示学生观看的重点是什么,避免学生一味地去追寻故事情节。展现交通工具神奇功能的时候,还可以暂停播放,给学生进行讨论。
② 在学生欣赏图片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设计要求,但不宜对范图中展示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功能进行过多讲解,否则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引进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生设计草图。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
(简单介绍地球能源逐渐枯竭的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生自评、互评。
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解说,由全体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小结.
①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与鼓励和肯定;
② 对学生的设计图给与综合性评价;
③ 对本课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性小结。
④ 结束语:我们憧憬未来,我们也要创造未来,希望大家今后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让我们今天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逐一实现。
五、板书设计:
《驶向未来》
1.交通工具的分类:
① 水:独木舟、筏 →木板船→帆船→轮船
② 人力车 →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③ 木鸟 →带人风筝→热气球→飞机
2、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设计草图。
①活动形式:每四人为一小组,小组合作完成
②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
六、教学反思:
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打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 --欣赏--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把德育融入课堂,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逐渐形成爱科学、爱学习的好习惯。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10
我认为教师上课其实就是一门表演艺术,关键是要让学生能来听你的课,看你表演。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然后才会喜欢你上的课,这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而且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一进教室不应该立刻侃侃而谈,不知学生在不在听,只管自己讲,也不注意学生有什么反应,所以要让学生来听你的课,一进教室在讲台上立定,目光循视全体学生一遍,确定学生都进入角色了才可以开始讲。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桌面整理"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花瓶与人头"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人"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c)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桌面"上即整洁、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一)设计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领域是指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把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尝试不同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我家的菜篮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广东版小学美术课本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造型与表现课。通过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及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学习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的美。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设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儿童进入美术学习的起点,把生活中的事物引进课堂,是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的要求,使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感受生活的美。
我的设计理念来自于课标的精神,在充分考虑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感知菜篮子与蔬菜"、"分析画家的画"、"探究物体前后遮挡的关系"、"欣赏不同的表现手法"这四个环节来完成对《我家的菜篮子》的表现。此外,我还设计评价活动,通过自评、互评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使老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 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
B、 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
C、 在探究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
(四)教学难点:
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二、说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不久的儿童,他们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并让他们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去做、去学。所以只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体会趣味感、成功感"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三、说教法
为了锻炼学生形象记忆能力(脑)和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一猜和参观蔬菜王国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并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2、 观察、发现法: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我让学生观察蔬菜以及画家的画,使学生发现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安排有不同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进行练习的欲望。
3、体验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看看、说说、摆一摆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从活动中获得知识。
4、评价法:通过自评、互评以及互动交流的评价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观察记忆法、对比学习法和互动评价法。首先让学生观察记忆菜篮子以及蔬菜的各种特点,然后引出画家的画,从中发现绘画构图的美,再通过摆一摆的活动,最终解决了难点,学生绘画后通过评价活动,达到了认识"我家的菜篮子"的教学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在设计《我家的菜篮子》时,我是按"感知体验,赏图析画,探究学习,学生练习,分享评析,拓展延伸"的程序来设计的。
著名教育家波莉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体验是美术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
美术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在体验中有所感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尤其对于《我家的菜篮子》这样的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去体验探究。
首先,我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导入课题,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菜篮子及蔬菜的各种特征;再加上图片的欣赏,巩固了学生对菜篮子及蔬菜的认识。此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第一次得到情感体验。
其次,我引导学生赏图析画,为了使学生明白构图的形式美,感受画家对生活美的追求,我采用了两个步骤来完成。一方面是与语文学科综合,介绍画家的成长过程。通过教师有情感的表达吸引学生注意,创设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另一方面是分析画家的构图形式,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一步步地体会到构图的巧妙,此时,再进行摆一摆、看一看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大小一样好看吗?""前大后小好看吗?""同类色在一起好看吗?",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构图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学生此时已经对构图有所感悟,这时,我创设了第三步的教学活动——"绘画表现前后遮挡关系"的探究活动,并出示绘画步骤,使学生真正明白构图的秘密。
第四步,是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环节,我出示三种不同表现"菜篮子"的方法,与学生一同讨论分析,目的是启发学生用多样的、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思维。我还出示三个不同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表现这节课的内容,这样既符合分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要求,又面向了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
最后,我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美术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本课通过说一说、评一评的评价活动,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在评价活动中,老师及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形成互动评价,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后来,我还拓展延伸,调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巧妙地渗透环保教育,使美术与思想品德、人文学科综合在一起。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又最大限度地获得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既体现整节课的主线,又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展示了本课的教学思路,既新颖别致,一目了然,又通俗易懂,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说课稿10-29
初中学美术说课稿04-11
初中美术说课稿10-28
初中美术说课稿08-30
初中美术《美术的世界》说课稿04-12
初中优秀美术说课稿02-28
初中美术说课稿精选的内容04-11
江西初中美术说课稿04-11
初中美术剪纸说课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