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习报告十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报社实习报告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报社实习报告 篇1
这个寒假我到《武汉晨报》经济部实习了一个月,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经济部一个年轻的女记者,主要负责经济民生这个部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第一次随老师出去采访是参加物价局组织的“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当天我们参观了农村、社区、学校、医院,一路上,老师提醒我要好好记录下一些数据信息,写经济新闻数据是很重要的。之后回报社,老师要我写500字左右的稿子给她,因为第一次写采访稿件,一时不知如何下笔,一篇稿子我居然写了快一个小时。老师只花了5分钟不到就把我5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后老师说,以后写稿要抓重点,不能照着资料全盘照抄,尽量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当时觉得很惭愧,学了将近三年的新闻,却连这种简单的稿子也写不好,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月里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后来跟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意观察,老师经常对我说,当记者是很辛苦的,刚开始别指望别人能给你好脸色看,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刚开始的时候和老师出去还没什么体会,在我单独几次出去采访的时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记者的辛苦。情人节那天老师要我去各大商场去搜索一下相关的新闻,我在大洋百货和王府井百货转悠了半天,问了七、八家珠宝专柜,他们全部都拒绝我采访,直接说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不想透露之类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受打击,后来好不容易有一家专柜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才勉强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去好又多超市采访,从促销员到顾客全都拒绝回答我的问题,让我很是尴尬。这几次的经历完全颠覆了我原来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认识[文章来日中国],我以前觉得记者走到哪里别人都会畏惧三分,毕竟是“无冕之王”啊,是人民群众的发言人。但是现实是现在很多人对记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记者乱写,写负面新闻,有的则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记者不光是要会如实的发觉新闻、写新闻,更要学会跟人沟通,学会交际,才能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正因为这样让我突然觉得记者这个职业很具有挑战性,很有吸引力,坚定了我要做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决心。
在这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以前在学校老师也要我们写过会议新闻,我当时就觉得这种新闻很难写。老师第一次带我去开的是一个农业工作会议,我很认真的做了记录,可是回报社写稿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要写什么。结果可想而知,写出来的稿子老师说不合格,后来老师告诉我,这种会议新闻一定不能绕着会议写会议,要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会议精神。以后去开会的时候就比较留心了,现在写会议新闻已经很得心应手了。
除了老师交代的一些采访任务之外,我还学会了自己去发现新闻,学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今天是猪年,我发现花鸟市场居然有一种宠物猪卖的很好,于是自己壮着胆子去做了一次采访,然后写了稿子发给老师,老师说题材可以,不过访问不够详细[文章来日中国],让我补充采访。当时听到老师的肯定我很受鼓舞,马上进行了又一次更深入全面的采访。这次从发现新闻到采访到写稿全部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那种成就感真的很好。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记者的不易,每一则新闻里都有这些记者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跑一个新闻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每天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事,了解新的资讯。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报社实习报告 篇2
报社实习报告怎么写?能去报社工作的人,基本上文笔都比较好,写一份实习报告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我们还是整理出了一份报社实习报告范文,大家可以从这篇实习报告范文中,找到实习报告写作技巧。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报社实习报告 篇3
20xx年暑假——一个介于我的大学生活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假期,总共有将近两个月的自由时间。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识中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瞬。
回首往事,不禁一种强烈的紧张感涌上心头,于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无所事事了,我必须做点什么。同时,经过自己十余年的知识积淀和两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我也确实需要一个平台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实际水平,既能总结过去,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找点支撑。
于是期末考试刚结束,7月5日——假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黄冈《鄂东晚报》报社参加实习。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际的新闻采写,而真刀真枪的实践也能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升华、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实习也就成了我这个假期的重头戏。
来到报社,我被分配跟随《鄂东晚报》采访中心副主任熊庆萍老师。后来,熊老师又带了一个实习生——一个来自华科的女孩,自然我们俩成了搭档。像其他实习生的经历一样,开始的一两天我被要求去看报社以往出版过的报纸,我发现我不再像以前实习那样视其为一件不可推脱的负担,通过看报纸我熟悉了《鄂东晚报》的一贯办报风格,了解了报纸所注重报道的新闻类型,掌握了报纸基本排版规律、新闻稿件构成等诸多的信息,在我以后的实习过程中证明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写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随后实习的日子里,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黄州各小区物业管理情况调查的选题。这次稿件的采写过程成为我本次实习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且这篇稿件也成为了自己实习中所撰写的众多稿件中甚为自豪的一篇。
实习那些天,正是黄冈天气较为炎热的一段时间,每天气温都是35度以上。为了搞好采访,我和搭档头顶烈日,常常是挥汗如雨,总共花费了四五天的时间去深入到黄州各小区采访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足迹遍及城区东坡、东门、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个小区,几乎走遍了黄州城区的大街小巷。
因为之前实际采访经验并不是很多,加上进入各个小区采访我们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为难的是好多时候采访对象根本就不跟我们记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们俩一度都失去了采访下去的勇气,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变如今物业管理混乱局面而能够安居乐业的小区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给了我们继续工作下去的勇气。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采访完成后,我梳理资料,借鉴网上的信息,查阅有关书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东晚报》房产周刊的谢老师那里去审查,严格的谢老师总能从中找出很多不足,于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来改,心里真是很不情愿。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误之处越来越少,稿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黄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一篇高质量的稿件见诸报端。
此后,我在报社又相继参与并撰写了农民工受伤、未成年人进网吧、区工商局表彰大会、夏季饮料消费调查等一些稿件(具体数量并未清点,也并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屈指算来,从7月5日开始,一直到8月4日结束,我总共在《鄂东晚报》待了一个月,自己是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外,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在报社里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几个实习生既从各位报社准记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教科书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习结束后,我就回到了青岛老家,在家里一直是挺无聊的,没有什么愿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看看电视什么的,偶尔也会出去上上网,但是不经常,因为父母在身边,不能表现的太堕落了,装装乖孩子还是应该的。
就这样我在家里堕落了二十天后,不堪忍受的我就又提前一个周回到了学校,原计划是利用这样一段时间好好看看计算机,因为进入9月刚开学就是国家二级计算机过级考试了。其实在我心里过不过只是一个问题,我实在是不想让那80块钱的报名费去打水漂(私下觉得国家要80报名费实在是太黑了)。
最终计算机复习也是没能真正扎下心去,还是玩多学少啊,大家都刚来,有两个月没见了,聚聚会,吃吃饭、上上网什么的花去了大部分时间。没办法,这样我也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至于过与不过,也只能听天由命了,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总的来说,20xx暑假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假期,我过的紧张而充实。
现在,随着假期的结束,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也又一次收拾行李,踏上了新的征程。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相信有一个假期充分的准备,我在新的学期里会走的更顺。
作为一名未来的记者,我一直记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
章”的人生信条,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有一句名言:在记者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记者,我在将来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我也要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知识修养和思维修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永不满足,永不懈怠。
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养淡泊名利的心志,锻炼得心应手的文笔。
路已在脚下展开,唯一我要做的的就是沿着自己坚定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不管是花团锦簇,还是荆棘丛生,永不停息,永不回头。
前方的世界很精彩,相信明天会更好。
报社实习报告 篇4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号,在慈总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迈进编辑部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从同事(应该说是老师们)的热情、友好到工作环境的清新、和谐,让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种毫无束缚、毫无压力的优越感让我喜欢上这里。
在韩主任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钢铁物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而钢铁物流正是特指钢铁产品的流动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这一流动过程中的最新信息,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韩主任建议下,我几乎费尽一周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我报的数字报,新浪财经频道、中国联合钢铁网。
当然,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还阅读了《专业采写报道》、《经济采访》、《现代物流教程》、《宏、微观经济学》课本。
看到大篇幅的钢铁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类新闻,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报》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教育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大众化、通俗类新闻。而我个人认为,摆在我眼前的报纸,很明显是专业性、深度化经济报道。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转变青年报那种采写、报道理念。
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主要在周二、周四出版。一般情况下,周二,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周四,一到三版,基本无变化,除外,还有固定版面蓝海、市场板材、建材、有色金属等等。
我个人工作主要是辅助韩主任的“蓝海”版块,蓝海总四个版面,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电子商务、金融等。
见习第一周,赶上了毕业典礼、颁发学位、离校找房子等,这一周说自己懵懂,除对报社工作认识外,很大方面来自大学生毕业后的那种喜悦、感伤、失落等复杂情感的交织。
中间的学习到再认识
望着一个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踏上离去的列车,曾经的微笑,今日的离别。一种力量激励我,要奋斗、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种顽强意志。
我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钢铁上游产业链煤炭方面新闻《钢性需求拉动煤炭价格钢企成本压力仍将持续》。一开始,只知道煤炭价格一时期出现暴涨现象,随即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焦点。
后来,通过网络浏览、阅读煤炭等相关动态新闻及分析报道,终于在阅读中找到了煤炭和钢铁的切合点。主题定下来,接着采访就是问题了。
传媒业内的“七份采,三份写”可以突现出采访的重要性。一篇成功的稿件,缺少了采访这一重要环节,就是“闭门造车”式新闻,尤显空洞、不真实、无现场感、无说服力。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着手采访工作。
第一步,联系、搜索采访对象。由于刚从事这方面工作,人际圈不广是弊端。通过网上大量联系煤炭行业专家,最终约到了银河证券研究员、博士后田书华老师,后来才知道他可谓是煤炭业界领头人。
第二步,拟订采访提纲,其实大多时候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预约好田博士后,我开始起草《采访函》。具体包括礼貌用语、涉及采访问题要简洁、深刻、明确,最后的落款、署名等细节问题。《采访函》一定要提前发给采访对象,并标明要求回复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视了这一问题,直到报社马上排版、截稿时才收到回复,连忙编辑稿件,费事费力。
第三步,等待回复的同时,我及时关注这方面相关新闻,以防新闻“复现”,失去首次报道性。同时,我针对煤炭价格上涨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电话采访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对大多的看法、观点进行了解,必要的观点纳入编辑写作范围。
第四步,编辑稿件。从采访的内容里找“亮点”。找能脱颖而出的话语,来直接引用。在采访田博士后时,田博士后明确提出了:“xx年中国很可能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的观点,抓住这一点来引申报道,提升报道影响力。
但是,在这第一篇稿件的采写过程中,我忽视了对钢铁的重点采访。这是报纸的宗旨,作为钢铁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须时刻以“钢铁”为核心关注对象。
报社实习报告 篇5
七月在报社实习,一个月时间的付出带来了收获,虽然可能这份感悟并不见得多有深度,但毕竟是经过自己一分一秒投入的工作而得出的,于己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首先,自然是工作的压力。报社的绩效工资给员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赚的多,自然需要多出去跑,线索多了,才有东西写,而写出来的东西,又需要得到上级的认可,才能发表。当然,稿件少了,人轻松了,可拿的钱也相应少了。每天我大概早上九点多到办公室,一般办公室里,除了一群实习生之外,正式记者是比较少的。导致我一度以为报社的工作比较轻松,不用早起来上班。后来才渐渐明白,早上的时候其实记者们经常都在外面奔波。下午来了以后工作到比较晚的时候。每天下午我六点兴冲冲地回学校的时候,办公室里人头攒动,似乎都才刚进入工作的高峰。带我的老师每天晚上九点左右才回家,隔壁桌的一个记者,怀孕几个月,晚上有时还要挺着大肚子工作到深夜。后来知晓这些的时候,心里觉得诧异,因为这一切似乎都和原先关于报社的想象太不一样。
实习结束离开的时候,老师在电梯门口还一直跟我讲,以后要找个好点的工作,不要来报社,对于女孩子来说,实在是太不稳定,压力也太大。不稳定是必然的,因为经常临时接到任务,立即就得出发,不管是在酷暑的中午,还是滂沱的大雨时分。我所实习的部门相对来说还比较轻松,隔壁桌跑现场的部门只要接到电话就马上奔向事发地,为了争取有价值的新闻和时间赛跑。在办公室听他们讲着一个个惊险的故事,固然精彩纷呈,但这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第二,学习的过程中,好的老师和自身的努力相辅相成。办公室里的实习生很多,大家三三两两地挤在一起,有时候交流起来,大家经常会抱怨,自己的老师如何如何,觉得实习的过程中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进来开始实习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抱着要来好好学习的愿望热情地投入工作,可是很快就发现,单调重复的工作很乏味,将本来就不多的热情一下子就消磨掉了,忙碌奔波的记者们也无暇顾及自己,很多实习生就天天坐在那里玩电脑看报纸等下班。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有相似的困惑,但可能我运气要好一些,带我的这个老师是个很活泼也很好相处的姐姐。在报社的一个月里,她的指点下,我学习到了很多,比如怎么规划稿件的内容和吸引人的眼球,怎么收发传真,怎么使用稿件上传系统,看看编辑的修改方向来学着完善自己的文字向编辑的品味靠拢,怎么有技巧地给一些当事人打电话,巧妙地采访。她真的是个很耐心而且很负责的老师,把好多东西慢慢地全部传授给我,充分信任我,在我不懂的时候不厌其烦的讲解。她把饭卡留给了我,让我中午在报社吃饭,不用像周围的好多实习生那样,大热天的中午出去找个遥远的小饭馆吃东西。正是因为遇到这样一个好的老师,让我的实习过程减少了很多阻碍。
一个好的老师之外,还需要个人的努力。我承认自己的确是很懒,没有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东西。本来开始想的是,去报社之后对于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以及报纸的排版都要学习一点的,但是每天写完稿子之后,我就会堕落地上网瞄一瞄,玩一下小游戏,看一些视频。好吧,我忏悔。个人的努力之上,成果肯定会更丰富多彩,但是有些人,比如我,总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在手头工作完成之后就很难再找到动力继续学习,这种惯性真是要不得,啊呀呀。说到底,还是自己不上进,长叹一口气。
报社实习报告 篇6
20xx年寒假作为一名专业功底不错的中文专业的学生,我来到了《濮阳早报》,开始了自己的短暂的实习之旅,所谓短暂就是指寒假这一小段时间。实习大致是从1月23日开始的,随着寒假的结束于2月17日结束。
开始准备实习首先是确定实习单位,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我选择了当地的一份都市报——《濮阳早报》。理由有四:首先自己比较喜欢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报道,因为这样的报道是百姓喜欢看的,不但有意思、对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有帮助,同时在一些问题舆论监督上能够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其次写都市报道,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都可以进行尝试:消息、通讯、特写更重要的是一些视点深度的东西,较之于时政新闻更具灵活性。第三,《濮阳早报》作为本土的都市报可以让笔者更容易接触社会、调查百姓的生活,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第四,笔者了解《濮阳早报》是一份刚创刊的报纸,也就是说它是充满朝气的,相对的会给个人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很有挑战性,笔者性格是比较喜欢挑战的,所以这个比较适合。于是通过电话联系、现场考察,笔者选择了这个实习地。
作为实习记者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你是做什么的都要努力寻找一个目标,做媒体的就要找准自己的宣传目标,有一个主题。第二,我确定:如果想更好的成长,必须摆脱依赖性。如果想作为一名很优秀的实习记者,必须把自己放在正式记者的位置去锻炼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学到更多。寒假假期很短,而且要过节,所以在实习的时间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只要你把握好机会,努力再努力,你就会有所收获的。
进入报社的时候,我清醒看到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一是老师因为本身有报道任务等,不可能给你很多出去的机会,也就是现场采访报道的机会,所以你必须根据指导学会方法,更多的学习是放在自己用心的去看去听、去问去想、去探索去实习方面。二是经验很重要,虽然报社的那些记者很年轻、从事记者这个职业不久,了解到他们大多是从重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来的已有半年了,但是就这个半年足够让你很有差距:缺乏专门的线索,新闻敏感性弱、写作水平的差距、采访等配合度……三是实习生整体现状不是很理想:发现很多的实习生每天都是缺乏Ji情的状态、不知道思考如何去做去学习,不知道自己独立完成稿子,过分的依赖自己的老师,有时无聊就不正常的上班……所以我告诉自己必须要有信心、要有规划。
我每天都很积极的去上班,虽然是假期但是每天都保证7点多就起床,做很久的公交车,在上班时间前到达,基本上不迟到,而且告诉自己:新的一天,加油!到报社去看新的一天的报纸,看别人发的文章,仔细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发现这个,这篇文章的新闻点在哪里?如果是一篇很长的专稿,我就会直接去问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怎么策划的,采访时怎么进行的?花了多长时间做前期准备……通过这些我也开始去思考自己的文章,然后写去发表。
记得我发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家长逼着大学生相亲的,是从我们当地的一个论坛上看到的,然后去证实是真的,就询问主任是否可发,征得同意我就很快发了这样一个消息,虽然字数不是很多,400多字,但是却是我第一天上班就出来的成绩,所以也感觉很有成就感。这也Ji励我不断的去思考、去锻炼、去发表文章。
后来为了要写新闻,自己去“跑大街”,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正式记者那么广阔的线索网,也没有人给我提供或者是编辑室还有那些下派任务的报道,这些根本就轮不上我们这些实习生,所以就要自己去捕捉,人家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所以就多跑、耳勤、眼勤、腿勤、手勤、脑勤等等,发现这样不仅自己写稿多了,而且新闻敏感性强了。什么都是相辅相成的,我的新闻敏感性强了之后,更加容易捕捉新闻、也更加容易发表新闻了。后来写的文章有的是自己或身边人亲历的《崇尚健康节日消费观念龙城万余人次“电影过年”》、《返程濮阳人忙着留乡味》;比如我发表的《一条祝福短信小两口险离婚》;有的是从一些博客、论坛上得到的,如《网民新创意:“情人节”网络爱情宣言成时尚》;有些是自己策划的比如“情人节系列”的,“节后消费”之类……
最高兴的还是做比较大的报道,先后和老师做了当地交通状况尤其是出租车交通状况的专版,近4000字的文章、涉及很多方面,文章发表后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当地的交通状况的改善起了较大的作用。还有在金融危机下,关注当地群众就业的问题、深入招聘现场、采访很多人,全面分析普通市民就业的状况和更好就业的措施。关注节日情况,搞了情人节的系列报道,给很多市民节日消费等以正确的导向。如此的还有大学生就业、银行等VIP制度市民反响、民俗文化、交通事故等,真正的是都市报道,民生新闻,视点深度,“关注都市发展,关心都市民生”。 在短暂的实习内,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正式记者的平台上去锻炼,同时抓住任何机会去认真学习和培养做都市报道记者各种素质:吃苦耐劳、思维活跃、新闻敏锐、策划与深度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单独和配合发表了30多篇报道,约4万字,加上自己调查、策划等约10万字,居实习生之首。其实最大的收获是用心做文章,用文章帮助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认真做人、认真学习、认真做文章。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也主要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早报郑迎军副总编、机动记者部张永生主任,带我的机动记者部副主任袁冰洁大哥。同时,感谢那里所有的记者同事,因为我们是同龄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在我实习那段时间,也很帮助我、关心我,我觉得好的氛围是我成长的重要条件。
实习结束了,我觉得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实习生就是免费劳动力,只要你端正心态、努力去做,你也会收获很多!今后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但我都会:简单快乐、充实提高,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人!
报社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内容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
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报社实习报告 篇8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温州大学大学生记者编辑“怀梦筑谐”暑期社会实践队。从中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去温州商报实习的那两个星期,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也学到了很多,有了一些感悟。
1,、专业知识很重要
我在温州商报的财经新闻部实习了两个星期。财经新闻部是一个不仅对成员的文字功底要求很高,同时也很需要有财经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一个部门,是温州商报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它的采访对象也多是社会上的财经人士。部门里的一位前辈说:“财经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下就能具备的,要通过平时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形成的。我大学时是中文系的,也没有学过财经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股市方面的知识,我也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才有了现在在这方面的能力。”我和一位队友在这次的实习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看报纸中度过的,老师说这看报纸也是一种学习,特别是商报的报纸,可以从看报纸中了解我们温州商报的写作模式。到现在都还记得一位老师说:“我当时刚来报社的时候也是看了半个月的报纸,才有机会出去采访写作的。”
2吃苦耐劳的品德很需要
做记者,就要准备好吃苦。一般在没有出差或其他的情况下,部门里的老师们是上午写稿,下午出去采访。我看到、听到部门里常常不是这位老师出差了,就是那位老师又熬夜写稿了。可以说,当记者,表面上看起来很光鲜亮丽,是一高级知识分子,笔杆子工作者,但其中的辛苦很多人是看不到的。即使是在夜晚熟睡时,如果接到电话,也得连忙起床在第一时间内奔到新闻现场,有时也要承受着被催稿可又没灵感的无奈。
当然了,当一名记者是一份圣神的工作,记者可以说是社会的良心,他们披露社会现实,换给人民大众以真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3人际交往需注意,收敛锋芒,多看少说
刚到了一所没有接触过的新的环境里,要学会少说多看。不该说的要保持沉默,该说的话要慢点说。细心观察这个新环境的处世之道,并要努力逐渐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我刚去商报的时候,老师们的谈话我是不敢插嘴的。可以说真是小心翼翼的做人,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人。后来,我渐渐地觉得财经新闻部的老师们都是很善良、很可爱的,他们幽默风趣,且很有个人魅力,每一个老师都很让我敬佩。尤其是其中的一位老师,我特别的喜欢他,幽默中总是透着智慧。
4主动争取,虚心求教得学会
没有谁会主动地帮助、指导我们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主动、学会虚心向老师请教和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记得第一次帮老师去打印室复印材料,我什么也不懂,我就向打印室的老师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复印的基本操作步骤。虽然过程中出了一些小问题,最后还是磕磕绊绊的完成了复印的工作。
报社的老师有时出去采访是可以带实习生去的。可老师不会主动和我们实习生说的,这就需要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留心着哪位老师今天或明天会出去采访,并第一时间冲到那位老师跟前求老师带着我们一块儿去。这还没完,跟去后还不能给老师惹麻烦,要在默默中学习。
5个人形象要注重
作为媒体工作者,受工作性质的影响,个人形象和气质很重要。因为新闻记者,出去采访所代表的不再是单单的个人,而是报社的形象。
6跟对指导老师很关键
跟对一位好的指导老师,对我们的记者职业发展起的极大的作用。他会教我们很多书本上学不到或是花很多时间和失败才能获得的宝贵经验。会给以我们更多的发展提升的机会。
报社实习报告 篇9
大学四年,我始终在为记者是什么而抓狂,在报纸上,在老师的教学中,陆陆续续的知道一些,但是很模糊,没有明确的定义,家人问起,学新闻这个专业具体能干些什么,我有点萌的感觉,说不上来是怎么一回事,报社实习报告。我需要去弄清楚,新闻是什么,我为什么喜爱新闻?我为什么有想当记者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是我进入报社实习的主要原因及其目的之一。
实习概况
我于7月15日到8月26日在连云港日报社实习,9月15日到10月20日在西安晚报实习,分别被分配在民生新闻部门、社会新闻部。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看报纸,网络搜索,接听热线电话等方式查找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内容,安排采访,做笔录,收集资料并进行写稿,跟随老师跑广告业务,并对内刊的广告刊登进行排版等,采访的内容有了解社区人们的生活的基本形态,深入基层采访了解城市中农民工的生活,调查火车退票费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地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为解决老百姓燃眉之急的问题。总之,一切都是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实际解决老百姓问题为目的,是记者的基本工作。
实习单位介绍
《连云港日报》是中共连云港市委机关报,以坚持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开放性、立足于开放城市、海港城市、新亚洲大陆桥东桥头堡、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加快报业发展为办报宗旨。1958年创刊,50年来,成长为拥有《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手机报》、《连云港新闻网》《苍梧晚报网》《今日报业》“三报两网一刊”的强势传媒。在市委的领导下,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实履行党报的职责,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团结引导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为促进连云港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晚报》创刊于1953年,是中共西安市委主办的一张面向市民大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中国西部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报纸。《西安晚报》致力于新闻独有化、资讯地域化、服务个性化的办报理念与鲜明的编辑风格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同步,成为西安家庭覆盖率最高的报纸。《西安晚报》以其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劝慰准确的观点,新颖独特的视角,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实习岗位概述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具体新闻事实的反映,来传达社会主流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所以其题材范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我们的身边,每天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事件;社会中发生的鸡鸣狗盗、假货泛滥、迷信成风、恶习滋生的问题;社会活动,风土人情,灾祸等,这些都是社会新闻报道的范畴。通过对新闻时间的报道,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实习获得的成绩
在连云港实习的一个半月中,共有新闻采写稿件35篇,刊载的有26篇,每份稿件都在1200字左右,其中自己独自采写的稿件达10篇以上。采访的内容深入基层,了解到老百姓所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的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其中采访还涉及到工商部门,对于社会上的坑门拐骗,欺诈售假等行为进行深度有效的报道,通过媒体报道以提醒广大受众谨防受骗。除采写稿件之外,还分别在报社的印刷部门,编辑部门以及广告部门分别待了一周,知道了报纸从有新闻线索开始到报纸出刊并物流运输的全过程,期间还参与到报纸排版,拉广告,拍摄图片。在西安晚报实习中,有稿件10篇,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外地来西安打工的老农民工和80后农民工,他们衣着朴素,被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每天行走于各种劳务市场中,只要有人提供工作,不论薪水多少,他们都愿意干,实习报告《报社实习报告》。不像80后的农民工,在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到被所面临的就业,房子,孩子上学或被留守等问题那种困惑与无助。80后的农民工,强迫自己在大都市里靠给别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来养家,但又不仅仅是为了养家,还为了他们的梦想,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够努力,在西安这个大都市里,总会有自己的一片天。他们身上的那种自信,那种面对生活的坦然,为成就以后的自己而苦苦挣扎的情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繁华都市中,他们的未来在那里》的作品中,深刻的描述了这一场景。此次采访促使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城市中农民工,时刻关注他们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国家政策解读对其进行的有力报道,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最近廉价房措施的实行不失为对生活在城市中农民工良好的政策。
实习体会:
“我猜想,当我死后站在天堂之门的时候,我遇到的第一个人,将是美联社的记者。”许多年后,圣雄甘地的这段说辞,时刻鼓舞着我。虽说只是个实习,但是我已把自己当作追逐新闻的记者,促使我不断完善自己。
心态方面:
在连云港日报实习期间,刚去的时候,老师把我安排在资料室里,让我阅读有关民生的新闻,并让我对其进行分析,两天过去了,老师对我不闻不问,那时的我心急如焚,看书只是做个样子,知识不再进入大脑。我打电话给我老师,老师说采访沉稳的心态是必有的,不急你再看看书。一周后,老师出去采访带上了我,同时我为不再资料室看书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是后来我在采访中才发现,如果不是待在资料室看报纸,我还真是不知道面对老百姓我该采访什么,而且我觉得所学的知识真是少之又少,匮乏的不行。之后只要不出去采访,我都在资料室里看书。
在采访中,有3次经历,让我对社会以及记者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知。7月25日,我作为现代快报的实习生被邀请参加市里采访,为期一周,几乎江苏的省级报社和省级电视台都有记者参加,因被采访的人住在开山岛上,需要坐船3个小时才可到达。早上四点时候,我们就开车出发,原本晴朗的天气,在我们到达岛上的时候突然大雨降至,因没有什么防御措施,我们个个被淋的想落汤鸡,海浪一波一波的被海风吹起,击打着岸边的岩石,但是采访工作并未被终止,电视台的采访人员把衣服脱下来把摄影机包住,只露出镜头对准被采访人,平面媒体记者刷刷的用笔记者被采访人说的话,丝毫不受风吹雨打的影响,这场暴雨好像对他们而言似是温和细雨一般。在返回的路上,没有人身上的衣服是干的,但是在他们的脸上也没有怒意,只是在那兴奋的说着采访的内容,有的已经敲打着键盘,把文字输入了电脑之中。就是记者这种忘我的精神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不愧是“无冕之王”。
8月5日,采访加盟打火机诈骗案,用电话给售假公司经理打电话询问情况时,经理李先生的回答令人瞠目结舌,如老子就是天,我说需要钱,他们就掏钱给我,何况是自愿的,我又没有逼迫他们,怎么是诈骗呢,况且我想怎样就怎样,管你们X事,如果你们管这档子事,别怪我找人砸你饭碗等。这件事虽然在报纸上曝了光,但是因为武汉的地方保护主义特别强,导致这一事件最终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这件事上我看到了李先生因为有钱而嚣张跋扈的嘴脸,深刻的体会到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应该深入内部调查,彻底解决问题。
8月15日。我独自到海州区的红旗社区采访,因本身采访对象不是很了解,去之前也就没有什么准备,到采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因为被采访人的妹妹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长期遭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其骨瘦如柴,脸上的表情有所扭曲,看到她,我愣住了足足有5分钟,其姐姐叫了我几次,我都没反应。后来采访他姐姐实在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好先行离开,最后还是用电话完成了此次的采访。这件事对我以后采访做了警钟。第一,采访之前,要对被采访人有所了解,并写采访提纲。第二,着力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对事物的认知以及敏感度,做到遇事冷静、不慌张。第三,与人沟通方面的加强。
在西安晚报实习期间,因为实习老师没多少采访,我得以空闲看了新闻学专业课本,也到基层作有关城市中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深刻体会到他们在城市中艰苦的生活,以及对城市的贡献,被他们的不懈努力与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折服。在对西安地铁运行期间,对西安上班族、学生等不同人群的采访,深深感受到作为西安人拥有地铁的骄傲。与此同时,国家火车票退票费用的降低不失为减轻人们出行不便的一种策略。与人的不断交流,使得我在与人交流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专业方面:记者这个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新闻写作方面的技能。还需要对社会各方面的认知度和敏感度。这是建立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面的。再说新闻无处不在,涉及的范围广,所要求的知识面也很广。我在社会新闻部实习,社会新闻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我们的身边,每天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事件;社会中发生的鸡鸣狗盗、假货泛滥、迷信成风、恶习滋生的问题;社会活动,风土人情,灾祸等,都是社会新闻的范畴,这就要我们学习如法律,经济,政治,文学,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我的专业是新闻学的,但是所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在我一次有关一位女士买了一包发霉的月饼采访写作中,我就没有提到我国宪法规定的假一赔十的相关条列,老师说:没有这条新闻信息,其新闻的价值就被打了折扣了,还有一次是有关四胞胎的采访,因其家庭贫困,希望政府能给予家庭补贴,有了上一次的经历,我特地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有地方政府是给与贫困家庭生多胎儿补贴的,当时打电话告知其父,后来才知道,国家规定里是不给与补贴的,是有些地方政府破例给补贴,那是其他的城市。每个省的有些规定是不一样的,两个不能相提并论。给了当事人错误的信息,这是作为记者很难看的一件事,但是不得不说这是知识不足惹的祸。记者拥有的不只是相关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通晓其他各方面的知识,但是不用很细致,大概知道就行。这就需要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在记者的道路上才能越行越远。
人际关系方面:
把人际关系搞好是记者的必备条件,因为有了人际关系,记者所获得新闻线索也就多,所采写的稿件也多。认识不同的人群,你可以学习他们的优点,这不仅有利于自身修养提高,还会在社会
报社实习报告 篇10
我相信我的实习是别有风味的,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改变了我的很多认识。
7月7日,我来到了鲁中晨报传媒大厦,见到了预约好了的老师。正当我以为事情会按照我的预料发展——也就是自己会被安排到报纸的新闻部或者热线部开始无休止的忙碌的时候,一点点外改变了我这次小实习的常规路线。由于老师已经不在记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周末》的杂志时,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在这本小杂志中度过了一个复杂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因为我是在想不出这本校杂志能够给我带来多少专业方面的锻炼,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想法,而渐渐的意识到无论什么对我这个一穷二白的菜鸟来讲都是一种收获。
我可以毫不隐晦的说我的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离看书,看杂志。一开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费事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观察上面。后来也慢慢的也意识到看书是完成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从办报纸到做杂志的观念的转变,也就是对语感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认识,做报纸做得就是一种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闻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但求易解;但做杂志起码已经是完全脱离了新闻领域,尽管他还能够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评述,但是新闻的时效性已经对其失去了作用。从语言方面来讲报纸力求简明,而杂志有着很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或是唯美,或是纪实但是绝对不想报纸那样干瘪,除了事物本身之外杂志的编者往往还透漏着自己的一点个人偏好
每一本杂志都有着自己的,由于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研究杂志也成了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任务,在这期间我曾经认真的翻阅了《名牌》《城事》《青年记者》基本杂志,也颇有一份心得,《名牌》杂志由于其大众化的特曾难道这前卫的潮流,凸显这80后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其在内容方面大胆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于是在淄博地区创办的一本刚有雏形的杂志极具本地的气息,整本杂志是按照一定比例来报答淄博的过去和现在的,朴实自然尤其是图片的选用是其制胜点之一,而《青年记者》与其说是一本书,更不如说是一本教材,一个学术交流阵地,上面个各流派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际结束后我也意识到从报纸道杂志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因为以前我根本没有接触过报纸,所以一接管杂志在所难免有偏见,这好比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上过基层就去了当小组长,现在也明白这是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总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好基本功。说来也有意思,等啥时候习惯了办杂志的心理,习惯了这样的小资情调等到再有机会去报社实习的时候就得咱转换思维了。
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是老师的建议,也是我在实习期间努力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实习过了一半之后,也慢慢的感觉到在学校里面所收到的教育过于传统,缺乏灵活,实习总结《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学会变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一种极具“灵性”的东西,好多有用的都是从业人员的灵光一闪啊,而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尽管有勤能补拙这一说,但我仍然坚信有些天分东西是勤奋不回来的,是注定的。就拿鲁中晨报奥运小组发回来的稿子和图片,有的记者的东西就是那么普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记者拍回来的照片总能让人感到灵光一闪。当然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一行。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采写老师老程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说我们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来能够从事新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当时我还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明显太乐观了。话再说回来,尽管传统的教学带给我得,动手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就实践得情况来看我还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心中也是有点遗憾,这样也好,最起码在最后来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侧重,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工作本身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下面还是回到正题,简简单单得对小实习中基本功的锻炼做一下总结,采访(主要是杂志方面)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其实什么样的采访都有,关键是你在采访开始之前的准备有多少,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采访氛围。在谈话得同时不要被自己的采访对象牵着走,(这是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时刻记着自己的采访目的。写稿方面,第一次写稿时满腔热情,然后3000字就被枪毙掉了,稿子没写好我听取了以下得两个方面的建议,意识采访工作没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杂志的风格。
之所以认为我的小实习有和别人的于众不同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习期间我们曾经为杂志社跑过广告业务,尽管是专业以外的东西,但我看来对我人际交流方面还是有一定培养的。广告和采访虽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侧重点不同。说服客户在自己的杂志上做广告需要一个人如实得而又扬长避短得把自己的杂志推销出去,期间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说话要有层次感。一开始我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效果了,后来就好多了。无论结果如何我是终究觉得这是我小实习中一次难得的收获,在将来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谁又能保证这种收获没有用呢?
每次聆听老师谈起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新闻得将来发展情景,都颇有一份感触。他说,尽管整个社会层面都在强调就业形势得严峻性,其实还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本科生毕业绝对能够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凭却没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识层面应有的东西还是吧!而就新闻专业得前景来讲,在这个社会新闻泛滥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层次得专业记者,市场就职位的调节也是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饱和的职位造成大家的趋之若鹜,然后饱和之后形成新的失业类群。关于媒体自身的建设,每个报社都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就拿我们实习的单位来讲几年之前报社对财经新闻得报道还是缺乏力度得,后来随着人们对经济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报社才开始发展。尽管如此,在对财经方面得报道还是失去了先机,当然这直接影响到了报纸的销售量和效益。
【报社实习报告十篇】相关文章:
报社实习报告范文01-19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03-06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模板汇编8篇02-27
报社的实习报告范文集合7篇02-27
实用的在报社的实习报告3篇02-21
报社实习自我鉴定12-20
关于报社社会实践报告11-10
报社记者辞职报告(6篇)02-28
报社记者辞职报告5篇02-26
测量实习报告十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