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试题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试题是学校或各主办方考核某种知识才能的标准。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试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试题 1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②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10.“知者”(智者)说话有什么讲究?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11.孔子认为在侍奉有德位的君子时,应如何正确说话?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0. (2分)智者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
11. (4分)①说话要沉稳,不要急躁;②说话要坦诚,不要隐瞒;③说话要察言观色,把握最佳时机。
译文:
①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话却不跟他说,就会失掉了朋友(错失人才);不可以跟他说话却跟他说,就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不会失去朋友(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②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君子)还未说到,(你)就先说了,这叫急躁;(君子)已经说到,你还不说,这叫隐慝;不看脸色而贸然说话,这叫瞎子。”
《论语》试题 2
一、基础训练
1、《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散文著作,主要记录 ,它是 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 、 共称“四书”。
2、曾子认为,每天应该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3、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两种态度是
4、孔子赞叹音乐创作的高妙的句子是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 ⑵已的不欲,勿施于人(施: )
⑶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 ⑷君子成人之美(美: )
⑸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斯: )
6、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
二、同步解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乏。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平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8.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
9.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10.孔子对富与贵的态度是什么?
11.孔子认为应该如何得到官?你赞成孔子的观点吗?
12、孔子为什么赞同曾子的观点?
13、你的理想是什么?学了《论语》十则后,对你世界观的形成有什么帮助吗?
三、美文赏读
⑴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⑷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⑸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给下列字注音:
省( ) 更( ) 徙( ) 传( )
15、为下列句子中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见贤思齐焉( )A、贤明 B、贤明的人 C、旧时敬词,用于平辈或晚辈
⑵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反省 B、节省 C、国家行政区域
⑶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A、拜访 B、犯过错 C、过错
⑷更也,人皆仰之( )A、更改 仰望 B、改错 仰望 C、改错 敬仰
⑸子在川上曰( )A、河边 B、船上 C、四川境内
⑺德之不修( )A、助词,的 B、主谓之间,无实义 C、它,代词
⑻是吾忧也( )A、表判断 B、这 C、真实
⑼知者不惑( )A、知识 B、知识分子 C、聪明
⑽吾日三省吾身( )A、太阳 B、日子 C、每天
16、文中的第1则谈的是什么意思?在课文的六则当中有一段和它类似,请你默写出来。
17、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似观点的句子是
18、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成语,它 就 是
19、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A、看见贤明的地方便想着与之对齐,看见不贤明的地方就检查自己。
B、看见贤明的人便想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便要检查自己。
C、看见贤明的人思念齐国,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返回内地或自己所在的省。
D、发现贤明的人思念齐国,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要检查自己。
⑵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A、经过它的时候,人们都看见了它;夜晚的时候,人们都仰慕它。
B、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它,改正过错时,人人都仰望着他。
C、拜访的时候,人人都看见了它;换一种说法,人人都仰望着它。
D、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更不可能理解的是,人人都仰望着它。
⑶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A、有知识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B、知识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着没有畏惧。
C、聪明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D、聪明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着没有畏惧。
参考答案:
1.孔子的言行;《大学》《中庸》《孟子》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月不知肉味
5.⑴诚实⑵施加⑶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⑷美德⑸这样
6.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⑵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难的道路还很长。⑶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⑷不料想音乐创作竟然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7.任重道远、成人之美、见贤思齐,解释略
8.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恕
10、以其道得之
11、通过修养仁德而得到,观点有道理,有正确的一面,但不全面。
12、因为曾子的话暗合孔子的想法。孔子一生本想通过做官以仁道治天下,然而终不得志,最后产生了“道不得,乘桴浮于海”的想法。
13、言之有理即可。
14.略
15、⑴B⑵A⑶C⑷B⑸A⑹B⑺A⑻B⑼C⑽C
16、意思是看到别人的长处,就应向别人学习,看到别人的短处就要反省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修养。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信乎?传而习乎?”
18、见贤思齐
19、依次是:BBC)
《论语》试题 3
阅读下面《〈论语〉十则》,完成下列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 ____(2)诲女知之乎____(3)其恕乎!____(4)传不习乎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贤思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写)
4、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迷惑;(2)教导;(3)大概、也许;(4)老师传授的知识
2、(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3)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3、任重而道远
4、己所不欲,勿施于
5、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
《论语》试题 4
《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吾日三省吾身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温故而知新 。
7.士不可以不弘毅 。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二、翻译下面句子。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什么?
1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那句话来说明?
16.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什么?
17.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什么?
1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什么?
19.阅读下列《论语》中的句子,把序号填入空格内。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学而时习之。④默而识之。⑤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⑧温故而知新。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谈学习态度的有: 谈学习方法的有:
20.哈尔滨经贸洽谈会召开,冰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这句话是什么?
21. CCTV百家讲坛曾连续解读《论语》心得,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请结合《论语十则》中的相关句子也谈谈你的心得。
答案:
1、 悦:愉快。
2、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罔:迷惑。殆:危害。
4、齐:相同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故,旧的知识。
7、弘毅:宽广,刚毅。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9、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0、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1、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12、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13、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②③⑥⑦⑨、①④⑤⑧
2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略
《论语》试题 5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论语》推荐
《论语》四则(安徽卷)20xx年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14.(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分)
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湖北武汉卷)20xx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一)7
(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态度( )学思
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 )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 )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
《论语》试题 6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三、语文综合运用(15分)
14.(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分)
阅读《论语》的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⑴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⑵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理仁》)
⑶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⑷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3.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
24.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答案不超过50字)(3分)
答案
23.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2分)。
24.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1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论语》试题 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忽施于人。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2)是知也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4)诲女知之乎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所不欲,忽施于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是关于学习方法的?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句主要阐述的是学习态度,指出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学习知识不在于让别人了解,而在于提高自己。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阐述的是做学问不能不懂装懂。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它启示人们在学习上应该虚心好学。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参考答案:
1.(1)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通智,聪明
(3)生气发怒
(4)教导
2.(1)选择他的优点学习,把他的缺点拿来对照自己,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它。
(2)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3.关于学习方法,感受略 。
4.D
5.D(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论语》试题 8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博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分析孔子“勇”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而且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论语》试题 9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 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反映了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2、孔子还说恕者,仁之方也,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答:
【答案】
1、A(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2、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论语》试题 10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并指出其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亦可)。
评析(示例):孔子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无言”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老师,更需要以自身的治学态度、正确方法和行为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像“天道”之于“四时”“百物”那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论语》试题 11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①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②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注】①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②硁硁然:坚定的样子。硁,音kēng。 ③斗筲之人:识量极小的人。筲,音shāo,竹器,容五升。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成为士人的首要条件是:立身处事有廉耻之心。凡自己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以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在道德上的有所不为。
B、只做到道德上的自律是不够的,还要有实际办事才能,能完成国君所交给使于四方的任务。由此可见,孔子更注重士人在能力上要有所为。
C、说话必守信不移,做事能坚持到底的人也是孔子所认同的。因为能做到这些,立身处世上也可以无所亏欠。
D、子贡问士的本意在于问今之从政的人如何,而在孔子看来,当时的从政者识量浅狭,连最起码的诚信都做不到,不够资格称作士。
2、从文中看,孔子对士人提出哪些不同层次的要求?联系实际,谈谈你认为现今知识分子应具备什么素质。(3分)
答:
【答案】
1、B(孔子宗族称孝,乡党称弟的补充已然表明他更重视道德上自我约束,宁可才不足而德有余。只做到能力上的有所谓,那可能是个奸雄)
2、孔子认为完美的士人要在道德上有所不为在能力上有所为,(1分)次一等的能行孝悌,德行上有所成就,再低一等的是说话能守信,做事能坚持到底。(1分)今天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道德上的自律,不媚俗不媚权,保持人格的独立与高洁。(1分)
《论语》试题 12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下列句子中的“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学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B、默而识之
C、学而不厌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有于我哉”的意思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翻译略孔子谦虚
5、“略”。
《论语》试题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3分)
学而不思则罔_____ 不可以不弘毅_____ 是知也_____
小题2:请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小题3: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该如何对待呢?相信学了选文第②则之后你会有一些感悟?请简要谈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迷惑而无所得;刚强,勇毅 ;通智,聪明,智慧
(一字1分,知只解释意思或只指出通假字得0.5分。)
小题2: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小题3:感悟应扣住学习要谦虚好学,实事求是来谈。(总分2分,大致意思相同即可给分。)
小题1: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罔→迷惑而无所得;弘毅→刚强,勇毅;知→通智,聪明,智慧,不能理解为知道或知识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本题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三→是个概数,不能理解为三个,应理解为几个;师→老师,这里指值得取法、学习的人;焉→这里相当于于之,在里面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选文第②则讲的是学习的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切不可不懂装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实事求是,切不可不懂装懂。
【《论语》试题】相关文章:
《论语》试题07-30
论语试题附答案05-22
论语十则试题及答案09-24
《论语》十则 试题及答案05-25
《<论语>选读》复习试题及答案09-09
《论语(节选)》文言文鉴赏试题及答案赏析09-24
论语试题及答案六年级08-29
论语十则基础知识训练试题及答案09-24
《论语》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