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国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看你基本功
一、知识积累(1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zhuì()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千锤百炼气势磅礴课捐杂税酣然入梦大现身手
猝不及防饥饿难耐悬崖峭壁万濑俱寂神彩飞扬
3.默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在括号内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名。(5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七律·长征》)
②,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萧华《四渡赤水出奇兵》
③风雨侵衣骨更硬,。(萧华《》)
4.选择正确的一组词语依次填到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_______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________了。
②他深情地_______着那张熟悉的脸,却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______,这位敬爱的首长面容变化多大呵!
A、输送克服观察困扰B、灌输克服注视折磨
C、贯穿战胜望困惑D、灌输战胜看折磨
二、实践运用(10分)
5.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赢得中外媒体一致称誉,都认为非常精彩。口号精彩在何处,请赏析,讲出一点理由即可。(两句任选一句)
⑴中文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⑵英文口号为:OneWorld,OneDream
6.国庆节快到了,班级要开展“祖国颂”的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持人,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并请你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4分)
节目一: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朗诵者:李静)
节目二:歌曲——《走进新时代》(演唱者:王琳)
开场白:
串连词:
7.探究:当年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们靠的就是“长征精神”。结合本单元课文谈谈你对下面两个问题的理解。(4分)
①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②我们今天需不需要长征精神?
美文共欣赏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8——13题。(共18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9.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10.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3分)
11.“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3分)
12.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4分)
13.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3分)
(二)阅读《女兵墓》一文,完成14——18题。(共17分)
⑴深秋的黄叶,在寂寥的天空凄凄飘落。雪后的清晨,我捧着一束雪莲花,走进这覆盖着碎石、枯草的荒原,走向一个小土丘……
⑵这里,安睡着一位我尊敬的女性,一个长眠在世界屋脊上的女兵。
⑶你还记得我吗?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我抱着你啊!
⑷那时,我是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汽车兵。你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卫生员,头顶上有一颗闪亮的五角星,军装外系着一条棕色的宽皮带,左肩斜背着一个红十字药箱。以前我并没见过你,那天我从兰州新兵营拉了一车进藏的战友,才看到你。你太忙了!车上三十五个新兵,每天你都要给他们量两三次血压,连我这个已经在青藏线上跑了三趟的“老兵”也不放过。同志们觉得自己牦牛似的身体用不着这样多事,你不依,板起脸很严肃地说:“‘牦牛’也不行!高山症对谁都不客气。”一车人全老实了。
⑸唐古拉山巅出奇地冷。我停车小憩,加油加水。你照例跑上跑下为战士们检查身体。冷风吹不干你脸上的热汗……
⑹就在这时——我终生都不会忘记的那一刻,不知从哪里飞来一颗流弹,车上的一个新兵应声倒下。
⑺路边的崖洞里伸出了一支叉子枪……
⑻罪恶的枪口瞄准了我们这辆军车,那枪口离汽车不过几十米。流弹还在继续飞来……
⑼你第一个发现了敌情,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死死地抱住了那支叉子枪!
⑽剩下的三十四名新兵全都冲上去了!他们手无寸铁,硬是用三十四双拳头捣毁了敌人的老窝。当大家把你从叉子枪上抱起来时,你已经奄奄一息了……
⑾我开着车飞一样向拉萨驶去。我把浑身的劲都用在了右脚尖上,狠狠地踏着油门,恨不得让汽车轮子离开地面飞起来!
⑿可你的伤情毕竟太重了!汽车行驶到藏北高原时,我不得不停下来。我抱起了你,我不知道你的名字,车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你的名字。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终于,奇迹出现了,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我们也都笑了!但是很快你又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睁开!
⒀我把你紧紧地抱着,我恨自己作为一个司机,没能把你送到那起死回生的地方,我巴不得让自己跳动的心律传导到你身上,让自己的体温把你暖热,让自己的呼吸将你唤醒……
⒁可是,一切都是枉然!你还是远去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遗嘱!
⒂我拿出随车带的十字镐,同志们轮流掘土,给你在草滩上找了个安身之地。女战友,你睡得多么安详:躺在草原露营,枕着寒风长眠,盖着六月雪被,伴着无名小溪。我知道只有躺在这块你为之付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土地上,你才能心安理得地闭上双眼。
⒃时隔一月,我完成了任务,返回藏北高原。我特地将车停在路边,步行去看望你。你的坟包还是那么一堆普普通通的黄土。不同的是,坟前立了一块无字碑。一瞬间,我的感情像海潮一样澎湃起来。我知道,因为你是一位无名的兵,人们只能给你立块无字的碑。
⒄我给你的坟上盖了一把新土,又深深地给你鞠了个躬,和你告别……
⒅几十年来,在我心中,你始终像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一样光荣、伟大。
⒆好战友,现在我又回到了你的身边,让我欣慰的是:你,被更多的人记住了!你的坟变大了,而且用洁白的灰浆墁了顶,墓前的一棵青松长得有两层楼高了。松树下,依旧立着那块无字碑。
⒇我深深地向你鞠了一躬,久久地伫立在你的身旁……
14.根据文章第⑷~⑽段的内容,概括无名女兵令人感动的事迹。(4分)
15.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是哪两项?()()(4分)
A.第⑴段中景物描写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心情。
B.第⒀段画线部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我对无名女兵的'怀念之情。
C.第⒂段中加线的“心安理得”一词,在文中有踏实、坦然、没有遗憾的意思。
D.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叙事、抒事,好像“我”在对读者直接倾诉,读来亲切感人。
E.文章多次写到“我”眼中女兵墓的变化,表明人们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了这位无名女兵。
16.联系上下文看,下列句子使用感叹号表达了“我(们)”当时怎样的心情?(每个答案不超过4个字)(3分)
(1)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一切都是枉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作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4分)
(1)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你!
(2)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18.如果请你从自己积累的诗句(或名言、警句)中选择一句赠给这位无名女兵,刻在她的无字碑上,你想写什么?(2分)
(三)阅读《将军和士兵》,完成19—22题。(10分)
月光如水。
枪刺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士兵威严地站在哨位上。
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身后跟着一大帮陪同和随行人员。哨兵精神抖擞地迎接将军的到来。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吻问:“想不想家?”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假话!”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
哨兵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军区司令员。
“革命就不要家了?连家都不想咋报国?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人们被震住了,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谁敢说这样的话?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还稚嫩的肩膀,“记着要想着家乡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手不由悄悄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19.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
20.从哪里知道士兵其实是想家的?他为什么说“为了革命,不想家?”
21.将军“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敢于斥责“不想家”是说假话,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22.联系实际,举例谈谈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危害。
倾诉你真情
四、写作实践(30分)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靠着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徒步穿越草地、雪山,完成了人类史上罕见的壮举;今天,中国航天人,靠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神五、神六一次次送入太空。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亲爱的同学,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500字左右;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写作点拨】
话题作文关键是打开思路,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学的构思方法———“九词”设问演绎法。所谓“九词”,即人们交往中最常用的九个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这九个词是人们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发动机”。譬如本题,先用“什么”一词去“点击”,自我设问:“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再问:为什么“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人是需要点精神的”后会怎么样?假如人没有“精神”会怎样?这样多角度设问,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例文链接】
人需要有一点精神
陈建业
相对于物质而言,精神似乎是不一定能看得见,却又是可以觉到的东西。
山川具备了精神,便可以传递出一种鬼斧神工的气势,一种江云变霞的神韵,如泰山的雄奇,如长江的博大。
草木具备了精神,便能渲染得大自然透出盎然的生机,让人充分感悟生命的神奇力量,如荷花的清纯,如松柏的坚贞。
人具备了精神,方能挑战自然,探索宇宙奥秘,实现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民族具备了精神才能挺起脊梁,在抵御外侮时同仇敌忾,在发展经济时博采众长,在创造文化时独领风骚。
精神,有时需要的是充满激情,富于夸张想象;精神,有时又需要以静制动,不事张扬的沉默状态。
人需要有一点精神,你只要立足于脚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一种朴素的责任心,久而久之,你也就具备了一种最基本的精神,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点评】本文采用递进式结构,从山川、草木,写到个人、民族,逐层演进,论述了“人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苏教国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相关文章:
苏教国标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03
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烽火06-20
苏教国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测试题08-17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教案12-08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期中试卷12-24
苏教国标版小学5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6-02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