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④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盖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现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1、作者在第①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第②段横线上准确填写《五柳先生传》中的相关语句。
3、文章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这两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说,亮独观其大略,请简要谈谈你对观其大略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章常常要进行相关链接,链接一些与文章有关的材料,这样可以提升阅读的层次和质量。请你也来参与,为《不求甚解》添加一则相关链接。(提示:古今中外,会读书的人、勤读书的事都可以作为链接的内容,字数在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①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②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③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后来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④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的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⑤几日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竟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⑥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⑦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 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⑧历史虽然早已远我们而去,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⑨前几天,我在北大又听到了关于季老的另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老,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⑩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⑾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人
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注: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记者,著名节目主持人。
1、从全文来看,标题人格──最高的学位的含义是________。
2、请你合理想像一下这位学子在开学典礼上面对季老时的心情,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仿照卡萨尔斯的回答,在第11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还要叙写有关季羡林的第二个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本文形象地诠释了作者对到底怎样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一问题的深解,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到底应该怎样做人的道理。
B、世纪老人冰心的回答简单而感人的原因是她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直到接近人生的终点,仍然牵挂着芸芸众生。
C、第⑧段中,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一句是说五四运动和世纪老人尽管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五四的钟声仍在耳畔回响,血的教训千万不能忘记,我们一定铭记历史,反思自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D、第⑩段中,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一句鲜明地表达作者对当今社会世风日下、学术界热衷功名的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
E、全文选材典型,条理清晰,语言朴实,富有哲理,既显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又体现作者对人格魅力的深刻挖掘和充分肯定,有较强的感染力。
三、阅读下面文段,进行阅读实践
①读书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两者并进,才可以达到佳境。光读书而无生活,只能得到间接的经验,和吃嚼过的饭差不多;光生活而不读书,则势必空虚、狭小。
②读书可以增加生活的经验。我们提倡读名著,因为名著是最好的感情和思想的结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无穷的精神养料。很平常的东西,经过名著的作者(特别是诗人)描写之后,便有了意味,在读者心中唤起了丰富的联想。我们经过诗人的眼睛来看万象,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过诗的人却仿佛是闭目塞听,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了。
③(甲)生活的经验也可以提高读书的欣赏和理解力。(乙)脍炙人口的名著,有时会因为生活经验的限制而领悟不到它的妙处;(丙)有时同一作品,因为生活阅历不同,对它的理解也会不一样。一年读一次莎士比亚每次都可以有新的发现少年人读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会发笑,中年人读了会沉思,老年人读了却要哭,正是这个道理。
④由此可见,生活同读书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不要做书呆子,将脑袋里,装满死书;一方面也不要空着脑袋过生活。我们要将读书和生活熔为一炉,这样才能享受到读书和生活的乐趣。
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文章从两方面来论述这一论点: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
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
3、第三段这个道理指代的内容是( )
A、甲句 B、乙句 C、丙句
4、第三段方格内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
A、: B、; C、, D、。
5、第三段的事实论据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6、对本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本文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第二、三段分别论述中心论点,是并列关系。
C、最后一段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其中前一个一方面照应第②段,后一个一方面照应第③段。
D、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的形式。
【探究导向】
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请你从读书方法、读书习惯或读书内容等角度中选择一种,谈谈自己对读书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4、无标准答案。参考: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字句,不因小失大。若持否定意见,能言之有理也可。
5、无标准答案。链接内容明确、语句通顺即可。
二、1、用比喻手法,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的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2、一是惊讶,堂堂北大副校长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出乎预料;二是惭愧,自己耽误了季老的宝贵时间;三是赞叹,季老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人格魅力令人钦佩。
3、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4、一方面与前文相照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季老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巧妙证明了季老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从而深化了文章主题──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5、CD
三、1、读书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 ①读书可以增加生活的经验;②生活的经验 也可以提高读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3、C
4、B
5、B
6、C
【强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税法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08-04
《燕子》强化练习题01-30
《静夜思》强化练习题01-27
白杨礼赞强化练习题02-03
公文处理强化练习题08-06
《梧桐》阅读强化练习题06-20
《白公鹅》强化练习题08-01
强化诗词默写练习题11-18
《口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