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愚公移山的中考试题汇总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愚公移山的中考试题汇总,欢迎大家分享。
【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 )(2)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4)虎亦寻卒去( )
17.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1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
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2分)
参考答案:
16、(1)苦于(2)通(3)通“慧”,聪明(4)不久(4分,每对一个得1分)
17、(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分)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2分)
18、A×B×C√ D√(2分,每个0.5分)
19、提示: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能就一篇文章谈感想即可得满分)(2分)
拓展:《愚公移山》的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真题演练《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2.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3.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填写。)
5.说明愚公驳倒智叟的一句是:
6.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中考真题演练】参考答案1.D 2.B 3.B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河曲智叟亡以应。 6.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愚公移山的中考试题】相关文章:
《愚公移山》测试题附答案11-25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3-08
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03-03
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6-13
中考英语听力试题整理03-08
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06-13
中考试卷试题及答案06-08
中考语文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04-02
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