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相关试题
1.中国资源相对短缺主要表现在()
A.人均资源占有量少B.资源的利用率低
C.资源的总量少D.资源的种类少
2.产生人类与资源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素质低,无节制地开发资源
C.资源分布不均D.资源的数量有限
3.下列活动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是()
A.黄土高原上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营造“三北”防护林D.将草原开垦为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4.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是第一位的
B.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D.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5.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D.人口基数过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6.下列有关我国资源问题的资源战略,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人口最多,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人均自然资源最少的国家
B.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C.我国地大物博,不存在资源短缺问题
D.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是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的主要原因.
7.下列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生态环境的发展
B.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C.只要经济在发展,环境就一定会恶化
D.只有经济发展能够解决环境问题
8.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
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
②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③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
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下列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稳定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环境问题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B.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是我国各项工作的核心
C.就我国广大乡村而言,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是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D.浦东新区的建设目的是解决上海市的环境问题,而不是为了经济发展
10.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A.加大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B.开展法制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C.参加国际协作组织,保护地球环境D.提高劳动者素质
1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之一,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
A.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B.扩大耕地面积
C.消灭自然灾害D.提高就业率
12.当前我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是()
A.物种灭绝速度加快B.城市环境污染严重C.水土流失和荒漠化D.江河湖海污染严重
13.下列有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就人口而言,进入21世纪后,我国已经实现人口增长零的目标
B.就资源而言,我国地大物博,不存在资源短缺问题
C.就环境而言,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环境污染仍很严重
D.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农业节约用水的主要措施
14.下面的人类活动使人地关系向良性发展的是()
A.内蒙古高原垦草种粮B.长江上游伐林造田
C.我国沿海海域实行休渔制度D.太湖平原弃田造林
15.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间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16.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取消大棚,充分利用自然的日光能
B.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C.通过大量施用化肥,增加产量,提高收入
D.加强工业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17.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发展居第一位B.经济增长为主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18.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主要有()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造成庞大的人口压力
B.我国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但种类少,相对短缺
C.自然环境面临的危机不如发达国家严重
D.工业单位产值用水量比发达国家低
19.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形成()
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是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
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推进的结果
20.我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在()
A.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
B.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城市蔓延
C.生态破坏的范围虽在扩大,但程度已经减轻
D.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态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
二、综合题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3)解决该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发展和改变的进程中,我们首先面对的困境是: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老龄化,就业负担沉重;业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粮食需求迅速增加,粮食增产举步维艰。”
(1)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___问题。
(2)根据中国的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应树立起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关键性的转变是实现从__________________模式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式。
(4)中国实施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以求得_______________质量的根本好转为基础。
(5)针对我国存在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国政府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行动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C4.C5.B6.D7.A8.A9.B10.D11.D12.C13.C14.C
15.D16.B17.A18.A19.A20.A
二、综合题
21.(1)由于人口数量激增造成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增;过多的人口压力导致地球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承载量下降、环境失去平衡,最终导致地球资源枯竭(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过低,无节制滥采滥用自然资源(3)控制人口数量,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22.(1)人口粮食资源环境(2)发展第一(3)粗放型经济发展集约型经济发展(4)生态和环境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了解GIS的基本构成。
2、了解GIS的基本功能,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3、会使用常见的GIS产品,能使用电子地图查询所需信息。
重点与难点:
GIS基本原理;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过程:
导入:探索活动:问题:GIS是如何做到预防犯罪的?(学生答)其操作过程是什么?
(犯罪地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空间分析)——分析犯罪频率与犯罪模式(哪些地方易发生哪些案件)——据分析信息,分配警力
问题:GIS具有哪些功能?空间分析(犯罪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犯罪案件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趋势分析(分析哪些地方可能发生案件),决策应用(分配警力)
一、GIS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功能:
制作电子地图数据采集
空间查询数据分析
空间分析决策应用
模拟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3、工作流程:如P96图
4、构成:硬件 软件 数据 人员(其中软件是核心)
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GIS:突出空间数据,反映的信息为地理信息。
二、GIS应用:(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显示了GIS对信息空间表达的功能,它实际是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
(1)对象(地物)在哪里?
(2)哪些地方符合特定的条件?
2、趋势分析:
传统地图:某个时间的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
GIS:可以表示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因此:可以分析该地物的发展趋势,即回答:从何时起发生了哪些变化?
3、模式问题:
对象的分布存在何种空间模式?即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GIS由许多图层组成,每图层都表示不同的地理因素,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融合表示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三层数据:交通、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分布。
通过图层的融合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用途:决策商业网点的布局。
4、模拟问题:利用数据及已掌握的规律建立模型,就可以模拟某个地方如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
即回答:如果……将如何?
高程与被淹没地区的关系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涨的关系。
三、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功能的应用:
电子地图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空间模拟趋势分析决策应用
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地图、查询
2、规划:决策应用
3、道路交通管理:查询——决策应用
4、抗震防灾:分析模拟
5、环境管理:分析、决策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教师安排】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可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
(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
(3)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生物、地形等)
(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生物、地形等)
(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书】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活动
读图5.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具体答案详见教参)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这幅示意图说明:
【板书】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师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气候与水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丰富;反之,地表水资则贫乏。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又如,水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十分丰富。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例如:以本市陆地环境为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于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转折】我们都知道10根筷子分开折能够折断,而放在一块却折不断的故事。这其中的道理说的就是集体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这是一个道理具有普遍性。同样适合我们今天所讲的陆地环境的功能性。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底具有哪些新功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新功能?并对其作一阐述。
【学生回答】1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阐述略)
【板书】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教师讲解】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下,生产出有机物。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大气本身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能力,既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请大家阅读教材P94活动,利用平衡功能的原理,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略。(可参考教参)
【转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我们熟知的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板书】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介绍】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其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地区。
【转折】不仅如此(其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如: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连年战争,大兴土木 森林被破坏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板书】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这样的例子很多,再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相反,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思考】请学生阅读本P96案例3,思考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后作业】完成教材P97活动
【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生物循环
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
①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a)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②GIS的5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a)
GIS的5个组成部分:硬件设备、GIS软件、地理数据、GIS人员、应用模型。
GIS的工作过程: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输出等环节。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b)
城市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遥感技术
①遥感(RS)的含义(a)
遥感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并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即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
②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a)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分类:根据运载工具可分为航天、航空、近地遥感;根据辐射源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遥感;根据电磁波波谱范围可分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谱段遥感;根据应用领域可分为大气、海洋、地质、资源、环境、农业、林业遥感。
2、遥感与资源普查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b)
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等的调查。它具有以下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的信息量大,可减少调查的盲目性。
3、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b)
环境灾害监测包括环境监测和环境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实时、长期、动态和准确的特点,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了解环境与灾害的动态变化,对环境与灾害实施监测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预报,为环境和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1、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a)
概念: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具有在陆、海、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能够实时测量“四度”:经度、纬度、高度、速度。
基本组成:全球定位系统(GPS)由空间星座、用户系统、地面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工作过程:GPS卫星发送导航定位信号,地面控制系统对卫星进行监测和调控,用户系统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进行导航定位。
2、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
GPS的主要应用领域(a)
GPS以其高技术的含量及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广泛应用于众多的领域。主要应用领域有军事、导航、交通管理、农业、旅游娱乐、城市管理等方面。
第四节 数字地球
1、数字地球的含义
①“数字地球”的基本含义(a)
“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地球以地理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存储的、可多维显示的信息系统。通过获取地球的大量数据,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进行数字化重现和预现,是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虚拟地球。数字地球的问世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②构筑数字地球的技术系统(a)
构筑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有: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RS)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可视化和虚拟现实(VR)技术、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高性能计算能力等。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2、数字地球与我们的生活
数字地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b)
以数字地球做平台,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已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也可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使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得到最优化的使用,形成一个包括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监测,预测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环境要素的现状和动态分析、诊断预测、耕作措施、管理方案的决策支持在内的信息农业技术系统。
以数字地球做平台,可实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城市灾害综合防治系统、交通导航、环境监测、商业选址、市场调查管理。
以数字地球做平台,可实现网上远程教育。
区域农业的发展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商品率:
商品率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图4.9)。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图4.10)。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
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1.概念:
地区专业化生产(又称分区专业化生产)是指在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
2.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料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3.特点: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并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产,并同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
4.发达国家的农业分区专业化
在发达国家农业分区专业化普遍现象,尤其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水平很高,而且农业规模大,部门繁多,各地社会和自然条件又有明显差异的缘故。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在地区分布上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各地区农业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大。
5.农业分区专业化的深入:二战后,不仅小麦、玉米、棉花、烟草、水稻、养畜业和放牧业分别集中到自然和社会条件最有利的地区,连原来各农户分散经营以满足自己消费的奶牛和鸡的饲养,以及蔬菜和马铃薯种植等,也改由个别地区专业农场大规模经营。
活动
1.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点拨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如2001年全国4个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500千克的省份中,3个是东北的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点拨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点拨如果不考虑复种指数的差异,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普遍低而不闻。而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水网地带,地势低平,田块破碎,人口稠密,稻作历史悠久,田间管理经验丰富,故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点拨这一部分可以参考下一个标题“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阅读表4.3,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
点拨中国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相同点:我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2.发展方向:
⑴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⑵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重点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活动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
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许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都要才艮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
点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2.商品率: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
水稻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玉米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2.发展方向: ⑴原则: ⑵目标: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数量与分布。
2.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课前预习】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3.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
早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物种主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归纳总结】
1.在人类还没有了解某种物种的价值之前,它就从地球上消失,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
2.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课堂反馈】
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
1.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B.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C.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改革
2.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也反映了( )
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
3.我们外出春游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采摘几朵美丽的鲜花放在家中观赏
B.把用过的易拉罐、矿泉水瓶等带回家中并送到废品收购站
C.见到有人在景区刻画名字留念,主动前去制止
D.遇有草地多走几步路绕过去继续观光
1.1 现代旅游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的发展进程及现代旅游的六要素。2.理解旅游发展的各阶段的特点,尤其是现代旅游的特点。3.掌握现代旅游的六要素在旅游活动中各自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理解现代旅游六要素与旅游活动三要素之间的关系。5.初步形成正确的旅游观念,正确认识旅游的构成要素与特点。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的发展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主要特点:旅游主体的⑧____________、旅游形式的⑨____________、旅游空间的⑩____________、旅游目的的?____________。
(2)突出特点:现代旅游目的的?________________,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知识点二 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1.现代旅游的六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旅游六要素中,?________________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____”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________”和“?________”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3.旅游六要素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思维点击
1.为什么娱乐、消遣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2.从旅游六要素的角度看,香港的“购”是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的发展
根据旅游需求和产业特征,可大致将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列表比较如下:
历史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
旅游需求特点个体需求群体需求大众需求
含义局限于一定阶层内的少数人消费数量和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旅游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
产业特征特征前产业化阶段初级产业化阶段高度产业化阶段
含义未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旅游服务逐渐商业化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目的事务性的出游占绝大多数娱乐性、消遣性旅游增多娱乐性、消遣性旅游占绝对优势
旅游空间出游距离较短出游距离延长旅游空间扩大化
2.现代旅游的特点
与传统旅游相比,现代旅游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内容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活动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居民出游率高,旅游业收入增长快
旅游形式的多样化除观光、度假、商务、文化旅游外,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一批特种旅游项目大量产生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科技进步和交通工具发展,加上人们求知、探秘和猎奇欲望增长,旅游活动空间日益扩大
旅游目的的娱乐化旅游目的的娱乐性、消遣性,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巧学速记] 图示法记忆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的特点及划分
典例剖析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五一”是新放假办法实施之后的第二个“五一”小长假,黄山景区自驾车旅游板块强劲增长,4月30日至5月2日3天约有1.5万辆自驾车进入黄山区,有力支撑接待总量攀升。
随着“五一黄金周”的“退休”,人们出游的方式和观念随之打破。远的地方去不了,短线景点又玩过,怎么办?到家门口的山上爬山、采花,到区县的新景点看看,到附近山间感受原生态的大自然风光。不用门票,不浪费时间,人也轻松。而这种随意性的“家门口游”、“周边区县游”和“无景点旅游”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1)旅游活动自古就有,但近代旅游仅出现了100多年时间,其标志是________的出现,最早形成于________。
(2)材料中所反映出的现代旅游的特点有哪些?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3)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国外某媒体团队要展开中国之行,体验中国的自然和人文风采。下列旅游项目与他们的旅游体会的正确搭配是(多选)( )
A.游故宫、登长城——中国文化的博大
B.串胡同、逛庙会——中国民俗的多彩
C.游丽江、观石林——自然风光的秀美
D.中关村、南京路——中国经济的腾飞
(4)目前发达国家居民出游率为300%~400%,而我国居民出游率仅为8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试分析限制我国居民出游的原因。
答案 (1)旅行社 英国
(2)现代旅游的特点有: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黄山市“五一”三天假期接待的大量游客中自驾车游客推动接待总量攀升,客源构成多样;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有自驾游、家门口游、周边区县游等;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活动不再只发生在景区内,“无景点”的.地区也能进行旅游活动;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爬山、采花、感受原生态,目的是放松。
(3)ABCD
(4)①经济收入较低,难以承担较高的旅游费用;②闲暇时间较少,无法满足出行需要;③交通发展仍难以满足出行需求。
思路剖析 本题以“五一”假期调整对人们旅游活动的影响为背景,考查现代旅游的特点及变化。第(1)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题,材料中涉及到旅游者的构成、旅游形式、活动空间及旅游目的等方面,现代旅游的四个特点都有体现。第(3)题,根据各旅游项目的侧重点进行判断。第(4)题,居民出游的影响因素有经济、时间、交通、旅游业发展情况等,根据我国发展情况进行回答。
变式训练1 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思路是“北京的旅游业要想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就必须在稳定入境旅游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奖励旅游和修学旅游”。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反映出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是(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D.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二、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现代旅游由六要素构成,如下表:
基本要素各要素的关系
食、宿旅游饭店是向旅游者提供休息、住宿和餐饮服务的多功能场所,除客房、餐厅外,一般还附有会议室、商务中心、商场,以及娱乐、消遣等设施
行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人们外出旅行,首先必须实现从常住地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即旅行。除近距离的游览或少数具有特殊意义的徒步旅游外,绝大多数的旅游者都必须借助交通工具
游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是旅游餐饮业、商业和娱乐业兴旺的基础
购、娱“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除旅游饭店外,旅游地的商业街、游憩区也是大规模“购”和“娱”的活动场所
[巧学速记] 现代旅游六要素的地位
典例剖析2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四川旅游指南
■游记攻略: ?更多
?四川游记攻略:最新九寨沟攻略
?四川黑竹沟:神秘失踪的死亡地带
?四姑娘山
?措普沟:令人神往的天堂
?四川游记攻略:千里独行九寨沟■导游地图: ?更多
?成都市交通地图
?四川旅游景点路线地图
?成都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地图
?四川省交通地图
?九寨、黄龙旅游景点导游地图
■住宿指南: ?更多
?成都天府宾馆优惠
?成都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
?资阳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
?雅安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
?宜宾市旅游酒店住宿一览■交通指南: ?更多
?成都交通介绍
?成都到四川各景点汽车站
?成都周边游出行攻略
?乐山交通介绍
?攀枝花旅游交通概况
■民风民俗: ?更多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乐山大佛的来历
?彝族插花节
?泼水迎亲和摔跤婚礼——彝族婚俗■美食指南: ?更多
?九寨沟的美食
?成都的串串香
?四川小吃——担担面
?别具风格的“三合泥”
?峨眉山“好吃街”美食数不胜数
(1)现代旅游由六大基本要素构成,题干材料中未直接展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基本要素。
(2)旅游饭店是向旅游者提供多种服务的多功能场所,不仅能满足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宿”和“食”的要求,还可以使人们享受到______和________的乐趣。
(3)以下对旅游中“食”和“宿”的建议,科学正确的是(多选)( )
A.外出旅游尽量不要错过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
B.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忌暴饮暴食
C.如有条件,出游前可委托信誉好的旅行社代订房间
D.旅游中以“游”为主,应尽量节省住宿开支,旅店能睡就行
(4)山东省某中学的学生李明计划在2012年高中毕业后独自到四川九寨沟游玩,他想尽可能地欣赏旅游途中的美丽景色,请为其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
A.飞机 B.公共汽车
C.磁悬浮列车 D.轮船
答案 (1)购 娱 (2)购 娱 (3)ABC (4)B
思路剖析 本题侧重于对现代旅游六要素的考查,结合四川旅游指南考查学生对旅游要素的理解。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1)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2)“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旅游饭店是能够为旅游者提供多种服务的多功能场所;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变式训练2 吉林某学校高中生郑强的爷爷奶奶自海南旅游归来,带回了大量特色纪念品,据此回答(1)~(2)题。
(1)郑强的爷爷奶奶到海南旅游的最佳季节应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两位老人购买的以下物品中,不具有典型海南特色的是( )
A.椰雕娃娃 B.贝壳工艺品 C.鹿茸酒 D.黎族织锦
易错易混点一 不能正确判断现代旅游
错题诊断1 下列活动属于现代旅游的是( )
①徒步到郊外梅花山种梅 ②骑车到郊外古运河大堤观赏春色 ③到栖霞山采集矿物、岩石标本 ④乘船到郊外太湖采集水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错因分析 本题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是容易忽视旅游是人们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纠错笔记 旅游活动的特征及其判定方法
(1)旅游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很多,如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交通商贸活动、家庭休闲活动、日常休闲活动等,但惟有旅游活动以异地性(离开常住地)为基本特征。只有具备异地性特征的休闲活动才能成为旅游活动,否则就不是旅游活动。
(2)旅游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
旅游活动是人们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而离开常住地的活动,而人口迁移、游牧活动、流浪活动等尽管也具有异地性特征,但其活动目的不是娱乐和消遣,故不属于旅游活动。
(3)旅游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区别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和旅游活动都是人们离开常住地的活动,但人口迁移常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而旅游活动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
(4)旅游活动以消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一般的消费活动
旅游活动是消费活动,但它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是人们满足了生存需求和基本发展需求之后的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易错易混点二 不能正确区分旅游六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地位
错题诊断2 下列关于旅游活动六要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现代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因此“娱”是旅游活动的核心
B.外出旅行必须实现从常住地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C.旅游饭店不仅能满足旅游活动中“食”和“宿”的要求,还能使游客享受到“娱”和“购”的乐趣
D.除旅游饭店外,旅游地的商业街、游憩区也是大规模“娱”和“购”的活动场所
答案 A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地方有两个:(1)不知道“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2)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是旅游业、餐饮业、商业和娱乐业的活动基础。
纠错笔记 旅游活动各要素之间关系
旅游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1)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2)“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
(3)“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4)“宿”和“食”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也是旅游业必须要满足的条件。
(5)“行”是旅游者从常住地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到达游览地后,食宿和游览活动交替进行,才能在食宿地和游览地进行“娱”和“购”的活动。
对点练习
考查点1 现代旅游的特点及发展变化
1.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华社法国香槟阿登2007年4月3日电:法国高速列车3日在行驶试验中达到574.8千米的时速,打破了1990年由法国高速列车创下的时速515.3千米的有轨铁路行驶世界纪录。
日本在列车速度上保持着绝对优势,日本的磁悬浮列车行驶于巨大磁场的导槽上方,与轨道不接触,2003年创下581千米/小时的纪录。
(1)材料一中反映出旅游主体的________化。现代旅游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旅游空间的________化;②旅游形式的____________化;③旅游目的的________化;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2)材料二体现了现代旅游六要素中“________”的飞速发展。国际旅游人数逐年上升的变化,原因之一就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3)材料一中旅游活动属于( )
A.古代旅游 B.近代旅游 C.现代旅游 D.无法判断
考查点2 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8年是奥运之年,国家旅游局的宣传主题是“2008中国奥运旅游年”,宣传口号为“北京奥运?相约中国”。“体验北京,感受奥运”是2008年北京市旅游局提出的主题口号。
2008年1月1日上午10时50分,CA932航班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德国伊卡鲁斯旅行社副总裁莱尔夫?琥珀先生率领的德国234名游客成为2008年北京入境的第一批旅游者。这标志着2008年中国奥运旅游年正式启动。
北京—西藏游、北京—海南游、北京—上海游等相关的旅游连带线路已经展开。
(1)自2008年1月1日第一批入境游客来到北京,中国奥运旅游年正式启动。为确保旅游年的顺利,我们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2)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国外游客充满极大诱惑,关于饭店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饭店业分工越来越明确,业务越来越单一
B.会议中心、旅游度假村、汽车旅馆等都不属于饭店业的范畴
C.我国饭店的星级划分中,六星级饭店的设施最豪华,服务质量最高
D.随着社会的发展,饭店已成为现代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综合性接待企业
(3)请写出北京—西藏游、北京—上海游可选取的便捷铁路线。
思考(P2)
1.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即金钱、闲暇时间和旅游动机。经济条件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决定着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以及旅游时间的长短和消费水平的高低。闲暇时间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必然导致劳动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增多,从而为人们外出旅游创造时间上的条件。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旅游动机产生于旅游的需求,没有旅游的需求,就不会产生旅游动机,而没有旅游动机,就没有旅游的行动。
2.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
思考(P3)
1.有人把现代旅游细化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美食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健身旅游、公务旅游、修学旅游、科研旅游等。下面介绍几种特色旅游供参考:
绿色旅游:这种旅游是让久居喧闹都市的人们到恬静的乡村度假,在绿色的海洋中遨游,重新认识大自然的价值,增强城乡人民的友谊和交往。
环保免费旅游:日本旅行社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山美水清,推出一日特别游。游客在观赏湖山美景之际,动手收集林中的垃圾,以保护园林的整洁。这类活动有许多优惠条件,如游客在风景区收集垃圾一个多小时,便可享受温泉浴和免费午餐。
戒烟旅游:德国医疗中心创办此旅游吸引了不少想戒烟的游客,参加者可以乘坐豪华客轮游览地中海。游览途中,他们接受中国传统针灸疗法来治疗吸烟恶习。
寻婚旅游:瑞士有家旅游公司,前不久试办了专为老年人寻找伴侣的寻婚旅游。公司希望这些老人在头一两个旅游点结成对子,交上朋友,通过以后在旅游中的交往,结成伉俪。
太空旅游:美国、俄罗斯为了迎合那些太空好奇者,开办了“太空旅游”。凡报名者只要自己身体健康,交纳一定费用后,进行培训,即可随宇航员遨游太空。
怀旧旅游:迎合人们的复古心理。比如欧美的野外生活之旅,在短短的几天便尝尽各种野生植物,觅食、捕兽、烹煮,自己动手。入夜后,觅洞而卧。
小说式旅游:这种旅游是带领旅游者沿着小说主人公的足迹,游历书中描写的各个地方,游客一旦“身临其境”,必然能“进入角色”,深刻体会到书中人物当年的感情。这是富有学术性的旅游方式。
2.略。
思考(P4)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的大多数人们可谓衣食无忧,已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于是产生了娱乐、消遣、享受等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旅游也就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其次,旅游活动作为超出人类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形式,能满足人类三方面的需求:补偿性、发展性、娱乐性,其中娱乐性是所有不同人群的共同需求。因而,娱乐和消遣成为当代人们旅游的主要目的,从而推动现代旅游的发展。
思考(P6)
1.首先购物旅游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使交通设施更完善和便利;其次购物旅游带动了餐饮业、娱乐业和饭店业,即“娱”和“食”“宿”的兴旺;香港的商品来自世界各地,大部分物品又不收关税,商品价格远低于其他国家,被称为“购物天堂”,许多人慕名而来,为“购”而“游”。总之,“购”促进和带动了香港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2.“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而香港之所以能够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是世界交通枢纽之一,海陆空交通发达。“购”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由于香港是自由港,商品来自世界各地,品种多,大部分物品不收关税,价格又低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购物。而“行”的方便和“购”的发达必然会带动“游”“食”“宿”“娱”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
①一定社会阶层 ②事务性 ③英国 ④旅行社 ⑤数量 ⑥商业 ⑦科技革命 ⑧大众化 ⑨多样化 ⑩扩大化 ?娱乐化 ?娱乐、消遣 ?食、宿、行、游、购、娱 ?旅游交通 ?游 ?购 ?娱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思维点击
1.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娱乐性、消遣性的旅游占绝对优势。据统计,在全部的现代旅游中,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旅游占75%。
2.到香港购物是许多游客来港旅游的主要动机。“购”是香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促进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变式训练
1.C [奖励旅游和修学旅游都是新的旅游形式。]
2.(1)D (2)C [(1)吉林地处东北,冬冷夏热,属温带季风气候,海南地处热带,气候具有典型的海洋性特征,冬季自吉林到海南旅游,兼有避寒、游玩的效果,且此季节南北地区景观差异大,对比性强,对游客吸引力大。(2)海南气候湿热,盛产椰子等热带水果;作为海岛,贝壳与海洋珍珠等产品数不胜数;湿热的气候不适宜鹿的生存;黎族是海南的主要少数民族,其织锦具有典型的地方民族特色。]
对点练习
1.(1)大众 扩大 多样 娱乐 旅游目的的娱乐、消遣 (2)行 超音速大型客机 (3)C
解析 本题以图及实例为载体考查现代旅游及其特点,由材料一所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旅游人数的巨大变化,是旅游主体大众化的体现,其他几个特点容易答出。材料二现代交通条件的发展,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标准可判断出属于现代旅游范畴。
2.(1)要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完善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业发展;重视旅游安全防范,包括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娱乐设施安全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满足旅游活动的需要。
(2)D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相关试题】相关文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02-25
中国的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及试题06-29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01-17
ERP的中国之路论文04-27
论中国抗战之路08-17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评课稿11-11
天才之路阅读试题及答案04-14
中国发展之路作文03-08
木兰诗的相关试题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