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时间:2023-11-25 13:51:34 实施方案 我要投稿

实施方案(汇编9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施方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施方案(汇编9篇)

实施方案 篇1

  根据河南省《20xx—20xx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和淅川县疾控中心《20xx年疟疾防治工作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20xx年疟疾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加强综合防治和监测力度,降低流行程度和发病率,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全民防虐意识,落实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及时发现疟疾病人,规范治虐工作。

  二、目标指标

  1、到20xx年无本地无感染疟疾病例;20xx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2、20xx年前通过消除疟疾国家认证。

  3、按照疟疾项目工作规划完成各项工作指标。

  三、技术措施

  我真的疟疾防治采取以消除疟疾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传染源的及时发现和规范抗疟治疗为重点,巩固抗虐成果,增强全民防虐意识,从控制疟疾向消除疟疾迈进。

  四、方法

  (一)传染源控制

  1、发热病人血检

  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三热病人),应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血检对象重点是来自于其它疟区的发热病人。村卫生所(室),应向上级医疗机构或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送检。

  血检指标: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年血检率应达到70%以上。年血检率大于本地居住人口的100%,乡镇覆盖率100%,村覆盖率100%。

  2、疫情报告

  各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对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均应填写《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和卫生部关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要求,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严防疟疾传播流行。

  3、病例治疗

  依据《疟疾诊断标准》诊断确诊的和临床诊断为疟疾病例者,均应进行规范治疗,对疑似疟疾病例应进行假定性治疗,治疗率应达到100%。

  治疗药物及方法:

  间日疟,三日疟应给予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治疗,(1)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从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恶性疟及重症疟疾的治疗,(1)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剂(科泰复):口服总剂量8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首剂2片,首剂后6—8小时 、24小时 、32小时各 2片。(2)蒿甲醚:每天肌注1次, 每次80mg,连续3—5天,首剂加倍。若原虫密度大于15万/μl,首剂给药后4—6小时,再给予80mg肌注。

  疑似疟疾病例的假定性治疗药物及方法:

  对来自单一间日疟流行区人员的假定性治疗,氯喹总量600mg顿服或两次分服,每次300mg ,间隔6—8小时;在有恶性疟流行地区,可用磷酸哌喹600mg 顿服。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给予规范治疗。

  4、休止期根治

  对上一年的间日疟病人,在疟疾传播休止期,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根治,根治率达到90%以上。方法:口服伯氨喹总剂量180mg,每天1次,每次22.5mg,连服8天。对病人家属和四邻居民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休止期服药。

  (二)疫点处理

  对5—10月发生的疟疾、输入性疟疾,应根据情况进行疫点处理。

  1、媒介防制措施

  以患者居住地为中心,周围500米内的居民住房都应进行喷洒灭蚊和蚊帐浸泡。喷洒和浸泡方法防治。

  2、保护易感人群

  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应根据情况服用预防药。服用方法:每次服氯喹300mg, 每7—10天服1次,连服2—3次。

  3、追踪观察

  对疫点内的居民,凡出现类似疟疾发热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检查疟原虫。定期对疫点居民进行一次访视,观察有无继发病例,一般观察一年,对疫点内出现的患者及时给予治疗,必要时再进行一次灭蚊和预防服药。

  (三)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措施

  1、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镇发生的疟疾病例有输入性恶性疟,因此,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4.26全国疟疾防治宣传日”宣传活动,重点对外出疟区的流动人口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传媒,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疟疾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及时就诊、配合治疗、自我防护和主动参与预防控制工作意识。

  2、预防服药

  对我镇进入过国内、外疟疾高传播地区的回乡人员,应

  于传播季节定期服用抗疟药。到疟疾流行区经常夜晚室外作业与野外露宿者等高危人群,在传播季节亦应进行预防服药。

  预防服药方法:氯喹,每次服300mg, 每7—10天服1次,但连续服药的时间不宜超过3-4个月。

  (四)疟疾防治技能培训

  我镇的疟疾防治技能培训,由县疾控中心负责对乡(镇),村医务人员的疟疾防治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五)突发疫情处理

  我镇已连续14年疟疾的爆发流行,如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病例,根据《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视为疟疾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按《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执行。

  上集镇卫生院

  20xx年3月23日

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是xx中“解放”改革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引领师生有效地“做有用的人,做正确的事”,引领师生奔向“学习学习,学会学习”。

  二、改革后,教师新的备课内容界定

  1、共性备课。包括:

  1)教师对教材的使用痕迹,在教材上的圈画及批注等。

  2)教师的课时教案。

  3)讲义。

  2、个性备课。包括:

  1)教师的读书心得。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著作,每周进行一次摘抄并写出体会,一本读不完读不透,不读下一本。

  2)教师的教学日记。每位教师依据一日一记、一课一得的原则,撰写教学日记。

  3)教师的教学博客。

  4)教师制作或改进的`教学课件。

  5)教师基于教学而搜集整理的包括视频、音频等资料的资源库。

  6)教师基于教学的调查研究分析报告及课题研究成果。

  7)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

  三、要求

  1、具备三个思想。

  1) 学先教后,少教多学,当堂达标

  2) 即知即传、即觉即管、即悟即理

  3) 学习中心,学生中心

  2、拥有两个态度。

  1)相信自己,帮助自己。

  2)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3、按课程标准备课。

  把握课程标准,不超越或不低于课程标准备课。

  4、充分利用好时间资源。遵循“教二学八”的“二八定律”。

  1) 守时。有时间观念。惜时如金,尊重别人的时间。

  2)会科学分配时间。把每一分、每一秒分配给属于这一分、这一秒的人去掌控。

  3) 限时完成任务。在限定时间内,把80%的时间用在学和习上,把20%的时间用在教(jiāo)和教(jiào)上。

  5、充分利用好空间资源

  1) 拥有空间观念。在既定空间内,学习和学会分配、利用和管理这个空间。

  2) 分离切割空间,把每一分、每一寸空间分配给属于这个空间的人去利用和管理。且把80%左右空间用于学习,把20%左右空间用于教育。

  3) 尊重既定空间里的一切人和事。能在既定空间里面向大多数表达。

  4) 学习,并学会,在既定空间里,既当主人能管理,又当仆人会服务。

  6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

  1)科学分组,建立“四人一小组,八人一大组”的学习、生活、教育团队。

  2)把学习、生活、教育的任务分配到小组,进而“把所有事分配给所人有去做”,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适时做”变成现实。

  3) 把做事的人培养成管理者,进而“把所有事分配给所有人去管”,让“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事管、事事适时管”变成现实。

  4)捆绑评价,评价到团队、到小组。

  四、改革后检查备课的办法

  1、网上检查与书面检查相结合。

  2、有针对性地检查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备课。

  1)对于卓越教师、名师培养对象及学校内部大家公认的其他优秀教师,学校主要检查其个性备课。

  2)对改科教师和刚参加工作不足4年的教师,学校主要检查其共性备课,且共性备课比率不低于总课时数的80%。

  3)介于中间的这部分教师,学校既要检查他们的共性备课,又要检查他们的个性备课,且共性备课总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60%。

  五、实施本方案将在报请教代会审议通过后付诸实施。

  若通过,大体定在20xx年3月实施。

  校委会/教务处

  20xx年2月

实施方案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豫发〔20xx〕5号),进一步做好贫困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xx年底前,对53个贫困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建档立卡,实现精准识别,其中兰考、滑县尽快完成建档立卡。20xx年底前,实现贫困县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劳动力至少有一人转移就业。20xx年底前,对有培训意愿且符合受训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每人至少开展一次职业技能培训。20xx年底前,全省430万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基本实现转移就业,通过稳定就业实现家庭脱贫。

  二、就业途径

  (一)劳务协作对外输出一批。各级各有关部门通过建立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劳务合作关系,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向省内外用工企业输出,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就业。

  (二)产业发展就地就近吸纳一批。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园区,发展壮大企业,扩大就业容纳能力,做好各类园区企业用工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通过采取送岗位到贫困家庭的办法,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三)鼓励居家灵活就业一批。鼓励服装加工、手工编织、旅游产品等行业企业到乡村采取分散加工、家庭作坊、“企业+农户”等形式,给家庭提供原材料和设备,负责回收销售产品,使贫困家庭劳动力特别是不能外出务工的,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四)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和创业担保贷款,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

  (五)中介组织介绍就业一批。发挥市场职业中介机构、农村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信息员的作用,为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实现转移就业。

  (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对符合岗位要求、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安置就业。

  三、政策措施

  (一)培训扶贫,提高就业能力

  1.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免费培训。贫困县要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为统领,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的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农业部门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贫开发部门实施的“雨露计划”等,统筹纳入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规划,整合各类培训项目。统一下达培训计划和任务,统一定点机构,统一考核评价标准,严格督促检查。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意愿和市场需求,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类分层次组织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申报和建设向贫困县倾斜,拿出项目资金40%用于支持贫困县,重点抓好贫困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品牌基地和省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建设。

  2.鼓励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认真落实我省《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对全省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学生免除学费,为全日制在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3.提高培训补贴标准。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包括实习)的,每人每天给予30元的生活费补贴;市外省内参加培训的,每人给予300元一次性交通、住宿费补贴,减轻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的负担,调动其参加培训积极性。生活费和交通、住宿费由户籍所在地财政承担,培训补贴由培训机构所在地按规定落实。企业新招聘贫困家庭劳动力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自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开展岗前培训的,按照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80%对企业给予补贴。按照培训类别和层次,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标准,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的,适当提高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实行免费培训。

  4.提高培训的精准度。贯彻落实《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规划(20172020年)》,做好贫困县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对各类就业群体进行多层次、多类别培训。各市(县)要依托基层扶贫开发公共就业服务等平台,深入贫困家庭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侧重培训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职业技能。要利用农闲时间,积极开展“订单式”、“田间课堂”、“授课入户”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务农和技能培训“两不误”。鼓励优质培训机构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地域分布,就近就地开展培训。鼓励开展劳务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培训,使其带领更多贫困家庭劳动力脱贫致富。改进技能培训绩效考核办法,突出培训合格率的考核,严格兑现奖罚。

  (二)就业扶贫,拓宽转移渠道

  5.加大贫困家庭劳动力劳务输出。指导贫困县建立劳务协作机制,促进劳务输出规范化、常态化发展。积极推进省际劳务协作,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劳务合作关系,继续挖掘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输出潜力。培育境外劳务中介机构,鼓励其在贫困县招工。支持贫困县建立驻外劳务机构,对开展劳务输出的按规定给予求职就业补贴。

  6.强化能人带动就业。鼓励在外创业人员、工程承包人员、外出就业人员搜集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带动家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按规定给予求职就业补贴。

  7.鼓励从事居家灵活就业。紧密结合地域经济特色,围绕规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手工编织、旅游产品等,采取“公司+农户”形式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8.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全省53个贫困县、6492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开发一个公益性岗位专职负责转移就业服务。开发城乡交通协管、保洁、保安、保绿等岗位,安排符合岗位需要、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每年用于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不少于3万个。公益性岗位设置由各市(县)统筹规划,公益性岗位使用单位支付给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可由就业专项资金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对用人单位为贫困家庭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落实。

  9.加强贫困县就业供需信息对接工作。以“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契机,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岗位信息收集整理,通过村组宣传栏、广播、电视、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将岗位信息送到贫困家庭劳动力手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与企业取得联系,促进其实现就业。对各类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劳务信息员成功介绍贫困家庭劳动力与当地企业或其他实体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并实现就业6个月以上的,按规定给予求职就业补贴。

  (三)助企扶贫,增强吸纳能力

  10.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其为贫困家庭劳动力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创办厂房式“扶贫车间”,或设置分散加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为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企业采取分散加工、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引导性、技能性、职业素养等职业培训补贴。

  11.支持做大做强劳务品牌。结合贫困县劳务输出传统优势,做大做强“新县涉外”、“鲁山绢花”、“西华的哥”等一批在全国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劳务品牌企业,将其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建设纳入全面技能振兴工程项目规划,提升品牌实力,扩大品牌效应,提高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水平。

  12.落实社保优惠政策。加大贫困县援企稳岗工作力度,帮助企业积极筹措资金,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援企稳岗补贴,对部分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费率,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

  (四)创业扶贫,助推自主创业

  13.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重点扶持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对参加创业培训的扶贫对象,培训合格并取得证书的,每人最高补贴1500元;为创业培训合格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等免费服务。对自主创业、取得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奖励。省每年从贫困县推荐的创业项目中评选一批省级优秀项目,每个项目给予2万元至15万元的资助。

  14.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场地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配套等突出问题,有条件的贫困县可依托现有场地或各类园区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帮助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开展创业型乡镇、村创建活动,鼓励相关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创建就业实体。对乡镇、村创办的实体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达到30%以上,发生的物管、卫生、房租、水电等费用,3年内给予不超过当月实际费用50%的补贴,年补贴最高限额10000元。在每年组织开展的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和新型孵化平台评比认定中,拿出部分名额,用于扶持贫困县农民工创业园区,达到市级标准的,由所在省辖市给予一次性奖补,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的,省财政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加强对国家确定的宜阳、光山、兰考等贫困县返乡农民工创业试点县(市)的指导,同时将卢氏县、滑县等贫困县纳入省级试点,积累创业经验,扩大试点范围。

  15.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和到贫困县创办企业的,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可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可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对因不可抗拒原因造成贷款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核销。对信誉好、创业能力强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可以取消反担保。创业担保基金不足的贫困县,每年可按需借用失业保险基金补充创业贷款担保基金。

  16.改进金融服务。加快建立农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住房财产权、宅基地等不动产的抵押担保机制,开展林地承包(租赁)经营权及林木、畜禽、水产品等活体资产作为有效担保物试点。金融部门要探索建立贫困县农民工诚信台账和信息库,对经营正常、信誉较好的可直接给予信用贷款。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地要建立由人社、财政、扶贫、教育、民政、农业、残联等部门参加的转移就业脱贫攻坚联系机制,统筹协调研究转移就业扶贫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整合有关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转移就业脱贫各项工作开展。

  (二)建立脱贫台账。依托扶贫部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数据库,建立精准识别转移就业台账。县、乡两级要建立一对一的转移就业帮扶机制,落实帮扶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开展精准扶贫,为实施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提供准确依据。

  (三)提升公共服务。加快贫困县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在争取国家项目的基础上,省财政按15%给予所需配套资金的补助。20xx年底前,尚未建立标准化基层平台的26个贫困县,全部建立县级4000平方米、乡级300平方米的标准化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面试洽谈、政策咨询、信息登记、社保办理等全方位服务。针对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逐步建立了解就业意愿提供岗位信息安排技能培训实现上岗就业办理社会保障跟踪维护权益等一条龙、全过程的就业援助服务。

  (四)落实工作责任。各地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健全目标责任制,切实将转移就业脱贫工作纳入政绩考核内容,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政策落实、就业创业服务、资金使用与投入、群众满意度等指标,提高权重,并层层分解,督促落实,及时推进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五)注重政策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及其他各类宣传平台多角度、多方位宣传政策、解读政策,宣传转移就业脱贫的典型事迹,引导贫困家庭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参加培训,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

  河南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

  产业扶持脱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豫发〔20xx〕5号)精神,充分发挥产业扶持脱贫的“造血”功能和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脱贫对象和目标

  (一)脱贫对象。全省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

  (二)脱贫目标。产业扶持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xx年,通过产业发展带动200万贫困人口脱贫。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消费需求趋势和产业发展规律,尊重贫困群众意愿,注重先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脱贫产业和项目,避免盲目建设和无效投资。

  (二)坚持以资源为基础。积极发展地域特色突出的脱贫产业。

  (三)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强化贫困地区科技和人才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扶持脱贫的`技术支撑。

  (四)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改革,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重点脱贫产业

  贫困地区要依托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和各类专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主要支撑。在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的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围绕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能力,积极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大、发展快的8个脱贫产业。

  (一)特色农产品产业。在贫困地区着力发展地域优势突出的特色种植业,支持建设一批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扩大苹果、核桃、油茶、板栗、猕猴桃等特色林果产品和山茱萸、丹参等中药材生产规模,做大香菇、平菇等大众消费型食用菌和杏鲍菇等高档珍稀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桂花、月季、兰花等特色花卉和苗木产业,大力发展优质茶产业,积极发展花生、芝麻、双低油菜、油牡丹等特色油料作物产业。

  (二)畜牧养殖产业。优化贫困地区畜禽养殖结构和生产布局,扩大豫西、豫南浅山丘陵贫困地区的生猪养殖规模,建设豫西、豫西南贫困地区肉牛养殖基地、沿黄和豫西南贫困地区奶业基地、豫东肉禽和豫南水禽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槐山羊、伏牛白山羊、大别山黑山羊等地方特色肉羊养殖,推动沿黄、沿淮和豫西南贫困地区水产基地建设。

  (三)优质粮食产业。加强贫困地区高标准粮田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力提升工程,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扩大强、弱筋优质专用小麦比重和青贮玉米、鲜食玉米比重。加强生物育种、绿色栽培和农机装备集成创新,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行种养循环、农牧一体发展模式。推广优质粮食订单生产,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构建产业优势突出的优质粮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四)设施农业。积极扩大名特优新蔬菜生产规模,运输便利的贫困地区重点发展速生绿叶菜类和精细菜类蔬菜生产,运输不便的贫困地区重点发展耐贮运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加快完善蔬菜冷链物流网络,支持贫困地区实施产地预冷工程,大力开发速冻蔬菜、鲜切蔬菜、脱水蔬菜、蔬菜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

  (五)乡村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建设伏牛山旅游通道,完善桐柏-大别山、豫东平原贫困县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贫困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支持贫困村就地就近销售土特产品,鼓励星级宾馆、大型连锁超市在贫困村建立农副产品直供基地。扶持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培育乡村旅游模范村(户)、金牌农家乐,引入社会资本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山地运动等项目。推进栾川、嵩县、新县等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伏牛山生态旅游、大别山红绿结合精品景区和线路。

  (六)特色加工产业。发挥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果蔬加工、油脂加工、肉类加工、速冻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承接针织服装、运动服装、休闲服装、童装、制鞋等服装服饰产业,引进培育包装印刷、玩具、手工艺品等特色轻工产业,扩大贫困地区就业承载能力。支持食品和医药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建设原料生产基地,与贫困户形成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模式。鼓励服装服饰和特色轻工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原料加工等方式,将部分加工环节转移至贫困户生产。

  (七)电商流通产业。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建设县服务中心、乡服务站、村服务点三级电子商务及配送综合服务网络,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农资代售、快递代理等服务,对贫困户、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开办网店给予补助和小额贷款扶持,免费对村服务点和农村网站经营户进行专业培训。引导贫困县建设集农资及农产品价格、供需等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互联网+特色产品”品牌企业,扩大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

  (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贫困地区推行种养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深入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积极发展光伏农业、立体农业、庭院农业、信息化农业、智能化农业、创意农业、工厂化农业等新型业态,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形成产业链条较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贫困农村发展新格局。

  四、产业扶持脱贫模式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与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确定具体产业扶持脱贫模式。

  (一)直接帮扶模式。对有劳动力、有能力、有土地,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对象发展脱贫产业的,给予一定额度资金帮扶。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

  (二)托管帮扶模式。对无劳动能力或劳动力不足、无法转移就业的贫困户,可采取经营性托管、承包式托管、租赁式托管等方式,将土地等生产要素托管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各县采取财政贴息和保险补贴等方式,对承接托管的经营主体给予支持。

  (三)合作帮扶模式。支持贫困村组建专业合作社,可将贫困户享受的到户增收补贴、小额贷款等资金进社入股分红。对专业合作社实施的产业扶持脱贫项目,项目扶贫资金的50%作为贫困户货币出资,50%由专业合作社社员集体持有,所形成收益的50%分配给贫困户,50%归专业合作社社员集体所有。对社员达到50户以上(贫困户社员比例不低于20%)、运转良好的合作社,县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四)社会帮扶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院所、学校等社会力量,与贫困村合作发展产业,采取“单位+农户”、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订购农产品、提供技术培训、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吸纳贫困人口达到一定比例、符合信贷条件的社会力量给予信贷支持,省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贴息补助。将对贫困户的“5万元以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贷政策,用于贫困户参与或对贫困户脱贫带动作用突出的经营主体。

  (五)股份帮扶模式。鼓励探索将脱贫对象的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或将参与股份合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项目补助资金入股,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各县对吸纳贫困户入股的企业,通过购买收益保证保险等方式,保障贫困户现金股份按照不低于银行基准利率的标准享受保底分红。

  (六)资产收益模式。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林权确权颁证,支持贫困户通过租赁、委托经营等形式获取资产性收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除重点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外,其他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财政资金或形成的资产应作为村集体收益,专帐管理,主要用于补贴贫困户收益,形成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渠道。对贫困户改造房屋用于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的、用宅基地与资方合作建房的,各县根据当地实际和财力,统筹相关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七)代种代养帮扶模式。对采用借母还犊、寄养付酬、反租倒包等模式带动贫困户的企业和专业大户,在品种引进和改良、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方面给予项目支持。各县利用现有政策,统筹相关资金对贫困户圈舍建设给予补助,补贴标准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五、产业扶持脱贫平台

  (一)融资平台。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从省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点扶持脱贫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助农贷”、“助保贷”等信贷新产品,以及“风险补偿基金+经营主体+银行”、“担保基金+脱贫互助社+银行”、“产业脱贫担保贷款”等融资业务。拓展农业产业保险险种,扩大扶贫产业保险覆盖范围,降低产业扶持脱贫项目风险,优先保障贫困户参加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险种。对现有村级互助资金组织进行评估,对管理规范、运转良好的,通过脱贫资金补助、社会帮扶等方式进行支持。

  (二)服务平台。支持贫困县组建脱贫技术服务团,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名技术人员、一名驻村干部、一个帮扶单位提供技术支撑、指导产业发展等,定期为每个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每个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技术培训。推行“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链条式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定期组织科技人员对贫困村开展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

  (三)营销平台。支持商业服务网点、农资交易配送网点、农畜产品交易网点建设,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支持贫困地区与大型超市和城市社区合作,拓展生鲜农产品、特色产品“农超对接”、“基地+社区直供”等多种形式,实现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与城镇消费群体对接。在鲜活农产品产量较大的地区建设一批生鲜冷链物流设施,力争每个县建成一个兼具城乡配送功能和区域集配功能的物流中心。

  (四)项目平台。指导贫困县编制产业扶持脱贫规划,建立产业扶持脱贫项目库,按年度动态调整,滚动实施。根据贫困原因和产业需求,逐户确定贫困户产业扶持脱贫项目,建立产业精准脱贫工作台账,落实帮扶责任人、扶持资金、扶持项目和工作进度。对列入省级以上产业脱贫示范项目的,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六、组织保障

  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省产业扶持脱贫工作。省有关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分工,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配合,联动推进。有关省辖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重点做好上下衔接、协调推动、督促检查等工作。有关县是产业扶持脱贫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专门机构,按年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

实施方案 篇4

  一、活动主旨

  以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提高造林质量和水平为主线,以提高林业生产者素质和兴林富民为目标,组织全县200名左右林业科技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二、活动内容

  (1)、现场指导

  县林业局人员包联到乡镇(区)以及1000亩以上的.大片造林地块(分组人员名单随表附后),开展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培养科技兴林致富示范户等活动,采取一站式全程跟踪服务。乡镇林业站人员和造林企业、大户等技术人员深入田头、地块,实施跟班作业,加强指导,确保造林质量和效益。

  (2)、网络指导

  完善网络咨询服务机制,继续巩固林业局办公网站网络咨询服务平台及省林业厅网站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安排信息专员汇集各方林业科技信息,及时集中解答相关咨询,提供技术服务。

  三、相关要求

  县林业局技术服务指导组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一线,进村入企开展技术承包与服务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依托林业项目,加强科研,有条件的可建立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实施方案 篇5

  一、活动主题

  尊重环卫工人,改善人居环境,让城市更美好。

  二、具体安排

  紧紧围绕活动的主题,在报、县电视台、网等新闻媒体上大力报道环卫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将环卫工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美化市容市貌所作的贡献展现出来,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

  (一)开展环卫先进工作者、先进班组表彰活动。由局工会牵头,环卫所、垃圾中转站、老街办共推荐29名先进工作者(含2名优秀班组长、27名环卫先进个人)和1个环卫先进班组报局党组表彰。

  (二)开展慰问走访环卫困难职工活动。10月25日上午,邀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局班子成员、局工会慰问走访环卫困难职工。走访对象由环卫所筛选确定。

  (三)召开县庆祝省第十八个“环卫工人节”表彰大会。10月25日下午3:30在县政府会议中心一楼大会议厅召开庆祝表彰大会。邀请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出席会议。会务工作由环卫所牵头负责,局办公室配合落实到位,颁奖礼仪工作由女子中队负责。

  参会人员为:局党政班子成员,环卫所、老街办、广场办环卫工人328人,局机关(含局各股室及市政、园林、景观、燃气、农污办等单位全体人员)25人,城管大队40人(含渣土中队),自来水公司30人,分别由局机关、环卫所、城管大队、自来水公司办公室负责召集。所有参会人员需提前20分钟入场,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统一着装参会。

  (四)开展城管局青年志愿者清理街道卫生活动。10月25日上午9:00,组织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环卫一线工人一道打扫街道卫生,具体路段为天佑路、文公南路。

  三、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热烈、节俭、务实的原则,加强活动组织领导,全面动员,周密部署,抓好落实,组织好“环卫工人节”的庆祝活动。局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要主动参与,服从安排。

  (二)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召开表彰会邀请县政府、政协等方面的领导,与环卫行业先进工作者和专业人士进行座谈,共同研讨提高环卫工作水平,加快环卫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环卫工人的实际问题。本着为环卫工人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切实解决环卫工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深入基层慰问环卫困难职工、先进个人等。

实施方案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训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精神,加强对我校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根据《宝鸡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推进工作的通知》(宝市教发[20xx]379号)和麟游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和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发展为本,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朝着“有特色、有创新、有活力”的方向不断迈进,营造浓厚的校本研修文化,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研现状

  我校一直致力于学科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改革,学校教研文化沉积丰厚,教师踏实、认真、敬业。形成了“崇德敬业、厚生善教”的优良教风。但是,学校也存在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不高、职高学生专业课实训不到位的问题。教师缺少将高效课堂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方法和措施,还不适应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学科带头人,省、市、县级教学能手和新秀较少,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还不协调。

  三、研修目标

  1、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以校本培训为主,努力使全体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师生观,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教师通过学习,掌握教育方针政策,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在教学中能反映新理念,新思想,用新理论武装自己。

  3、教师的'角色要由“权威”向“合作者”转变,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提升内涵发展的活力。

  4、营造浓厚的校本研修氛围,有效解决在新课程改革、特别是在“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面对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我校职教招生工作和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安置等问题。

  5、加快培养一批坚定信念、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中职双师型教师。

  四、领导机构

  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特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校本研修工作下设办公室,由教务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主要内容

  1、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各教研组整体教研水平。

  2、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成为具有自身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起示范带头作用,成为学校教学教研的骨干。

  3、挖掘校本研修优质资源。初中部建立以“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研修,教师角色意识转换研修,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修,职高部建立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策略方法研修,专业理论教学方法研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研修,建立校本研修优质课程资源库。

  4、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力争四年内培养县级骨干教师3-5人,校级骨干教师10-15人,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5、苦练教学基本功,教师每周练习书写钢笔字3页(16K),粉笔字一板,朗读文章一篇,从而达到胜任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尊重教研探索,尊重教研成果,引导教师投身教研,促进教研百花齐放,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完善评价考核办法,通过评价考核,确认教师的研修成果和劳动价值,使之成为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的重要标准之一,从而促进校本研修的可持续发展。

  6、形成“研训一体化”工作格局。确立我校校本研修“研训一体化”的工作理念,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研训结合,训研互补。将校本研修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每位教师年产出研修成果不少于1件,力争全校有一定数量的县级及以上研修成果在不同范围内交流,推广和应用,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的研修水平。

  7、打造校本研修“一校一品”特色,坚持以学校为基本单位自主开展的研修工作与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特征的联片三个相结合,切实加强校本研修工作力度,促进校本研修工作取得新成效。

  8、加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考核。学校把校本研修工作纳入继续教育整体规划,督促教师每年参加校本研修不少于40学时,并将教师参训情况作为继续教育考核的重要依据,以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3月至4月):

  1、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加大校本研修宣传,营造浓厚的校本研修氛围。

  2、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机构,保证校本研修顺利推进。

  3、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研修计划。

  (二)实施推进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9月):

  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各项工作,不断研究探索有效方法,促使校本研修规范化运行,确保研修工作健康稳步推进。

  1、完善机制,健全校本研修制度

  (1)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2)健全校本研修相关制度,定时间、定内容、定措施,保证校本研修活动有效开展。

  (3)加强校本研修过程管理,加强校本研修考核,做好资料整理,健全校本研修档案。

  2、明确内容,落实校本研修任务

  (1)师德研修: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2)教学基本功研修:按照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进行技能培训,使教师在原有水平上有一定的提高,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在新课改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育行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教育科研能力研修:确定研修课题和主攻方向,增强问题研究意识,提高问题研究能力。

  (5)开展“十个一”活动:①读好一本教育名著;②写好一篇心得体会;③上好一节公开课;④做好一个优秀课件;⑤承担好一个课题研究;⑥带好一个班;⑦交好一批“知心朋友”(学生);⑧搞好一次演讲(教学交流、研讨发言或演讲比赛);⑨写好一份教学经验总结;⑩撰写一篇优质教研论文。

  3、突出重点,丰富校本研修载体

  (1)集体充电:主动邀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为主动学习吸取养分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

  (2)师徒结对:校内优秀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搭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3)观摩听课:广泛开展“互助—观课—说课—讲课—评课”活动,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教师提供交流机会,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引导教师获得有益信息,达到资源共享。

  (4)个人自修:一方面,教师自己确定目标,寻找相应教育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实现自我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对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进行消化,获得实质性的收获和帮助。

  (5)校际交流:加强兄弟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师资、设备、信息等资源共享。并通过网络等平台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内容上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三)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0月至12月):

  1、学校和教师分别开展自查自评活动,对本轮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集研修成果,上报总结材料。

  2、学校和教师要依据校本研修年度方案和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及时进行总结,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七、研修方式

  1、侧重课堂教学的研修: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案例分析等。

  2、依靠专家指导的研修: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程等。

  3、凭借同伴互助的研修:以老带新;结对互助;专题沙龙;教研活动等。

  4、通过校际合作的研修:对口支教;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等。

  5、着眼专业发展的研修: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利用网络平台的研修:教研网站、校园网站、专题论坛等。

  7、确立专项课题的研修:实践积累;排查问题;聚焦重点;诊断剖析;探寻本质;发现规律等。

  8、锁定方向任务的研修:目标引领;任务设定;自主行动;过程跟踪;实践验证等。

  9、突出“一功三化”的研修:锤炼底功;更新理念;内化课标;深钻教材;有效教学;优化过程;提质增效;强化管理等。

  八、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教师校本研修是提升教科研水平,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迫切需求。学校将高度重视,切实把校本研修工作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件大事来抓,务求取得实效。

  2、精心组织,落实责任。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处室、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各处室要按照学校的总体工作安排,层层分解任务,落实相关责任,精心谋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校本研修按计划顺利完成。

  3、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切实加大对校本研修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省、市有关文件的基本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迅速掀起新一轮校本研修工作的热潮。

  4、完善制度,加强评估。学校将校本研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将校本研修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范畴,与绩效工资挂钩。

实施方案 篇7

  一、公益劳动目的和意义

  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一方面是我县深化清洁家园活动成效的要求,同时通过社区服刑人员清理暴露垃圾,清理堆放杂物,清理路边杂草的“三清”劳动的亲身感受,体会环卫工作的辛苦,从而消除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思想,通过劳动增加社区服刑人员的市民卫生意识增加市民卫生意识,提升环境卫生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公益劳动规范社区矫正方式,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意识,提高社区矫正效果。

  二、公益劳动时间内容

  环卫处受司法局委托,每月集中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组织公益劳动4-5(具体详见劳动实施计划)。公益劳动内容为清洁社区、街道周边,城区道路两侧绿化带、人行道环境卫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逐次完成城区各社区的.卫生死角清理和山路、寒山路、桐路、60省道、82线、国赤环线等旅游交通要道两侧的清洁任务。

  三、公益劳动组织方式

  1、在劳动的过程中结合道路两侧的实际情况,对绿化带和周边绿岛内的白色垃圾和渣土杂物进行清理,对人行道板上的杂物堆放和杂草进行清除,做到点线结合、全面推进,不遗留、不返工,在确保清理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注重进度和提高效率。

  2、根据当参加劳动的人数,分组分区块开展劳动,原则上安排6-10人为一小组,每组指定一名临时负责人,主要把清理出来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清除的杂草、杂物等及时锹到跟随的清运车辆(拖拉机)上。采取现清现理,滚动推进的方法进行。

  3、组织开展公益劳动时拍摄公益劳动地点的先后对照图片,并在图片上标注拍摄时间。拍摄的图片存入社区矫正管理档案;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的时间记入个人档案。

  4、公益劳动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社区服刑人员个人考核奖惩,每季度对公益劳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5、组织开展公益劳动所需必要的工具,由环境卫生管理处统一配备。

  (1)机动拖拉机1辆;

  (2)垃圾钳50把,按劳动人数发放,当回收;

  (3)清理钯子需准备50把,按劳动人数发放,当回收;

  (4)环卫服和手套若干,并根据实际需要发放、登记和回收;

  (5)开水保温桶、一次性纸杯、常用药品根据需要配备。

  四、公益劳动要求

  1、服从安排,遵规守纪。参加劳动人员要顾全大局,服从领队和管理人员的安排,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分配的劳动任务,劳动时间:上午8:00-11:00,下午:14:00-17:00;在劳动期间需要请假的必须由司法所领队干部批准同意后方可离开。

  2、严密组织,确保安全。由于劳动场地大多分散在道路两边,露作业,环境相对恶劣,条件艰苦,加上机动车辆多,不安全因素多。因此,必须严密组织,做到科学安排,合理计划,严密组织,确保劳动人员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确保劳动过程中人员自身安全。

实施方案 篇8

  为做好今冬明春学校安全工作,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保持学校安全稳定,根据《镇教科通〔20xx〕254号关于开展全县教育系统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 ( 关于开展全县教育系统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校认真组织全体师生在本校开展以“查防患、抓整改,重落实、保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火灾防控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们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通过开展学校火灾防控安全工作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安全工作重在防范的意识,建立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的机制,把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狠抓细节,主动排查隐患,狠抓落实,完善管理措施,严格查处各类安全工作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罗国彬校长为组长,陈泽荣为副组长,杨兴富、伍光才、李淼、 韦启华、 王方磊、 明文维 、伍朝勇为成员的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具体负责学校的活动开展。

  三、整治重点

  1、防火工作是学校冬季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是否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

  2、切实加强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等人员相对集中等重点部位的消防隐患的排查。

  3、配足配齐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保养,确保消防器材能正常使用。

  4、加强对电器设备、电源电路的检查整治,严格学校用电、用火的管理,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校舍内疏散指示标志能正常使用。

  5、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消防教育和灭火疏散预案的`演练,使全体师生熟练掌握学校消防相关内容,提高师生扑救初期火灾和紧急疏散的能力。

  6、校舍设施安全。对学校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水、电、用电设施等危险物质存放设施,以及学生食堂、宿舍、厕所等重要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7、学校安全教育。在开展好常规性安全课和集中安全教育的同时,学校要根据冬春季安全工作的特点,认真搞好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要在野外生火、玩火,玩弄烟花爆竹。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冬季是各种事故的多发期,开展冬春季安全集中专项整治活动,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对于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学校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研究部署,认真抓好分管的安全工作,对学校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的排查,认真分析原因,研究防范对策,确保安全。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冬春季火灾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整治期间,学校要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师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20xx年11月25日

实施方案 篇9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的基本精神,结合宇航学院发展现状与学科特点,推进本科生博雅教育和本研一体化培养机制;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人才培养工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升学院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 组织保障

  宇航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由院长和书记担任组长,教学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基本成员为各系主任(或教学副主任)、导师代表、学生代表,学院专职辅导员担任秘书。工作小组负责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的起草、完善和执行,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反馈和调整。

  学院下属各系所成立本科生导师制执行分组,配合学院工作小组开展导师制的实施,主要任务是确保本系所导师数量和质量,协助学院工作小组完成本系所导师的考核与奖励。

  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导师制工作研讨会。

  三、 实施范围

  1、本科生导师制面向学院全体本科生。从20xx级学生开始试行,逐步覆盖全体本科生。

  2、本科生导师岗位主要由宇航学院在职教师担任,也可以由能达到导师岗位职责要求、热心宇航学院教育事业的其它学院教师、离退休老教师、社会知名人士、校友担任。

  3、学院受聘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研究为主型)均应积极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承担学院所要求的担任本科生导师的任务。

  四、 聘任基本条件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熟悉教育规律;

  3、关心热爱学生和人才培养工作,奉献精神强;

  4、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适合本科生导师工作需要。

  五、 岗位职责

  1、思想层面。及时发现和了解被指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习层面。关心学生的学业状况,重点在两个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信意识。从专业兴趣、学习观念(目标、动力、方法)、科技实践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发现学习成绩突出和有特长的学生,向学校提出因材施教的特殊培养计划,促使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3、生活层面。关心学生的生活,重点在两个能力的提升:自主规划和自我控制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安排日常生活,合理进行个人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4、成长层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每一名学生建立简要的成长档案。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

  六、 实施方案

  结合自身特点,面向不同年级,导师制和导生制相结合的模式。

  1、实施原则

  1)发展性原则:师生协商,共同成长;

  2)个性化原则:尊重个性,面向创新;

  3)分阶段指导原则:按照年级特征进行指导;

  4)特殊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对有特长的学生要提供特殊指导,形成有利于特殊人才成长的环境;

  5)关注“边缘化”的原则:对内向、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个体要特别关注。

  2、实施办法

  1)采取“学生申请,双向选择,学院聘任”的基本流程进行。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和学院配备导师相结合,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学院发给聘书。

  2)导师个人申报后,由导师制工作小组审议,批准后备案;

  3)学生自愿申报导师,由师生双方相互选择。导师在同一届学生中招收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

  4)导师独自承担本科导师的各项工作。

  5)新生入学后,从第二个学期补考结束后启动选聘工作,期中考试前完成聘任。

  6)学生与导师的关系允许调整。学生可以选择中途更换导师,也可以同时选择多个导师。

  2、与导师制配套的导生制

  由同一导师指导的博士生、研究生担任,可协助导师指导学生。一方面可协助导师将指导工作精细化,另一方面利用导生与低年级学生年龄差距小、对学生需求理解强的优势,在导师和学生之间起到有效的协助、联系和反馈的作用。

  导生制与导师制配套,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促进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便于人才的选拔和个性化培养。导生制用于辅助和完善导师制,导生不能代替导师履行其应有职责。

  七、 工作要求

  1、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对被指导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一、二年级本科生导师侧重在专业引导、大学生活适应和生涯发展辅导方面;三、四年级本科生导师侧重在专业指导方面,包括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

  2、导师要及时了解被指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指导频率,视学生状态和需求而定。

  3、为每一位导师建立工作档案,为每一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导师要在《宇航学院本科生发展辅导档案》中按照规范记录指导过程并签字,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

  4、定期开展导师经验交流与研讨,使好的经验和做法得以推广等。针对一些重点案例和特殊情况,定期与辅导员、学院领导开展分析会诊工作。

  5、学院鼓励导师前往沙河校区对低年级学生开展指导工作,并为导师两校区往返提供便利条件。

  6、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要注意:本科生导师不是研究生导师,可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要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

  八、 考核与奖励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档案,按照导师岗位职责要求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根据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合作与探索实践、身心健康与发展等四个方面的指导情况,考核导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导师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指标之一,工作量计入KPI考核体系。对导师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比例约为本科生导师总数的10%。被评为优秀本科生导师的教师,在年终考核、专业职务晋升、岗位评聘、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

  九、 附则

  本方案从20xx级学生开始试行,逐步探索适合宇航学院本科生发展的导师制实现形式,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新的经验。

  宇航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

  20xx年4月15日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安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03-27

实施方案04-24

实施方案(精选)10-09

(精选)实施方案09-27

实施方案【经典】09-29

实施方案(经典)08-17

实施方案【精选】08-14

(精选)实施方案08-20

实施方案[精选]09-22

(经典)实施方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