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课题实施方案范例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实施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1
一、课题名称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加强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逆向思维则更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法则,在新课改中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众所周知,正向思维有时会制约思维空间的拓展,甚至会导致问题无法解决,此时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方向,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探求解决问题。
其特点表现在:善于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进行探索,当某一思路出现阻碍时,能够迅速地转移到另一种思路上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当学生经过努力从正向理解了某个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后,若能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往往会跨进新的知识领域。当人们习惯于正向思维,尤其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时,逆向思维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挖掘学生智慧的潜力,较快地促进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去获得知识。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4、在发现的试探中,学到科学的认识方法和策略,深刻地理解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5、加强学生用分析法和倒推法解题的能力的训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逆向思维蕴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认识逆向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把教学中的相关逆向思维训练的问题落实到位,才能使学生的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在数学的概念教学,计算过程教学,和应用题教学中都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逆向思维素材,明确训练内容。
3、备课时,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逆向思维策略。
4、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注意逆向思维训练策略的落实。
5、做好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转换。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践研究为主,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然后在反思中改进,以此实现研究的目标。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实际调查,发现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足。
2、学习相关理论,增强科研能力,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
3、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逆向思维素材。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4、积极实践,努力寻求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并前后对比分析。
2、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类、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2
一、研究目的:
我们班级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带着,整天关在家里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使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环境,以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对待班级的各项活动比较被动,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退缩型幼儿。孩子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从上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幼儿特别喜欢音乐活动,每次的音乐活动小朋友都能积极参加,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因此老师鼓励这些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励他们能主动进行表演。希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班级通缩型幼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集体环境,和小伙伴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二、研究内容:
本次课题研究以大班幼儿为主,教师根据自己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音乐的实际水平,自己立课题,从大班年龄幼儿入手,从各个层面上对音乐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为:
(1)歌唱、打击乐器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在幼儿园音乐歌唱、打击乐教育活动中,一切从孩子周围生活和实际水平出发,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2)歌舞表演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幼儿歌表演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是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有规律的、富有美感的动作,具有乐、歌、舞为一体。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研究对象及范围:
班级内性格比较内向的退缩型幼儿
四、预期成效: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观察法(个案记录)、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总结评价法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音乐的实结际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具体如下:
1、调查法:初测,班级任意抽3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并以统一的音乐内容对幼儿进行测试:其内容为:兴趣、性格、看图说话、听音乐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动作,根据调查情况加以分析,为实验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2、观察法: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依据幼儿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并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系列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将观察过程记录撰写成退缩型幼儿观察个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它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的个性,才能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知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方面,获得高度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中极为注意营造优美和谐的音乐氛围,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优美、愉快、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然而教师以有效的方法进行音乐舞蹈、节奏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水平,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
4、比较法:在实验中,根据对比班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测试,然后比较分析,再进一步的探索,不断的给予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音乐教育个案、论文和总结。
六、研究进度:
1、第一阶段(20xx。3—20xx。5)
课题的准备和初步实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加强相关理论的积累。认真学习有关音乐研究的理论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并进行课题研究的设计。
2、第二阶段(20xx。6—20xx。7)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首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理解音乐,喜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音乐水平。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论证教学方法、形式的可行性。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确保本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性。
3、第三阶段(20xx。9—20xx。11)
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调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结题阶段(20xx。12—20xx。3)
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任务撰写教学论文、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3
作文教学难,这是不争的事实。难在何处?语文教师用一大堆理论与模式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本身就有问题。作文是学生张扬个性、舒展心灵、表达思绪的过程,但是教师指导的缺场势必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将原本属于学生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把教师应有的权利(抑或说是责任)也一并交给学生,这就值得商榷了。针对以上的具体情况,我们重点进行了作文自评方法的实验和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传统做法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自己在这次作文评改中有哪些收获,就不再研究无人问津了。
“精批细改”的方法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文评改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积极性逐渐消失,创造性自然泯灭。久而久之,教师越改越累,越改越烦,而学生却养成依赖、怠惰的习惯。既然语文教师不辞辛苦,学生又何必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作文修改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学生作文模式化、脸谱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何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积极、乐观的投入到作文评改中来,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二、课题实施目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当学生写完作文初稿以后,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即培养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的习惯,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我提出了让学生自己评改自己的作文。这就是作文自评方法,所谓作文自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借鉴优秀作品,感知自己的习作并进行比较。通过对内容、结构、写法等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加以修正,再从字、词、句、段、修辞等方面逐步进行修改,使习作成为一篇合格作品的作文评改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找出作文中的问题,准确修改,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体现。本方法重视“评”──“逐条评”“综合评”“说一说”等,在会评的前提下去改,使“改”的目的更明确,“改”的行动更自觉。因此评是改的前提,改是评的归宿。
三、课题研究方法
作文自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的活动,重在实践,因此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作文指导、修改的反复实践,发现规律,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四、具体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作文评改时,教师精心准备,采取“简要总评-逐条引评-综合评价-自己修改-互改交流-编辑成集”这几个环节进行。
(一)简要总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对全班作文的简要总评和提示,使学生明确评改重点,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改。
方法、步骤如下:(1)出示“作文目标”,引导学生回顾本次作文要求,使学生迅速进入作文情境。(2)教师简要评价初稿,指明优劣所在。这一步就要提醒学生:他们的作文可能在这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这些方面,下面的评改也就有的放矢了。
(二)逐条引评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作文各方面的要求,发现自己作文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会评改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这一环节的步骤和方法如下:依据“作文目标”各条排列的先后顺序,对重点条目(“简要总评”时指出存在问题的条目)逐条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逐条评价自己的作文。这个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逐条评价。让学生一下子就找出自己作文各方面的问题,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去评价自己的作文,将问题各个击破。例如评价“条理”是否清楚时,就暂不牵扯其他方面的问题,等评价完了“条理”后,再评价其他方面。
2.要依据“作文目标”的顺序评。“作文目标”各条排列的先后顺序,基本反映了作文的程序,也是评改作文应遵循的顺序。依据“作文目标”顺序评改,有利于学生掌握评改方法,形成评改能力。例如,对前例作文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应按“选材→条理→儿童语言”这样的顺序去评改。
3.评价每一方面时,遵循从“评他”到“评己”,从模仿到独创等规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回顾这一方面的要求。
(2)列举正、反例子(包括“病例文”),让学生比较评价,并对反面例子(包括“病例文”)进行修改,使学生明确怎样符合要求、怎样不符合要求和怎样修改。对“病例文”的评价,可在出示的大“作文目标”本条后面打上相应的符号(如符合本条要求打“√”,不符合本条要求打“×”等),以防“综合评价”时忘记对本条的评价。
(3)教师指出学生本次习作中这一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醒学生“对号入座”,检查自己的作文,让学生说一说这方面做得怎样,并提醒学生也在自己的“作文目标”本条后面打上相应符号。例如评价“选材”这一方面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引导学生回顾儿童生活,找出自己最精彩的片段进行交流。②回顾课文《心声》选材的特点;出示一些学生习作中选材成功或不成功的'片断及“病例文”,让学生比较分析并讨论修改。③教师概括指出学生本次习作中没注意选材的各种表现,提醒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作文,让他们说一说是否注意了选材,并作上记号。这样,学生就真正知道自己的作文在这一方面做得怎样;如果有问题,也就知道怎样修改了。
(三)综合评价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清楚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以便以整体着眼,改好写得不足的部分;学习评价作文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步骤和方法是:
1.指导学生综合评价未修改前的“病例文”。要求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优、缺点都要按照“作文目标”的顺序说,使学生学会综合评价的方法。
2
.让学生运用综合评价“病例文”的方法,将“逐条评价”自己作文的情况综合起来,作出“综合评价”;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给以指导。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清楚了自己作文的得失,也就能全面而有重点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四)自己修改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改正作文中的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方法是:提醒学生依据“作文目标”的顺序,逐条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差生”给以具体指导。
(五)互改交流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兴趣。
步骤和方法是:1.互改。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内,或自愿结对子交换评改。2.交流。让学生谈一下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和为什么这样改。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自评自改后仍有问题的作文,还应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并要求在“师评”指点后再进行自改或互改等,直至人人“过关”。
(六)编辑成集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写作的闪光点,培养自信心,激励上进,在编辑优秀作品集的过程中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步骤和方法是:1.精选自己作文中的精彩词语(写出句子在该词语下面加着重号)、句子和段落。2.精选他人作文中的精彩词语(写出句子在该词语下面加着重号)、句子和段落。3.从全班学生的作品中精选优秀作文。4.将上述精选内容抄写或打印在活页纸上。5.班级分成几个写作小组,轮流为每次作文精选的内容写前言、编目录、编页、补白、插图。6.编辑成册,全班交流,存档。
五、课题实施步骤
为确保课题顺利实施,特安排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xx.10~20xx.12):准备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写出实施方案,搜集有关作文评改方面的资料。实施方案要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突出实用性。
第二阶段(20xx.1~20xx.12):研究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最重要,需要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选取优秀的文章作为典范,从词、句、结构、写法、详略、修辞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评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课堂练笔的优势训练学生写作。在作文自评过程中,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总结及论文。
第三阶段(20xx.1~20xx.6):经验总结阶段:将实践的具体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将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六、预期目标
1.总结作文自评的得失,写出作文自评法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2.征集作文评改经验的教学论文,编辑内部交流学习的资料。
3.构建初中作文评改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作文评改方法。力争使成果在较大范围内推广。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作文自评法,可以贴近学生实际,使他们敢于动笔,易于表达,勤于修改,乐于交流。在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悟得方法,习得真知,获得乐趣,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4
一、课题的提出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对新授资料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贴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
数学课堂导入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新课,巧妙而又准确的导入,能够先声夺人,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动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二)情境引入为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构建供给线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在教学中合理的情境引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进取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始终坚持进取的思维状态,才能到达:思有方向,学有目标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
(一)小学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
经过教案以及网络搜集一些典型课堂导入案例,分析其从哪些角度引入本课,是怎样研究的。在具体教学中是如何做到承上启下的。这些导入是如何在吸引学生的同时,又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的。
(二)小学数学课导入的类型的研究
处理好课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肯定的,但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起始,却是应当认真推敲的。绝不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套用。不一样的学科、不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学生要选用不一样的类型。所以针对不一样课型进行课堂导入设计,再和同事讨论、修改,然后构成教案进行课堂实践。
(三)创设贴合教学资料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情景
经过前面的研究、学习,针对本科目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与同科目教师共同研究,构成教学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实际课堂教学,课后经过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反馈及时修改教学设计,并再一次进行课堂教学。最终创设出贴合教学资料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
(四)积累一批有探讨价值的个案,探究原因。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
构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供给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经过多样性的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本事得到同步发展,异常是加强导入教学的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上来,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转化。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经过行动研究,进取探索有效课堂导入的策略。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研究、资料分析法、教育实验法和调查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一)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经过图书馆查阅、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资料分析法:很多收集小学数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三)教育实验法: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四)问卷调查法:调查实施课堂导入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进取性的程度,学生对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等情景。
(五)访谈调查法:经过与学生应对面直接交谈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导入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效果以及他们的看法与意见。
六、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1月
本阶段主要是做好思想工作,针对课题研究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认识本课题的价值,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组织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1月-xx年5月
(一)小学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
(二)小学数学课导入的类型的研究
(三)走进课堂,有意识地对课题进行尝试性课堂教学。
(四)积累一批有探讨价值的个案,探究原因。
(五)初步构成一些激发学习兴趣的措施及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5月-xx年6月
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总结。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一)构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相关材料的资源包
(三)构成围绕课题的研究论文集、教学设计汇编、教学案例集、课件等
八、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一)研究资料获得保障。学校资料设备等软硬件设施齐全,适合进行教学研究。学校已建成学校网站、电子阅览室、教师课件制作室等多个交流平台;学校图书资源丰富。
(二)研究时间保障。一方面,本课题的参加者是一线的年轻教学骨干,有着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三)学校条件保障。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本事普遍提升,科研手段日益更新。同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优先安排课题研究中各项活动的所需场所、人员和时间等,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5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促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实现,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评价指标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应该是在吸收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基础上,根据“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提出具体化的要求。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教师基本功的评价以及综合评价。
(一)学生学习状态评价
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分为三个方面:
1、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就数量而言,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及时间的数量;就广度而言,要看是否各个层面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即全程参与问题;就深度而言,学生参与的是表面的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
2、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回答能不能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关注;学生的回答错误或提出的异议有没有人指责,正确的是否得到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3、学生的达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融会贯通;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训练或提高;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学生的求知欲是否增强;学生是否更喜欢老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三个维度的目标落实状况如何。并能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2、教师是否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实现因材施教。是否能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来对待教材,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
3、教师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作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同时给学生自尊、自信。
4、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眼睛看、耳朵听、手操作)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5、教师是否能够提供一种跨越时空和突破教与学界限的学习平台,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
6、教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调节、控制和总结,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说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很自然的使人们想到怎么用评价标准去评价他人的课,这只是开展评价工作一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它还具有如何激励教师自己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评价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作,而是一个研究工作。它需要一个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
1、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改的深入推进,促进了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评价
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推动学校校改的深化。
2、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教师只有自己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
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评价具有改进功能,可以强化反思与调节
为了使教学活动不断接近设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对活动过程中偏离目标的行为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教师可以借助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教学实践状态,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有了再学习、再改进、再实践、再提高的反思过程。
4、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可以优化学校管理工作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也可以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6
一、提出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此,为了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突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搞好语文课程改革,所以语文试题中的阅读分值不断增加,题型更加新颖灵活多样,试题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深刻,试题除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外,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表达观点的能力也成为明显趋势。因此。加强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已成为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课题。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语文阅读学习对中小学生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报告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学生天然阅读兴趣丧失等问题严重存在”。那么我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归纳如下:
从教师来看
1、学校及班主任重视不够,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
2、课堂阅读教学,仍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没有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教学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教学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取的阅读教学效果没有达到。
3、我校课堂外阅读教学几乎没有涉及,即使有课堂外阅读教学,教案设计也是千篇一律,没有凸现不同阅读课型的差异。
4、教师不善于阅读,对阅读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有效地训练,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从学生方面看
1、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囫囵吞枣,粗粗浏览即是阅读。
2、很少做读书笔记,很少深入思考,没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从阅读教学双向交流的实际来看
1、阅读教学形式与学生实际需要不一致。课堂上学生阅读时间太少,阅读量严重不足;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内容由于受网络和电视的影响严重受限,有的家长课外强迫学生读唐诗宋词,学生的阅读情趣不佳。但如果仅仅学习课本又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利。
2、阅读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规范对应不一致。语文阅读课程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有规范(规范是课标的要求)可循的,因而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的规范之间的对应关系,但语文阅读教学对这一对应关系考虑存在严重问题,课堂上常常出现草草阅读即了的现象。
3、多媒体化造成阅读教学的失色。之所以把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称为“多媒体化”,就是因为这种行为放大了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抹杀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直接感受、形象思维和人性亲和力的对话。所有这些,都是造成我校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改善。
《课程标准》中以初中三年级的阅读要求来看:例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例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行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从例一中“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我们通常通过听课看到,不少学生并未达到这样的效果;从例二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要得出这样的心得常常是很艰难的;从考试成绩来看,阅读部分失分依然严重,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20xx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共10分,从绵阳考区B56号(本)试卷学生平均分不到6分。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不高,与课标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很有研究的空间。
本课题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目的是从师生的阅读现状出发,从教师语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出发,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与策略,力求达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的原则和理论
(一)课题界定
“语文阅读”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拓展视野的一种手段。课外阅读是中学生特有的一种高级需求,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师生对课堂学习的共同检测形式,课内阅读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理解的规则、方法和技艺。使学生获得发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学业成绩,是从整体上检测师生在教学中对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具有较强的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性。也是对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行量化检测。从而促进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反之,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业成绩的效益最大化。
(二)依据的原则与理论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个性化的主体,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地对话与交流,努力做到把关注的目光,洒落在每位渴望知识的孩子身上,为他们的终身与未来着想。主体性原则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首先应用到的教学原则,如果连主体性问题没有搞清,那么实施“改革教法,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将是一句美丽的谎言。
2、开放性原则
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使世界陡然之间变得很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然以大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更新阅读教学行为,如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体系呈现多样化。使我们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互动、互融、互促。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个性化的阅读,理应吸收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有价值的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因为即使是应试教育,里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三、课题目标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两大目标:
1、学校及教师因势利导为其营造个性的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把学生由课堂“一方小池”引入广阔的“生活海洋”。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从而得到语言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2、改革阅读课的教法,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阅读教学要加强思想交流,重视理解的深刻,强化有效的阅读训练,查漏补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校声誉,真正实现“科研兴教”这一办学理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四、课题的主要内容
1、探究学生阅读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
①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的产生、形成,提高的机制、程序、途径。
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中学校、家庭、社会的指导与训练的动机,价值取向,可能性,期望值。
2、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形成“自主阅读”操作模式和具体方法研究。
①指出正确的阅读学习的方法,将这些方法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提高学业成绩的目的。
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和操作模式研究。
3、提高实验教师阅读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指导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业成绩效益最大化关系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步骤针对可能影响学生阅读的各项因素进行详实调查,准确定位所调查学生的现状及症结所在。
2、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内容、方法、程序等。
3、文献研究法。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多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经验总结法。研究中把实践的经验形成报告论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
5、实际观测法。通过学生学业成绩测试作出对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效果的进一步评判。
六、课题实施步骤及研究措施
(一)课题准备和调查研究阶段
组建课题组,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2、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3、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4、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5、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两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二)课题实施研究阶段
1、设立问卷调查,从初一、初二各抽100名学生进行调查阅读状况及解决的方法。
2、组办:“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沐浴书香”,启动仪式:
①由学习吟诵《弟子规》
②演讲《文明,从诵读经典开始》。
③学生代表演讲《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④讲话《让读书成为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⑤提出希望和要求,提出所有活动奖品以赠书的形式。
启动仪式要达到激发阅读兴趣为目的。扩大课题影响。
3、制定确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营造阅读氛围。
①学校图书室整理图书,列出书目、序号。提出学生借阅管理办法。公布阅览室开放时间以及阅览要求。
②召集班主任成立班级“书柜”,由学生捐献1—2本书,由语文科代表管理。举办“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沐浴书香”,“读书成就梦想”,的主题班会。
③校团委成立广播室,招聘播音员,组建记者站,收集整理学生来稿。宣传读书活动。播放经典《论语》、《道德经》《弟子规》来浸润书香,滋润心灵,精极人生。
④初一、初二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坚持清晨一诵、午间一读,晚间一省,每周一记,每月一得,每班一集,每期一会和举行演讲比赛,朗诵会等多种形式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书香的'浸润,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4、改革阅读教学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把所学语文知识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的技能,这种技能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但是阅读并不可怕,它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①、针对不同文体、整理、编撰阅读方法。
②改革课堂阅读教学方案(试行)
A、每一单元讲授课,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把深广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充分运用邓阅读的具体过程中。
B、每一单元的自读课,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具体自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点拨。
C、适当选编课外阅读练习,在江油统考、绵阳期末统考的试卷中,选取阅读题,训练时讲究“适度”、“梯度”、“力度”。
D、此试行方案分别每人编好一篇示范教案,写好教学心得,跟踪学生阅读变化,根据阅读能力变化,做好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变化统计。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每人写好论文。方便下阶段总结推广,以点带面。
(三)课题总结和完善阶段
对实验工作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的阅读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
4、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四)研究措施
1、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①完善课题管理体系:校课题组—语文学科组—试验参与教师。校课题负责课题研究管理和理论、实践指导。
②语文学科组(备课组)课题,确定实施方案。
③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的研究管理和指导。
④纳入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考核。
(五)加强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
①教导处通过会议、简报等渠道,广泛宣传省、市、县有关课题研究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提高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课题研究的认同度和参与性。
②学校加强课题的策划和宣传,动员全体教师尤其是参研的语文教师深刻学习和理解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向社会、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宣传,增强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③注重宣传策略和方式,把课题研究对“我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把全面改进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和质量放在首位,提高课题研究宣传的有效性。
(六)强化课题研究的专业指导
①每常年度组织2—3次市(县)内课题研究研讨会,安排骨干成员交流经验,通过同伴互助优化课题研究。
②定期邀请市课题组的学者、专家开展课题研究学术报告和讲座,培训和指导参研教师,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课题研究效益。
③加强与上级总课题组的联系,及时收集和精心选择省内外、市内外优秀课题研究资料,为课题组提供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参与借鉴学习依据。
⑤在师生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动员师生订阅国家级优秀刊物、本课题指定读物—《学语文之友》杂志,引领各级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七)搭建课题研究的活动平台
①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专项教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召开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
②每学年度开展一次课题研究的优质课竞赛,优秀论文评选,优秀习作评选等活动,并择优推荐参加上级和《学语文之友》杂志社组织的有关评优推选活动。
③及时准确介绍省、市总课题组研究活动信息,组织参研骨干教师代表参加学习培训研讨活动。
(八)建立课题研究工作的激励机制
①表彰鼓励参研教师中的佼佼者。
②每学年评选次优秀课题研究教师,表彰、奖励在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先进个人。
③参研教师的课题进展情况及效果纳入绩效工资的考核,并与评优、晋级挂钩。
(九)确立课题研究效果的检测制度
①每学年由课题研究小组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测评,检验课题研究实施的实际效果。
②通过教学质量调研,验证课题研究实施的水平和质量。
③组织学生参加课题组开展的有关知识能力竞赛,验证课题研究实施的的客观成效。
七、预期成果和效益
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或阅读活动现场;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编制论文集;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相关成果。研究期间,我们将研究成果向总课题组推荐公开发表。研究结束后,部分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将结集、最终形成《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论文集。另外,本研究由《学语文之友》杂志社参与,还将形成《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资料汇编,以课外辅导书、杂志等形式出版。
1、《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使中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具体反映在有深厚的阅读兴趣,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实在的阅读效果。
2、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学习方面,有强烈的阅读教学指导和训练意识,掌握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能有效引领和帮助学生获取阅读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
3、学校、家庭在中小学生阅读环境、氛围、条件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初步构建学习型校园和学习型家庭的生态环境。
4、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有进一步提高。
5、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丰富中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并提升其审美情趣,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7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总校跨越式教学方案为指导,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课题实践,确保学校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教研质量。
二、主要任务:
1、认真学习贯彻县教研室铺开小学英语跨越式教学的课题实践的精神,学习课题实践的实施方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2、认真学习小学英语跨越式教学理论,立足以
“口语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理透
“1∶1∶1”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跨越式教学”的规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使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研究处理和使用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推行
“1∶1∶1”的教学模式,启发、引导、爱护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在课题实践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理论认识,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教案设计,初步定型教案以备后者学习和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健全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学主任和任何教师为组员的校课题实践小组,由教研组长主持、召集教研组的活动。
2、制定计划
在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定后,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讨论制定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要求对本学期教学研究的目标、重点课题、活动方法做出统筹安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方案有利于课题实践的.实施。
3、活动要求
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题实践为主线,每次教研活动实行严格考勤,必须按时参加,不得无故缺席,一般也不得请假。活动必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题、有效果、有记录。
4、活动内容
学习新课标、小学英语跨越式教学理论,钻研教材、改进教法,研究小学英语跨越式
“1∶1∶1”教学模式的备、教、辅、改、析、评等活动,并对各项活动及时总结和交流。
5、实验班设置:英语实验班为三年级和四年级。
四、教研活动制度
1、全体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满腔的热情,以主人公的态度积极参加小学英语跨越式教学课题实践的教研活动。
2、学校实行领导分管制度,以促课题实践的更好实施。
3、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英语教研组长应以课题实践为主题负责组织领导本组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4、以“课题实践”为主导思想,制定好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和英语组教研工作计划。计划应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题、有效果、好实施。
5、活动安排:
(1)活动地点各组按需自行确定
(2)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同时进行理论学习,参与教师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有事先请假,并经有关领导人批准后方可,对不能遵守活动时间和无故缺席者做好记录。
(3)教研组长提前准备,安排好下次活动主讲人、内容,并做好记录。
(4)活动时每位教师需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6、为了更好的推行小学英语跨越式教学的课题实践,为了更好的实施
“1∶1∶1”教学模式,英语组全体教师应积极响应、积极参与、积极支持、积极鼓励、积极帮助实验教师备好课,上好课。
7、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听课、评课是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英语组应组织教师多听实验班的教研课,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向实验教师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整改措施,让实验教师积累更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好的推行课题实践。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学校跨越式教学实施方案
2、跨越式教学培训
四月份:
1、跨越式教学研讨活动(三年级英语)
五月份:
跨越式教学示范课观摩
六月份:
跨越式教学阶段总结
七月份:
1、跨越式教学工作总结
2、所有资料归类装档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8
为了加强我校教师的教研意识及能力,真正做到教研兴校、教研促教,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丰富教育教学理念。以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形式的教研活动。现结合我校的教研现状,将定为研究课题,为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本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背景:校本教研以研究解决学校、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每各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是自下而上的日常教研活动,其核心是立足本校力量、针对本校问题、提升本校教师、服务本校教学。而当前我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比较纲性,操作性不强,导致开展比较随意,不便以检查落实;教研活动大都围绕上一级的教研活动和日常的教研而开展,缺乏实际的制度约束和实事求是的开展。因而在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一轮的时期,我们应该直面实际问题、认真思考对策,以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
研究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努力帮助我校制定一套规范、科学、操作性强又有实效性的校本教研制度及一整套的操作实施方案,使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在行动研究中得到专业成长,使校本教研制度成为学校制度的一种制度文化。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一级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吴刚平、刘良华主编,——刘良华主编,,相关教育教学管理丛书,国家、省、市教育相关文件。
三、研究目标
建立健全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探索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使校本教研制度成为学校制度的一种制度文化。
四、研究内容
我校根据市的规定制度结合我校实际建立相应的五种校本教研制度:即建立问题记录制度、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建立校本小课题研究实验制度、建立评价考核制度。根据制定的制度实事求是的组织、开展,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从而形成一套规范、科学有序的校本教研制度。
五、校本教研组织管理机构
成立“象山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姚彩凤
职责: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黄雪峰林小亚
职责:撰写课题实验方案、课题计划、总结。督促课题组保质保量按计划组织实施。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教科研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检查各项教科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科研工作交流。
成员: 童晓芬 林桂花 吴菲芳 李婉婷 黄红红孙晓云 朱雅晶 吴琳
许婷婷 许萍萍 柯幼沫 傅梅兰
职责:实验教师,自觉遵守学校制定的校本教研制度,按质按量完成本职工作,认真完成教学常规规定的“八项”环节。
六、研究方法
文献法、类比法、资料法、实验法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1月至3月,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20xx年4月至20xx年10月,建立健全配套的学校制度,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
第三阶段:20xx年12月,课题结题。
八、研究预期难点及创新点
难点:
1、传统日常教研活动形式、作用对教师的影响与校本教研形式的碰撞。
2、学校管理、评价制度对校本教研制度的不适应性及改革的困难程度。
3、理论指导的缺乏。
创新点:
1、建立健全五个制度。一是建立问题记录制度。二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三是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四是建立校本小课题研究实验制度。五是建立评价考核制度。
2、与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在校努力建立“教师主动、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典型带动”的工作格局。
九、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配套的五种校本教研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建立问题记录制度
1.教师本人教学问题:倡导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把教学常规中的教学反思的存在问题记录成问题记录单,要求每位教师每两周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2.同伴教学问题:为了让教师养成即时交流、即时记录的习惯。要求每位教师每个月至少交流两个问题,并形成交流记录单。以上两项记录单纳入月工作量检查。
▲建立对话交流制度
1.即时交流:为了让教师养成即时交流、即时记录的习惯。要求每位教师每个月至少交流两个问题,并形成交流记录单,从而提升为有价值的话题。
2.对话交流:①每周有固定的教研组问题交流会,把教师每个月的问题汇总并进行筛选,形成有价值的话题,各教研组每月至少把问题提升为1个有价值的话题,然后确定为专题,再结合实际提升为校本小课题,达成共识后立即确定人选进行实验。实验人员可以是教师自己本人,也可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或曾经有担任过课题的老师牵头组成小课题小组进行行动研究。②结合“周四听课日”和“每听必评制”两项制度,提倡同伴进行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要求做到公开诚然,深入剖析的交流,互不遮掩、互不忌讳的交流,注意作好相应记录。
▲建立学习培训制度
1.自学制度: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统一的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坚持自学,看书读报,学习理论书籍,并有重点摘记,每学期至少有8—10篇。
2.集中学习制度:要求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由语、数组成员轮流负责,在集中学习之前先找相关的学习内容,学习时先谈自己学习后的体会,然后组织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3.外出学习制度:要求回来后第二周开展二级培训或传达,要求要有本次学习的主要精神和精华及自己的收获或启示,或结合精华给教研组提出更好的建议等。每次学习要求做到有过程记录,有出勤记录等。派出参加学习培训一个月以上者举行街道级二级培训。
▲建立校本小课题研究实验制度
1.学校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及曾经有担任课题的老师,要有做课题的意识,提倡1+1,1+2,1+3……的同伴互助、合作形式,尝试结合师徒结对等方式的合作行为。课题研究实验要求做到四有:有实验方案,有阶段计划、小结,有过程性记录,有物化成果。条件成熟可以向街道申请结题。实验时间可长可短,主要实验方法:以行动研究法或个案研究法为主。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按照“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并本着“实、准、小、新”的原则,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教师就是研究人员、教室就是实验室的理念。
2.个人有课题后,允许学习时结合课题介绍实验的做法或经历,一师一课也提倡结合课题进行研讨,实验过程中主动争取专业支持和专家引领;有值得推广的成果,将提供一定的舞台给予展示和交流。
▲建立评价考核制度
1.建立各级管理制度,行政级、教研级组、教师级组,采用每月教师自评、教研组评、行政评,对于在校本教研各方面中表现突出者,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评价办法:可通过资料查阅分析、课堂观察、谈话和问卷、能力测试等。
2.有开展小课题实验的老师,并作出一定成效的,在评优、评先中优先给予考虑;有机会外出参观学习时优先给予安排;有突出贡献者向上一级报送推荐培养。
从学校层面具体要求如下:
学校教科研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起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各级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各级工作制度如下:
一级是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本校长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标,并负责监督实施。
1.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按照学校教师梯队,有计划、有安排的推荐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
2.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并督促课题组保质保量按计划组织实施。
3.关注“结对工程”的建设与落实,跟踪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研队伍,开展老中青结对子活动,并负责监督检查
4.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教科研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检查各项教科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科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并及时总结本校教研工作情况。
5.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气。
二级是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成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校长、教导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把问题筛选为话题,把话题提炼为专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上好每一节课,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4.按照教导处安排的时间抓好每次的学习、交流、研讨,做到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5.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
6.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每学期向学校和上级教研部门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优秀教学案例。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级是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自觉遵守学校制定的校本教研制度,按质按量完成本职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年级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3.每位教师认真完成教学常规规定的“八项”环节,在完成环节的基础上注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认真参加听课、评课等活动。
5.要熟悉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总之,五种制度全面铺开又有所侧重,在实验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争取在20xx年6月各小学能探索出一套操作性强又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通过交流、借鉴,从而形成我校的一种制度文化,以高水平高规格的姿态迎接20xx年10月的结题验收。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9
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从本校实际情况看,我校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题方面的研究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研究成果丰富,成效显著,全校师生共同研究的热情高涨。我校各学科教师学历达标率高,科研意识强。我校的教学设备充足。这一切表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我校在选择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时,把培养学生问题放在首位,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确定“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研究课题,科研促教,把我校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要求的现代化学校。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意识促使人们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他的思维也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促使其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某一现象的启发,引起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要求,有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和能力基础。而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也无过于培养其问题探究的意识。无论从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还是从现实的教学实践考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依照学生自身认知发展的规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不少教学实践表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反正无不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
本课题借鉴中外关于问题意识培养的宝贵经验,着眼于从乡镇小学实际出发,依照教育规律,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我们借鉴以下理论:
1、根据皮亚特的学生发展认识论、理论教学理论。7-12岁期间为儿童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程度选择得当,完全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2、根据认知迁移理论。问题意识的培养将会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正迁移。
3、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各科目教学作为子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问题意识的发展,会促进学生认识和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育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体系
本课题研究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学生目标层次、学校目标层次和社会目标层次。
1、学生目标层次。本课题的实施主体是我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具体分解为:
(1)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潜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3)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做事的能力与品质。
2、学校目标层次。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由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实施的,因此,课题的实施也必然会因此学校自身的变化。通过课实验,学校内部要达到的目标是:
(1)学校的领导全面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科研兴校;
(2)学校的教师要掌握课题的研究方法,自觉地进行科研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能写出可供发布的专题课改论文,学校完成并出版一部以上有关教改的专著;
(4)学校的硬件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
3、社会目标层次。
(1)学校争取在问题意识培养方面达到同等小学先进水平;
(2)学校学生在整体素质方面在市内进入先进水平,在区名列前茅;
(3)使学校在省市教育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课题实施的方法原则
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是无可争议的主体。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成为这个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10
一、指导思想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们的期望也变了,儿童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 ;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将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家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将使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社会适应能力强”,“我要独立”,“自主性强”十分重要。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那么,怎样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健康、快乐的成长,便成了我们时不以待的研究课题。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我园结合现阶段我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的课题研究,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学的平滑过渡。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将研究的重点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即: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幼儿与小学生、教师的之间的沟通),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初步确定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启动探索阶段
1、加强对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为下阶段开展研究做好思想上与知识上的准备。
2、通过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使教师对幼小衔接有进一步的认识,分析并确定幼小衔接的内容,讨论其可行性。
3、召开家长会,家园共育,了解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初步探索幼小衔接的模式。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1、对幼小衔接进一步调查,讨论修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课题小组对各班计划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教师进行修改,并着重准备环境与材料。
3、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研讨,进一步验证幼小衔接的功能与价值。
4、观摩与研讨,集中讨论并尽力解决教师在教育策略上发生的困惑。(交流各自在幼小衔接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5、课题小组成员观摩幼小衔接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与交流,帮助寻找解决方法。
6、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
7、分享交流,教师们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活动指导策略的心得进行分享。
第三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
1、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
2、在前阶段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入手,得出课题研究结论和报告,相关论文、随笔集结成册。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以实验法、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
以相互参观、相互听课、家园相互联系为研究途径
四、研究措施
一、对我园历届大班毕业并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孩子们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即每年6月末对幼儿的入学趋向进行记录留档,新学期的9月末10月初,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到相关的小学对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也对孩子进行访谈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情况。
二、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具体方法是:
1、组织教师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两大教育机构的特点,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
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上学年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方法,在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幼儿进行培养,帮助幼儿从心理上、能力上、习惯上及身体素质上进行衔接。
三、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有关有关幼小衔接的具体教育计划,更好的做到家园一致,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主要措施是:
(1)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养和加强。
(2)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利用恰当有趣的方法,向幼儿进行汉字的渗透,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
(3)结合幼儿实际活动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4)贴近幼儿生活引导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5)结合主题活动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6)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学校、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了解小学教师。
五、讨论与分析
通过以前的一些研究,我们体会到“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使幼儿在入学的衔接上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沟通与研讨,而且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
3、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4、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5、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在遵守规则方面,幼儿园的规则多是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个活动的,并且多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既具体又形象。幼儿在遵守之前,首先了解为什么,怎么做,便于幼儿遵守。而学校规则多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幼儿刚入学后不适应,造成了部分幼儿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的不够。
(二)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1、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A、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
首先是幼儿园教师方面,需要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特别是每个孩子的长项是什么,使小学教师尽快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使孩子入学后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小学教师要注意多向幼儿园靠拢,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注意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式,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B、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
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幼儿也深入到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共同听课,熟悉学校生活。
C、幼儿与学校的沟通
针对幼儿的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目标,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参观学校,接触教师和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打消幼儿由于不了解学校而造成的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向往学校生活的愿望。
2、加强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A、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它们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活动,也注意了同伴的活动,有了主动向别人学习的愿望。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点,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参观、活动中有目的的向别人进行提问,体验在寻找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与人交往的快乐,并提供不同材料,让材料去刺激幼儿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等等。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抓住契机,引发幼儿与他人主动交往。
B、合作能力的培养
让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合作的意义,抓住时机以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对于一些比较自私的幼儿,引导他们认识到怎样与别人交往,让他们明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往。
3、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意识上,要培养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在上一年级后,对于学校的规则、教师要求不能主动的遵守,需要别人提醒。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去遵守规则,让幼儿在幼儿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加强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需进一步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家园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新思考
通过以前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小衔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理能力的衔接;再有,制约孩子入小学后以至将来上中学、大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所涉及到的,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从小班开始,我们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地体会到许多方面研究越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幼小衔接并不只是一些表面问题(指家长一年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的衔接问题,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等诸多方面的衔接,在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方面也不仅仅是几种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还需要不断分析现阶段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将会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11
组长:z
成员:z
执笔:z
一、研究目标
本子课题目标在于构建中学生积极的人际场,通过各种他助、互助、自助的活动,及通过教师群体积极氛围的引导、影响、感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大氛围,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中的人际交往课题,使学生能自我构建和获得积极、和谐、向上的心理场,实现更完善的个体成长。
说明: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认为:“人即人际的存在”。宽泛地说,人际场的研究实际也涉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教育合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另外有专门的子课题研究,因此,本子课题主要是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角度来展开研究。
二、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关键是要打造一个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场,这个人际关系场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交流沟通途径使我们学校的人际关系场变得和谐融洽。
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是一个行为过程。积极心理教育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使他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因此,本子课题具体的研究内容为:
㈠优化教师心理,以教师的积极心理场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场的构建,形成和谐互利的师生间人际关系。
㈡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径,研究班级氛围为对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如何在班级建设中优化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人际场。
㈢研究中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及如何从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方面着手,给予学生及时的干预和辅导。
㈣研究同伴教育在学生自助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如何通过学生心理社团在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中构建积极的人际成长氛围。
三、理论依据
㈠心理场
“心理场”的概念来源于德国心理学家库特·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勒温认为“心理场”就是一个人的过去、现在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这个心理场受心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需要、意志、情绪等因素。
库特·勒温认为,对于人的心理场来说,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如果首先使个体所属的社会团体发生相应的变化,然后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这样做的效果远比直接去改变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更好。”通过改变团体来促进个体,即通过改变由学校、教师、家庭等因素构成的外部心理环境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构建学生积极心理场的核心所在。
㈡积极心理场
“积极心理场”是指在以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为代表的积极心理学思想指导下,结合库特·勒温的“心理场”理论,通过创设有利于人的发展潜能、求知欲、表现欲、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外部心理环境,促进人的需要、意志、情绪等内在品质的全面积极发展。
㈢人际场
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认为,人是人际的存在。人在本质上是离不开人际情境的,人只有在人际情境中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他认为,人与其必要环境构成“人际场”,所以应该研究个体与必需的生存环境的关系,研究人际关系。
四、分工负责
本课题组成员由政教处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组成,在组长金桂萍主任的带领下,各组员积极学习相关理论,交流研讨心理体会,工作中的具体分工如下:
㈠政教处:同时抓学生、教师两头,整体统筹安排组织各项活动。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工作有:
1、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规范教师行为,深入师德形象塑造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开展“个十百爱生行动”,深化“三师”教育活动;坚持正面引导,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积极实施“微笑每一天”品牌工程,建设温馨和谐幸福校园等。
2、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年级组长队伍建设。
开展竞争机制,年级组长通过竞聘上岗;规范例会制度,每周正常年级组正副组长例会,通过理论学习,领导培训,相互交流等形式切实提高年级组长的育人水平和管理水平;周工作汇报制度:每周五年级组长需将本周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情况如实记载好后交政教处,便于学校及及时掌握情况,调整策略,改进方法,提高工作实效性;考核制:正副组长分工明确,每月按完成情况考核与津贴挂钩。
3、形成多样多管齐下打造一支优秀的班主任团队
加强班主任岗位“专业化”培训:如专家领导作讲座;不定期开展优秀班主任事迹介绍;周例会制。正组长负责召集正班主任例会;副组长负责召集副班主任例会。
班主任师徒结对走向深入:落实考核细则,评选优秀师徒对子。
打造班主任小书架,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学习提高水平,在上学期基础上,继续开展班主任小书架活动,结合工作实践与读书心得,开展评比交流。引导班主任在工作中践行优秀班主任足迹,加快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成熟。
加强教育科研,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一方面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作讲座,进一步深化对这一课题的认识;另一方面更要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
另外,继续开展星级班主任评比与奖励;继续实施“班主任幸福工程”;实施班主任名师建设工程;积极准备创造条件参与无锡市、阴江市教育系统评选首批班主任工作新秀,班主任工作能手评选。
学生方面主要是通过各项校园活动为学生创设和谐进取的学习生活环境,启动学生内驱力,引导他们做时代的强者、生活的强者、学习的强者。
㈡班主任:主要以本班级为实验班,研究班集体中良好人际氛围的创设,班集体中各种人际现象,个体学生的人际交往指导等。
㈢心理老师:个案研究与社团指导相结合,以学生心理社团建设中形式多样的培训为平台,培养具备心态积极、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等良好心理品质的中学生,营造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的心理场。
五、实施过程
㈠准备阶段(20xx.3—20xx.6)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并定期交流研究问题与心得。课题组骨干成员先行学习“积极心理”“心理场”的有关理论,采用文献法,检索整理文献资料,组织学校教职工学习理解相关知识。采用调查研究法,对学生作相关心理调查,作为研究实践的依据。
㈡实施阶段(20xx.6—20xx.1)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开展活动等分阶段推进课题研究。20xx年10月左右做好中期评估各项准备工作,接受评估验收。
1,政教处制定整体计划
⑴定期举行班主任培训,通过讲座、案例学习、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外出拓展训练等形式,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积极心理理念。倡导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成为阳光教师。
⑵德育与心育结合,通过学生成长报告团、励志教育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各班主任研究本班情况,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做好典型个案教育的积累,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发展自我,培养良好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各班主任至少上一堂主题班会公开课。
3,开展学生同伴教育,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以及生力军,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向上的心理场。
⑴成立学生 “阳光天使助人团”,并做好系统培训,使之具备一定助人技巧和能力,成为学生与老师、心理老师之间的桥梁。
⑵开展各种校园助人活动,如校园心理剧汇演、5.25我爱我——阳光天使特别行动、阳光天使现场谈心活动等,使阳光天使能够成为同伴身边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使者。
㈢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xx.1—20xx.6)
总结提炼课题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全部成果,形成结题报告、工作报告,出版课题研究着作。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12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培育一所好学校,必须培育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教职工队伍。如果把一所好学校比作一座漂亮的大厦,那么,优秀教师就是支撑起这座大厦的栋梁。名教师是优秀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重要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之一。单单一个名教师,也许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可是,对于一所好学校来说,名教师就是教职工队伍的引领者。所以,在新课程改革高潮渐起的今日,各个学校都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对优秀教师的渴求。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名教师和优秀教师,并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模范引领带动作用,是摆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内外研究同一研究领域的概况
关于名教师,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名教师的内涵、名教师教师的思想品德、现代教育观念、法律意识、知识结构、基本技能、良好心态、外在形象、教学艺术、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不少学者进行了专门的探索与研究,并出版了《优秀教师全书》、《新课程优秀教师管理实用手册》等专著。美国学者还专门研究了“美国成功教师的五个标准”、“成功教师的15条特征”、“成功教师八要素”等,对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走向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于学校优秀教师与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国内外也有所关注,但并不是很多。如有的学者从教师专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关系出发,强调从以往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转而强调名教师与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助、引领示范和合作文化,即首先建立进取的`伙伴关系,以使双向学习,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经过互动彼此支持,以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行为,从教师作为研究者走向同伴互动。
2、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建设研究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完美的教育人生。
(3)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师伍建设,推动学校管理改革,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资料
本学期,我校课题研究的资料是“名师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名师的成长环境、培养途径、作用与效益、与教师队伍成长之间联系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贴近名教师的工作实践和成长心路历程,探索名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的主力军与引领者作用,并且结合这个课题,研究发挥名教师作用的`途径与策略。
(二)预期目标
认真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名教师的成长、充分发挥名教师的模范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教职工队伍管理评价体系,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在逐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阶段构成研究成果,最终构成《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论文获报告。
五、《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总召集人:李国伟,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统筹、全程跟踪课题研究。
课题组长:杨建涛。具体主持课题研究,总体构思、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步骤、研究方法,协调组织不一样阶段研究工作,汇集研究经验,并最终构成研究成果。
副组长:虎二伟。负责本课题与学校整体教科研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和评价工作。
副组长:刘二定。负责组织课题研究,处理研究材料,进行研究指导。
课题组成员:刘法宪、杨春霞、魏丽霞、杨炎秋、张喜风、李世红。负责子课题研究管理、实践研究、资料搜集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xx年5月——20xx年5月。
1、20xx年5月——20xx年8月开题阶段:申报课题,由上报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学校教科室,由学校教科室牵头,课题负责人确定实验小组人员,明确人员职责分工。
研讨课题实验方案,做好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为第二期研究阶段:在此实验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名教师的培养途径成长环境与教师队伍建设之间的联系。
3、20xx年1月——20xx年5月为课题第三实验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研究和总结名教师在教师队伍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学校在名教师的管理使用方面的创新成果,汇集资料,优秀课例成果汇报。
总结研究成果,汇编资料,完善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
1、调查法。
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供给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
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名教师的学习、生活、工作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国内已有的影响名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的研究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为研究供给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3、个案研究法。
选取不一样层次的优秀教师工作实践成长经历作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
广泛收集和总结各学科各年级优秀教师影响个人成长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归纳整理。
5、行动研究法。
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最佳名教师培养策略
七、《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课题网络,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
2、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开展活动,组员之间结成研究伙伴,定期汇报、交流。
每月月底举行课题组长例会,经常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分析,并指导下阶段工作。
3、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并进行阶段性工作汇报和总结,校行政进行监督和管理。
4、筹集经费,保证本课题各项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5、与上级教科室领导多联系,及时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确保课题扎实地有成效地开展。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13
一、QC成果形式
现场型或创性型QC成果。
二、QC成果推荐范围
全县工业企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推荐的QC成果。
三、QC成果要求
能围绕组织的质量方针与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在提高质量、提升管理、降低消耗及增强意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注重全员参与,活动过程和结果有所创新。QC成果取得的时间范围为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
四、时间安排
1、推荐申报。各有关单位于20xx年4月10日前将QC成果现场发表纸质材料一式五份、电子文本一份报县质监局质量科(电子邮箱:xuxc20xx@yahoo.com.cn)。
2、现场发表。20xx年4月下旬由竞赛组委会对申报的.QC成果组织现场发表,并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3、汇编。20xx年11月底前对优秀QC成果编印成册,供交流学习。
五、QC成果评定标准
1、“现场型”课题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评审标准如下:
“现场型”课题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评审标准
2、“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评审标准如下: “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评审标准
3、根据以上评分标准,由竞赛组委会组织QC小组活动成果现场发表,并组织评审员对现场发表QC小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打分,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名确定获奖成果(若分数相同,则并列获奖)。
六、奖励方案
本次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鼓励奖若干名,具体名额和奖励方案如下:
一等奖3名,颁发荣誉证书,各奖奖金1500元;
二等奖5名,颁发荣誉证书,各奖奖金1000元; 三等奖8名,颁发荣誉证书,各奖奖金600元; 鼓励奖10名,颁发荣誉证书,各奖奖金300元。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1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有些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而图形的一些性质,借助于数量的计量和分析,得以严谨化。
学生对数形结合的知识掌握和方法使用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图形转化成数。二是根据数或式转化成图形。他们对“由形及数”看图写数类题的掌握程度,远远高于“由数及形”看数作图类的题。在固定的常规思维模式下,出现顺向思维易,逆向思维难,照搬模仿易,加工创新难的一贯性问题。另外学生思想上固有的依赖性,学习中同样得以表现,对老师的作图的依赖性特强,情愿空着手看老师作图,动口不动手,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教学时常常画图来讲解或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而学生在解题上老师也想他们能通过画图来理解,可是学生却很被动的运用这样的方法,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用,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数形结合起来,更谈不上效果了。
二、课题的认识
新丰小学作为武夷学院“数字学习协作创新中心”的实验校,在学校机房安装潜能在线网络学习软件,部署1:1数字课堂平台,开展“基于1:1数字环境的实证教育”课题研究。在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结合教学中的困惑,创造性地将“人机交互”技术应用到学生数形结合思维训练中,学生借助这一平台调动听、说、画等各种感观进行训练,在此我们称之为“多通道”的数形结合训练。我们对此课题进行研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喜欢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理解题。
三、研究目标
1、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化抽象为形象,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数形结合”在小学中高年级领域中的运用,分阶段地进行数形结合训练。
3、根据“人机交互”理论设计了“在线导学”软件,在此计算机平台中训练学生作图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研究对象
三到六年级的学生
五、研究内容
1、帮助教师根据所教的教材选择数形结合训练的内容,并在“潜能在线”网络平台的“在线导学”系统中上传训练的内容。
2、以计算机作为数形结合的主要训练平台,根据学生的特点将训练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录音、画图等方式进行训练。
3、利用可视化技术把学生完成的练习多方位进行分析,为老师的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
六、研究方法
教师借“思维导图”为依托,以“数形结合训练”为课题研究,采用研究方法有:
1、调查法:调查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渗透的认识,调查当前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来解题的认识状态。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整理有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形结合思想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以供实验研究。
3、案例研究法:选择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如数学教材中单位“1”的理解;分数的认识;路程问题等),作为素材进行分析研究。
4、教育经验总结法:把实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加以论证。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xx年9—10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申报、开题报告与培训工作。(重点培训课题组教师如何使用“潜能在线”网络平台。)
第二阶段:(xx年11月—20xx年6月)具体步骤如下:
1、xx年10月xx年12月为课题组试验、求证阶段。
(1)xx年10、11月为学习、认识与课题开题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1:1数字环境学习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做好课题申报,开题报告与培训工作。
(2)xx年11月-12月为试验阶段。加强学习,开展研究,收集资料、积累和整理资料,形成阶段性的成果。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业采集好并加以分析。
2、xx年1月-20xx年6月为课题完善、推广阶段。组织中期评估,撰写中期评估报告,并根据中期评估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努力实现与农村教学点的协同教学,实现资源的共享。
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为课题总结、提高阶段。具体步骤为:
1、20xx年7、8月,课题组总结、准备结题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自身体会,写出有关理论文章,准备结题材料,提供课题成果。
2、20xx年9月,结题阶段。学科课题组写成结题报告、材料自查,做好结题工作
八、预期成果
1、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个人成果等装订成袋。
2、研究活动的记录、照片、资料。
3、组织上研究课。
4、请上级领导与专家调研及评价。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15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科研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中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和陕西教育局“教科研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和教科研水平,切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
强化“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意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开展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训,培养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让全体教师获得可持续提升。
1、课题研究:开展“教师教育科研常识”的专题讲座、讨论,邀请专家指导和引领,力争有1~2个市级以上的立项课题,围绕主课题立数个县级、校级子课题;做好自治区级、市级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做到使每位教师都具有教科研常识,创造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学习型校园。
2、教师培训:依据计划,按照以“整体推进、分层发展、协同优化”的基本策略,通过多形式、广渠道、大强度推进教师培训,13年做到每位教师通过校本培训24课时以上,分层培训和上级部门培训达人均24课时以上。通过校本培训和上级部门培训,力争每个专业30%的教师成为校级骨干教师,10%以上的教师成为市级专业骨干,5名以上教师成为石嘴山市学校知名教师。通过师徒结对、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培训,增加学校专业化的培训,“研究型”教师比例达85%以上。
三、组织机构
组长:薛建
副组长:朱欣荣
成员:常江涛 韩瑞
四、具体措施和工作
1、营造科研氛围,强化教育科研作用
通过宣传、参与、督促、检查等措施,强势推进,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
育科研是实践先进理论,是解决教学教育实际的、现实的问题,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最佳路径,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全体教师相信科研、依靠科研,主动的.参与科研。比如:开展学习教科研培训活动,每月两周星期五下午为教师的学习时间,形式多样。再比如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邀请专家、领导来校指导,以教研组为单位一年外出学习一次。再如为教研组订阅《信息快教科研讯息报》,让教师了解教育最新信息。
2、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科研管理工作
依据《榆林市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与工作条例》、《20xx年榆阳区教育局工作要点》和我校实际情况,修改完善《镇川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条例》,制订学校09年校本培训计划,将教科研有关工作序列化、常规化,“到什么点就做什么事”,利于教师早明确、早准备,提高科研工作质量。
3、普及课题研究常识,促进教师课题研究意识
教师课题研究氛围不浓,极大原因是因为教师不懂、不会,觉得层次高深,难度系数大。如果普及课题研究常识,比如每位教师都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以及课题研究是解决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疑虑,是教学需求,是为有效教学服务,是为减轻教师负担服务,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何乐而不为呢?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师教育科研常识”专题系列讲座,做好石嘴山市xx区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工作,且及时向教师汇报课题研究内容及进程。邀请教科研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提高课题的可操作性。
4、以评比为抓手,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学校本学期开学第2个月进行新教师的汇报课展示,举行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说课技能竞赛,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案例、专业课教师技能操作评比,
在评比、竞赛中激励教师不断学习,强化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教师的自我素质。
五、工作具体安排
1、理论业务学习:
a、每学期分发1本业务学习笔记,开放教师阅览室,为每位教师业务理论学习搭建学习信息平台。
b、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教科研培训的活动,邀请领导、专家来校进行《师
《课题研究》、等专题讲座或校内教师教学研讨。
2、专业技能提高:
a、师徒结对,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强化青年教师的成长。
b、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开展新教师的汇报课活动,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师的教学技能优质课、说课竞赛,教学设计、案例评比,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操作竞赛,开展教研组每月一节的研讨课,一学期两周的推门听课和课堂教学诊断课活动。
c、落实教师定期下外出培训工作。
d、邀请其他兄弟学校教师来校指导工作。
e、收集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汇编成册。
3、教研组建设
a、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每周两节课为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学习时间,每月两次教研组安排的组内交流课和评议。
b、外出学习:对于兄弟学校先进的、或具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各教研组组织一次外出学习和交流,回校后形成学习调查报告,并组织组内讨论学习。
c、学期末,各教研组对活动进行总结。
4、课题建设
a、开设“教师教育科研培训”系列专题讲座。
b、积极组织教研组、教师申报榆阳区、市级、自治区级的小型课题。 c、定期召开立项课题会议,做好课题的过程管理,收集、整理课题资料。 d、成立校教育科研学术委员会,做好论文评审送交前的指导工作。
5、骨干教师培养
a、校内、校外结对培养。
b、“走出去”学习。
c、写教学反思,对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效的科研活动。
6、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a、定期下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培训。
b、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拓展教学科研的研讨氛围。
7、评比
对于本次学校以上的校本培训为主的教科研活动中,评比出学期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研组,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课题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课题实施方案08-31
课题实施方案04-09
小学课题实施方案07-21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07-23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07-28
论文课题实施方案02-07
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02-22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04-03
课题实施方案【荐】05-12
课题实施方案【推荐】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