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时间:2023-04-16 13:00:54 实施方案 我要投稿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热】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热】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一、设计背景

  (一)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语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通行于中国大陆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普通话同时又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讲好普通话,对于小学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上世纪90年代,小语界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进入21世纪,新课程改革开始,语文教学的改革的关键词换成“语文素养”,课堂教学的“人文感悟”、“文本对话”成为热点,而“语文训练”遭到边缘化。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一直是国内外教师努力方向。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说话”,而是要培养学生“说好话”。因此开设《小学生语言训练》校本课程很有必要。

  二、设计创意

  1、语文教学:包括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语文活动课(含课外活动)和语文学习环境。语文学习环境,指为了开拓学语文、用语文的时空领域而加强的与学生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2、语言:所谓语言,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九四年版)语言表达能力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3、在固守优良传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养,促进教师特色化发展。

  4、开展各种比赛,在比赛中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打造精品作业工程,做到“出口成文”。

  6、“语言表达能力”指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说”和“写”的能力。

  7、分阶段、分年龄段教学。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设计教材,因材施教。

  三、设计依据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

  此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制定下发的纲领性文件,它将1—6年的阅读积累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语言表达作为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旨在为广大的教师留下广泛的训练空间,这就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因而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势在必行的。

  3、强化读书积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所验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实践“熟背----解意----作诗文”的人生系列训练培养出了一大批名贯古今、誉满中西的中国文豪

  4.赏识教育理论。

  “赏识教育”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的周弘用20年时间探索的结果,赏识教育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建构出自身的体系,是充满了人文思想的现代教育理念。

  四、设计目的

  帮助小学生说标准、规范的话,说好听的话,说有逻辑的话。训练孩子能够自如的与人交流,并有自信地当众说话是《小学生语言训练》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具体目标:

  1、基础阶段(6岁左右):掌握3000个左右的词语;能够连贯地进行简短的讲述;能够说清楚自己想说的事;口齿清楚;讲话有礼貌,乐意与人交谈;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增强自信心。

  2、初级阶段(6-9岁):掌握4000个左右的词语;能够完整复述某件事情;能够自如地讲出某个话题;能够连贯地当众说话;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有信心当众说话。

  3、中级阶段(9-12岁):能够说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朗诵文章和自由表达,语音标准、语句流畅,表达具有逻辑性;能够较自然地进行与人沟通、敢于当众说话;说话用词准确;初步掌握晚会主持、班会主持等活动主持技巧;初步掌握表演技巧。

  五、实施步骤和操作要点:

  (一)实施步骤

  本课程开发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师资培训,苦练基本功,学习理论,提高素质。

  2、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4、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目标,设计方案。

  5、健全制度,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1、师资培训,外出观摩学习。

  2、研究语言艺术课堂教学,上好语言训练课。

  3、进行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策略的研究。

  4、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强化提高能力。

  5、收集师生优秀作品。

  6、探索语言表达训练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7、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初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8、撰写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

  (1)总结研究成果,明确存在问题

  (2)撰写总结报告,准备成果展示

  (二)主要操作要点

  1、课程设置

  点面结合,全面开设语言训练课程。

  1语音发声基础训练

  2诗文朗诵

  3童话寓言故事朗读

  4看图说话

  5讲故事

  6角色扮演

  7节目主持

  基础、初级、中级,三阶段课程均为以上七章安排,课时内容根据阶段目标及年龄特点设置。

  2、课时安排

  在课时安排上,首先安排每天早上30分钟的自由说话时间,保证练习的时间,每周还专门安排一节语言训练课,进行集中的指导。

  3、教学形式

  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语言的艺术,让人人都能“会说话、乐说话、说好话”。打破时空的限制,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学习与活动相结合,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兴趣,检验教学的成果。

  (三)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1、精选组员,提供人力保障。

  2、积极开展课程的研发活动,编订校本教材《小学生语言训练》。

  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把研究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之中。

  4、规范制度,保证课题的实施。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工作得失。建立实验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个环节。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一)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调查报告、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自我评价。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一、指导思想:

  1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导向,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2全面透视我校语文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项目;3注重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让每位语文教师也从中受到锻炼,增强一种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与提高自身意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承课改精神,

  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文化学校”相结合,引导学生与生活,社会对话,构建作文与生活写作体系,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以人为本,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理解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掌握以生活为背景作文的具体方法,形成写作体系,并成为自己写作为文,表达情感的一种内在要求。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过程和方法:1.创造示例情景,提供信息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以生活为背景的为文技能,让学生广泛参与,交流,操作。2.学生要注意信息的获取与筛选,深入探究,体验理论,规律的得出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增强社会,生活,人生,世界意识,提高人文道德素质和科学理论精神。2.学生形成写作旨趣:生活的激流波澜壮阔,生活的长河奔腾不息,生活的魅力更使人迷恋,回味无穷。3.师生共同发展。形成作文与生活的理念,促进终身发展。

  三、课程内容根据以目标,根据我校师生学业水平和发展需要,本课程之要安排如下内容:第一部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第二部分模仿借鉴文章中的生活描写第三部分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第四部分生活中的.作文第五部分创新与个性第六部分表现生活真谛

  四、课程实施

  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实施单位单元内容主题课时教学要求高一年级(上)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概论:丰富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活水1了解生活的丰富内容,树立生活是作文源头活水的观念模仿借鉴文章中的生活描写1、名家名篇的社会生活背景赏析2、模仿写作的指导与实践3、规律与方法的总结3提供有鉴赏价值的赏析作品;培养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开展有目的有实效的实践活动;初步总结出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如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1、在学校生活中观察、思考、表达2、在家庭生活中善于发现、积累3、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3创设情境,感悟生活,学会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用善于观察的眼睛从生活中搜集积累写作素材生活中的作文1、写真生活作文①体验生活②交流生活③记录生活2、心语生活作文①启动真情,确定话题②理清思路、大胆直白③教师指导、学生自悟3、情境生活作文①原型启发②信息重组③奇思妙想4、想象生活作文6拓展作文与生活关系的时空,探究作文与生活的最佳切合点,引导学生积极创造有情有味的生活创新与个性1、积累与生活——眼光的个性化2、思考与生活——思想的个性化3、表达与生活——艺术的个性化3关注作文个性写作,培养学生探究生活的兴趣,加强学生使生活写作个性化的能力,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表现生活的真谛1、读书征文活动2、文学讲座2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自我,从兴趣出发,由实践得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树立作文生活化的观念各板块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调整,在过程中动动态生成本课程供高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共18课时,主要由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分工实施。2.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和谐发展。学校组织领导、语文组以及校文学社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课程顺利有效运行。3.营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充分利用信息库存,建立校园网站。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提倡多元化的学习和探究方式,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运用科学的理性精神。

  五、课程评价评价中应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参与程度、探究方法和探究结果进行综合考察。

  关注学生对作文与生活关系的认识,考察学生在生活中搜寻积累素材的意识。注重考察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联系生活的能力,写出充满个性的生活作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与艺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在 新一轮的改革中,书法篆刻的系列内容出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写字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具有良好的写字 习惯,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我校的学生的写字练习课由语文科老师负责,由于部分老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教师教学指导不到位,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姿态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现象常可见到。

  3、对汉字的演变历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学生的书写兴趣得不到激发。

  以上种种现象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加强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改变我校写字教学现状,我们美术组老师应该针对现状而开设面对全体学生的书法课程。

  意义

  1、开设书法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燕喜文化;

  2、开设书法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3、开设书法课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形式的实践能力;

  4、开设书法课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5、开设书法课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6、开设书法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 通过书法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4、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校本课程培训对象

  1、高一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初、中级阶段,安排硬笔书法;

  2、高二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高级阶段,安排软笔书法。

  四、书法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潘丹娜

  组员:潘雪斐梁金莲陈晓军黄军雄

  五、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书法字体的艺术欣赏。

  2、书法笔画训练。

  3、书法结构的训练。

  (二)、 我们将围绕写字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观看有关书法家的影片,欣赏 他们的作品,了解书法各大流派的特点,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举行学生作品展和教师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等,以丰富写字课程的内涵,拓展 其外延。

  六、课程实施主要措施

  1、教师培训:学习校本课程理念,侧重于教师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运用合作模式开发校本课程。

  努 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有条件可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 平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2、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3、因地制宜,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1)、集中指导。

  (2)、活动渗透。

  4、时间保证,将课程排入课表。

  5、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七、课程评价

  本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展览和同时根据学生平时训练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作客观、全面的质评和量评。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4、比赛成绩评定。

  具体方式: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等方式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阶段性展示并予以奖励并将优秀作品选送参加各级书法比赛。

  八、课程的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a、理论学习,制订课程研究方案。

  b、小组分工,明确各人职责。

  c、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2、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a、编写校本课程。

  b、对学生进行前测,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c、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

  d、培训教师。

  e、进行课程开课。

  3、评价、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a、对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

  b、总结课程的经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

  一、课程开发背景

  新课改使课程资源结构的重点在发生变化,学校开始成为课程开发资源的重要力量,校本课程开发成了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是一种艺术,它集中而深邃地反映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中国书法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延续的一种方式。中国书法的延续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与学习即书法教育得以实现的。书法教育是我国古代优良文化教育传统,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然而,传统的教学从楷书入手,费时费力,很难让学生快速掌握软笔书法这一门术形式,现代隶书省去传统隶书的“蚕头燕尾”改为直来直去,使学生横容易掌握一种书体,为以后踏入书法艺术之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2、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创造力、审美能力。

  3、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课程内容

  三年级

  ①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要领。

  ②掌握简单汉字书写结构中横竖之间的距离。

  ③学习使用和保管书写用具,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①激发书法兴趣,做好对学生书法的启蒙教育。

  ②以故事介绍、图片欣赏、说话交流等形式介绍文房四宝的知识,了解历代书法家的故事。

  ③初步学会专题收集。

  积极参与并表达个人意愿。如:收集书法家故事、欣赏书法家的作品……

  四年级

  ①掌握毛笔笔画书写逆锋入笔方法。

  ②学习在竖中线中将字形大小掌握好。

  ③掌握笔画的粗细变化。

  ①进行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了解中国书法发展史。

  ②收集、主题交流历代书法家的故事,学习他们高尚的“人品书品”。

  提出活动建议并积极参与活动。如:参观校书法陈列室、书写、赠送书签。

  高年级

  ①学习自创完整作品。

  ②比较熟练地掌握各种章法、款式(包括:纸张的尺寸、字距与行距、格式安排、落款、印章),能有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①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了解书法的传统和现代性的融合,使书法艺术升华,以小报等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展示。

  ②学习有关书法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知识,弘扬书法个性,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自主活动。

  如:赠送书法作品、书法竞赛、参加展览……

  四、课程实施

  第一阶段:激发写字兴趣,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结构。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写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

  五、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和课题组评价、专家评价有机结合。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把书法教学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一载体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创造美的能力。因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要杜绝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功利价值,只需要学生在比赛中获奖便万事大吉的传统观念,而将目光放在了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7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强健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结合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要求,从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并实施“海量阅读、书法、体育技能专项训练”等三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以校本课程实施为突破口,推动学校的教研教改,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二、实施目标

  1、通过海量阅读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有计划、系统地广泛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科普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其中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技巧和策略;通过读书,让学生获得了广博的多元化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受益终生。

  2、通过书法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铅笔、钢笔(圆珠笔、粉笔)、毛笔的正确执笔、运笔方法及书写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的实施,逐步让学生掌握“跳绳、乒乓球、篮球”等几项常见、实用的体育技能;通过“队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姿、气质,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实施办法

  (一)海量阅读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交流)课”。

  (2)每周一14:30—15:00为全校“自由阅读课”。

  3、任课教师安排:

  (1)“读书指导(交流)课”由本班班主任担任,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2)“自由阅读课”由本班第五节课的任课教师负责组织管理,不需备课,每节记一个课时的工作量。由教导处和值周行政人员负责督查教师到岗情况。

  4、阅读内容:

  (1)必读书目:以“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为主要内容。

  (2)自选书目:筛选补充部分师生推荐的其它书目。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后勤处负责给每班教室统一制定挂壁书柜。

  (2)各班制定班级阅读管理制度,推选阅读管理员。

  (3)制定读书清单。教导处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活动,结合“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制定各年级读书清单。班级再结合本班“漂书”活动情况,制定出班级读书清单。(“漂书”,即班主任倡导学生按照“年级书目清单”认领书目,自带该书籍或其它有益书籍存放本班书柜供大家交换阅读,期末班级图书管理员再将书籍归还给本人。)

  (4)建立学生阅读档案。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课外阅读“采蜜本”(即摘抄笔记本),首页附本班本学年阅读书目清单,及时记录读书日期和读书内容及感悟。小学六年,每年一本。

  (5)开展读书评比活动:班级利用“读书指导课”开展“一周悦读”成果展:讲故事、谈体会、展笔记、好书推介等;教导处每月检查评比学生读书档案一次;每期举行一次全校性“海量阅读”成果展:读书档案展、讲故事比赛、童话剧表演、手抄报、好书推介会等。

  (二)书法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书法指导”课。

  (2)每周星期五14:30—15:00为全校“书法练习课”。

  3、任课教师安排:

  (1)“书法指导课”由书法专职教师或本班语文教师担任,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2)“书法练习课”由本班语文教师担任,不需备课,每节记一个课时工作量。由教导处和值周行政人员负责督查教师到岗情况。

  4、培训内容:

  一、二年级学写铅笔字;

  三、四年级学写钢笔(圆珠笔)、粉笔字;

  五、六年级学写毛笔字。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学校统一选订教材、教具,学生自备学具。

  (2)班级开辟书法作业展览专栏,每月开展一次优秀书法作业展。

  (3)学校每期举办一次书法比赛和书法作品展。

  (三)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从体育课中列出一节“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

  3、任课教师安排:

  由本班体育教师或专业教师担任教学,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4、培训内容:

  一、二年级:跳绳

  三年级:队列训练

  四、五年级:乒乓球

  六年级:篮球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学校建设好训练场地,订购教材教具,学生自备学具。

  (2)每期举办一次体育技能专项训练成果比赛。

  四、后续建设

  1、学校教导处将各班读书清单、阅读管理制度以及其它课程实施成果及时整理归档。

  2、期末开展优秀教学计划、优秀备课评比活动,将优秀教学计划和备课汇编成校本教材。

  3、学校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调整、改进来年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8

  一、对“校本课程”的理解。

  所谓“校本课程”也即“学校本位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就开发者而言,可以是学校中个别教师参与、部分教师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或是学校与其他机构合作;二是就涉及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有《课程计划》中规定的由学校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可以是国家课程的补充课程;三是从开发的程度而言,校本课程可以选择已有课程,改编已有课程和开发全新课程。

  二、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全员参与的合作意识;

  个性化校本课程的价值。

  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创办特色学校;

  构建特色课程;

  成就个性化教师;

  培养个性化学生。

  四、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建立一个基础: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五、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与多次评价机会;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互动化与多样化,家长、同伴、社会、教师共同参与。

  六、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种类。

  1、学科类课程。开设特长班,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发展学校特色,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

  2、体育特色课程。通过羽毛球,游泳,跆拳道,武术等体育特色课程的学习,运用学校体育特色课程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核心类课程。也称社会焦点课程、社会特点课程。主要有环境保护、网络德育、青春期教育。

  七、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艺体兴趣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语文“大量阅读,以读促写”,数学“创新学习,自主发展”常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活动组织的经验。这些都曾一度激活了师生的思维,丰富了师生的视野,锻炼了师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也为我们研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八、“校本课程”实施节段划分。

  我校于20xx年2月份开始组织设置“校本课程”,并在全校展开,下设两个大课题,分别为:校本体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环保类课题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2——20xx、5)课题准备节段。主要进行资源调查,需求评估,进而研究讨论确立课题,进行课程的设置与实践。

  第二阶段(20xx、2——20xx、2)典型课实验阶段。以典型的课程为研究重点以点带面,进行已开设课程的全面研究与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努力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管理和评价细则,使校本课程开展逐步系统化。

  第三阶段:(20xx、2至今)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及深化阶段。努力争取相关课程改革专家的指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化,形成较鲜明的校本特色。

  九、开发校本课程的具体做法。

  根据我校实际,对于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我们重点抓好四个“关键点”。

  1、依靠支撑点——课改政策与新课程理念。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权力主体中,学校是执行课程计划的机构,也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课程纲要解读》指出学校应结合传统和优势与校外有关专家合作,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可供学生根据不同需求而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政策和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支撑点。

  2、坚定立足点——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满足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这三方面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坚定不移的立足点。

  3、确定开发点——学科类课程。体验活动课程、多科交融课程。我们以学科类课程为基础,确立了旨在经历、体验、感悟,以激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活动类课程;确立了旨在深入挖掘、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素质的古诗文诵读课程,书法国画课程。

  4、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实施。我们将突出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让他们承担有一定传统优势的学科类课程,从而进一步带动活动类及其他类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也会创造出更多更成功的经验与典型范例。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是在实践—思考—调整—再思考—再调整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将不懈地探索。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9

  一、校本课程设置情况

  本学年度,我校的校本课程继续实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线并行”的方案,其中,必修课程又分两个系列,一是以“土家文化教育”为主题的主导性校本课程,按一至六年级的顺序,课程内容依次为《我是文明的土家人》、《优美动听的土家故事》、《独具特色的风俗民情》、《引以自豪的土家名人》、《美丽如画的清江风光》和《魅力四射的土家文化艺术》;二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课程——写字课。

  通过学生选课,确定开设的选修课程有《我有一双小巧手》《我们的动物朋友》《生活万花筒》《我是小小科学家》《儿童漫画》《美德故事伴我行》《演讲与口才》等。

  二、校本课程纲要和实施方案

  1、必修课程之一

  《传承土家文化热爱山水长阳》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我校地处鄂西南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龙舟坪镇,这里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多长阳文化名人都在这里居住;这里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聚居地,勤劳、勇敢、富有聪明才智的土家人在清江两岸生息繁衍,酝酿出醇香的土家文化。这里有古朴的民俗风情,优美的土家传说,享誉神州的长阳“三件宝”——山歌、南曲、巴山舞,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八百里清江纵贯长阳,还鬼斧神工造就了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观。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秀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化名人,就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彰显学校特色,作为县实验小学,把特色定位在哪里呢?几年来,我们经过反复分析论证,明确提出了“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的办学理念和“育创新人才,办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在这一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所民族地区的小学,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传统的民族精神,又有创新意识的现代文明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仅仅靠单纯的说教是难于凑效的,必须建立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课程载体。我们反复分析了自身的地理位置、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和课程资源优势,充分认识到,学生生活在土家族聚居区,耳濡目染的是土家文化的浩瀚与厚重,而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具有一种特有的归属感和亲近感,那么,我们利用土家文化的精华来教育、影响学生,必将有助于我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也定将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特色。

  由此可见,作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的土家文化,是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的,是难得的校本课程资源,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筛选这些资源,让土家文化走进校本课堂,构建起我校的主导性校本课程体系。

  二、课程价值

  1、文化价值

  土家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无论是古人留下的竹枝词、当代人创作的寓言、诗歌、小说、散文,还是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俗谚、格言、谜语;无论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还是酒文化、茶文化,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必将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2、智能价值

  在该课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表演、艺术欣赏、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必将全面培养其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思维得到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价值

  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欣赏、实践中丰富情感,净化心灵,提升人格。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土家文化的丰厚博大和源远流长,必将激发其民族自豪感,树立起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决心,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4、美育价值。学生在欣赏美丽如画的清江风光、魅力四射的文化艺术之时,必将提升自身的美育素质。

  三、课程类型

  人文素养类

  四、课程总目标

  让学生知晓土家文化,热爱土家文化,立志长大后光大土家文化,献身家乡(祖国)建设,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传统的民族精神,又有创新意识的现代文明人。

  五、学段目标

  一年级:

  1、初步认识学校、家庭、社区,了解大自然,知道自己的民族,具有一种基本的感性认识。

  2、参与学习过程,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学习参观、访问、观赏等学习方法。

  3、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二年级:

  1、会讲萧国松笔下的寓言故事,长阳地名故事、人物故事、孙家香讲述的神话传说故事等。

  2、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积极进行故事的创编。

  3、让学生在听、讲、演、编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方法。

  4、激发学生对土家故事的热爱。

  三年级:

  1、知道土家族的一些具有特色的风俗民情。

  2、学习采访、辩论、阅读等一些方法。

  3、从风俗民情中吸取道德的营养,感受土家风俗民情的个性、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年级:

  1、了解土家名人的感人故事。

  2、在阅读、采访、讲述过程中,进一步习得一些方法。

  3、学习土家名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五年级:

  1、了解长阳的旅游景点及清江风光的'美好。

  2、学习图片的拍摄、风光的欣赏以及一些创作的方法。

  3、清江风光的无限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之情。

  六年级:

  1、掌握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的相关知识,了解根雕、盆景、清江奇石。

  2、会欣赏长阳山歌、南曲和根雕、盆景、清江奇石,会跳巴山舞。

  3、充分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初步的土家文化底蕴的土家人。

  六、课程内容安排

  年级主题内容总体构想

  一我是骄傲的土家人从学校、家庭、社区、自然的角度,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土家文化的气息

  二优美动听的土家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中感受土家故事的优美动听,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独具特色的风俗民情让学生在听(讲座)、读(书籍)、访(文化人)、辩(优劣)中,感受土家风俗民情的个性、特色

  四引以自豪的土家名人让学生在访土家名人、读土家文化人创作的书籍、讲土家名人的事迹中,以土家名人为自豪,增添不断进步的动力

  五美丽如画的清江风光通过实地游览、欣赏画面、拍摄图片、撰写导游词、为家乡旅游事业出谋划策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清江风光的无限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之情

  六魅力四射的土家文化艺术以长阳新旧“三件宝”、文化艺术成就为内容实施教学,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初步的土家文化底蕴的真正土家人

  七、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记录夹,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同时,在一学期结束时,也应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

  二是学校教学检查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c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八、课程授课安排

  1、因课程中有一些内容的教学非一个教师能独立完成,如外出参观、实践活动,因此,凡教学相关内容时,学校应安排教师协助。

  2、因课程中有一些内容的教学非校内教师能够承担,因此,学校应聘请部分社区人士作为该课程的教师。

  九、课程开发者、实施者

  课程开发者为曾祥友、彭兴建、赵爱华、漆昌琼等。

  课程实施者建议为课程开发者之一,同时,应根据课程内容的学科相近性,安排具有其相应特长的教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

  一、研究对象,问题来源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件)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当前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跳绳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活动所需场地小,活动时间地点都可因人而异,适宜于所有的孩子参与;其次,跳绳类项目在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绳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学生的体质,辅之以花样变化,孩子们喜欢,容易学会、乐于接受,掌握一两项技能可以确保终身锻炼的需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通过“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创建研究,在丰富学校阳光体育内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互助共进合作精神的同时,切实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并让学生感受跳绳带来的成功体验。

  具体如下:

  1、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跳绳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套学校自编独创的绳操;

  2、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绳”技能,熟练掌握2种花样 “跳绳”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应用,为未来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3、通过的扎实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

  4、在开展学校“跳绳”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努力形成学校绳类体育特色文化,特色学校。

  三、研究措施

  1、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

  2、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

  3、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习、使用情况:座谈、问卷、观察、个别访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跳绳项目的开展情况的研究,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

  3、归纳整理法:搜集、整理调查、考察所得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

  根据阳光体育项目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研究目标的'具体要求,我校的绳类体育特色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自编一套适合学生的、活泼有趣的绳操。

  2、 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集体项目和个体项目相结合、基本与花样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3、 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课内如何确保基本技能的达成,课外如何调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大课间、活动课、体育节如何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各种途径实施的有效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前测数据与后测数据对比分析体质变化情况);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文本经验、如何对项目实施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或方法(提炼与推广)。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7、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

  8、定期对弟子规的内容进行默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功底。

  五、评价:

  采取“每天评价”、“每周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日评价:评价的时间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直至通过为止。

  2、每周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经典(随机抽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六、注意问题:

  1、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2、宽容的评价。

  评价原则是:多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获得良好的情感启迪。

  3、鼓励家长同读一本书

  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0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总之,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班级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在此基础上完成其他国学的诵读,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中国人。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2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3

  一、课程背景

  “现代智力七巧板”是在传统七巧板的基础上,以物体的几何曲线为基础,巧妙地应用了现代高等数学上的几何学、拓扑学、排列组合以及线性规划原理设计而成的新型七巧板,是一种适宜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拼玩的创新教育学具。现代智力七巧板与传统的七巧板相比,外观迥异,却都具有极为相似而又严谨的数学规律,改变了传统七巧板“图案量少、形象单调、没有弧线”的缺点。“现代智力七巧板”看似简单,拼搭起来则奥妙无穷,妙趣横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本课程的实施对象是我校中段学生。对中段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智力七巧板”既是他们的玩具又是他们的学具,通过拼拼、搭搭、想想,让学生尽情地玩,愉快地学,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我们选择了“智力七巧板”作为课程内容,进行开发了《七巧智趣园》校本课程,希望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动手动脑,启迪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把《七巧智趣园》课程的目标定为:

  1.学生通过拼搭和画智力七巧板图形,使学生在“玩”中拼摆,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创造,掌握拼摆智力七巧板的一些原则、基本方法和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拼摆现代智力七巧板的无穷奥秘,领悟智力七巧板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学生通过分类拼摆智力七巧板图形,深化拼摆智力七巧板的一些原则、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掌握,并通过创造一些七巧板图形,学习一些创造的知识和方法,锻炼他们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拼摆现代智力七巧板的无穷奥秘,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3.学生通过多副智力七巧板的主题创造,锻炼他们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审美观。

  三、课程内容

  围绕课程目标,结合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内容上做了这样安排:

  准备课:七巧板的来源与发展史

  通过讲解“智力七巧板”的来源与发展历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国优秀的民间玩具对儿童的娱乐、教育及智力开发所起的积极作用。

  第一板块:基础篇

  通过拆装七巧板,了解七块板的名称,熟悉各拼板之间的几何关系,七块板之间的拼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拼组技巧和拼图的基本规则(平放不重叠,七块少不得),让学生通过模仿、拼摆,初步感受七巧板千变万化的拼图乐趣。

  第二板块:提高篇

  通过专题设计,如飞机专题、交通专题、人物专题、动物专题、奥运专题、文字专题等。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七巧板的拼摆技巧,初步了解各种物体的结构,为以后的多副创造活动打好基础。

  第三板块:发展篇

  通过多副组合技能课的练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为他们“创造力的自我发现”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让他们“天生”具有的创作能力得到尽情发挥。

  第四板块:创造篇

  通过观察创造(单副)、主题创作(多副)、广告设计与创意技能课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课程实施

  智力七巧板学习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完善课程管理。“智力七巧板”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智力七巧板”不同于其他学科,较高程度地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因此,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智力七巧板”重在要求学生用有限的七块板创新出无穷的图形,因此,紧靠模仿范例是不够的,范例在“智力七巧板”的学习中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还是靠学生自己的创新。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

  五、课程评价

  七巧板活动中评价应具多元性。

  1.评价应是“自我参照”而非与其他同学相比。要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杜绝用象与不象、好与不好这些单一的标准答案的方式。

  2.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发现自我,学会反思,自我改进,并有利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注重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评价不仅仅是看结果,更重要是学生在过程中是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要充分体现七巧板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弱化评价的甄别功能,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师生发展。

  六、课程开发成效

  1.学生通过模仿与想象,把物象重新组合成新形象和新情景。借助图案游戏与竞赛,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手、眼、脑的运作和协作,在强烈的感观互动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潜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4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跳绳”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跳绳”校本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跳绳”校本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1、锻炼价值很大,可以锻炼耐力和体力,尤其能改善双脚移动能力,强化脚关节。

  2、手臂参与旋转运动,可以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从消耗热量看,是长跑的90%。

  3、易学,不需要特殊技巧。一边,一边可以听音乐哼哼歌曲,轻松好心情。俗话说:摇绳练臂力,练腿力,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跳长绳不灵敏的上去,跳短绳子不灵敏的摔倒在地。同时也是其它体育运动很好的练习方法。

  二、实施建议:

  一、学习方式、方法或组织形式、步骤:

  1、初学,可以先将绳围绕身体摇一周跳跃(即加一次垫跳)。

  2、反摇双脚跳时,摇绳要注意使绳子触地,防止绳摇得过高,兜脚失败。

  3、时上下肢协调配合,运动要自然放松,上体要保持平衡。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

  4、单摇熟练后进行:正反摇高抬腿跳;反正摇前踢腿跳;正反摇交X脚跳;打脚跳等。

  5、双摇跳时,可先做徒手模仿双摇跳的.动作。跳起两手做双摇(连续快摇两次)的动作。

  6、定时跳。以1分钟一组,要求快速跳并计数,每次练习3—4组,也可分组比赛。

  7、迎面接力。距离30—40米,也可绕杆跑,每杆8—10米,结合各类游戏。

  8、带人跳包括:一人带一人跳;一人带多人齐跳;一人轮流带两人跳等。

  9、集体“8”跳长绳、交X跳长绳、长绳中跳短绳、行进间跳长绳、旋转跳长绳。

  10、跳双长绳。当跳入者近端的绳将要着地(或当跳入者远端的绳刚离地)的时候,学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绳的着地点附近,用单脚交换跳或双脚跳和方式进行跳跃。

  三、学习重点及要求:

  跳双长绳难度较大,重要是摇绳和跳入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再强调以相同的速度摇绳。跳双长绳的频率比跳单绳的频率快一倍,因此,开始练习时慢一些,待较熟练后再逐渐加快。可以先挑选个别同学试跳,注意强调跳入时机,以及三人配合协调一致。评价:单人要看:上体正直,不过分前倾,两手体测摇绳,前臂手腕配合与跳起同步。

  双人要看:带人者摇绳子速度要均匀,被带者上绳时机掌握得好,两人协同配合。

  跳长绳要看:摇绳人摇绳速度是否均匀,幅度是否稳定,两人默契协作好;人进绳、出绳的电动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间的配合。

  可以定时(如一分钟,计算次数);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败)跳多少次。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5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平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九、课程管理

  (一)组织管理

  建立课程管理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1、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杨锦洪校长、曾素芳副校长

  副组长:肖秦湘主任

  2、子课题组组长:

  1—2年级黄雪华汤肖颜

  3—4年级吴瑞仪张秀红

  5—6年级罗巨明董青

  (二)师资管理

  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阵地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念,学习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学习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加强教科研

  课题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总课题组每学期开展三次大型教研活动,子课题组每月开展两次研讨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三)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记录成绩,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总课题组、子课题组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和提高。

  十、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3、子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要组织一次礼仪教育成果汇报(可请实验教师或家长介绍经验、可组织学生、家长、教师互动交流、可礼仪行为表演)。

  4、子课题组有子课题实验方案、训练措施,有实验过程记录,课题实验组要定期抽查各班实验情况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18

2022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9-29

足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22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07-21

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2-05

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6-15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04-14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荐】04-14

【荐】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