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时间:2023-01-09 11:01:50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1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1篇)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1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说起做人要诚实,要学会节俭,不争馒头也要争口气,做什么事都要负起责任,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有钱的时候一定要想着没钱的时候,学会受委屈,能包容别人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里蕴藏了很深的人生道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父母辛勤劳节俭,与人为善,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们,这成了孩子一生的财富,孩子们不但学会了做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这也为他们长大稳稳立足社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留守子女问题的出现,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工作忙,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父母过分溺爱,社会风气同化等严重威胁着家庭教育,一代代新人也在经历着一场严峻考验。

  当优良的家风被人们淡忘,新生代身上凸现的问题应运而生。如奢侈,虚荣,脆弱,懒惰,享乐,脆弱,抱怨,多疑,自私等问题在年轻人身上越来越明显,严重的还会出现暴力,自暴自弃,自杀等问题,孩子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要从家庭教育中找原因,要从父母身上找问题,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孩子身上一直有父母的影子,孩子身上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觉现在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孩子虽然身体健康,智力也没问题,但是存在很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现在提出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说法。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负起责任,努力给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比如 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父母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家庭成员间都应注意情感的投入,这是一种心语心的交互,“爱要说,爱要做!”彼此给予温暖、给予关怀。

  家风将影响孩子一生,所以作为父母,必须构建和谐自然友好的良好家风,摒弃家庭中存在的不良风气。给自己,给儿女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用行动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的孩子走的更远,生活的更美好,代代传承。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2

  人生路上,风雨同舟,洒下真情款款。王永菊和陈明,这一对普通的职工家庭,却用不普通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事业、生活和家庭的真谛,留给了我们“相依一世、相知一世”的真情和感动。

  丈夫原是贵阳市南明烟叶复烤厂的一名驾驶员,妻子王永菊是花溪区孟关乡中心完小的一名教师。在结婚十余年的时间里,这对夫妻互敬互爱,孝敬父母、爱戴孩子、宽以待人,在家中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文明、感动的华美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一、爱岗敬业,爱校如家。

  作为妻子的王永菊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高度责任心的人,曾担任过低、中、高不同年级段的教学工作,由于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曾先后被评委市、区、乡级的优秀班主任,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好老师。在工作中,她对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在生活中,她对自己的同事们悉心关照、热帮互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王永菊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心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并多次在年度考核工作中被评定为优秀。她始终坚持责任心是做人之本,责任心是成事之源,所以她在工作中始终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的心态努力并且奋斗着。

  二、相敬如宾、相濡以沫。

  都说人生之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但意外却是来得那么突然与沉重,在新婚后的第二年,丈夫陈明因鼻咽癌放化疗留下的后遗症日趋严重,并使得听力、语言能力和吞咽食物的能力都迅速衰退,以致现在已经完全失去听力,退养在家中。就是在患难之际,妻子王永菊一面多方打听名医帮丈夫治疗病症,一面悉心照顾家中老人与丈夫,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面对丈夫日趋衰弱的身体,王永菊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对她而言,每天下班回家能看到丈夫把食物顺利地吞下去,不噎着、不呛着,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她时常开导丈夫,让丈夫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丈夫陈明也非常支持妻子的工作,在家里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好女儿,自己生活上的琐事从来不让妻子操心,因为丈夫失去听力,那一张张的小纸条成为夫妻俩传达信息和交流情感的纽带。几年的时光,妻子王永菊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力,是她,支持着丈夫、支撑着家庭。结婚至今十一年,是十一年的坚守,王永菊,用美好的心灵再次诠释了爱心、善良的真实含义,谱写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曲颂歌。面对新婚丈夫的病患,是逃避,是利己,也许会有多种选择,每种选择,也都会找出各种理由,然而正是由于王永菊这种天性的爱心和善良,愈加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十一年来的坚守,王永菊始终没有放弃过,面对长期病弱的丈夫,不抛弃,不放弃,敢于直面艰难困苦,做到一时容易,长期坚持确实很难。正是王永菊这种默默的坚持,愈加突显出人生的壮美!

  三、互敬互爱,尽心尽力。

  王永菊精心照顾丈夫,更是细心的照顾着公婆的起居,她知道丈夫的病对年迈的公婆打击有多大,尽管自己背后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但是只要面对二老的时候都是笑嘻嘻的,经常给老人讲笑话逗他们开心,经常劝说老人,说开心话,讲大道理,她对二老说:“医学越来越发达,什么病都会有治理的办法的,陈明的病一定会治好的。”十多年来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善良及对家人的爱,将这个幸福温暖的家维护和经营着。

  在生活上相濡以沫,对待家庭和老人,王永菊也是分外的用心和孝顺。陈明生病住院期间,妻子王永菊独自一人在医院照顾,不让家中的二老担心和操心,还经常打电话安慰他们。二老为了给王永菊减轻负担,除了料理好家中的所有事务以外,还尽心尽力替她照顾好女儿。一家人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相依一世、相知一世,这就是和陈明的爱情写照,一对风雨同舟的终生伴侣,一个充满温情的幸福家庭。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3

  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在北汉乡北汉村,提起村民李强一家,那是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还有一双儿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积极拥护和遵守村规民约。李强一家一直积极执行村委会有关规定,参加村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配合村委会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目标。在村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期间,因工作需要需占用其部分土地,砍伐部分树木,全家人二话不说,主动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清理整治工作,不要村委会给的一分补偿,牺牲小我,顾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使村委会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实施的工作顺利完成;村里十七八岁的青少年群体,正是思想健全成熟的关键期,极容易受到社会上少数不良人群、风气的影响,为此,李强一家积极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提供正确的引导方向,为此,全村青少年犯罪率锐减95%以上,保证了村内良好的社会安定秩序,人民群众拍手称赞。同时,李强一家坚决抵制赌博、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行为,勇于同歪风邪气做斗争,宣传积极向上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父慈子孝,邻里和谐。李强的父亲李玉卓经营着一家板簧厂,20xx年正值板簧厂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被任命为北汉村的党支部书记,不得不把厂子交给从未接触过相关业务的儿子和儿媳,为了支持老人的工作,夫妻二人义无反顾地担起了这个重担,白天黑夜地在工厂忙活,两个年幼的子女交给婆婆照顾,老人没有任何怨言,慈爱地说:“你们忙你们的吧,我能行。”从家庭的衣、食、住、行到接送照顾孩子全落在了婆婆的身上。

  20xx年的一天,两位老人双双生病住院,为了既不耽误工厂工作,又照顾好两位老人与子女,夫妻二人决定,两人日夜轮流照顾工厂和老人、儿女,医院、工厂、家庭,三点一线,十来天下来,夫妻二人整整瘦了一大圈,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李强夫妻二人对老人的孝心从未减少过一点,他们惦记着老人的生日、关心老人的身体,衣服脏了,马上清洗;到吃药的时候了,水、药全端到面前。从里到外,大事小情,关怀到无微不致,因村里财政状况紧张,村里规划涉及项目又多,作为支部书记的李玉卓总是精打细算,恨不得把一分钱掰两半花。李强夫妻二人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为了不让老人费心,从经济上从没有一次让老人为难过,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电话费用等等,需用500给1000,让老人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北汉村的发展上去,老两口也是逢人就说,有这样的儿子、儿媳,我们感到太幸福太知足了;老人照顾着家庭、孩子,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加安心的工作,多少年来,家庭成员之间从没有斗过一句嘴,从没有红过一次脸。工厂规模一天天壮大,订单不断增加,家庭事业琐碎事也越来越多,但是家庭关系却越来越和睦。

  积极帮助、团结邻里。不管谁家有困难,李强一家人总是伸出援助之手。20xx年夏天,同在一个胡同的邻居因经济纠纷,日子马上就到了揭不开锅的程度,而且正值雨季,屋顶漏水,真是“屋漏正值连夜雨”,了解情况后,全家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先解决其基本困难,于是送去了部分钱物,让其度过难关,然后联系在本厂工作的壮年工人,协助其完成房屋修整工作。现在,那户人家已经成为了村里的富裕户之一,但从没有忘记李强一家人的恩情,他慷慨拿出手里的资金,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无形之中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乐于助人为乐的活动中来。20xx年3月份的一天,村民张新立因车祸死亡,其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李强一家人立即赶去帮忙解决问题,安慰老人孩子,送去钱物,联系交通局、事主所在工作单位、事故工厂解决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李强夫妻二人商定,招其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到工厂上班,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以解决其生计问题,这种做法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认可。不只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李强一家人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受到群众的好评。

  牵手相伴几个春夏秋冬,李强夫妻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夫妻俩从没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嘴,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李强一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4

  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家风,传承这中华民族文化和道德,悠悠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家风的好坏,关乎到这个家庭或家族的兴衰,站在高层面说,也关乎到党风、政风和民风的好坏。

  风吹日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人必有家,家必有训”,我国自古就是以家训家谱为纽带,推崇家风文化,时至今日,可以说,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观念一以贯之,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经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华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的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在传统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家风门风的典范。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位高权重但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自律”为司马家之家风;南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精忠”为岳家之家风;清朝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现代谷文昌简朴清贫、公而忘私、为民奉献,“为民”为谷家之家风,他的“心中四有”也是所有党员干部永远的风向标,教导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一个案例:在翠屏街道,也有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良好家风,影响着周围的百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种良好的家风。林振财,翠屏街道石家庄村人,一家人生活平淡而幸福,但这种生活并没有延续太久,灾难突然而至。原本健康的妻子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看着躺在床上泪眼婆娑的妻子,林振财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把妻子照顾好。”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林振财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妻子瘫痪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林振财一个人身上。当别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林振财还在忙活着收拾家务;当别人睡眼朦胧的醒来,林振财早已准备好了饭菜给妻子。农忙时,林振财总是在妻子吃饱后才上山打理果树,累的满头大汗后回到家继续忙里忙外,“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遇到了这样一位好丈夫,要没有他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妻子早已被他深深的感动。

  10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的坚守,让林振财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额头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然坦然的接受这一切,每天为妻子端屎端尿、擦身换洗,不离不弃,林振财用执着的守候,撑起了一个家,良好的家风影响着周围每一个邻里,感动了所有人。

  第二个案例:在翠屏街道,还有这样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传承良好家风。王福云,翠屏街道西富源村人。“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照顾他一天,将来我要是动不了了,我就带着他一起住进养老院,不让他受罪”,王福云这样说道。儿子从小得了痴呆,智力和言语能力犹如孩子般状态,40多年来,王福云用父亲的臂膀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着他,彰显了最伟大的父爱。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王福云每天要为儿子打理一切,不管多苦多累,都从不抱怨,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都说父爱如山,最好的父爱是给予我们生活的力量,这些年里,他给儿子的不仅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是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家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一个家庭的文化。好的家风是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的表率,而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反映出父母的综合素养。优秀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个有责任心的家庭,一贯都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像墨子的家规,曾国潘的家训,这些人无一不爱国爱家,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无私奉献。在这样子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自小就在良好的家风家训中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无一不懂得做人要有责任心,对父母负责,对师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

  家风影响民风,民风体现国风。“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家风还关联着党风政风,是干部作风的外在表现。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以“家风”促“作风”,以“家风”建“新风”,在传统好家风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工作中,让优秀家风这朵美丽之花开遍每个角落!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5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与人为善,孝敬长辈”这十六个字的家风家训,是冯村乡中阳村张重轩的曾祖父订立的。还在他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给他讲解这十六个字的深刻含义,并以闫景村的“李善人”为例,教育他如何做一个有所作为而且心地善良的人。从此这十六个字的家风家训在张重轩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学校里,张重轩不仅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慷慨无私,乐于助人。六十年代初期,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每当星期一走学校时,母亲总要给他准备一些干粮,作为生活补贴,可是到了学校等不到天黑,他就把所有的干粮分发给同学们,善良之心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

  步入青年之后,由于兄弟姐妹多,父母亲实在无力抚养,便把他过继给了中阳村的姑姑,这时候的张重轩虽然只有十八、九岁,但已经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他干活舍得出力,而且手中出活,同伴们都愿意和他搭班干活。当时他的义父义母年老多病,别说是到地里干农活,就是干家务活也力不从心。张重轩特别有耐心,从地里干活回来,不是提水扫院,就是烧火做饭,全家人的脏衣服他总是利用晚上时间来洗,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二老生病,他总是及时给二老请医治病、熬药喂汤,从不急躁。二十二岁那年,在众亲友的帮助下,他成了家,娶回了一位聪明、贤惠、宽容、大度而且特别能体贴他人的.好媳妇冯素贞。冯素贞可真是一位贤内助,她不仅心灵手巧,而且有文化、有智慧。在学校担任民办教师那几年,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后来公婆生活不能自理,她便辞掉学校的工作,回到家中专门侍奉公婆,使二老安详的度过晚年,后来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相继出生,她相夫教子,使儿女们个个成才,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尽管他们夫妻二人勤劳能干,但在那农业学大寨,吃大锅饭的年代里,别说是没钱花,连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为了摆脱困境,张重轩包过砖瓦厂、到冯村农机厂、家私厂跑过业务,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所得报酬连出差补助加在一起也不过千元。

  党的十一届-以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富民政策,这一下,张重轩有了用武之地,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孤身一人,到省城太原去闯天下。他先到一家工厂打工,厂领导看到他有能力,专门安排他出外跑业务,两三年时间,他协助厂领导,把工厂办得很有起色。工人们不但每月能及时领到应得的报酬,而且还有非常可观的奖金。厂里百十名工人,只有一提到张重轩,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特能干。

  后来政策有了更大的变化,允许私人办企业,张重轩辞掉了原来厂子的工作,多方融资在太原办起了自己的企业。由于他善用人,会管理,企业效益十分可观,不仅年年及时给国家上缴税,而且按时足额给全厂职工发放工资和奖金,张重轩心地善良,关心职工,他一旦知道哪位职工家庭有了困难或得病住院,他都给予特殊照顾,及时送去现金和营养品。

  张重轩白手起家,创办企业,功成名就,不忘故里。每逢春节,回家过年,总不忘给村里的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和特困户送去现金和慰问品;为村里的文化娱乐活动捐赠现金。二十多年来,每年的捐赠均不下万元。2006年6月24日,他出资5万元,请来了赫赫有名的临猗眉户剧团在村里演了3天大戏,使全体村民和四方相邻大饱眼福,过足了戏瘾,真正体验到了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今年,村里筹建舞台,张重轩慷慨解囊,捐资二十万元。他的行动深深地感染了中阳村所有的父老乡亲,大家交口称赞,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无私的贡献,这是当代农民企业家的风采,这是我们大家永远应该学习的榜样。

  如今,张重轩虽然已年过六旬,但他年老心不老。他表示,只要是有益于老百姓,有益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益于全社会的先进文化的大发展,有益于社会和谐的事,他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做出无私的奉献。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6

  人生路上,风雨同舟,洒下真情款款。邵桂华和王树臣这一对普通的家庭,却用不普通的人生经历诠释了夫妻间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敬老爱幼、邻里和谐的家庭生活得到了居民们的一直认可,谈起她很多人都会发自肺腑的赞扬几句,在小区传为佳话。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真情和感动。

  丈夫王树臣原是市劳动局一名科员,妻子邵桂华是原冷库的工人。作为妻子的邵桂华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她对自己的同事们悉心关照、热帮互助,她始终坚持责任心是做人之本,责任心是成事之源。在结婚十余年的时间里,这对夫妻互敬互爱,孝敬父母、爱戴孩子、宽以待人。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1993年邵桂华下岗失去了固定的工作,她没有被困难吓倒又开始做起了小买卖,生活虽是平淡、却很幸福。

  都说人生之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但意外却是来得那么突然与沉重。1997年4月22日,正是女儿刚上高中时,丈夫王树臣工作中突发严重脑出血,因脑出血后遗症,敏感度低、肢体僵硬造成一级残疾并使得听力、语言能力和吞咽食物的能力都迅速衰退,以致已经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卧床在家中。妻子义无反顾放弃了自己刚刚有起色的事业,在家照顾丈夫。就是在患难之际,妻子邵桂华一面多方打听名医帮丈夫治疗病症,一面悉心照顾女儿和丈夫,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面对丈夫日趋衰弱的身体,邵桂华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每天按时给丈夫喂饭,因丈夫没有咀嚼功能,为保证营养还要防止血糖高、血脂高、她合理搭配饮食,将疏菜和肉都要切成碎末拌到米饭里一口一口的喂下,对她而言看到丈夫把食物顺利地吞下去,不噎着、不呛着,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因丈夫没有知觉,对疼痛,感冒、发烧、痢疾、等疾病都不知道,一切都要靠邵桂花平日里细心观察及时用药。丈夫王树臣心里感到非常内疚,只有艰难的点点头来表示歉意,妻子邵桂华总是安慰开导他,让丈夫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邵桂华用美好的心灵再次诠释了爱心、善良的真实含义,谱写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曲颂歌。

  几年来,他坚持每天用尽全力将丈夫抱到轮椅上推出室外晒太阳,为了增进丈夫的体质,她将旧跑步机自行改装成一个适合锻炼腿部活动的简易装置,坚持每日上下午各一小时辅助丈夫做康复运动,每周给丈夫洗一次澡、每月剃头一次、丈夫常年大便干燥,妻子邵桂华就戴上手套用手帮助处理,但她从来没有把这份责任看成是包袱,在丈夫眼里她是位好妻子,女儿眼里她是位好妈妈,十八年来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多年来她因积劳过度患上低血压和心脏病。是她、支持着丈夫、支撑着家庭,是她、坚守了十八载,风雨同舟。面对长期病弱的丈夫,敢于直面艰难困苦,做到一时容易,长期坚持确实很难。十几多年来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善良及对家人的爱,将这个幸福温暖的家维护和经营着。是邵桂华这种默默的坚持,愈加突显出人生的壮美!

  一家人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相依一世、相知一世,这就是邵桂华和王树臣的爱情写照,一对风雨同舟的终生伴侣,一个充满温情的幸福家庭。邵桂华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文明、感动的华美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7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而优秀的家风是由和谐充实的家庭生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构成的。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也影响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这种无言的教育,是打造一个人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的最重要因素。

  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辛苦抚养我们长大,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这是我的爸爸妈妈从小就告诉我的,我的父母也以身作则,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记得我还十几岁的时候,爷爷生病卧床,什么都做不了,话也说不出来,我的爸爸从早到晚的照顾爷爷,像对待孩子一样照顾爷爷。爷爷的神志已经不太清晰,清晰的时候想要什么也说不出来,爸爸用各种办法去问爷爷想要什么,非常耐心地去理解爷爷的意思。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年之后,爷爷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没有人想到爷爷卧床之后还可以生活这么久,但在爸爸尽心尽力地照顾下,爷爷确实生活了三年,爸爸在爷爷生命的最后几年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照顾他,完成他的任何愿望。

  这是我铭记于心的家风和家训,“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会牢牢记住这几句话,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在所有的人性品德当中,孝心是第一位,因为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没有我们的现在,所以说我们要拥有孝心,拥有孝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会继承我的家风,成为一个孝顺的女儿,不负父母的教诲和期望。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8

  前段时间电视上一直在放着家风这个话题,说每个人的家里都要有家风和家规。我是根据新闻上的专题,来写这篇作文的。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家里的风气,风气的范围有大有小,有国风、也有班风,今天就来讲一下这个家风吧。

  所谓的家风就是自己家里的风气,家里的风气好不好就会影响到子孙后代,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家风也分为好几种,在家里做的事、在家里做家务等等,在家里做的事情的是好家风。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家规很严格的,所以家里的规则必须要严格遵守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规也叫家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指家庭的规矩,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讲规矩。

  最后,我觉得好的家风和家规每个人都要严格的遵守,我们小学生也要自己遵守好的行为规范,讲规矩,要正义。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9

  今年春节期间,看到央视记者在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他们在大江南北,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都会问“您的家风是什么?”不同的人回答当然也是千差万别的。看着每一期调查,虽然没有记者采访我家,但是我也开始自问自己,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去问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奶奶告诉了我,我家的家风是什么。

  奶奶给我讲了个她们时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时候,由于社会正处于贫穷时期,食物极度匮乏,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要养活好几个孩子,更是难上加难,爷爷经常早出晚归,才能勉强糊口,别说吃好的了,能有点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错了,奶奶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饿,你爷爷那会不知道啥叫饱,爷爷常常为了让爸爸和他的兄弟们能多少补充点营养,会把攒下的白面给他们吃,自己吃的是粗粮,在那个时代里,白面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问爷爷,你怎么不吃白面呀?爷爷对他的孩子说,我胃不好,不爱吃白面,吃了不舒服,给你们吃!爸爸和他的兄弟们那会太小了,不会理解爷爷的意思的!最后爷爷因为天天吃那些粗粮,得了胃癌去世了,后来爸爸和他的兄弟们知道了那句话的真相!奶奶讲完这个故事后,我眼睛湿润了,我理解了爱怎么样传承的,无私的爱无关岁月苦难,无关时间空间!

  听完这个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长岁月里发生在身边的家事,让我逐渐得领悟了自己家的家风。这些年每年三十儿,爸爸都会去邀请一个人过年的左右邻居,亲朋好友,即使陌生人,会真诚的把他们邀请到家里来一起过年,我很是不理解,大过年的,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后看出了我这点想法,他告诉我“在一起图个热闹,多双筷子的事,人要有爱心”随着岁月的积淀,越来越理解爸爸的话,不管在哪里,不论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心中有爱,相信爱是可以传递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儿都有不是家人的亲人来我家吃饭,和他们一起微笑,碰杯,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今年也不例外!

  后来我又问妈妈,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妈妈因为不善言语,并不能准确表达她的理解,但是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长的记忆里,妈妈在家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人,睡的总是最晚的一个,以前爸爸上班,我上学,她总是按时给我们做好每一顿饭,从来不会怨言,不会烦恼,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后一个吃饭的人,她的淳朴、善良多少植根在儿女的心里。

  听完那个时代的故事,回忆起成长中的事,我逐渐理解了我们的家风是什么,爷爷用有限的生命诠释了无私的爱,并把爱传递给我了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她他们用行为教导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传承那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之光!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10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妈妈也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同学,更会讲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时间久了我脑海中也会时不时的出现这几句话,与其说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不如说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每次饭桌上的话题都是最多的,我总是觉得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对一天的总结,当然饭桌上的礼仪是一定要遵循,妈妈常常对我警告的有这几点:

  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2、吃饭时严禁边吃饭边大声说话。

  3、不能翘腿等等,虽然还有很多条的规矩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束缚着我让我更好的成长。而我和妈妈之间也不仅仅只有这些法则。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母亲嘴中也总是挂着这句话。是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我和妈妈做了一个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无疑问的是学习,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加上课外的练习。该玩的时候玩:每个周日妈妈都会带我出去玩,虽然名义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会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这也算是让我“长了见识了”。

  常常会听到旁边的人会被这么赞扬“这个孩子真有修养,看上去就很乖的样子。”我想之所以这个孩子会被人这么夸奖是因为她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的修养是一时装不来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们何尝不是处于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中,而且他们大多数家中都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导致他们这样,相反如果他们的家人更多一点关爱他们,家中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风气,他们也不会迈出小混混的这一步。

  所以我们要建构和谐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同样也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学会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学会设身处地的去理解父母,尽量做的自己,展现在父母眼前。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11

  我的家乡在翔安区新圩镇上宅村,也就是说,老家在农村。可能因为我是孩子又出生在城里的原因吧,对家乡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偶尔跟爷爷回伯父家过节,也像蜻蜓点水一样,吃过午饭或晚餐就回城里了,从未将全村走个遍,因此,整个村的大体形态,也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听爷爷说,我们家除曾祖父是文盲外,往上几代,都是文化人,也可说是书香门第了。至今在伯父家,还保存着一块祖上传下来的“大夫门第”牌匾呢!听说我太祖父没有生育,抱养我的曾祖母当童养媳,曾祖父是上门女婿,而且还是个孤儿。因此,文盲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曾祖父在建设汀溪水库干渠时,因中暑还带病劳动,结果病死在工地上。

  我爷爷童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很艰难,常常穿不暖衣,吃不饱饭。整个冬天都光着脚丫,到邻村田地里去检地瓜茬子,当粮食充饥,穷苦的生活几乎贯穿了爷爷的整个青少年时期。然而,这样的经历也磨练、锻造了爷爷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格。无论读书或者工作,爷爷都能全力以赴,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较好的成绩。

  爷爷退休前是一名处级干部,先后在乡镇和区机关任职。在职时还兼任多家报社通讯员,经常在报刋、杂志上发表文章。退休后,仍被《咱们村》文学平台聘进编委的队伍,并经常为其撰写文章。今年来,已经发表散文十多篇。

  我伯父在同安电力公司工作,伯母辞职自办养殖场;爸爸在汀溪镇做宣传工作,妈妈就职于新圩中心幼教工作岗位。在爷爷的严格要求下,伯父母和爸妈在工作上都能尽心尽职,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受到领导和单位的好评,伯父和爸爸二十出头的年纪,就都成为了共产党员。爷爷风趣地说,我们家有成立党支部的条件。

  虽然,我们家也有三部轿车,但没有一辆是豪车级别的;也没有别墅,只是一般的住房;更没有显赫的职务与地位。但是,家里人都能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与邻里相亲相敬,关系融洽。我家生活不算富裕,却也衣食无忧,家人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爷爷说,这样挺好。不要刻意地追求名利地位,否则,就容易犯错误;工作上要有目标、有追求,要向先进的人学习,要做好本职,还要争取帮助别人,当好人,做好事,要有一个团体的观念。

  我在学校读书,成绩夠不上优秀,爷爷总鼓励我,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要树立自信心,才能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还要向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不懂的地方要多向老师请教,才能提高学习成绩。爷爷,我一定记住您的话,继承咱家好的家风,从小养成不怕吃苦的品质,克服一切困难,好好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长大以后,成为社会的有用的人才。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精选8篇)01-07

家风家训标兵事迹材料(精选8篇)01-07

家风家训标兵事迹材料范文(通用9篇)01-09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06-09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05-26

师德标兵先进的事迹材料10-12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15篇06-09

好家风好家训事迹材料06-18

家训家风征文:好家风_家训家风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