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之语言鉴赏参考
教学目标:
1、全面了解考纲要求。
2、掌握诗歌语言鉴赏的技巧。
教学重点:
含义深刻的词语的鉴赏技巧。
教学难点:
1、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2、语言鉴赏题答案的整合。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授课人:定州实验中学 卢思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诗人辈出,在上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大量古诗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诗经的现实,楚辞的浪漫,乐府的叙事,汉魏的风骨,并初步领略了唐诗、宋词的高远和深邃,其中,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恬淡优美,柳永得缠绵悱恻,清照的婉约凄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从高考角度的角度,对古诗鉴赏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展示教学目标:(幻灯片1)
1、全面了解考纲要求
2、掌握诗歌语言的鉴赏技巧
三、展示04年考试说明:(幻灯片2)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分析:在古诗文阅读板块,04年的要求和03年相比,有一处改动即,将03年的“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今年语文科《考试说明》八个变动点之一,这一修改是基于以下考虑:在古诗文阅读方面,鉴赏能力的考查是通过古代诗歌的阅读来进行的,而评价能力的考查则是通过文言文的考查进行的,这一修改,使命题的这一指向更加明确,而考纲的要求,也为我们平常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节课我们重点讲一下诗歌的语言鉴赏。(说明: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及时了解考试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四、出示“语言鉴赏” (幻灯片3)
五、推敲字词 (幻灯片4)
诗贵含蓄,语言的凝炼性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古人很重视炼字,贾岛“推敲”的典故,千古传为美谈,唐代诗人陆延让亦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感慨。
诗僧齐己曾写过《早梅》诗,其中有句云: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幻灯片5)
其友郑谷将“数”改为“一”哪个好?为什么?
生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丽的雪中梅花图,图中,雪掩孤村,苔枝缀玉,白雪皑皑,孤梅怒放,极富意境美,所以“一”字不仅好在暗合题目“早梅”,而且一枝梅花怒放于皑皑白雪之中,愈发显得梅花是那样的清奇,香绝,孤艳,更富于意境美;而从情感上,“昨夜一枝开”则能表现出诗人突然发现梅花时的惊喜之情。
可见,古诗之中,往往一字之差而境界迥异。在许多古诗中都有一些关键的字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有的甚至成为诗眼,而这些字词也正是高考的热点,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字词呢?
(说明:设计此环节,让学生初度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性,为下面的教学重点张本。)
(完成以上步骤约需10分钟)
六、关注高考热点:四种含义深刻的.词语(幻灯片6)
1、动词[链接至幻7]
2、修饰词[链接至幻12]
3、特殊词[链接至幻15]
4、意向组合的名词[链接至幻19]
(一)动词(幻灯片7)
首先要特别关注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有很多例子,比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沙上并禽池上鸣,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等等可谓是尽人皆知。
例1:(幻灯片8)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孔尚任《哀江南》)
问:“剩”可以是“留”可以是“见”,为何作者独独选择了“剩”字?
生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
(1)孔尚任的《哀江南》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典范之作,这段曲词写的是长板桥边的风景。
首先要注意整段曲词的意境:长板桥边,曾经是歌妓聚居,繁华热闹,风景优美,而今当年横跨清溪的半里桥,是旧红板也没一条,而且是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落照下,只剩一树柳弯腰,给人一种凄清冷落之感;而“剩”字本身有“残存残余”之意,是被动的,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这与全曲意境相协调;从现在只剩一树柳弯腰,令人想见昔日之繁华,“剩”的时间性,表达一种昔盛今衰的变迁感,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深切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2)同学们在平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头脑里有,但支离破碎,在做题时不知该如何整合答案,通过对高考试题和大量模拟题的分析,我得出这样一个经验:
(3)诗歌语言鉴赏主观表述规律:(幻灯片9)
字义—意境—感情
师分析:对诗歌的语言鉴赏我们就要首先解释它的字义,其中既包括字面义,也包括语境义;然后,就指向诗歌的意境,或谈这些字词形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谈它对整首诗意境的作用;最后指向诗歌的感情,或谈形成了怎样的感情,或谈对诗人感情的作用。
(4)请同学们据此规律整合“剩”字答案[链接并展示正确答案]
(5)用0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验证这一规律(幻灯片10)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问:找出第三联中的“诗眼”,为什么?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的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衬出作者禅寂的心境。(感情)
例2:(幻灯片11)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评价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请分析其妙处?
生答
师总结:
闹,热闹。当它在诗句中与“红杏”和“春意”组合在一起时,表现的正是春意盎然 ,春光烂漫之意。表现了春光无限的意境之美,写出了诗人心头蓬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出示答案)(链接至幻6)
(二)、修饰词:(幻灯片12)
例1、(幻灯片1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问:请分析“潜”字和“细”字的妙处。
生答
师总结:
好雨知时节,好就好在它应时而落,好在它润物无声。潜,偷偷的;细,细细的,脉脉绵绵,不仅写出了自然造化之机,而且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拟人手法的运用,寓春雨以情趣,写出了春雨只为润物不为人知的高尚品格,令人深感作者的喜雨之情。(出示答案)
师提示:规律提供了一种做题的思路,没必要每题必扣,比如,“数”和“一”就直接指向了感情和意境。尤其注意有些词语特别要注意表达效果。
例2(幻灯片14)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问题:试分析“忽”字的表达效果。
师生互动:
本诗最能表现少妇情感的句子是:悔教夫婿觅封侯。可是它是否一直萦绕着少妇的心头呢?不是,从春日凝妆就可看出,因为李清照曾是 “风住尘香花以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而崔莺莺亦是“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而这位闺中少妇尚有心情将自己“凝妆”一番,可见她当时是兴冲冲地上翠楼的,可后来为什么变得哀伤以至于“怨悔”了呢?因为“忽见陌头杨柳色”,要注意“杨柳“的意象,古诗中”杨柳“已成为离别的象征,诗经中早就有“昔我往复,杨柳依依”的诗句;柳永也曾发出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叹;所以少妇一见杨柳,就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情景,当初是杨柳青青,二情依依,而今只剩她一人独上翠楼,尽日凝眸,而凝眸之处,平添的那一段新愁,正是:“悔交夫婿觅封侯”。所以,一个“忽”字将少妇情绪上的变化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的耐人寻味之处。(出示答案)[链接至幻6]
(三)、特殊词(幻灯片15)
诗词中有一些词与众不同,比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分析这类词,我们尤其要关注表达效果。
(1)叠词
说起叠词,很自然想起李清照,这位才情卓著的女词人,因她之出现,给森然的中国文学带来了几分水气,几多温馨,而她的《声声慢》更是极尽叠词之能事,将一番愁情跃然于纸上。
例1:(幻灯片16)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分析:读来就能领悟,叠词之妙就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从感情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出示答案)
(2)叠词中的拟声词
例2:(幻灯片17)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出示答案)
(3)表颜色的词
例3:(幻灯片18)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生讨论“红”字和“绿”字
师总结:从樱桃红了,芭蕉绿了,能感觉到时间的推移,时序的变化,而在这红了的樱桃和绿了的芭蕉上,作者不仅要表达的是时序的变化,更有一种青春易逝的伤感,而这份伤感因了红、绿而分外生动、鲜明,犹如着色的思绪一般。因此,颜色词的作用:一般可表心情,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出示答案)
(4)古诗中特殊词的例子:
师生互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齐齐。(姜夔《扬州慢》)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链接至幻6]
(四)、意象组合的名词(幻灯片19)
例1:
出示画面并让学生说出画面所含之诗
生齐背并展示: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幻灯片20)
问:这首元曲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回答:枯藤、老树、昏鸦等等。
师总结:
这就是诗歌语言的凝炼性,运用名词组成意象,可谓是一词一景,从画面中我们分明感到这些景是自然之景,但又分明不仅是自然之景,因为包含诗人无限情感(生答)是(思乡之情,羁旅之愁。)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为诗人感情是愁的,所以诗人目之所及: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的,甚至古道之上,西风之中的那匹马也是瘦的。因此,这些名词性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而景中之人,断肠天涯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所以这首曲词蕴含诗人很复杂的愁绪:既有凄凉无奈的悲哀,亦有是仕宦飘泊的孤苦,更有封建文人怨世哀身的无奈。
例2:
师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曹植七步为诗的故事,大家都觉得曹植很了不起,那么试想如果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之久,和别后思念之深,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呀,但诗人黄庭坚做到了,他曾有诗云: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幻灯片21)
师生互动:
诗人选择了江湖、夜雨、十年灯,做了动人的抒写,江湖让人想起辗转和漂泊,杜甫在《梦李白》中曾有“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的诗句,夜雨更能引人的思乡之情,李商隐在《夜雨寄北》曾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人在江湖,又逢夜雨,使人备感萧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诗人接下来选择了灯这个意象,“灯”是个常用字,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独创,当它与“江湖、夜雨”组合在一起时,就能激发人一连串的想象:两个朋友,各自漂泊,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种情景已持续了十年之久。
师点拨:这就是意象组合,它以极其简省的笔墨,创设了极其丰厚的意蕴,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师提示:意象组合是古诗的一大特点,使用意象组合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师生互动: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杜甫)
更有与马致远《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位元曲大家白朴的《秋思》
秋思(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说明:此环节为这些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古诗语言鉴赏的技巧,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完成以上步骤约需28分钟)
七、课堂小结(幻灯片22)
生回忆,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讲了诗歌语言鉴赏,关注了高考热点,即对含义深刻的词语的分析,重点讲了四种词语:1、动词2、修饰词3、特殊词、4、意象组合的名词
这节课我们要特别关注:语言鉴赏主观表述规律:[链接至幻9]
字义——意境——感情
同时要特别留意一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如特殊词。
(完成以上步骤约需2分钟)
八、课堂巩固练习。
1、请同学分析“铺”的妙处。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这首诗描写了从夕阳西下,到新月初升这段时间内的两组景物,前两句描写了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夕阳西下,将与地平,落山之阳之于地面,不同于正午之照,用“铺”字就很形象地写出了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情景;“铺”字很平缓,给人以安闲、舒适的感觉,写出了秋日夕阳的柔和,营造了一种和谐、安静的意境;表达诗人沉浸在自然美景当中的喜悦之情。
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是“千古壮观”的绝句。请对这一名句中的修饰词做一分析。
生讨论
师总结: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故用“大”;边塞荒凉,没有奇观异景,烽火台的浓烟更醒目,故称“孤”,一个“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一个“直”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没有山峦林木,黄河一览无余,所以“长”;一个“圆”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五、六句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和“直”,把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出示答案
九、课下作业:
分析下列两名诗的语言特点: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说明:本环节针对这节课的重点设置了四道练习题,通过练习让学生把这节课的内容落到实处。)
(完成以上步骤约需5分钟)
附一:答案点拨:
A、诗人仰望是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俯瞰是奔流不尽,滚滚而来的的江水,让人觉得气象万千。
“萧萧”拟落叶之声,使人如听落叶之窸窣,“滚滚”拟长江之音,使人如见长江之无穷;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落叶无边见其广阔,长江不尽见其深远,所以诗句形成了广阔而深远的意境。
落叶已下,长江永逝,更令人感慨的是诗人那种韶华不再,壮志难酬的苦痛。
B、古时旅人为了安全,总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都是富有早行特征的景物,而且这些名词性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很形象地写出了早行的情景:旅人住在旅店里,听到鸡鸣声就赶紧起来查看天色,见天上有月就马上收拾行装,踏上旅程,诗人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起程,可谓是早行了,没想到铺满寒霜的板桥之上,早已是人迹斑斑,真所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呀,所以诗人羁旅之苦、怀乡之情就溢于言表了。
附二:
板书设计
【诗歌鉴赏专题之语言鉴赏参考】相关文章:
诗歌鉴赏之语言11-07
诗歌鉴赏专题之语言鉴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学案03-19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11-08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11-08
鉴赏诗歌的语言精选06-10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07-25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11-05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