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诗句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这个节日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中华三大节日。下面请看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诗句!
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诗句
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人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驱邪避疫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端午节诗句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张耒《和端午》
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____赵蕃《端午三首》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____边贡《午日观竞渡》
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
7、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____贝琼《已酉端午》
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____文天祥《端午即事》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____殷尧藩《同州端午》
1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____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3、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____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____殷尧藩《端午日》
15、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____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6、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____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7、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____杜甫《端午日赐衣》
1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__陆游《乙卯重五诗》
2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____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__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端午习俗,纷繁多样
粽子:箬竹包黍米 象征端正
粽子称角黍,黍是北方的黄米、南方的糯米;角,是祭器;角黍是阴阳争时的端正象征。以箬竹叶包黍米,是阴包裹阳之象。粽子的异名,有称为“裹蒸”者,其实有锥形,有秤锤形,有菱角形,也有枕头形的。包裹材料,有用茭叶、粽叶的,也有用芦叶、竹叶的,其馅,甜者如赤豆小枣、豆沙枣泥、桃仁芝麻松子;咸者如火腿咸肉、鲜肉鸭肉,以至于干贝虾仁。
赠扇:避瘟招清风
端午还有赠扇之俗。唐人冯贽《云仙杂记》“洛阳岁节”称所赠是“避瘟扇”。古时端午前两日有扇市,到了买扇子、用扇子的时候了。从象征明月的圆扇,到诸葛亮用的白羽扇,再到折扇,“凉友招清风”,扇子其实是古时文人实用的.一种诗意物件。如朱熹说,“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总结此诗意,最令人赞叹的还是白居易:“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出手,藏月入袖中。”
天中节:插艾虎蒲剑
古人称端午午时为“天中节”。这一天各家门前要插艾虎蒲剑,“艾虎”是采艾蒿制成虎状,“蒲剑”是将菖蒲叶裁成剑状,要以雄黄涂耳鼻,小儿要系“长命缕”,富家还要以五毒塑形的“五毒饽饽”送友人,都为了辟邪。
赛龙舟
端午龙舟竞渡之俗,其实起于春秋越国,古说勾践于此操练水军。而到了《荆楚岁时记》,则记曰:“五月五日,为屈原投汨罗,人伤其死,并将舟楫拯之,因以为俗。”
地蜡节:祭祀祖先
五月五日其实又是“地蜡节”。五月五日为地蜡,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盛衰,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佩香囊、拴五色线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画额
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认为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悬钟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字正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在中国传统道教中,春节时钟馗是门神,端午时钟馗是斩五毒的天师。
涂雄黄酒
喝了雄黄酒,病魔绕道走,端午节时在头上,鼻子上、手心和脚心涂上雄黄酒,一则可以消毒防病,二则可以防蚊虫。
【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诗句】相关文章:
乡愁的诗句以及赏析10-23
谷雨的诗句以及赏析10-01
端午节的起源06-22
关于母爱的诗句以及歌颂母爱的诗句06-13
关于春天的诗句以及成语03-24
描写春天的诗句以及解析01-22
描写爱国的诗句以及出处06-12
描写春天的诗以及诗句03-29
描写夏天以及秋天的诗句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