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设计方案(合集7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 篇1
各位家长:
幼儿园的孩子是一群快乐的天使,而幼儿园则是他们的乐园。为了能使他们能够在一个更为安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我们在各环节都极为重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对于幼儿园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处处关心幼儿,留意幼儿,尽力杜绝各种安全隐患,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为了确保幼儿的在园安全,根据市教委相关文件要求,现特制订此方案:
l 关于入园:
每天早晨7:30幼儿园准时开门,若幼儿提前到园则随到随开。
7:30—7:45到园幼儿又轮值的早护导老师看护,并与家长做好交接填写好早夜护导登记表内供班级老师查阅。
7:45—9:15到园幼儿则由本班下午班老师或园护导老师护送进教室。
l 关于离园:
放学时家长不再入园接孩子,我们会分时段让老师带领幼儿到操场指定地点,然后进行一班一放,确认家长随身携带的重庆南路幼儿园幼儿接送卡,做到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家人领回家的。没有及时领走的孩子将会被安排在底楼大厅,由护导老师进行看护,并且通过班主任老师和孩子家长取得联系,确认接送时间和延误原因以便安抚幼儿情绪。晚到的家长请在园门口耐心等待,我们会有专职安保确认信息再让老师将孩子带出交到您的手里。
幼儿离园时间:小小班 15:30 小班 15:50
中班 16:00 大班 16:10
l 关于兴趣班:
为了避免兴趣班结束出现拥堵现象,我们对不同班级进行了时间分割(详见表一),当班教师和护导教师会把幼儿带到指定地点做一对一确认放行。
l 关于离园时遇到特殊天气:
我们会把孩子集中带到底楼大厅,对
家长实行一班一入园进入幼儿园操场,再由班主任和护导老师进行接送确认,同时提供摆放雨具的塑料箱和供幼儿更换鞋子坐的小椅子。
l 关于中途幼儿回家: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因此在生活上难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园期间如有特殊情况我们会通过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第一时间掌握孩子的具体情况,并且在幼儿离园时做好出门交接记录,方便对幼儿进行后续关注。
l 关于家园沟通:
为了保证幼儿园和孩子家里及时联系,我们老师会提供一种以上的联系方式(单位电话、手机、MSN等)方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同时我们也会通过定期的家委会、家长活动及时让家长掌握幼儿园的最新动态。您有特殊的需求可通过园门口的.家园小信箱传递给班主任,班主任将及时予以反馈。
l 关于护导:
幼儿园配备了专门的护导老师,明确了岗位职责。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一名男保安。幼儿园的保安都是来自于上海市安保服务公司卢湾分公司的专业保安,同时幼儿园根据市区及文件要求配备了防身器械,并定期组织安保进行安全培训。
l 关于园内外保障:
在世博安保工作任务特别繁重的情况下区公安局每天在上午8:00—9:00和下午15:30—16:30两个时段增派民警在幼儿园门口护卫。
幼儿园在园门口和操场上新增添了报警监控设备,方便掌握幼儿园的最新情况能够在危急时刻采取最及时的相应措施以此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
温馨语录: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所以,在幼儿园安保向您询问、让您记录时请多一份理解和耐心,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肩负着您孩子的生命安全。“拥有平安、健康、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直是我们重庆南路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不懈追求为之努力的方向,而您的支持将是我们莫大的动力!
设计方案 篇2
引言
在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时间很短,但却影响最为深远。纵观整个建设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这一阶段的投资通常情况下只占建设项目总投资的2到5个百分点,但却决定了建设项目75%以上的内容。这是由于建筑方案设计阶段位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前端,是整个建设项目信息大量生成的阶段,设计品质的良萎不单影响到建筑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同时也影响到完工以后长时间的经营使用。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便开始应用BIM技术是探索BIM优势的关键所在。
一、BIM概念定义
BIM不是一个软件,它是一个概念(或理念),是一个可以提升工程建设行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质量和效率的系统工程。BIM的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意思为“建筑信息模型化”(扩展为“工程项目信息模型化”),是在建筑(或工程项目)从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直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内生产和管理工程数据的过程,BIM的载体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该模型可以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协调的、内部保持一致的、并可进行运算分析的信息。该模型及其集成的信息是随着项目的进程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与项目相关各方可以从该模型中提取其需要的信息。这个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即为模型化(Modeling)。
二、BIM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应用要点
1、场地分析和形体推敲
完成基地模型的创建工作,建筑师需要结合调研结果对基地条件进行详细梳理。若遇到复杂的地形,可以利用BIM技术平台结合GIS及相关分析软件对设计条件进行判断、整理、分析,从而找出主要关注点。场地的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自然地形和建筑环境。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不仅要体现看待场地的视角,还要考虑在建造中是利用场地现有条件,还是改造环境。
初步完成设计场地的分析工作后,建筑师就要对任务书中对建筑面积、功能要求、建造模式、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建筑设计的基本框架,包括平面基本布局、体量关系模型、建筑在基地中的方位、结构形式、空间布局、内部空间品质、与基地环境的关系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解读等内容。
具体到所在场所的层面上,建筑需要获得具体的形体。这一过程有些类似于传统设计过程中的总平面设计,但是己具有直观的三维表现,较之以前更进一步的是它们的产生不仅仅源自于对各个建筑功能体的分析、归类、组合,而且它把功能、形体、环境这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合适的体量来容纳具体的功能,并对环境给予最初的理解策略,或融合,或独立,使得建筑和场地的配合更为有机,形体的产生更具逻辑性。
2、深化体量模型
对概念模型的深化,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设计方案如何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如何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的决策将会影响到建造成本、建筑利用率、建造的复杂程度、项目交付时间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方面,这对整个建设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有了体量模型,就可从体量模型自动创建楼板、墙、幕墙、屋顶等基础建筑构件,快速完成平、立、剖面等设计。进而形成可以体现设计思想的较为完整的概念设计方案,可供建筑师与业主进行沟通。这一阶段建筑师通常会提供多个概念设计方案供业主比较、选择。
3、功能空间与构件组织
在完成概念体量设计,并确定基本的结构形式后,建筑师就要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平面流线设计,并对功能空间及建筑构件进行详细的组织。
流线是建筑设计的骨架,它将各个功能单元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包括水平流线系统及垂直流线系统。建筑师通过对交通流线的组织,展示了各功能空间的组织逻辑,使人们对建筑整体有更直观的感受。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勒柯布西耶曾经说过“平面是发生器”。同时平面也是空间形式的展现,它能通过空间布局和对体量特征的标识来解决功能方面的问题。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墙、柱的组织实现对空间形式的表达,如空间走向、空间开敞或封闭等。
建筑师在进行功能空间设计时,需要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基本功能空间的设计确定平面轴网体系及立面标高体系。这一过程中,建筑师可以通过旋转建筑模型,随时观察模型各角度的设计效果,推敲模型与场地之间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漫游等工具深入建筑空间内部,身临其境的体验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效果。通过这些设计方法,建筑师可以深入的推敲其要表达的重要空间效果,并评价其所创造的空间是否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良好的关系,确保建筑师能够更准确的表达设计思想。
4、详图设计
详图视图是由模型的平面、立面、剖面等视图剖切或索引而创建的详图,其中包含建筑模型的基本图元,是模型相关的详图设计。例如可以用剖面工具创建墙体详图,用详图索引工具创建屋顶详图等。详图视图是从模型视图中创建的,与其他基本视图存在内在的联系,可以实现双向关联修改,能够确保详图设计的`精确性,并提高设计质量。
5、日光分析
在传统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需要依赖于记忆和经验对建筑设计中的光环境进行处理。Revit Architecture软件提供基于三维设计模型的日光分析功能,可供建筑师直观地评估自然光对建筑设计及其对场地周边环境的影响。日光分析包括“静止”、“一天”、“多天”、“照明”四种模式,基本操作步骤为设置项目模型的地理位置、创建日观研究视图、创建日观研究方案、查看日光研究动画或图像、保存日光研究图像或导出日光研究动画,如果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日光分析数据,可以将设计模型导入到Ecotect中进行详细的日照分析,从而获得建筑对周围环境遮挡情况的精确数据。
6、其他分析
强大的模型分析功能是BIM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重要应用之一。模型分析贯穿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设计阶段早期涉及到的分析包括环境分析、概念体块分析、造价分析、结构分析、施工方法分析、新材料的使用分析及其他一些建筑设计技术层面的分析,这些分析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建筑师在追求更高质量的设计方案中进行对比、评估的重要途径。随着设计的深入对设计方案模型进行日光研究、建筑性能分析、能耗分析、工程量分析、结构完整性分析、碰撞检测分析、疏散分析等都将对优化建筑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
从20xx年至今,BIM在我国的发展己经历了十多个年头,BIM理论己经得到广泛的认可,被住建部视为建筑行业信息化的最佳解决方案。从BIM在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内的发展状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企业认识到BIM带来的潜在价值,纷纷开始主动学习BIM理论并在实际工程中加以实践。随着BIM在各种项目中的使用逐渐普遍,企业应用BIM的设计能力和实力得以逐步提升。同时企业内BIM的广泛应用也将进一步促进BIM的价值最大化,使其逐渐从技术突破层面上升到行业发展战略层面。
设计方案 篇3
设计思想:
语文课教什么?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问题。但是,有很好的回答吗?
在我小的时候,语文课教“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文本(一整块红绸布)被撕成了一条条“美丽的红绸带”;后来,教“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要关注孩子的心灵和思想;现在,有人说,不仅要教“写了什么”,还要教“怎么写的”——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特点;还有人说,要教“阅读文本的方法、策略”……
李海林先生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一文中说:“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就是对‘教什么’的问题在理论上的毫无建树与实践上的全面落空和严重缺失。”这样就导致了语文教学课程体系的沿旧之路,改革无法深入、无法有实效,总在打外围战,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因没有先进的课程内容支撑而失去了积极意义,也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泛化、模糊化。
这其实就是一个语文课程内容的创生问题。面对同一个文本,我们教师该确定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关系到确定的先进的教学目标能否得到体现和实现的关键。我以为,言与意,是优质阅读教学的两个支点。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在结合了文本本身的特性,考量了学生的特质后,取得言意共生,道器兼顾的效果。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特殊的课文。其一,位置特殊。位于第十二册教材的最后一篇,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的最后一篇教材。其二,意义特殊。教学时,正值学生毕业前夕。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情感积淀与文本所表达的感情是非常契合的。
基于此,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也有着很特殊的意义。一个是言语技能、阅读策略方面的。六年语文学习结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字词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本的能力;另一个即孩子们共同生活了三年,且寄宿制学校朝夕相处,感情深厚,在这毕业前夕,有和这篇课文相通的情感基础,但又不完全相同,这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应该是他们心灵成长的一个驿站。
提前自学
提前自学目标:
1、自学生字,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一些新词。
2、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提前自学过程:
1、读课文1-2遍,从文中划出下列词语:
眷恋、偎依、矫健、教诲、雏鹰、炽热
其中“眷恋”经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并分别组词:矫( )、骄( )、娇( )
“炽热”中“炽”的读音是__________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
情境研讨(两课时)
情境研讨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中作者对学习生活、老师的回忆和眷恋。
2、明白作者是抓住了哪些典型的镜头、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3、激发孩子们自己对母校、老师、同伴的深深眷恋,让这节课成为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场景。
情境研讨过程:
一、 揭题明任务: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明天,我们毕业》,看到这篇课文,读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想法与感受?——读好这个课题
2、大家的心和作者的心是相通的。作者这样说:
(师有感情地述课文第一自然段)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3、课文究竟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让我们自己来读懂它。
二、 读懂课文——用自己的方法:
1、回想一下,学了六年语文,你认为,对于一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读懂它?
生交流,要点:
A、作者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B、理清课文脉络——课文的层次 C、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D、作者怎么写的?——写作特色 E、有什么收获或思考?
2、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些方面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注意要从课文中找依据。学了六年语文考考自己阅读的能力。学习时间:十分钟。
三、 汇报交流——自己的收获:
要点:
1、主要内容:这篇散文作者回顾了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和老师的辛勤教诲。
2、课文脉络:
第1自然段:告别之际涌起了深深的眷恋。
第2—7自然段: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的回顾和对老师的感激、眷恋。
第8—9自然段: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豪情。
其中,2-7自然段,又可以分成两个层次,2-5自然段,对应学习生活的个、回顾;6-7自然段,对应对老师的赞颂、感激和眷恋。
3、作者抒发的感情:
(1)你能找到课文的文眼吗?——眷恋。——文中饱含着的就是作者的眷恋之情。
(2)眷恋一词:我通过知道,它的意思是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留恋。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深切的留恋?可以是词、可以是句,也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标点。浏览课文进行圈划。
(3)你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来进行汇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评点。
4、写作特色:
(1)多用排比、对仗——学生举例,领会这种写作方式可以使感情更强烈,更富有感染力。
学生选取一两处,和小伙伴一起进行小组诵读,读出深情,读出气势。
(2)撷取了典型镜头——举例,领会这种方式对于作者叙写回顾有着打动人心的`效果。
学生回顾自己小学生活中的典型镜头,进行叙说。
5、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注意引导——读完一篇课文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读别人的文章,思考自己的事。
四、 学生的诗——送给老师和母校:
1、课文抒发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十一天过后,你们也将毕业,此时此刻,你想到的是什么?——生自由交流。
2、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我们班里一位同学的心声。读一生日记《我不想毕业》。
3、课文中说,“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为了给我们这一条船留下一份珍贵的纪念,为了给我们45个水手的毕业珍藏一份隽永的回忆,让我们在这小学生涯的最后一篇课文的课堂上,以“明天,我们毕业”为主题,写一首诗。可以以课文为榜样,学习它的写法,也可以自己发挥,用我们最美的文字抒发我们最真的感情。
4、学生自己创作。
5、学生找自己的伙伴进行诗歌朗诵。
课件(配乐)——《明天,我们毕业》——六(2)班 我们这条船 毕业的歌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加法含义,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看图列式。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展台、投影。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铅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2枝黄色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看课件学着试一试。师:一共有几枝铅笔?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 (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加号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2.摆圆片。教师出示幻灯片课件,演示摆桃子的过程。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生:1+3=4。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参照课件演示,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课件出示),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
(3)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4+1=5,3+2=5两种情况,教师在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4.说一说,算一算。(利用信息技术演示课件,出示小明一家的图画。)
(1)学生独立观察图,找出同一类型的东西把他们合并起来,如凳子和凳子合起来,梨和梨合起来,花盆和花盆合起来。
(2)这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设计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西瓜里面有很多的汁水,学习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取西瓜汁。
2.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西瓜若干,小刀,盘子,勺子,榨汁机,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子,抹布,记录表(分为猜想和实验两部分)。
活动过程
1.出示西瓜,猜想引入活动。
师:昨天,我们从西瓜地里买回了许多西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尝它们的味道吧!西瓜怎么吃,你们谁知道?
师:其实呀,西瓜除了可以切成一块一块地吃,或者切成两半用调羹舀着吃,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做成西瓜汁来喝。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从西瓜里面取西瓜汁。一起来取西瓜汁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发放记录表,请幼儿在记录表上把自己设想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儿的办法很多,有用调羹舀出西瓜肉后用筷子捣的,有用调羹压的,有用榨汁机的,还有直接用手挤的……)
2.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到实验中去,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验证设想。
师:每个小朋友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试过的能取出西瓜汁的工具记录下来。
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询问幼儿的操作方式,帮助幼儿用比较准确的'动词描述自己的操作方式。
3.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方法。
请幼儿表述自己的操作,重点引导他们用合适的动词来表述。
(最后幼儿发现,所有的工具都能取出西瓜汁,因为西瓜的瓤比较松,西瓜的汁水比较多,很容易取出汁,大多数幼儿使用了三种以上的工具进行操作。)
4.一起品尝西瓜汁,并把西瓜汁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
说明
幼儿科学活动是一个启发、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活动中,我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是因为,假设往往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前提,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才是真正让幼儿“用做科学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幼儿在活动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一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科学态度,以及初步运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取西瓜汁相对于取其他水果汁要方便得多,而且西瓜的汁水多,容易看到成效,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收获成功。西瓜汁是红色的,是幼儿喜欢的颜色,所以,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伴随着喜悦和快乐中班科学教案西瓜说课稿。
活动反思
西瓜是幼儿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水果,同时,也因其个大、绿皮红瓤、清凉多汁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欢与关注。这种贴近幼儿生活和心理的活动非常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加上丰富的环境资源和便捷的操作材料支持,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科学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证。
整个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和周围生活的教育资源,扩展了幼儿的科学学习空间,始终让幼儿带着各种疑惑和问题,运用观察、询问、记录、操作等积极的方式去主动发现、探索,在交互中充分自主地体验、感受、学习
从活动现场来看,每个幼儿都是百分百地投入,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观察、交流,获取自己想要的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实践自己的行动方案,自己动手,自主体验,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孩子的内心感受得以体现,主体性获得发展。
幼儿园的活动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建构的,教师要不断追随每个孩子的兴趣、生活、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根据现场的变化,不断用智慧、灵感与孩子展开分享和对话。因此,设计活动时我十分注重关键性问题的提出和把握,活动过程中我也十分注重幼儿的反应,鼓励幼儿积极互动,分享彼此的发现和经验。活动中我发现,大多数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享合作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参观活动还提供了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幼儿体会到交往的效果与快乐,交往技巧也得以提高。
设计方案 篇6
活动时间:20xx年9月1日 上午 7:45——11:30
7:45——8:20晨间来园:
目标:幼儿愿意向老师问好,教师热情接待每一位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的情绪,与幼儿、家长作简单的交谈。
7:45——8:20晨间活动:塑料圈。
家长观看晨间活动
(内容:组织幼儿玩皮球,尝试各种球的玩法,体验集体活动
带来的乐趣。)
8:30——8:45晨间谈话:夏天的水果
1、夏天可以吃到什么水果?
2、如何安全、卫生的吃水果?
8:45——9:00:喝豆浆:
鼓励幼儿愉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吃完后会收拾自己的茶
杯、盘子。
9:00——9:15早操
要求幼儿有精神地听音乐与老师一起做操。
9:15——9:40集体活动
9:50——10:10 亲子活动
10:10——10:40 游戏活动
10:40——11:00 餐前准备
11:00——11:30 幼儿进餐
设计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秋天的树林,学会用红黄、黄绿、红橙等色系表现秋天树林的色彩美。
2.学习合理构图,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地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观察秋天树林的变化,已有使用水粉颜料的经验。
2.秋天树林课件,红黄、黄绿、红橙,秋日私语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赏图片,欣赏秋天树林美丽的景色。
1、教师说:“秋天来了,秋天的树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导幼儿欣赏图片。
2.集中交流:秋天的树林美在什么地方,感知秋天树林的美。(形态美、色彩、布局美)
小结:秋天的树林颜色特别漂亮,一棵树上有红色和黄色,有黄色和绿色,也有红色和橙色。
二、观察水粉画中的点彩技法
1.欣赏点彩水粉画作品,感受点彩技法,并尝试。
师:秋天的树林真美啊!你们喜欢吗?我也很喜欢。
这幅画上有什么?树叶是怎么画上去的?(用水粉点画的)这种画法就叫点彩画。
a.请一名幼儿上来点画,提醒幼儿蘸上颜料后先在盘子边上刮一刮,注意握笔的姿势。点画的时候先点树干周围,再向四周展开。秋天的树叶是多彩的,谁来换一种颜色接着点?再请一名幼儿点画。提醒幼儿熟练后我们要加快速度。b.观察画家点画的树和小朋友点画的树有什么不同?
小结:对,画家用点彩的方法将树叶点得满满的,看,靠近树干的树叶点得最多,密密麻麻不留空隙,慢慢向外减少一些。
c.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树叶也变得密密麻麻的呢?(多点一点)好的,你们的办法真不错,让老师来把树叶点得多一点、密一点、空白的`地方再点点,让点点连在一起。换一种颜色再点,仔细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颜色变了)。
师:两种颜色交融混合在起来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师加密树叶,提醒幼儿树中间树叶多,慢慢向四周扩展减少。)秋风吹过,金黄的树叶会怎样?(飘落下来)对,我们还可以画一些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它们就是落叶。注意哦,落叶都躺在地上了。
师:现在大树的树叶变的密密麻麻连成一片了,刚才我们是怎样做到的?(先用两种颜色在树枝周围点画,然后将树枝间留白的地方加密填满。
2.继续欣赏多幅水粉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树干的不同形态和树枝的外形。师:看,这片树林的树叶也是点画,树干是怎样画上去的?(涂画)这些树的树干都是直直的。
师:这儿有许多的树干,它们的树干是怎样的?全是直的吗?全是细的吗?师:这是一棵参天大树,树干粗粗的,树枝怎么样?
小结:大树上有许多细细的树枝,好像许多手臂向四周伸展。
三、清楚要求,自主绘画
1.教师提出要求:法的运用。
教师说:“秋天的树林颜色特别好看,看你们都忍不住要把它画下来了。请先想好你的树林怎样构图,准备画什么色系的树林,想好后,请你开始动笔认真地画吧。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接色要自然哦。”
2.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讨论作画顺序。
师:先画什么呀?(树干和树枝)用什么方法?
小结:树林里有很多树,先画出各种姿态的树干,再用点画的方法画出密密麻麻的树叶。
3.幼儿作画时,播放音乐《秋日私语》,课件滚动播映。
四、成果展示,相互欣赏作品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你们的小树林展览到这儿了变成一片大树林吧!说说你喜欢那幅画?为什么?今天我们用点彩的方法画出了秋天的树林,真美!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12-01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精选】07-29
(精选)设计方案08-06
设计方案(经典)08-14
[经典]设计方案08-05
【经典】设计方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