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1-19 12:15:59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集合】设计方案6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集合】设计方案6篇

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一种设计的思想理念。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小报版面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

  3、通过师生协作,学生互助学习,掌握利用WORD20xx设计小报的版面。

  4、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一阶段有关文字处理软件WORD20xx的学习,基本了解并掌握WORD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技能,但对小报版面设计这一看似和WORD操作并无多大关联的知识并不了解,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来进行小报的版面设计?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但同时又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策略

  小报版面设计这一知识由于教材没有提及,学生以前也从未接触过,而且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对于这一内容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来加以掌握。对于有关WORD20xx的知识点及其操作,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协作学习来掌握。

  四、教学内容

  1、报纸的基础知识

  2、小报版面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及设计要求。

  3、WORD20xx的相关知识、操作及利用它设计小报版面草稿图。

  五、媒体选择

  1、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

  2、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文件通过校园局域网发送至每一台学生机

  3、TOP20xx教学控制系统

  4、2人一小组,每组一张头版的报纸

  六、教学设计过程

  1、导入新课

  以问题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在读书看报,大家想不想自已动手制作小报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运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自然引入教学主题:电子小报的版面设计。(版面设计就是组版元素在版面上的计划和安排)

  2、展开新课

  第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有关报纸的基础知识

  (1)教师讲解:尽管电子小报的版面设计不完全等同于报纸的版面设计,但我们可以借鉴

  报纸的版面设计来学习小报的设计。请同学两人一组,对照手中的报纸,打开保存在计算机D盘下的“小报设计”文件夹中的“报纸的基础知识”文档,通过自学了解有关报纸的基础知识:报头、报眼、栏与行、基本栏、变栏、破栏等。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小报版面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设计要求及WORD20xx的相关知识点及操作。

  进行版面设计之前,要求学生明确小报制作的全过程:确定小报主题→收集相关素材(文字、图片、图形等)→设计小报版面→制作小报,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版面设计的重要性。

  (1)报头设计

  师:让学生观察在报纸的整个版面中,最为醒目、突出的是哪个部分?

  生:给合第一阶段学习的知识,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报头(或报名)。

  师:课件展示:(报头,它是报纸第一版上放报名及其相关信息的地方,通常放在版面的上端,除报名以外,报头的位置还刊登报纸创刊日期、总期数、当日报纸版面数和出版日期,这是我们进行版面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部分。)

  设计要求:报头设计时一定要有报头名称和相关的信息,报头要醒目、适中、位置得当、美观。

  提出问题:要使报名醒目突出,在WORD中应如何来操作?

  设计任务:用WORD20xx设计完成手中报纸的.报头部分。

  生:根据问题,通过自学及小组协作学习,掌握艺术字的插入及其格式设置,并结合任务,自主练习完成任务。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报眼设计

  师:投影展示(报眼,是指报头旁边的一小块版面。通常刊登比较重要的文字和图片,也有的刊登当日报纸的内容提要、天气预报与日历表等。)

  (3)报体设计

  师:课件展示(除报头、报眼外,报纸的其他部分称为报体。)

  提出问题:报体结构是如何搭建的?(即报纸上的文字材料及图片是如何来布局的)

  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要一步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报纸体结构:(由一些全封闭或半封闭的框线构成)可按如下过程引导学生:

  ①提问:利用逐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请大家将文字及图片暂时覆盖起来,再观察,报体部分还剩下什么?)

  ②利用课件展示:演示20xx年竞赛获奖小报作品,通过一系列的变形,(删除修饰的花边、图案→删除文字、图片→显现边框线),让学生仔细观察小报报体结构是如何搭建的。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四边形(或是线条)

  师:提出设计要求:报体结构设计时这些四边形之间要穿插嵌套,错落有致,使整个小报版面大方整齐、协调、引人入胜,具有个性的表现力。

  提出问题:(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报体结构是在这些全封闭或半封闭的框线的基础上,适当使用花边,装饰图案来对基本结构进行修饰。)在WORD中如何来实现报体结构的设计呢?设计任务:设计手中报纸的报体结构。

  生:学习本框的插入及其格式设置,利用文体框设计报纸的结构。

  师:设计好小报的结构之后,就要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

  材料安排的要求:重要的内容放在醒目的位置,(如头版头条)一般的内容放在普通位置,还要注意图片与文字的位置关系。(图片对文字只起解释说明的作用,不可随意乱用图片)

  (4)色彩设计及格式设计

  色彩设计要求:根据主题确定一主体色,然后进行色彩的搭配,色彩搭配要和谐美观。学生自主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了解三原色、三间色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色彩的搭配原理等知识。同时通过浏览20xx年奥赛获奖同学的作品去感受小报的色彩设计及格式设计。

  第三阶段:学生利用WORD20xx设计小报的版面设计草稿图

  本阶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掌握前一阶段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运用WORD20xx,设计出以“美丽的常州我的家”为主题的小报版面设计草稿图。综合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步骤及设计要求。

  七、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上对小报的设计及制作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原来的知道要这样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认识到要想制作出一份好的小报,版面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没有一个好的设计,就不会有好的作品。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WORD的相关知识及操作,利用WORD20xx制作出融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的高质量的小报作品。希望以本节课为契机,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综合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的惟一途径。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少先队通过开展以"红领巾爱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活动主题:"我劳动我光荣我自理我能干"

  三、活动时间:20xx年5月4日下午

  四、活动地点:学校西操场

  五、活动参与对象:学校1-6年级全体队员

  六、活动内容:

  (一)布置一次德育作业

  1.了解2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

  3.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4.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到田里的除杂草;

  5.在父母的协助下,会蒸米饭,学会做一道菜等。

  要求:将劳动成果拍成照片,并和父母一起将反馈表(见附1)填充完毕,以班级为单位将成果于5月5日之前上交学生处进行评比存档。

  (二)"我爱劳动"的劳动技能大赛

  1、比赛项目:

  一年级:系鞋带二年级:穿衣服三年级:整书包

  四年级:包书皮五年级:叠衬衣六年级:钉纽扣

  2、活动办法:

  a、本次活动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组设裁判2名,每年级组设裁判长一名。活动时,每位裁判认真履行职责,扎实贯彻好比赛要求,每年级组裁判长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团队优胜奖一名。

  b、本次活动选手采用自荐与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活动前由裁判长按要求抽取相应名额的选手。

  3、活动裁判:

  4、竞赛规则:

  一年级:系鞋带

  每班4男4女(准备与随机抽取各半)排成一列,以接力形式进行比赛(活动前,鞋子与鞋带脱离,预放在活动点桌面上)。活动开始,三个班排头同时出发到活动场地,每位队员系一只,系完后跑回起点碰第二名选手的手,第二名选手出发跑到活动场地,系第二只鞋子,再跑回碰第三名选手的手,......依次进行。系鞋要求,带子均匀穿洞,最后系上蝴蝶结,裁判通过后方能离开。以活动速度年级组取优胜奖一名。

  备注:各班自备8孔鞋4双。

  二年级:穿衣服

  每班4男4女(准备与随机抽取各半)排成一列,以接力形式进行比赛。活动开始,四个班排头同时出发到活动场地,穿好衣服(要求:所有纽扣全部扣全,挂好红领巾,翻好衣领),跑回碰到第二位选手的手,第二位选手出发开始穿衣,跑回碰第三位选手的手......依次进行。以活动速度年级组取优胜奖一名。

  备注:每位参赛选手自备红领巾一条,衬衫由学校准备。

  三年级:整理书包

  每班4男4女(准备与随机抽取各半)排成一列,以接力形式进行比赛。活动开始,三个班排头同时出发到活动场地,开始整理(每人整理一个书包。要求:书包内的`书按照大小、类别、厚薄分类)完整地扣好盖子,待裁判通过后跑回起点,碰第二选手的手,第二选手出发......依次进行,直到最后选手跑回起点,宣布活动结束。以速度取年级组优胜奖一名。

  备注:每班书包(内装杂乱书本)10只由各班准备(到时错位活动用)。

  四年级:包书皮

  每班3男3女(准备与随机抽取各半)排成一列,以接力形式进行比赛。活动开始,四个班排头同时出发到活动场地,开始包书皮,待裁判通过后跑回起点,碰第二选手的手,第二选手出发......依次进行,直到最后选手跑回起点,宣布活动结束。以速度取年级组优胜奖一名。

  备注:每人准备报纸或挂历纸一张、语文书一本,美工剪刀由学校准备。

  五年级:叠衬衣

  每班男女选手各2位(准备与随机抽取各半),先在活动场地外预备,令下,各班两位选手先叠衬衣,时间2分钟。第二轮再2分钟,最后看四件衬衣的总体质量取优胜奖一名。要求:扣好所有的纽扣,袖子反背斜折往下,衣服一次对折,翻好领子,正面整齐摆放为标准。

  六年级:钉纽扣

  每班2男2女(准备与随机抽取各半)排成一列,以接力形式进行比赛。活动开始,三个班排头同时出发到活动场地,开始穿针引线、钉纽扣(要求:每个扣子钉完后要打结),待裁判通过后跑回起点,碰第二选手的手,第二选手出发......依次进行,直到最后选手跑回起点,宣布活动结束。以速度取年级组优胜奖一名。

  备注:每位选手钉布、2孔纽扣自备(针、线由学校准备),赛前针线分离,待到活动点后开始穿针。

设计方案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概念方案

  伴随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特为目标,每栋高层都想表现自己,突出自我,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显得纷繁无序、生硬,建筑个体外部体量失衡,缺乏亲近感,拒人于千里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认真仔细推敲,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定义一下尺度,所谓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建筑形体的长度、宽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讲到尺度时应注意它与尺寸之间的区别,尺度一般不是指建筑物或要素的真实尺寸,而是表达一种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尺寸是用度量单位。

  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材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尺度感,把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分为五种主要尺度: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

  1.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

  1.1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实、虚之分,实的天际线即是建筑物的轮廓,虚的`天际线是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高层建筑在城市天际线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从一个城市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也是一座城市给一个进入它的人第一印象。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自我夸耀,唯我独尊,不利于优美、良好天际线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高层建筑对城市局部或部分产生的影响,是指从市内比较开阔的地方,如:广场、干道、开放的水系和绿地所看到的天际线,也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影响人从城市外围所看的景观,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

  1.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对一栋建筑物时,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该栋建筑物的秩序或规律,如果得到这一点,就会认为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这一点,人对该建筑物的感知就会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混乱和不安。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2.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如把建筑的一层或几层的高度作为参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不同,这样易使整个建筑含糊、难以把握。

  1.2.2高层建筑中各部分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开间的尺寸、窗户、阳台等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尺寸,使人们观察该建筑时很容易把握该部分的尺度大小。一般在最高和最低等级之间还有1~2个尺度等级,也不易过多,太多易使建筑造型复杂而难以把握。

  1.3街道尺度

  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例如:上海南京路两边的高层建筑置于后面,裙房置于前使两侧的建筑高度与街道的宽度的比例为1∶12,形成良好的购物环境。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如:在新加坡老区和改建后的一条干道的两侧,为了不致造成新区高层和老区低层截然分开,沿新区一侧作了和老区房屋高度相同中相似的裙房,高层稍后退,形态效果良好的对话关系。

  1.4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使用者所接触,也易被人们仔细观察,也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

  在近人尺度处理中,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入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几个部分更细。对入口部分及建筑周边空间加以限定,创造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的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如:上海图书馆门前采用柱廊的形式,使出入馆的人有一个过渡区,这样使建筑更具有近人及亲人性。

  2.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2.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

  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

  (1)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间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

  (2)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

  (3)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2.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2.3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量。任意放大或缩小这些习惯的认知尺度部件就会造成错觉,效果就不好。但有时往往要利用这种错觉来求得特殊的效果。

  3.结语

  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影响因素很多,设计师在设计高层建筑中充分地把握各种尺度,结合人的尺度,满足人的使用、观赏的要求,必定能创造出优美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

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一、预

  1、“书”的意思是__ 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

  3、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生字词写在下面

  二、学

  1、预检

  2、通读课文,依注释自译课文(可小组商议)

  3、学生逐段翻译课文

  4、理清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写景,先仰视 ,再俯瞰 ,再平视 ,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第三部分: 以感叹总括前文。

  5、 问题研究。

  (1)、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2)、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们学的《三峡》中郦道元抓住了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三、练:

  1.解释

  (1)、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

  (2)、晓雾将歇 歇

  (3)、夕日欲 颓 ,沉鳞 竞跃

  (4)、未复 有能与 奇者 奇

  2、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

  四、作

  1、收集的描写山水的诗句。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阅读下面《与朱元思书》与《答谢中书书》,完成8-11题。(11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风烟俱净 ( )(2)任意东西( )

  (3)急湍甚箭 ( ) (4)横柯上蔽( )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处。)(2分)

  10、根据要求填空:(4分)

  (1)从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视觉:

  听觉:

  (2)作者描绘异水时,描绘出异水的特点是:

  描绘奇山的特征是:

  11、阅读下面短文《答谢中书书》,结合《与朱元思书》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3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文中写一日之美的对偶句是哪一句,请把它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请比较本文和《与朱元思书》在写山水景色上的异同。(2分)

  五:默写《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等词语。

  2、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激趣释题,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展开想象。

  2、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文路。

  3、分段精读,质疑探索、组织讨论、总结归纳、边议边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理解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景物特点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讲读全文,感受颐和园的美,有感 情地朗 读全文。

  【数学过程】

  一、情境引导新课,整体感知

  老师: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大家想不想出去散散心啊?那还等什 么呢?我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吧!

  板书课题: 颐和园

  老师:颐和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部,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一下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颐和园,好不好?

  (播放录相,全文朗 读)

  老师:看完这段录相,谁来说说:你有什 么感受?

  学生:我觉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板书: 美丽的大花园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老师:刚才我们通过录像直观地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现在我们打开书,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么样用优美的语言,恰当的.词汇来描述颐和园的美景的。 出 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轻声读或默读课文。学生轻声读或默读思考后,交流讨论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1: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这四个地方?

  学生2:课文是按照游览参观顺序写的。

  老师:你是从哪一些词语发现的?

  三、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一)通过录相,你觉得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 么?

  我们进入课文,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长廊的好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语句。

  2、交流读书所得。

  3、教师随机板书 : 长 美

  4、指导感情朗读:

  (二)老师:从“长廊上每间横槛上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中你又想到了什 么;作画的人是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 么?

  老师: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么样的语气读这段呢?(对长廊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老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请学生朗 读)。

  四、自主合作,激趣学习

  (一)老师: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长廊”这一部分,我们既找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又总结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然后练习有感 情地朗 读了这部分,同学们表 现都十分积极。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好不好?

  (二)出 示学习方式:

  品析问句,朗 读感悟,导游讲解

  1、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2、 汇报交流

  3、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相机板书出各个景点的特点,并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

  (三)学习过渡句

  老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学习了“长廊”,小组合作学习了“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感受到了颐和园中这些秀丽的景色,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怎么样把这些不同的景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呢?快速地划一划连接上下文的句子。

  (学生朗读)

  老师: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过 渡句,使用过 渡句能使文章更清楚,上下文联系紧密。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恰当地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板书:

  过 渡句

  五、总结全文,布置练习

  老师:我们重点学习了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昆明湖这几部分,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多姿。大家想一想,颐和园是不是就只有这几处景点?

  学生:不是

  老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课文结尾说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可以体会到颐和园的景点很多,课文只重点介绍了几处。老师:好,我们今天的练习是: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景点给小伙伴作讲解。

  

设计方案 篇6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音乐:包饺子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等过程中“饺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

  难点

  在韵律活动中合拍的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已有知识经验,图片,《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哇!是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呀!”

  你们吃过饺子吗?那有誰知道做饺子的过程是怎样的?

  (擀饺子皮、包馅儿、煮饺子)。

  二、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喜洋洋》曲子。

  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讲的就是做饺子的'事情。

  1,听听有几段,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样的?

  三、分别学习三段曲子的动作及创编。

  1,把自己变成一个小面团,把自己身体部位和饺子一样杆的薄薄的。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2,饺子皮变薄了后,张开饺子要包馅儿。

  (张开饺子皮,包起来)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多表扬,有创意的,和别人动作不一样的小朋友。

  3,饺子包好了还要。。(煮)

  饺子在锅里煮的时候好像在干什么呢?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游泳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跳舞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如果老师倒一碗冷水进去,会怎么样?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创编的舞蹈进行游戏。

  请幼儿牵手,围成一个小锅子。

  不能黏在一起,饺子会破掉、(声明纪律)

  破了的饺子,老师会把它捞起来放回碗里。

  五、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饺子。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经典设计方案12-0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精选)09-14

设计方案[经典]10-28

[精选]设计方案08-24

(经典)设计方案08-30

设计方案(经典)08-14

设计方案(经典)08-21

设计方案【经典】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