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时间:2023-03-05 14:59:53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集合12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集合12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1

  设计意图:

  一次,我拿着镜子从外面走进活动室,镜子的反光照在室内墙壁上,产生了光斑。孩子们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动镜子,光斑就跳跃移动,孩子们很好奇。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设计组织了这个活动。

  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变化,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2.乐于用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发展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

  1.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有从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等若干,分别装在塑料筐中。

  3.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用多种方法制作图案。

  过程:

  1.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①游戏:镜子和光。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②提问与交流: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③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2.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①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明白光斑的形状与镜子的形状及其照射角度有关)

  ②光斑照在墙上像什么?

  3.深入探索――怎样使光斑的形状发生变化?

  ①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操作、实验。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各种图案或图形粘贴在镜子上,再玩“镜子和光”的游戏。

  ③幼儿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延伸活动:

  1.针对幼儿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带他们到室外作进一步的探索。

  2.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除改变光源的位置和在镜子上贴物外,还有哪些方法能改变光斑的形状。

  3.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实验:把月光、灯光作为光源,探索镜子能否制造晃动的光斑。

  活动反思: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源于幼儿对光斑的兴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使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

  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如:当我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的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光斑时,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主动探索、大胆尝试、乐于交流,表现出较强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获得了满足,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活动若在室外进行,并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幼儿可能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如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幼儿不仅能用改变光源位置、在镜上贴物等方法来改变光斑的形状,而且还发现了多个光斑重叠,其光斑的亮点会发生变化的现象,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幼儿未能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能力弱的幼儿只能按部就班地按教师的方法操作,这说明能力弱的幼儿对光斑的产生和变化还是不太了解。

  其次,可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在探索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同伴脸上,强烈的光线刺激了孩子的眼睛,这是很危险的事。当时,我应该抓住这一事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电焊工要戴护眼罩、滑雪运动员要戴雪地镜,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懂得强光对视力的影响,从而学会自我保护。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二、重点与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四、活动流程

  设疑探索——讨论体验——记录延伸

  五、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二、再次探索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三、 记录

  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四、延伸: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3

  1、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活动准备:

  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活动过程:

  1)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4

  活动目标

  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

  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第6号。

  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8页。

  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识字的情况。

  活动过程

  找汉字。

  ――出示挂图一。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文字一样吗,有谁知道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找出图片中的'汉字,汉字是中国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

  看图猜字。

  ――出示挂图二(遮住汉字部分)。以游戏方式启发幼儿辩识象形字。

  ――引导幼儿观察汉字“火、口、山”的图画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认一认,并说说这些汉字是怎么认出来的。

  ――帮助幼儿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过来的。

  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你看见过这些字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会认汉字吗?

  ――教师记录幼儿所说的汉字。认读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尝试看图识字。

  ――请幼儿翻开活动教材,自己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汉字。

  ――鼓励幼儿和同伴互相讨论、交流。

  ――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园内和各种场所寻找汉字。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5

  设计意图

  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

  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6

  目的:

  1.引导幼儿了解复制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复制现象的兴趣。

  2.通过复制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准备:

  1.平面模型和笔。

  2.复写纸、拷贝纸和笔;印泥和油墨。

  3.具有凹凸图案的物品模型,如印章、铅字等。

  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腔形物品(如装巧克力等食品的凹型塑料盒,装小汤匙、杯子等用品的凹型包装盒,印糕模具),用于复制的橡皮泥或面粉团。

  5.表示“生物克隆技术――动物的复制”的挂图。

  6.带领幼儿参观文印室,了解蜡纸油印的工作过程和复印机的工作过程。

  过程:

  一、认识复制现象

  1.出示各种相同的物体,如一片片相同的饼干、一支支相同的笔、一本本相同的书、一件件相同的玩具等,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相同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2.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制的办法?(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二、学习复制平面物体

  1.出示平面模型,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图样。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示范复制的方法:一手按住图样,一手沿图样画出轮廓,然后剪下。

  2.出示幼儿喜爱的卡通图案,引导幼儿思考可用什么办法复制。(用复写纸或拷贝纸复制。)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分别示范这两种复制方法。

  3.出示印章和铅字,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复制。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示范用印泥和油墨印画的复制方法。

  4.出示一张幼儿感兴趣的玩具说明书,启发幼儿思考复制的方法,引导幼儿回忆复印机的复印过程和结果。

  三、学习复制立体物体

  1.结合挂图,向幼儿介绍工业上利用空腔模具复制零部件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复制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2.出示印糕模具,示范用面粉团填充模具复制糕点的方法。

  3.生活中许多东西可以复制,动物可以复制吗?(教师利用图片简单介绍“生物克隆技术――动物的复制”。)

  四、操作活动

  1.提供五个组的操作区域,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操作内容,学习各种复制方法。这五个组的活动分别是:①复制平面图样;②用复写纸、拷贝纸复制卡通图案;③用印章、铅字复印;④用面粉团复制糕点;⑤用橡皮泥、规则模具复制小用具等。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尽可能去各个组活动。

  3.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活动情况,体验复制活动带来的乐趣。

  4.展示幼儿的复制作品,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7

  设计意图:

  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

  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

  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

  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xx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xx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xx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xx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xx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8

  设计意图:

  有一天,孩子们在玩抓尾巴的游戏。这时,刘其昕抓到一条尾巴说:“老师,看我抓到一条大灰狼的尾巴。”听到刘其昕的话,有几个小朋友也参与到其中,纷纷说:“不对,这是小猴子的尾巴。”“这是小兔子的尾巴。”听到他们的讨论,我找来了一张尾巴的图片,请他们说说这是谁的尾巴,说什么的都有,其实这是他们都认识的小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体分开后,他们就不认识了。幼儿在认识动物时都是通过整体进行认识,他们看到一张完整的动物图片时,能很快说出是什么动物,但是将动物分割开来变成一小部分时,就不认识了。于是,为了让幼儿能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更细致的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特设计本次活动。并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2、能从动物的局部判断出是哪种动物,并能合作将动物完整的拼出来。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本次活动重点是: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活动难点: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大森林场景布置、东方之星动物大转盘、动物拼图卡片、动物图片、盘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你知道大森林是谁的家?(小动物)

  (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称。

  师:大森林里有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题,给孩子一个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下面内容奠定基础。)

  3、游戏:《玩转盘》

  师:这些动物可调皮了,它们都藏了起来,看,有几只藏到了大转盘上,你们猜猜它是谁?(教师出示大转盘,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幼儿自己玩转盘,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转到哪个地方,就根据对动物的认识说出动物的名字。)

  师:刚才,你找到了哪些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玩转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转盘上提供的特征正确的说出动物名字。该游戏的难度不大,动物的特征明显,易于每一位幼儿的独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能针对动物的头部进行推断动物名字,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将枯燥的认知活动转变成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4、游戏:《找动物》

  师:在大森林里还藏着好多的动物?这些动物可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我们在找到后,要猜出它是谁,然后告诉老师。(幼儿到大森林里找动物卡片。)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能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整体的动物,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5、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

  (设计意图: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6、结束部分――《拼图游戏》

  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动:《玩拼图》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拼图,能独立将拼图完成。(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的了解。)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9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硬刺:刺猬;快跑:鹿;自切:壁虎;臭气:黄鼠狼;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10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 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 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 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 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 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 附儿歌:

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11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12

(一)艺术活动:

制作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不倒翁,巩固 和运用在科学课中学到的科学知识。

  (2)通过制作不倒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3)激发幼儿在艺术中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三) 活动准备:

  1、 蛋壳、酸奶瓶、玉米粒,大米,小米,豆子等等。

  2、 彩笔,剪刀,胶水,及时贴等等辅助材料。

  3、 范例几个

  (四)活动过程:

  1、 出示范例,边玩边说科学课结束时的儿歌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2、 观察范例,请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1)请幼儿摇一摇不倒翁,发现不倒翁的肚子里首先要有东西,使其有重量。

  (2)发现一下,在不倒翁肚子里的东西如果很少不倒翁能否不倒?

  (3)不倒翁制作应该先进行那一步,然后呢?为什么?

  (4)讲讲自己打算制作的不倒翁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3、 分组制作不倒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进行制作。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及时、适时的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示范,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幼儿进行表扬。

  4、 进行讲评活动。先让幼儿与小伙伴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不倒翁的名字,是怎么制作的,不倒翁倒的程度的大小等等。教师进行个别讲评,尤其那些能力差的幼儿,注意发现他的作品的优点,以激发其自信心。

  5、 与不到翁一起跳舞结束课程。(健康歌的曲子进行伴奏,儿歌是:左摇摇,右摇摇,头儿小小,脚儿圆圆,头轻脚重一起来做运动,左推不倒,右推不倒,左右摇晃真呀么真可爱!

  教育随笔: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丰富知识,教育契机隐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每个细节。

  元旦日日临近了,每个班都沉浸在元旦节目的排演中,大班双语剧的排演中 ,需要个西瓜的道具,用什么做呢?思来想去决定用气球吹上一定量的气,然后外加装饰,可是气球吹起来后,发现气球太轻了,自己就动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说:“里面加点东西,让它重点不就行了吗?是呀,于是我放掉了里面的气体,把在奇妙的植物主题中幼儿带来的种子和孩子们一颗一颗地放气球里去,然后把口扎紧放到了桌子上,这时,李鑫杰小朋友喊道:”老师,老师!气球不跑了,还左右摇晃起来!和我家的那个玩具不倒翁一样!可不是吗!气球象不倒翁一样左右摇晃起来,并且不倒下了。我心里暗喜,孩子们又发现科学的奥秘了。我马上问:“为什么气球不跑了?刘力源说:”它肚子里有种子,沉了!我又问:“为什么气球不倒了呢?孩子有点答不上来了,一个个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呢?为什么呢?”过了一小回,杜琳林嘟囔着有点不自信的说:“气球的的底是圆的,还有它下面有种子沉了压的气球不倒下。”我表扬了刚才发言的孩子,同时对孩子们说:“我也很想知道它为什不倒?刚才小朋友说和不倒翁一样,明天把自己有不倒翁玩具带来咱们一起发现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

  就这样一堂科学课形成了,在孩子们探索到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道理后,又产生了动手制作不倒翁的想法,于是一堂科学和艺术整合的课程形成了。

  在艺术课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幼儿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这时,邹宇轩小朋友大声喊:“老师老师!不好了,不倒翁倒了!我连忙过去,原来鸡蛋装上种子等东西后,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摇晃起来,反而是往那推向那倒,我一看马上明白了,原来放入的种子由于没有固定,鸡蛋歪向哪,其内的种子一起就过去了,所以起不来,我故意装做没有办法的样子,着急的说:“那怎么办呀?”孩子们附和着:“对呀!怎么办呢?孩子们哑然了了一会,潘泰说:“让种子不跑不就行了吗?”这一提孩子开了锅一样的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用东西压住!”不行,不行!口小东西进不去!”老师!老师!有了,用双面胶带呀!”老师老师!用胶水粘!”我没有给予他们答案,我说:“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自己去试试吧!”在尝试操作中,孩子们即既要考虑别把蛋壳弄破了,考虑酸奶瓶口的大小,又要想办法把其内的种子固定,孩子热火朝天的做着,操作的结果最后出来,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把种子装进蛋壳(或者)后,然后倒上适量的胶水,让胶水把种子固定在底部。制作现场一片狼籍,有破碎的蛋壳,有废弃的胶带,有各色的剪纸……

  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中操作,在操作中又学到了和巩固了知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09-26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方案09-2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09-22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12篇)03-05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12篇03-05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精选12篇03-05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合集12篇)03-05

幼儿园科学设计方案02-03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