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设计方案

时间:2022-11-08 18:21:47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1

  《五彩斑斓》:

  一、教材分析

  学习领域

  本课属于“造型●表示”领域,着重介绍色彩知识。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是一项系列知识,有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相、对比色等等,这些都是以原色为基础。同学对于色彩是不陌生的,但要使其理解色彩理论知识,并准确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有一定难度。因此,根据课程规范、教学内容、同学认知特点拟定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2、让同学通过了解三原色、三间色在艺术品中的运用,认识其独特艺术魅力。

  3、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同学学会将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重点

  使同学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和其色彩特性。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捕获艺术作品中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运用,并能把这些色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教学方式

  本课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小同学来讲较为枯燥。应当注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应围绕课题,设计游戏环节并结合多媒体,把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使同学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和同学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水、一次性杯子、彩色卡纸、数码相机等。

  四、教学特色

  在教学《五彩斑斓》一课时,结合课题,利用游戏,以这种同学喜闻乐见形式促进教学的开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作业环节,抛弃在纸面绘画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成员的服装,搭配色彩主题服饰,并通过数码相机记录下来,做一个“小小摄影师”。然后师生一起评价搭配出的视觉效果。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安宁情绪,检查同学用具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中,同学想想看,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那些?

  同学:有红、黄、蓝、绿、紫、黑、白等等。

  教师:是啊。色彩就像个魔术师,把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充溢乐趣。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色彩的知识

  板书课题。

  3、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粉吗?谁能说说把两种不同的颜料混合回怎么样?

  同学根据自身的认识回答。

  教师: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拿出水粉笔,把任意不同的两种颜色调在一起,然后画在纸上,看看发生了什么?

  同学:变成了另一种颜色。

  教师:但老师知道有三种颜色它们脾气很奇怪,是不能被其他颜色调和而成的,它们叫做原色。

  板书原色。

  (2)认识三原色

  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下面老师请它们出来,听听颜色自身是怎么讲的。

  播放课件。

  教师:看了动画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颜色在说话吗?

  同学:红、黄、蓝。

  教师:它们说了什么?

  同学: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

  得出定义:红、黄、蓝不能被其他颜色调和成,那么它们就是原色,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把三原色的色纸贴在课板上。

  (3)认识三间色

  教师:红、黄、蓝都是好朋友,我们试一试把它们两两混合,看看直接由原色调和而成的是什么颜色。

  教师演示:把红色水和蓝色水到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让同学说出颜色。

  同学:绿色。贴出绿色纸。

  依次演示,贴出橙色和紫色。

  得出定义:由三原色中任两种相调得出的是绿、橙、紫,我们把它们叫做三间色。

  (4)通过游戏巩固知识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寻宝探险——我们要去寻宝,可是占据宝物的妖怪给我们弄了一个关卡,同学们看。

  展示游戏。

  教师:妖怪说,它在宝物箱上了放了两个一组的三原色或一个间色,在这组颜色后面是钥匙孔,同学们必需把这两个原色调和那种间色或这一个间色由那两种原色调和而成的正确颜色放在钥匙孔上,才干打开宝箱。

  同学游戏。在此过程中巩固色彩知识。

  4、展开

  欣赏中国民间艺术品和绘画大师的作品,从中感受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色彩运用,体会通过不同的配色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和情感体验。请同学们来谈谈,喜欢那一幅作品和其感受。教师引导。

  红色主调——温暖、热烈、豪放的感觉。

  黄色主调——活泼、愉悦的感觉。

  蓝色主调——清凉、冷静、稳定的感觉。

  三原色与三间色结合——眩彩夺目的感觉。

  5、课堂作业

  做一位“小小摄影师”。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成员的服装,确定作品名称,搭配色彩主题服饰,并通过数码相记录下来。

  6、评价

  作品完成后,通过数码相机在电脑中展开。请个小组派代表来讲解自身小组的作品设计思路。

  (1)什么样的主题?

  例:春天。跳动的红。

  (2)这样搭配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例:使人显得活泼可爱。

  教师在同学评价时加入自身的看法,来引导同学。

  7、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绿、橙、紫),知道了它们的特性。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知识装点美好的人生。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2

  一、指导思想

  1.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认真贯彻学校工作重点,强化美术兴趣小组,完善美术教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四至六年级8个班级400多名学生,各班学生从绘画的素质上看千差万别,有先天因素,有后天原因,造成他们对美术课兴趣的不同,所以,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便有所差别。这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调动其潜意识及思维的积极性,努力使横向、纵向所造成的差距缩短,提高每个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

  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总之无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在课堂教学中都要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放手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思维、质疑,能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使教师真正的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手,参谋与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研究、探索、解决疑难。

  五、加强自身建设

  作为一名教师还需不断的学习,加强自己自身建设,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公开研讨课和桥东教研室组织的连片教研活动,认真听课、评课,虚心向每位教师学习,专研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进度:

  四年级:

  第一周——第七周 第1课——第10课

  第八周——第十四周 第11课——第20课

  五年级:

  第一周——第七周 第1课——第10课

  第八周——第十四周 第11课——第20课

  六年级:

  第一周——第七周 第1课——第7课

  第八周——第十四周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3

  《巧巧手》:

  授课年级:三年级

  学生分析:

  美术课是孩子们是非常喜欢的,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喜欢动手操作,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是很强烈的。本课中所用材料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使用单件材料进行拼贴、剪等学生基本能掌握。但是对于同时运用几种材料组合设计,及色彩、作品造型的搭配等方面还是会有一定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设计和引导。

  教材分析:

  树叶、草、豆类、石子等等都是孩子生活中容易找到的材料,孩子们虽然经常接触它们,但很少刻意去观察它们,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可以利用它们来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在学生收集接触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渗透利用拼贴、剪等基本制作方法来制作成精美的装饰作品。通过这节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启发他们发现身边周围的美好事物,从中懂得体验生活和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确认哪些材料是可利用的'材料。

  2、能力目标:收集可利用材料,用拼贴、剪、等方法制作成装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和体验设计制作作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各种材料进行组合和创作。

  教学难点:多种材料制作作品。

  教具学具:

  1、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豆类,铅笔屑等。

  2、胶水、剪刀、纸。

  3、各种贴画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谜语导入: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树叶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团结合作本领大。

  根据学生学生猜出的谜底板书:手

  2、歌曲《巧巧手》。

  大家猜的都很正确,我们的手每天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我们都有一双巧巧手,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我们的手好吗?一起来唱巧巧手。今天就用我们的巧巧手一起来拼贴画好吗?

  二、欣赏阶段

  1、课件出示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用植物叶子或植物籽粒等实物做成的贴画,引发学生对这些物体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籽粒的形状美、色彩美。

  2、出示精美的实物种子粘贴画作品:

  (引导学生近距离的观察种子粘贴画作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像思维空间及触觉和审美经验。并且也及时的带领学生走出图片做进一步的观察,在用手触摸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自由真实的自我体验。)

  3、观察这些贴画所用的材料,他们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各种植物籽粒色彩、造型的不同,大小也有变化,越仔细看变化越多,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籽粒的形状美、色彩美)

  4、联系实际说说这些材料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

  5、说说这些精美的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大家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点、线、面造型的方式。从而引出设计制作的步骤,在师生讨论交流中总结方法和步骤。这一环节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打破了常规的教学空间,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平等、民主、快乐的接受知识、感悟知识。)

  6、你认为还有那些材料也可以拿来利用。(这一环节更实际的落实到制作的设想)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回合的比拼,让学生从本质上来认识原材料、了解原材料的来源,了解一些基本制作方法,才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路和想象。为后面的设计制作做铺垫。)

  三、制作阶段

  1、教师示范阶段————教师为学生示范一作品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感受美之后,学生也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美的欲望。但如何表现美呢?学生光有情感上的欲望可不行,还得有技术上教师的重点示范。学生通过刚才的讨论对贴画的制作过程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示范一幅画,使学生学习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等,并使学生掌握点、线、面、的粘贴技巧。

  2、奇思妙想阶段————学生根据实际材料动手制作。

  教师提出要求:

  (1)要知道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除了刚才几种方法以外,你还能用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完成,希望你能用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制作。

  (2)可用各类材料单件或多种材料混合制作,鼓励学生利用混合材料来制作,这样作品的效果会更好。

  (3)制作时,可以自己完成制作,也可以找朋友一起来制作。遇到问题,大家齐动脑共同解决问题,

  (4)提醒:告诉学生在使用剪刀和小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5)学生制作开始——课件循环播放各种.种子粘贴画作品。

  (课件播放作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思路和参考依据,并,启发学生学会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有趣的创造。)

  四、作品展示评价阶段。

  1、学生自评:学生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创意和设想?并评价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2、学生互评: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些地方很有创意值得学习借鉴,哪些地方还有不足需要改进

  (这样的目的不但给学生创造了能够展示自己的机会,还使学生共享了他人艺术成果、共享了快乐、共享了经验。使学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得真棒,大家用自己的巧巧手创作了这么多幅优秀作品,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勇于实践,我相信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叠不同的鱼

  2.让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各色正方形手工纸若干(每个幼儿两张)

  2.蓝色海底世界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课题

  在海底世界,本来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儿,由于很多人不讲卫生,海洋里的水变脏了,很多鱼儿没有了家,(出示背景图)。后来,人们给海洋治好了‘病’,现在有些鱼儿已经回来了,可有些鱼儿还不知道呢。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们怎样制作鱼,让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家好吗?

  二、基本部分:学习鱼的不同折法

  1.出示范例,教师示范,并讲解折法。

  (1)将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

  (2)将长边上的两个角向上折(或折一个角)

  (3)添画上眼睛

  2.幼儿练习折大鱼小鱼,教师巡回指导。

  (1)对于有疑问和有困难的幼儿及时指导。

  (2)添画鱼儿头部眼睛时,注意在适当位置。

  3.教师协助幼儿将折好的鱼儿粘贴到背景图上

  送“大鱼小鱼“回到自己的家——海底世界。

  三、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鱼儿游来游去。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5

  活动目标

  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明白和认识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等几种在折纸中出现的简单的折纸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小马的步骤和所需注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几种线条的折法即线条名称。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做好的一匹小马的样品。

  2、A4白纸每人一张水彩笔每人一盒剪刀每人一把

  3、A3白纸教师备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样品,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小动物,小马试着让幼儿说出其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小马的办法。

  3、教师用A3的大纸演示在室内来回走动便于幼儿看得清楚。

  1、教师讲解制作小马的方法和步骤。

  2、鼓励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自由讨论其制作方法。

  3、引导幼儿认识和运用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这几种折纸中常出现折法。

  4、让接受快的小朋友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其他幼儿讲解经验毕竟孩子之间有更好的交流方式。

  5、鼓励幼儿将折好的作品打开重新再折一遍,目的是让幼儿记得更深刻。

  6、重新折好后,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小马画出五官即涂色。并用剪刀剪出马的四条腿。

  7、最后将自己的作品装进自己的袋子内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折纸属于纯手工作业,幼儿非常感兴趣并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

  2、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敢于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

  3、但由于此次活动幼儿刚刚才接触,出错最多的地方是嘴巴的处理那一块,缺乏对基本常识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就是使用剪刀也不是很熟练,需要以后经常练习,相信以后对此类活动会逐步熟练的。

  4、也有个别幼儿出错可能是不理解教师讲解的意思,也或许是对此活动的陌生所导致的因素。

  5、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经常开展手工课程,在讲解的时候说慢一点、示范时的动作也要慢一点。尽量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动漫片及动漫形象,了解动漫知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卡通形象设计过程和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动漫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设计练习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活动重点:应用多媒体与活动及复合型培训的理念,加深学生对卡通画知识的了解,并能运用各种绘画表现形式临摹卡通画形象。

  教学活动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画动漫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VCD卡通片图片若干张动物人物表情场景图片等等

  2、学具准备:铅笔卡通图片颜色等

  教学过程: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呢,有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等等。那大家想想我们刚才看到的视频又属于什么片子呢?”

  生:“动漫片。”

  师:好,老师准备了几个抢答题,请同学们抢答,答对的给本小组加分。课件出示抢答题

  1、刚才看的视频片名是什么?主人翁是谁?

  2、这部动漫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看过其它动漫片吗?请说说你喜欢的动漫形象。

  师:“对,这些都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动画片,也叫做卡通片。那同学们想不想看动画片、了解和学习动漫通片的知识呢?”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我喜欢的动漫形象》”

  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的那些卡通形象,我们除了在卡通片里看到外,还在那些地方见过?”

  生:“书包上、笔上、衣服上”

  师:“对,他们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1.观察欣赏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动漫在生活中的运用。

  2、欣赏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你最喜欢哪个动漫形象?为什么?

  3、表演体验、

  “你喜欢的动漫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最有趣、最深刻的印象?

  (有趣的情节,造形和色彩,提高审美能力)请同学来表演自己喜爱动画片中的某一

  角色,并说出它的特点。下面同学猜猜他(她)表演的是谁?

  绘画练习、实践探究

  ①请同学们进行卡通形象绘画练习,每人临摹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教师巡视指导。

  (包括动植物、人物、日常生活用品(时间为15分钟)。播放轻音乐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

  ②在学生创作的同时播放一些以下动漫形象供学生参考。

  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各小组互赏互评,

  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的作品,上台展示,促进相互间的交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折纸动物是一节集折、剪、撕、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折纸动物用两条纸条分别折压后粘拼出动物的形态,并通过剪、贴和添画进一步突出动物的形象特点。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3课 折纸动物

  学生曾经学习过折纸,认识基本的折纸图示,折纸动物所以一般都能通过自己识图来制作。学生通过对一些动物身体比例的了解、把握,折出不同的动物形象,教材上的范图也能给学生一定的启示。折纸动物如将马儿的脖子加长,身子缩短就变成长颈鹿的基形等等。所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形体比例的特点折出动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折叠粘拼出动物的大形后,动物的嘴、耳可用剪的方法,动物身上的花纹、皮毛既可画又可以撕贴,可以不受动物本身的花纹、色彩的束缚,自由地选择色彩、添画花纹。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挂历纸、包装纸上的色彩和花纹来完成作业。

  本课制作方法简单,难度不大,但留给学生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却很大。

  二、教学目标

  掌握折纸动物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学会把握动物的比例及外形特点。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折纸动物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识图制作,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和活动的开展,可将课桌摆成四个圆圈,学生分四组围坐在周围。课前应制作CAI,它既能将各种动物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又能直观地分析动物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学生创作成功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激趣导入——自学方法——观察分析——指导实践——创新探索——交流评论——游戏活动

  激趣导入这一过程中,教师快速折出不同的动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看书上的折叠示范图,自学折叠方法,试折出马儿。接着再寻找规律:折动物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头、脖子、身子、四足的长度、宽度的大致比例关系。

  在观察分析这_阶段,利用展示不同的动物形象,师生共同分析它们身体的比例特征。随着学生的总结,将动物图片用阴影的形式把各部分大的形体比例概括出来。接着欣赏教材中通过剪、撕、贴、画几种方法装饰出来的动物,了解多种装饰方法,来指导学生实践。

  接着学生巧妙地利用各种纸张的花纹、色彩,将喜欢的动物折出来,并把问题提出来,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评价环节中各组学生把做好的动物摆在桌上,大家自由地走动交流、评价。

  游戏活动时,每组把前一节课做的小树摆出来,还可以做些小草、石头等,再把动物放进去,玩一玩“森林王国”的游戏。教学中还应注意渗透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作业要求:

  每位学生先折出一匹马,再运用这种折叠方法自己折出一个动物形象,并且完成其中一个的添画装饰。

  四、教学建议

  本课也可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学习折叠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折出不同的动物为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以添画装饰和游戏为主要内容。

  注意不要选过于软的纸,以免折出的动物立不起来。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8

  一. 张贴各种挂图

  二. 张贴各类制度

  《美术教师职责》《美术室使用规则》《美术器材管理制度》。

  三. 教师示范作品。(每位美术教师1—2两幅作品)

  四. 学生作品展示

  1. 手工制作作品摆放展台。

  2. 学生手抄小报分装订和未装订两种摆放展台。

  3. 绘画作品张贴上墙。(每位教师交5—10幅学生作品)

  五. 平面图

  备注:(美术室现需物品)

  1. 插线板2个,灯泡两个,文件夹两个,桌布一块2.5米x3.0

  米,双面胶10卷(粘贴挂图和学生作品用)。

  2. 打印各类制度装框上墙。(以设计好,审核通过可直接打印)

  3. 装订遮光窗帘。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9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陶 (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 工具和泥巴

  四、教材赏析 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发现的眼睛观察雨的变化,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表达雨中的情景,还有色彩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雨中的情景,体验角色在雨中的不同心情,表现学生在《下雨啦》中的独特心情和情景。体验不同的观察方法(从局部感知到整体感受),提高观察细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画笔对线条、色彩表现《下雨啦》的愉悦心情,通过观察感受雨中的独特美感,享受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状态。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学习观察的方法,发现不同的雨,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表达雨中的情景,还有色彩的表达。

  教学难点:表现角色动态、雨具在雨中的联系及不同情景故事。

  解决措施:通过观看视频,观察雨的多种形态,利用图片定格下雨的瞬间,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找到雨与点、线之间的联系,体验用有方向感的点、线画雨景,带来的不同美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都不见。”(谜底:雨)

  (板书)下雨啦

  (二)探索新知

  看视频,观察下雨的自然现象。边看边想用怎样的线条画看到的雨,老师也可在黑板上示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下雨时的情景,局部定格,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提问: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有些动物找地方躲雨,有些动物喜欢雨天。湖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

  1、雨的模样

  你眼中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雨)

  师生共同点评:

  蒙蒙细雨——稀疏的线、软柔的线

  磅礴大雨——粗重的线、密密的线

  雨的方向——随风而动的斜线

  2、雨的色彩

  想一想,女孩子眼里的雨是什么色彩呢?

  你能用什么色彩的雨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出示绘本插图《七彩下雨天》带着不同的心情和美丽的想象,我们心中的雨也变成七彩的了。

  3、雨的故事

  雨中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人们穿雨衣、打雨伞,马路上的伞就像一朵朵色彩艳丽的小花。

  妈妈们打着伞来接孩子,同学们已经互相照顾撑着伞走在路上。

  小动物们会找个地方躲雨、有的还会把荷叶当伞呢……

  4、动画示范

  动画示范画伞和穿雨衣的人。

  归纳:我们画雨,可以根据季节或是心情选择雨的颜色,表现出雨中的故事。

  5、创作引导

  (1)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2)说说自己的创意,想画怎样的雨中故事。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点或线表现出下雨的情景,画一画雨中的故事。

  作业步骤:

  1、先用记号笔勾线画出主体的人物或动物;

  2、画雨,要注意雨和风的方向;

  3、凃主体色,注意露出主体颜色,

  4、添加环境,注意雨景的色彩。教师巡视、帮助学生。

  (四)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的作品,展开自评、互评。

  1、介绍“我”用了怎样的线条画了怎样的雨,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本课总结: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观察了雨的模样、画出了雨的色彩、讲述了雨的故事,表达了独特的心情,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美发生在《下雨了》……

  (五)拓展

  观察家乡的雨季,体会家乡雨景的独特美感,画画《下雨了》的连续剧。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纸拎袋的用途,初步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2.运用各种纸材、废旧材料,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一只既实用又美观新疝纸拎袋。3.培养关注生3.培养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滢趣与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纸拎袋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随着?限塑令?的实施,各种纸兇袋取代了以傘的塑料袋,便成为一种时尚、个性、环保的标志。《纸翁袋》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的纸拎袋在实用的基础上,对其外形、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本课在学生掌握基本设计技能的基础上,紧密融合生活,引导学生针对纸拎袋的特征在创意、造型、图案、色彩爷方面进行一次大胆的创作。本课将运用旧挂历纸、旧画报纸:通过画、撕、剪、_插接、粘连等基破技法,进行立体和半立体纸工制作,师生共同参与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活动,来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纸拎袋的设计制作方法,运用各种美术元翥,设计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新奇的、富有个性与创意的纸拎袋。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能力,设计制作的纸拎袋新颖有趣。

  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各式纸拎袋、旧挂历纸(或旧画报纸)、彩卡纸、剪贴材料(布、图案、贴纸等)、装饰材料(纽扣、珠子、彩绳等)、双面胶、剪刀、常规绘画工具等。(教师)课件、剪刀、胶水、旧挂历、包装纸、各种废旧材料、范催(自制学具袋、礼品、鞋服的拎袋)等。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检查学具准备情况。(2)出示纸拎袋范作,教师从袋子里拿出剪刀、双面胶、绘画用具等,展示袋子。(3)揭题。

  2.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到的纸拎袋,说说它的来历和用途。(2)除了学生说的用途外,纸拎袋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课件展示各种功能的纸拎l袋。(3)好的纸拎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课件相应出示几组纸拎袋图片。教师小结:这些造型各异、风格不同的纸拎袋既方便了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理念、文化,还体现了设计者的个性和想象力。

  3.分析讨论,尝试制作。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不同造型的纸拎袋看一看、摸一摸、拆一拆,了解纸拎袋的特点和基本形的制作方铥。(2)课件出示纸拎袋制作方法与步骤图,学生尝试制作纸拎袋基本形。探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使纸拎袋的容量更大?怎样设计拎带会更舒服?怎样粘连会更牢固?

  4.观察发现,感悟设计。

  (1)造型。请学生想一想,你见过的、用过的纸拎袋有哪些形状?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①课件出示一组几何形纸拎袋,你发现了什么?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②课件出示一组仿生形纸拎袋,说说这些纸拎袋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教师小结:我们发现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拎袋都可以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和几何形的组旬;除几何形外,』还有具象的仿生形,如:l可爱的小兔、有趣的小狗等。(2)装饰。①课件出示教材中以图案装饰为主的纸拎袋,思考:这些纸拎袋的图案设计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款?为什么?②怎样让纸拎袋变得更美观呢?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装饰?你带了哪些材料?打算怎样装饰?课件出示:拼贴法(剪、绕、撕、折、卷、贴等)和添画法装饰的纸拎袋。教师小结:可以运用各种材料,用剪一剪、绕一绕、撕一撕、折一折、卷一卷、贴一贴等方法,让纸拎袋变得更漂亮!(3)拎带。你觉得拎带可以怎么制作?学生讨论。课件出示:用纸剪贴的、直接剪的、用绳穿孔的……

  5.设计制作,实践创新。

  (1)作品欣赏。①课件出示学生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只纸拎袋,为什么?(引导学生从造型、装饰、担彩等方面讨论。」)②课件出示创意纸拎袋作品,说说它们的创意在哪里,这些纸拎袋的造型和拎带设计巧妙在哪瞿?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创造性设计的魅力。(2)小组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你会设计怎样的纸拎袋?你用它来干什么?(3)学生作业。①作业内容:设计制作一只纸拎袋,以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②作业要求:第一层次: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第二层次:构思新颖、造型独特、装饰美观。③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优缺点及时点评。辅导要点:整体构思与造型;制作的技法与装饰方法。

  6.作业展示,学生互评。

  (1)学生作品展示。①学生自评:?设计师?从纸拎袋的造型、装饰、材料、时能等方面进行介绍,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创意,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②同学互评: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提出不足及改进方案。③思维的碰撞,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作品。(2)评选活动:制作奖(评价标准:造型美观、制作精美);创新设计奖(评价标准:造型新颖有个性、装饰美观)。

  7.课外拓展。

  学习了纸拎袋的设计与制作,希望学生在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能多设计、多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拎袋,为美化生活作出贡献。课件出示各式自制环保袋,学生欣赏并承诺不再使用或尽量少用塑料袋。

  8.整理材料,保持整洁。

  把桌面上的碎纸、废料装进我们亲手制作的纸拎袋里,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12

  教学方案

  [课题]

  《我们身边的线条》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13课。

  [课型]

  绘画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线的组织及变化

  [作业要求]

  用各种各样的线画一幅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可自己想象,要求表现出线的疏密变化又有秩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线的种类(4分钟)

  1、心情导入新课

  老师折电线

  师:你们知道老师此时的心情吗?

  生:紧张、乱……

  师:老师现在心情平静了应怎样表现?请每个小朋友拿起电线把老师的心情表现出来。

  生齐折电线并展示

  师:谁能变出更多的心情?你能叫出这些线的名字吗?

  生用电线变出直线、折线、曲线……相互交流,并归纳。

  师投影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

  [上课时随机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使孩子原本不安份的心一下子被老师手中的电线吸引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注意力得以集中,并初步认识了几种线。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

  2、做找线游戏并揭题

  (1)师:看准能找到我们身边哪儿有这些线?谁能找出最多。

  生自由走动在教室内寻找(地板、黑板、桌椅、风扇、服装、头上、窗外……)

  (2)在他们发现身边的线后美术字揭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在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后采用游戏法设置情境,悬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兴趣,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同时也很自然地导入新课。精致的课题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把他们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欣赏美术字的能力,为美术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授新课——线的美感及表现力(17分钟)

  1、感受生活中的线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本组课桌上摆放的工艺品上的线,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这上面有些什么线?

  师生共同找出各类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

  引导孩子观察并思考:这些线给我们什么感受?

  师生共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受。

  3、线的情感性

  师生一起用彩带、电线分别体验曲线、直线、折线给人的不同感受。

  师:刚才各种不同的线分别给我们什么感受?

  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师投影部分词汇(活泼、快乐、坚硬、挺拔、严肃、安详、温暖、兴奋、感动、惊奇、赞叹)。小结:线也能表达各种感情。

  [通过找工艺品上的线,观察课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纹、山石线、动物身上的斑纹……,体验人文环境中的线:建筑、服装,使孩子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在游戏中初步感受线的美感,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全体师生共同舞动彩带,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曲线给人的自由活泼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弯曲变形的电线使每人分别体验折线的坚硬、直线的挺拔严肃等不同感受。]

  4、线的运用和表现

  (1) 欣赏课件中中外画家的几幅线造型艺术,感受美感

  (2) 赏析赖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师:小组讨论这两幅画给我们什么感受?为什么?

  全班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师总结:波状弧线,整体又规律性的层次横跨画面,造成律动的幻觉,给我们强烈而又刺激的感觉。

  (3)赏析线画《缅甸仰光大金塔》

  师:比较这幅画和刚才两幅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以直线为主,表现了严肃、庄严的氛围。

  师:画家用不同种类的线表现不同的情感,我们国家对线的研究更为精深。从古代就非常重视用线造型。

  (4)赏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画

  师:这幅画在线的运用中有什么变化?

  师生共同体会线的疏密变化产生的节奏美感。

  [通过以上四幅典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孩子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初步了解线的表现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5)小游戏

  师:每人手中都持有一小张黑卡,现在请大家在黑卡上画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色彩画一根线,然后各组谈谈每张画给人不同感受。

  生画出并讨论

  师:不同色彩、不同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线能表现出不同的美感。

  小结:线有丰富的表现力,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种类、不同粗细、疏密变化的线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

  [课堂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还不是很适应学校生活,40分钟对他们来说显得漫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轻松的环节至关重要。教师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体验了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与成功,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创作的欲望]

  三、布置作业(3分钟)

  1、讲述“我的梦”(语言描述)

  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的梦,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述自己记忆最深最感兴趣的梦。

  2、请大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用线画出来,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作业要求:可自己创作,也可自由组合共同完成。选择适合自己所画内容的纸、笔把它通过不同种类、不同粗细、不同疏密变化的线表现出来。

  [只要大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激情。“我的梦”既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又为孩子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合作创新、动手实践,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绘画的乐趣,给他们创设宽阔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创造力,从感性到理性有了一个飞跃。]

  四、学生作画(12分钟)

  教师巡视辅导(选择轻松、愉快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创设愉快乐的氛围。)

  1、巡视作业中构图情况及线的组织。

  2、作画中间集中辅导:针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3、分组指导:针对小组个别问题及时辅导。

  4、对孩子进行个别差异指导。

  五、作品评价,课外延伸(4分钟)

  1、展示各组的绘画作品

  (1) 各组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互评,推选出一名代表;

  (2) 请各组代表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两、三名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从构思、线的组织、工具、材料的使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 师进行客观评价。

  [让孩子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求,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更不应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要鼓励他们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2、总结延伸:展示几幅用线表现自己对这段背景音乐感受的作品。

  师:音乐与美术是姐妹艺术。

  我们回家听一段音乐,用线表现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体会音乐与美术有什么联系。

  画完后可以与父母共同欣赏,装饰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强调美术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引导孩子将美术与音乐相联系,以形成更大的知识背景,发展综合学习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学会创新与探究,学会让自己的东西变得实用,生活化起来,同时学会让亲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又增进了亲情。]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

  教具准备:“华表”图片(课件)、范作、勾线笔、雕塑泥及工具。

  学具准备:收集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是什么?)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_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 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

  4. 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

  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

  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14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 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 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 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 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 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 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绘画种类,对于绘画形成初步认识;

  2、掌握几种绘画的工具,及时帮助学生在开学初做好工具的准备工作.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并掌握绘画的几种基本分类,并能分辨每种绘画所使用的工具特点,识别绘画种类。

  教学难点:

  欣赏各画种,并能简单感受各种画种的艺术特点,体会绘画美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开学第一课》

  1、引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几种不同的绘画工具?

  铅笔、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墨汁等等

  2、层层递进,引出主题

  提问:你知道那么多不同的绘画工具,那你又知道绘画分为哪几儿童画、 水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等

  二、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1、学习用品

  介绍整个学期所需要的学习用品与工具

  主要有:

  ①绘画工具:小号记号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彩色蜡笔、水彩笔等彩色笔,水粉工具(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

  ②手工制作工具: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其它特殊纸品。

  请学生除特殊课程要求外,选择其中绘画工具里自己比较喜欢和常用的一种工具随堂携带。

  2、课前准备

  二分钟预备铃前,要求学生必须把学习用品准备好放在自己的课桌角上,等待老师上课。

  3、上课注意事项

  ①身体精神状态。

  每节课关注学生上课时的精神状态与坐姿情况。

  ②提问——回答

  ●要求回答问题要简洁扼要,条理清楚,在回答问题前进行思考,而不是想到什么都说什么。

  ●对异议的回答,必须做到尊重他人,耐心听完回答,再进行补充。

  ③作业评价表(展示)

  本学期仍进行作业评价表成绩评定方法,展示表格,并要求学生注意环境卫生强调美术课环境卫生问题,提醒学生在进行作业的同时,保持教室的卫生,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

  三、探究新知

  1、展示主要的绘画种类,直观了解几种不同画种的绘画特点, 让学生讲一讲各自的理解,小组讨论。

  2、展开认识画种并了解工具特点

  (1)儿童画——以儿童想象为主,体现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构图时立意鲜明,主次恰当,色彩鲜艳。

  (2)水粉画、水彩画——水粉画是以水作为“帮手”,用水粉或水彩颜料绘制完成的绘画作品。

  小结绘画特点:可以大块的铺色,也可以精细地绘画。

  四、课外拓展

  最后,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与手段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图片欣赏各种制作方法,纸雕,木刻,综合材料等,增强学生对于材料的认识与了解,引起学生在课外对于丰富材料的探运用。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16

  教学目标

  1、 认识了解花和鸟的各种形态,大胆进行表现创造。

  2、 掌握头饰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让学生在游戏创造活动中体验愉悦感。

  4、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萌发爱护花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头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体会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

  难点:头饰的制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范作,制作工具,不同小鸟造型的头饰。

  学具:教材、课堂练习、水彩笔、蜡笔、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制作工具,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帮助小鸟找到了家,小鸟、小鸟妈妈为了感谢我们,今天他们带着许多的小鸟来感谢我们。

  2、欣赏课件:小鸟在花丛中嬉戏,花儿竞相开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他们在干什么?

  3)小鸟是怎么飞?大家模仿飞一飞。

  4)花儿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开放的?大家表演。

  三、欣赏感知

  1、课件演示小鸟形态。

  1)他是什么鸟?是什么颜色的?

  2)他有几个部分组成?

  3)师生同练:

  通过小鸟的组成部分分析,画画小鸟的基本结构。

  2、小结交流:

  今天,小鸟们要去参加森林的舞会,要评评谁是最美的小鸟,所以他们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们帮忙出出主意,为他们打扮打扮,你有什么好主意呢?该从小鸟哪里入手为他打扮呢?

  1)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种不同的尾巴、身体、翅膀、_,给小鸟换新衣。

  2) 教师展示刚才“打扮”的美丽的小鸟,多美的小鸟,美的象公主,你想说些什么?

  3) 你想打扮一只怎么样的小鸟?(战士小鸟、飞行员小鸟,空姐小鸟等有职业的各种小鸟)。

  四、学生尝试练习:打扮小鸟

  1、 将小鸟有个性的打扮。

  2、 涂上美丽、鲜艳的颜色。

  3、 自己学着剪一剪。

  五、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 展示小鸟作品,让学生自由思考:我该如何展示我的小鸟?

  2、 师生共同探讨展示的方法。

  3、 制作头饰,胸饰等。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制作工具,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 回顾上堂课,学生自由展示小鸟作品,并根据自己的小鸟身份表演。

  1) 关于小鸟的故事。

  2)关于小鸟的歌曲。

  3)关于小鸟的舞蹈。

  4)小鸟集体表演。

  2、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课件欣赏:花儿开放

  1)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她是怎么开放的?你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吗?

  3)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4)小组讨论:

  还有什么花?他们的形态是怎么样的?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儿的VCD,感知花儿的各种形态。

  3、学生根据上堂课小鸟的头饰,胸饰的做法,来绘画花儿,制作花儿的头饰。

  1)回顾上堂课的小鸟头饰的制作过程。

  2)学生绘画花儿。

  3)合作小组讨论、制作:根据小鸟头饰的做法,制作花儿的头饰。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播放《玩具进行曲》;

  2、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五、展示,游戏。

  1、学生自由选择小鸟,花儿的头饰或胸饰,进行表演活动。

  1)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头饰(小鸟或花儿),自由组队,商量表演的内容。

  2)“鸟语花香”联欢会。

  让学生在室外围成圈,尽情的表演节目。

  2、教师小结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17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示范,并布置作业。

  1、老师在黑板上的白纸上面用大排笔涂上相互重叠的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老师在用、调、涂色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调色方法,并注意好环境卫生。

  2、要求学生用水粉或水彩画或用色水流动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颜_

  四、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3、注意卫生。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

  2、老师归纳讲解,巩固三原色的知识。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18

  教学目的:

  1、发幼儿染纸的兴趣。

  2、会用对角折、对边折的折叠方法折宣纸。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对美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米老鼠手偶一只,染好的花布若干。

  2、宣纸若干、各色染色水、碟子、擦布各若干。

  3、染纸欣赏区。

  教学过程:

  1、组织幼儿听音乐学小猫走进教室自由找位置。

  2、米老鼠来做客,请幼儿帮忙并带来各种花布请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请幼儿说一说:“花布上的图案象什么?

  3、讲解染纸的方法和步骤。

  (1)、介绍宣纸,告诉幼儿宣纸很薄,吸水性强,碰到水后容易坏,使用时须小心。

  (2)、教师示范宣纸的折叠方法,用对边折或对角折的方法把宣纸折成一个三角形或一个正方形,将折好的图形分各部分沾在色水中,先泡尖角,拿在手上倒立,待颜色稍渗透,在染别处,把未染色的部分折成尖角来染色,直到把整张指都染上颜色。

  4、教师向幼儿提活动的要求:可自由选颜色,手脏可用搽布,宣纸要等稍干后才能打开。

  5、幼儿动手操作

  (1)、教师启发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折染。

  (2)、请幼儿把染好的作品送到米老鼠的花布店,组成一幅美丽的大花布。

  (3)、自由欣赏,互相说说自己染的是什么?象什么?

  6、教师小结,并代表米老鼠先生谢谢小朋友。

【小学美术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创意教案10-08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7-21

小学美术教案《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方案06-14

美术活动角设计方案06-23

小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1-03

初中美术作业设计方案09-13

美术活动角设计方案3篇06-23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04-15

小学活动设计方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