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
教材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词语句子的理解。
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
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谈感受)
3、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CAI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通读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
5、交流标自然段情况,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指名读本自然段,其余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感受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4、质疑。(理解夜幕降临)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到东西长安街走走。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一共有几句?分别写了哪儿的美景?(指名回答,相机出示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夜景图片以及相应的句子)
2、多美的夜景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再结合图理解词或句子的意思。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重点借助图片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以及相关句子的意思。例如:理解华灯高照时先引导学生从课件图片中找到长安街,再找到整齐排列在路边的灯树,引导学生懂得像图上那样高大而放着光芒的灯就叫华灯,它们居高临下地照射着路面就叫高照。
4、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三)学习36自然段。
1、指名分段读35自然段,其余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哪儿的夜景?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提示:
(1)按自已喜欢的自然段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2)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觉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
(3)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4)美美地读一读选择的内容。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师相机点拔突破难点)
a、交流提示(2)
b、观察立交桥夜景图感受道道彩虹
c、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橱窗、广告、霓虹灯并感受它的美。理解绚丽多彩繁华等词语。
d、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倒映银光闪闪并指导读好长句: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银光闪闪,十分动人。,以读代讲。
4、指名读:你喜欢北京哪儿的夜景,请你读一读
5、配乐齐读35自然段
6、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欣赏了北京的夜景。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图文结合,自读自悟,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利用精美图片理解词句含义,避免了枯燥说教。)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强化感受。
同学们,国家强盛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了解到祖国首都的夜景是那么的辉煌亮丽,看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想,此时大家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小朋友们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对祖国说-------------------------
我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五、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设计意图:用歌声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首都之情,把教学推向高潮。)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此诗优美意境, 品味古诗雅韵,尝试古诗新唱。
2.能优美连贯的演唱歌曲。
3.能理解并灵活运用重点乐理知识。
教学重点:
连线内一字多音及倚音的演唱
教学难点:
演唱时的气息控制和连贯性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欢迎大家来到“中华好诗词”的比赛现场,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国风韵。今天请同学们积极参加“咏春”古诗朗诵会,看谁的激情更高、实力最强!
2.请小督学选出自己组最优秀的诵读选手参加比赛。
3.师:大家读得太好了,那么今天我们来个古诗新唱《春晓》,请看教学目标。
二、新歌教学:
1.我也想朗诵了,请大家给我公正的评价好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春晓》吧。
2.了解此诗作者孟浩然,请学生说说,教师再简介作者。
3.初听歌曲,感受情绪特点,找出乐理知识。
4.重点学习“连线”,区分连音线和圆滑线,找出各有几个并唱一唱。
5.自主听歌学唱,难点一字多音老师教唱。
6.齐唱歌曲,找出不会的地方,着重学唱。
三、 多样演唱:
领唱加齐唱、男生女生PK赛、各小组接龙唱
四、 课外拓展:
古诗新唱我能行:找出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尝试古诗新唱
五、 作业推荐:
1. 寻找春天,歌颂春天。
2. 我来描绘春天,以自己的方式赞美春天。
六、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实力歌颂了春天,那么就请大家爱生活、爱古诗、爱大自然,让我们去拥抱春天吧。
爱凡杰第一小学朱先梅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4
层进阅读
创意说明
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绝不可能仅仅凭某一层面的训练就指望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训练的方法应该尽量多样化,富有灵活性和层次感。应当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多角度、多层次的活动中得到螺旋式的上升。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其可读性极强。读懂了,读透了,读进自己的骨子里了,阅读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学步骤
一、面式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全文采用“板块”拼接的结构,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2、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用一句话分别说说每一“板块”从什么角度展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形象。例如:
第一板块: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第二板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
第三板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板块:民族的自豪、祖国的骄傲。
第五板块:才智超凡、意志坚强、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邓稼先。
第六板块:忠诚纯正、成就卓越,有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
献了自己的一生的邓稼先。
二、线式阅读
1、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是简介,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转换角度再次扩展,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2、理清文章情感脉络作者的情感贯穿于全文的各个板块之中,波澜起伏,动人心弦。赞颂、怀念、自豪、骄傲、崇敬、珍惜、庆幸..作者对老朋友的至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无不令人为之感怀。
三、点式阅读
1、妙点品味高度凝练而富表现力的词语:文章有一批高度凝练而富表现力的词语,例如:鲜为人知任人宰割至死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亲如兄弟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妇孺皆知引人注目知人之明热泪满眶蓬断草枯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的句式:文章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排比句式排列整齐,能够造成一股气势,感情充沛,朗读起来铿锵有力,使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灵活多样的表达: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又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在与奥本海默的对比中,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所代表的中国人的气质品格;作者还运用生动的描写,再现了自己自豪的心情和邓稼先在沙漠中艰苦工作的情景;作者又通过引用诗文来展现养育了邓稼先的广阔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作者甚至用灵活多样的标点符号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邓稼先丰富的精神世界。
饱含深情的笔触: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又如,作者在第五部分写道:“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些语句,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
详略的安排和内容的取舍: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传统的眼光、历史的视野、全球的胸襟: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凡响,高出一筹,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例如,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终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件把中国和美国的顶尖人物拿来作对比。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使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在以上基础上,进行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
2、人物品评
评价邓稼先,学习邓稼先。
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邓稼先的资料,小组讨论,从历史的角度、时代的角度来评价邓稼先,从做事和做人的角度来学习邓稼先的宝贵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是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本课出现的问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指尾巴)。人没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动物有尾巴,谁来说说哪些动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里有好多动物聚到一起,他们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他们要比什么?(板书:比尾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比什么;结果)
二、初读课文
学习1、3小节
过渡:书上P83也就有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1、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哪位同学愿意充当来宣布一下参赛选手的名字?其他同学听他的发音正确洪亮吗?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带音指名读。不带音读。全班读。
2、谁能把选手的名字完整的播报一遍,说时用上有有还有)
3、全班齐说。
三、细读理解
过渡:运动员们就要入场了,谁愿意做小领队把运动员带入场。(放音乐,学生贴小动物图片。)
比赛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当评委?现在我宣布:我是这次比赛的主裁判,请各位评委保持安静。我来宣布第一个比赛项目,他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谁的尾巴长?
1、这是什么句?范读,学生读。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还有五个呢?谁愿意接着宣布?
随机处理:长──短
一把:还有什么能用一把?弯弯:
扁扁:
2、谁能把这六个项目完整的播报一遍。其他同学做手势。
3、学习2、4小节
过渡: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评委们看看比赛结果怎么样?快读读。
那位评委先来播报比赛结果?边播报边贴上比赛结果。(学生贴)
师生:指黑板;生生:看书;分组
四、拓展
1、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了,如果你认识他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2、用谁的尾巴像什么说一句话。
3、也可说说其他动物。
4、用谁的尾巴怎么样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勇于为科学精神献身的可贵精神。
【预习案】
1、 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咕哝( ) 祈祷( ) 惊扰( )
卷帙( ) 伽利略( ) 心不在焉( ) 赫赫有名( )
倔强( )( ) 嘘( )( )(两种读音)
2、 理清文章思路:
(1) 伽利略是怎样发现“摆”的规律的?
(2)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实验,教授们、学生们和镇上的人持什么态度?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第1段写“一个教堂司事”的“漫不经心”有什么作用?
2、 第2段中“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一句运用____
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语段最后一句中,“就这样”具体指什么?
4、 这一部分课文所记述的事迹表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二、读课本16—1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第16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第17自然段描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4、品读第1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家“窃窃私语”,都说些什么?请根据文意补充。
5、 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这一部分说说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检测案】
1、 解释下列词语:
等因奉此:
漫不经心: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2、 课文中介绍了伽利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这与课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编写人:张国昌 审查人:张晓利 把关领导:刘小光
【学习目标】
1、联系课文语言具体环境,品味生动传神的雅词;
2、结合课文的中心主题,出精美出彩的妙句。
【预习案】
1、 点字注音: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持之以恒( )
汲取( ) 渊博( ) 驾驭( ) 不言而喻( )
2、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是怎样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观点的?
(2)要想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哪些要素?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6页1-3题
二、读课本9—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7页1-4题
【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网络
1—3自然段:通过具体例子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4—8自然段:
9—13自然段:
【检测案】
1、 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的写法──简短的故事里寓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2、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
3、学习本文精美的语言。
【重难点】
重点: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
难点: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
【教学设想】
1、学生对寓言这种体裁比较熟悉,可以从以前学过的寓言导入,然后通过比较了解寓言的特征。
2、故事学生比较喜欢,但本文重点与难点之处在于:寓言与人生的关系要弄明白作者着意表达的是人生中的道理。可以让学生对故事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然后再提示出寓意,最终要让学生明白,效果应当比较好。
3、本文语言精美,可以通过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过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故事里寓含的道理。
(这个环节可让学生温习旧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查阅说一点新的寓言 。)
如《拔苗助长》,真有那么傻的农人吗?那么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
2、小结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戒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精悍,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采用拟人、夸张、想象等手法,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今天学的是现代寓言。
二、揭题审题
本文题为《人生寓言》,发现没有?在寓言的前面加上了人生二字,读后思考,为什么要加这二字?(这个问题可以放在最后解决,当作一个悬念)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嬉戏(xī) 禀告(bǐng) 厄运(è)
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啬。
闲适:清闲安逸。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四、学习《白兔和月亮》
1、故事内容复述。
2、问题探究:
⑴ 白兔对待月亮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月亮原先不属于自己,现在属于他了。
你能从文章找出一个关键词来说明吗?
得失之患。
得到月亮不就是好事么?为什么又成为患?
再比如,白兔得到了青草,有东西吃了,当然高兴了。为什么得到这么美好的月亮却反面担心呢?
⑵ 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为什么不题为《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
白兔拥有青草,就像天空拥有月亮一样自然而然,而拥有月亮实在是不配拥有。
以《白兔和月亮》为题,因为传说中,月亮中有白兔,顺着这个意思写。
讨论后,就可以明确认识到:小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的拥有,看起来是好事,又何尝不是坏事?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⑶ 文中有句话说: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这里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的慧心已泯。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也是本文加上人生二字的意义所在,作者写作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人生的道理。
3、大家可不可以从这故事中也想想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
让学生说说和白兔类似的事。如捡到很多钱
(通过扩展,让学生明白人生的道理。)
寓意提示──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五、学习《落难的王子》
导入:周国平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1、故事复述。
2、问题研究,寓意提示:
⑴ 王子没落难前听到别人遭受厄运是怎么说的?自己落难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各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生活得如何?
⑵ 文中主人公为什么设置为王子?怎样的王子?
生性脆弱。
⑶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这是落难王子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⑷ 天哪,太可怕了在别人落难时,王子落难时,我落难时三次反复出现,有什么用意?──表明,任何人遭受厄运时都得承受,而且都能承受!
⑸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说说你自己或身边的哪些人怎样坚强面对不幸的?
⑹ 天有不测风云若今后你遇到厄运你会怎样做?
3、有关厄运的名言积累: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论天意》
六、两篇寓言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七、课外练习
读几则寓言,然后说说寓意。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夏季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是那样惹人喜爱。小水珠喜欢她,小蜻蜓喜欢她,小青蛙喜欢她,小鱼也喜欢她。这绿色的跳动的音符,在召唤小朋友走进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课文的词句、创设情境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叶”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在学习过程中重在激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重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互评。课文、生字都在一定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
你看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谁来夸夸这么漂亮的大荷叶?
(学生自由发言)
有个小作者也在夸这美丽的大荷叶,你们瞧。
(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大荷叶!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小朋友,满池的荷叶是那么美,难怪引来了这么多的小伙伴呢,都有谁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碰到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准确。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汇报。
三、识字教学
1、是啊,美丽的荷叶引来了这么多的小伙伴,那么这些小伙伴又是怎么夸奖大荷叶的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读一读。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在句子中初步识字。
4、集中教学生字。
四、课间游戏
猜字谜。
五、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读课文。
2、指名读分小节读课文。
六、复现生字
(儿歌复现)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七、写字教学
1、学生观察。
2、范写。
3、生写。
4、反馈。
八、小结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
《养花》设计理念:
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教学只有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与成长发生意义关联,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架构起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多层次对话,让学生在经历“疑问”、“体验”、“发现”等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养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养花的一些情况和感受,说明养花是一种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的事情,流露出对花草的热爱。全文文风质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知识与能力:
1、学会4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否定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揣磨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1、在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结合精彩句段,发现文章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借助批注与文本对话的方法和揣磨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1.师生问好,以姓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花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给了我们丰富而敏锐的感受。自古以来,诗人作家写花的很多,不同的诗人和作家对花的感觉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板书:2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检查读文,初知“乐趣”
1、认真倾听,是否正确流利。注意字词的读音。
2、找一找: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乐趣?
3、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及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出示第一句话“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爱养花?(学生自由读课文:只要开花,作者就高兴,而不是只喜欢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种满了花草。)
(2)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本段的段意。(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问:这句话向我们解释了作者为什么要养花。从全文来看,本段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总述)
4、理解课文第七段,并了解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段,想一想,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全文的`总结)
(2)养花的乐趣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老舍先生觉得养花给他带来了哪些乐趣。
5、读着老舍爷爷这段感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喜、笑、有果实,这些都堪称乐趣,为什么劳动累得腰酸腿疼也是乐趣?甚至是“忧”、“泪”也被视为养花的乐趣呢?)
6自读思考:那么老舍爷爷向我们讲述了养花过程中的哪些事呢?每件事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作重点研究。
四、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取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及教师点拨的形式。
预设:着重理解以下内容:
(l)“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可以体会出作者爱花,确实把养花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句话中“自己会奋斗”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指有些花草不怎么选择天气,不怎么需要养花技术,就能自己生长。作者爱花,养花,不是为了研究和试验,而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所以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
(3)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4)“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5)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如此循环”指“像这样循环”。指作者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要好。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因为养花,作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调节,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腿部不适,代替了吃药,自然身体好,心里更高兴,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
(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6)、投影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c.补充空白,强化感觉。
师:a、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中发现不少真理,继续读下去,你也会发现不少真理的。
不劳动,就(),这也是真理。
b、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你的生活说说:
不劳动,就(),这也是真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7)作者养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8)菊秧遭灾,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邻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说明作者宽厚待人。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对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伤心中表现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9)从小猫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还养着昙花??说明:老舍养的花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些都说明老舍的花养得很好。对养花充满了乐趣。
(10)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爱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随机板书: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即须劳动又长见识
五、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小结:作者通过养花,掌握了养花的门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近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2、向生活延展。
a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
b、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
(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抓住黄山“四绝”之一—怪石,娓娓道来。文章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从总体上讲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引出黄山奇石。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重点介绍黄山的四块奇石,其构段方式有所不同。第六自然段写出黄山还有其它奇石,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对黄山石的喜爱之情。本文图文并茂,文章抓住一个“奇”字,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原本无生命,但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令人无限神往,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设想: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整合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以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感悟黄山石的“奇”为突破口,通过图片、多媒体课件直接感知石之“奇”,动情的朗读找出“奇”,广泛的交流品味“奇”,重点词句主动的想象夯实“奇”,积累内化再观“奇”,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能正确认读“尤、巨”等18个生字,正确书写“区、秀”等10个生字,并且注意美观。
b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c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
2、过程与方法:
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理解黄山石的特点,体会对黄山石的赞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爱黄山石的特点,向往去黄山看奇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教学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在研读中体味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 。
教学过程:
一、说图初读,感知“奇”
1、同学们,咱们都是大山里的孩子,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里 。咱们对石头应该说是非常熟悉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幅与石头有关的挂图,大家想不想看?
课件展示:文中第2、3、4三幅插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然后要求展开想象,准备说图。
师加以指导,如:那石头是什么样子?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看到这石头你会想到什么?等等。
2、教师配乐读课文。
让学生找出与3幅图所对应的段落,再图文对照。
3、初步感知课文。课件展示:第一幅插图。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课文哪一段描写了这幅图上的画面?然后图文联系,明白黄山奇石是黄山风景的一部分。
师简单介绍黄山四绝。
4、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次感受“奇”。
二、整体感知,找出“奇”。
1、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2、这里的石头既好看又奇妙,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几块怪石?
3、师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三、细读探究,品味“奇”。
1、课件展示:第二自然段内容。谁愿意把“仙桃石”给大家介绍介绍?
2、小组讨论。用“这一部分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归纳本段内容。
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一部分内容先写’仙桃石”的名字,接着写像什么样子,最后写在什么地点。
3、让学生从外形上看,从来源看仙桃石的“奇”。
4、小组讨论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来完成3、4、5段的阅读。
师提示:
a要结合课文插图。
b要尝试使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c名字、样子、地点可以交换顺序。
5、反馈。
a谁能把“仙人指路”介绍给大家啊!它是什么样的?你能给大家读读吗?再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b接下来该去看哪块怪石了?找同学读课文。
师:有一只猴子,蹲在高高的山头上。望着翻滚的云海,它是被那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看呆了,能体会着读读吗?谁再试试?
师:关于这只石猴你有什么想法?
c还有一块石头没介绍呢?它叫什么呀?
师:雄鸡为什么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金鸡?
师:看到他想到什么?
师:带着你的想象读读这一段吧!
四、找重点词,夯实“奇”。
1、朗读2、3、4、5四个自然段,体味意境美、语言美。
2、课文中具体介绍的这几块怪石,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它们有趣,神奇呢?
例如:师生分析出“仙桃石”这一奇石,一“飞”一“落”把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的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板书:
仙桃石 飞、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伸、指
金鸡叫天都 伸、啼叫
3、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积累内化,再观“奇”。
1、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这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2、黄山奇石数不清,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了,谁能用前面研究的四种奇石的构段方式,说说它们个是什么样的,敢和书上写的挑战吗?
3、小组任选其一进行练习。
4、小组汇报展示。
六、总结全文。
黄山的奇石真是有很多,说也说不完。那我们就尽情地读读整篇文章,好好欣赏欣赏吧!
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山奇石,你回家准备给爸爸妈妈怎么说你的收获呢?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
第二课时教材简析:《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对象分析:本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科普知识兴趣浓厚,而本课可读性强,趣味性强,要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不难。但要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一定要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但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资料收集有一定得难度,因此教学中主要以小组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培养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习惯。
教学目标:1、教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教育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约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发展目标:(1)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2)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方法:1、教师教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2、学生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教学资迅媒体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数:共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运用
设计意图
一、回顾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回顾上节所学的内容。
观看课件,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课件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主学习,了解月球景色的奇异。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想想: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并用-----在书本上画称呼相关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
出示课件:
师:现在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参观一下月球,感受一下月球的奇异。
观看后指导朗读。
(二)小组合作,探究月球之谜。
1、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_____________;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汇报学习成果, 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3、师:除了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收集的月球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师先向学生展示几个从课外资料中收集到的月球之谜,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一)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独自思考: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在书上画线)
2、(1)全班交流。
(2)学生观看课件,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后感情朗读。
(二)小组活动,探究月球之迷
1、小组内认真读学习任务并合作完成。
2、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3、学生自由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月球资料和月球之谜。
1、课件出示月球环境录象
2、课件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3、展示几个从课外资料中收集到的月球之谜
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师: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假如有一天将一部分人移居月球上去,你觉得可以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
学生根据从课外书上学得的知识,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四、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学生从课文中学则喜欢的词语进行积累并抄写。
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22 月球之谜
景色奇异 实验结果 月球年龄
简洁、清晰的板书是课程重点的最好体现。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学习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师生共同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再次总结出来。
4.引导提示学生本文的结构和以往的课文有所不同。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和读音发生变化的字。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想好了与同桌议一议。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把你受到的启示写下来。
2、学生写启示。念给同学听听。
3.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3
为了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避免发生伤害事故,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责任单位:教务科责任人:任课教师
二、工作要求
(一)体育课、课外活动
1、责任人:体育教师、课外活动组织者。
2、学生必须遵守体育课课堂常规,按时上课,听从指挥、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上体育课任课教师、学生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4、上体育课前体育教师或器材保管员,要对所使用的体育器材进行安全检查,无问题的才可使用。
5、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运动注意事项,带领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6、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意识。
7、体育课或课外锻炼中,凡出现受伤情况,应及时送往医务室或医院,并及时向学校汇报。
8、老师不得指导学生开展有危险性的活动,学生不准离开老师自行开展有危险的活动,不要强行让学生做一些力所不及的运动。
(二)文化课、自习课
1、责任人:任课教师
2、负责本节课的学生考勤,对于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告诉班主任。
3、不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不允许校外人员找学生,也不允许校内学生上课找学生;上课期间陌生人找学生时更不要放学生出去,不要把学生赶出教室,更不允许把学生赶出学校;
5、遇到陌生人问学生住址、电话、联系方式时不要告诉;遇到有人强行闯入教室时,由当时的任课教师来制止、制服,并报警和通知校园管理组、保卫科。
6、自习课不允许学生随便出入教室。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 能力目标: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 情感目标: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四、教 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 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就是《桃花园记》,作者笔下的桃花园,成了许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环境。无独有偶,在100多年前美国的诗人梭罗写了一本题为《瓦尔登湖》的散文随笔,里面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现在,就让我们走出烦嚣的都市,跟随着梭罗走进瓦尔登湖,感受那妙不可言的美吧。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的作家、诗人、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受爱默生思想的影响,选择了积极的政治生活。1845年,28岁的他单身只影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过了两年多的自耕自食的生活。《瓦尔登湖》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三)学习生字词:
1、 字音深邃 (suì) 葱(cōng)郁 俯瞰(fǔ kàn) 黛(dài )绿 渲染(xuàn rǎn) 调(tiáo)和 模样(mú yàng) 一泓(hóng ) 菖蒲(chāng pǔ) 熠熠(yì yì) 黄澄澄 (dēng dēng)
2、 词义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上溯: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嬉戏:游戏。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如许:如此这样。罕有其匹:很少有与它相当的。
(四)自主、合作探究:
1、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
2、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
3、 作者在文中说:“在我所见过的特异之物中,或许瓦尔登湖最为奇崛,它一直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结合课文说说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的?
4、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五)分析、明确:
1、 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
2、 文章第一段的“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为下文细腻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作铺垫,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跟瓦尔登湖已融为一体,才挖掘到瓦尔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领略的魅力。
3、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明确: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的变幻。
4、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说明了瓦尔登湖的水本身并没有颜色,是由于湖水太纯净而产生的折射或倒映缘故。
5、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清澈的?明确:通过在湖中潜游人“犹如大理石一样洁白”、“湖中嬉戏的鱼的条纹”、“掉到湖中不动的斧子”、“洁白的鹅卵石在湖底延伸一两杆之后便是细沙”及“绿亮亮的水苔”等细节描写来衬托湖水的清澈。
6、“斧子掉到湖中又钩起来”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衬托湖水的清澈,反映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融为一体,也揭示了作者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7、 章的最后一段写到“蒙蒙细雾”、“习习南风”、“金色的春雨”和在湖上遨游的野鸭、天鹅等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说明了瓦尔登湖不仅美丽、纯洁,而且充满生机。也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明确:《瓦尔登湖》的语言虽朴素却明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才对纯洁无暇的瓦尔登湖作如此精彩的描写。但在这简单直白的语言里,不难看出其蕴涵的哲理——只要你愿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你完全可以轻松的去克服你的无聊、无趣和寂寞,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六)小结:
文章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文章首先介绍瓦尔登湖所处的位置、大小和四周的环境等情况,为下文的展开作好铺垫。接着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湖水,瓦尔登湖的湖水颜色变化奇幻,随着远观近看,四季流转,气候变化,湖水会呈现不同颜色,让人叹为观止。瓦尔登湖的湖水清澈纯净,在这里,湖水不仅清可见底,而且纯洁无暇,毫无污染。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罗的心融为一体。宁静、纯洁的瓦尔登湖正是作者朴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这里躬身耕种、采果垂钓,从容悠然;他在这里倾听松风天籁,静观湖光山色,玄思妙想,无拘无束。文章的最后,作者用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这个不仅纯洁无暇而且充满生机的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里,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七)作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三两题。
(八)板示设计: 瓦尔登湖梭罗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 远眺而现对瓦尔登湖的赞美 [近观而现 奇湖水颜色 站在同一点上,湖水忽蓝忽绿 幻 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的角度湖水的颜色都有明显的变化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却见物 纯湖水清澈 水中捞斧 净游泳所见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充满生机。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5
教材简析:
《兰兰过桥》讲述了爷爷带着兰兰走过两座神奇的现代化的桥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生动活泼,时代感强,富有情趣,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以读、说、议、想为主线,并以电教媒体贯穿始终,使学生在精读中感知,在说议中感悟,在想象中创造。学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眼,激情引趣
1、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说一说:“你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桥?”
2、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认识形状各异的桥,知道桥是架在水上供人们通行的。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紧扣课题,从而引出本课桥的特点——神奇、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习课文之前应把课文读得由通顺到流利再到感知课文,因此我便借助电教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3)自由读生字词,不会读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逐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三、重点词句精读、美读,激发情感
1、在学生完成自学后,我便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把你认为最能表现桥神奇的句子画下来,再展开想象用心体会。
2、当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时,我又一次借助电教媒体演示出在潜水桥中看到的水中画面及句子:“它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幢长长的房子”,“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从视觉上激发了学生愉悦、丰富的情感,学生便情不自禁得美美地读起来。
四、在说议中感悟
1、小组交流,谈谈认识。
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桥的特征和性能说一说。
2、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让学生代表扮演桥梁专家,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桥的知识介绍
给大家。学生既学得有情趣,又拓展了课外知识。
3、激发情感,认识升华。
看到这么神奇的桥,你会想些什么呢?
五、在想象中创造
1、兰兰过的这两座桥多神奇啊!它们都是桥梁专家根据人们的需要精心设计的,
你们长大了假如也做了桥梁专家,你会给大家设计一些什么桥呢?
2、任由学生想象,利用手中的“神笔”在电教媒体中描绘出心中的桥。这样既
打开了学生的科学幻想之门,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最后,我和学生们利用电教媒体评选出“最佳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12-23
《口技》教学设计方案06-12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6-13
《组歌》教学设计方案06-12
《公输》的教学设计方案06-13
《春酒》的教学设计方案06-13
《画风》的教学设计方案06-14
《山雨》教学设计方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