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方案 篇1
一、活动主题
让心灵回归自然,让数码拍出精彩!
二、活动目的
使新学员用实际的摄影操作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 识,同时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培养他们“共处,共进与互助”的为人处世能力。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xx年10月24日(星期六)在古隆中和隆中植物园
四、活动对象
襄樊学院在校大学生,以摄影艺术研究会会员为主。
五、活动内容
1、使摄影艺术研究会新会员之间相互熟悉,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2、教新会员一些相机的基本知识,让他们懂得怎样才能够照好像。
3、中间会穿插一些猜灯谜的游戏,让大家在活动中体验乐趣。
4、活动外拍,对外拍作品进行点评。
六、活动安排
1、10月17日——10月20日由会长向二级学院申请活动及商谈相关事情(安全问题和如何组织的问题等)。
2、10月21日以海报的形式通知(新区四张,老区两张),具体由宣传部长负责。
3、策划书的制定由编辑部长周玉婷负责(必须要在21号之前制定出来)
4、10月22日——23日门票事情必须安排到位,门票商谈由外联部长郑少军负责。
5、10月17日——23报名时间,新老校区各设置两名联系人(一男一女):
其余理事会成员负责在10月21—10月22日期间向自己负责的会员通知到。
6、10月23会长到院里办理借相机手续,尽可能的多给会员一些优惠。
7、10月25日新老区会员七点在图书馆门口集合,一起组队步行道古隆中。
8、到古隆中买票进公园后分发物品,对会员进行分组,由大家公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一切事情,以小组为单位行动,教会会员使用相机后方可离开,下午四点在指定地点集合,集体留影纪念。
9、回学校后对相机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得失,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做好此类活动。
七、资金预算
1、买宣传海报10张:25元
2、胶水三瓶:9元
3、活动买水果:50元
4、买活动奖品:50元
5、理事会成员门票费用等:100
6、证书打印(20张):30元
7、制作宣传喷绘一张:85元
共计:349元
其中会员的门票费用 20 元,非会员 25元。
八、活动奖励
本次活动将评出优秀组织者五名,先进个人若干,颁发院级证书。
xx院摄影艺术研究会
设计方案 篇2
目标: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课时】
两课时(课内指导一课时,课外自读巩固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内指导)步骤:
【导入】
简介作者:吴冠中1919年生,中国现代画家。
在早读课读过书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或看播放有关画面)思考: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学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师再明确指导:
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作者是所举实例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引导学生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板书: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例:1、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感受特别)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2、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景致动人)构成丰富画面
3、长桥之美(富于创造力)
4、风雨桥(形式独特)
第二课时(课外进行)
学生课外自读全文,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把难懂的句子找出来,与同学讨论或找老师课外辅导。
把生字词注音解释后抄在笔记本上。
设计方案 篇3
学生分析:
一般特征: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入门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学习风格: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
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
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略)
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 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
(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3、这是一段怎样的爱情?
讨论:(1)讨论:女主人公有没有出现过?
A、有。下文馈赠物品时出现。
B、没有。下文馈赠物品只是男子的回忆。
以上两种意见同学们同意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这涉及到对诗歌的情节的理解。可作多种假设。一,女主人公走出来了,并且赠送男子彤管,而且两人一面说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二,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个场景,因为“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不知女子心意,于是前思后想,回忆种种情事,以揣测女子“不见”的因由,揣测女子对自己的心意。三,这是三个恋爱场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小结:“诗无达诂”,所以成就了诗歌的朦胧美、含蓄美。这也体现了诗歌情节的`跳跃性,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情节连贯起来,于是也就引发了不同的联想,诗歌了就因此而有了无穷的魅力。
(2)讨论“城隅”的解释:
质疑:城隅有两种理解,一是“城边角落”,一是“城上角楼”,你愿意取哪种解释?为什么?(为什么课文注解首选的是城上角楼?)
提示:A、两个见面地点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地点?
B、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呢?会选哪里?为什么?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角楼?C、根据诗歌的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是“初始阶段”还是“高级阶段”?根据分析,选择哪个地点妥当些?
D、地点的选择也跟人物的性格有关,什么样的性格会选择什么样的地点?据诗歌的描写,人物性格如何?
小结:一词“两解”甚至“多解”,无“定解”,留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朦胧而耐人寻味。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接传授)
1、重章叠句的形式的表达效果达既加强了诗意的表达达又层层拓展诗境拓增加了抒情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琅琅上口,有音韵和谐之美。
2、《诗经》“三义”,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直言其事,赋。)
五、作业(拓展迁移)。
1、同学们还接触过《诗经》里写爱情的诗句吗?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琼瑶把《蒹葭》改编成一首曲子,邓丽君把它唱红了,听过吗?请你欣赏一下。(出示歌词)请同学们也把这首《静女》改编成现代歌词,也就是写成一首现代诗歌,注意要体现出诗歌体裁的特点,体现出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会谱曲的同学最好能同时谱上曲子。
设计方案 篇4
教案一:开火车
活动目标:
1、练习钻圈,曲形前行,平衡等动作。
2、通过游戏语言指令,学习做不同的飞翔动作,并保持身体平衡。
3、活动中,注意调整自己的动作,尽量不影响他人。
活动准备
1、拱形钻圈4~6个。
2、椅子6把。
3、平衡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小手和小脚。
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进行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可练习2遍。
二、游戏活动—开地铁。
1、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钻的动作,大家进行评价,探索正确的钻圈方法,然后带领幼儿一个跟着一个钻过“山洞”,教师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动作。
2、教师扮车头,幼儿扮成车厢,教师带领幼儿一个跟着一个钻过“山洞”。可以进行3遍。
3、加入椅子作为弯曲的“隧道”,从而增加地铁线路的长度,教师带领幼儿一个跟着一个钻过“山洞”,走过弯曲的“隧道”,进行循环练习。可进行2遍。
1、加入平衡板表示“高架桥”,扩展线路的长度,增加平衡动作的练习。带领幼儿“钻山洞”“过隧道”“过高架桥”。游戏可进行3~4遍。
三、放松活动—小空军。
1、教师扮空军队长,幼儿扮小空军。
2、游戏开始,空军队长说“小空军,架起飞机准备起飞”,幼儿两手侧平举作飞机状。队长说:“向上飞”,幼儿两手测平举,嘴里发出‘嗡嗡’声,在场地周围四散飞行。队长说“向下飞”,幼儿两手侧平举弯腰飞。队长说“飞入云层”,幼儿就两手侧平举转圈飞。队长说“降落”,幼儿就慢慢蹲下并在原地不动。游戏可进行3~4遍。
教案二:《开火车》
活动目标:
1、提高听说快速反应能力,在集体面前大胆说话。
2、与他人协调动作,随儿歌轮流交换角色。
3、通过玩游戏,丰富地名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知道我国的一些城市的名称。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活动的主题。
教师:你们做过火车吗?都坐火车去过哪里?你们知道火车还能开到哪些地方?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各省市的名称。
教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开火车”。
2、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重点说明:全班幼儿要边拍手边问开火车的人:“往哪儿开?”和“谁来开?”开火车的人必须随儿歌的节奏迅速答出:“往××开。”和“××开。”如果答不上来,或思考时间较长,就停止游戏一次。
3、带全体或个别幼儿一起玩游戏“开火车”。
教师先扮开火车的人,与全体幼儿进行对答游戏。教师先说:“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儿问:“往哪儿开?”教师答:“往北京开。”幼儿问:“谁来开?”教师答:“大家开。”接着由幼儿扮开火车的人,与教师进行对答。
教师扮开火车的人,再请个别幼儿与教师进行开火车游戏,要求幼儿大声的对话。
4、请幼儿围坐成半圆形,进行“开火车”游戏。
先请一位幼儿扮开火车的人,大家一起边拍手边进行问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将火车开往各个地方,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较快地进行对答。
游戏儿歌:
甲: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
问:往哪开?
甲:往xx开。
问:谁来开?
甲:xx开。
幼儿园开火车游戏教案,开火车游戏是一个集体游戏,可以一整个班级的幼儿一起玩,对于幼儿们来说,大家一起玩的游戏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通过集体游戏让他们懂得游戏的意义。
教案三:《开火车》
活动目标:
1、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2、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体验集体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1、场地上画一个大圆。
2、开火车音乐磁带。
活动进程:
1、教师模仿火车的声音,请幼儿辨别,引起游戏的兴趣。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
教师当火车头,小朋友在教师后面,沿场地上的圆圈一个跟一个地走,同时双手在身体两侧模仿火车的样子。注意不要掉队。
3、 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
(1)先由教师带着做,待游戏熟悉后,请能力强的幼儿当火车头,或将火车变成两列或四列,分别进行游戏。
(2)加上情节,如钻山洞、过大桥等,增加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活动延伸
此游戏可用在生活活动中,如让幼儿开着火车去喝水、小便、洗手、睡觉,增加情趣。
设计方案 篇5
授课时数:1课时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规则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补充有关名言和美国的一些生态规则。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逐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三、回顾学习方法学生自学交流。
1、师:上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两种自学方法:第一种是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生:?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
师:第二种是做批注笔记,能使我们更深入的学习课文。如何做批注笔记呢?
生: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在课文旁边或者页下写一两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1)再读课文,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交流体会。对于仍有困惑的问题小组代表记录到黑板上。
3、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自学方法。
4、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组代表将困惑记录到黑板上。
四、交流体会,形成对话。
1、各小组代表交流组内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创设对话情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1)师:请同学们读37页金钥匙的内容。怎样能使自己深入课文,对课文产生深刻的体会?(学生自读)
生:把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师:请同学们把文中的詹姆斯换成“我”,然后深入读课文2~12自然段。
(学生练读课文2~12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师:请同学们进行细致评价,如果觉得读得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处说说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进行细致评价)
(4)再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设身处地体会,读出作者的情感。
3、展开辩论深化思想
(1)鱼到底该不该放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该放或不该放。)
(2)根据学生观点,将全班学生(或按座次)分为正反两方。
正方:必须放鱼反方:不必放鱼
(3)展开辩论。辩论过程中,老师作好方向引导,如,激发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河水的干涸,生物的灭迹等方面来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总结辩论,升华思想。
师:“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遵守规则应成为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意识,不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根据感受写出自己喜爱的规则名言。
(学生书写名言并交流。根据交流情况,张贴学生写的名言。)
五、积累拓展
1、小组内合作巩固生字生词。2、做摘录笔记。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儿子父亲
钓鱼得意
放鱼依依不舍没有商量余地
设计方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光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产生不理解,也很有兴趣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一些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愿望,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铁环、放大镜、硬币、手电筒、三棱镜、吹泡泡液等。
2、课件(一):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课件(二):医用的胃透镜、x光、激光、汽车的反光镜、潜艇的潜望镜、南极考察用的冰透镜、照相机、放大镜等。
四、活动过程:
一、设置场景(拉上多媒体教室的窗帘使室内变暗)
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
(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
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
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1、了解光的种类:
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师讲解: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2、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一)、将活动室窗帘拉上,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还可以在有太阳时,在窗玻璃上贴上一块中间剪有洞的黑纸,让幼儿观察太阳光是怎样射进来的?
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阳光是直着射进来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二)、(拉开窗帘)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
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
幼儿:"我发现小镜子反光,""我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我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折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个特性.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3、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一):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等。师接合课件依一介绍光的这些用途。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幼儿:"作手影、帮助找东西"。
4、游戏: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棱镜反射太阳光,让幼儿观看光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5、小制作:变色陀螺或潜望镜。
6、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五、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很喜欢,都能积极参与,探索兴趣很足,很愿意做实验。也懂得了许多关于光的知识,明白了光的这些特性。但内容有点多,时间稍长,所以建议将光的颜色部分探索和制作变色陀螺另设一课时。
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课前准备】
1、教师:
生字卡片。
2、学生:
留心观察家人喜欢看什么电视。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电视)
2、交流课前的调查:
说说自己喜欢看什么电视,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标自然段的序号。
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谁教会自己什么。
小组内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
2、自愿试读,正音。
3、识记生字交流:
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记:
开火车认读。
四、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个别读,评议:
生字念得准不准。
3、全班齐读课文。
五、写字
全部是上下结构,指导写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
二、看图说话
这是谁的家 他家有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
2、奇妙是什么意思 我家有什么奇妙的事呢
学习第二、三、四节:
先大声地读读诗歌!
3、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
我家有什么奇妙的事呢
(身为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奶奶放弃了自己爱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齐拍手欢笑。)
(我们不再看球赛,而是听音乐,看舞蹈。)
4、学习第五节:
读一读,想一想:
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什么
(读出老人对儿孙的浓浓爱意。)
四、说话训练
⑴ 齐读第2~5节诗。
⑵ 小组讨论:
用因为所以说话,例:
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五、巩固生字
1、听字标序。
2、听字举卡片。
3、找朋友。
六、作业
1、扩词:
关、写、完、全。
2、朗读诗歌,最好能把诗歌背出来。
设计方案 篇8
情况分析:
根据幼儿在数数方面的经验,上大班的幼儿都会顺着数10以内的数字,但是让幼儿尝试倒着数难度比较大,而且会数着数着变成顺着数,于是设计以下这些活动,让幼儿从具体形象上理解顺数和倒数的特点。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操作,发现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什么是顺数和倒数。
2.感知顺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正逆关系,了解不同的数数方法。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挂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老师组织幼儿安静的坐好。
二、激趣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小皮球,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出示出示ppt课件观察)。
2.边看ppt课件边数数,从1数到10,练习顺数。
3.边看ppt课件边数数,从10数到1,练习倒数。
4.教师小结,引出顺数和倒数。
三、出示ppt课件,引导幼儿学习顺数,倒数的方法。
1.提问:图上是谁?(小猴子)它喜欢吃什么啊?
2.数一数:盘子里一共有几个桃子?
3.小猴子开始吃桃子了,我们来看一看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还剩下几个桃子?
四、智慧屋:比较顺数与倒数的异同。
1.小猪的家在第几层?小熊的家在第几层?小猫的家在第几层?小白兔的家在第几层?小猪的家在第几层?小狗的家在第几层?小猴子的家在第几层?
2.小猴上楼时该怎么数?小猴下楼时又该怎么数?
3.小结: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五、生活中的顺数和倒数。
1.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有哪些事例是顺数,那些事例是倒数呢?
2.幼儿联系经验说说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的练习,教师引导幼儿先按数字的顺序点数,再连线。
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
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
问: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生: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问: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
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例4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两个问题加以比较
板书:(1)18085%=153(元)
(2)160(1-90%)=16(元)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活动三、实践应用
1、第9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
2、第101页第1、2、3
活动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1)18085%=153(元)
(2)160(1-90%)=16(元)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室设计方案07-25
设计方案模板07-22
消防设计方案07-29
设计方案范文08-02
音乐设计方案08-02
网络设计方案07-20
实用的设计方案10-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