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2-06-28 18:12:35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设计方案集锦5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设计方案集锦5篇

设计方案 篇1

  设计思路:

  幼儿在日常的各类活动中经常会运用到不同的工具,如我班在美工活动中将牙签、吸管、回形针等等作为辅助材料,这些工具不仅帮助孩子完成了创作,还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为了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机会,我结合刮画这种常见且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绘画形式,设计了本次活动。

  目标:

  1、通过看看、找找、画画的活动,引导幼儿探究用不同工具刮画的方法。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准备:

  活动前请幼儿自发收集不同的刮画工具,包括废旧材料;

  范例若干份(布置在绘画区域四周);

  已涂好的多色刮画底版若干份(教师示范大底版和幼儿用底版)

  活动流程:

  欣赏活动――演示与讨论――探索与创作――交流与评价

  过程:

  一、导入:欣赏活动

  1、幼儿自由欣赏刮画作品。

  (与幼儿共同观察画面内容如故事、物体、线条等,并说说刮画的方法。)

  2、提问:

  (1)这些美丽的画你觉得是怎么画出来的?

  (老师及时肯定幼儿:“小朋友刚才看得都很仔细,这些画都是刮出来的”)

  (2)那么猜一猜刮画的时候使用了哪些工具?

  二、演示与讨论:

  1、出示刮画工具,鼓励个别幼儿自选并演示刮画。

  2、继续提问:“瞧,朋友们用了哪些不同的工具,都刮出了什么?”

  (启发幼儿感知工具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刮画效果。如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变化等。)

  3、老师小结:原来这些不同的工具能刮得不一样,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工具刮画?

  三、创作要求:

  请试试用几种不同的工具刮画出你想到的故事、物体、线条。

  四、幼儿创作刮画,教师观察指导

  (1)激励幼儿大胆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刮画,结合生活、故事、玩具用品、线条等展开想象与创造。

  (2)指导个别幼儿运用工具,丰富刮画内容。

  (3)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五、交流与评价

  1、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画,说说你(你们)用了哪些工具刮画的?“

  2、评价刮画的不同效果。如:“这么粗的线条你用了XX工具画出来的,这么细得线条你用了XX工具来画的。”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a,能读准字母的音和它的四声;认识四线格,正确书写字母a.

  2、 能找到儿歌中的韵母a和含有a的音节,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儿歌。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阅读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

  教学重点:学会单韵母a,能读准字母的音和它的四声;认识四线格,正确书写字母a.

  教学难点:认识四线格,正确书写字母a.

  教学方法:观察法,朗读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跟读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相关投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学本领,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会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就能读准字音,识很多字,读很多书,学很多本领。所以今天第一课我们就学汉语拼音。这节课我们先学习一个单韵母。比看,谁学得最快最好。

  二、 观察图画,学习读音

  1、 在学习方式上,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试着发音,教师点拨,学生反复练读,体会a的发音。

  2、 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如领读、齐读、分组读等,帮助学生读准音。

  3、 小结学习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读准和记住a的读音。

  4、 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图画,利用手势学习声调,读准声调。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认识四声,读读a的四声;重点是二声和三声的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体会这两个声调的差别。

  三、 指导书写,正确执笔

  1、 认识四线格。

  2、 观察:a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进行书写。学生练习写字母时,教师要巡回辅导,重视指导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3、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记记”。

  四、 学习儿歌

  1、 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 教师范读。让学生找找这首儿歌中哪些章节含有我们所学的拼音字母“a”。

  3、 教师教读儿歌,学生们自己读、齐读。

  五、 养成性教育

  根据“跟我学”,指导学读书时“眼离书本一尺远”。

  板书:

  ā á ǎ à

  教学后记:

设计方案 篇3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优势并分类具体归纳其技术、流程,而后从组团、体量、细部三个层级展开介绍数字技术介入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思路,对新技术继承传统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归纳。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数字技术;方案设计研究

  作者简介:翟炳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作中心建筑师,徐卫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国外学界在其理论基础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已有一定讨论。该领域可被看作是设计方法的另一切入点,对我国目前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针和建筑领域语汇的多样性来说均具有切实意义。

  一、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

  1.传统绿色建筑设计特征

  传统的绿色建筑设计,建筑师无法仅从经验或审美来判断方案的节能与否,因此使用相关软件平台以模拟分析的方式对方案进行评测成为了绿色设计的关键之一。[1]绿色建筑设计的一般技术路线,往往是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如风、光、热、能耗等)的模拟,并将结果数值量化对比,以此评估方案的生态合理性。然而,有关生态性能的评测一般在整体设计的后期开展,如节能计算多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用。[2]因此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模拟”环节完全沦为方案完成后的评价与检验工序,并未将其有机地纳入设计前期,性能评测工具失去了对建筑方案应有的指导意义,[3]使生态设计效率变得较低。尼尔斯·拉森(NilesLarsson)在GreenbuildingChallenge20xx中提到一种建筑设计同性能评测模拟相结合的工作流程,[4]其中建筑初步设计被描绘成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概念模型的各类能耗模拟及结构、机电工程师的评价意见等形成一系列“反馈信息”来对方案提出修正建议。此过程经多次反复,可被看作是一种“循环设计”,其本质在于强调“数据反馈”的重要性。

  2.数字技术特征

  较有代表性的参数化技术,核心在于“关联模型”(抽象的机器)[5]的构建。一般来讲,Rhino、Maya等参数化软件在其早期开发时都定义了一种被称作“记录建构历史(recordhistory)”的功能,可被看作是“关联性”的体现和参数化技术的早期雏形。当几何体在软件中被描述时,不同维度间往往遵循这样一种规则—“低维构建高维,高维提取低维①”,所谓“记录建构历史”记录的则是这种规则下的具体“关系”。当模型建立过程中每一步“关系”均被记录时,改变初始几何信息而最终结果相应变化,这就是参数化系统基础所体现的“关联性”。传统的建模软件平台即使拥有记录建构历史的`功能,也相对局限,当今普及最广的参数化平台Grasshopper,其前身名为ExplicitHistory,意为“清晰完整的历史”,即构建完整的“关联模型”。因此,参数化技术可以被概括为“关联模型”(图2),模型一端提供各类输入数据,被用于指导不同类型的操作并在记录关联的前提下不断传递,最终输出一系列设计结果。该“关联模型”的核心即“关联性”(as-sociative),其在对“过程”和“数据”的控制方面体现较大优势。

  3.数字技术运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

  绿色建筑设计可被看作一个信息不断反馈、循环的过程(图3)。这种循环的两端分别是建筑设计和评测体系(软件性能模拟、工程师建议),一方面建筑师提供多种可能的预选方案并传递给评测系统,另一方面评测系统将运算、模拟结果数据进行反馈。在这种“循环设计”过程的操作下,建筑方案被不断分析、评价、反馈、选择并最终得到优化。理论上看,这种性能评测同建筑方案相结合的“循环设计”形成了一种完整统一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路线,但在实际方案推进中,建筑设计同绿色技术评价两部分仍是互相脱节。无论是单一方案模拟评测还是多方案对比,建筑设计同技术分析两者间存在的仅是操作上的先后关系。数字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的介入则从根本上消解了方案设计同测评分析间的“时滞性②”,对其“循环设计”过程和数据的传递进行更为有效、高效的控制。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数据”本身可由“循环设计”中的评测体系反馈得来并被不断驱动和传递,同时通过关联模型对原有方案进行优化或生成新的设计备选方案。关于评测体系反馈得来的数据,笔者认为目前其同参数化关联模型结合有三类思路。

  二、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归纳

  1.性能评测数据的“可视分析”

  实质是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加入“生态评价模块③”并链接各类生态分析软件,提取评测结果数据并将之反馈至关联模型,以“数据可视化”(如色彩过渡等)的方式对方案进行反馈和评估,设计师可依此调整方案。严格来说,参数化平台的结果数据可视化并不能完全体现数字技术介入的优势,一是目前绝大多数性能评测软件均具有分析数据后处理(可视化)的功能,二是即使数据在参数化平台可视化,但其并未纳入关联模型系统,无法体现数字技术对信息传递的控制。然而,在Grasshopper等参数化平台中的确存在一部分插件来实现生态模拟数据的可视化,其意义是“统一平台界面④”。同直接使用评测软件进行生态分析相比,参数化平台下的结果可视化有利于设计师对方案的直观判断。因其可在设计推敲的同时得到相应的生态分析视觉化结果,在方案初期给使用者较为充分的性能改进建议,所以该类型亦可被看作数字技术同绿色建筑设计的“弱链接”。

  2.性能评测数据的“控制深化”

  实质是将生态模拟结果作为过程数据参与关联模型构建并指导后续设计生成。如通过模拟得出方案几何体表面每片区域的阳光辐射量数值,以此控制其开窗、遮阳的生成等。该类型特点在于,所涉及方案的前一阶段(如体量、界面等)已确定,而评测数据能够同关联模型对应,并基于现存的几何体量对方案的后续深化进行控制(如开窗大小和多少、遮阳构件形态等)。由此,设计本身与评测数据间建立了直接且相互呼应的关系:阳光辐射模拟数值较大的区域相应开窗较小或遮阳出挑较多,抑或维护结构较厚等,因此方案的立面或细节处理将更具合理性。

  3.性能评测数据的“反馈优化”

  实质是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加入“优化算法模块”,能以生态评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指标为优化方向,并反向调节初始的输入参数组合,来使输出结果在满足生态评测标准的前提下较为优化。特点在于,所涉及方案前一阶段(如体量、界面等)并未确定,模拟数据所起的作用即反馈并协助获取方案初期较优化的结果。该类型中,概念方案由关联模型控制,一系列不同的输入参数可生成众多的设计备选。关联模型中的“生态评价模块”用以评测这些潜在的备选方案,并得到相关结果数据;“优化算法模块”(例如“遗传算法”)则将评测结果数据作为设计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整初期的众多输入参数,来将其协调配比并得到较优化方案。

  4.相关工具归纳

  基于Grasshopper平台,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辅助工具归纳。

  三、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展开

  1.组团层级

  (1)概述

  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居住区或传统聚落,其生态策略可从建筑与环境间关系、建筑与建筑间关系两个角度展开。对于建筑与环境,应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建筑所处的地域资源,即合理调节阳光、风、地形、土地、水源、绿化等要素同建筑间关系;对于建筑与建筑,则需探讨建筑的组团布局,即合理规划建筑群落整体朝向、建筑间缝隙、街道或开放空地等。总体来说,组团层级的生态策略主要体现在建筑整体布局的关系及形态上的优化,从而达到对室外风环境、自然采光、阳光辐射等方面的利用或防控。

  (2)数字技术介入

  首先,在数字平台中建立关联模型来描述群组的形态及空间关系,精确、多样化的输入参数(如建筑形态、高度、数量、疏密等)能够对建筑群的整体呈现进行调节;其次,评测体系(计算公式或生态模拟平台)可将室外风环境、热环境、建筑采光优劣、容积率等作为待优化目标,通过性能模拟结果数据来“反馈优化”,得到组团聚落的生态最优方案。具体来说,策略一为城市生成,属于方案从无到有的“控制深化”过程,多见于国际城市设计竞赛或数字城市设计研究等。首先需确定形态结构原型,而后性能模拟则会为城市群落的生成提供“中间数据”或切入点。这类城市设计探索更具建筑设计倾向,因其由参数关联模型整体控制,所生成的城市结构和形态更加有机、整体且较纯粹。策略二为“反馈优化”,多见于建筑群组结构已确定的城市片区或居住区,通过设定单或多目标来优化各个建筑单体的朝向、开间进深、层高和布局等。其在工程实践中帮助较大,能在建筑师人为介入的前提下对群组空间结构、形态进行可控调节。此外,由于众多设计规范(如采光、防火、疏散间距等)的严格限定,加之“行列式”等现存参考模式,数字技术的统筹能极大地提高该尺度层级的设计效率。

  2.体量层级

  (1)概述

  该类型建筑的“主体”设计层面,包含建筑形态和功能布局两方面。建筑体量形态在诸多方面(如体形系数、截面形状、庭院设置等)与其节能与否相关;此外,形体的组合关系也会影响建筑整体的生态性能。对于功能布局,可根据用户对其使用的形式及活动量划分,将次要房间作为“生态缓冲区”布置在恶劣气候的朝向,并将机电设备运行区集中布置来降低能耗。

  (2)数字技术介入

  关于数字技术在体量层级的介入,目前并没有一个被学术或实践界公认的一般流程。因为体量阶段是方案设计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而生态策略或评测数据自身无法生成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化方案植入到具体场所语境的基地中去,所以体量阶段的生态优化必须伴随方案设计的逻辑操作同步进行。总体思路是,建筑师首先应结合场地关系、功能诉求、问题分析、背景信息等对方案体量有一个初步的解决策略或预设,而后在数字平台利用参数关联模型对其进行描述,最后通过生态模拟的结果数据来“反馈优化”,使体量朝着某一个方向发展进化。例如可以通过关联模型将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变动(如不同的形体组合、中庭大小或位置等),并通过评测不同可选项的生态性能(体形系数、风阻大小、整体得热等)取得相应数值,以该数据为目标反馈来确定优化的建筑体量方案。

  3.细部层级

  (1)概述

  对于建筑细部层级的绿色设计讨论同样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优化设计方案外围护体系的细部构造。对此,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好坏决定其生态与否,一般认为构造层次的传热系数K值较小则较为绿色低碳,[6]即“墙体越厚越保温”。而细部的优化处理则为了防止因结构外露及门、窗等处形成“冷热桥”而降低外围护体系的整体性能。二是建筑外立面(如开窗、遮阳等元素)的设计深化。开窗处往往是维护体系热工性能的薄弱环节,其大小、位置以及用材、构造等都需从生态优化的角度重新定位。遮阳是建筑被动节能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能有效降低进入室内的阳光辐射,并改善自然采光均匀度,是构成建筑外立面的一类重要元素。有研究显示,外遮阳措施节能效率可达10%~24%,而其造价仅占工程总造价的2%~5%,可被看作低投入、高效率的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典范。[7]

  (2)数字技术介入

  在已经确定方案体量的前提之下,数字技术在细部层级的介入主要体现在性能评测结果数据的“控制深化”,例如运用参数化关联模型总体控制建筑表皮的生成,而生态模拟则为之提供了合理的数据来源,即表皮构件中各元素递变的“外力”,用以整体控制、干预界面的结构形态和呈现效果。

  4.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归纳

  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按照不同层级,可归纳如表3所示。

  四、结语

  影响建筑生态性能的主要策略基本在方案设计阶段确定,即初期的概念设计成果往往对建筑最终生态节能与否有较大影响。[8]无论从国家对建筑节能的硬性指标、国内目前的建筑能耗现状,还是从建筑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出发,推行绿色低能耗设计都势在必行。数字技术是设计中的一股革新力量,其并非“宏大叙事”,而是以“局部渗透”的方式影响建筑研究及实践领域。除新的组织形式、形态关系创生外,其在建筑的生态低碳、结构优化、辅助施工等领域也极具潜力。而参数化技术将在建筑的绿色可持续方面发挥巨大价值,体现出社会及人类发展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毛鸿霖.浅析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结合[J].科技传播,20xx(12):191,193.

  [2]胡玉梅.面向节能建筑设计的计算机能耗模拟[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xx.

  [3]申杰.基于Grasshopper的绿色建筑技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xx.

  [4]张承.面向建筑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分析—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程序的开发[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5]徐卫国.褶子思想,游牧空间—关于非线性建筑参数化设计的访谈[J].世界建筑,20xx(8):16-17.

  [6]张欢,杨斌,由世俊,等.遮阳板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J].太阳能学报,20xx(3):14-18.

  [7]胡深,冉茂宇,袁炯炯,等.关于居住建筑遮阳优化设计的探讨[J].建筑科学,20xx(12):88-91.

  [8]夏春海,朱颖心,林波荣.方案设计阶段建筑性能模拟方法综述[J].暖通空调,20xx(12):32-40。

设计方案 篇4

  XXX负责写房屋装修、房屋装修费用的计算、多媒体教室方案优势,XXX负责写房屋建设用途、配置组成,设备费用及型号,XXX负责写房屋需求、项目背景、项目实施内容、多媒体教室软件的主要功能,最后小组长负责把所有的资料整合在一起。

  一、项目背景

  作为新型的教育、培训模式,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计算机教学、视音频教学、视频展台替代黑板板书等现代教学方式又为教师提供了充分利用各种课件的条件。这极大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和教学的内容,带给学生更加生动的课堂感受,是改革教学手段的必然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演示型多媒体教学方式作为现代教育手段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受到学校的青睐和推崇。众多因素要求多媒体教学系统应实现如下多种功能:既能进行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又能进行传统教学,同时可作它用,力求教室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二、项目实施内容

  1、学校计划建设一间,能容纳50人左右规模的多媒体教室,用来进行开展教研活动上课和教师开会以及集中培训学习等。

  2、多媒体教室所需设备:50套桌椅,投影机一个,电动屏幕一幅,电子白板,实物展示台,电脑一台,交换机一个,音箱2个,功放一台,话筒两个,电子显示屏一个,数字中央控制器,操作台,投影机吊架,DVD,线材,延时稳压器等。共需资金约?元。

  3、学校参与工作:负责安装好多媒体室的防盗窗,防盗门,装好窗帘。

  4、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多媒体教室的安装及使用。

  三、建设用途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上,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新课改实施后,更迫切需要改变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为了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及时掌握新课改动向,提高适应新课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有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全面、迅速、准确地掌握信息,辅助教学已成为学校新时期教学业务处理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所要开展的多媒体综合教室的建设。

  1、就是要采用图像、声音、文字、音乐、动画等各种媒体为教学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知识表达形式,便于寓教于乐。

  2、可以和国际互联网连接,传递和接收各种最新的技术动态、技术知识。

  3、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方便地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可以十分容易地理解原本难以理解的一些运算、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几何图形等。

  4、通过视频展示台,可以方便地将一些实验、实物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同时,建设的多媒体要支持屏幕广播、电子白板、语音广播、课件广播、程序操作过程广播;能够同步播放多种格式的影像资料;提供足够用的交互方式;能够视频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并能远程对课堂教学进行监察;能够在课前,备课时,上课时为课件方便调入做准备,并提供课件查找功能。同时,工程实施还要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设备用途

  多媒体进班级工程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由投影机、展示台、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视频输入设备、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1、多媒体投影机:多媒体投影机是整个多媒体演示系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昂贵的设备,它连接着计算机系统、所有视频输出系统及数字展台,承担视频、数字信号输出成像的重任。2、视频、数字展示台:它可以进行实物、照片、书本资料的投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备。它不单独使用,只能输出视频、数字信号,由多媒体投影机来投影。3、投影屏幕:用于和投影机配套使用。良好的投影屏幕对投影机投射的影像效果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如果投影机与屏幕搭配得当,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演示效果。

  4、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是演示系统的核心,大多数软件都要由它运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演示效果的好坏。

  5、音响系统:包括麦克风(有线或无线)、音箱等,用以输出音频信号,其配置可根据教室空间大小和人数的多少来定。

  6、中央控制系统:由于多媒体教室中使用了多种数据、视频音频设备,要完全用好这些设备对上课的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中央控制系统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把整个多媒体演示教室的设备操作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所有的设备的操作均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使用者无须对单个设备进行操作,实现各种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

  7、操作台(讲台):把所有设备均集成在一个操作台中,在传统教学中此操作台可当作讲台使用,所有设备均隐藏在操作台中。

  8、电子白板:xx

  四、房屋需求

  需要容纳50人左右,教室要尽量够大够宽,光线要适合教室要求,便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有以下几点要求。

  1、多媒体教室的简单易用和个性化需求。由于每个老师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不同,老师需要多媒体教室简单易用,一看就会,能够很快的进行信息化教学。而对计算机掌握程度较高的老师,则需要根据对计算机和信息化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教学。

  2、多媒体教室的实用丰富的教学功能。信息化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这种信息化手段是否符合教学习惯,是否有丰富实用的教学功能,真正帮助老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3、多媒体教室的教学管理功能。学生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比如玩游戏,或随便添加删除程序等都是信息化教学中令老师头疼的问题;而为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也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功能加以辅助。

  4、多媒体教室的机房的管理和维护。学生经常会因太好奇或误操作等原因,导致机房庞大的维护工作量,这很花费机房老师的时间。

  五、房屋装修

  教室需要容纳50人左右,教室要尽量够大够宽,光线要适合,建议建设成为圆桌式的教室,便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因此:

  1、教室光线要充足,教室需要使用质量较好的乳胶漆进行粉刷,防止因装修污染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

  2、教室有时需要播放视频,或者使用投影,因此必须使用遮光效果较好的窗帘。

  3、由于存在晚上上课的可能,或光线不足的情况,因此室内光照因充足,建议每6平米安装一个照明设备。

  4、教室采用桌子组合成其它形状,5至10人为一单元,便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5地板使用水磨石以便学生进行打扫和防止学生滑倒发生意外以及节省费用。6黑板使用移动的以便使用电子设备时妨碍教师对其的使用。7其余电子设备安装到位。

  六、配置组成

  多媒体教室的系统组成主要由投影系统、音响系统、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多媒体电脑;它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教学的载体,另一方面是中央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是网络控制系统的一个控制节点。该电脑一机多用,节省设备投资。

  2、中央控制主机;它是多媒体课室的控制核心。

  3、按键控制面板;它为上课教师提供最简洁的控制方式。

  4、录像机、卡座、展示台等电教设备;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配置。

  5、多媒体投影机;它是图像信号的输出终端。

  6、音箱;它是声音信号的输出终端。

  7、屏幕;采用电动屏幕。

  8、在多媒体课室设计两个校园网信息点,一个连接多媒体电脑,另一个提供信息插座,可连接上课教师手提电脑或台下控制的手提电脑。两个信息点还可互为备份,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9、有线电视电缆连接到中央控制系统中的录像机,通过录像机的高频头和系统控制软件或面板实现直接收看电视节目。

  七、项目的资金预算和来源多媒体器材资金预算:xx(单位元)

设计方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说:“香蕉像。。”一句话。

  3、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根香蕉。

  三、活动过程:

  1、猜谜,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水果,它的样子长得长长的、弯弯的、皮是黄黄的,拨开以后才能吃,猜一猜它是哪一种水果?”

  2、教师出示香蕉,幼儿学说:“香蕉像。。”

  (1)教师提出让香蕉来变戏法。

  提问:“香蕉像什么?”引导幼儿学说“香蕉像。。。。。。”一句话。

  (2)依次将香蕉横放、竖放、倒放,根据不同摆放位置让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发给幼儿人手一根香蕉,要求幼儿相互交流说“香蕉像。。。。。。”。

  (4)请个别幼儿讲述,并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学一学。

  3、游戏:打香蕉电话(教师与幼儿或幼儿之间用香蕉打电话)。

  4、拨开香蕉引导幼儿继续想象这时香蕉像什么?

  5、师生共同品尝香蕉同时发挥想象。

  师:“现在香蕉像什么?”

  “刚才香蕉怎么样,现在怎么了?”

  师:“我们把香蕉变没有了。”

  “今天小朋友拿香蕉变戏法都很开心,回去以后还可以想一想,还有哪些水果也会变戏法,来告诉老师或是你的好朋友,好吗?”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

设计方案格式12-01

教学设计方案12-23

薪酬设计方案08-31

尊严教学设计方案06-03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18

《家》教学设计方案05-23

鲸的教学设计方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