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设计方案汇总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方案 篇1
班级:中班
科目:语言社会
执教人:李秋花
一、活动名称:《独自在家时》
二、活动目标:
l 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激发其自信心。
l 提高幼儿在危急时刻的自我保护能力。
l 引导幼儿了解独自在家时的自我保护方法,能运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l 询问家长,了解幼儿独自在家的情况。
l 排练情景表演“独自在家”。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独自在家”,引起幼儿兴趣。
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讨论:亮亮一个人在家时,为预防大灰狼,都做了哪些准备?当他听到“滴答滴答”声音时,他又是怎么做的?请幼儿思考并评价:亮亮是不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围绕“和亮亮比一比”共同讨论:你有没有独自在家呆过?独自在家时感受如何?你认为自己勇敢吗?
师幼共同为独自在家时出点子,想办法,幼儿可自由分组,用语言表达或大胆创编“独自在家”的情景表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可与家长商定为幼儿独自在家创造适宜条件,让幼儿亲身体验独自在家的感觉,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
设计方案 篇2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
⑵ 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的炼字。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⑵ 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象、意境的分析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象、意境的分析等。
2、会简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能结合自己的体会来鉴赏诗歌。
3、品味《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相关知识介绍
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2、《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
3、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
4、明确: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归来?
⑴ 明确: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
① 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② 彻底悔悟。
③ 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
⑵ 明确: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5、学生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板书:
摈弃世俗、回归自然→田园景色、至美至乐→本性复苏、心旷神怡
三、问题探讨
1、《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2、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⑵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⑶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⑷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
⑸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设题意图:品味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揣摩诗歌的妙处。)
3、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讨论、交流:能从《归园田居》诗的学习中,谈谈你所感受到的陶诗的艺术风格吗?
小结:诗人描绘的是常景,抒发的是真情,阐释的是至理,挑选的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陶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主做小结。
五、布置作业
设计方案 篇3
一、 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个性爱好,增强艺术教育体验,引导学生注重艺术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结合《印江县20xx年中小学特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的要求,全面推进我校特色教育工程“艺术之冬”活动的有效开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开展“运动之夏”系列活动,有效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活动目的
落实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精神;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和习惯,锻炼学生意志,弘扬体育精神。
三、活动主题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
四、时间安排:4月1日——7月30日
五、活动内容
1、“阳光晨练活动”。各班利用每天早读课前的时间,组织学生,到运动场开展各种锻炼活动。如晨跑、打球、跳绳、做操、跳舞等活动,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2、“开展体育兴趣小组和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周利用星期一、二、四时间,组织开展篮球、乒乓球、田径、羽毛球等兴趣小组。并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全体同学都运动起来,参加跳绳、踢键子、跳健身操、跳摆手舞、拔河或其它趣味性体育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
3、进一步规范两操,确保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起到实效。
4、开展首届中学生运动会。(运动会具体方案另行下发)运动会中,举行第三套广播体操比赛活动,同时,为展现我校综合素质,运动会结束时,举行小学部文艺汇演。
5、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上报工作。
6、开展夏令营活动。
在开展“运动之夏”活动中,要加强学“三生”教育,教会学生学会生存,珍惜生命,懂得生活。各班利用班会、队会时间,对学生进行生存技能教育,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设计方案 篇4
(1)种植系统的选择:种植系统的选择要结合病人与医生条件选择。首选种植系统是否可靠,是否有长期观察的大宗病例的临床实践,是否有真正满意的结果。
(2)患者颌骨的骨量和质量:根据x光检查的.情况,准确了解种植区的有关解剖结构。
(3)患者的经济条件:对我国来说目前限制种植修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价格问题,国外的种植体其价格高,很难为普遍人接受。
(4)种植部位的选择:从修复的角度,最需要在游离端缺失时,用种植体在牙槽嵴远中端提供支持;在缺牙间隙过长时,以种植体在缺隙中间提供桥基;在无牙牙合时,通过种植体支持支架式固定总义齿和覆盖总义齿。
(5)种植数量确定:到底种多少个种植体,有两方面因素:第一是支持修复体的需要,第二是解剖条件的可能。
(6)种植体上部结构的选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师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和患者要求,可酌情选用多类型的基台与固位装置相互配合。
使用逆行设计法则可以准确完成设计,取得最佳效用。其方法为根据美观和咬合的要求在模型上排牙,确定修复类型、上部结构、种植体的种植部位、种植数量、种植方向及种植体的长度。这样先确定修复的最后结果,再逆向推导选择修复体和种植体。逆行设计法则的执行载体是手术模板,通过模板可以控制最后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
设计方案 篇5
一、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弟子们()低着头往前走,()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2、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你们未必能碰见它;()碰见了,()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3、()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二、短文练习。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1、找出一组反义词。()-----()
2、“眼前的一穗”指,“最大的一穗”指。这段话告诉我们。
3、你想到哪些关于机会方面的名言?
4、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不能。(填成语)。
三、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1)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
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2)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3)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
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设计方案 篇6
课题:2.1比零小的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负数,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知道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现实情境中发现、认识负数,把握负数的特点,体会到这种新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所学过的数,归纳有理数及其分类。渗透数学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并互相出题、答题,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加深同学间的友谊。
(2)使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
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三教学难点
如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操作多媒体,出示教材上第14页图像,提出问题。
1.在这张天气预报上有你不认识的数吗?你知道这些数的含义吗?
学生观察图形,回答问题。
2.在这张地图上“-155”表示什么? 资料卡片中的“-117.3” 表示什么? 新闻中的“-0.03﹪” 表示什么? (师出示一张试卷)
3.在这张试卷上,老师批阅的“—5”是什么意思?
4.这种带有“—”号的数你还在其他地方见过吗? (注: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用较贴切的语言回答,初步感受负数。)
(二)、引入正数、负数的定义
(师讲解例1,生听讲并记忆) 练一练:(课本第15页)
(三)、用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提出问题:你对“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感受相同吗? “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意义相反,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意义相 反的事例吗?启发学生共同完成。 议一议:举例说明怎样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例2.(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10 分怎么表示? (师板书示范)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顺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么表示?
(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那么“-0.03”表示什么?
练一练:
(1)你会用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请给同伴出题,并做出评价。
(2)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3℃记做什么?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12-23
薪酬设计方案08-31
设计方案格式12-01
《公输》的教学设计方案07-22
《春酒》的教学设计方案07-21
白杨的教学设计方案07-08
《雪》教学设计方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