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与读书散文
不知是从几何起,也不知为什么,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都想买一些书。有时候六七本,有时候哪怕只是一本。如果某个时期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实现,心里就会念念不忘,牵挂不已。
说实话,喜欢买书,却并不喜欢看书。
记得朱自清先生在《买书》散文中曾说:“买书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
当然,我对买书,肯定比不上先生那样对书情有独钟,到了嗜好的地步。更不会像先生在散文中所言的那样,买一本就会孜孜不倦地去阅读,就会潜心研究其所包含的文化为我所收所用。
买回来的书,大多数是束之高阁。有时候见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放在床头、每天睡觉前随手偶翻一二,以致一本书在床头静静的陪伴我一年,也是崭新无比,只是多了些时光的灰尘。
甚至有时候,逐渐就把这本书淡忘了,等想看的时候,又重新去书柜上寻找。找了半天,最后竟然就在离我咫尺的地方,悄悄的注视着我。只是他在看我,离我很近,而我看他时,却离他很远。
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我继续购买书。
这不,这几天,内心中又涌起了买书的欲望 。
初中以前,由于各方面原因所致,家里也没有任何藏书、记忆当中也没有买过什么课外书,初中以前内心深处对书的定格就一种形式,那就是课本,从最初的语文、数学,后来增加到政史地、理化生英。也不知道哪里卖书,更不知道有书店。
高中,去了县城,买的书大部分是学习参考书。虽然买了很多,但是现在想起来,真是有些惭愧,最后到毕业的时候,都当做废纸卖了。那时候,卖书也没什么留恋,感觉把所有学习的书全部卖掉、对自己就是一种解脱,一种释放压抑心情的手段。 最后,是书也没了、钱也没了,出现了”用一麻袋的钱买了好几麻袋的书,最后卖了书的钱买不起一个编织袋”的真实写照。
真正称得上买书,是上大学以后。不过买的基本都是书摊上的盗版书和古旧书店里的二手书。
当时,我们住宿和教学是两个校区,这两个校区之间隔有一条马路,距离也不远,也就是三五百米。不过当时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可不要看不起这三五百米的马路,那可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线。
白天,大多时候是卖小吃的,有各式各样的小吃,韭菜盒子、各种味道的米线、蛋炒饭、小笼包子、上海馄饨等等,价钱也很便宜、味道还满可口的。
每到夜晚,众多做买卖的云集在马路两侧,足有三五十家,虽然称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去年回到学校,这条马路已经封闭了,已经没有了当时的繁华与热闹。
当时,在这条马路摆摊卖书的好像是有两个人、一个是中年男子、一个是老人,老人卖的书很简单,基本是些信纸和一些旧的杂志。不过,老人很喜欢下象棋,每天晚上都会有很多象棋爱好者在这里互相切磋技艺。我当时,对象棋也不敢兴趣,就是顺手翻书的时候看个红火热闹而已。中年男子,卖的书样式多一些,有四六级英语单词、牛津英汉大辞典,还有各式各样当下流行的小说、散文、卡耐基成功之道等等。
夜晚穿过马路,回宿舍的时候,大对数时候都要在这个书摊上翻阅一会,大部分时间是翻而不买,不过有时候,实质是不好意思,也会购买一二。不过,当时买的这些书,随着后来宿舍搬家、毕业等事情,全部遗失、现在一本也难以找到了。
大学时候的买书,最难忘记的一次是我们宿舍几个兄弟一起倒腾卖书,至今记忆犹新,可能是当时亲力亲为、亲身体检。就是现在这个时刻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当时的场景就全部浮现在脑海里。可惜我不会画画、如果会的`话,我一定现在就动手把这种记忆描绘在纸上。
宿舍兄弟几个倒腾卖书,想起来也挺有意思。当时,学校好像是要评估,还是什么活动,具体的原因记不清楚了。图书馆藏书不够,需要全校同学每人捐10本左右的书。我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和我们宿舍其他几个弟兄商量。咱们倒腾点旧书卖吧。
就这样,在市场上倒腾了一些旧书,结果的卖的还不错。也还一人挣了二三百块钱。最后手里还留了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惜的是后来也都丢失了。
不过这次卖书,到是有一个宿舍兄弟一直坚持下来了,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
大学毕业以后,也陆陆续续买了一些书,不过基本是和读研究生期间的专业有关,现在基本都完好无损,都静静的陈列在书柜里。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不断的从网上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类型也不繁杂,散文、历史类居多。我一直比较喜欢读散文,因为散文一般没有任何功利性与目的性,是作者内心灵魂的真实再现,不矫揉造作,不华而不实、不空洞无物,最能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与内心的想法,也最能窥视出作者凝集在作品中的人格。
在这些作品中,给我带来感受最为深刻的是被称为时代“保尔”的史铁生。初中的时候,曾经学过他写的《我与地坛》一文,现在已经记不得当时老师是怎么给介绍史铁生这位身残志坚的作者和讲述文章写作背景的了。
直到这位伟大的作者逝世后,我才了解了这位作者的过人的事迹,带着对他生存精神的敬佩,买了他的一本书《病隙碎笔》,虽然只是阅读了一小部分,但是书中的内容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那种顽强不屈的生命精神。
据作家周国平描述当时,“他每三天透析一回。透析那一天,除了耗在医院里的工夫外,坐在轮椅上的他往返医院还要经受常人想象不到的折腾。第二天是身体和精神状况最好(能好到哪里啊!)的时候,惟有那一天他才能动一会儿笔。到了第三天,血液里的毒素重趋饱和,体况恶化,写作又成奢望。大部分时间在受病折磨和与病搏斗,不折不扣是病隙碎笔,而且缝隙小得可怜”!
然而,读这本书时的时候,我却没有发现一丝病的愁苦和阴影,看到的仍是一个沐浴在思想光辉中的开朗的史铁生。是他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思考着生与死、苦难与信仰、残缺与爱情、神命与法律、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他的思考既执著又开阔,既深刻又平易近人。
其实,在史铁生身上业已形成了一种坚固的东西,足以使他的精神历尽苦难而依然健康,备受打击而不会崩溃。这是什么东西? 这就是一种信念,一种伟大而健康的人格信念
最后以别人的这首诗歌,代表我对这位伟大作者的敬佩之心:
死者的王冠——致史铁生
你从另一道白色的门出来时
你便死了
你将你的脏腑捐空
只为了给世界留下最从容的脸庞
你死了
我却看到了金色的“冠”
那是象征你“灵魂”的王者之冠
罩在你的头顶成了不死的光辉
在你不死的光辉里
我拜读你的思想
聆听你的叹息
敬仰你的精神与气节
历经沧桑的等待远不止四百年
当你代表“史铁生”死去的时候
正如你所预言的“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在你的节日你听到葬礼的号角吹响
你对着你的亲人说:
“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 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于是,你的梦想就在宿命的古园
重铺新一轮的路途
在满园弥漫着沉静的光芒中
我看见你的王冠
你戴着你的王冠像英俊的神思者
在殿堂内得到众神的接待
有一天,
在某一处山洼里,
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
那可能不是你
但那不是你吗?
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上午9:00—11:00于家
【买书与读书散文】相关文章:
买书与卖书的原文-参考12-16
我与地坛散文读书心得01-11
谈读书散文10-06
酒与茶散文02-07
冰与火散文02-02
与西藏同行散文02-29
梨树与藤散文02-22
屈原与离骚散文07-13
沧海与秋水散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