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城里的大阿叔散文

时间:2022-09-01 09:07:15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常熟城里的大阿叔散文

  落日黄昏,我从田野里割草回家,背着装满青草的篮筐走过村西头大阿叔家的场院。他已经吃过晚饭,忽过浴,穿着白色圆领汗衫、西装短裤,悠闲地躺在场院的竹榻里,轻摇着折扇乘凉,旁边还有一盘冒着青烟的虎牌蚊香。婶娘、小妹正围着方桌吃夜饭。桌子上有红烧肉,有清蒸的白鱼,还有西红柿鸡蛋汤,这令肚皮贴到后背的我,馋涎欲滴,瞧一眼就低下头,匆匆走过。唉!到底是城里人,就是与乡下人不一样。这场景,久久地定格在我的记忆屏上。

常熟城里的大阿叔散文

  大阿叔从小出去学徒,建国后被安排在常熟县供电局。大女儿和儿子也跟他在城里读书。婶娘和小女儿在乡下种田。他是村里百十多号人口中唯一在城里挣工资吃国家粮的人。一年中,他要到农忙时才休假或请假,回到乡下家里小住四五天。因为婶娘和两个孩子是农村户口,有一亩多自留田,夏天收割麦子、插秧,深秋稻子收割、小麦播种,他都要回来抢收抢种。他回来后,白天戴着草帽在自留田里收割播种,傍晚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歇工做饭。夜幕降临,左右邻居还在房前屋后自留田里忙碌,他却要进房睡觉了。

  我父亲没有文化,扫盲班识得几个字,也没有见过大世面,当一个生产队长全凭领着社员实干,但要把队里的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让社员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没有多少点子。大阿叔走过的地方多,见识广,每次回到村里,都要来我家,与父亲摆摆“龙门阵”。他两片薄薄的嘴唇说着城里乡下的新鲜事儿,还指点我父亲如何做好村里的工作。看上去俨然如一位“军师”。有一次,我家吃晚饭的时候,他端着白色的搪瓷茶缸到我家场院上来,一边喝茶一边给父亲介绍常熟县白茆公社农村的耕作经验。父亲听说后,专门去了一趟白茆农村参观学习,回来与社员们仿效,改变原先的种田方式,实行精细化管理,当年就提高了水稻亩产。

  我们县是六十年代新建的,农村基础设施比常熟县薄弱得多,乡镇不通公路,交通闭塞,对外只有一条水路。县里也没有大型的发电厂,农村不通电,家家都是点的煤油灯。大阿叔是个热心肠人,虽然在城里工作,但他心里头家乡的情结较重,非常关心村里的建设。七十年代初期,与我们公社搭界的常熟县大义公社开始铺设高压输电线路。他跟父亲说,从大义公社铺设一条高压输电线路过来,只有四五里地,花不了多少钱,村里就可以先用上电了。父亲跟大队、公社里作了汇报。最后商定三级各出部分资金,铺设高压电线,先在鸷山脚下塘梢边上建一个变电站,然后电杆埋到村里。这个方案得到了常熟县供电局的支持。当然,这主要是大阿叔协调的功劳。

  村里通电那一天,大阿叔带着电工到村里来接线安装。他长得虎背熊腰的,特墩实。他那身胚,看似笨拙,可爬上高耸入云的水泥电线杆顶端,安装电磁瓶,身手敏捷,如猕猴般灵活,把一只只白磁瓶拧紧,再接上电线。到傍晚,合闸送电,家家户户的电灯亮了,从此结束了火镰打火、煤油点灯的历史!村庄点亮了,而且是全公社唯一用上电的村。此时的村庄,沸腾喽!老年人瞅着家里明亮的电灯,眯着眼睛笑,女人们倚着门槛惊喜地说个没完,孩子们在场院上欢呼雀跃,就连羊圈里的山羊也咩咩地叫。我父亲这样的硬汉子,也激动地抹开了泪。

  大阿叔不仅给村里带来了电,还专门给村里培训了两名电工。才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林林阿哥,是他在村里收的第一个徒弟。他把他带到单位里见习两个月,从电流、电压等基础知识学起,还手把手教他操作,爬杆,接线,紧线,入户安装电表、电灯,使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一年后,大队其他村里也陆续开始安装电灯,林林阿哥被调到大队变电站,负责线路维护和家电安装、维修等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一份美差,收入比村里最高的社员要高些。

  大阿叔还把单位报废的几台小型电动机,利用休息时间拆下旧线圈,重新缠新线,装配好,如新的一般,拿回来给了生产队。队里有了这宝贝,平时稻田里的水干了,不再用老牛赶水灌溉,也不再人工车水沃田,直接把电动机和水泵安装在河边,合上电闸,七寸粗的水管,咕嘟咕嘟地冲出水来。秋收稻谷上了场,轧稻脱粒,电动机替代了那台五马力的老掉牙的柴油机,飞轮匀速转动,带动着脱粒机,谷粒徐徐脱落。社员们轧稻时,既没有柴油机那种轰隆、轰隆的噪音,又没有剌鼻的柴油味,只有淡淡的稻谷香。

  村里人说大阿叔,虽然是城里的大官,可为人随和,没有架子,人人敬重他。只要他回到乡下的家,街坊邻居都要去看望他,与他聊聊天,听听他讲城里人的事儿。他挨家挨户串门,看看老年人,问问饮食起居。夏天回来,他还摇着扇子,到村上人家门前的泥场上乘凉,说说家常事。他发现,村里人的观念落后守旧,重男轻女的习俗十分顽固,除个别人家女孩子读过两三年小学,其他的都是文盲;男孩子也只有两人读到初中,多数读到小学毕业就下地劳动嘞。他想得很远,村里要改变面貌,让孩子们能跳出“农门”,改变将来的命运,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是不行的。他去了那些辍学孩子的家,传播城里人的思想观念,硬把家长们说服喽,孩子们重新踏进了学堂。后来,从学堂里走出了七个大学生。

  小阿叔一家七口人,小婶娘常年身体不太好,时常不参加生产队劳动,还有一个老娘,五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负担全压在他肩上。为减轻家庭负担,两个女儿没有读书,十三、四岁就参加了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两个男孩小学毕业后,他打算不让他们继续读了,被大阿叔说了一顿。小阿叔也是明白事理的人,他看到大阿叔家的两个孩子都在城里读书,小女儿到了学龄,也带到城里读书,他下了狠心——家里再穷,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去读书,能读到哪儿就读到那儿。后来,他的两个儿子也挣气,都读到大学毕业。最小的儿子虽然没有读到大学,但从学校出来后,学着经商办企业,创下不小的家业。现在三个儿子都挣大钱喽!年近八旬的小阿叔每每谈起儿子读书的事来,还眉飞色舞,不无感慨地说,都亏了城里阿哥劝说,让我的心里头亮堂了起来,眼光也看得远嘞,让孩子们继续读书,否则,他们这一代也和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负青天,跳不出这个“农门”,成天跟黄泥巴打交道,一辈子也没啥出息!

  我从小敬仰城里大阿叔。他回到村里,来我家时会带来我从未尝过的苹果、杨梅、大白兔糖什么的。他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情,都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他每次见到我就要问问读书情况,走的时候也要关照一句“好好念书”。我上初一那年放夏假,大阿叔到乡下来,帮女婿在一个大户人家买了一套老式红木家具。父亲摇船去运送家具,大阿叔让我坐船一起去,第一次进了常熟城。他女婿家是书香门第。我这个乡下少年到了他家,一切都感到新鲜!吃的就不用说了,最大的收获是,姐夫的书房里有好多的书籍,除了大量的工具书外,还有水浒传、三国志、西游记等古典名著。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伸手挑了一套线装本的《绘图三国志》,跟大阿叔说,想借回家看。他告诉了堂姐。堂姐让姐夫借给了我。那时正处在“文革”前期,大阿叔微笑着关照我,要保密。我高兴地拿回了家,用一个夏天的时间,在被窝里读完了这套书。由此,我对阅读古典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读完高中就参军了,第二年大阿叔的儿子也参了军。他对我俩在部队的工作非常关心,常在我父母面前打听我在部队的情况。第三年秋天,我回家探亲,从烟台火车站坐车,第二天早晨到了无锡火车站,下车后心里惦记着大阿叔,就直接坐公共汽车到常熟县城,去供电局找他。大阿叔是局总工会主席,平常日子吃住在单位里。他见到我后十分高兴,让我用过茶后,又领着我去城里大澡堂洗澡,还帮我擦背,擦去了训练场沾染的尘灰,擦去了旅途的疲惫,也擦暖了我的心。我从澡堂里出来,浑身感到舒畅。走在街上,他买了肉、鳜鱼和青菜,回去后他亲自下厨做了午饭招待我。席间,他问起我在部队的情况,我心里有些纠结。因为那年堂弟已是军校的学员嘞,而我还是一个兵,没有什么荣誉值得夸耀,说不定年底要退伍。我如实地告诉他。他鼓励我,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争取留在部队,能提干最好,假如不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退伍回家也可以复习考大学。

  大阿叔的话,重新点燃了我心中希望的火花。回到部队后,我干劲不减,样样工作冲在前头,得到了组织上的信任。第二年,我穿上了“四个袋”,成为解放军军官。不久,堂弟也军校毕业,提了干。我俩相约一起回家探亲。他看到两个年轻的军官神气地出现在面前,脸上堆满了欣慰的笑容。

  谨以此文怀念城里的族家大阿叔!

  乙末年清明节

【常熟城里的大阿叔散文】相关文章:

城里,家里的散文05-31

城里,家里散文05-05

围城里的角落散文11-28

城里的月光的散文(精选5篇)09-17

城里的月光的抒情散文(精选20篇)09-13

城里人与乡下人散文07-02

我在城里慢慢变老爱情散文07-04

日光城里的飞天大侠现代散文05-08

老常熟、小常熟同看新常熟_650字01-21

《城里来了大恐龙》大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