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梵高散文

时间:2022-09-17 18:32:18 散文 我要投稿

写给梵高散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给梵高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写给梵高散文

  写给梵高散文1

  美术店,一幅油画——星空。哪里是天空,分明是,波涛汹涌的海水。它翻卷,盘旋,鸣叫。友说,你的星空。

  友的客厅,一幅油画——向日葵,热烈地开,尽情燃烧。她说,你的向日葵。

  是的,我爱星空,爱向日葵。因为,它们在你的笔下流动,欢歌。

  认识你,走近你,靠近你。

  一张张翻看你的自画像。34岁巴黎的你、戴草帽的你;36岁圣雷米的你;35岁阿尔的你,耳朵绑着绷带,叼着烟斗的你。你并不英俊,些许的丑陋,身材有些矮小,上身略微倾斜,红色稀疏的发和胡须。你,没有亲和力,巨人于千里。特别是,深陷的蓝色的眼睛。冷漠、深刻、忧郁。你的自画像与众不同。衣服、背景是墨点的纷乱;是深蓝的天空,你的天空。自画像,画出了你的不幸、悲苦、孤独,游动着你的灵魂与情绪。

  你为画而生。你的世界,是光,是影,是迷幻的色彩。自然界的美丽,飘落你的眼睛。河面的行船,对岸的牧场,地平线上的塔影,阿尔的向日葵……你追逐着风景,狂热地爱她,描绘她。我看到了奥弗的平原,韦斯诺的景色,矢车菊的麦田。清新,葱绿,金黄。那是你的笔尖,一点点的点缀。风不静。草轻轻摇动,麦田晃动着身子轻吟,偶有乌鸦掠过麦田的哀鸣。不静的,还有你幽幽的哀愁。在奥弗,你的作品如诗,温雅、端丽。那是你,最幸福的时光,留下最美的作品。你的艺术,美到极致,连同你,一起破碎。《多比尼的花园》,你的绝唱,你的天堂。死,比生容易;生,比死更苦。你告别了生,飞向死亡。你知道,天堂里,还有比多比尼更美的花。

  艺术,是你的命。星途坎坷是你的不幸。你的诞生,为画坛涂抹光辉的一瞥。你追求深刻、生命的艺术。你走在艺术前沿。在印象派客观模仿流行的时代,注定你的孤独。你的画风,与当时流派,格格不入。没有人理解你,懂你。你遭遇嘲笑,辱骂。没有商人要你的制作,没有展览会收录你的作品。唯一卖出去的一幅,还是弟弟提奥安慰你而购买。这是怎样的打击?怎样的不幸?人,需要怎样一颗坚强的心承受。你的目光,比冬天寒冷,深藏不被理解的疼痛。你是强者。不放弃。生,确实比死更苦。你尝到生的无奈,也许,死更甜。你选择了死亡。

  你可知。死后,你的作品被复制,被追捧,被认可。你是世界画坛一颗最耀眼的星。提到睡莲,人们想到莫奈;看到向日葵,也想到了你。在画廊,我看到你的星空、向日葵。人们以模仿你作品的方式,爱你,怀念你。1853年出生的你,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活在爱你的人心里。

  孤独的你,暴躁,另类。你拜莫夫为师,不能忍受传统绘画,竟然打碎石膏模型,逃出画室,与莫夫绝交;你从师科尔蒙教授,追求画风法则以外的真实与正确,退出画室;你深爱高更,为了艺术“共同生活”。可是,稍不顺心,你用玻璃杯扔向高更,用剃须刀企图杀害他。而你,最终割掉自己的耳朵。你伤害了自己,竟然包装好耳朵,敲开一个妇女家的门,当做礼物相送,你记得,那一天是圣诞节。

  没有人喜欢你。在尘世生活,你处处碰壁。做学徒,你批评高贵的名画;在伦敦,你鄙视画界。你是绘画天才,悟到真正艺术的真谛。你明白,什么才是艺术。你率真,直言。你忘记,对于商人,这是致命伤。贝尔纳的父亲反对你指导他的儿子习画;附近居民不愿与你为邻。你生活的范围如此狭窄。你的性格,神经错乱的疾病,影响你的言行。你无意去伤害别人。神经错乱的疾病,更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你是孤独的苦行僧。

  没有人知道,你的善良。你感伤贫民窟里人们生活的凄苦;慰问、看护生病的劳工;救济孤苦的女人。《沼泽中的两个女人》、《铲煤工》、《悲哀》、《食马铃薯的人们》,你既描写贫苦人外部形态,又描画出人物内在生命,形成你前期作品,悲惨、阴暗的艺术之风。你付出了仁慈,收获了寂寞。一个人的寂寞。

  真正的大师,极平凡的东西,画出不平凡。你的心有所感,形象得心应手。歪斜的破皮鞋,发黄的花,衰败的向日葵。不讨喜的一物,一花,一景,遇到你,凸显特异的境地。你执着,忘我,热情愈加奔放,画风愈加粗暴。阿尔的太阳下,你疯狂描画。《开满杏树的果园》,你描画了春天阿尔的淡雅、青翠;《阿尔的吊桥和洗衣妇》,你画出一派宁静与祥和;你也画出了《阿尔景色和鸢尾花》的热烈……你思慕光,思慕艺术;思慕艺术,思慕太阳。灼灼阳光下,你不停息地描画。天上是火,地上是火,你的心里也是火。你在火中,寂寞地燃烧。

  艺术之路,你是不幸的。幸运的,你有爱你的父亲和弟弟。他们无私地爱你。他们的保护,你在十九世纪末的艺坛,扔进一粒石子,掀起不小的波澜。世人应该感谢你的弟弟。他看到你的才华,无私地资助你。他是你灵魂的知己。你的离去,他悲痛欲绝,六个月后,追随你而去,葬在你的身边。你和提奥,一个灵魂,一个肉体,合为一人。灵魂没有了,肉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你是天才,提奥是发现天才的伯乐。提奥没有绘画技能,却有艺术理解力。他凭借自己的眼光,看到你不可一世的光辉。

  你,梵高。荷兰后印像派画家。

  梵高,向日葵。

  星月夜,梵高。

  写给梵高散文2

  如果我可以被称做懂艺术的人,那么在认识梵高之前,我完全有权力对自己沾沾自喜。可当我遭遇梵高,并且走进了他那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时,我便开始变得自惭形秽起来,甚至不敢再奢谈艺术了。

  这位荷兰画家完全是为艺术而存在的。他一生穷困潦倒,缺少爱情。在世俗的人眼里,他是一个疯子。他确实是疯了,为艺术疯了,他的灵魂无时无刻不在受着艺术的煎熬。他用自己那独特的目光和视角审视着世界和自然,他的画作中充满了空气。他发现了光和呼吸,空气和太阳;他是透过存在于这震颤的流体中的各种数不清的力来看事物的。我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境界,也是真正的艺术的境界。可他的这种真正的艺术品却很难得到世俗的承认和接受,以至于直到死时也未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不知道这到底是艺术家的悲哀,还是艺术的悲哀。

  眼下我们有许多自恃为艺术家的人,为了迎合大众的某种低极趣味,受着某种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也为了自己的某种不可告人的欲望,用他们那浮躁的思想,世俗的眼光,拙劣的笔触,每天制造着智识的毒药,侵蚀着人的灵魂,毒害着善良的民众,昧着良心赚取大众的钞票,过着自己花天酒地的生活。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无永远的艺术。他们才是一群真正的'疯子,应该将他们的灵魂永远地囚禁在人类道德的疯人院里。

  梵高做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被世俗无情地杀害了。他渴望着急速地还原于泥土。在弥留之际,他感慨道:“啊,我的作品,为了它,我冒了生命的危险,而我的理智也已经差不多完全丧失了。”他静静地离世俗而去,在那淡淡烈日照射下的麦田之中,在繁茂的向日葵的荫庇下,获得了永生。

  我想,人类不能没有艺术,而世界也只需要像梵高这样的艺术家。愿一切有志成为艺术家,并希望一生都献身艺术的人在投身这项伟大的事业之前,都去同这位荷兰画家作一次灵魂的促膝长谈。

  这无疑将是艺术之大幸,也是艺术家之大幸。

  写给梵高散文4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有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军师诸葛亮;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放诗人李白;有创造出电脑神话微软的比尔盖茨;有勇于反抗敢于与旧势力斗争的莎士比亚……他们都是迄今中外,家喻户晓的伟人。

  但是,有谁记得一百年前痴迷作画却终日困在破旧阁楼里的画家?有谁记得一百年前一生创作了几百幅作品却唯卖出一张的画家?有谁记得一百年前是谁能在贫困与精神重创的压抑下还能在画中如释地追求自由与空间?

  是他,一个不被人了解,孤独艰苦的生活,有丰富的幻想,爱走极端,甚至有些神经质的天才艺术家。他就是文森特。梵高。

  在鸦默雀静的画室里,老师指着复印的《星月夜》滔滔不绝的讲着:“在这幅星空之夜中,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彗星的景象。它给人的感觉是,陷入一片黄色和蓝色的漩涡之中的天空,仿佛已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面对自然的奥秘而战战兢兢的芸芸众生,顿时升起一股绝望的恐怖……”那时,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梵高。

  阿尔阳光灿烂,天空明净,他的心也变得敞亮了,画中的色彩也变得炫目起来,它们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整个画室。1888年夏天,孤独的梵高试图组织一个叫“南方画室”的画家沙龙,但是只有他的好友高更答应前往。后来因为艺术理念上的差异发生了冲突,高更离开了阿尔。自此以后,梵高长时间不与人交谈,自己闷在屋子里孤独的作画。但是没有一个人看懂他的画,读懂他的心。人的确有耐心,可是又有谁能经受这样长时间的打击?于是他采取了过激的行为——割下了自己的半边耳朵。他的邻居认为他是个疯子,会威胁周边人们的安全,几乎所有人都签下了同意书,同意把梵高送进警局。从此,孤独与寂寞紧跟他不舍,他在信中写过他害怕,没有安全感,不敢走出家门。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中,人们再也没有看到过他的笑容。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怀疑、失望,最后,他终于对自己绝望了,他不想再拖累负担日重的弟弟。于是,他拿起了,对准自己的腹部……那一年是1890年,他仅仅37岁。

  在他生前,他想自己办一个画展,在他死后,他的画浮卢宫里展出;在他生前,他的画无人问津,在他死后,画却卖出了天文数字;在他生前,他仅仅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穷愁潦倒,在他死后,法国要他做法兰西的儿子,为他建梵高博物馆……他也曾经预言:“画家一死,他的话就要大卖。”

  曾经,他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苦难中祈求幸福,在绝望中找寻希望。但是他并没有成功,把“痛苦便是人生”留给世界。然而,一百二十二年过去了,他的作品却犹如黑珍珠,越来越璀璨,越来越放出巨大的光芒。这不是失败,是生命的延续,是画语人生!

  坐在窗前,看着天空繁星点点,夜静谧不语。“繁星点点的夜晚,为你的调色盘涂上灰与蓝,夏季的一天,山丘上的阴影,勾勒出树木和水仙花的轮廓,扑捉微风和冬天的寒意……”听着熟悉的旋律,想起了你最爱的向日葵。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不长,你亦如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篇传奇的画语,这就是你的人生。

  写给梵高散文5

  题记梵·高是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再次看文森特·梵·高的传记时,泪水不觉滑落。

  对于他和他的作品,我无从评价也无从谈到什么理解。感动我的,是他对生活和艺术那种热爱和渴望。他死后赢得的巨大称誉和极高的评价,与其生前郁郁不得志形成鲜明对照。这显然是人间的巨大悲哀和绝妙讽刺。这个落落寡欢的人,有着颗孤寂的心灵,他对抗黑暗,对抗阴霾,对抗惨然,对抗死亡他次次被人误解和受人污辱,他很多次被人误解为疯子对于这些,他似乎已经麻木,只要那些人不干涉他画画,再多次又有什么是的,只要不干涉他画画,他活着,生命里有光彩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画画了,画画对他来说,比生命本身更重要。就这点来说,用任何个正常人的眼光来看,他的的确确早就跨入疯子的行列。诚如那句话说的,在这个世界,如果你的思想比别人早天,人们会把你当成英雄来崇拜;但如果你的思想比别人早十天,人们就会把你当成傻瓜或是疯子。无疑他用他的怪异和狂热让人们把他列入疯子的行列。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司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我觉得,梵高最钟情的颜色要数黄色了,不管是他最喜爱的黄房子还是明媚的向日葵,都能很明显地看出这点。就连他最后的代表死亡的画作《乌鸦飞过的麦田》也是在片金黄的麦田里,只不过那些黄色渐渐被黑色吞噬了。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渴望,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他的生困顿潦倒,一事无成。现实和思想上的重重矛盾,使得他更加孤独更加落寞,终于有天,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而当这病痛次次爆发,一遍遍地折磨他本就脆弱的心灵,最后,他受不了了,举枪自杀。其实,从梵高的生来看,他是反对人们自杀的。然而个反对自杀的人,最后却选择了自杀,如果不是到了对生活的深度绝望,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他更深层的绝望,应该不是病痛的折磨,而是对艺术灵感的枯竭。当机械地用画笔涂抹着对现实的表现时,他的苦闷与日剧增。他开的那枪,似乎不是为了要了结生命,更多的是为了去刺激自己经过艺术高潮低落期的神经,感受种常人无法体味的痛但是这次,这痛已完全不同于割掉只耳朵那样简单直白了。

  他一厢情愿地爱过两个女人,然而那两个女人留给他的,没有什么爱,只有伤痛。那些伤痛,只能让他更觉出生命的失败。试想想看,像他这样,连自己都无法养活的人,哪个女子能够爱上他,并与他携手呢?那恋爱的失败,也是必然。本来爱情就是两个人事情,一厢情愿很难成全的。更何况,他又无一长计,让人无法看到希望呢。让他第次有了“家”的感觉的女人是克里斯蒂娜,一个不年轻、不美丽、脸上写满沧桑的女人,对他来说,这是个实在的、真正意义上的女人,他们之间的平等和推心置腹让梵高暂时忘掉痛苦和孤寂,有了前所未有的深沉的安宁感。然而,最后两人还是由于梵高不能挣够足够的钱,不能养家糊口分开了。现实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面包的爱情,是不会长久的。

  梵高生,与人相处,绝大部分都是不愉快的,只有他的兄弟提奥是个例外。而提奥也是梵高这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梵高“一生坎坷,如果不是提奥给予他各方面无微不至的财力支持与精神关怀,他的生将更为不顺。”他们的兄弟之情,几乎无人能及。梵高在与提奥回忆美好的童年之后,于1890年7月29日凌晨离世,最后死在他兄弟的怀里。或许,能躺在提奥怀里离开,对梵高来说是一件值得安慰的事。6个月之后,提奥去世。1914年,提奥的妻子乔安娜因为看到《圣经》上的段话“他们身后永不分离”而将提奥的遗骸迁往奥维尔,让他伴在梵高身边。从此,他们永远在起了。在那儿,他们是幸福的。

  写给梵高散文6

  今日早晨,火辣的太阳一直照耀着我,从出门到公交车上,从下车到兼职的公司。期间,我的帽子和背包,都拒绝不了它的炽热,都被晒得热乎乎,真是热情似火,让我忍不住想起了梵高的向日葵。他的向日葵,热情奔放,好像在欢呼,乐得直爽又有韵味,让人思绪万千,不禁感叹,而他本人是不是在画向日葵的时候,也如向日葵这般朝气呢?

  于是,不懂艺术的我,竟幻想起了画向日葵的梵高。

  我想象着他在画向日葵的时候,他的心就是热滚滚的活火山。火山瞬间爆发,他全身的血液如油沾到火苗一样,一触即发,然后全部燃烧!于是,他可能全身都很热,比在太阳下暴走的我还热,可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已经完全沉浸在火热的向日葵世界里。那持画笔的手不止一只,好像目光转到哪,那里就延伸出新的一只欢呼的手。这画纸,就像是死气沉沉的无人岛被人发现了一样,然后就有了国王,瞬间变成欢乐声响彻云霄的新世界。这个国王就是梵高,但他很是有活力,因为火山还在继续爆发,这个神奇的大世界里,火热的他又发现了其他新世界。虽然他有燥郁症,而躁狂也提供了很多视角与想象,但画画时的梵高应该是真的快乐。

  后来,一两百米的暴晒终于结束,我进了公司,结束了我的幻想之旅。

  写给梵高散文7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影片用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件串联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之间的秘密,与观众一起走进那个古老的年代,看着伟大的天才画师走进自己的终点。片中梵高的人物原型就是以梵高的自画像为基础,更贴近人物原型,还原一个真实的梵高,让观众在享受美得令人窒息的视觉盛宴时,更清楚的了解梵高这个伟大的·天才。

  梵高的死亡是必然的,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社会中,在那个家族中,文森特.梵高犹如一个神灵,不为家族所理解。别问梵高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死了?。我们不如问,一个被世人排挤的人,怎么能不死,指望什么活?在这个人情世界,在这个复杂熔炉,在这个凉薄世间,把自己的骨头血肉燃烧殆尽换取的热量,能撑多久?说梵高式画风10分钟看厌的人,您看什么画风才不犯厌?说故事平淡无味的人,这是基于真人真事的改编,您还期待怎样的轰轰烈烈、新奇狗血、惊天翻转?

  当咖啡座飘来晚风,麦田里惊起群鸦。一个寂寞的灵魂用笔触和油彩,描画孤独的景象。多想与他一起荡舟湖上,听他对爱情的渴望;多想替他挡下顽童掷来的石子,维护他应有的尊严;多想在大雨里为他撑一把伞,在卧室里为他点一盏灯。想做红头发的疯孩闯进他的画,或者一只乌鸦陪他说说话,然后飞入迷幻星夜。

  写给梵高散文8

  “我心中有沸腾又静止的火焰,却也是一片死水;我就此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却也是一种轮回;我的生命填满炽热又冰冷的沙漠,却也有一棵向日葵。……”

  ——蒲伋诗歌《梵高·向日葵》

  对于“后印象派”油画家梵高死时的心理状态,我们深入探索过,但是没有最终结果,毕竟我们不是他本人,而且我们仍旧活着。这或许是值得庆幸的,而且我们一直没有那么悲观。即使是梵高“悲惨”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但他留给了世界另一个自己,而“另一个自己”则是丰满的。诗人蒲伋对梵高和“后印象派”有着特殊的偏爱,从他的诗集里可以看到,不仅如此,他创作了许多歌词也是以梵高和“后印象派”为题。他说:“诗人是被猎杀的梵高”。

  从艺术和文化的角度上来说,绘画与诗歌本就是相通的。蒲伋认为或许画家的灵魂深处都有“诗人气质”,而诗人则是用文字在描绘场景和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梵高的死亡与诗人“被猎杀”不是因为他们对世界丧失了信心,而是因为疯狂地热爱这个世界。因为热爱不惜奉献生命,因为热爱而坚持真正的自己。

  诗人在世界中从来都是孤独的,如梵高代表的“后印象派”画家一样,因为孤独是一座巨大的宝藏,细心挖掘,得到的将是购买整个世界的财富。然而这时漫长的,就像一只麻雀在冬天等待春天的到来一样漫长。这是值得的,因为诗人的眼中装着整个世界,在有限的生命中,在无限的思想里,感受到得,比遇到的还要多。在有限的视野里,在无限延伸的路上,时间被分割,“诗”却将这些断裂的记忆缝合。

  或许在“文明的废墟”上,总会有不知名的生物徘徊寻找,诗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是“残羹冷炙”,它更像是“预言”。梵高的价值不是他的“死亡”,而是在“后印象派”绘画的探索中为绘画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给养。这比他的画作被收藏进那座博物馆,以及刷新拍卖纪录要重要的多。而诗人的作用也在于此,虽然诗人仍旧是“被猎杀的梵高”。

  “我疯狂地爱着这个世界,对于它的无情冷漠浑然不觉,你看到它们盘旋如黑色的白雪,我正亲手对自己执行枪决。”

  ——蒲伋诗歌《麦田群鸦》

  或许诗人对世界的爱也是深邃的,就像深邃的夜空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诗人喜欢夜空,如果将夜空中的某颗星比拟成自己,那一定是不知名的星。或许这样他能够在天空之上静静地看着整个世界,世界不经意窥查到他,而他会随之“眨眨眼睛”,躲避“猎杀的枪口”。

【写给梵高散文】相关文章:

遭遇梵高的散文范文11-26

名家散文《谈梵高》08-29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散文06-22

梵高不曾放弃的信念散文12-29

梵高随笔03-11

梵高经典的名言01-21

梵高经典语录03-08

梵高经典名言名句05-17

当我遇见梵高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