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与道德散文

时间:2022-09-28 19:46:56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恩与道德散文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个强大民族,要懂得感恩与反思,要有心胸宽广的大国心态,人类的最高智慧是“反躬自省”是感恩美德;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感恩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感恩的心,可以怡养性情”,“感恩的心,更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一个大智慧”。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生命需要感恩,感恩是人生天平上的祛码,能准确地测出生命的重与轻。人,有血有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怀有感恩之心的人,生活也将赋予他最大的回报。笔者在写“感恩”这两个字的时候,心被这些朴素平实的话所触动,陷入对生活的回忆思索中,对人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拷问”,有的人是埋怨和悔恨,后者是怀念和感恩,很庆幸我们都是后者。

感恩与道德散文

  感恩有益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能促进社会和谐。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职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精神空虚,缺乏动力,不求上进,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栽培,他人的帮助。它折射出社会发展中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体的幸福、享乐和私利而违背自己的道德良知,对于曾经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不去感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职生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的缺失。

  感恩是知足,不懂感恩,就会变得薄情寡义,一味怨天尤人。须知,抱怨永远是生活的负数,许多无法弥补的损失,往往是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我心感恩,碧血凝练,海枯石烂,千金不换。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亲人,朋友,传授知识的老师,大自然,生长的祖国,都是我们要感恩的。感恩父母斌予我们生命有养育之恩,感恩老师斌予我们智慈有教育之恩,感恩朋友间的友谊知遇之恩,感恩社会给予我们的关怀;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就都离不开情感与交流。“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合作,优缺点也会相互转化,学会感恩,才真正学会做人。心智是思想的主宰,手搀相扶,共走坎坷人生,常感恩雪中送炭、涌泉相报的热忱,一路携手,坎坷也会变得平整。感恩是心灵中的养分,能够滋养仁爱的道德种子,使其绽放真善美的花朵。心存感恩,就能做到自爱与爱人,以致人人相爱,生生相谐。这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

  感恩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懂得爱,才有机会弥补自己的愧疚。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知足的人才知道感恩。贪婪的人,拥有再多也不知道感恩,他们的心被贪婪占据,一心只想拥有更多,自然生不出感激之情。智效的人才知道感思。没有智效的人,总是太相信自己,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把一切成功都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每天都怀着感恩之心投入工作和生活,少一些牢骚,多一些踏实,少一些冲突,多一些谅解。笔者认为普良的人才知道感恩,才能心地坦荡,胸怀宽广;有感恩的人更懂得珍惜,更懂得满足,更懂得奋斗,更懂得奉献,更懂得快乐,更懂得幸福。

  感恩是人性的光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重情重义、感恩图报的民族,形成了一种“感恩文化”。时至今日,感恩更加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成为每个人自觉或不自觉的行动。因为感恩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感恩能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感恩是慎终追远、报本返始,引导民族直面历史并感恩戴德、感念天地苍生,孕育并强化民族古老的、本能的感恩心;三是昭示并强化一种与世推移、因时顺变的文化自觉,一种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文化理想,一种服膺天地自然律令的高境界的文化原则。

  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的调节,人类的进步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用美好的想象导引生活中对善的守护,善的精神生活是人的内心向善、知善、从善的信念,是真、善、美的统一,真的精神要求实事求是原则,善的精神要求方向、民主、平等原则,美的精神是审美渗透法的依据。互助友爱、和谐融洽,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是我们必须倡导生活性的道德教育。

  由于当今生活世界中科学主义的泛滥、享乐主义的风靡、利己主义的猖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不少人思想蜕变,观念低俗,口头上道德,行动上表现出道德能值几个钱的卑鄙龌龊品质,揭示生活世界正日益远离道德教育。现代道德教育意义的失落,是教学理念里重视强调“才”而忽视了“德”的重要性,教育的天平发生了倾斜,是导致了大量缺乏道德的事情发生的重大因由之一。一方面是由于道德教育日益远离人们的生活,严重割裂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关系,造成道德低效,形成了现实生活中德的不谐音;另一方面是由于道德生活世界却被科学世界所遮蔽而成为生活的背景世界,使现代人陷于孤寂无依的漂泊和孤独之中是主要的原因。

  当代道德教育由于失于真实而使自身陷入价值危机。这同时也意味着对道德的肯定性关系被打破,这就意味着道德作用和权威的下降。道德如若重新获得引导主体道德生活、生成真正道德人的真实权威力量,就须回归真实即自身存在的运动方式,将自身建立在真理性之合理性根基之上,也就是在本体论基础上获得自己的真实意义。只有把人作为道德价值的载体,即由人承担道德,道德才成为动态的意义。

  道德的追求以人的存在为其本体论根据。亦即伦理学与本体论是统一的。道德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实现道德与人的存在的本体统一。“自觉为人”就是道德的最高本质,因为道德教育体现着人作为类存在的自由自觉地本性,同时,它又使人不断获得并发扬自由自觉的本性。自觉为人是道德的使命,也是它的最终归属。只能是从道德的本真意义和真实使命出发,只有它才是事情本身,是问题本身,是真理本身。

  从形上的道德观出发推演出某种超验的道德原则等等来进行道德虚无的填空,而是从人的自由自觉地社会实践本质出发,根据当代中国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现实,用一种实践理性来进行价值的自觉选择。这就是以完整人的观念为指导,从整体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出发,基于当代中国道德和道德教育的事实进行理性分析和推理,以求得对道德教育路向的正当合理性证明。

  从完整的人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好公民看成是道德人的一个层次,道德人的一个基本起点,而不是终点。把好人看成是道德人的最高层次,而非道德人的惟一表现形态。也就是说,从理论上,当代中国道德和道德教育在道德人的概念上应该抛弃好人与好公民孰为第一位的争论,从现实出发,以整体的视角来建构,即以现代好公民为起点,寻求好人与好公民的统一。因此,以现代公民概念为起点,建构好人与好公民相统一的道德人,也就意味着当代中国道德教育需树立一种清晰的现代中国道德人格形象。

  面对当下道德滑坡与教育僵化的现实,回应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扩大道德生活空间,使道德教育具有更大的社会性、实践性、开放性、包容性、渗透性,从而转进为一种道德教化的过程与伦理道德体系的建构。另外一方面,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遭遇危机,应赋有新的内容和形式,还应与其他学科,如文学、生态学等交融、整合,以期最大限度地帮助人类认识自身,为自身存在设定较为完善的法则。

  从文学上讲,道德不仅是知识,还是情感、意志与行动。道德的指向不是“世俗僵化的道德规范”,而是“真正的道德精神”;文学必然也是应然的对于伦理道德建设的责任担当,既有利于人们对道德教化形而上的理解,不做抽象的玄论,也是希望通过对文学道德教化的具体落实进入深入到形而下的感性生活层面。并通过历史的追问、中外的比较,挖掘出传统教化的病根。

  文学在深层的机理功能上具有对社会伦理道德传承、建构、维持作用;论文的现实结论是;既不能忽视建构在伦理与道德基础上的种种文学现象的阐释,应加强文学自身伦理道德建设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养,要更好地加强发挥文学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建设作用;同时还要反过来认识伦理背景中的文学,即不能简单地用某种道德标准去判断文学的道德价值,或用某种道德观念去对文学进行褒扬或批判,这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学固然要受到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但另一方面,文学同样会以特殊的力量反作用于道德,即文学具有独特的伦理功能不应忽略的。

  从人性学上来说,道德的支撑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言行建立于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之中的。道德不同于法律,但它和法律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它们具有内在的联系和功能互补的基础。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量来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是一套硬的方法措施,是人类精神的“他律”。而道德则是依据社会舆论、生活习惯、传统伦理,特别是人们的内心信念来驱使和维持的一套软的行为规范,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因此,法律的他律与道德的自律,以及它们这种表现为“硬”与“软”手段,都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维护,是相辅相成的。法治作为强制性的惩罚手段是对道德约束的补充,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道德约束人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之产生了人的物欲追求,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贫富差距、环境恶化、道德滑坡、人情淡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社会,一个道德沦丧、缺失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也不可能有社会的正常发展、基本社会秩序的存在,也不会走的长久。一个没有道德,不懂得遵守道德的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只能是中饱私囊、唯利是图、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因此,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重塑社会的道德良心,回归人的生命尊严,用一颗爱心感化世人,温暖人间,并希望能借此唤醒人类的良知,道德的形成有赖于社会关系的形成和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是值得倡导和扶持的德行。

  道德是医治现代社会个体身心失衡的良方;是人与他人和谐的指南,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助力,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导。道德的形成有赖于社会关系的形成和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道德来源于对人与人合理关系的设想,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合理关系来实现一种美好的生活。从本质上讲,道德就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善是人类精神的一个永恒主题,人们追求善也是追求对自身的完善,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价值追求的有序性。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以非政府名义进行的非营利的、非强制的、奉献性和救助性的活动,具有利他性、无偿性与志愿性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人性原因、以爱与被爱为前提,互尊互助为原则,追求幸福为目的,人类和谐为目标。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道德之光始终照耀着人的精神世界,它使人类具有了道德意义上的自我创造能力,并以其超越性的精神力量,永远深情地眷注着人性的提升、人情的陶冶和美好习惯的生成,承担起为人类营造精神家园的历史使命。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道德使人的行为正确,日常道德理性由终极价值来引导。新的道德内容应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道德是培养、提高、完善人们的根本途径,是养成人们志向、人格、责任感、团队精神、宽容意识、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勤劳、勇敢、感恩心态等优良品质。我们需要新的道德和崇高的向往,鼓起前进的勇气和生活的力量,向前方、向未来憧憬,寻找人精神的道路、安置心灵生活的方向,是人希望道德生活追求的理想与幸福。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温馨和谐。

【感恩与道德散文】相关文章:

哲理散文《谈道德》05-24

感恩(散文)01-27

感恩感想散文07-20

感恩散文朗诵03-29

感恩母亲的散文05-12

经典散文:感恩生活05-17

感恩父母的散文04-26

感恩西藏散文04-22

感恩自然散文04-24

感恩无限散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