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过迎花灯散文

时间:2021-06-23 12:17:49 散文 我要投稿

第一次见过迎花灯散文

  按照老规矩,每年正月十五,我们交椅山下都有“过月半”。大家一般都在自己家里等着自家的姑姑、姐妹来“转外家”。可是,今年却不一样,爸爸正月初八去峰市街“开墟”后就没有回来。正月十三日是“花筒墟”,妈妈要到峰市去买一些元宵节的必需品,于是,我就跟着来到峰市街住下。

第一次见过迎花灯散文

  一到店,我就到隔壁蜡烛店里玩,阿文古问我:“阿昌,你阿爸有没有给你做灯笼呀?”我摸不着头脑,他又说:“过月半要迎花灯,很有味道呢!你知道吗?”我还是摇摇头,但是心中却升起了一股莫名的憧憬,企盼着那日子的来临。

  两天后的早晨,我出门一看,觉得跟往常不同。最显眼的是有些店铺从二楼窗口用棍子挑出一块红布,红布上还有黄色的花。我觉得很奇怪,问爸爸那是什么,爸爸说:“那叫国旗,黄的叫五角星。”

  哦——,我忽然想起:过年前的一天晚上,爸爸说要去下坑的工商联开会,叫我自个儿先睡,第二天,就有人拿来红布黄布交给爸爸,叫他抓紧做。原来爸爸做的就是这东西。

  我到小伙伴家去玩,他们家也挂有国旗,还告诉我,晚上迎花灯,肯定很好看。于是,我又盼望着夜晚的来临。

  终于黄昏渐近,只见一个人提着灯笼交给爸爸。爸爸接过灯笼,装上蜡烛,把它高高挂起。我看那灯笼,圆的,很像鼓,下方还垂挂着一串纸花,白纸红字,很显眼。

  晚饭后,爸爸点亮灯笼里的蜡烛,火苗透过灯笼,熠熠发光。这时,各家店铺门前也先后挂起灯笼,点亮蜡烛,把街道照得通亮。

  突然,“砰”的一声巨响,远处传来地雷炮的声音,揭开了元霄节闹花灯的序幕。随后,到处都放起烟花爆竹,响声不绝于耳。

  过了一会,听到三角坪方向传来震天响的锣鼓声,许多人都朝三角坪走去。爸爸怕我走失,看着我,不让我去,还说:“迎花灯是从三角坪出发,先到上街后到中街再到下街的,我们就在这里等着看花灯吧。”我就站在店门口听着,望着。

  锣鼓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慢慢地,慢慢地,从我的店门前经过。这时,我看见走在最前头的两个人横拉着一块大红布,上面写着什么字,随后是几面飘着的`国旗和红旗。接着是锣鼓队,吹吹打打,时断时续,变来变去。(后来听说是潮州“义安会馆”从他们家乡请来的“大锣鼓”。)后面跟着一群人,手里举着各色纸做的三角旗不时地举一下,还跟着一个人喊一阵(后来知道这叫“呼口号”)。接下来是望不到边的人群,一队一队的灯笼,一支一支的锣鼓队。锣鼓声、口号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我最关心的是灯笼,留意着每一盏从身边经过的灯。那些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灯都记不清了,只有最独特的百盏灯、划船灯和装古事的还有深刻的印象。

  百盏灯,顾名思义,就是由一百盏的灯笼聚拢在一起组成的。它是我店对面的纸行广福兴的连城老板字熙伯的杰作。它选用一棵约七八尺高、枝繁叶茂的常青树,用手工制作一百盏小灯笼,分别扎在树枝树叶中间,灯笼色彩斑斓、形状各异,都可以装上一段蜡烛点燃,亮灯之后,琳琅满目(很像西方人的圣诞树),非常好看。迎灯时,由四个人抬着,走在队伍中间,特别引人注目。字熙伯家里做百盏灯时,我还时常走过去看,虽然当时觉得好看,只是没想到今天会有这么漂亮。

  划船灯,有点像北方人的“跑旱船”。它用纸扎一条一丈多长的红色的大篷船(没底),船舱里一个人肩背手提,船头船尾个各一人,手握船桨作划动的样子,三人同步三进一退,一漾一漾的,就好像船儿在汀江河里破浪前进;船舱里挂着好几盏灯笼,显得特别华丽。据说这是上杭民船协会的集体创作。

  装古事,就是一群脸被涂成五颜六色、身穿着稀奇古怪的衣服的人,有的手里拿着一件什么东西,摆出种种姿势,由四个人一组抬着,排成长长的队伍,一路走过来。看到这里,爸爸特别兴奋。爸爸告诉我,这叫“装古事”,好像是本峰市人装的。爸爸指着走过的人物,一一指名道姓,还说谁怎么怎么,可是我一点也不记得了。

  迎花灯的队伍,到了上街头更楼边就掉头往回走,朝中街、下街去了。锣鼓声渐渐远了,花灯渐渐远了,我意犹未尽,还想跟着去看,爸爸却不允许,我只好作罢。

  后来,我似乎就没有再遇到峰市街迎花灯了。有一次,我回忆起这次迎花灯时问爸爸:“那次迎花灯为什么那么热闹?”爸爸说:“那时刚刚解放,大家欢喜,庆祝呗!”

  2010-7-14

【第一次见过迎花灯散文】相关文章:

第一次迎花灯-作文09-22

见过的光散文07-12

见过光散文02-13

在梦里见过你散文04-19

梦里见过你散文08-05

再见过往散文09-01

迎元宵赏花灯优秀作文10-13

没见过这么减肥的散文08-17

再见过去散文欣赏09-01